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织机网络及其监控系统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郭祥[1](2021)在《基于OPC UA的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工业4.0”大环境驱使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并启动了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的计划,为推动国内制造业和先进技术的融合发展,我国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针对特定的生产领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战略,着重推进以信息集成为核心的数字化建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数据的互联互通需求强烈,对工业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以及信息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簇绒地毯织机车间正面临数据采集手段单一、缺乏统一的数据交互模型,车间内的设备、系统之间信息相互独立,难以做到有效的数据管理和信息集成等问题。本文从簇绒地毯织机车间生产现状出发,在分析簇绒地毯织机车间的特点以及实现数字化车间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应该满足的架构和功能。首先利用OPC UA建模技术对车间内核心设备-簇绒地毯织机建立了标准化的信息模型框架,在OPC UA规范的指导下采用信息建模工具对簇绒地毯织机信息模型进行实例化和模型映射,开发了簇绒地毯织机数据采集统一接口,并提出实现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信息集成和互联互通的具体方案。接着,针对簇绒地毯织机横移系统信息模型中的健康指标属性,以及簇绒地毯织机车间内设备维护方式的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簇绒地毯织机横移系统预测性维护方案,对采集到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搭建合适的预测算法模型,根据横移系统的振动数据来监测其运行状态并预测出系统的剩余使用寿命,不仅丰富了簇绒地毯织机信息模型的属性信息,而且为车间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供新的方案和思路。最后为验证簇绒地毯织机信息模型在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的可行性,将簇绒地毯织机横移系统寿命预测算法集成到OPC UA服务器中,提出了OPC UA技术与MQTT协议结合的簇绒地毯织机车间物联网方案,重点对物联网框架中设备层、服务层和数据层的实现进行了详细设计,提出数据层和应用层数据交互的实施方案,并完成了实验测试。最终验证了基于簇绒地毯织机信息模型可以实现簇绒地毯织机车间信息集成和互联互通,并实现了将底层簇绒地毯织机的生产数据上传云端,为企业管理人员远程访问车间生产数据奠定了基础。
罗滨鸿[2](2021)在《水下拦截网制造物联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绳网具行业的快速发展,自动化、信息化生产体系的建设已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环节。水下拦截网的生产要经过并丝、编织、织网、组装等几大主要流程,作为智能绳网装备,在岛礁水下防御、反蛙人、反潜艇、核电站等海洋防务系统中有重要应用。由于部署环境的多样,水下拦截网的材质、尺寸、性能等各异,具有多品种、变批量、生产工艺复杂的生产特点,复杂的结构参数与生产工艺参数对生产管理造成严重挑战。当前人工的业务流程传递与生产指令下达的生产管理方式,缺乏统一的业务处理平台与生产控制的数据基础,难以管理日益复杂的产品工艺结构与车间生产任务。因此,对水下拦截网制造物联系统进行研究,梳理业务流程,完善车间物联设施,挖掘生产数据,以此构建制造企业订单驱动、数据支撑、流程畅通的信息化集成平台,对实现高效的水下拦截网业务与生产过程处理流程和产品工艺缺陷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水下拦截网的产品组成和制造业务流程,以产品BOM为主线构建了水下拦截网生产企业的基础数据环境和信息流模型。提出了综合利用自动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以编织机和织网机等关键制造装备的物联为核心,有机促进并融合水下拦截网制造企业的工业化和基于制造物联的信息化。(2)分析了车间物料、设备等动静要素的物联概况,以绳网企业的生产瓶颈—编织工序的制造物联为研究对象,设计编织机恒Er/ω1变频调速与闭环反馈控制的无级调速方案,实现了拉伸牵引轴和锭子圆盘卷绕主运动电子传动比同步控制,极大地减少了传统人工更换机械齿轮以实现不同节距工艺的繁琐工作。由改造后的控制器通信接口集成应用了RS485、Modbus等现场总线,构建车间各生产设备总线网络实现集群控制,基于RFID设计车间动态要素的布置方案,并基于TDOA测距实现物料实时定位,通过以太网网关实现车间异构网络融合,建立车间数据总体感知网络。通过生产事件表达与各类中间件获得有效生产数据,以此建立车间制造过程实时监控体系,为信息系统进行实时、有效的数据提供,实现业务层与执行层的异地交流协同工作。(3)在实时采集生产过程监控数据的基础上,为优化工艺参数,提出基于改进Apriori算法的网线编织工艺缺陷数据挖掘方法,算法引入矩阵化思想对数据进行表达,极大减轻算法IO压力,并生成上三角矩阵立即获得频繁-2项集,避免矩阵化算法前期计算内存压力大的缺陷,基于原因-结果的挖掘模式特点增加两条性质用于无意义候选集剪枝,并在计算过程通过矩阵分块实现并行计算,关联规则生成过程中,引入提升度概念对负关联规则剪枝,通过以上改进有效提升了算法效率与准确度。通过网线编织工艺缺陷数据算例进行计算,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4)基于制造车间感知网络与实时监控体系,结合水下拦截网制造物联系统信息模型,设计系统总体结构与功能模块,基于.NET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工控技术、通信技术等,开发完成了水下拦截网业务与生产管理的应用软件。以某拦截网制造企业作为验证平台,有效提高了水下拦截网产品的生产效率与产品品质,缩短了工艺研制周期,对推动水下拦截网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丁毓恒[3](2020)在《剑杆织机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经为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人机交互系统作为生产设备的顶层控制部分对于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在织机人机交互系统的研究与国外一流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功能不够全面、人机交互方式单一、对故障诊断缺乏有效方法等方面。针对以上的不足,研究设计一款能够满足在工业现场和远程网络两种人机交互环境,且具有全面功能的剑杆织机人机交互系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首先对整个织机控制系统各个模块进行了说明,分析总结了剑杆织机的主要工艺原理和故障类型及其解决方案。通过功能需求分析明确了人机交互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将整个系统分为现场和远程两个部分,选择以触摸屏作为现场系统主要载体,配合相关组态技术和专家系统等理论方法实现故障诊断等多种功能;以B/S架构作为远程系统网络架构,并对远程系统中云平台等模块及其之间的通信方式进行了说明。其次,完成现场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明确现场系统各项功能任务的详细实现步骤以及整个人机交互界面的规划设计。通过MCGS Pro组态软件完成相关人机交互界面、设备设置、数据库和策略脚本程序各部分的设计工作。研究了专家系统和故障树诊断方法理论,根据相关理论结合组态技术最终完成故障诊断功能。在主控模块上设计采用RS485模块实现主控模块与触摸屏的通信连接,并根据Modbus RTU通讯协议设计开发了相关的从机程序。然后,完成远程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确定远程系统中云平台的选型和配置。完成Redis数据库和Nginx服务器的安装和运行环境的搭建,并且完成相关服务程序的开发。利用HTML5等前端技术设计出满足功能需要的客户端界面。研究了相关PCP/IP和HTTP等通讯协议,以此来完成远程系统各部分间的信息交互。最后在主控模块上设计无线通信模块作为TCP的客户端,并设计开发了无线模块的驱动程序。最后通过在实验室和工业现场测试实验,分别进行了现场和远程系统的数据传输实验,测试了服务器数据库对数据的保存与读取,展示并验证了现场系统人机交互界面和远程WEB客户端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测试验证了人机交互系统达到了设计预期,能够满足对现场和远程两种交互方式以及故障诊断等多种使用功能的需要。
梁庆[4](2020)在《簇绒地毯织机提花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簇绒地毯质感丰富,柔软性好,逐渐占据了地毯市场。目前,人们对地毯的需求已经从满足基本使用过渡到了追求图案精美阶段。由于地毯设备的相关技术落后,传统的花型加工只能采取印染的方式,长期使用容易导致毯面掉色,严重影响装饰效果,并且印染会影响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对于地毯企业而言,也会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多色簇绒地毯应运而生,地毯设备商也陆续加入研发多色提花地毯机的队伍。提花系统的控制技术是簇绒地毯的核心技术,多色簇绒地毯的生产更是依赖于提花系统的精准控制。为了丰富簇绒地毯的花型色彩,改善整体装饰效果,本文以雪尼尔簇绒地毯织机为研究对象,从多色簇绒地毯的加工工艺着手,针对提花系统的控制技术展开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地毯设备的研究现状作出分析,阐明了研究提花控制技术的重要意义。以簇绒地毯织机的整体结构和工作原理为基础,分析多色地毯的提花工艺,根据提花系统的功能需求,以模块化的思想对系统做出总体布局,将提花系统分为主控模块、上位机模块、喂纱模块和像素点控制模块等四大部分,并规定了模块之间的通讯协议。分析影响多色簇绒提花的影响因素为簇绒圈高和针迹的控制精度,提出提高圈高和针迹控制精度的解决方案分别为研究电子提花罗拉的控制策略以及多伺服电机的协同控制策略。(2)针对簇绒圈高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研究电子提花罗拉的控制策略,建立提花电机的数学模型,提出将RBF神经网络与经典PID相融合的控制策略,通过仿真研究和结果分析,验证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3)针对针迹的控制精度不高的问题,研究多伺服电机的协同控制策略。针对协同控制过程中跟踪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在线调节PID参数的控制策略,建立伺服电机的仿真模型,通过分析输出转速和跟踪误差,验证算法在多电机协同控制中的合理性。针对协同能力较差的问题,对误差补偿器结构进行优化,通过引入新的目标评估参数,弱化外界因素对电机的干扰,实现增强协同控制能力的效果。(4)针对主控与上位机频繁交互数据时网络堵塞问题,提出OPC通讯技术,利用OPC DA建立服务器与客户端,实现大量花型数据的下载和实时数据的交换。通过分析上位机软件的功能需求,设计软件功能模块,开发人机交互界面。设计花型文件处理模块,采用K-means聚类对花型文件进行图像分割。
牛利超[5](2019)在《基于云平台的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企业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已成为大势所趋,车间设备互联互通以及车间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前提条件之一。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对于实现车间设备互联互通、车间联网功能以及提高织机智能故障诊断水平意义重大。在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上,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远程控制的缺失、用户访问地点受限、故障诊断功能的缺失、缺乏统一的管理系统等方面。针对以上不足,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云平台的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首先,系统整体方案设计。对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对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进行整体方案设计。选择B/S架构作为远程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通信的开发架构,并对方案中各个模块功能以及各模块之间的通信实现方式进行说明。第二,故障诊断模型构建。将粗糙集和贝叶斯网络理论应用到织机故障诊断系统中,构建基于粗糙集理论和与贝叶斯网络的织机故障诊断模型,提高织机故障诊断效率和准确性。在现场收集大量不完整的织机故障数据作为样本,通过Weka软件对诊断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和仿真,与其他几种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在数据不完整时诊断的可行性以及准确性。第三,系统搭建。采用ESP8266无线模块作为TCP/IP通信的客户端(TCPCli);在阿里云服务器部署Redis数据库和Nginx服务器,作为TCP/IP通信的服务器(TCPServer)。对云端服务器中的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包括数据发送接收、格式转换、保存、提取调用、故障诊断等等;利用HTML5+CSS3+Java Script设计出简洁、易操作、稳定性高的客户端界面;利用Ajax技术实现Nginx服务器与远程客户端之间的数据交互。最终实现织机的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功能。最后,系统测试。在实验室和工业现场搭建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平台,对系统进行测试实验;测试系统的监控实时性、管理功能、故障诊断性能以及客户端对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在工业现场验证了数据实时性、一致性以及故障诊断的准确性。
郭广慧[6](2018)在《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控制科学的发展,纺织机械设备规模与复杂程度迅速增加。一方面,设备中的某些故障可能造成设备的失效甚至灾难性后果;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设备的维修增加了很多时间与金钱成本。为了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运行成本,研究和开发具有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功能于一体的监管系统已经成为工厂自动化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本选题具有重要的选题意义。在深入企业调研和查阅国内外各种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对该系统所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对企业现场生产需求的调查和可行性分析,详细分析了系统的用户特点、数据描述与功能需求,针对经编机现场生产的环境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经编机现场生产实时监测系统架构,并设计了符合客户需求的、切实可行的系统实施方案,为实现经编机故障预测奠定了基础;(2)为了提供多样化和高品质的服务质量,结合经编机生产过程管理需求,从不同维度与层次对生产过程采集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设计并实现了数据库系统,在此基础上,以多元化方式展示经编机运行过程的生产能力;(3)通过分析经编机故障的性质、分类与影响经编机故障预测的各类指标,构建了经编机故障预测框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经编机故障预测的各类指标降维处理,并构建了基于距离判别法的经编机故障预测模型,从而实现经编机故障预测;(4)以某纺织厂的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需求为背景,采用C++编程语言语言、微软MFC基础类库、TeeChart图表组件库及ADO数据库访问技术,开发了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经现场测试,各项功能达到预期,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王全,何旭平,张承瑞[7](2018)在《基于MTConnect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指出针对现阶段喷气织机车间生产的网络化需求和现存喷气织机监测系统缺乏统一数据接口这一现状,研究借助MTConnect协议实现设备联网的方法,建立喷气织机设备的MTConnect模型,设计了基于MTConnect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系统为喷气织机控制系统设计了MTConnect接口,实现数据的标准输出。至于远程控制指令的下发,则借助自定义数据协议完成。经测试,该系统能够远程监测喷气织机的各项信息,同时能够通过远程控制实现对车间喷气织机的加密/解密操作。系统能够提高喷气织机车间网络化水平、增强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特性。
刘望[8](2017)在《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系统研发》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外研发的织机现场生产过程监测系统实现了织机现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监测、存储、统计和报警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纺织企业的生产监测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但是,为充分利用企业生产现场感知和积累的大数据,更好地展示隐性知识,面向织机现场生产过程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成为新的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本文选题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并得到了国家纵向项目《制造物联现场数据融合与集成技术研究与开发》(NO.2014BAF07B01)的资助。在深入企业调研和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对其关键技术展开了研究,并设计实现了原型系统,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企业现场生产需求的调研,详细分析了系统的信息需求、技术需求和功能需求,针对织机现场生产的环境特点,提出了一种二分四层的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系统架构,并提出了可行的系统设计方案,为实现织机生产状态规则知识提取和织机生产状态预测打下坚实的基础;(2)为了更好地展示生产能力,结合织机现场生产过程不同维度的统计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设计了数据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挖掘了织机现场生产能力,为织机调度和排产提供了重要依据;(3)通过分析影响织机生产状态预测的各类指标,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织机生产状态规则提取模型,采用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规则提取方法对海量的织机生产状态数据进行规则生成,并在构建织机生产状态规则知识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相似度的正向推理方法,从而实现织机生产状态预测;(4)以某纺织厂的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需求为背景,采用MFC语言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等技术,开发了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系统,经实际应用,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图34幅,表16个,参考文献94篇。
常波[9](2017)在《基于STM32的织机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纺织企业现有的生产管理模式中,对生产过程中各类数据信息的统计依然采用人工抄写计算的方式,因这种方式易于受到主观因素影响,不仅人工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实时性与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TM32的织机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时准确地感知织机运行状态数据以及影响织机生产能力的现场环境数据。本课题得到了国家纵向项目《制造物联应用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NO.2014BAF07B00)的资助。在阅读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织造生产管理的调研和需求分析,研究了基于STM32的织机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并开发实现了原型系统,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数据采集系统研究和应用现状;(2)深入调研了目前我国纺织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现状、业务需求、织机设备和生产工艺,以及影响纺织品生产的其他要素;(3)设计并开发了以STM32F407VGT6为核心处理器的终端采集系统,实现了织机生产过程中运行状态数据和生产车间温度、湿度数据的实时采集与预处理;(4)针对采集的多源异构数据特点,研究和构建了基于异构数据源的数据融合中间件,以满足上层应用所需的数据。(5)在此基础上,与某企业的毛纺厂合作,开发了织机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监测系统,对系统核心功能及关键部分进行了现场测试,实现了对采集数据的实时监测、融合处理、存储与统计。经实际测试应用,得到了企业的认可,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图48幅,表12个,参考文献79篇。
王全[10](2017)在《基于B/S架构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德国工业4.0"概念的提出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制定,制造产业由数字化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发展趋势。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之一是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和车间网络化。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对于提高喷气织机车间网络化水平、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和应用上与国外差距明显,主要体现在远程控制的缺失、数据采集缺乏统一标准、访问用户地点受限等方面。针对这些不足,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具体功能需求;确立了从车间织机到服务器通信部分的数据协议,提出了在喷气织机控制系统内部添加MTConnect接口来获取标准输出数据的方法,选择了 B/S架构作为服务器与远程客户端通信的开发框架;给出了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说明了方案中各模块完成的主要功能,讲述了各模块之间的通信实现过程。其次,在车间织机与服务器通信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完成了数据传输模型各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如下方面:介绍了 MTConnect标准协议,构造了基于MTConnect的喷气织机监测模型,完成了喷气织机控制系统MTConnect接口设计,为解析控制指令数据包,设计了协议解析模块,在协议解析模块和MTConnect接口的上层增加了请求过滤模块,以便统一处理所接收数据包;说明了数据处理的实现过程,分析了数据处理模块软件设计的实现细节,完成了数据处理模块软件的设计工作;定义了控制指令下发数据包协议,介绍了数据包的安全校验机制,保证了控制指令传输的安全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完成了远程监控服务器的设计工作:选择了 MySQL数据库作为数据库服务模块的开发管理工具,设计了不同的喷气织机监测信息数据表,分类存储喷气织机各项监测信息,完成了用户权限表的设计,以此管理Web登陆用户的不同权限;分析了 ASP.NET进行Web站点开发的具体过程,说明了喷气织机Web站点的Web.config文件的配置过程,完成了 Web服务模块站点的开发设计;从数据库登陆权限管理、数据备份、SQL注入、暴力破解等方面,完成了数据库服务模块的安全设计,配置了 IIS服务平台,保证了 Web服务模块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最后,分别在实验室内部和车间生产现场完成了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实验验证,具体内容如下:搭建了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的实验室环境,测试了系统的远程监视功能和管理功能,完成了系统的远程加密/解密操作,检测了 Web站点对不同浏览器的兼容性;为车间喷气织机配备了完整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校验了系统检测数据的一致性,完成了异地加密/解密操作,测试了系统操作对车间喷气织机的安全性影响。
二、织机网络及其监控系统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织机网络及其监控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OPC UA的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1.2.1 车间设备集成管理研究现状 |
1.2.2 设备维护研究现状 |
1.2.3 OPC UA应用研究现状 |
1.2.4 研究现存问题分析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系统结构分析 |
2.1 簇绒地毯织机车间特点及需求分析 |
2.1.1 簇绒地毯织机车间特点分析 |
2.1.2 簇绒地毯织机车间需求分析 |
2.2 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架构与功能 |
2.2.1 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信息流 |
2.2.2 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体系结构 |
2.2.3 簇绒地毯数字化车间系统物理结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簇绒地毯织机设备信息建模 |
3.1 OPC UA技术概述 |
3.1.1 OPC UA规范 |
3.1.2 OPC UA应用架构 |
3.2 OPC UA信息模型 |
3.2.1 设备信息模型的元素与架构 |
3.2.2 设备信息建模要求和流程 |
3.3 簇绒地毯织机设备信息建模 |
3.3.1 簇绒地毯智能设备类型 |
3.3.2 簇绒地毯织机信息模型 |
3.3.3 簇绒地毯织机信息模型实例化 |
3.3.4 簇绒地毯织机信息模型映射 |
3.3.5 簇绒地毯织机信息模型描述 |
3.4 簇绒地毯织机统一接口实现 |
3.4.1 统一接口组成结构 |
3.4.2 OPC UA服务器开发 |
3.5 簇绒地毯织机信息集成与互联互通解决方案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簇绒地毯织机横移系统预测性维护 |
4.1 簇绒地毯织机设备维护现状分析 |
4.2 预测性维护实施方案 |
4.3 预测性维护仿真实例 |
4.3.1 数据获取与分析 |
4.3.2 特征提取 |
4.3.3 训练数据和特征重要性排名 |
4.3.4 降维和特征融合 |
4.4 ARIMA模型预测 |
4.4.1 ARIMA模型简介 |
4.4.2 ARIMA建模步骤 |
4.4.3 健康指标数据预处理 |
4.4.4 ARIMA模型定阶 |
4.4.5 残差检验 |
4.4.6 寿命指标预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簇绒地毯织机设备互联互通实验测试 |
5.1 系统整体架构 |
5.2 设备层数据采集实现 |
5.2.1 独立OPC UA服务器实现 |
5.2.2 内嵌OPC UA服务器实现 |
5.3 服务层信息集成实现 |
5.4 数据层实现 |
5.4.1 OPC UA客户端实现 |
5.4.2 MQTT客户端与服务器实验测试 |
5.5 应用层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水下拦截网制造物联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海洋工程和国防装备研究现状 |
1.2.2 制造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
1.2.3 制造物联技术研究现状 |
1.2.4 生产数据挖掘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水下拦截网制造物联系统信息模型 |
2.1 水下拦截网生产概况 |
2.1.1 水下拦截网介绍 |
2.1.2 业务流程分析 |
2.1.3 生产流程分析 |
2.1.4 制造车间生产特点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2.3 水下拦截网制造物联系统ERP信息模型建立 |
2.3.1 基础数据环境构建 |
2.3.2 业务计划管理 |
2.3.3 生产管理 |
2.3.4 融合制造物联的ERP信息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离散车间生产设备集群通信与控制 |
3.1 绳网制造车间各要素概况 |
3.2 编织机无级调速设计 |
3.2.1 编织车间现状 |
3.2.2 硬件结构 |
3.2.3 异步电机变压变频调速 |
3.3 数据感知与联网研究 |
3.3.1 数据感知与传输方式 |
3.3.2 基于工业总线的车间设备数据采集 |
3.3.3 基于RFID的物料、人员数据采集 |
3.3.4 异构网络融合 |
3.4 离散车间物联制造过程实时监控研究 |
3.4.1 离散车间物联制造过程实时监控系统结构 |
3.4.2 离散制造过程时空数据模型 |
3.4.3 制造物联中间件研究 |
3.4.4 基于websocket协议的数据实时推送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改进Apriori算法的网线编织工艺缺陷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
4.1 网线编织工艺缺陷数据挖掘研究 |
4.1.1 问题描述与算法选择 |
4.1.2 改进Apriori算法 |
4.2 基于改进Apriori算法的网线编织工艺缺陷数据挖掘方法设计 |
4.2.1 数据预处理 |
4.2.2 频繁项集搜索 |
4.2.3 关联规则生成 |
4.3 缺陷数据挖掘实例与案例分析 |
4.3.1 缺陷数据挖掘实例 |
4.3.2 挖掘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实例 |
5.1 验证平台 |
5.2 系统总体设计 |
5.2.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2.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5.2.3 系统实现技术 |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1 数据库关系设计 |
5.3.2 数据表设计 |
5.4 系统运行实例 |
5.4.1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
5.4.2 业务管理模块 |
5.4.3 生产管理模块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剑杆织机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4 课题研究及工作内容 |
第二章 系统分析研究与整体方案设计 |
2.1 剑杆织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 |
2.2 剑杆织机主要织造工艺和故障分析 |
2.2.1 主要工艺原理分析 |
2.2.2 剑杆织机故障分析 |
2.3 系统整体功能需求 |
2.4 系统方案分析 |
2.4.1 系统通讯硬件分析 |
2.4.2 系统软件分析 |
2.5 整体方案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剑杆织机人机交互现场系统研究设计 |
3.1 现场系统具体功能任务分析与设计规划 |
3.2 人机交互现场系统的界面设计 |
3.3 基于故障树诊断方法的专家系统故障诊断功能的研究 |
3.3.1 专家系统原理 |
3.3.2 故障树诊断方法 |
3.3.3 故障逻辑与知识库的建立 |
3.4 人机交互现场系统的通信设计 |
3.4.1 Modbus通讯协议 |
3.4.2 串口RS485 总线的硬件设计 |
3.4.3 基于Modbus RTU协议的驱动程序开发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剑杆织机人机交互远程系统设计开发 |
4.1 服务器研究与设计 |
4.1.1 云平台选取与配置 |
4.1.2 云数据库的研究与设计 |
4.1.3 WEB服务器的研究与设计 |
4.2 WEB客户端设计 |
4.2.1 WEB客户端整体方案 |
4.2.2 WEB客户端设计开发 |
4.3 人机交互远程系统通讯设计 |
4.4 无线传输模块设计 |
4.4.1 无线传输模块硬件设计 |
4.4.2 无线传输模块软件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 |
5.1 通讯模块测试 |
5.1.1 RS485 模块通讯测试 |
5.1.2 无线模块通讯测试 |
5.2 现场系统人机界面功能测试与故障诊断实验 |
5.2.1 现场系统数据交互测试 |
5.2.2 剑杆织机人机交互现场系统故障诊断实验 |
5.3 云平台服务器通讯测试 |
5.4 远程客户端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4)簇绒地毯织机提花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簇绒地毯织机发展现状 |
1.2.1 国外簇绒地毯织机发展现状 |
1.2.2 国内簇绒地毯织机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多色簇绒提花系统分析 |
2.1 簇绒地毯织机工作原理 |
2.2 多色簇绒提花工艺分析 |
2.2.1 多色簇绒提花工艺参数 |
2.2.2 多色簇绒提花原理 |
2.2.3 多色簇绒提花工艺流程 |
2.3 簇绒提花控制系统设计 |
2.4 多色簇绒提花精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1 簇绒圈高的控制精度分析 |
2.4.2 针迹的控制精度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提花系统电子提花罗拉控制策略研究 |
3.1 电子提花罗拉数学建模 |
3.2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提花罗拉控制研究 |
3.2.1 RBF神经网络结构 |
3.2.2 RBF神经网络PID整定算法 |
3.3 电子提花罗拉系统仿真与实验 |
3.3.1 系统仿真结果分析 |
3.3.3 控制算法实验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提花系统多伺服电机协同控制研究 |
4.1 多伺服电机控制方式研究 |
4.1.1 协同控制方式分析 |
4.1.2 提花系统中多伺服电机耦合关系 |
4.2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PID控制器研究 |
4.2.1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分析 |
4.2.2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PID控制器建模 |
4.2.3 单电机仿真实验与分析 |
4.3 多伺服电机偏差耦合控制器研究 |
4.3.1 多伺服电机偏差耦合控制结构 |
4.3.2 耦合偏差速度补偿器优化 |
4.3.3 多伺服电机仿真实验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花控制系统上位机软件开发 |
5.1 上位机通讯技术研究 |
5.1.1 OPC通讯技术研究 |
5.1.2 系统实时数据交互实现 |
5.2 上位机人机交互界面开发 |
5.2.1 开发工具和开发语言 |
5.2.2 人机交互界面总体设计 |
5.3 簇绒圈高控制数据研究 |
5.4 花型图案分割处理 |
5.4.1 花型文件特点 |
5.4.2 基于K-means算法图像分割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课题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学术论文 |
致谢 |
(5)基于云平台的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整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分析 |
2.2 需求分析 |
2.3 系统方案设计 |
2.3.1 硬件系统设计 |
2.3.2 软件系统设计 |
2.4 整体方案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织机故障诊断关键方法研究 |
3.1 织机故障分析 |
3.1.1 织机的故障模式及影响 |
3.1.2 织机的故障特性 |
3.2 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
3.2.1 粗糙集理论 |
3.2.2 贝叶斯网络 |
3.2.3 构建基于粗糙集理论和贝叶斯网络的故障诊断模型 |
3.3 故障诊断简单实例 |
3.4 几种故障诊断方法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设计 |
4.1 无线连接设计 |
4.1.1 无线连接硬件设计 |
4.1.2 无线连接软件程序设计 |
4.2 服务端应用设计 |
4.2.1 云平台服务器的选取 |
4.2.2 数据库选取及运行环境部署 |
4.2.3 Web服务器搭建及运行环境部署 |
4.2.4 服务器总程序设计 |
4.2.5 Util模块程序设计 |
4.2.6 Sever模块程序设计 |
4.3 客户端应用设计 |
4.3.1 客户端整体方案设计 |
4.3.2 客户端设计 |
4.4 服务器与客户端通讯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实验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WIFI模块性能测试 |
5.3 云服务器性能测试 |
5.4 客户端性能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6)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
1.2.2 故障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数据预处理方法 |
2.1.1 插补法 |
2.1.2 剔除法 |
2.1.3 离群点分析法 |
2.2 主成分分析 |
2.2.1 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 |
2.2.2 主成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 |
2.3 距离判别分析 |
2.3.1 马氏距离 |
2.3.2 多个总体的距离判别函数及判别准则 |
2.3.3 距离判别效果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3 经编机故障预测方法的研究 |
3.1 经编机故障的性质与分类 |
3.2 经编机故障预测框架 |
3.3 经编机故障预测模型 |
3.3.1 数据收集 |
3.3.2 数据预处理 |
3.3.3 主成分分析 |
3.3.4 距离判别法模型的建立 |
3.3.5 故障预测模型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4 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用户特点 |
4.1.2 数据描述 |
4.1.3 功能需求分析 |
4.2 系统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 |
4.2.2 系统功能模块 |
4.2.3 数据库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5 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平台与开发工具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7)基于MTConnect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喷气织机控制系统MTConnect接口设计 |
1.1 MTConnect分析 |
1.2 基于MTConnect的喷气织机监测信息建模 |
1.3 MTConnect接口设计 |
2 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
2.1 数据传输模型设计 |
2.2 系统整体设计 |
3 实验验证 |
3.1 系统功能测试 |
3.2 现场车间试验 |
4 结语 |
(8)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系统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织机现场生产过程监测系统研究现状 |
1.2.2 智能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1.5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粗糙集理论的基本概念 |
2.1.1 信息系统与知识表达 |
2.1.2 不可分辨关系 |
2.1.3 可辨识矩阵与可辨识函数 |
2.1.4 约简与核 |
2.1.5 属性权重 |
2.2 产生式规则理论 |
2.2.1 规则的表示形式 |
2.2.2 规则可信度及相似度计算 |
2.2.3 规则推理方式 |
2.2.4 搜索和冲突消除策略 |
2.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规则提取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系统需求分析和设计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信息需求分析 |
3.1.2 技术需求分析 |
3.1.3 功能需求分析 |
3.2 系统设计 |
3.2.1 系统体系结构 |
3.2.2 系统功能模块 |
3.2.3 数据库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4 织机生产状态预测方法的研究 |
4.1 影响织机生产状态预测的指标分析 |
4.2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织机生产状态规则提取模型 |
4.3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织机生产状态规则提取方法 |
4.3.1 织机生产状态数据收集 |
4.3.2 数据预处理 |
4.3.3 属性约简 |
4.3.4 规则生成 |
4.3.5 规则过滤 |
4.4 织机生产状态规则生成验证 |
4.4.1 导入数据 |
4.4.2 属性约简 |
4.4.3 规则生成 |
4.5 织机生产状态规则推理实现 |
4.5.1 规则匹配 |
4.5.2 规则推理机制 |
4.6 本章小结 |
5 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系统实现 |
5.1 系统开发平台与开发工具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9)基于STM32的织机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2 相关技术基础 |
2.1 嵌入式技术 |
2.1.1 嵌入式技术及嵌入式系统简介 |
2.1.2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
2.2 WIFI技术 |
2.2.1 WIFI技术概述 |
2.2.2 WIFI技术特点 |
2.2.3 WIFI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
3 基于STM32的织机运行状态数据终端采集系统设计 |
3.1 业务需求分析 |
3.2 终端采集系统整体结构 |
3.3 终端采集系统硬件设计 |
3.3.1 主控芯片及传感器的选择 |
3.3.2 电源模块电路设计 |
3.3.3 数据采集模块电路设计 |
3.3.4 通信模块电路设计 |
3.3.5 存储模块电路设计 |
3.3.6 JTAG接口电路设计 |
3.4 终端采集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
3.4.1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
3.4.2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
4 织机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
4.1 开发工具选择及设备选型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外部接口设计与实现 |
4.4 数据融合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
4.4.1 数据融合的关键问题 |
4.4.2 数据融合中间件的设计目标 |
4.4.3 数据融合模型 |
4.4.4 数据融合的具体实现机制 |
4.4.5 数据融合规则 |
4.5 数据库的设计 |
4.6 系统部分运行实例 |
5 织机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测试 |
5.1 通信测试 |
5.2 数据采集监测测试 |
5.3 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B/S架构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系统整体设计 |
2.1 需求分析 |
2.2 方案选择分析 |
2.2.1 车间织机与服务器通信分析 |
2.2.2 服务器与远程客户端通信分析 |
2.3 整体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据传输模型设计 |
3.1 织机控制系统MTConnect接口设计 |
3.1.1 MTConnect协议分析 |
3.1.2 基于MTConnect协议的织机建模 |
3.1.3 MTConnect接口设计 |
3.2 服务器端数据处理模块设计 |
3.2.1 数据处理分析 |
3.2.2 数据处理模块软件分析设计 |
3.3 数据传输模型安全性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远程监控服务器设计 |
4.1 数据库服务模块设计 |
4.1.1 数据库管理工具选择 |
4.1.2 数据库设计 |
4.2 Web服务模块设计 |
4.2.1 ASP.NET开发介绍 |
4.2.2 Web站点设计 |
4.3 服务器安全设置 |
4.3.1 数据库服务模块安全设置 |
4.3.2 Web服务模块安全设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实验 |
5.1 系统功能测试 |
5.2 应用试验 |
5.3 本章小节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织机网络及其监控系统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OPC UA的簇绒地毯织机数字化车间信息模型研究与实现[D]. 郭祥. 东华大学, 2021(01)
- [2]水下拦截网制造物联系统研究与开发[D]. 罗滨鸿. 东华大学, 2021(01)
- [3]剑杆织机人机交互系统设计与研究[D]. 丁毓恒.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4]簇绒地毯织机提花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 梁庆. 东华大学, 2020(01)
- [5]基于云平台的织机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 牛利超. 河北工业大学, 2019
- [6]经编机生产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郭广慧. 西安工程大学, 2018(06)
- [7]基于MTConnect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J]. 王全,何旭平,张承瑞. 现代纺织技术, 2018(05)
- [8]织机现场生产过程智能监测系统研发[D]. 刘望.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1)
- [9]基于STM32的织机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D]. 常波. 西安工程大学, 2017(01)
- [10]基于B/S架构的喷气织机远程监控系统设计[D]. 王全. 山东大学,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