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白血病患者的心脏损害及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焦岩[1](2020)在《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3次及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RSA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内分泌异常、黄体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约30-40%的RSA原因不明。近年来,有关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评价在RSA中的应用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大量研究认为,超声通过监测内膜厚度、内膜形态、内膜运动、内膜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等情况,可以用于评估ER,具有临床实用性,但各指标的单独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关于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价RSA患者ER的研究并不多,且尚无公认的指南供临床医师参考。为此,本研究进行了尝试性研究,旨在探讨应用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ER的临床价值。本研究中,第一步,设立正常对照组和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病例组,每组均为100例,对全部受检者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第二步,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组100例受检者进行治疗,分为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治疗一个周期后进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多模态超声评估。第三步,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组100例受检者随访妊娠结局。第四步,根据前三步研究结果,另外收集100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均应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分为指导组和非指导组,每组各50例,随访妊娠结局。第一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可行性。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与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正常志愿者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为同期已生育且无流产病史的育龄期妇女。收集两组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检测两组受检者血清孕酮。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子宫内膜体积(Endometrial volume,EV)及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flow index,VFI)等参数,根据赋分标准进行多模态超声评分,评价ER。通过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等计量参数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结果:两组的年龄、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孕酮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情况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8.71mm,0.49)、(4.00cm3,0.59)、(0.27mm,0.58)、(14.5,0.67)。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约登指数高于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等指标。结论: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较正常者降低,多模态超声评分可较全面和客观反映子宫内膜情况,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ER进行有效评价。应用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的准确度高于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等指标。第二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收集所有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治疗前,检测两组受检者孕酮。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以及EV、VFI等参数,根据赋分标准进行评分评价ER。治疗一个周期后,再次进行上述检查,进行治疗前后的组间及组内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的孕酮、子宫内膜厚度、EV、VF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孕酮,治疗后均大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EV和VFI,治疗后均大于治疗前(P<0.05),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大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和血流,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优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两组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P<0.05),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大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结论:多模态超声评分可以评价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差异,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善作用优于地屈孕酮片组。第三部分 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目的:探讨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地屈孕酮片组50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两组分别采用第二部分治疗方案继续治疗六个周期,并随访妊娠结局,对于妊娠者,药物应用至妊娠20周。再根据是否在治疗周期内妊娠并至正常分娩分为两组,收集两组受检者年龄、BMI等资料,对比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的孕酮、子宫内膜厚度、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ROC曲线分析子宫内膜厚度、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的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结果:地屈孕酮片组50例,治疗后妊娠31例,未妊娠19例,孕早期流产4例,妊娠至正常分娩27例;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50例,治疗后妊娠40例,未妊娠10例,孕早期流产2例,妊娠至正常分娩38例。地屈孕酮片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54%,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76%。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明显高于地屈孕酮片组(P<0.05)。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间比较分析,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二部分研究中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孕酮和子宫内膜厚度两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形态类型、运动情况、血流情况,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优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P<0.05),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妊娠至正常分娩组大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EV和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和约登指数分别为(4.333;0.393)、(12.5;0.687)。结论:经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高于单独应用地屈孕酮片,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未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之间在药物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的EV、VFI及多模态超声评分存在差异,多模态超声评分诊断准确度高于孕酮。第四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RSA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另选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符合RSA和黄体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应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根据是否采用多模态超声评分指导受孕分为指导组和非指导组,每组各50例,指导组根据第三部分研究所得两组初次治疗一个周期后妊娠至正常分娩组与非妊娠至正常分娩组间的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的最佳截断值调整药物用量和指导受孕,非指导组不根据最佳截断值调整药物用量和指导受孕。连续治疗前检测两组受检者孕酮及子宫内膜多模态超声评分。指导组根据多模态超声评分决定后续治疗方案,超过最佳截断值者,维持药量指导受孕,低于最佳截断值者,调整药物剂量治疗一个周期后复查,并按新的方案连续治疗六个周期。如果在此过程中确认妊娠则停止检查,药物应用至妊娠20周,随访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间年龄、BMI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治疗周期前,两组间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个治疗周期后,两组间的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大于治疗前(P<0.05)。指导组在第一个治疗周期后多模态超声评分低于12.5者,经过第二个治疗周期后,孕酮和多模态超声评分,第二个治疗周期后均大于第一个治疗周期后(P<0.05)指导组50例,治疗后妊娠46例,未妊娠4例,孕早期流产1例,妊娠至正常分娩45例;非指导组50例,治疗后妊娠40例,未妊娠10例,孕早期流产2例,妊娠至正常分娩38例。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90%,非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为76%。指导组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明显高于非指导组。结论:在地屈孕酮片结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过程中,相对于不指导的情况,根据多模态超声评分最佳截断值指导受孕可提高妊娠至正常分娩百分比。
陈剑琼[2](2019)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功能损害》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其引发的心肌损伤已经受到临床广泛重视。减少包括蒽环类在内的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策略是在采用心脏毒性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充分评估心脏毒性的风险、加强心脏功能监测、指导调整用药剂量或方案。因此,寻找有效的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方法日益成为临床研究的关注点。超声心动图因其无创、简便、价格适中、重复性好等特点,在临床及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心功能的检测及心肌损害的早期评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是一项超声心动图新技术,通过追踪心肌组织的回声斑点,能够定量评价受检者心脏局部和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本研究目的就是探讨二维及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价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早期左室心功能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找判断早期左室功能亚临床损害最有效的应变参数。方法应用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分化疗前、化疗初期、化疗中期、化疗末期四个阶段监测79例应用蒽环类药物治疗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及94例采用三种化疗方案的不同肿瘤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常规参数、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应变参数(二维和三维左室整体纵向应变、三维径向应变、圆周应变、面积应变和二维左室整体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应变率及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率),同时监测心电图、血清肌钙蛋白含量,分析应变参数与肌钙蛋白及化疗药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各应变参数判断早期左室功能损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斑点追踪技术尤其是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监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79例乳腺癌患者整个化疗阶段心电图总异常率为8.86%,94例不同肿瘤组整个化疗阶段异常心电图的总检出率为10.64%。2、两组患者化疗4个阶段的常规参数LVESV、LVEDV、LVEF、LVFS、LVIDd、IVS、LVPWd前后比较变化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第6周期(化疗末期)与化疗前比较,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E/A比值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化疗末期出现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3、化疗第4周期、化疗第6周期时3D-STI的应变参数GAS和GLS测值较化疗前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第6周期时GCS测值与化疗前比较也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化疗周期中GRS测值变化较小,仅在化疗第6周期时GRS测值与化疗前比较有小幅下降,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STI的GSRe、GSRa化疗中期、化疗末期均减低且有统计学意义,GLS、GSRs化疗末期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D-STI应变参数的ROC曲线分析显示GAS曲线下面积最大,以GAS截断值-31.5%判断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9%、80.3%。GLS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次之,3D-STI和2D-STI的GLS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和0.683,以3D-STI和2D-STI的GLS截断值分别为-20.1%和-16.5%来判断蒽环类药物对左室收缩功能较化疗前减低的敏感度分别为74.7%和59.5%,特异度分别为53.4%和50.4%。三维斑点追踪整体纵向应变判断左室功能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而GRS判断化疗后左室收缩功能受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则较低。5、化疗各阶段Hs-cTnT浓度较化疗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065,P<0.0001),但测值仍在正常值范围内。实验2通过比较三种不同化疗方案中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浓度的变化,可以看出三种化疗方案均引起了肌钙蛋白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使用TAC方案的患者肌钙蛋白升幅最大,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次之,而FOLFOX4方案最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化疗阶段3D-STI的GAS与Hs-cTnT浓度呈负相关(化疗第2周期r=-0.250,P=0.023,化疗第4周期r=-0.274,P=0.012,化疗第6周期r=-0.338,P=0.002);化疗前至化疗结束各应变参数与药物累积剂量呈负相关(r=-0.772,p<0.05)。6、重复性检验显示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应变参数测量可重复性较好。结论化疗药物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脏毒副作用,化疗各阶段反映心肌损伤的标志物肌钙蛋白有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比较三种化疗方案中血清高敏肌钙蛋白T浓度的变化显示尽管三种方案中蒽环类对心脏损害造成的亚临床损害比较大,但不管是哪种化疗方案,即使是FOLFOX4方案也都会对心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寻找有效地监测化疗药物毒性的指标至关重要。心电图和LVEF检查均不是理想的监测方法。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价化疗前后左心功能变化,应变参数尤其是左室整体面积应变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可用于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重复性较好,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判断化疗后左室功能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沈漫[3](2019)在《桔梗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小鼠增效减毒的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桔梗联合阿霉素干预乳腺癌肺转移小鼠肿瘤生长与进展的作用,探究桔梗抗乳腺癌肺转移并降低心脏毒性的作用机理,验证中医基础理论引经学说的科学性。方法:药效学实验中,待小鼠乳腺癌肺转移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7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阿霉素组,阿霉素加桔梗低剂量组,阿霉素加桔梗中剂量组,阿霉素加桔梗高剂量组,阿霉素加右丙亚胺组,共七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造模。各组于肿瘤接种后第14天开始给药。阿霉素2.5 mg/kg隔日一次腹腔注射,共计7次,累计给药量17.5 mg/kg。桔梗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5 g/kg、1 g/kg(相当于人用6 g桔梗)、2 g/kg剂量给予灌饲,每天给药1次,连续14天。正常组和对照组等体积0.9%生理盐水灌饲,每天给药一次,连续14天。阿霉素加右丙亚胺组腹腔注射25 mg/kg右丙亚胺,隔日一次,共计7次。各组小鼠末次给药后检测小鼠心脏彩超、原位瘤及肺结节数,检测小鼠血清中ROS、MDA、CK-MB、c Tn I水平和心肌组织中胶原蛋白Ⅰ、Ⅲ的表达。药动学实验中,采用LC-MS/MS研究桔梗对阿霉素在乳腺癌肺转移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及组织分布的影响。待小鼠乳腺癌肺转移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后,将100只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阿霉素组、阿霉素加桔梗组,共两组,每组50只。两组于接种肿瘤后第21天和第28天给予阿霉素10 mg/kg腹腔注射,共计2次,累计给药量为20 mg/kg。阿霉素加桔梗组于接种后第14天每天一次桔梗(1g/kg)灌饲,连续给药14天。两组小鼠末次给药后分别于0h,0.083h,0.5h,1h,2h,4h,6h,12h,24h,36h(每个时间点5只小鼠)取血浆、心脏、肺脏和肿瘤组织进行阿霉素含量的测定。结果:1.将桔梗饮片经浸泡、回流、过滤浓缩制备桔梗提取物,通过HPLC和UPLC-MS/MS法测定桔梗提取物中木犀草素和桔梗皂苷D含量,选取桔梗醇提物作为后续研究。2.建立小鼠乳腺癌肺转移动物模型,连续腹腔注射阿霉素(2.5 mg/kg)治疗2周,出现阿霉素所致心肌受损状态。3.药效学实验提示,与阿霉素组相比较,阿霉素联合桔梗各组能提升抑瘤率且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阿霉素联合桔梗中、低剂量组能降低心重指数(p<0.05);阿霉素联合桔梗高剂量组能够显着减少肺结节数(p<0.01);阿霉素联合桔梗各组心脏病理切片显示,炎症浸润程度相似,心肌间隙增大程度降低,心肌细胞水肿程度减轻,未见心肌细胞明显肥大和细胞坏死;阿霉素联合桔梗各组CK-MB显着降低并呈量效关系(p<0.01);阿霉素联合桔梗低剂量组c Tn I明显下降(p<0.01);阿霉素联合桔梗各组ROS明显下降(p<0.01);阿霉素联合桔梗各组血清中MDA显着降低且呈现量效关系(p<0.01);阿霉素联合桔梗中、高剂量组能够显着抑制胶原蛋白I表达(p<0.01);阿霉素联合桔梗各组能够显着抑制胶原蛋白Ⅲ表达,呈现浓度依赖(p<0.01)。4.药动学实验提示,阿霉素联合桔梗组的AUC0-t是562.15±120.30 ng h m L-1,是阿霉素组441.98±97.88 ng h m L-1的1.3倍;阿霉素联合桔梗组Cmax是673.27±162.45 ng/m L,是阿霉素组618.70±308.82 ng/m L的1.1倍;阿霉素联合桔梗组的总清除率Cl/F是16.21±2.71 L kg-1h-1,比阿霉素组20.02±4.01 kg-1h-1降低20%。5.药动学实验提示,与阿霉素组相比较,桔梗能促进阿霉素向靶向组织肺脏转运并减缓消除,同时减少向非靶向组织心脏的转运并加快消除,对肿瘤组织的转运有所下降但减缓消除。结论:桔梗和阿霉素联合用药后能显着抑制乳腺癌肺转移小鼠肿瘤的生长发展及肺转移情况,保护心脏功能,机制可能和抑制心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桔梗能够提升阿霉素在肺脏的聚集、降低在心脏的分布,从而协同增效并降低心脏毒副反应,验证了桔梗作为引经药的科学性。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白血病患者的心脏损害及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白血病患者的心脏损害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人群子宫内膜容受性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药物治疗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药物治疗中的指导价值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致谢 |
(2)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功能损害(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课题总体思路 |
实验一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不同化疗方案对肿瘤患者心脏的亚临床损害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实验二 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应变参数判断乳腺癌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早期左室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 |
1 资料与方法 |
2 重复性检验 |
3 统计学分析 |
4 结果 |
讨论 |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桔梗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小鼠增效减毒的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及肺转移的理论研究 |
1.1 中医药防治乳腺癌溯源 |
1.1.1 中医病因病机溯源 |
1.1.2 现代中医辨证治疗 |
1.2 蒽环类药物治疗乳腺癌现状 |
1.2.1 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 |
1.2.2 防治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 |
1.3 桔梗防治乳腺癌及肺转移机制研究 |
1.3.1 顾氏外科临床经验总结 |
1.3.2 桔梗的引经作用 |
1.3.3 桔梗的药理作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桔梗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小鼠药效学的研究 |
2.1 桔梗提取物的制备及木犀草素、桔梗皂苷D含量的测定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方法 |
2.1.3 实验结果 |
2.1.4 讨论 |
2.2 阿霉素所致乳腺癌肺转移小鼠心肌受损模型建立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2.3 实验结果 |
2.2.4 讨论 |
2.3 桔梗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肺转移小鼠增效减毒作用 |
2.3.1 实验材料 |
2.3.2 实验方法 |
2.3.3 实验结果 |
2.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桔梗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小鼠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
3.1 阿霉素体内LC-MS/MS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方法 |
3.1.3 实验结果 |
3.1.4 讨论 |
3.2 桔梗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肺转移小鼠药代动力学规律及组织分布影响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2.3 实验结果 |
3.2.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语 |
4.1 讨论与分析 |
4.1.1 桔梗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遣药依据 |
4.1.2 桔梗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肺转移小鼠药效学影响 |
4.1.3 桔梗联合阿霉素对乳腺癌肺转移小鼠药动学影响 |
4.1.4 中医对桔梗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再探讨 |
4.2 问题与展望 |
4.3 创新点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附录3-博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 |
附录4-动物实验伦理审查批件 |
作者简介 |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白血病患者的心脏损害及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态超声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在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应用研究[D]. 焦岩. 苏州大学, 2020(06)
- [2]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的早期左室心肌功能损害[D]. 陈剑琼.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7)
- [3]桔梗联合阿霉素治疗乳腺癌肺转移小鼠增效减毒的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沈漫.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