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实用的数字式气动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振法[1](2013)在《基于WinCE的电阻焊机人机界面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阻焊机因其易实现机械化、自动化且生产周期短、效率高,而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等领域。新材料与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阻焊机的焊接质量与控制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微机控制逆变式电阻焊电源的出现,使得电阻焊机朝着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数字化电焊机具有精密化、人性化、绿色化和网络化等优点,这使其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工业生产的需要。电焊机人机交互系统的数字化是电焊机全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国内市场上应用的电焊机人机交互产品大多数是挂靠在控制器上的液晶设置面板,普遍基于字符按键型,界面设计不够友好。而基于笔记本电脑的人机界面,实际操作与组装又不够方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式WinCE平台下的电阻焊机人机交互产品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详细阐述了基于WinCE平台的电阻焊机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LJD-eWin6S嵌入式触控一体机作为硬件控制平台,其拥有32位ARM920T高速处理器内核,400MHz主频,附有一块6.8寸触摸液晶屏,支持四线电阻式触摸输入,精确方便。采用WinCE5.0嵌入式操作系统,可充分利用其丰富的GUI与应用开发工具,且可发挥其实时性功能。该人机界面采用VC++2008中的MFC单文档应用程序框架进行系统总体设计。利用RS232串口与下位机中的DSP进行直接通信,进而控制焊机电源中的变流器件。为保证通信准确进行,制定了严格的串口通信协议,运用多线程通信技术保证通信顺畅。采用SQLite构建一个小型的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对焊机及界面中的重要参数与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经整机调试证明界面可对焊机进行用户权限管理、多焊机管理、参数设置、规范设置、故障复位、实时监控等操作。另外,本文还针对WinCE系统自带的输入面板较小而不利于用户准确输入的问题,设计了一款WinCE系统下SIP输入法组件,并将其嵌入到系统注册表中作为默认输入法,保证用户方便准确地输入。最后,对本阶段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赵亮[2](2013)在《圆箔式热辐射计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设计了圆箔式热辐射计的结构,讨论了圆箔式热辐射计工作原理。首先,对敏感元件进行导热过程分析,在考虑了热传导系数为温度的非线性函数这一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圆柱坐标系下的导热方程,得到被测热流与温度差的函数关系。其次,本文根据测头结构,得到敏感元件温度差与热辐射计输出信号计算式,从而建立热辐射计输出信号与被测热流的关系。最后,对不同直径和厚度的敏感元件表面热流分布进行仿真,为圆箔式热辐射计的设计和制作带来指导作用。圆箔式热辐射计分别采用康铜与铬镍材料作为热电偶两极,不锈钢作为支架和套筒,利用电阻点焊的方法进行焊接,实现了圆箔式热辐射计的制作。圆箔式热辐射计标定实验设备进行介绍。根据热辐射计输出的热电势微弱且频率低的特点,设计一套信号采集系统。该系统使用变送器实现了对热辐射计输出热电势的滤波放大,利用采集卡进行采集,采样频率通过软件设定,得到采样的电压值。采用CI公司的中温黑体炉作为热辐射源,发射出稳定的辐射热流。对热辐射计进行标定和动态响应测试。经过两次的标定实验,得到辐射热流值与热电动势的线性关系。本文研制的圆箔式热辐射计在5140kW/m2量程内,标定实验数据的线性度很好,可以正常工作。
张峻[3](2011)在《VCSEL激光器封帽机的开发及其封装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由于高密度、高传输率平行光传输、可批量生产,成本低的优点,使其在光互连、并行光信息处理等领域和波分复用(WDM)光纤通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封帽是VCSEL激光器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产品的气密性和机械性能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目前国内的封帽机,体积外形巨大,而且控制系统比较落后。因此开发一款数字控制,小型化的封帽机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就是开发出可适用于1mm-10mm的能满足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TO(Transistor Outline)封装要求的小型封帽机。此封帽机以51单片机为核心,基于电容储能焊的原理,再配上相应的电路以及机械控制部分,抽真空部分和氮气保护舱,构成一套完整的封帽系统。能够在满足小型化,数字化的基础上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并且在此基础上,拥有安全保护系统和较高的生产效率。封帽机的设计与研究过程涉及材料、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以及工艺研究等方面。整个封帽机分为外形和结构设计、硬件电路设计、系统软件设计等几个部分,其中又细分为焊机结构设计、机械运动设计、氮气舱外形设计以及电路部分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和气路系统设计等小模块。各个系统设计完整,能够协同工作。实现了控制系统的全数字化,而且具有操作简单,充放电稳定等优点。此外还针对封帽机的工艺参数选择问题,有针对性的做了VCSEL激光器封帽的工艺试验,定性的对不同参数下的封帽质量进行了分析,并且找出了最优化参数,可供实际生产人员参考和评价。
佘致廷[4](2011)在《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参数辨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智能控制理论、微处理器技术、电力电子器件以及电机调速控制理论的不断发展,感应电机调速系统正朝着高性能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直接转矩控带(?)(Direct Torque Control,简称DTC)调速系统已发展成为目前感应电机调速系统中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性能调速系统。DTC是继矢量控制出现以后发展起来的电机高性能调速控制方式,它以其新颖的控制思想、系统结构简单、转矩控制直接、速度观测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冗余、鲁棒性强、动态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己成为感应电机调速领域的研究热点。但目前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中仍有一些关键技术,如电机低速时电机定子磁链辨识困难和转矩脉动增大以及运行中电机参数受环境变化影响电机调速性能等问题有待解决。为此,本文以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中定子磁链、定子电阻、电机速度等重要参数的辨识方法和磁链与转矩的控制策略展开理论与实践研究。在DTC辨识定子磁链参数的研究方面,为了克服传统DTC系统积分累积误差问题,本文在对传统的基于低通滤波器的定子磁链开环辨识方法进行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均值补偿的定子磁链开环辨识方法,研究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消去积分器直流偏置的积分累积误差。但开环辨识器不具有消去误差的自适应能力,为此,本文通过将均值补偿算法引入定子磁链参数闭环辨识器,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PI校正的定子磁链闭环辨识器。仿真与实验研究表明,这种定子磁链闭环辨识方法,不仅保留了均值补偿算法有效解决积分器的累积误差问题的优点,而且该定子磁链闭环辨识器对不确定干扰有一定的校正能力,改善了定子磁链参数辨识精度。在DTC辨识定子电阻参数的研究方面,由于定子磁链、速度和转矩等主要参数的辨识,依赖于控制对象电机模型的定子电阻参数,而DTC系统的定子电阻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发生变化时,使得感应电机DTC控制性能会随之下降,尤其低速时更为明显。为了解决DTC系统定子电阻参数变化影响电机控制性能等问题,本文采用模糊逻辑理论研究了定子电阻变化与定子电流误差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定子电流误差的模糊逻辑定子电阻参数辨识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定子电阻参数辨识器不仅具有算法简单、实时性好、鲁棒性强等优点,还有效地改善了电机定子磁链和速度等参数的辨识精度和提高了DTC系统的速度和转矩的动静态控制性能。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调速系统已成为高性能调速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但速度观测存在算法复杂、低速精度受定子电阻变化影响严重等问题。近年来,在实现高性能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运行的研究中,人们广泛运用MRAS理论解决具有时变非线性特性的电机控制问题。在DTC速度参数观测的研究方面,本文在分析多种速度观测方法的基础上,运用MRAS理论提出了一种DTC交互式MRAS速度观测器。这种交互式MRAS速度观测方法,通过采用电机电压模型作为参考模型和电机电流模型作为可调模型构建了MRAS速度观测器,并将参考模型和可调模型进行实时互换的方法,在实现速度观测的同时在线辨识了定子电阻参数。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运用稳定性理论的交互式MRAS速度观测新方法,由于消去了定子电阻变化的影响,获得了稳定的、高性能的速度观测,改善了感应电机DTC系统低速时的动静态调速性能。传统的感应电机DTC系统采用磁链与转矩滞环式控制,在3600空间中仅用六个基本的电压空间矢量对电机磁链与转矩直接控制,因而存在固有转矩、磁链、电流脉动大和开关频率不固定等问题。针对传统控制方法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等问题,本文研究了细分的十二电压空间矢量的DTC-SVM控制方案。该方案将六个基本电压空间矢量增加到十二个并在SVM中合成任意大小和方向的控制电压矢量,使得DTC系统对定子磁链与转矩的控制更精细,有效地降低低速时的转矩脉动。为了进一步改善DTC系统磁链与转矩控制特性,本文将模糊PI自校正控制算法引入到磁链与转矩的调节控制环节。这种模糊PI自校正调节器,将磁链与转矩的误差和误差变化率作为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输入,由模糊逻辑规则实时在线调整PI调节器的控制参数,从而获得优良的磁链与转矩控制性能。仿真与实验研究表明:这种基于磁链与转矩模糊PI自校正控制的DTC-SVM控制方案,不仅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和不同控制对象的适应性,而且保证了DTC系统具有良好的磁链与转矩跟踪控制动态品质,并使转矩脉动与电磁噪声得到了较好抑制。在Matlab7.8/Simulink仿真编程环境下,本文建立了传统的感应电机DTC系统仿真模型和改进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仿真模型,并对这两种仿真模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DTC参数辨识方法和磁链与转矩控制方法的正确性。通过采用美国Microchip公司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IC30F6010A和日本三菱公司的IPM智能功率模块PM50CLA120构建了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并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在软件设计方面,本文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成功地完成了DSP控制软件的研制工作,实现了对感应电机的高性能控制。大量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参数辨识方法和基于磁链与转矩模糊PI自校正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邵兰娟,曹彪,陈世锋,范丰欣[5](2008)在《精密点焊系统伺服电机的选型》文中研究指明根据点焊电源加压系统的要求,设计了一套伺服加压系统,并对该系统的伺服电机做了详细计算和选型。伺服加压系统对电极施加压力,通过准确控制电极的运动速度、运动轨迹、施压大小,促进了焊接时间、电流、压力的协调性,从而提高焊接质量。伺服电机是整个伺服加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选型与加压系统的结构及成本密切相关。与气压相比,伺服电机能够对电极位置、运动速度和电极力进行精确控制,从而在焊接过程中能够与焊接工件实现软接触,避免了冲击对焊接工件的影响,为电阻点焊的焊接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因此,伺服电机在电阻点焊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李斌[6](2007)在《智能化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阻焊是工业上常用的焊接方式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它广泛应用在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对于优质高效的电阻焊机,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生存空间。本论文以实际商用为目的,紧密结合市场需要,在分析研究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智能控制的点焊机控制器。该控制器软硬件均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单点点焊和连续点焊功能、断电情况下数据自保存功能,可以存储最多30组规范供用户使用。人机界面友好,使用简单方便。在硬件上,前面板和主控板各使用一片微处理器,形成了双MCU的核心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两片微处理器的I/O接口利用充分,能较好地实现控制、计算的功能。在人机接口方面,液晶屏使用MGLS19264显示模块,具有4行12列的汉字显示功能,基本满足参数显示和人工控制的需要。可控硅脉冲触发电路采用独立的脉冲产生芯片,其输出脉冲宽度由硬件决定,保证了对可控硅的有效触发,同时也节省了微处理器的硬件资源。由电流互感器反馈回来的焊接电流,经前置电路处理后进入AD7574数模转换器,数字化后交由单片机处理,得出实时的焊接电流和下一周波需要调整的触发角,构成一个闭环恒流控制系统。在软件上,采用自下而上的设计方法,先逐步设计各个功能模块,再将其组合成为统一的整体。软件使用汇编语言编写,在WAVE6000仿真器集成开发环境下调试。
田卫华,王占元,杨秀敏[7](2004)在《一种实用的数字式气动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文中提出本论文介绍了一种实用的数字式气动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控制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单片机来控制焊接各个工序及完成用户的设定 ,达到精确点焊的目的。
二、一种实用的数字式气动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实用的数字式气动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WinCE的电阻焊机人机界面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电焊机人机界面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本论文主要设计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人机界面系统分析及总体结构的设计 |
2.1 电阻焊机基本工作原理 |
2.2 人机界面功能需求分析 |
2.3 系统硬件模块选型 |
2.4 WinCE 嵌入式操作系统 |
2.4.1 WinCE 体系结构分析 |
2.4.2 WinCE 应用程序开发流程 |
2.4.3 WinCE 操作系统的定制 |
2.5 WinCE 系统实时性研究 |
2.5.1 影响 WinCE 实时性的主要因素 |
2.5.2 WinCE 系统实时性测试 |
2.5.3 WinCE 实时性改进算法 |
2.6 人机界面的总体设计 |
2.6.1 MFC 框架程序剖析 |
2.6.2 人机界面主要功能总体设计 |
2.6.3 通信模块总体设计 |
2.6.4 数据管理模块总体设计 |
2.6.5 WinCE 输入法总体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人机界面主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 用户登录功能的实现 |
3.2 管理功能的实现 |
3.2.1 串口管理部分设计 |
3.2.2 用户管理部分设计 |
3.2.3 多焊机管理部分设计 |
3.3 设置功能的实现 |
3.3.1 参数设置功能的实现 |
3.3.2 规范标准输入功能的实现 |
3.3.3 规范图形输入功能的实现 |
3.3.4 规范设置功能的实现 |
3.4 监控功能的实现 |
3.4.1 采样数据的接收与处理 |
3.4.2 打点功能的实现 |
3.4.3 状态读取与控制命令的执行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人机界面辅助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1 串口通信协议设计 |
4.1.1 通信类型的分类 |
4.1.2 数据包报文格式 |
4.2 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
4.2.1 SQLite 数据库及其管理工具 |
4.2.2 SQL 语言简介 |
4.2.3 WinCE 下 SQLite 数据库设计 |
4.3 WinCE 下 SIP 输入法设计 |
4.3.1 SIP 结构分析 |
4.3.2 SIP 输入法程序实现 |
4.3.3 WinCE 系统默认输入法的设置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人机界面的功能测试 |
5.1 串口调试助手单机测试 |
5.2 整机调试人机界面的各功能 |
5.2.1 管理功能的测试 |
5.2.2 参数设置功能的测试 |
5.2.3 规范设置功能的实现 |
5.2.4 监控界面功能的测试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圆箔式热辐射计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1.1 热流计产生和发展 |
1.1.2 热流计分类 |
1.1.3 热流计应用 |
1.2 国内外研究及现状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2 圆箔式热辐射计原理 |
2.1 热传导基本定律 |
2.2 热电偶原理 |
2.3 测头结构及理论计算 |
2.4 敏感元件导热计算 |
2.5 敏感元件有限元仿真 |
2.5.1 敏感元件厚度对热流测量的影响 |
2.5.2 敏感元件直径对热流测量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3 热辐射计制作及装配 |
3.1 热辐射计各部设计 |
3.1.1 部件结构 |
3.1.2 装配要求 |
3.2 材料选择 |
3.2.1 康铜箔片 |
3.2.2 铬镍丝 |
3.2.3 不锈钢材料 |
3.3 圆箔式热辐射计焊接问题及解决 |
3.3.1 电阻点焊工艺 |
3.3.2 点焊过程 |
3.3.4 电阻点焊影响因素 |
3.3.5 电阻点焊的优缺点 |
3.4 本章小结 |
4 信号采集系统及标定设备 |
4.1 信号采集系统 |
4.1.1 热辐射信号特点 |
4.1.2 调理电路 |
4.1.3 信号采集卡及软件显示 |
4.1.4 信号采集系统的验证 |
4.2 黑体炉介绍 |
4.2.1 黑体炉工作原理 |
4.2.2 中温黑体炉 SR-20 介绍 |
4.3 本章小结 |
5 热辐射计的标定及响应实验 |
5.1 热辐射计标定实验介绍 |
5.2 热辐射计标定实验所用设备 |
5.3 热辐射计标定过程 |
5.4 标定结果 |
5.4.1 第一次标定实验 |
5.4.2 第二次标定实验 |
5.5 误差分析 |
5.6 动态响应时间测试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3)VCSEL激光器封帽机的开发及其封装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1.2 储能点焊机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
1.3 封帽机系统简介 |
1.4 本文内容安排 |
2 总体结构及运动部分设计 |
2.1 箱体的结构设计 |
2.2 封帽机的运动部分设计 |
2.3 充氮气及抽真空箱体设计 |
2.4 气路系统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3.1 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
3.2 封帽机主电路设计 |
3.3 封帽机控制电路设计 |
3.4 硬件抗干扰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软件要实现的功能 |
4.2 软件的结构设计 |
4.3 软件抗干扰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工艺参数优化实验 |
5.1 实验设计 |
5.2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工作总结与建议改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参数辨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高性能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调速系统 |
1.3 感应电机智能控制方法 |
1.3.1 非线性控制 |
1.3.2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
1.3.3 滑模变结构控制 |
1.3.4 系统辨识 |
1.3.5 模糊逻辑控制 |
1.4 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DTC调速系统 |
1.4.1 感应电机DTC系统的控制特点 |
1.4.2 感应电机DTC系统的电机动态数学模型 |
1.4.3 感应电机DTC系统的控制原理 |
1.4.4 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系统的关键技术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感应电机DTC系统仿真与实验平台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感应电机DTC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
2.2.1 定子磁链与转矩辨识器仿真模块 |
2.2.2 坐标变换仿真模型 |
2.2.3 定子磁链幅值调节、转矩调节及速度调节仿真模型 |
2.2.4 磁链区间判断仿真模型 |
2.2.5 电压开关矢量选择表仿真模型 |
2.2.6 感应电机传统DTC系统的仿真模型 |
2.3 感应电机DTC系统实验平台的建立 |
2.3.1 感应电机DTC系统的基本结构 |
2.3.2 感应电机DTC系统的DSP控制单元 |
2.3.3 信号检测电路 |
2.3.4 串口通信接口 |
2.3.5 系统主电路及驱动电路 |
2.3.6 实验机组平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PI校正的感应电机DTC定子磁链闭环辨识方法 |
3.1 引言 |
3.2 基于低通滤波器的定子磁链开环辨识器 |
3.3 基于均值补偿改进的定子磁链开环辨识方法 |
3.3.1 基于均值补偿的定子磁链开环辨识器 |
3.3.2 仿真研究 |
3.4 基于广义卡尔曼滤波器的定子磁链辨识方法 |
3.5 基于PI校正的感应电机DTC定子磁链闭环辨识器 |
3.5.1 PI校正的定子磁链闭环辨识原理 |
3.5.2 仿真研究 |
3.5.3 实验研究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定子电流误差的模糊逻辑定子电阻辨识方法 |
4.1 引言 |
4.2 感应电机定子电阻一般辨识方法 |
4.2.1 基于PI校正的定子电阻辨识器 |
4.2.2 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定子电阻辨识器 |
4.2.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定子电阻辨识器 |
4.2.4 基于定子电流和频率的模糊逻辑定子电阻辨识器 |
4.3 基于定子电流误差的模糊逻辑定子电阻辨识器 |
4.3.1 定子磁链和转矩受定子电阻变化的影响分析 |
4.3.2 基于定子电流误差的模糊逻辑定子电阻辨识原理 |
4.3.3 仿真研究 |
4.3.4 实验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感应电机DTC交互式MRAS速度观测方法 |
5.1 引言 |
5.2 基于全阶自适应状态观测的速度观测器 |
5.3 基于MRAS的参数辨识基本原理 |
5.4 MRAS电机速度观测一般方法 |
5.4.1 基于转子磁链模型的MRAS速度观测器 |
5.4.2 基于反电动势模型的MRAS速度观测器 |
5.5 感应电机DTC交互式MRAS速度观测器 |
5.5.1 交互式MRAS速度观测原理 |
5.5.2 仿真研究 |
5.5.3 实验研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磁链与转矩模糊PI自校正控制的DTC系统 |
6.1 引言 |
6.2 传统DTC系统的磁链与转矩控制方法 |
6.2.1 传统DTC系统的磁链控制方法 |
6.2.2 传统DTC系统的转矩控制方法 |
6.3 基于矢量细分十二电压空间矢量的DTC控制策略 |
6.4 基于磁链与转矩模糊PI自校正控制改进的DTC系统 |
6.4.1 改进的感应电机DTC-SVM控制策略 |
6.4.2 磁链与转矩模糊PI自校正控制器 |
6.4.3 仿真研究 |
6.4.4 实验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清单、科研和获奖情况 |
(6)智能化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阻焊接技术概述 |
1.1.1 电阻焊特点分析 |
1.1.2 焊机产品的国内外发展状态 |
1.2 微机控制器在点焊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
1.3 本文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点焊机控制器工作原理 |
2.1 可控硅原理及应用 |
2.1.1 可控硅的工作原理 |
2.1.2 可控硅的基本伏安特性 |
2.1.3 可控硅的触发导通 |
2.1.4 双向可控硅 |
2.2 微机控制器的基本控制数学模型 |
2.2.1 热量控制方程 |
2.2.2 电路功率因数角控制方程 |
2.2.3 电流有效值计算方程 |
2.3 微机控制器对MCU 的要求 |
2.4 微机控制器的基本硬件结构 |
2.4.1 控制器配置的基本接口 |
2.4.2 过零检测电路 |
2.4.3 可控硅触发电路 |
2.4.4 电磁气阀执行电路 |
2.4.5 脚踏开关信号输入电路 |
第三章 点焊机微机控制器硬件设计 |
3.1 微机控制器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
3.2 基本输入输出控制电路 |
3.2.1 PHILIPS 89C51RD2 芯片简介 |
3.2.2 数据总线 |
3.3 LCD 模块电路 |
3.3.1 LCD 模块MGLS19264 简介 |
3.3.2 LCD 模块电路连接方案 |
3.4 AD 转换电路 |
3.4.1 AD7574 芯片介绍 |
3.4.2 AD 转换器电路 |
3.5 脚踏输入和气阀控制电路 |
3.5.1 脚踏输入电路 |
3.5.2 气阀输出电路 |
3.6 X5045 看门狗电路 |
3.6.1 X5045 芯片简介 |
3.6.2 X5045 与MCU 连接电路 |
3.7 触发脉冲产生电路 |
3.7.1 MC14538BCP 简介 |
3.7.2 触发脉冲产生电路 |
3.8 AD 前端采样反馈电路 |
3.9 AC 基准——过零检测电路 |
3.10 本章工作内容小结 |
第四章 点焊机微机控制器人机接口软件设计 |
4.1 液晶模块基本命令控制程序 |
4.2 图形点阵字符设计与单字符显示程序 |
4.3 菜单的制作 |
4.4 键盘扫描子程序 |
4.5 串口通信子程序 |
4.6 键值功能判断子程序 |
4.7 辅助功能子程序 |
4.8 本章工作内容小结 |
第五章 点焊微机控制器焊接工作软件设计 |
5.1 可控硅触发脉冲发生程序 |
5.2 AD 数模转换处理程序 |
5.3 点焊控制系统软件主程序 |
5.4 本章工作内容小结 |
第六章 结束语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系统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四、一种实用的数字式气动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WinCE的电阻焊机人机界面设计[D]. 张振法.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1)
- [2]圆箔式热辐射计的研制[D]. 赵亮. 中北大学, 2013(10)
- [3]VCSEL激光器封帽机的开发及其封装工艺研究[D]. 张峻.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7)
- [4]感应电机无速度传感器DTC参数辨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D]. 佘致廷. 湖南大学, 2011(07)
- [5]精密点焊系统伺服电机的选型[J]. 邵兰娟,曹彪,陈世锋,范丰欣. 新技术新工艺, 2008(07)
- [6]智能化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 李斌. 天津大学, 2007(04)
- [7]一种实用的数字式气动点焊机控制器的设计[J]. 田卫华,王占元,杨秀敏. 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