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动力机械基础的振动分析

固体动力机械基础的振动分析

一、实体式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阮大为,纪旭[1](2021)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方法综述》文中指出本文通过总结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基本依据理论和相关设计方法的发展,收集总结归纳国内外研究成果作为理论依据,对动力机器基础优化设计方法提出思考。

伯明轩[2](2020)在《大型振动台基础力学性能精细化数值模拟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振动台试验作为目前工程抗震研究的重要手段,对研究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机理,保障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振动台基础作为振动台试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的几何构造及质量布局等因素对振动台性能及试验精度有直接影响。目前针对大型振动台基础受力分析的理论较为缺乏,开展的有限元模拟工作多注重于结构振动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研究,着眼于基础内部结构力学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此背景下,以某研究设施大型振动台、水下振动台的基础为研究对象,以精细化数值模拟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基础的三维数值模型,先通过静力分析和振动台工作产生的动力荷载进行时程分析探究基础不同工况下的整体结构响应,后引入子结构方法对重点受力区域的受力机理展开分析,实现了基础从整体结构受力到构件内力分布的全面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从高精度还原结构内部构造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建立壳单元和设置土弹簧相结合的实体土单元简化方法,有效模拟了基础周边约束条件,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对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进行的某地铁站振动台试验展开改进化数值模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以还原基础内部构造为核心,简化土体,细化内部结构,实现了计算资源对主要分析目标分配的最大化,大幅提高了结构分析精度。(2)基于本文所提出的建模方法,建立振动台基础的整体结构三维数值模型,并进行静力、动力分析,研究该振动台基础在不同水位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振动台运行时的动态响应,揭示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时程变量规律。依据此规律,确定了振动台满载动力荷载作用下基础的动力响应特性和需重点研究的构件。(3)引入子结构分析法,对基础展开非线性深度研究。使用结构弹塑性数值子结构方法对应力、应变较大构件或区域进行精细化数值建模,研究重点受力构件的内力分布和可能的破坏形式。结果表明,此基础满足弹性设计需要,开裂风险很小;子结构与整体结构计算结果具有一致性,子结构计算精度更高,结果更有参考性。

梁振阳[3](2018)在《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器基础有限元动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的发展,大型动力机器应用越来越多,对其基础的振动限制也更加严格。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进行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本文以工程实例颚式破碎机基础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静力分析、动力分析和以舒适度为衡量标准的振动控制分析。以该工程为背景,研究了影响动力机器基础动力反应的主要因素和适用于动力机器基础隔振方案的隔振效果。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对颚式破碎机基础进行了静力计算,采用质—弹—阻和弹性半空间两种计算模式对其进行动力计算,分析两种动力计算模式计算结果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附加质量、埋深比的限值及地基刚度和阻尼系数的取值方法。(2)针对Lamb问题,对等效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和固定边界两种情况下的土体模型分别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等效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的土体模型对Lamb问题的模拟解与其解析解具有较高的吻合度,所以采用该种建模方式可以合理模拟土体的无限域。(3)以颚式破碎机基础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分析影响动力机器基础动力反应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侧填土刚度、地坪刚度、地基刚度对基础动力反应影响较大。(4)本文通过采用主动隔振的方案来减轻动力机器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颚式破碎机基础分别施加构造措施隔振方案、地面屏障隔振方案和安装隔振器隔振方案,经过比较分析得出安装隔振器隔振方案最优。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与振动控制提供参考。

王永伟[4](2018)在《三向六自由度双台阵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作为振动台试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的尺寸和质量及局部构造对地震模拟试验的准确性有较大影响。现在,振动台台阵的建设成为一种趋势,各振动台之间相互作用,不同的振动形式使基础处于复杂受力状态,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有必要对振动台台阵系统的基础做深入分析和优化设计,以保证基础满足使用要求,并降低因各振动台工作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本文对某高校实验室拟建的振动台双台阵系统的基础进行分析和设计。欲使基础设计合理,首先必须保证选用准确的计算方法。本文采用理论方法和数值方法同时对基础进行分析计算。理论方法采用质量-弹簧-阻尼计算模式,数值方法采用ANSYS有限元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ANSYS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两种方法起到了相互验证的作用。拟建的振动台双台阵系统的基础与反力墙加载系统是一个整体,本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谐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整体基础最大位移对应的频率远大于振动台基础最大位移对应的频率,说明整体基础对于振动台工作频率避开基础自振频率是有利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整体基础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做了计算,计算结果均在允许值范围内。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对反力墙加载系统和振动台双台阵系统的基础合理布局,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分析和验算,希望能为其他振动台基础的研究与建设提供参考。

徐彬彬[5](2017)在《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试验与计算模型研究》文中认为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较传统压缩机基础最大不同是机组和基础是分离的,便于安装和拆卸转移,是一种新型的压缩机基础形式,目前对其还缺少相关理论的研究工作。基于此,本文依托工程,通过现场压力测试和现场位移测试研究压缩机振动荷载对压缩机地基基础的动力特性;通过建立计算模型和振型分解对压缩机地基基础进行动力计算。具体得到如下研究成果:现场压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各层压力的分析,得出各点压力大都先经过一段时间的大幅变化后保持平稳的波动,说明振动荷载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趋于稳定;(2)通过各层压力最大值与静力值的对比分析,得出各层压力最大值较静力值增加不明显,说明压缩机振动对砂石垫层和地基基础影响不大;(3)通过对侧壁压力的分析,得出与曲轴中心线平行的侧壁(Y方向)水平压力大于另一个侧壁(X方向),侧边压力和压力增量都较小,压缩机水平动荷载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4)通过对各层压力的分析,在振动过程中各层压力虽然均有变化,但最终压力的增量仍呈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趋势,表明压缩机振动荷载的影响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在振动初期,压缩机产生的振动荷载对压缩机基础和地基影响较大,但最终会都会趋于稳定。现场位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压缩机基础竖向(Z向)位移很小,大概整体上是底撬的十分之一左右,较小的基础竖向位移进而导致地基变形小,进而基底压力和地基中应力变化不明显,表明振动对压缩机基础产生的影响较小,同时也表明基础槽中垫层的减振作用明显;(2)各测点基础和底撬的时程图对比后发现,底撬振幅高明显高于基础的振幅,说明基础槽中垫层的减振作用明显。通过建立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简图,利用振型分解法,建立了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模型。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验证了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得出此动力计算模型可以用于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并且计算结果对于基础来说偏于安全。

李朝静[6](2016)在《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设计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震是一种重大的自然灾害,地震灾害可能会危及人身安全,造成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严重情况,尤其会对房屋,桥梁等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地震多发期,因此,地震灾害所带来的风险也日益增大,减轻结构在地震中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地震模拟振动台是对工程结构或机电设备等进行抗震性能试验最为有效和直接的工具。地震模拟振动台可以充分模拟地震过程及人工地震波试验,它是实验室中研究结构地震反应和破坏机理最直接的方法。这种设备还可用于研究结构动力特性、抗震性能以及检验结构抗震措施。所以,对地震模拟振动台设计和施工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基础支撑着整个振动台系统,如果其振动过大,不仅会破坏台面的运动性能,还会影响现场工作人员的健康,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到周围建筑物和设施。因此,在建造振动台时必须对基础进行合理的设计,把基础的最大振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本文详述了荷载、地基土参数的确定方法以及地基振动的容许标准。基于设计实例的设备资料、场地资料、地震效应和场地土的腐蚀性等设计背景条件,结合相关设计准则,进行了初步方案比选。针对比选结果根据规范进行详细设计,得出两个不同设计参数的设计方案。(2)根据集总参数法原理,采用理想集总参数法对两个设计方案进行验算。对各种扰力作用下的振动台基础进行了振动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振动情况(竖向振动、扭转振动、水平倾侧藕合振动、偏心竖向振动)下的振幅、频率。对比两种不同设计方案的振幅,选取最优方案。经过计算,得出方案一中基础的水平向振幅为0.077mm,垂直向振幅为0.150mm,均满足规范限值要求。(3)采用solid45单元建立混凝土基础的三维实体模型,利用弹簧-阻尼单元COMBIN14模拟地基与基础之间的接触关系,通过有限元模拟的手段,得出振动台基础在振动台开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三个方向的位移,与第三章集总参数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该基础在振动作用下的位移值满足规范要求,集总参数法可以作为设计方法而采用。(4)针对基础的刚度,基础的质量,地基阻尼进行参数化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改变基础刚度对振动台基础的振动影响并不显着;2)改变基础质量时,随着基础质量变大,基础的质量比变大,从而使得基础阻尼减小,振动影响变大,因此在建造设计混凝土基础的过程中,尽量选择密度较轻的混凝土,有助于减小振动响应;3)改变地基阻尼时,随着地基阻尼变大,基础的振动影响变小,说明增大地基阻尼对基础的共振效应具有减弱的作用。(5)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新实验室大厅设计方案是按照抗震设防7度进行考虑。振动台开启过程中其动力作用需按照使用荷载考虑到荷载组合中,在考虑振动台动力效应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主要提出三点优化措施:1)增加主体结构竖向构件的抗侧刚度;2)增加主体结构楼盖的水平刚度;3)屋盖与柱顶之间原聚四氟乙烯橡胶垫改为设置橡胶隔振支座。(6)考虑振动台开启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根据动力基础设计规范中的相关准则,计算出振动台基础周边0~15米范围内的振动影响,距离振动台15米远处,其振动效应为0.009g,满足规范要求。

王晓[7](2015)在《动力机器地基基础振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技术及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像一些如超高压压缩机、高转速汽轮机等等这样的大型动力机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这种大规模的动力机器需要一个稳定的基础支持,所以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已经成为整个工厂设计的重要部分。其设计标准要求许多方面都满足要求(如环保和工业布置等),因此要严格限制基础振动的频率。动力机器在运转时,会产生较大的振动,过大的振动会影响到一些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还会影响到周围环境,所以,机器基础的设计要合理,必须使在正常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振动位移限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本文参照国内外有关文献以及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对动力机器基础竖向振动进行研究,根据弹性半空间理论建立波动方程,然后依据积分变换(Hankel变换和反变换),并结合边界条件导出了半空间表面上基础竖向振动的运动方程;其次,基于弹性动力学基本理论,采用Fourier变换理论,推导了两节点谱单元和单节点谱单元;然后考虑层间完全连续,建立了n层土体结构的整体刚度矩阵,研究了动力荷载作用下层状土体的动力响应问题。最后进行机器基础和地基协同工作的动力分析:①分析了天然地基动力参数,利用弹性半空间计算模式实用化法进行天然地基动力参数计算,将其结果与规范规定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②建立有限元模型,研究动力机器基础与地基协同工作的动力分析。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了机器基础竖向振动的运动方程;推导出了单节点谱单元和双节点谱单元,得出基础底面各点竖向位移由于底层模量、层厚及荷载频率的不同而受到的影响规律;根据机器基础和地基相互作用的分析,得出在机器基础设计时考虑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的重要性;根据机器基础的动力分析,得出最大振动线位移发生的规律特征,可推测出动力机器在正常工作中有可能出现的共振区域,尽可能的使外部激励远离这部分共振区域,避免使其出现共振。

谢嵩豪[8](2014)在《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及工程算例》文中提出活塞压缩机、汽轮机和锻锤等机器在运行时均有较大振动,这类机器称为动力机器,支承这种机器的基础称为动力机器基础。进行这种基础设计时,除满足静力要求外,还要进行专门动力计算,将振动对人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往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方案中,采用传统的块式,墙式或构架式基础。这些基础形式的共同点,即为一般都有部分或全部埋置于地基土中。本文根据上述传统动力机器基础模式,提出稍加改进的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此种基础与放置动力机器的地下室结合成一整体,即块式基础与地下室共同构成的广义的动力机器基础。在形式发生改变之后,最大的问题即是如何对不规则形状的基础进行静力、动力计算,如何将不规则形状的各个部分进行叠加,以便综合考虑整个基组对于动力机器振动的反应。本文将利用基组各个组成部分的转动惯量这一特殊物理量作为纽带,解决上述问题,并完成以下各步工作:(1)对传统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理论依据进行推导介绍;(2)合理确定计算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的坐标系,进行静力计算,推导动力计算方法,得出控制点位移、振动速度计算公式;(3)对湖南大学汽车车身先进设计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制造部的压缩机器基础进行计算,并现场测量予以验证,证实改良的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可投入工程应用;(4)在同等质量混凝土条件下,对于同样位置分布的相同机器,依照规范设计合理的传统大块式机器基础,并将基础控制点振动响应与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进行比对。得出结论:同等条件下,相对于传统的大块式基础,整体式基础能够更好的控制动力机器的振动。

盛吉鼎,李波,李晔东[9](2014)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几个问题》文中指出依照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荷载的分类及其组合进行阐述,对以往动力机器基础静荷载的分类做了必要的调整。对基组的振动控制标准进行了讨论,提出用振动速度作为控制标准的合理性。

王磊[10](2013)在《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动力反应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结构振动台实验是结构抗震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而结构抗震实验需要借助地震模拟振动台。在有关地震模拟振动台的问题中,其基础的动力计算是关键之一。目前,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动力反应分析没有规定的方法,主要参考一些基于动力机器基础计算的经验方法。苏州科技学院正拟建一座三向六自由度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尺寸为6m×8m,本文针对这一实际工程,对振动台基础的动力反应计算方法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动力基础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主要做了如下工作:1.参照动力机器基础的设计方法,计算了上述6×8m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几何参数,并据此提出了基础的初步设计方案。2.采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拉普拉斯变换法和动力阻抗法这三种常见的频域分析方法,对该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分别进行了动力响应计算,对比发现:由于计算过程中三种方法采用的基本参数(主要是阻尼和刚度)的求取方法不同,计算得到的加速度响应在低频区和共振区存在一定差异,在高频区趋向-致;但是,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均满足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加速度小于0.1g这一振动控制要求。3.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一种计算振动台基础动力时程响应的有限元方法,其中包括振动台基础的建模、人工边界的选取、动力加载方式等。同时,与上述三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若以最大加速度反应作为控制目标,相对于有限元结果,规范方法较保守,动力阻抗法略显不安全,拉普拉斯变换法较吻合。4.采用有限元法对地基剪切模量的灵敏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基剪切模量与振动台基础动力响应基本成线性关系。最后,对全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二、实体式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体式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方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国内研究发展与现状
    国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总结

(2)大型振动台基础力学性能精细化数值模拟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振动台基础的概念与特征
        1.2.1 振动台发展历程与现状
        1.2.2 振动台发展趋势
        1.2.3 振动台组成及特点
        1.2.4 振动台基础形式与特征
    1.3 振动台基础及低延性结构研究现状
        1.3.1 低延性结构概念与特征
        1.3.2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研究现状
        1.3.3 振动台基础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1.4.3 课题研究思路
第2章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与精细化理论
    2.1 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2.1.1 有限元模拟原理与流程
        2.1.2 ABAQUS简介
    2.2 低延性结构有限元分析与子结构方法
        2.2.1 低延性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
        2.2.2 数值子结构分析原理
    2.3 振动台试验算例
        2.3.1 试验简介
        2.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2.3.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第3章 振动台基础有限元静力性能分析
    3.1 振动台基础数值模型建立与参数标定
        3.1.1 振动台基础工程概况
        3.1.2 ABAQUS模型建立
    3.2 振动台基础模型静力计算结果
    3.3 振动台基础静力模型受力关键部位选择及建模
    3.4 振动台子结构模型静力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动台基础有限元动力响应分析
    4.1 模型理论计算值
        4.1.1 模型计算(大型振动台)
        4.1.2 模型计算(水下振动台)
    4.2 振动台基础模型模态分析
        4.2.1 模态分析的目的与基本原理
        4.2.2 模态分析结果与对比
    4.3 振动台基础模型动力响应分析
        4.3.1 动力荷载加载
        4.3.2 动力荷载整体结构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4.4 振动台基础动力模型受力关键部位选择及建模
        4.4.1 大型振动台(A区)子结构建模
        4.4.2 水下振动台(B区)子结构建模
    4.5 振动台子结构模型动力响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器基础有限元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动力机器及其基础类型
        1.2.1 动力机器的类型
        1.2.2 动力机器基础的类型
    1.3 弹性半空间介质—结构相互作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4 动力机器基础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动力机器基础的动力计算理论
    2.1 引言
    2.2 质—弹—阻计算模式
        2.2.1 质—弹—阻计算模式的基本假定
        2.2.2 质—弹—阻计算模式的理论基础
    2.3 弹性半空间计算模式
        2.3.1 明置基础半空间计算模式
        2.3.2 埋置基础半空间计算模式
    2.4 两类谐和扰力作用下的动力机器基础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工程实例及理论计算
    3.1 工程概况
    3.2 静力计算
    3.3 动力计算
        3.3.1 质—弹—阻计算模式下的动力计算
        3.3.2 弹性半空间计算模式下的动力计算
        3.3.3 动力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4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要点
    3.5 本章小结
4 动力机器基础有限元动力分析
    4.1 ABAQUS软件简介
    4.2 有限元模型参数的选取
        4.2.1 土体的动力本构模型
        4.2.2 接触的非线性
        4.2.3 有限元计算域的选取
        4.2.4 边界条件的处理
        4.2.5 等效一致粘弹性人工边界算例
    4.3 颚式破碎机基础建模及有限元动力分析
        4.3.1 颚式破碎机基础建模
        4.3.2 颚式破碎机基础有限元动力分析
    4.4 分析影响基础动力反应的主要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动力机器基础的主动隔振
    5.1 引言
    5.2 振动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
    5.3 颚式破碎机基础的隔振措施
        5.3.1 构造措施隔振方案
        5.3.2 地面屏障隔振方案
        5.3.3 隔振器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三向六自由度双台阵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地震
    1.2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概述
        1.2.1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1.2.2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趋势
        1.2.3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3 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研究现状
        1.3.1 振动台基础的形式
        1.3.2 振动台基础研究的基本情况
        1.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
        1.4.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振动台基础的动力计算方法
    2.1 概述
    2.2 质-弹-阻计算模式
        2.2.1 质-弹-阻计算模式的基本假定
        2.2.2 振动台基础的竖向振动分析
        2.2.3 振动台基础的扭转振动分析
        2.2.4 振动台基础的水平-摇摆耦合振动分析
    2.3 弹性半空间介质上基础的振动理论
        2.3.1 等效体系中参数选取
        2.3.2 弹性半空间理论中关于基础埋深的考虑
        2.3.3 弹性半空间理论中关于采用桩基的考虑
    2.4 质-弹-阻计算模式与弹性半空间计算模式的对比
    2.5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振动台基础设计参数的计算及理论分析
    3.1 振动台基础的设计要求及设计步骤
        3.1.1 振动台基础的设计要求
        3.1.2 振动台基础的设计步骤
    3.2 振动台基础的设计资料
        3.2.1 拟建振动台的基本参数
        3.2.2 工程地质条件
        3.2.3 振动允许值的确定
    3.3 振动台基础的初步设计
        3.3.1 引论
        3.3.2 振动台基础的初步设计方案
        3.3.3 桩基础的设计
    3.4 荷载的确定
        3.4.1 水平与竖直荷载
        3.4.2 绕水平轴的倾覆力矩
        3.4.3 绕竖轴的扭转力矩
    3.5 计算参数的确定
        3.5.1 桩基的抗压刚度Kpz
        3.5.2 桩基的抗倾侧刚度Kp?
        3.5.3 桩基的抗扭刚度Kp?
        3.5.4 桩基的阻尼比
        3.5.5 基础几何参数的计算
    3.6 振动台基础的理论计算
        3.6.1 地基承载力验算
        3.6.2 基础自振频率的计算
        3.6.3 振幅计算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振动台基础的有限元分析
    4.1 ANSYS简介
    4.2 ANSYS模型建立
    4.3 模型Ⅰ的动力分析
        4.3.1 竖向振动
        4.3.2 水平倾覆振动
    4.4 三模型的对比分析
    4.5 基础整体(模型Ⅲ)的力学分析
        4.5.1 静力分析
        4.5.2 模型Ⅲ水平倾覆振动分析
        4.5.3 模型Ⅲ扭转运动分析
        4.5.4 模型Ⅲ竖向振动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试验与计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简介
        1.1.1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概况
        1.1.2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概况
    1.2 问题的提出
    1.3 压缩机基础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2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现场试验研究
    2.1 试验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压力测试
        2.2.2 位移测试
    2.3 工程概况
        2.3.1 设备条件
        2.3.2 试验场地条件
        2.3.3 地基基础形式
    2.4 现场压力测试
        2.4.1 试验仪器
        2.4.2 试验仪器的布置和埋设
        2.4.3 数据的采集
    2.5 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2.5.1 压缩机地基基础中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
        2.5.2 压缩机基础侧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5.3 不同深度压力盒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5.4 压力的静力值、最大值、稳定值对比分析
    2.6 现场位移测试
        2.6.1 试验设备
        2.6.2 测点布置
        2.6.3 振动测试数据采集
        2.6.4 时程图
    2.7 位移测试结果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模型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动力计算简图的提出
    3.4 扰力分析
        3.4.1 扰力的产生与特点
        3.4.2 扰力与扰力矩的确定
    3.5 机组的主要参数
        3.5.1 质量计算
        3.5.2 机组的转动惯量计算
    3.6 动力特性参数计算
        3.6.1 机器振动圆频率
        3.6.2 地基土的参振质量
        3.6.3 地基土的刚度系数及刚度
        3.6.4 垫层刚度系数及刚度
    3.7 动力计算分析
        3.7.1 竖向振动
        3.7.2 扭转振动
        3.7.3 x向绕水平、绕y轴回转的耦合振动
        3.7.4 y向水平、绕x轴回转的耦合振动
        3.7.5 总振动位移
        3.7.6 压力计算
    3.8 本章小结
4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计算模型验证
    4.1 目的
    4.2 方法
    4.3 工程概况
    4.4 动力计算分析
        4.4.1 扰力分析
        4.4.2 机组主要参数计算
        4.4.3 动力参数计算
        4.4.4 计算分析
    4.5 动力计算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对比
        4.5.1 动力计算结果与现场动测测试结果对比
        4.5.2 动力计算结果与现场压力测试结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设计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地震模拟振动台概述及建设概况
    1.1 地震模拟振动台
        1.1.1 国外地震模拟振动台建设
        1.1.2 国内地震模拟振动台建设
    1.2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3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发展趋势
        1.3.1 大型足尺试验
        1.3.2 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阵
        1.3.3 全数字控制技术
    1.4 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研究现状和动态
        1.4.1 动力基础的形式
        1.4.2 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形状
        1.4.3 振动台基础研究的现状
        1.4.4 动力基础的理论计算方法
        1.4.5 动力基础理论计算方法在振动台基础设计中的研究现状
        1.4.6 关于大型机器振动对建筑物影响的研究动态
    1.5 东南大学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简介
        1.5.1 建设项目背景
        1.5.2 东南大学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建设目标
        1.5.3 东南大学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的设计参数
        1.5.4 配套建设项目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振动台基础初步设计
    2.1 概述
    2.2 荷载的确定
        2.2.1 水平与竖向荷载
        2.2.2 绕竖轴回转荷载
        2.2.3 绕水平轴摇摆荷载
    2.3 地基土参数的确定
    2.4 容许振动标准
    2.5 初步设计
        2.5.1 设备资料
        2.5.2 场地资料
        2.5.3 地震效应
        2.5.4 场地土的腐蚀性
        2.5.5 初步设计方案
        2.5.6 地基承载力验算
        2.5.7 天然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2.5.8 桩基础的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振动台基础振动分析验算
    3.1 概述
    3.2 基础的力学模型与振动方程
    3.3 理想集总参数法
        3.3.1 理论基础
        3.3.2 基本假定
        3.3.3 计算模型
        3.3.4 计算模型
    3.4 等效集总参数法
        3.4.1 理论基础
        3.4.2 基本假定
        3.4.3 计算模型
    3.5 美国《基础工程手册》方法
    3.6 Lysme比拟法
    3.7 集总参数法的选取
    3.8 方案一振动分析
        3.8.1 集总参数的确定
        3.8.2 自振频率计算
        3.8.3 振动分析
        3.8.4 振幅计算
        3.8.5 方案一小结
    3.9 方案二振动分析
        3.9.1 集总参数的确定
        3.9.2 自振频率计算
        3.9.3 振动分析
        3.9.4 振幅计算
        3.9.5 方案二小结
    3.10 方案对比
    3.11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振动台基础设计关键问题研究
    4.1 数值模拟法建模及结果分析
        4.1.1 ANSYS简介
        4.1.2 ANSYS有限元模拟验证
        4.1.3 数值模拟法与集总参数法对比
        4.1.4 分析结果对比
    4.2 数值模拟法参数化分析
        4.2.1 基础刚度对振动反应的影响
        4.2.2 基础质量对振动反应的影响
        4.2.3 地基阻尼对振动反应的影响
    4.3 振动台对配套结构影响分析
        4.3.1 配套建设项目
        4.3.2 设备开启对大型反力基础影响
        4.3.3 设备开启对实验室大厅影响
    4.4 振动台的振动对周围环境影响分析
        4.4.1 输入荷载
        4.4.2 基础参数计算
        4.4.3 振动计算
        4.4.4 振动衰减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动力机器地基基础振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动力机器基础计算理论的发展概况
        1.2.1 质—弹—阻模型
        1.2.2 弹性半空间模型
    1.3 弹性半空间介质上基础振动理论的简介
        1.3.1 Reissner的理论解
        1.3.2 Hsieh的方程
        1.3.3 Lysmer比拟法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动力机器基础概述
    2.1 引言
    2.2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要求
        2.2.1 动力机器的类型及分类
        2.2.2 机器基础的结构类型
        2.2.3 动力荷载作用下土的性能
        2.2.4 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要求
    2.3 动力机器基础的动力特性
        2.3.1 动力特性的极限标准
        2.3.2 地基基础的动力参数
第三章 基础振动的弹性半空间理论
    3.1 引言
    3.2 弹性波动方程
        3.2.1 弹性理论
        3.2.2 波动方程的建立
    3.3 基础振动的弹性半空间理论的基本解答
        3.3.1 轴对称问题在谐和力作用下的波动方程
        3.3.2 边界条件
        3.3.3 利用Hankel变换和反变换求解半空间表面位移
        3.3.4 确定表面竖向位移的计算式
        3.3.5 基底竖向位移与反力的关系式的确定
    3.4 基础的竖向振动计算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力机器荷载作用下层状土体的动力响应
    4.1 引言
    4.2 基本方程
        4.2.1 动力控制方程
        4.2.2 势函数
        4.2.3 应力方程
        4.2.4 坐标变换
        4.2.5 动力方程的Fourier变换
    4.3 谱单元的形成
        4.3.1 两节点的层单元
        4.3.2 单节点的层单元
    4.4 两层土体结构的总刚矩阵
        4.4.1 层间完全连续
        4.4.2 层间完全光滑
    4.5 整体刚度矩阵的形成
    4.6 算例分析
        4.6.1 荷载频率对土体变形的影响
        4.6.2 底层模量和层厚对土体变形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动力机器基础与地基协同工作动力分析
    5.1 引言
    5.2 框架式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分析基本理论
        5.2.1 框架式汽轮发电机基础
        5.2.2 模态分析原理
        5.2.3 谐响应分析原理
        5.2.4 结构振动线位移
    5.3 天然地基动力参数
        5.3.1 地基土的动力参数
        5.3.2 质弹阻计算模式
        5.3.3 弹性半空间计算模式
    5.4 按规范规定计算地基动力参数
        5.4.1 天然地基的刚度计算
        5.4.2 天然地基阻尼比计算
        5.4.3 汽轮发电机基础动力参数计算
    5.5 汽轮发电机基础建模及结果分析
        5.5.1 模型建立
        5.5.2 上部结构动力分析
        5.5.3 天然地基与机器基础协同工作的动力分析
    5.6 本章小结
        5.6.1 天然地基动力参数分析结论
        5.6.2 模态分析结论
        5.6.3 谐响应分析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及工程算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动力机器基础概述
    1.2 设计动力机器基础的两种理论
        1.2.1 质弹阻理论
        1.2.2 弹性半空间计算理论
        1.2.3 两种理论可行性分析对比
    1.3 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现状与问题
        1.3.1 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现状
        1.3.2 我国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问题
    1.4 弹性半空间理论应用于基础振动发展综述
    1.5 本文构想
        1.5.1 本文研究内容
        1.5.2 本文研究方法
        1.5.3 本文研究成果
        1.5.4 本文研究推广
第2章 基础振动分析与设计要求
    2.1 动力基础的振动
        2.1.1 单自由度振动体系
        2.1.2 双自由度振动体系
    2.2 振动影响
        2.2.1 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2.2.2 振动对机器的影响
        2.2.3 振动对仪器设备的影响
        2.2.4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2.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要求
    2.4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步骤和要点
        2.4.1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步骤
        2.4.2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要点
第3章 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计算
    3.1 动力机器基础一般形式
    3.2 本文提出的动力机器基础型式
    3.3 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计算
        3.3.1 基础坐标系 oxyz 的建立
        3.3.2 基础静力计算
        3.3.3 动力计算
第4章 湖南大学 S-320 机器基础工程实例
    4.1 工程概况
    4.2 基础计算
        4.2.1 基础几何物理量计算
        4.2.2 基础静力计算
        4.2.3 基础动力计算
    4.3 工程实测结果
第5章 大块式基础计算结果对比
    5.1 基础尺寸确定
    5.2 基础静力计算
    5.3 基础动力计算
    5.4 分析比对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荷载或作用及其组合
    1.1 荷载或作用的分类
    1.2 动力荷载选取
    1.3 荷载效应组合
    1.4 振动效应的合成
2 基组的振动控制值
3 配置及验算
    3.1 结构特征
    3.2 配置和验算
4 基本构造措施
5 结语

(10)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动力反应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抗震试验的类别
    1.2 地震模拟振动台概述
    1.3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基础
        1.3.1 振动台基础的振动控制
        1.3.2 振动台基础的形式
        1.3.3 振动台基础研究基本状况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篇章结构
第二章 动力机器基础振动分析方法
    2.1 动力机器基础计算方法
        2.1.1 质量—弹簧—阻尼计算方法
        2.1.2 弹性半空间计算方法
        2.1.3 数值分析方法
    2.2 动力机器基础振动方程
    2.3 作用力系分析
    2.4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方法
        2.4.1 计算参数(刚度K和阻尼系数C)的求取
        2.4.2 振动方程的求解
    2.5 拉普拉斯(Laplace)变换方法
        2.5.1 Lysmer比拟法
        2.5.2 拉普拉斯变换方法
        2.5.3 拉普拉斯变换的微分性质
        2.5.4 利用拉普拉斯变换解微分方程(组)
    2.6 动力阻抗法
    2.7 小结
第三章 地震模拟振动台的基础设计
    3.1 拟建地震模拟振动台基本参数
    3.2 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3.2.1 地基土构成与特性
        3.2.2 地基土水文地质条件
    3.3 振动台基础的初步设计方案
    3.4 地基承载力验算
    3.5 小结
第四章 振动台基础动力响应分析
    4.1 引论
    4.2 作用力计算结果
    4.3 基本参数(刚度、阻尼)计算结果
        4.3.1 按照《动规》规定计算
        4.3.2 按照Lysmer比拟法计算
        4.3.3 按照动力阻抗法计算
    4.4 不同振动类型下基础动力反应
    4.5 基础控制点最大动力反应
        4.5.1 按照《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计算的基础最大动力反应
        4.5.2 按照拉普拉斯变换法计算的基础最大动力反应
        4.5.3 按动力阻抗法计算的基础最大动力反应
        4.5.4 三种方法基础最大动力反应比较
    4.6 小结
第五章 振动台基础的有限元分析
    5.1 引论
    5.2 模型建立
        5.2.1 计算假设
        5.2.2 计算参数
        5.2.3 计算模型
        5.2.4 人工边界的实现
    5.3 基础动力反应分析
        5.3.1 模态分析
        5.3.2 垂直振动情况下基础动力反应分析
        5.3.3 耦合振动情况下基础动力反应分析
    5.4 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与常用方法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5.5 地基表面振动分析
    5.6 地基剪切模量对基础动力反应的影响
    5.7 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参与的课题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实体式动力机器基础的振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方法综述[J]. 阮大为,纪旭. 中国科技信息, 2021(17)
  • [2]大型振动台基础力学性能精细化数值模拟与研究[D]. 伯明轩. 天津大学, 2020(02)
  • [3]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动力机器基础有限元动力分析[D]. 梁振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12)
  • [4]三向六自由度双台阵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的分析与设计[D]. 王永伟. 天津大学, 2018(04)
  • [5]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地基基础动力试验与计算模型研究[D]. 徐彬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6)
  • [6]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设计关键问题研究[D]. 李朝静. 东南大学, 2016(03)
  • [7]动力机器地基基础振动研究[D]. 王晓. 广西科技大学, 2015(08)
  • [8]整体式动力机器基础设计及工程算例[D]. 谢嵩豪. 湖南大学, 2014(04)
  • [9]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几个问题[J]. 盛吉鼎,李波,李晔东. 工业建筑, 2014(06)
  • [10]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动力反应的比较分析[D]. 王磊. 苏州科技学院, 2013(08)

标签:;  ;  ;  ;  ;  

固体动力机械基础的振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