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刘潇潇[1](2018)在《龙船花基于压条的水培诱导探索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橙红龙船花(I.coccinea‘Dwarf’)为试验材料,结合空中压条技术和水培技术,即通过压条处理诱导不定根后,再转入水培阶段驯化,以此探寻新的木本植物水培方法,为木本水培植物的培育提供数据支持,试验结果如下:(1)在压条阶段,研究了压条时期、时间、基质和激素对压条生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条日期、时间、基质以及激素对龙船花压条的生根效果都有显着影响。其中秋季压条效果最好,生根指数是春季压条的12倍,最适宜的压条时间是35d,最适宜的压条基质是泥炭,最佳的激素浓度是NAA150mg/L。(2)压条水培后,各处理的根系都有生长,表明压条根系能够适应水培环境。其中,秋季压条的根系生长量最高,春季最少;压条35d的根系增加量最高;在基质处理中,木屑处理水培后根系增长量最低,显着低于其他处理,其余处理增长量差异不显着;除了NAA浓度为200mg/L的处理根系呈负增长外,其余处理根系均有生长,其中150mg/L的处理根系增加量最高,;水培基质对龙船花压条根系生长有明显影响,其中泥炭处理根系增长量最高,水基质根系增加量最少。(3)压条水培后生理指标发生变化,除丙二醛在水培后增加外,脯氨酸、可溶性糖及叶片相对含水量都在下降。其中除了脯氨酸含量显着降低之外,其他指标变化差异不显着,说明龙船花压条能够适应水培。(4)压条生根时间比扦插和水培短,分别提前10d和20d,且平均根长显着大于扦插和水培;压条生根类型以皮部生根为主,不定根较为粗壮洁白,根系较长,二级根系多且生长旺盛,有根毛;土培根与水培根主要为愈伤组织生根,土培根系比压条根系细短,二级根系发达,有根毛;水培根系白细长柔软,二级根系少,无根毛。(5)压条根系和基质培根系显微结构类似,根系表皮较厚,细胞排列紧密,各部分结构完整,根尖细胞较小,细胞质较浓,细胞壁较厚;压条后水培根系及水培根系表皮较薄,皮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较大,细胞质较浅,细胞壁较薄,细胞间出现了明显的间隙或气腔,形成了类似水生植物的通气组织结构。说明压条根系水培后长出了适应水培环境的根系结构,利于压条在水培环境中生长。
魏国平,唐于银,黄慧,张晓青[2](2013)在《园艺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综述了园艺植物的各种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压条繁殖、分株繁殖、嫁接繁殖和人工种子)、适用的主要园艺植物的种类和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园艺植物人工种子的研究概况。
赵天田[3](2012)在《平榛WRKY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鉴定》文中研究表明在农业生产上,低温(冻)寒害是一种严重自然灾害,世界上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巨大。因此,植物抗寒性机理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生产上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平榛是我国特有的抗寒种质资源,能够耐受-48℃的低温,但是关于平榛抗寒转录因子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没有报道。WRKY转录因子作为一个重要的响应非生物胁迫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抗寒性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中就着重研究了平榛冬季花芽转录组库中筛选得到的WRKY转录因子成员及相关基因,分析了平榛中WRKY转录因子在自然条件及人工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情况。通过研究获得了平榛中的抗寒关键WRKY转录因子,这对于今后采取分子辅助育种手段和转基因育种工程培育抗寒榛子新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平榛花芽的转录组库中共筛选得到49条WRKY转录因子的Unigene序列,其中有26条Unigene片段的序列与杨树比对上,表明平榛转录组中的WRKY序列与公共数据库中同为木本植物的杨树的WRKY转录因子家族关系较近。根据目标WRKY的Unigene序列设计3’RACE与5’RACE的引物,共克隆得到14个WRKY转录因子,分别命名为:ChWRKY1、ChWRKY2、ChWRKY28、ChWRKY7、ChWRKY13、ChWRKY10、ChWRKY11、ChWRKY18、ChWRKY32、ChWRKY9、ChWRKY33、ChWRKY20、ChWRKY4、ChWRKY6,其中13个为全长序列。获得的这14个平榛WRKY转录因子中有5个为WRKY分类中的第Ⅰ类型,有8个基因为第Ⅱ类型,ChWRKY6的结构最特殊,它属于WRKY家族类型中的第Ⅲ类型,锌指结构为C2-HC。2.以ChActin为内参,对平榛7个ChWRKY基因在自然越冬条件下花芽中的表达情况作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ChWRKY7、ChWRKY6、ChWRKY13在11月达到最高的表达量,ChWRKY1、ChWRKY2、ChWRKY28、ChWRKY20则在12月份达到了最高的表达量。随后ChWRKY1、ChWRKY2、ChWRKY28、ChWRKY7表达量随着季节变化表达量开始逐渐降低,但ChWRKY20、ChWRKY6、ChWRKY13这3个基因在3月份的表达量略有升高。3.对平榛ChWRKY基因在人工4℃低温及盐、旱处理下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hWRKY2、ChWRKY28、ChWRKY7、ChWRKY6、ChWRKY13这5个基因均受4℃低温、盐及旱的诱导而上升表达,其中响应低温和旱处理的时间较早,响应盐胁迫的时间相对较晚。另外,ChWRKY1受低温胁迫的诱导,而ChWRKY20则受盐和旱的诱导而高表达,受低温胁迫的诱导作用较小。4.平榛WRKY转录因子的核定位分析表明,构建好的p35S-WRKY28-GFP的重组质粒侵染细胞后,只有在细胞核上有荧光信号,而对照在细胞质、细胞核中都有绿色荧光信号。说明WRKY28是核定位蛋白,与通过软件预测的结果相一致,WRKY28作为转录因子是在细胞核上起作用。5.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I121-WRKY28,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拟南芥,获得了WRKY28的转基因拟南芥株系。将野生型与转基因拟南芥进行4℃处理,发现野生型拟南芥在4℃处理12h后失水萎蔫现象十分明显,而转基因的拟南芥则失水萎蔫相对较少。6.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平榛MAP激酶级联系统中的两个基因ChMAPKKK和ChMAPKK基因。ChMAPKKK全长2396bp,包含1个170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6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1.68kD,理论等电点(pI)为4.75。ChMAPKK全长1665bp,包含1个1062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5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32kD,理论等电点(pI)为5.82,含有磷酸一致化序列SLADIDS。在研究中发现平榛ChMAPKKK和ChMAPKK基因在旱、盐及低温胁迫处理后的总体表达趋势与平榛WRKY在相同处理下的趋势基本上相一致。7.通过对生长季节平榛在低温、旱及盐胁迫下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SOD、POD酶活性以及MDA、脯氨酸含量的分析,发现在不同逆境处理下这些生化物质具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在低温胁迫下,上述指标在处理2h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达到最大值(除脯氨酸在4h、POD在8h达到最大值外),随后开始出现整体下降趋势,但SOD的活性有略微的上升。在旱胁迫处理下可溶性蛋白、POD酶活性、MDA和脯氨酸含量在处理2h后均上升,并达到最大值,脯氨酸在处理24h后达到最大值。在盐胁迫处理4h后MDA含量达到最大值,POD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则在盐处理24h后达到最大值。SOD酶的活性在旱及盐胁迫处理下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在低温处理12h后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含量、SOD、CAT、POD酶活性及MDA的含量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转基因拟南芥在低温处理12h后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的增加程度小于野生型拟南芥,MDA含量越多,表明膜脂过氧化损伤程度越严重。转基因株系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SOD酶活性在处理12小时后的增加量要高于野生型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中这些生化物质及指标的变化,提高了其在低温胁迫下的抗性。
扈红军[4](2008)在《榛子扦插生根机理与繁殖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平榛、杂交榛、欧榛为研究对象,通过硬枝和嫩枝扦插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扦插基质、不同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处理的榛子插条生根指标(生根率、根数、根长、生根指数)差异;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不定根发生的解剖学特性;追踪生根过程研究了扦插生根相关的中生理生化指标(氧化酶类、枝条的营养物质、以及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并对扦插苗年生长规律进行研究。旨在为榛子扦插生根和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主要试验结果如下:榛子硬枝、嫩枝插穗刺激愈伤组织和自由愈伤组织均能生根,但绝大多数生根部位为刺激愈伤组织。榛子扦插生根过程可分为不定根诱导期、表达期和伸长期3个阶段。欧榛嫩枝生根解剖学研究表明,生根类型属于愈伤部位生根型。插穗扦插前不存在潜伏根原基,诱生的不定根原始体起源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形成层薄壁细胞。3种氧化酶活性在欧榛硬枝和嫩枝扦插生根过程中总体呈现出“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生根期间POD活性出现2个高峰,在不定根诱导期和表达期上升,在伸长期下降。PPO和IAAO活性在不定根诱导期上升,在表达期和伸长期活性下降。IBA处理改变了生根过程中POD、PPO和IAAO的活性和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影响了插穗生根,表现出不同的生根效果。可溶性糖含量在硬枝扦插生根中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嫩枝扦插生根中呈现“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经IBA处理的插穗可溶性糖含量显着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高,C/N比高,有利于硬枝插条生根,嫩枝插条相反,C/N比低有利于生根,C/N比理论不适用于榛子嫩枝扦插。3种内源激素(IAA、ABA、GA3)在生根过程中变化趋势不同。硬枝插穗中IAA绝对含量明显高于嫩枝插穗,但均表现出不定根表达期、伸长期下降趋势。ABA和GA3含量与生根负相关。IAA和ABA在生根过程中含量变化互为消长关系,IAA/ABA比值可以作为衡量树木嫩枝扦插生根难易的标准。扦插基质影响生根。不论是欧榛硬枝还是嫩枝扦插,在200mg·kg-1IBA处理条件下,3种基质(河沙、珍珠岩、蛭石和珍珠岩组成的混合基质)以混合基质生根效果最好。欧榛硬枝扦插在河沙或珍珠岩基质中不生根,在混合基质中生根率可达60%。嫩枝扦插在河沙或珍珠岩基质中生根率较低,分别为13.3%、9.17%,在混合基质中生根率为42.5%。生长素种类和浓度影响生根效果。混合基质条件下,用3种生长素(IBA、α-NAA、ABT1)、4种浓度(0、50、200、1000mg·kg-1)处理欧榛硬枝结果表明,生长素处理可提高插穗生根率,但生根率多在50%以下,而对照不生根。IBA处理效果好于α-NAA和ABT1,浓度以200mg·kg-1处理的生根率最高,达56.7%。不同种类榛子对IBA处理反应不同。经不同浓度(0、100、200、300、400、500、600mg·kg-1)IBA处理的榛子(平榛、杂交榛、欧榛)嫩枝扦插试验得出,500mg·kg-1IBA处理的平榛插条生根率最高,为20%,对照不生根;100和500mg·kg-1IBA处理的杂交榛插条生根率均为48.3%,对照生根率为20%。400mg·kg-1IBA处理的欧榛插穗生根率最高,可达73.3%,对照生根率仅为8.3%。3种榛子中平榛生根效果最差,杂交榛和欧榛生根效果较好,生产中育苗可用扦插繁殖。不同粗度(0.51.0cm、1.01.5cm)、不同部位(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的欧榛嫩枝扦插(200mg·kg-1IBA处理,基质为河沙)生根率差异不显着。细枝条和粗枝条插穗生根率分别为8.3%和18.3%;上端、下端枝条的插穗生根率分别为10%和8.3%。插穗的粗度、部位不是影响插条生根的主要因素。欧榛扦插苗苗高生长曲线呈现“S”型。苗高净生长呈现“慢-快-慢-停”的生长节律。高生长和地径生长分别在7月和8月期间达到最大值,68月为苗木速生期,是加强栽培管理的关键时期。
武深秋[5](2004)在《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文中提出
深秋[6](2003)在《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文中研究说明 采用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新技术,具有成活率高、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现将此项新技术介绍如下:
武深秋[7](2003)在《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文中指出 采用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新技术,当年桑苗即可出圃,具有成活率高、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现将此项新技术介绍如下。 1.选地建园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良好的田块建桑
薛雨林[8](1998)在《完善五大体系 促进蚕业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国家对茧丝绸行业宏观调控的加强,蚕桑生产已扭转了前两年严重滑坡的局面,出现了由低谷逐步回升的可喜迹象。但是,由于整个行业的大起大落给蚕桑生产基础造成了破坏性的影响,要使蚕桑生产步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除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外,还必须完善五大体系,切实加强基础建设。
丁安龄[9](1997)在《压条育苗技术的应用效果与体会》文中指出压条培苗具有成活率高、技术简单、当年出圃、成本低、节省土地、提高产叶量及饲育量等诸多优点。在栽桑任务急而苗源又不足时,发动群众压条育苗不仅能多快好省地提供苗源,也使农民受益非浅。现将推广应用效果的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翁荣林[10](1992)在《桑苗培育技术的进展》文中提出 桑苗是建设桑园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桑苗培育技术取得了较快进展,对推动蚕桑生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拟就近年来的桑苗培育技术的进展状况作一概述。一、桑苗的播种与实生直栽常规的播种育苗一般亩产实生桑苗2
二、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龙船花基于压条的水培诱导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龙船花属植物研究背景 |
1.1.1 龙船花概况 |
1.1.2 龙船花属植物研究现状 |
1.1.3 龙船花属植物应用现状 |
1.2 植物水培研究现状 |
1.2.1 木本植物水培诱导体系 |
1.2.2 水培基质 |
1.2.3 水培根系研究 |
1.3 植物高空压条研究现状 |
1.3.1 压条材料 |
1.3.2 植物激素 |
1.3.3 压条造伤 |
1.3.4 压条基质 |
1.3.5 压条时间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压条处理对龙船花水培生根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地区自然气候概况 |
2.1.2 植物材料 |
2.1.3 试剂和仪器 |
2.1.4 水培装置 |
2.1.5 试验方法 |
2.1.6 测定指标 |
2.1.7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压条时期对龙船花压条水培生根的影响 |
2.2.2 压条时间对龙船花压条水培生根的影响 |
2.2.3 压条基质对龙船花压条水培生根的影响 |
2.2.4 压条激素对龙船花压条水培生根的影响 |
2.2.5 水培基质对龙船花压条根系水培的影响 |
2.3 小结 |
第三章 压条处理后水培龙船花的生理变化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测定内容与方法 |
3.1.3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压条后水培龙船花叶片丙二醛含量变化 |
3.2.2 压条后水培龙船花叶片脯氨酸含量变化 |
3.2.3 压条后水培龙船花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3.2.4 压条后水培龙船花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 |
3.3 小结 |
第四章 龙船花不同培养条件下根系结构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试验方法 |
4.1.3 测定指标 |
4.1.4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培养条件下龙船花的生根效果 |
4.2.2 不同培养条件下龙船花的根系外观形态分析 |
4.2.3 不同培养条件下龙船花根尖显微结构比较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1.1 压条水培根系诱导 |
5.1.2 压条水培后生理指标的变化 |
5.1.3 根系分析 |
5.2 讨论 |
5.2.1 压条水培根系诱导 |
5.2.2 压条水培后生理指标的变化 |
5.2.3 根系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2)园艺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种子繁殖 |
2 扦插繁殖 |
2.1 叶插 |
2.2 茎插 |
2.3 根插 |
3 压条繁殖 |
3.1 直立压条 |
3.2 曲枝压条 |
3.3 空中压条 |
4 分株繁殖 |
4.1 走茎、根茎、匐匍茎 |
4.2 吸芽、蘖枝 |
4.3 珠芽、零余子 |
4.4 鳞茎、球茎、块茎 |
4.5 块根 |
5 嫁接繁殖 |
5.1 芽接 |
5.2 枝接 |
5.3 根接 |
6 人工种子 |
6.1 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
6.2 非体细胞胚人工种子 |
(3)平榛WRKY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植物抗寒研究进展 |
1.1.3 WRKY 转录因子概述 |
1.1.4 高通量测序技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主要内容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平榛转录组中与低温胁迫相关的 WRKY 转录因子的筛选及克隆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生化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平榛花芽的转录组样品测序流程 |
2.2.2 RNA 提取方法 |
2.2.3 平榛转录组 WRKY 转录因子筛选 |
2.2.4 WRKY 转录因子的克隆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RNA 提取结果 |
2.3.2 转录组 Unigenes 注释 |
2.3.3 低温胁迫下 WRKY 筛选 |
2.3.4 平榛 WRKY cDNA 全长的获得 |
2.4 小结 |
第三章 平榛 WRKY 家族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功能鉴定 |
3.1 试验材料 |
3.1.1 植物材料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RNA 提取 |
3.2.2 cDNA 第一链的合成 |
3.2.3 cDNA 末端快速扩增 |
3.2.4 凝胶中回收 DNA 片断 |
3.2.5 回收片段与 PMD-18 T 载体的连接 |
3.2.6 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 |
3.2.7 细菌中质粒 DNA 的制备 |
3.2.8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测序 |
3.2.9 WRKY 编码氨基酸的相似性及系统进化发育分析 |
3.2.10 荧光定量 PCR 表达分析 |
3.2.11 WRKY-GFP 表达载体的构建 |
3.2.12 WRKY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3.2.13 农杆菌感受态制备、转化与培养活化 |
3.2.14 农杆菌介导的拟南芥转化 |
3.2.15 PCR 检测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平榛 WRKY 家族基因的序列分析 |
3.3.2 WRKY 编码氨基酸的相似性及系统进化发育分析 |
3.3.3 平榛 WRKY 家族基因的核定位预测分析 |
3.3.4 平榛 WRKY 家族基因在自然越冬条件下的荧光定量分析 |
3.3.5 平榛 WRKY 基因 4℃低温处理不同时间下的荧光定量分析 |
3.3.6 平榛 WRKY 基因在盐、旱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
3.3.7 WRKY 在平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3.3.8 WRKY-GFP 融合蛋白在洋葱表皮中的表达分析 |
3.3.9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及转基因株系的 PCR 鉴定 |
3.3.10 低温处理下野生型和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差异 |
3.4 小结 |
第四章 平榛 MAPK 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主要试剂 |
4.1.3 主要仪器 |
4.1.4 实验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平榛 ChMAPKKK 及 ChMAPKK 全长基因的获得及序列分析 |
4.2.2 氨基酸区段的相似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分析 |
4.2.3 平榛 ChMAPKKK 及 ChMAPKK 在自然越冬条件下的表达分析 |
4.2.4 平榛 ChMAPKKK 及 ChMAPKK 基因 4℃处理后的表达分析 |
4.2.5 平榛 ChMAPKKK 及 ChMAPKK 基因在旱、盐胁迫后的表达分析 |
4.2.6 ChMAPKKK 及 ChMAPKK 基因在平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
4.2.7 ChMAPKKK 及 ChMAPKK 与 WRKY、DHN 的调控关系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非生物胁迫下平榛及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中生化物质的变化 |
5.1 试验材料 |
5.2 试验方法 |
5.2.1 电导率测定方法 |
5.2.2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方法 |
5.2.3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测定方法 |
5.2.4 过氧化物酶的测定方法 |
5.2.5 丙二醛的测定方法 |
5.2.6 过氧化氢酶的测定方法 |
5.2.7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测定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平榛在自然越冬条件及非生物胁迫下的生化物质分析 |
5.3.2 低温处理后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的生化物质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6.1 结论 |
6.2 讨论 |
6.2.1 平榛中 WRKY 在自然越冬条件以及人工低温处理下的表达模式 |
6.2.2 平榛中 ChMAPKKK 及 ChMAPKK 与 WRKY、DHN 的调控关系 |
6.2.3 转基因拟南芥在低温胁迫下的生化指标变化 |
6.3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6.4 今后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致谢 |
(4)榛子扦插生根机理与繁殖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2 林木扦插繁殖研究进展 |
1.2.1 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
1.2.1.1 扦插生根解剖学研究 |
1.2.1.2 扦插生根生理学基础研究 |
1.2.2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1.2.3 扦插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扦插生根解剖学研究 |
2.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
2.1.2 试验方法 |
2.2 扦插生根生理学基础研究 |
2.2.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2.2.2 测定方法 |
2.2.2.1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2.2.2.2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2.2.2.3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
2.2.2.4 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测定 |
2.2.2.5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
2.2.2.6 全氮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 |
2.2.2.7 内源激素(IAA 、ABA 、GA3)含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
2.3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2.3.1 试验材料及处理 |
2.3.2 试验设计 |
2.3.2.1 硬枝试验 |
2.3.2.2 嫩枝试验 |
2.3.3 试验方法 |
2.4 扦插苗年生长规律研究 |
2.4.1 试验地概况 |
2.4.2 炼苗与移栽 |
2.4.3 生长量测定方法 |
2.5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榛子扦插生根机理研究 |
3.1.1 插条生根的形态特征 |
3.1.1.1 硬枝插条生根的形态特征 |
3.1.1.2 嫩枝插条生根的形态特征 |
3.1.2 插条生根的解剖特征 |
3.1.3 插穗生根过程中相关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 |
3.1.3.1 硬枝插穗POD 活性变化 |
3.1.3.2 嫩枝插穗POD 活性变化 |
3.1.3.3 硬枝插穗PPO 活性变化 |
3.1.3.4 嫩枝插穗PPO 活性变化 |
3.1.3.5 硬枝插穗IAAO 活性变化 |
3.1.3.6 嫩枝插穗IAAO 活性变化 |
3.1.4 插穗生根过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动态变化 |
3.1.4.1 硬枝插穗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3.1.4.2 嫩枝插穗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
3.1.4.3 硬枝插穗含氮量变化 |
3.1.4.4 嫩枝插穗含氮量变化 |
3.1.4.5 硬枝插穗碳氮比(C/N)变化 |
3.1.4.6 嫩枝插穗碳氮比(C/N)变化 |
3.1.5 插穗生根过程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 |
3.1.5.1 硬枝插穗IAA 含量变化 |
3.1.5.2 嫩枝插穗IAA 含量变化 |
3.1.5.3 硬枝插穗ABA 含量变化 |
3.1.5.4 嫩枝插穗ABA 含量变化 |
3.1.5.5 硬枝插穗IAA/ABA 变化 |
3.1.5.6 嫩枝插穗IAA/ABA 变化 |
3.1.5.7 硬枝插穗GA_3 含量变化 |
3.1.5.8 嫩枝插穗GA_3 含量变化 |
3.2 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
3.2.1 不同基质对欧榛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2 不同生长素种类、浓度对欧榛硬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3 不同基质对欧榛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4 插条的不同粗度对欧榛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5 插条的不同部位对欧榛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6 不同榛子种类、IBA 浓度对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6.1 不同榛子种类对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6.2 IBA 不同浓度对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
3.2.6.3 IBA 不同浓度对不同种类榛子扦插生根的影响 |
3.3 欧榛嫩枝扦插苗年生长规律 |
3.3.1 地径、苗高生长曲线 |
3.3.2 苗高生长时期的划分 |
4 讨论 |
4.1 相关氧化酶活性对生根的影响 |
4.2 C/N 比对生根的影响 |
4.3 内源激素对生根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扦插照片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四、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龙船花基于压条的水培诱导探索研究[D]. 刘潇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8(07)
- [2]园艺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J]. 魏国平,唐于银,黄慧,张晓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13(10)
- [3]平榛WRKY转录因子的克隆与功能鉴定[D]. 赵天田.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11)
- [4]榛子扦插生根机理与繁殖技术的研究[D]. 扈红军.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2)
- [5]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J]. 武深秋. 河北农业科技, 2004(01)
- [6]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J]. 深秋. 河南农业, 2003(05)
- [7]桑树绿枝水平压条育苗技术[J]. 武深秋. 新农业, 2003(05)
- [8]完善五大体系 促进蚕业发展[J]. 薛雨林. 江苏蚕业, 1998(02)
- [9]压条育苗技术的应用效果与体会[J]. 丁安龄. 江苏蚕业, 1997(01)
- [10]桑苗培育技术的进展[J]. 翁荣林. 江苏蚕业, 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