一、信息化孕育房地产业宽带商机(论文文献综述)
胡霞[1](2013)在《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文中提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也成为企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然而,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及管理领域的简单应用,它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深刻把握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因此,确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进行阐述,指出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选题的背景,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整理,进而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以发展的观点,首先界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要素、内容和特征,以及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括和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阶段瓶颈和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同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述评;在此基础上,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及构成结构,从市场、企业自我、外部环境等视角深入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因问题。第三,对企业信息化驱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样化模式,本文进行了归纳,从推力驱动主导和拉力驱动主导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并剖析了二者与企业特质的内在关系;根据企业信息化驱动的特点,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和系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深入评价。第四,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制造模式、生产模式和加工模式的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设计制造集成、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化等模式来论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整体引进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模式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五,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鉴于企业信息化驱动的渐进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选择的时滞性,同时,企业信息化驱动进程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的虚拟和现实的概念漂移问题,本文采用了数据流概念漂移的方法对其进行实验仿真,弥补以往方法对此问题实证评价和实验仿真的不足,借助人工智能和支持向机实时动态测评的优点,有效的克服了“森林覆盖”型样例数据集多层数据之间互相无法对比的难题,实现了对企业信息化驱动及其模式选择问题的有效仿真。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在明确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革新、信息技术人员设定、基础工作规范和硬软件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其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从加强政府科技推广、优化政府信息产业发展及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等方面构建其外部宏观策略,进而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体系。
张美文[2](2010)在《3G时代移动梦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国务院2008年12月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的发放工作。会议重点指出,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标志,国家将继续支持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3G时代,内容为王”,因此移动梦网是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品牌,在3G时代来临之际,对移动梦网业务方向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通过阐释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在3G业务相关理论基础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紧接着对3G和移动互联网环境分析,从而得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格局更加开放,以运营商为核心的增值业务价值链向以用户为中心转移两个方面的变化。得出移动梦网面临业务方向选择发展策略的问题。然后对移动梦网的竞争对手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移动梦网应该寻求的业务方向和发展策略的建议。并分析移动梦网业务转型取得的部分成效。最后展望无线通讯技术的持续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未来发展路线,指出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将带来移动通信业新一轮的增长高峰。将对移动增值业务形成主要的增长点和推动力。
孙浩[3](2006)在《网通ZJK分公司3G业务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张家口网通3G业务大客户市场的分析及营销策略制定,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研究结果制定行之有效的3G业务大客户营销策略,增强未来张家口网通3G业务的竞争力,提高其经营ARPU值。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有:4P理论、市场细分理论及大客户营销理论。现将正文主要内容摘要如下: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选题背景。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理论框架、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市场细分方法和大客户理论),以及研究的现实意义,这是对全文的综述。其次,通过对本文依据的理论基础及3G业务进行详细的介绍,为相应大客户营销策略的提出提供了理论铺垫。第三,在大客户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张家口市场细分的情况:包括对本企业的介绍、对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分析及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3G大客户营销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运用分析结果为张家口网通3G业务大客户市场制定了营销组合策略,并对本地大客户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电信企业在以前的市场竞争中,往往会形成一种以企业本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的的企业文化,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电信企业为获利会自觉不自觉地损害客户利益,而导致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很低。而在现代大客户营销理念中,大客户作为企业重要的资产,企业应当更加重视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和客户保留,企业拥有了许多忠诚的客户后,再不断的升级相关的服务,这样在客户得到了100%满意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因此,电信企业要重视大客户的管理,在3G时代即将来临的情况下,这尤其显得重要。
陈进忠[4](2005)在《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文中认为金融创新是受到媒体、学术界和金融从业者广泛关注的问题,从一般意义上讲金融创新既包括了产品的创新,也包括了参与金融产品交易的方式、各种中介组织、市场制度和监管制度的方面的创新。创新不仅带来新的逐利机会,也带来新的风险,任何一种创新都意味着游戏规则的重新制定,从而会在不同程度上引发利益格局的重新变化。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在金融创新的动态过程中,既进行能动的推动,也要对环境的变化进行被动的适应性反应,这也就构成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展的历程。金融创新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自从现代银行业出现以来,无论是银行传统的三大业务、银行的支付和清算体系、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还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国际货币制度都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的动因来自多个方面,其表现形式也具有多样化的特征。从金融创新层面看,金融创新主要涵盖三个方面:金融制度创新、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业务创新。本文以系统论的观点为切入点,对金融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金融创新的基本框架体系进行了阐述和总结,并把金融创新界定为主导型金融创新和引致型金融创新。其目的在于研究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联系。本文认为: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微观金融机构所进行的业务创新决定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方向,并在整个金融创新体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金融市场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滞后于金融业务的创新,换句话说,正是由于业务创新才引致市场创新和制度创新。 为了研究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本论文利用系统论的观点,把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归结为两类因素:一是银行发展过程中所依存的外部环境因素(即外部约束,如金融监管制度、市场约束);二是银行内部因素(即内部约束)。在此假设下,把银行视为一个开放系统,对于内部因素重点研究的是银行内部进行业务、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 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发展、金融体系和货币信用经济演进的主要内容。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外资银行正在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商业银行正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客观的讲,中国商业银行整体上的发展水平还落后于有着长
邓刚[5](2004)在《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了制定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的过程,并以楚天激光(集团)有限公司通信合作项目为具体案例简要介绍了个性化营销方案的制定过程。为应付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电信运营企业除了不断开发新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外,纷纷把大客户业务的发展提升到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层面上来。但在进行市场营销的过程中,电信运营商们往往表现得过于粗放、随意和缺乏章法,这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成长埋下了极大的隐患,也为竞争对手的冲击留下了“短板”。电信运营商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规范化的营销分析模型,并制定个性化的营销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大客户的价值,提高企业的效益。本文首先论述了电信市场的发展概况,具体分析了电信市场的结构,预测了电信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论述了电信企业进行大客户个性化营销的必然性。其次,论文根据电信市场的特殊性建立了较为科学和规范化的营销分析模型。营销分析模型分别从各行业电信消费特点分析、运营商竞争优、劣势比较、客户需求的挖掘、竞争态势评估几个方面对大客户通信需求进行了全面的、多角度的综合分析,最终制定出以有效满足大客户通信需求和提高运营商收益为目的的个性化营销方案。最后,文章以中国电信与楚天激光(集团)有限公司通信合作项目为案例简要介绍了个性化营销方案的制定过程。
华润[6](2002)在《信息化孕育房地产业宽带商机》文中研究表明 网络的发展,不再仅仅是一种通信的工具,它已经成为融合捆绑众多服务的载体,比如购物、医疗、消费等,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这也意味着房地产商不再仅仅提供住宅,它可以在宽带网的基础上捆绑住宅与生活相关的服务。在未来,对房地产开发商而言,一个住户可能不仅仅是买了你的房子,他还可以把自己大部分生活用品、旅游、娱乐、订票等消费交付给你。信息化时代将给房地产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信息化孕育房地产业宽带商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信息化孕育房地产业宽带商机(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Go门to门ts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
2.1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涵 |
2.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
2.3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
2.4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
2.5 小结 |
3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因素研究 |
3.1 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
3.2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 |
3.3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与结构 |
3.4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 |
3.5 小结 |
4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机理研究 |
4.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力概念模型 |
4.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理的类型 |
4.3 企业信息化推力主导作用机理 |
4.4 企业信息化拉主导作用机理 |
4.5 小结 |
5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5.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框架结构模型 |
5.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建模的系统方法选择 |
5.3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 |
5.4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行 |
5.5 小结 |
6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分析 |
6.1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信息化整体实现模式的选择 |
6.2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
6.3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技术模式的选择 |
6.4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
6.5 小结 |
7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的实证评价研究 |
7.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7.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处理 |
7.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评价模型构建 |
7.4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分析 |
7.5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仿真分析 |
7.6 小结 |
8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 |
8.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原则 |
8.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 |
8.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外部宏观策略 |
8.4 小结 |
9 结论 |
9.1 主要研究结论 |
9.2 研究创新 |
9.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3G时代移动梦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导言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二、移动梦网发展环境分析 |
(一) 移动梦网:中移动移动互联网业务品牌 |
(二) 3G移动互联网发展 |
(三) 移动互联网用户需求的变化 |
(四) 开放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形成 |
三、移动梦网的竞争对手分析 |
(一) 全球各运营商3G技术标准对比 |
(二) 移动互联网领域新进入竞争对手 |
(三) 运营商移动互联网业务竞争 |
四、移动梦网的业务方向选择 |
(一) 建立更加开放的全业务布局模式 |
(二) 移动互联网竞争的核心是掌握资源和渠道 |
五、移动梦网的发展策略 |
(一) 全业务的背景下,以关键业务作为突破 |
(二) 引导信息应用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 |
(三) 优势互补为前提,加强对外合作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 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网通ZJK分公司3G业务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国内通信市场现状 |
1.1.2 国内未来通信市场发展展望 |
1.1.3 电信大客户的界定 |
1.1.4 行业客户特点分析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解决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基本思路与论文框架 |
1.5.1 基本思路 |
1.5.2 论文框架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3G业务 |
2.1.1 3G产品整体概念 |
2.1.2 3G产品业务功能 |
2.2.市场营销理论 |
2.2.1 营销理论的发展 |
2.2.2 营销组合理论 |
2.2.3 市场细分理论 |
2.3 大客户营销理论 |
3 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
3.1 企业简介 |
3.1.1 中国网通简介 |
3.1.2 张家口网通简介 |
3.1.3 组织架构 |
3.2 外部环境分析 |
3.2.1 宏观环境分析 |
3.2.2 竞争环境分析 |
3.3 内部环境简析 |
4 3G业务大客户策略 |
4.1 大客户现状分析 |
4.1.1 大客户界定 |
4.1.2 集团用户分析 |
4.1.3 3G业务大客户营销的意义 |
4.1.4 3G业务大客户营销存在的问题 |
4.1.5 3G业务大客户营销问题产生的原因 |
4.2 网通大客户营销策略 |
4.2.1 大客户产品营销策略 |
4.2.2 大客户价格营销策略 |
4.2.3 大客户促销营销策略 |
4.2.4 大客户渠道营销策略 |
4.3 3G大客户服务营销策略 |
4.4 实施3G大客户对策 |
4.4.1 制定3G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 |
4.4.2 张家口工商银行案例 |
5 结论 |
5.1 基本结论 |
5.2 局限性 |
5.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本文选题背景 |
二、对于本文选题内涵的说明 |
三、主要内容和机构安排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五、本文的研究特点 |
第一章 金融创新的基本理论及框架性分析 |
第一节 金融创新的内涵分析 |
第二节 金融创新的历史和影响因素分析 |
一、金融创新的外部因素分析 |
二、金融创新的内部因素分析 |
第三节 各经济流派对金融创新的解释和论述 |
一、“规避型”和“压抑诱导型”创新理论 |
二、“压抑诱导型”创新理论 |
三、制度创新理论 |
四、交易成本创新理论 |
五、技术推进的创新理论 |
六、控制金融风险的金融创新 |
七、“货币促成”理论的观点 |
八、“财富和经济增长”的创新需求理论 |
第四节 金融创新基本框架体系 |
一、产品创新 |
二、制度创新 |
三、市场创新 |
小结 |
第二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分析 |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
一、金融监管存在的意义 |
二、金融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
三、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
第二节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博弈模型分析 |
第三节 金融创新风险及其监管 |
一、金融创新风险的构成 |
二、金融创新风险监管的经济学分析 |
第四节 金融创新对金融监管的影响 |
一、金融监管对金融创新的一般影响 |
二、金融监管对消极金融创新的影响 |
三、金融监管对积极金融创新的影响 |
第五节 金融创新与监管创新的互动发展 |
小结 |
第三章 制度创新与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转变 |
第一节 制度创新的概述 |
第二节 制度创新与混业经营 |
一、混业经营的概念界定 |
二、混业经营发生的背景分析 |
三、世界各国从分业到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
四、推动混业经营转变的动因 |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银行并购 |
一、西方金融业的现状 |
二、西方金融业并购的基本态势 |
三、国际金融业并购的原因 |
四、国际金融业并购的影响 |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内部组织创新 |
一、内部组织架构改造的扁平化和集约化 |
二、强化商业银行组织的活力 |
第五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治理结构创新 |
一、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治理结构创新的研究成果 |
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公司治理的内涵 |
三、股份制商业银行治理的特点 |
四、利益相关理论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
小结 |
第四章 市场创新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影响 |
第一节 市场创新概述 |
一、欧洲货币市场 |
二、国际债券市场 |
三、金融衍生市场 |
第二节 衍生市场工具与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 |
一、利率期货 |
二、利率期权 |
三、远期利率协议 |
四、掉利 |
五、利率上限、下限、上下限 |
第三节 资产市场与商业银行的投资决策 |
一、金融市场理论 |
二、资产组合理论模型 |
三、资本市场理论 |
四、证券市场线(SML)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
五、套利定价理论(APT) |
六、多因素套利定价理论 |
小结 |
第五章 业务创新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管理 |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结构及管理战略 |
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
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 |
三、最佳的资产组合 |
第二节 产品创新及可能的影响 |
一、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产品创新 |
二、从创新的目的看产品创新 |
第三节 衍生产品与资产负债的管理 |
一、利率的决定 |
二、利率的度量 |
三、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一——缺口管理 |
四、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二——持续期管理 |
五、资产负债的管理技术之三——金融衍生工具 |
小结 |
第六章 科技创新与银行再造 |
第一节 科技创新的概述 |
一、科技创新的特征 |
二、信息技术与商业银行的再造 |
第二节 银行再造的内涵与外延 |
一、银行再造概念的界定 |
二、银行再造的内涵 |
三、银行再造的外延 |
四、银行再造的发展阶段与主流再造逻辑架构概述 |
五、银行再造的发展类型 |
第三节 商业银行再造基本体系 |
小结 |
第七章 商业银行的管理创新 |
第一节 成本管理系统 |
一、银行传统的成本管理缺陷 |
二、银行成本管理变革 |
三、科学的成本管理系统 |
第二节 定价管理系统 |
一、银行传统定价结构的缺陷 |
二、银行定价的变革 |
三、定价模式 |
四、需求导向定价中的重新定价机会 |
五、对银行传统定价策略的修正 |
第三节 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 |
一、信息资源的重新规划 |
二、顾客关系维系平台与数据仓库的整合 |
第四节 风险管理系统 |
一、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
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
三、商业银行骆驼评级制度CAMELS |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
一、外部资源的利用 |
二、银行信息化 |
第六节 银行组织结构管理系统 |
一、银行组织重构(reorganizing)风潮 |
二、银行组织结构的转变 |
第七节 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二、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
三、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 |
四、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设计 |
五、商业银行薪资管理 |
六、商业银行的教育培训系统 |
小结 |
第八章 商业银行分配机制创新与利润贡献模型 |
第一节 贡献系数的定义及决定因素 |
一、贡献系数概念的界定 |
二、贡献系数的决定因素 |
第二节 决定利润贡献的相关参数及确定 |
一、城市金融总量参数的确定 |
二、银行同业经营参数的确定 |
三、系统内经营参数的确立 |
四、所在城市金融风险度参数确立 |
五、权重的确定 |
第三节 利润贡献系数模型 |
一、单个分行贡献值的确立 |
二、利润贡献系数模型 |
三、实证分析 |
小结 |
第九章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实践 |
第一节 中国银行监管法规体系建设的变化 |
一、按照入世承诺的要求完善相关法律框架 |
二、参照《新巴塞尔协议》等文件精神确立以风险监管为核心的法律框架 |
三、配合银监会的设立制定、调整银行监管法规体系 |
四、为鼓励、规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而制定、调整相关监管法规体系 |
第二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总体概况 |
一、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 |
二、银行主导的全面金融创新 |
三、业务创新 |
第三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积极变化 |
一、出于市场开放和竞争加剧的形势,银行自主创新逐渐成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体 |
二、银行自主创新还得益于政府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推动 |
三、银行创新呈现出全面创新的局面 |
四、银行创新具有内部专业化和外部融合的二重特点 |
五、业务创新突出强调了银行的综合服务功能 |
六、网络和信息科技与银行创新紧密结合 |
第四节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现行法规的不足 |
一、当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监管法规体系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利于银行创新的因素 |
三、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微观局限性分析 |
第五节 促进中国金融创新和商业银行发展的一般思路 |
一、产权制度创新 |
二、经营体制创新 |
三、组织体系创新 |
四、金融监管创新 |
五、中国商业银行加强金融创新的思路分析 |
第十章 推动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相关策略 |
第一节 改进中国金融监管水平的策略 |
一、更新监管理念,体现鼓励创新的监管导向 |
二、完善监管法规体系,促进金融创新 |
三、监管体制的创新 |
四、监管内容、监管手段的创新 |
五、监管法制创新 |
第二节 推动制度建设保障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发展 |
一、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内外部环境的要求 |
二、金融创新的制度环境建设 |
第三节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发展战略 |
一、中国加入WTO对商业银行的挑战 |
二、业务创新:中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 |
三、中国开展金融创新的主客观条件 |
四、中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思路 |
五、中国商业银行的混业化发展策略 |
参考文献 |
后记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5)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电信市场及营销观念的发展历程 |
2.1 电信市场概述 |
2.2 电信市场的发展趋势 |
2.3 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的必然性 |
3 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的分析模型 |
3.1 行业电信消费特点分析 |
3.2 各电信运营商的市场竞争能力分析 |
3.3 大客户电信消费需求分析 |
3.4 竞争策略分析 |
3.5 制定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 |
4 案例分析:楚天激光公司案例 |
4.1 楚天激光公司简介 |
4.2 楚天激光公司的通信需求分析 |
4.3 楚天激光公司通信项目的竞争态势评估 |
4.4 楚天激光公司通信项目的个性化营销方案 |
结 束 语 |
致 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
四、信息化孕育房地产业宽带商机(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 胡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6)
- [2]3G时代移动梦网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张美文. 兰州大学, 2010(02)
- [3]网通ZJK分公司3G业务大客户营销策略研究[D]. 孙浩. 西北大学, 2006(04)
- [4]金融创新与中国商业银行发展[D]. 陈进忠.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2)
- [5]电信大客户个性化营销方案研究[D]. 邓刚. 华中科技大学, 2004(02)
- [6]信息化孕育房地产业宽带商机[J]. 华润. 建筑工人,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