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方小水电站挖潜改造分析 巩固和发展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成果的最佳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赵建达,吴昊[1](2021)在《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五)》文中认为201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要求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1月8日,水利部《关于切实加强四川省农村水电工作的意见》(水电[2010]7号)要求四川省水利厅认真总结农村水电工作经验,进一步健全机构,完善职能,提出强化管理的对策措施,尽快报水利部。四川是农村水电大省,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带动下,全省农村水能资源开发取得较大成绩,农村水电装
赵建达,吴昊[2](2021)在《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文中研究指明2000年2月12日,水利部以水电[2000] 46号文印发《关于进行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选点工作的通知》,对在新时期开展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选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2月16日,浙江省水利厅印发《关于加强小水电安全生产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水电[2000]2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小水电行业管理,规范电站安全生产,杜绝生产环节中出现的各种隐患。
赵建达,吴昊[3](2021)在《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二)》文中指出1970年1月3~11日,浙江省在常山县召开全省小型水利水电现场会议,传达贯彻水电部1969年10月在福建永春县召开的南方山区小型水利水电座谈会精神和小水电"以小型为主,自办为主,设备自行制造为主"的方针,落实全省小水电年装机3万kW的任务。6月,"全国电力工业增产节约展览会"上再次展出水电部模型厂制作的永春农村小水电建设模型,周恩来总理说:"南方各省可以大搞小水电,像永春那样,要大力宣传。"邓颖超说:"很好,全国都像永春这样就
吴卫[4](2014)在《福建小水电的第一次建设高潮(1949-1965)》文中指出本文比较全面地梳理了1949年至1965年期间福建省小水电第一次建设高潮前后的相关着述和文献资料,并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地质学、水文学、环境学、农学、林学、水电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系统、全面地探讨了福建小水电第一次建设高潮的历史渊源、时代背景、过程特征以及对当时福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认为: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短短17年间,一大批小水电在全省各地建成并广泛服务于农村的生产生活,不仅深刻改变了福建农村的社会经济面貌,而且促成了福建小水电南北两个发展中心并立局面的确立。这场小水电建设高潮还令福建的小水电从此跻身全国领先的行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在研究这段历史的过程中,有三个重点必须明确。首先,必须重视民国时期福建水电事业的历史贡献,作为福建小水电事业的先驱者,它为当时福建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可磨灭,其留下的水电站、水文勘测资料、技术经验、人才队伍以及管理模式等等,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其次,必须明确这场小水电建设高潮是由三个发展阶段组成的有机整体。第一阶段处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完成这段时期,以小水电的复苏和准备为主要特征。第二阶段处于“大跃进”时期,以小水电的普及和推广为主要特征。第三阶段,即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以小水电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为主要特征;最后,必须认识到这一时期福建小水电的成就和教训也证明了小水电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必须继续坚持自建、自有、自管的兴办方针,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予以科学的规划和指导。
纪计坡[5](2012)在《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研究》文中指出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的社会资源。水能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洁可再生的能源资源。水能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水电不仅是可再生、环境友好型的电力,而且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大气污染,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有积极作用。目前水能资源开发已处于较高的水平,资源可开发增量和潜力有限,工作重心已从大规模的开发利用逐步向重视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转变。大量早期建成的水电站设备已经达到或超过折旧年限,效率偏低,存在安全隐患。现阶段应在继续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农村水电站改造工程。因此,开展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研究,将成为农村水电工作者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农村小水电站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提高水工设施能效、老化设备更新改造、增效扩容为思路,科学管理思想为指导实现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新观点,现将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在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阐述研究农村小水电改造的目的和意义。(2)结合农村小水电的发展情况,说明农村小水电改造必要性和作用,阐述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的主要内容。(3)结合工程改造实例,根据农村小水电站的成功改造经验,提出了农村小水电站技术改造的一些建议,对农村小水电站技术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
刘媛[6](2009)在《湖南农村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湖南省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切实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生活用电问题。小水电作为一种弱势能源,它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湖南小水电依靠“政府扶持,市场导向”已经快速完成成长期过程,进入行业的成熟期,创造了小水电发展史上的“奇迹”。这表明,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小水电在促进湖南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它已不单是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的一种技术和手段,而是形成了一个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重的新颖的农村小水电行业,是农民的小康生活的福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支柱。湖南省小水电主要分布在湘西和湘南部不发达地区。分布的区位优势使小水电代燃料可以作为湖南省部分地区反贫困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保护环境和促进农村发展为目标,开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继推行退耕还林工程之后的另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政策,同时也是实现农村电气化的重要出路。在当前湖南省小水电发展面临资源萎缩瓶颈的情况下,研究湖南省小水电的政策发展并探讨其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为农村小水电概述,阐述了国内外农村小水电开发与管理的研究与各种实践经验。第二部分分析了湖南省农村小水电现状,通过对湖南省农村小水电的形成历史、分布特点和开发潜力的深入研究,阐述了湖南省小水电现有的有利作用。第三部分以汝城县小水电为例对湖南农村小水电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从根源上解决湖南农村小水电问题的对策。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对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吴新黔,郭东,谭剑虹,戴群莉,李朝君,胡涌泉,许国土,周秀莲,徐仕才[7](2009)在《小水电60年持续发展 大贡献惠及山区百姓》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农村水电事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夜明珠”到农村电气化,从解决无电人口到小水电代燃料,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业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从一裸稚嫩小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作出了重?
易新涛[8](2009)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指由政府、社会公共组组织和广大农民集体供给,农民都能公平、普遍享用,以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之基本需要的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人民公社时期,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和依托,国家必要投入和农民参与为补充,国家、集体、农民共同为广大农村提供了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文化教育、合作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它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和丰富,是党和国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特色鲜明,又存有不足。随着人民公社的解体,尽管这些制度设计早已成为不复存在,但是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首先从中外思想宝库中搜寻和分析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追溯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沿革;然后,横向展开,具体研究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农村文化教育、农村合作医疗、农村社会保障等主要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从宏观上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进行总结性思考,分析它的主要特点,评价它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它的局限性,以及对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并使之均等化的启示。本文分三大部分八个章。第一部分即第一到三章,主要是绪论、理论渊源和历史溯源;第二部分即第四到七章,分章论述主要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第三部分即第八章和结束语,总体分析其主要特点、地位和作用、局限性和对当今的启示。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提出了选题的缘由,分析了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阐释了相关概念,提出了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和框架,并对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作了一些说明。第二章主要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即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有关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共产主义社会理论和农村公社理论)、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主要是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和合作社理论、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以及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第三章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概述。本文简要考察封建王朝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下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乡村建设运动、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互助合作运动中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结合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概述性地介绍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第四章主要论述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围绕“农业八字宪法”,人民公社时期,国家、集体和农民共同努力,为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即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发展农业科学技术,建立推广服务体系,提供农业气象服务,以及建设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等。本文最后对这一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进行了总体评价。第五章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本文分别从基础教育、扫盲和业余教育、职业教育三个方面,逐一阐述了各自的体系、内容、形式,以及民办教师问题,并对农村文化教育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六章围绕“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医疗卫生方针,着重论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主要包括: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主要服务内容等。最后,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进行了一些分析。第七章着重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在回顾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思考了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包括农村社会优抚、灾荒赈济、贫困救助、“五保户”供养、麻风病人医治、回乡精简职工救济、下乡知识青年安置等,并对此进行了总体评价。第八章从宏观上阐述了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作用和意义、局限性及其原因,以及对当今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启示。最后是结束语,在回顾本文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本文研究的不足和尚未研究的问题,并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后续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戴双凤[9](2009)在《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小水电是一种清洁、可持续、安全有效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世界水电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具有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和小水电开发优势,低廉的成本和优惠的政策使得全国各地小水电站开发迅速活跃起来,小水电站运营的经济效益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如何对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是当前我国水电建设战线同志和理论界学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论文在总结和分析国内外对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的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分析了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包括:市场因素、资源因素、政府支持力度、运营管理因素、技术进步因素等。在此基础上,通过将这些具体指标有机组合,探索建立了一套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19项具体指标构成的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兼顾了小水电站前期投资和后期的运营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克服了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最后采用基于TOPSIS法的时序动态模型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考虑电站多年经济效益数据,避免了现有评价只考虑某一时点或某年经济效益的状况,克服了现有评价的不足。实证方面,通过对浏阳市三个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小水电站双江口电站、宏源电站和板贝电站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找出其经济效益的差距及引起这种差距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提高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的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肖中华[10](2008)在《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所谓小水电是指容量为1.0-0.5兆瓦的小水电站;容量小于0.5兆瓦的水电站又称为农村小水电站。小水电是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生态效益明显,以多、小、灵的特点遍布于全国二分之一的地域、三分之一的县(市)。小水电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地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小水电的合理开发,可改善生态系统,有利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近年来,关于小水电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也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小水电站存在着许多严峻的问题,电站的管理体制不顺,规章制度不健全;设备老化,损耗严重;管理不善,效率低下;开发程度较高,开发成本增加等,这些都不利于我国小水电的发展,进而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笔者查阅了国内外学者对农村小水电的研究现状,了解了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农村小水电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并据此提出通过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政策创新来推动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有利举措。本文首先阐述了农村小水电的相关理论基础,介绍了农村小水电的分布和开发潜力,总结回顾了我国农村小水电及电气化建设成就,阐述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服务“三农”,关系到贫困山区、老少边穷地区农村与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接着探讨了如何进行我国农村小水电体制、科技、管理和政策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推动小水电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地方小水电站挖潜改造分析 巩固和发展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成果的最佳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方小水电站挖潜改造分析 巩固和发展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成果的最佳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五)(论文提纲范文)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论文提纲范文)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2009年 |
(3)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二)(论文提纲范文)
1970年 |
1971年 |
1972年 |
1973年 |
1974年 |
1975年 |
1976年 |
1977年 |
1978年 |
1979年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1983年 |
1984年 |
1985年 |
1986年 |
1987年 |
1988年 |
1989年 |
(4)福建小水电的第一次建设高潮(1949-196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福建水电事业的奠基(1921——1949) |
第一节 20世纪2、30年代水电事业的萌发 |
第二节 抗战时期水电事业的新趋势 |
第三节 抗战胜利后水电事业的继续发展 |
第四节 民办水电与公办水电的特点和关系 |
第五节 民国时期福建水电在全国的地位和特点 |
结语 |
第二章 福建小水电的复苏和兴起(1949——1957) |
第一节 从复苏走向兴起 |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福建小水电的复苏情况 |
二、福建小水电迅速走向兴起 |
第二节 福建小水电迅速兴起的原因 |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积淀是重要前提 |
二、中央政府对小水电的关注和引导是决定性因素 |
三、福建省委对小水电的积极推动是重要原因 |
四、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兴办小水电的热情是直接原因 |
第三节 面临的困难及克服办法 |
第四节 福建历史上首个小水电发展中心的形成 |
结语 |
第三章 福建小水电的建设高潮(1958——1960) |
第一节 “水主火辅”与水利、电力两部合并及其影响 |
第二节 “大跃进”推动下的福建小水电建设 |
一、“全民办电”和“小土群”方针的提出 |
二、福建省对“全民办电”和“小土群”方针予以积极响应 |
三、“全民办电”和“小土群”在福建小水电建设中的体现 |
第三节 福建小水电的建设高潮 |
一、小水电在全省各县遍地开花 |
二、小水电人才培训体制的“大跃进” |
第四节 小水电大大推动了福建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
第五节 问题与反思 |
结语 |
第四章 福建小水电发展中心南北并立局面的形成 |
第一节 以永春县为代表的福建南部小水电发展中心继续发展 |
一、对“大跃进”时期永春县小水电发展情况的考察 |
二、“大跃进”时期晋江专区其他各县的小水电发展成果 |
第二节 以建瓯县为代表的福建北部小水电发展中心的兴起 |
一、对“大跃进”时期建瓯县小水电发展情况的考察 |
二、福建北部小水电发展中心形成的原因 |
第三节 福建南、北两个小水电发展中心的差异比较 |
结语 |
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福建小水电(1961——1965) |
第一节 福建小水电在调整中继续发展 |
一、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福建小水电的发展情况 |
二、福建小水电发展的新机遇 |
三、福建小水电发展的新特点 |
第二节 福建小水电能够实现持续发展的原因 |
一、中共中央和水电部对小水电建设方针进行了适时调整 |
二、福建省委和水电厅对小水电的整顿取得了成效 |
结语 |
第六章 余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5)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农村小水电改造的目的和意义 |
1.3 本文要做的工作及主要技术路线 |
1.4 小结 |
第二章 农村小水电改造的现状分析 |
2.1 农村小水电的发展情况 |
2.2 农村小水电改造势在必行 |
2.3 农村小水电技改的主要内容 |
2.4 小结 |
第三章 观美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 |
3.1 综合说明 |
3.2 工程建设的总体方案 |
3.3 工程特点 |
3.4 小结 |
第四章 抛网山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后评估 |
4.1 项目概况 |
4.2 项目建设程序和管理 |
4.3 项目评价 |
4.4 存在问题和建议意见 |
4.5 小结 |
第五章 桥激水库电站机组报废改建项目 |
5.1 工程概况 |
5.2 工程建设背景 |
5.3 工程建设的总体内容 |
5.4 工程特点 |
5.5 老电站技术改造的总体思路 |
5.6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附图 |
参考文献 |
(6)湖南农村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研究概况 |
2.1 农村小水电的理论依据研究 |
2.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开发研究 |
2.3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管理研究 |
2.4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建设和治理研究 |
2.5 我国农村小水电电价制定的研究 |
3 国外研究概况 |
3.1 国外水电治理机制理论研究 |
3.2 国外农村水电现状研究 |
3.3 国外农村水电发展的对策研究 |
4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湖南省农村小水电的发展及现状 |
1 小水电及湖南省小水电的发展历史 |
1.1 小水电的概念 |
1.2 湖南省农村小水电的分布及特点 |
1.3 湖南省农村小水电的发展阶段 |
2 湖南省农村小水电的开发现状分析 |
3 湖南省农村小水电发展的地位与作用 |
3.1 生态作用 |
3.2 扶贫作用 |
3.3 良好的经济社会效应 |
第三章 湖南省农村小水电发展的不足分析——以汝城县为例 |
1 汝城县 |
1.1 自然概况 |
1.2 汝城县小水电发展情况 |
2 汝城县农村小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 |
2.1 小水电的生态问题 |
2.2 无序开发水能资源 |
2.3 电价制定不合理 |
2.4 小水电负荷预测和故障记录水平亟待提高 |
2.5 对农民的补偿机制不完善 |
第四章 推动湖南省农村小水电发展的举措 |
1 财务管理模式优化 |
1.1 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平台 |
1.2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
2 发展机制创新 |
2.1 创新行政体制 |
2.2 建立市场化经营机制 |
2.3 建立水电资源有偿使用权转让机制 |
2.4 合理引进清洁发展机制 |
3 技术创新 |
4 管理创新 |
4.1 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严格管理 |
4.2 构建区域性水电集团公司,加强用电经营管理 |
4.3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职工素质 |
5 政策建议 |
5.1 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上网电价政策 |
5.2 调整增值税优惠政策 |
5.3 创新小水电发展的融资政策 |
第五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
1.3.1 人民公社问题的相关研究 |
1.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的相关研究 |
1.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 |
1.4 相关概念阐释 |
1.4.1 公社、人民公社、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时期 |
1.4.2 服务、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主要框架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主要框架 |
1.6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1.6.1 重点 |
1.6.2 难点 |
1.6.3 创新点 |
第二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渊源 |
2.1 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 |
2.2 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设计 |
2.2.1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 |
2.2.2 农村公社理论 |
2.3 苏联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2.3.1 列宁的农业公社理论、合作社理论 |
2.3.2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理论 |
2.4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民本、大同、均平思想 |
2.4.1 民本思想 |
2.4.2 大同思想 |
2.4.3 均平思想 |
第三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历史溯源及其主要内容 |
3.1 封建王权时代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3.1.1 建设农田水利 |
3.1.2 修筑道路、桥梁和渡口 |
3.1.3 救灾备荒,扶贫济困,养老抚幼 |
3.2 民国时期不同历史语境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3.2.1 乡村建设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3.2.2 国民政府农村合作运动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
3.2.3 中国共产党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中的基本公共服务 |
3.3 互助合作运动中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3.3.1 农田水利建设的逐步展开 |
3.3.2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逐步形成 |
3.3.3 农村合作医疗的萌芽 |
3.3.4 由自我保障向集体保障的转变 |
3.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时代背景 |
3.4.1 社会主义国家赶超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浪潮 |
3.4.2 农业的"大跃进"运动 |
3.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 |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 |
4.1 治理江河湖海,大兴水利工程 |
4.1.1 治理江河,开沟挖渠 |
4.1.2 开挖机井,发展机电排灌 |
4.1.3 加固堤防,发展小型水利 |
4.2 改良土壤,治理水土流失 |
4.2.1 治理盐碱地 |
4.2.2 排涝减渍 |
4.2.3 治理水土流失 |
4.3 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业化、化学化和电力化 |
4.3.1 开展农业机械化运动 |
4.3.2 兴办农村工业 |
4.3.3 扩大化肥、农药生产,发展农村小水电站 |
4.4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提供农业科技和气象服务 |
4.4.1 发展农业技术研究 |
4.4.2 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
4.4.3 开展农业气象服务 |
4.5 修筑农村公路,发展邮电事业 |
4.5.1 修筑农村公路 |
4.5.2 发展邮电事业 |
4.6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总体评价 |
4.6.1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积极作用 |
4.6.2 人民公社时期农业生产基本建设的局限 |
第五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 |
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发展历程 |
5.1.1 农村文化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
5.1.2 农村文化教育的停滞与破坏 |
5.1.3 农村文化教育新局面的开始 |
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础教育 |
5.2.1 农村基础教育的统一体系 |
5.2.2 农村基础教育的实施 |
5.2.3 农村基础教育中的民办教师 |
5.3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 |
5.3.1 农村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体系 |
5.3.2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
5.3.3 扫盲和业余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 |
5.4 农村职业教育 |
5.4.1 农业中学的创办与发展 |
5.4.2 半工(农)半读职业学校的创办 |
5.4.3 职业中学的恢复和发展 |
5.5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总体评价 |
5.5.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 |
5.5.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文化教育的局限 |
第六章 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合作医疗 |
6.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历史沿革 |
6.1.1 农村合作医疗的探索 |
6.1.2 合作医疗制度的普及 |
6.1.3 合作医疗制度的式微 |
6.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 |
6.2.1 农村合作医疗的三级组织体系 |
6.2.2 医疗队伍的建设与形成 |
6.2.3 赤脚医生的出现与成长 |
6.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服务内容 |
6.3.1 开展卫生宣传和爱国卫生运动 |
6.3.2 实施医疗救治和预防接种 |
6.3.3 坚持"三土"、"四自",发展中医中药事业 |
6.3.4 开展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工作 |
6.4 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评价 |
6.4.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作用 |
6.4.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的局限 |
第七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 |
7.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沿革 |
7.1.1 以集体保障为主、国家保障为辅的农村社会保障 |
7.1.2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7.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方式 |
7.2.1 农村社会优抚 |
7.2.2 灾荒赈济 |
7.2.3 农村社会贫困救助 |
7.2.4 "五保户"供养 |
7.2.5 麻风病人救治 |
7.2.6 回乡的精简退职职工救济 |
7.2.7 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
7.3 对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总体评价 |
7.3.1 人民公社时期社会保障的积极作用 |
7.3.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局限 |
第八章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意义与作用、局限性及其对当代启示 |
8.1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 |
8.1.1 供给主体的多元性 |
8.1.2 供给决策的单向性 |
8.1.3 服务内容的广泛性 |
8.1.4 筹资渠道的多重性 |
8.1.5 供给方式的计划性和强制性 |
8.1.6 价值理念的均等性 |
8.2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
8.2.1 马克思主义农村公社思想的实践、丰富和发展 |
8.2.2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次有益尝试 |
8.2.3 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支持"工业优先"战略的实施 |
8.2.4 满足了农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
8.2.5 化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 |
8.2.6 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营造了良好社会风气 |
8.3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缺陷和不足及其原因 |
8.3.1 城乡失调严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低 |
8.3.2 各地之间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 |
8.3.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过程,具有浓厚的运动色彩 |
8.3.4 缺乏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供给脱离了农民的实际需要 |
8.3.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排斥市场机制的作用 |
8.4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8.4.1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
8.4.2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 |
8.4.3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确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供给主体 |
8.4.4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应形成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 |
8.4.5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完善需要一个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后记 |
(9)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小水电经济效益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5 创新点 |
第2章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相关理论 |
2.1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科学内涵 |
2.1.1 小水电站的概念与分类 |
2.1.2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的内涵 |
2.1.3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的内涵及作用 |
2.2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 |
2.2.1 投入产出分析 |
2.2.2 经济效益理论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3章 影响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的因素分析 |
3.1 市场因素 |
3.1.1 价格因素 |
3.1.2 需求与供给因素 |
3.1.3 电量上网率因素 |
3.2 资源因素 |
3.2.1 水能资源因素 |
3.2.2 人力资源因素 |
3.2.3 资本结构因素 |
3.3 国家政策法规因素 |
3.4 运营管理因素 |
3.5 技术进步因素 |
第4章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
4.2.1 指标体系的构建路径 |
4.2.2 指标体系的筛选及优化 |
4.3 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与具体解释 |
4.3.1 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 |
4.3.2 评价指标的具体解释 |
第5章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方法选择 |
5.1 综合评价方法的分类 |
5.2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步骤 |
5.3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无量纲化方法 |
5.3.1 指标无量纲化方法选择的原则 |
5.3.2 指标无量纲化基本方法 |
5.3.3 极差变换法进行无量纲化 |
5.4 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4.1 权重确定方法选择 |
5.4.2 群组层次分析法 |
5.4.3 熵权法 |
5.4.4 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
5.5 基于TOPSIS 法的时序动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方法 |
5.5.1 方法原理 |
5.5.2 方法步骤 |
第6章 实证分析:浏阳三个电站的比较分析 |
6.1 电站的工程概况 |
6.1.1 双江口电站工程概况 |
6.1.2 宏源电站工程概况 |
6.1.3 板贝电站工程概况 |
6.2 样本数据的计算 |
6.3 方法与模型应用 |
6.3.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6.3.2 应用TOPSIS 进行评价 |
6.4 评价结果的分析 |
第7章 提高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的政策建议 |
7.1 强化行政约束型政策 |
7.1.1 强化环境管制 |
7.1.2 修改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
7.1.3 实施配额制,确保小水电的生产与销售 |
7.1.4 全面推行发电节能调度,确保小水电优先上网销售 |
7.2 完善经济激励型政策 |
7.2.1 继续执行与完善原有的政策 |
7.2.2 继续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
7.2.3 完善投融资体制与运行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 |
7.2.4 实施合理的价格政策 |
7.3 完善体制改革与市场规范方面的政策 |
7.3.1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水电发展中的责权利 |
7.3.2 试行管理创新,激活小水电企业 |
研究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附录 B:浏阳市装机 500kw 以上小水电电源点 |
附录C: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10)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国外研究概况 |
2.1 国外在水电治理机制方面成果显着 |
2.1.1 水电企业公司外部治理机制 |
2.1.2 水电企业内部治理机制 |
2.2 国外关于农村水电的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 |
2.3 国外关于农村水电发展的对策 |
3 国内研究概况 |
3.1 国内关于农村小水电发展的理论 |
3.2 关于加快农村小水电发展的研究 |
3.3 关于农村小水电开发和管理的研究 |
3.4 国内关于农村小水电存在的问题的研究 |
4 研究思路及内容 |
4.1 研究思路 |
4.2 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小水电概述 |
1 农村小水电的概念与形成 |
1.1 农村小水电的概念 |
1.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形成 |
1.2.1 小水电的起步阶段 |
1.2.2 小水电的发展阶段 |
1.2.3 小水电的快速发展阶段 |
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分布及特点 |
2.1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分布 |
2.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特点 |
2.2.1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分布具有特殊性 |
2.2.2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环保性 |
2.2.3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功能性 |
3 我国农村小水电的开发潜力 |
第三章 农村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
1 农村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地位 |
1.1 小水电肩负着在新世纪发展农村电力市场的重大使命 |
1.2 加快农村小水电开发,是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发展的迫切需要 |
2 农村小水电在我国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
2.1 生态作用 |
2.2 扶贫作用 |
2.3 多功能作用 |
2.3.1 促进社会和谐 |
2.3.2 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
2.3.3 发展小水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
2.3.4 培养了大批管理人才 |
第四章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1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现状 |
1.1 农村小水电已取得的成绩 |
1.1.1 小水电开发规模大 |
1.1.2 全国有800多个县主要靠小水电及电网供电 |
1.1.3 全国己建成600多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 |
1.1.4 小水电行业蓬勃发展 |
1.2 开发小水电建设农村电气化的经验 |
1.2.1 党和政府的支持是小水电建设成功的关键 |
1.2.2 经济社会需求是根本推动力 |
1.2.3 改革创新是原动力 |
1.2.4 科技进步是保证 |
2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不足及成因 |
2.1 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不足 |
2.1.1 制度建设阻碍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 |
2.1.2 垄断经营尚未打破,完善的区域电力市场尚未建立 |
2.1.3 农村小水电开发造成资源和环境破坏 |
2.1.4 农村小水电开发中的上网和电价问题 |
2.1.5 农村小水电开发中的激励机制问题 |
2.2 引起我国小水电发展不足的原因 |
2.2.1 国家电力垄断行业实施违规操作,造成农村水电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
2.2.2 国家尚未建立起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措施 |
2.2.3 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电管理职能被削弱 |
2.2.4 开发小水电资金不足 |
2.2.5 电价的制定不合理 |
第五章 推动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举措 |
1 体制创新 |
1.1 水电投资者理性决策的基础——经济效益 |
1.2 建立水电资源有偿使用权转让机制 |
1.2.1 通过竞争机制获取水电资源的开发权 |
1.2.2 水电资源使用的价格机制 |
1.2.3 水电资源有偿转让机制的问题 |
2 科技创新 |
2.1 积极开展小水电代燃料工程 |
2.2 加强管理与科技创新 |
2.3 加强设备和技术管理 |
3 管理创新 |
3.1 加大监管,严格管理 |
3.2 加强用电经营管理 |
3.3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
3.3.1 人才为本 |
3.3.2 认真学习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3.3.3 在全员培训和工作实践中,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
3.3.4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4 政策创新 |
4.1 我国农村小水电政策分析 |
4.2 对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的政策建议 |
4.2.1 强化行政强制型政策 |
4.2.2 完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上网电价政策 |
4.2.3 优惠的税收政策 |
4.2.4 有利于小水电发展的融资政策 |
4.2.5 创建农村小水电市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地方小水电站挖潜改造分析 巩固和发展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成果的最佳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五)[J]. 赵建达,吴昊. 小水电, 2021(04)
- [2]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四)[J]. 赵建达,吴昊. 小水电, 2021(03)
- [3]中国小水电大事记(1904—2019年)(之二)[J]. 赵建达,吴昊. 小水电, 2021(01)
- [4]福建小水电的第一次建设高潮(1949-1965)[D]. 吴卫.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5]农村小水电技术改造研究[D]. 纪计坡. 浙江大学, 2012(06)
- [6]湖南农村小水电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刘媛.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7]小水电60年持续发展 大贡献惠及山区百姓[N]. 吴新黔,郭东,谭剑虹,戴群莉,李朝君,胡涌泉,许国土,周秀莲,徐仕才. 经济信息时报, 2009
- [8]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研究[D]. 易新涛. 武汉大学, 2009(05)
- [9]小水电站运营经济效益评价研究[D]. 戴双凤. 长沙理工大学, 2009(12)
- [10]我国农村小水电发展研究[D]. 肖中华.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