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列春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陈志威[1](2021)在《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占前列腺炎的90%,该病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病程长,严重影响身体及精神健康,给患者带来较重经济负担。根据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下尿路症状及盆腔疼痛,结合其肾虚为本,湿热瘀互结下焦的基本病机,以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临床疗效确切。因此,本研究选取滋肾通关方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滋肾通关方提供实验依据。目的: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并探索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减缓其向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转化进展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和WanFang Data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0年10月1日关于滋肾通关法相关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其有效性。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滋肾通关法代表方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靶点,利用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等药物靶点数据库,筛选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构建滋肾通关方成分—靶点网络,利用CTD、PharmGKB、GAD等疾病靶点数据库,构建慢性前列腺炎疾病—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平台构建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该网络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对筛选出的核心靶点进行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的富集分析,得到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能作用的信号通路。基于网络药理学揭示的滋肾通关方可能作用信号通路,开展滋肾通关方干预自身免疫性模型大鼠的基础实验研究,以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动物模型采用同时注射百白破疫苗和大鼠前列腺蛋白提纯液与弗氏完全佐剂混悬液,造模时间为4周。模型大鼠建立成功后随机分为滋肾通关方低、中、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分别给予低、中、高剂量滋肾通关方及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水溶液,持续给药35天。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 IL-1β、IL-6、IL-10、TNF-α 表达,前列腺组织 IL-1β、IL-6、IL-8、IL-10、TNF-α 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 JAK2、p-JAK2、STAT3、p-STAT3 蛋白表达量,RT-PCR 法检测大鼠 IL6mRNA、JAK2mRNA、STAT3mRNA 表达。结果:1.对纳入25篇文献进行分析,补肾活血利湿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确切,优于常规西药。对25篇文献中使用频次较高中药分析得知:滋补肾阴药多于温补肾阳药,体现阴中求阳,少火生气之意;利湿、清热、活血药并重,体现湿热瘀同治理念。2.滋肾通关方有168种成分,可作用于226个靶点基因,慢性前列腺炎共计26414个疾病靶点,其中109个靶点与滋肾通关方作用靶点重合。将药物和疾病的交互基因绘制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进行分析,TOP5的作用蛋白分别是IL-6、EGFR、VEGFA、CCND1、AR,提示滋肾通关方有可能干预前列腺炎-癌病变。3.HE染色和Masson染色检测形态学,结果表明滋肾通关法指导下的滋肾通关方可能减轻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并减缓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化过程。滋肾通关方各剂量组均可下调大鼠血清组织IL-1β、IL-6、IL-10、TNF-α的表达(P<0.01),均可下调前列腺组织中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P<0.01)。低剂量组滋肾通关方可下调前列腺组织中IL-10表达,中剂量组滋肾通关方调控前列腺组织中IL-10表达不显着(P>0.05),高剂量组滋肾通关方可上调IL-10表达(P<0.01)。滋肾通关方各剂量组均可下调前列腺组织p-JAK2表达,存在显着差异(P<0.01),但调控JAK2、STAT3、p-STAT3表达未见显着差异(P>0.05),可下调 IL-6 mRNA、JAK2 mRNA、STAT3 mRNA 表达(P<0.01)。结论:滋肾通关方可下调大鼠体内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双向调节IL-10表达。滋肾通关方可能通过下调IL-6表达,从而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上JAK2 mRNA、STAT3 mRNA表达,以及p-JAK2表达来改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形态改变,减轻间质内炎细胞浸润,并减缓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化过程,从而逆转慢性前列腺炎的进展过程。提示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型前列腺炎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表达及IL-6/JAK2/STAT3信号通路实现的。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同时,可能减缓其向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待深入研究进一步阐明。
丁家森[2](2021)在《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证候标准化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缺乏客观、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是中医学发展的瓶颈。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作为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与慢性前列腺炎密切相关,包括吸烟、饮酒、久坐久劳、性交频繁和延迟射精等。临床中,慢性前列腺炎最常见的兼夹证型是湿热瘀滞证,是湿热下注证与气滞血瘀证两者的复合证型,而非两者的简单相加。经文献检索发现,现有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并不统一,各条目缺乏明确的术语解释和权重赋值,从而制约了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的临床诊断和科研发展。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专家问卷调查及主成分分析法明确诊断条目,梳理各条目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对条目进行权重赋值,制定统一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研究方法前期通过文献检索筛选既往湿热瘀滞证的诊断标准,统计各标准中的条目并计算出现的频次,建立条目池,经过专家组讨论筛选确立标准条目池。邀请专家组成员进行现场讨论论证,确定标准研制方法。即运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专家意见,对数据进行分析,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条目进行主次症的确定和权重赋值。研究结果在文献检索建立的条目池基础上,标准委员会召开会议研讨初步筛选相关条目并制定问卷,通过现场和远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三轮全国范围副高级别以上专家问卷调查对条目优化及权重赋值,制定了证候量化表。最终确立了“排尿症状层”、“疼痛症状层”、“舌象”、“脉象”及“其他层”组成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依据表,共27个条目。主症:尿频、尿急、胀痛或不适(会阴/腰部/小腹/少腹)、黄腻苔、舌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数、脉滑数或脉弦滑;次症:尿痛、尿后滴沥、小便灼热、尿后溢浊、排尿艰涩、胀痛或不适(睾丸/耻区/阴囊/肛区/腹股沟/下腹)、阴囊潮湿、红舌、黄苔、脉滑。诊断原则:(1)至少排尿症状和疼痛症状主症同时具备1条,同时具备舌象中1条。(2)根据权重总分进行证候程度分级:轻度14分~20分,中度21分~35分,重度≥36分。研究结论湿热瘀滞证证候诊断是在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医学疾病诊断确立基础上进行的中医辨证,包括诊断依据表与诊断原则。表1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依据表(?)诊断原则:(1)至少排尿症状和疼痛症状主症同时具备1条,同时具备舌象中1条。(2)根据权重总分进行证候程度分级:轻度14分~20分,中度21分~35分,重度≥ 36分。
赵通[3](2021)在《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相关指标变化,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CP/CPPS的方案。方法:本研究病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符合调查病例标准的连续病例。通过严格的试验纳入、排除、剔除标准,最终将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A使用中国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的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对照组B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组C在桂枝茯苓丸加味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疗法,连续治疗6周。分别搜集对照组和治疗组干预前后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检测研究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分析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1.疗效结果:治疗组C20例,其中治愈2人,显效12人,有效4人,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A20例,治愈1人,显效7人,好转4人,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B19例,治愈1人,显效7人,好转4人,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X2检验,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ac=0.028<0.05;(?)Pbc=0.047<0.05)。2.临床相关指标评价:在NIH-CPSI评分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前对比NIH-CPSI评分,P大于0.05,具有可比性。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与对照组A、B对比,P分别为Pac=0.042,Pbc=0.049,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三组治疗前后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A、B对比结果P<0.01,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来看,三组治疗前卵磷脂小体计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有17例卵磷脂小体计数为+++及以上,对照组A有14例,对照组B有13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后卵磷脂小体计数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A、B治疗后比较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3.治疗过程中,对照B组1例脱落,患者回外地探亲;余未见明显不适,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4.2个月后随访结果,对照组A复发率为25.0%;对照组B复发率为16.7%;治疗组复发率为5.5%。经卡方检验,治疗组与对照A、B组P均大于0.05,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种治疗方案在治疗后复发率上具有可比性。结论:中药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耳穴治疗在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时有独特的优势。耳穴贴压疗法对桂枝茯苓丸在该疾病的疗效上有促进提升作用。值得进一步循证医学数据支持和验证。
秦佳欣[4](2021)在《针刺肝脾经腧穴阳性反应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运用传统经络腧穴诊察方法和骨度分寸法取肝脾经远端腧穴针刺治疗Ⅲ型前列腺炎,两种针刺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传统经络腧穴诊察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4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阳性反应点针刺组(观察组)和腧穴标准定位点针刺组(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通过传统经络腧穴诊察,将患者肝经中都、蠡沟、太冲及脾经阴陵泉、地机、三阴交穴周的压痛最敏感点作为针刺点;对照组通过骨度分寸法,以此六穴的标准定位点作为针刺点,两组均在肝脾经远端取穴的基础上针刺腹部中极、气海、水道。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12次。研究周期共6周,治疗期4周,随访期2周。临床观察指标为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观察时点为基线期、治疗3次后、治疗6次后、治疗9次后、治疗12次后及治疗结束两周后,共6次。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64例,研究中观察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5例,有效病例共57例,两组患者的脱落率均小于20%,两组脱落病例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影响试验结果,本临床研究有意义。1、一般资料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年龄、BMI、吸烟饮酒情况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基线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患病时间、中医证型分布、NIH-CPSI程度分级、三个维度评分、总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IPSS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3、疗效分析:(1)患者有效率比较观察组共完成病例30例,痊愈2例(6.67%),显效1例(3.33%),有效23例(76.67%),无效4例(13.33%),病例数中有效者26例(86.67%)。对照组共完成病例27例,痊愈2例(7.41%),显效1例(3.70%),有效19例(70.37%),无效5例(18.52%),病例数中有效者22例(81.48%),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分析差异不显着。(2)主要疗效指标NIH-CPS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NIH-CPSI评分比较,P<0.001,可认为两组患者前列腺整体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患者NIH-CPSI三个维度评分治疗前、后的比较,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经本研究治疗可显着减轻两组患者盆腔疼痛、排尿异常及改善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P=0.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针刺治疗在改善前列腺炎整体症状方面的差异不显着。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维度评分比较,P=0.614(P>0.05),生活质量维度评分比较,P=0.416(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治疗在改善前列腺炎导致的盆腔疼痛和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差异不显着。两组患者治疗后排尿维度评分比较,P=0.02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在改善患者尿不尽、尿频症状方面,疗效更显着。在研究中,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均持续下降。治疗六次后,以对照组为参考类别,P<0.001,说明治疗六次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减低NIH-CPSI评分的优效性在治疗六次时显现。(3)次要疗效指标IPS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IPSS评分比较,P<0.001,说明本研究治疗可显着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后IPSS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两组在改善患者下尿路症状方面不具有疗效差异。两组患者IPSS评分在研究过程中均持续下降。在治疗六次后,以对照组为参考类别,P=0.006(P<0.05),说明治疗六次后观察组IPSS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减低IPSS评分的优效性在治疗六次时显现。4、随访数据分析:治疗结束后两周,两组患者NIH-CPSI评分及疼痛、排尿及生活质量三个维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治疗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包括在疼痛、排尿、生活质量三个维度的改善。5、安全性分析:本研究中未出现晕针、滞针、断针等严重不良事件,治疗方案安全、无副作用。结论1、针刺肝脾经远端腧穴与下腹部腧穴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可以减轻患者盆腔疼痛、下尿路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相比标准定位取穴组,针刺选取肝脾经远端腧穴阳性反应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改善患者尿频、尿不尽症状的临床疗效更显着。
蔚文垚[5](2021)在《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系统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并运用Meta分析进一步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循证方面的依据。方法临床观察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原则,选取湖北省中医院凤凰门诊泌尿外科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阻型)患者75例,服用清热利湿化瘀汤,治疗14天,治疗28天,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评分指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系统评价以2000年至2020年在国内外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局指标包括(有效率、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疗效评分、前列腺液WBC)。检索策略:CNKI、CBM、VIP、CJFD、Pubmed。并计算出Jadad评分,采用Rev Man5.4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临床观察:通过剔除标准、脱落标准后,完成病例71例,总有效率为92%。治疗前后NIH-CPSI及中医症状各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前列腺液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评价:对18篇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有效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3.45,95%CI(2.64,4.50),Z=9.11。P<0.05,具有明显差异。对4篇研究报道清热利湿化瘀法与抗生素的有效率的对比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3.24,95%CI(1.98,5.33),Z=4.65,P<0.05,具有明显差异。对5篇研究报道清热利湿化瘀法联合抗生素与单用抗生素的有效率的对比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3.41,95%CI(1.91,6.09),Z=4.65,P<0.05,具有明显差异。对6篇研究报道NIH-CPSI总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D=-1.50,95%CI(-1.89,-1.12),Z=7.74,P<0.05,具有明显差异。对5篇研究报道中医症状疗效总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D=-3.66,95%CI(-4.38,-2.95),Z=10.03,P<0.05,具有明显差异。对6篇研究报道治疗后的前列腺液WBC指标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D=-1.59,95%CI(-1.79,-1.39),Z=15.72,P<0.05,具有明显差异。对3篇研究报道治疗后的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指标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MD=0.4,95%CI(0.11,0.68),Z=2.74,P<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汤在改善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疗效评分、前列腺液WBC方面有良好效果。清热利湿化瘀法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具有不错的疗效,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黄胜[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软件,分析杨文涛教授应用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方剂,整理、挖掘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和新方,为中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用药参考。方法:1.通过临床跟师学习,收集整理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病例,分析和总结导师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2.将筛选出的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经导师杨文涛教授在门诊治疗过慢性列腺炎患者154例,完整有效处方268首。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系统(V3.0)软件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中录入患者病历信息,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分析”功能,对处方中的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分类进行统计,并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法方法、k均值算法+模拟回归算法挖掘常用药物组合、配伍规律、潜在新方等,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1.纳入154例CP患者发病多以中青年为主,以湿热瘀滞证、湿热蕴结证多见。2.纳入的268首处方中共使用161味中药,四气以寒温平性药为主;五味甘苦辛味药为主;归经肝肾经脾经最多;治疗药物功效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为主。3.对161味中药进行频次统计,使用频次在40次以上且居前15位的中药分别是茯苓、萆薢、石菖蒲、黄芪、车前子、蒲公英、生地黄、马鞭草、薏苡仁、菟丝子、牡丹皮、桂枝、泽泻、甘草、续断。4.基于关联规则排在前5的组合分别是“泽泻->茯苓”“石菖蒲,车前子->茯苓”“萆薢,石菖蒲,车前子->茯苓”“萆薢,车前子->茯苓”“茯苓,石菖蒲,车前子->萆薢”。5.基于聚类分析时,挖掘出5个核心组方,分别是(1)萆薢、石菖蒲、茯苓、车前子、泽泻、菟丝子;(2)白芍、黄芪、甘草、桂枝、石菖蒲、牡蛎;(3)生地黄、牡丹皮、马鞭草、茯苓、薏苡仁、黄芪;(4)茯苓、桂枝、甘草、厚朴、续断、砂仁;(5)红花、夏枯草、路路通、牡丹皮、地龙、车前子。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数据挖掘导师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得出了较全面科学的统计结果。数据挖掘结果展现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特色,对推动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有一定的创新性,可以弥补总结导师临床用药经验缺乏临床数据支持的不足。
黄益辉[7](2021)在《萆薢强精煎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弱精子症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拟通过萆薢强精煎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弱精子症患者的临床研究,观察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初步探讨并阐释萆薢强精煎从脾肾两虚兼湿热瘀滞论治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弱精子症理论依据,为中医药运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症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从本院男科门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予萆薢强精煎治疗;对照组35例,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联合前列平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精液质量、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SEP,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评定疗效。结果:本次研究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纳入35例患者,治疗组最后完成观察31例,对照组最后完成观察32例。(1)不育症疗效:两组患者精子总数、PR、PR+NP无统计学差异。(2)慢性前列腺炎症状临床疗效:通过NIH-CPSI症状评分判断患者,治疗组治愈4例,显效4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治愈0例,显效3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7.74%,经Ridit分析,P=0.027<0.05两组间疗效有统计学差异,认为治疗组疗效更佳。(3)中医证候评分疗效: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萆薢强精煎能提高患者精子活力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提高PR及降低NIH-CPSI总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经治疗患者PSEP得到下降,可以用于治疗合并CP的弱精子症。此外患者精子活力与临床症状相关,治疗后的PR增长程度与NIH-CPSI症状评分下降程度呈正相关。从“脾肾两虚兼湿热瘀毒”论治可在改善患者精子质量提高患者生育能力,同时可以减轻慢性前列腺炎引起的临床症,缓解不适,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彭杰[8](2021)在《前列消汤干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调控PrF凋亡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在慢性前列腺炎(CP)的发展过程中,由炎症引起的前列腺成纤维细胞(PrF)增殖导致前列腺体实质纤维化,使治疗药物难以渗透进入腺体内发挥作用,因此CP具有高复发、低治愈率的特点。现代医学在治疗前列腺纤维化方面尚缺乏特异性的药物和方法。前期研究发现前列消汤可通过TGF-β1/Smads通路抑制PrF的增殖,并可促进其凋亡,但对其凋亡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研究发现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在调控前列腺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本研究以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C57BL/6小鼠的PrF体外诱导纤维化模型为研究对象,用前列消汤稀释液进行干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探讨前列消汤调控PrF细胞凋亡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动物造模:采用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前列腺蛋白提纯液”的方法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prostatitis,EAP)小鼠模型。细胞实验:1.通过分离EAP小鼠前列腺组织培养原代细胞并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纯化获得PrF,并用免疫荧光法进行鉴定。2.用TGF-β1诱导PrF增殖建立体外PrF纤维化细胞模型。3.使用前列消汤稀释液进行干预培养,以含TGF-β1培养基的PrF细胞为模型组。4.CCK8法检测各组PrF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通路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1.CCK8法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增殖情况:检测结果显示,TGF-β1刺激过的模型组、溶剂组和前列消汤组与空白组比较,PrF细胞增殖明显(P<0.05);前列消汤低、中、高剂量组与溶剂组比较,前列消汤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有明显差异(P<0.05),前列消汤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P>0.05)。计算溶剂组与前列消汤低、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和细胞抑制率,结果显示,与溶剂组比较,前列消汤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且前列消汤剂量与细胞抑制率呈正相关。2.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凋亡率:采用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上流式细胞仪检测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和溶剂组与空白组比较,PrF细胞凋亡率无显着差异(P>0.05)。前列消汤低、中、高剂量组与溶剂组比较,凋亡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且前列消汤浓度越高,凋亡率越高。3.免疫组化法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Bax、Bcl-2、Caspase-3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结果可观察到PrF细胞在爬片贴壁过程中呈多角星形或多个连成扁平网状,符合前列腺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结果显示,Bax、Bcl-2、Caspase-3蛋白的阳性表达区域被染成棕黄色或棕褐色,且主要存在于胞浆中,结果显示,通过计算阳性反应面积的平均光密度值(AOD),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在模型组和溶剂组表达量比较空白组无显着差异(P>0.05),在前列消汤组低、中、高剂量组中的表达量均比空白组、模型组和溶剂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凋亡蛋白Bcl-2在模型组和溶剂组的表达量比较空白组无显着差异(P>0.05),在前列消汤组低、中、高剂量组中的表达量均比空白组、模型组和溶剂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前列消汤对PrF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前列消汤的浓度与其对PrF细胞的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关系。2.前列消汤对PrF细胞的凋亡有促进作用;TGF-β1可以诱导PrF细胞的增殖,但对PrF细胞凋亡无明显作用。3.前列消汤可以抑制PrF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且前列消汤的浓度与其凋亡率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上调PrF细胞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下调了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从而促进PrF细胞凋亡,影响了纤维化的进程。
王淼[9](2021)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本病提供研究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金钩钓鱼”针法治疗,连续治疗1周,休息1天,一共治疗4周;对照组采用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0.2mg/次,一日1次,连续服用4周。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EPS)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以观察“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CPSI各项积分相较于本组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EPS中卵磷脂小体(SPL)数量在10×40倍显微镜下相较于本组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临床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的NIH-CPSI中疼痛不适积分、排尿症状积分、NI H-CPS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EPS中S PL数量在10×40倍显微镜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0.0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金钩钓鱼”针法和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ⅢB型前列腺炎均有良好的临床治疗作用,但“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
胡惠敏[10](2021)在《针刺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用针刺联合宁泌泰胶囊疗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异常,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探索其机理,以期开阔临床对于此种疾病的诊疗思路,为临床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异常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男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被诊断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有精液液化异常的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用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病例。对照组用宁泌泰胶囊口服治疗,一天三次,一次三粒;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针刺治疗,一周三次。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2周。绘制表格,记录试验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NIH-CPSI症状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精液液化时间、精液PH值、精浆锌浓度、精浆PSA含量指标的数值。完成数据收集后,用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在NIH-CPSI症状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的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在中医症候积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改善更为显着(P<0.05)。3.在精液液化时间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液化时间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P<0.05)。同时,观察组对液化时间的缩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在pH值改变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液pH值明显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5.在精浆锌浓度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浆锌浓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对精浆锌浓度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6.在精浆PSA含量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精浆PSA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P<0.05)。观察组对精浆PSA含量的升高优于对照组(P<0.05)。7.安全性方面:所有患者在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能够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异常患者的前列腺症状评分,降低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促进精液液化,缩短液化时间,改善患者pH值,在提高精浆锌浓度、精浆PSA含量方面显着优于单纯使用宁泌泰组,提示针刺联合宁泌泰治疗方案在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异常方面安全有效。
二、前列春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列春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滋肾通关法相关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文献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4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
2.3 Meta分析结果 |
3 讨论 |
3.1 前列腺解剖特点 |
3.2 调节机体自身免疫能力 |
3.3 纳入文献高频中药分析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虚拟筛选 |
1.2 滋肾通关方潜在作用靶点构建 |
1.3 慢性前列腺炎靶点网络构建 |
1.4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构建与合并 |
1.5 基本本体功能富集分析(GO富集分析) |
1.6 核心靶点网络的KEGG通路分析 |
2 结果 |
2.1 滋肾通关方有效成分虚拟筛选 |
2.2 活性成分靶点收集结果 |
2.3 疾病靶点收集结果 |
2.4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 |
2.5 GO富集分析 |
3 讨论 |
3.1 调控IL-6炎症因子表达 |
3.2 干预前列腺炎-癌病变进展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滋肾通关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大鼠作用机制研究 |
实验一 滋肾通关方对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造模方法 |
3 给药方法 |
4 实验取材 |
5 HE染色、Masson染色切片制备 |
6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滋肾通关方对调控大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
1 对大鼠血清IL-1 β/IL-6/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
2 对前列腺组织IL-1β/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影响 |
实验三 滋肾通关方对IL-6/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实验四 滋肾通关方对IL-6/JAK2/STAT3基因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4 小结 |
讨论 |
1 滋肾通关法建立 |
2 慢性前列腺炎与免疫调节 |
2.1 前列腺疾病与免疫功能 |
2.2 自身免疫性CP大鼠模型构建 |
2.3 中医学肾与免疫功能相关性 |
2.4 湿瘀与免疫功能相关性 |
2.5 滋肾通关方对前列腺炎性反应与胶原纤维化的作用 |
2.6 滋肾通关方调节免疫功能 |
3 滋肾通关方干预前列腺炎-增生-癌疾病进展 |
3.1 前期研究表明滋肾通关解毒法可降低PSA |
3.2 滋肾通关方可能抑制EMT过程 |
3.3 滋肾通关方调控IL-6/JAK2/STAT3信号通路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
(2)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诊断治疗概述 |
1 现代医学概述 |
2 中医概述 |
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现状分析 |
前言 |
1 概述 |
2 临床证候分布特点 |
3 证候诊断标准现状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化研究 |
前言 |
研究一: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癖滞证文献筛选 |
1 文献检索 |
2 小结 |
研究二 慢性前列腺炎证候要素的提取与规范 |
1 证素提取 |
2 条目规范 |
研究三 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
1 德尔菲法(Delphi) |
2 问卷调查法 |
3 主成分分析法 |
研究四 三轮专家问卷调查 |
第一轮现场专家问卷调查 |
第二轮线上远程问卷调查 |
第三轮现场专家论证 |
结论 |
1 诊断依据表 |
2 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原则 |
3 术语解释 |
讨论 |
1 诊断依据表解读 |
2 方法学的综合运用 |
3 展望 |
4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3)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英文对照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前列腺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研究概况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1 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及分类 |
2 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学研究 |
3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 |
4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
5 综述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
4 不良事件处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7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NIH—CPSI评分表 |
附录二: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积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针刺肝脾经腧穴阳性反应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腧穴阳性反应点的研究进展 |
1 腧穴的内涵 |
2 阳性反应点的内涵 |
3 腧穴与阳性反应点的关系 |
4 阳性反应点探查方法及临床应用 |
4.1 阳性反应点探查方法 |
4.2 阳性反应点的临床应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Ⅲ型前列腺炎中西医诊疗概况 |
1 Ⅲ型前列腺炎的中医诊疗概况 |
1.1 病因 |
1.2 病机 |
1.3 临床分型 |
1.4 中医治疗 |
2 Ⅲ型前列腺炎的西医诊疗概况 |
2.1 临床分型 |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3 诊断及鉴别诊断 |
2.4 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及处理 |
1.6 中止研究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研究设计类型 |
2.2 随机方法 |
2.3 样本量估算 |
2.4 盲法评价 |
3 治疗方案 |
3.1 取穴与操作 |
3.2 腧穴定位 |
3.3 治疗频次与疗程 |
3.4 针具选择 |
4 观察指标 |
4.1 主要观察指标 |
4.2 次要观察指标 |
4.3 观察时点 |
4.4 疗效评定标准 |
4.5 安全性评价 |
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6 研究结果 |
6.1 基线数据比较 |
6.2 疗效结果比较 |
6.3 随访数据比较 |
6.4 安全性及不良事件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临床研究分析 |
1.1 人口学特征分析 |
1.2 疗效分析 |
2 本研究方案特点分析 |
2.1 中医证型选取分析 |
2.2 选经分析 |
2.3 选穴分析 |
2.4 取穴方式分析 |
3 对未来研究的启发 |
3.1 阳性反应点与标准定位点重合情况研究 |
3.2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情绪障碍与症状轻重相关性研究 |
3.3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疼痛程度的衡量 |
3.4 Ⅲ型前列腺炎针灸疗效与时间的关系 |
3.5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观察指标的选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统计学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统计 |
3.2 治疗后相关资料统计 |
4.不良反应 |
讨论 |
1.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
3.清热利湿化瘀汤基本组成及方药分析 |
4.疗效评价 |
5.典型病例 |
第二部分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系统评价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3.材料与方法 |
3.1 文献检索策略 |
3.2 文献选择标准 |
3.3 质量评价 |
3.4 资料提取 |
3.5 统计学方法 |
4.结果 |
4.1 文献的检索流程和结果 |
4.2 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 |
4.3 Meta分析的结果 |
5.安全性分析 |
6.讨论 |
6.1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依据 |
6.2 临床疗效评价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文献综述 |
1.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2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NIH-CPSI) |
附件3 湿热瘀阻型中医症状积分 |
附件4 |
附件5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1.2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研究 |
1.3 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证型 |
1.4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
1.5 总结与展望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1 慢性前列腺炎定义及分类 |
2.2 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学研究 |
2.3 慢性前列腺炎病因学的研究 |
2.4 前列腺炎的诱发因素 |
2.5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
2.6 总结与展望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对象来源 |
2.2 疾病诊断、纳入、排除标准 |
2.3 门诊病历收集、录入及分析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年龄统计 |
3.2 证型统计 |
3.3 症状统计 |
3.4 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
3.5 药物频次统计及类别分析 |
3.6 高频中药统计分析 |
3.7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结果 |
3.8 聚类分析及核心方挖掘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一般资料分析 |
2 常见证型、症状分析 |
3 用药经验分析 |
3.1 性味归经分析 |
3.2 药物功效分析 |
3.3 高频用药分析 |
3.4 组方规律分析 |
4 聚类及新方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第五部分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英文词缩略词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萆薢强精煎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弱精子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案及方法 |
2.1 随机分组方法 |
2.2 干预措施 |
2.3 疗程 |
2.4 疗效评价 |
2.5 疗效观察判断 |
2.6 评价时点 |
2.7 不良事件(随时记录) |
2.8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观察完成情况 |
3.2 治疗前比较 |
3.3 疗效对比 |
3.4 组内治疗前后精液结果、临床疗效、PSEP对比 |
3.5 相关性分析 |
3.6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对比 |
3.7 小结 |
第二部分:讨论 |
1 不育症与精液质量关系 |
2 现代医学对精液质量低下的认识 |
2.1 少精子症发病机理 |
2.2 弱精子症发病机理 |
2.3 畸形精子症发病机理 |
3 中医学对精液质量低下的认识 |
4 少弱精子症的现代医学治疗 |
5 少弱精子症的中医治疗 |
6 慢性前列腺炎概述 |
6.1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6.2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6.3 PSEP与慢性前列腺炎 |
6.4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
7 慢性前列腺炎与精子质量低下的关系 |
8 左卡尼汀 |
9 前列平胶囊 |
10 萆薢强精煎方药分析 |
11 现象讨论与分析 |
12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或索引 |
综述 精液质量异常的中西医研究状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前列消汤干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调控PrF凋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 |
3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 |
4 治疗 |
5 传统医学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和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药物 |
1.5 实验试剂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造模 |
2.2 实验药物制备 |
2.3 C57BL/6 小鼠前列腺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培养 |
2.4 免疫荧光法鉴定PrF细胞 |
2.5 CCK8 法检测PrF细胞生长曲线 |
2.6 CCK8 法检测前列消汤干预后对PrF细胞毒性 |
2.7 CCK8 法检测TGF-β_1诱导PrF细胞增殖情况 |
2.8 CCK8 法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_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增殖情况 |
2.9 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_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Bax、Bcl-2、Caspase-3 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 |
2.10 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_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凋亡率 |
2.11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C57BL/6 小鼠前列腺成纤维细胞分离与培养 |
3.2 免疫荧光法鉴定 |
3.3 PrF细胞生长曲线测定 |
3.4 前列消汤干预后对PrF细胞毒性 |
3.5 CCK8 法检测TGF-β_1诱导PrF细胞增殖情况 |
3.6 CCK8 法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_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增殖情况 |
3.7 免疫组化法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_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Bax、Bcl-2、Caspase-3 凋亡因子表达的影响 |
3.8 流式细胞术检测前列消汤干预经TGF-β_1刺激的各组PrF细胞凋亡率 |
4 讨论 |
4.1 前列腺组织纤维化 |
4.2 TGF-β_1与前列腺组织纤维化 |
4.3 中医药干预Bax/Bcl-2-Caspase-3 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凋亡 |
4.4 前列消汤的组方原则和应用 |
4.5 前列消汤对EAP小鼠PrF细胞的作用 |
4.6 前列消汤对Bax/Bcl-2-Caspase-3 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
5 结论 |
6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9)“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案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观察 |
2.4 安全性指标 |
2.5 统计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情况 |
3.2 一般资料比较 |
3.3 治疗结果 |
3.4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4.1 中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
4.2 现代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病因病机认识 |
4.3 针刺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机理探讨 |
4.4 郑氏“金钩钓鱼”针法 |
4.5 结果分析 |
4.6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结语 |
1.结论 |
2.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研究 |
ⅢB型前列腺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中医外治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
(10)针刺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研究 |
1.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1.1 病名探究 |
1.2 病位探析 |
1.3 病因病机 |
1.4 现代中医症候分型 |
1.5 中医临床治疗 |
2.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认识 |
2.2 病因、发病机制的认识 |
2.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
3.精液液化机制及影响因素 |
3.1 液化机制认识 |
3.2 影响因素 |
临床研究 |
1.病例资料 |
2.诊断标准 |
2.1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标准 |
2.2 精液液化异常的诊断标准 |
2.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7 伦理问题 |
2.8 事件观察 |
3.研究方案 |
3.1 病例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4.指标观察 |
5.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5.1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 |
5.2 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
6.试验设备与试剂 |
7.统计学处理 |
统计学分析 |
1.年龄和病程分析 |
2.安全性观察 |
3.试验结果分析 |
3.1 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评分比较 |
3.2 两组液化时间对比 |
3.3 两组治疗前后PH值比较 |
3.4 精浆锌比较 |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A对比 |
3.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 |
4.临床疗效对比 |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从“肾”论治慢性前列腺炎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四、前列春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70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滋肾通关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志威.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基于专家问卷调查的慢性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诊断标准研究[D]. 丁家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D]. 赵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针刺肝脾经腧穴阳性反应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秦佳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系统评价[D]. 蔚文垚.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6]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杨文涛教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用药规律[D]. 黄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7]萆薢强精煎治疗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弱精子症临床研究[D]. 黄益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8]前列消汤干预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小鼠Bax/Bcl-2-Caspase-3信号通路调控PrF凋亡的研究[D]. 彭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金钩钓鱼”针法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对照研究[D]. 王淼.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针刺联合宁泌泰胶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合并精液液化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惠敏.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