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酶活性测定的探讨

饲料中酶活性测定的探讨

一、饲料中酶活测定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郭微,张耀,张献,杨丽娟[1](2021)在《竹鼠肠道产酸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试验研究产酸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和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从宜宾竹鼠粪便中采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和DNS法测定纤维素酶活进行复筛,筛选得到1株产酸性纤维素酶的菌株G-1,使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干燥杆菌属(Siccibacter colletis),对菌株G-1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4.0,在pH值为4~6的范围内保持1 h,相对酶活力在85%以上,对酸性环境的抗受性强;在30~50℃温度范围中静置1 h,相对酶活力在90%以上;Mn2+对该纤维素酶活有促进作用,Fe3+对其抑制效果明显。研究表明,试验所得菌株G-1的纤维素酶在酸性环境下具备良好的活性,能够丰富饲料中纤维素酶的种质库资源,作为饲料中酶添加剂具有的巨大潜力。

刘越[2](2021)在《Pseudothermotoga thermarum重组极耐热木聚糖酶的高效表达及啤酒酿造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谢晨[3](2021)在《GH10家族高温木聚糖酶基因异源表达及动物体温下催化效率分子改良》文中研究说明

张林吉,张海涛,李云龙,迟兰,李心海,开昌春,任士飞[4](2021)在《厨余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试验筛选厨余中具有高效降解淀粉功能的芽孢杆菌。采用可溶性淀粉培养基进行菌株的富集及分离培养,获得13株产淀粉酶的芽孢杆菌,测定其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2.9~6.3,其中S8菌株和S10菌株产酶能力较高,总酶活达到283.6 U/mL和329.7 U/mL。通过形态、生化特征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S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S10菌株为解淀粉酶芽孢杆菌。S10菌株酶学性质显示,该淀粉酶以β-淀粉酶为主,占比为69.1%,总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为35℃和5.6。该酶在35~40℃之间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高温耐受性差。适宜pH值下,4 h残余酶活依然在70%以上。Ca2+和Mn2+对酶活有较强的激活作用,Zn2+、Cu2+和Fe3+对酶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梁晓玉,崔周磊,王洪成,陈华友[5](2021)在《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应用》文中提出综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机制、酶活测定、克隆表达、协同作用与应用的研究进展。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在化学化工、生态修复以及生物饲料行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工业化应用受酶产量及酶活性影响。提高酶表达量、改善酶学性质、探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高效利用的方法是促使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开发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提供参考,并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许锡凯[6](2021)在《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功能性质》文中研究指明小麦麸皮是面粉经机械加工的主要副产物之一,且含有许多对人们有益的成分,如膳食纤维,黄酮和酚酸等,其中膳食纤维含量最多,约占总量的35%~50%,因此,小麦麸皮是提取高品质膳食纤维的理想材料。本研究采用好食脉孢菌对小麦麸皮进行固态发酵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探究发酵条件对麦麸SDF得率的变化,确定了最佳固态发酵条件。为阐明好食脉孢菌发酵小麦麸皮释放SDF的可能机理,对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最低添加量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培养基。然后采用上述最优方式对小麦麸皮进行发酵后再结合超声波联合处理,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改进了麦麸SDF提取工艺,探究超声波联合发酵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最后测定经过不同方式提取的麦麸SDF的部分理化及功能性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最低添加量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曲面实验确定了麦麸SDF得率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好食脉孢菌接种量10%(v/w)、固态培养基总含水量70%(v/w)、固态培养温度30℃、固态发酵培养时间72 h。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小麦麸皮10 g,C6H12O6 0.7%(w/w)、(NH4)2SO4 0.6%(w/w)、MgSO40.2%(w/w)、K2HPO40.3%(w/w)、CaC12 0.1%(w/w)、NaCl 0.1%(w/w)。在此条件下预测麦麸SDF得率为6.37±0.25%,实际得率为6.29±0.17%,结果较为接近,说明通过上述模型得到的实验结果可信合理。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与木聚糖酶活性均与麦麸SDF得率呈正相关,且不同的C源对其均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2)在固态发酵麦麸的研究结果基础上,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提取麦麸SDF,主要的原理是超声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效应和对麸皮产生的机械力破碎,切断大分子之间的作用键,与发酵法相互弥补,进一步提高SDF得率。通过单因素结合正交实验优化超声波联合发酵提取麦麸SDF工艺,确定此种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80 min、超声提取功率576 W、超声温度50℃时,测得SDF得率平均值为6.94±0.17%,此时相对偏差较小,证明采用正交设计得到的实验结果准确可靠。(3)通过对比未发酵、发酵、发酵联合超声三种方式制得的麦麸SDF理化及功能性质,发酵联合超声制得麦麸SDF的溶解性、溶解度、持油力、膨胀力、吸附葡萄糖能力、吸附胆固醇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均明显提高。

宋龙祥[7](2021)在《MTSase和MTHase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其固定化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藻糖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生物大分子保护等方面。目前海藻糖的生产以双酶法为主,该方法以麦芽糊精为底物,利用麦芽寡糖基海藻糖合成酶(Maltooligosyl trehalose synthase,MTSase,EC5.4.99.15)和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Maltooligosyl trehalose trehalohydrolase,MTHase,EC 3.2.1.141)协同催化生成海藻糖。虽然海藻糖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但生产菌以大肠杆菌为主,其含内毒素,不利于低内毒素的高品质海藻糖的制备。本研究以不含内毒素的安全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宿主菌,分别异源表达嗜酸热硫化叶菌Sulfolobus acidocaldarius ATCC 33909来源的MTSase和MTHase。分别对MTSase和MTHase酶学性质、MTSase和MTHase重组菌发酵培养基优化、海藻糖转化条件优化等进行探究。由于MTSase和MTHase酶学性质稳定,为提高酶的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海藻糖的分离,制备了经一步反应即可实现对Spy Tag-MTSase和Spy Tag-MTHase重组酶的纯化和固定化的Spy Catcher固定化载体,通过固定化条件优化,实现了Spy Tag-MTSase和Spy Tag-MTHase重组酶的多次循环利用。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分别将S.acidocaldarius ATCC 33909来源的MTSase和MTHase在B.subtilis WB800N/Δamy E::Spc中异源表达。确定MTSase最适温度为65℃,最适p H为5.5,在最适条件下比酶活为106.7 U/mg;MTHase最适温度为75℃,最适p H为6.0,在最适条件下的比酶活为243.9 U/mg。(2)通过重组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确定12 g/L蔗糖为碳源、18 g/L安琪酵母浸粉FM888为氮源、磷酸盐浓度为1 mmol/L、流加葡萄糖维持还原糖浓度为5g/L,MTSase和MTHase酶活分别达到6652.68 U/g和5543.23 U/g。(3)通过海藻糖转化条件优化,确定麦芽糊精DE值为8.8、Promozyme D2添加量为5.0 U/g、转化温度为60℃、维持p H 6.0、MTSase添加量为95.0 U/g、MTHase添加量为35.0 U/g、CGTase添加量为1.0 U/g、以200 g/L麦芽糊精为底物、转化时间48 h,经糖化酶糖化处理后,海藻糖转化率达到74.7%。(4)以微晶纤维素为基质,制备纤维素微球;根据碳水化合物结合域(CBM)可吸附纤维素的原理,将Spy Catcher与CBM融合蛋白Spy Catcher-CBM固定到纤维素微球上,制备获得Spy Catcher固定化载体;依据Spy Catcher和Spy Tag可自发形成异肽键的原理,分别对Spy Tag-MTSase和Spy Tag-MTHase重组酶进行纯化和固定化。(5)通过固定化条件优化,确定固定化温度25℃、p H 7.4、目的酶与Spy Catcher固定化载体摩尔比为1:1.4、固定化时间20 min时,对目的酶固定化率为76.6%。在固定化条件优化的基础上,分别对粗酶液中Spy Tag-MTSase和Spy Tag-MTHase进行纯化和固定化,固定化率分别为68.9%和68.0%。(6)在海藻糖转化条件优化基础上,添加Spy Tag-MTSase固定化酶95.0 U/g、添加Spy Tag-MTHase固定化酶35.0 U/g进行海藻糖转化,固定化酶循环利用3次,海藻糖转化率均高于50%以上。

孙健[8](2021)在《生物酶的改性、复合及其在造纸工艺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废旧瓦楞纸浆(OCC浆)等废纸纤维在循环回用过程中存在纤维品质衰变、纸浆滤水性能下降、成纸质量降低等问题。本文针对生物酶改性与复配提高纸浆纤维质量和成纸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数组单因素实验,通过利用纤维质量分析仪和微电脑抗张强度测定仪等仪器进行纸张物性检测,探讨了四种单酶对纸浆纤维质量和成纸各项物理性能指标的影响。纤维素酶的用量7.5 U/g(绝干浆)时数均长度增加0.11 mm,细小纤维含量减少最多,滤水性能最好,成纸环压指数提高10.18%。木聚糖酶的用量为22.5 U/g时纸浆的打浆度由32°SR下降到25.3°SR,纤维润胀效果提升,纤维平均宽度增加0.5μm,抗张指数提高12.6%。甘露聚糖用量18 U/g和果胶酶用量15 U/g对纤维改性起辅助作用。结合实际造纸工艺要求获得了复合酶处理纸浆的最优方案:复合酶用量为300 m L/t、温度30℃~55℃、p H3.0~6.0、反应时间30 min~50 min条件下滤水性能最好。本研究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催化纤维素酶蛋白发生自身交联反应,结合底物印迹,可有效保护酶活区域提高酶的稳定性。中性纤维素酶溶液中TG酶添加量为10 U/m L时,60℃保温2h,酶活比对照提升21.4%。TGase酶促修饰纤维素酶体系加入10 m L印迹底物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相比于对照组酶活提高70.4%。底物印迹技术和TGase联用,修饰后的纤维素酶50℃保温2 h相对酶活提高91.8%,60℃保温2 h相对酶活提高100.7%。纤维素酶作为滤水酶的核心酶,改性后,可提高酶的稳定性,同时减少过量使用对纤维的损伤。底物印迹技术和TGase联用,修饰后的纤维素酶能改善纤维素比表面积,纤维平均孔径下降35.8%。改性复合酶与商品滤水酶相比,可提升纸张抗张指数和环压指数,分别为16.5%和23.1%。瓦楞原纸生产工艺流程过程中,在良浆池内添加300 m L/t复合酶,水线距离缩短2 m,蒸汽生产成本节省量约为9.47%。

林平[9](2021)在《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葡萄糖氧化酶及酶电极的制备》文中研究表明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GOD)是一种需氧脱氢酶,具有高效专一的生物特性,能够催化葡萄糖和氧反应,与电极结合可用于制备生物酶电极。以葡萄糖氧化酶电极为代表的酶电极在食品工业、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一直是生物传感器领域研究的热点。目前,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往往需要采用纯化后的GOD,而酶的分离提纯过程进一步增加了电极的成本。此外,固定GOD的过程中会造成酶活损失,影响电极的稳定性。因此,本文将GOD与芽孢衣壳蛋白融合表达,使GOD展示在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从而避免了GOD的分离提纯,可降低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成本。另外,优异的芽孢抗逆性,进而提高酶电极的稳定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选取了芽孢衣壳蛋白Cot C、Cot X和Cot Y用作Bacillus subtilis WB800n芽孢表面展示葡萄糖氧化酶的锚定蛋白,通过对芽孢表面展示的葡萄糖氧化酶进行Western Blot、免疫荧光以及酶活分析,证明葡萄糖氧化酶可以在芽孢表面展示,并且具有酶活性,重组菌B.subtilis WB800n-Cot C/X/Y-GOD单位菌体干重的比酶活分别为20.33 U/g、23.28 U/g和21.78 U/g,其中,以Cot X为锚定蛋白所展示的GOD酶活最高。(2)为提高芽孢表面展示的葡萄糖氧化酶的展示量,在不影响枯草芽孢杆菌正常生长的情况下,选取了amy E、lac A和pyr D基因为插入位点,通过构建带有插入位点的上下游同源臂的载体,将外源基因和锚定蛋白通过同源臂双交换的方式整合入B.subtilis WB800n的不同插入位点。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证明葡萄糖氧化酶成功在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表达,其表达量随着整合位点个数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外源基因同时插入三个不同位点时,所得到的重组菌芽孢表面的葡萄糖氧化酶酶活最高,为50.09 U/g。(3)采用饥饿发酵法生产表面展示葡萄糖氧化酶的重组芽孢,将其与氧化石墨烯材料和普鲁士蓝电子媒介体制备酶电极。该酶电极在葡萄糖浓度范围为0.1-9.0 mmol/L时,循环伏安曲线与葡萄糖浓度呈线性关系。校准曲线方程式为I=1.2846 Cglucose+5.7907(R2=0.9971),检出限为4.2μmol/L(S/N=3),灵敏度为41.94μA·m M-1·cm-2。该修饰电极可用于葡萄糖的分析和测定。

白一迪[10](2021)在《批式流加发酵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过程调控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纤维素酶是我国第三大类工业酶,但是因为产酶强度较低且炼制过程的费用较高,导致其不仅产量较低且价格十分昂贵,在生物燃料的炼制过程中,纤维素酶占据整个过程成本的25%,是制约生物丁醇大规模量产推广使用的瓶颈环节。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提高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加强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主要是秸秆类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和新材料化,在这些对于生物质资源的再利用方面,都很大程度依赖于纤维素酶的作用,而且纤维素酶在医疗、食品工程、造纸、洗涤剂等行业也起到一定作用。所以探究经济有效的纤维素酶生产方法对于生物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化石能源的保存、碳排放的减少和全球变暖的缓和等方面都有很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转糖苷反应的逆反应条件进行条件优化,构建了廉价高效的可溶性里氏木霉产酶诱导物的制备方法,在探究了初始葡萄糖浓度、反应温度和每克葡萄糖的加酶量这三个条件后发现在葡萄糖浓度850 g/L、反应温度55℃且每克葡萄糖添加25CBU/m L的最优条件下,诱导物中的槐糖浓度最高,达到165 g/L。而诱导物浓度为2%时,对促进里氏木霉产酶的效果最好。以T.reesei Rut C30为实验菌株优化了其发酵产酶的方式,在最优条件下滤纸酶活达到了37 FPU/m L,通过实验验证了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基因工程改造菌T.reesei PB3的产酶发酵。且使用原始菌株T.reesei Rut C30和基因工程改造菌T.reesei PB3产生的酶液对稀硫酸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酶解,并对酶系进行复配与诺维信公司的商品酶CtecⅡ进行对比,评估实验室自产纤维素酶的作用效果,且将酶解液应用于丁醇发酵中,发现使用未经过复配的工程改造菌株T.reesei PB3发酵产生的酶液水解效果优于商品酶。

二、饲料中酶活测定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料中酶活测定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竹鼠肠道产酸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1.1 样品来源
        1.1.2 培养基
        1.1.3 试验试剂
        1.1.4 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产纤维素酶菌株筛选
        1.2.2 酶活力测定方法
        1.2.3 菌株的鉴定
        1.2.4 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碳源的初筛结果
    2.2 菌株的复筛结果
    2.3 菌株的鉴定
    2.4 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2.4.1 酶最适反应温度
        2.4.2 酶温度稳定性
        2.4.3 酶的最适p H值
        2.4.4 酶p H稳定性
        2.4.5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4)厨余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菌株富集、筛选及纯化
        1.2.2 生化鉴定
        1.2.3 溶圈试验
        1.2.4 酶活性测定
        1.2.5 分子生物学鉴定
        1.2.6 菌株S10酶学特征研究
        1.2.6. 1 温度的影响
        1.2.6. 2 酶热稳定性
        1.2.6. 3 p H值的影响
        1.2.6. 4 酶的p H值稳定性
        1.2.6. 5 金属离子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菌株分离培养与染色镜检
    2.2 13株芽孢杆菌的生化试验(见表1)
    2.3 13株芽孢杆菌的溶圈试验(见表2)
    2.4 13株芽孢杆菌的酶活性测定(见表3)
    2.5 菌株S8和S10的菌株鉴定
    2.6 芽孢杆菌S10酶学特征研究
        2.6.1 温度对S10芽孢杆菌产生的淀粉酶酶活性的影响(见图4)
        2.6.2 S10芽孢杆菌产生的淀粉酶的热稳定性(见图5)
        2.6.3 p H值对S10芽孢杆菌产生的淀粉酶酶活性的影响(见图6)
        2.6.4 S10芽孢杆菌产生的淀粉酶的p H值稳定性(见图7)
        2.6.5 金属离子对S10芽孢杆菌产生的淀粉酶酶活性的影响(见表4)
3 讨论
4 结论

(5)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LiP的催化机制
2 LiP酶活测定
3 LiP克隆表达
4 LiP与木质素降解
5 LiP的协同作用与应用前景
    5.1 LiP用于化工行业
    5.2 LiP用于生态修复
    5.3 LiP与生物饲料
6 总结与展望

(6)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功能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小麦鼓皮概况
    1.3 好食脉孢菌概况
    1.4 膳食纤维概况
        1.4.1 膳食纤维定义
        1.4.2 膳食纤维的组成
        1.4.3 膳食纤维的降解
        1.4.4 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应用
    1.5 可溶性膳食纤维制备方法
        1.5.1 化学法
        1.5.2 物理法
        1.5.3 酶解法
        1.5.4 发酵法
        1.5.5 联合法
    1.6 可溶性膳食纤维理化及功能性质
    1.7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1 课题来源
        1.7.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3 研究内容
2 好食脉孢菌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发酵条件优化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菌种
        2.2.3 实验材料
    2.3 发酵产物中SDF的提取和得率的测定
        2.3.1 SDF的提取
        2.3.2 SDF得率计算
    2.4 麦麸的固态发酵
        2.4.1 PDA斜面培养基的制备
        2.4.2 好食脉孢菌孢子菌悬液的准备
    2.5 发酵过程中酶活力的测定
        2.5.1 粗酶液的制备
        2.5.2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
        2.5.3 木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2.6 麦麸固态发酵条件单因素试验设计
        2.6.1 接种量的确定
        2.6.2 含水量的确定
        2.6.3 发酵温度的确定
        2.6.4 发酵时间的确定
    2.7 小麦麸皮发酵过程中酶活力变化与SDF得率的相关性
        2.7.1 发酵过程中CMC酶活和Xyn酶活的变化
        2.7.2 SDF得率与CMC酶活、Xyn酶活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2.8 麦麸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单因素试验设计
        2.8.1 辅助性碳源的选择及添加量对CMC、Xyn和SDF得率的影响
        2.8.2 氮源的选择及添加量对CMC、Xyn和SDF得率的影响
        2.8.3 无机盐离子的选择对CMC、Xyn和SDF得率的影响
        2.8.4 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
        2.8.5 响应曲面优化实验
        2.8.5.1 最低添加量实验设计
        2.8.5.2 最陡爬坡实验设计
        2.8.5.3 Box-Behnken实验设计
    2.9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10 结果与讨论
        2.10.1 葡萄糖标准曲线
        2.10.2 木糖标准曲线
        2.10.3 单因素实验
        2.10.4 固态培养中CMC、Xyn酶活力的变化
        2.10.5 SDF得率与CMC、Xyn酶活力相关性分析
        2.10.6 辅助碳源的选择及添加量对CMC、Xyn酶活力、SDF得率的影响
        2.10.7 氮源的选择及添加量对CMC、Xyn酶活力、SDF得率的影响
        2.10.8 无机盐的选择对CMC酶活、Xyn酶活、SDF得率的影响
        2.10.9 PB实验结果
        2.10.10 培养基组分最低添加量实验结果
        2.10.11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
        2.10.12 BBD实验结果
    2.11 本章小结
3 超声波联合发酵提取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菌种
    3.3 实验方法
        3.3.1 菌悬液
        3.3.2 培养基
        3.3.3 微生物-超声联合制备麦麸SDF工艺流程
        3.3.4 微生物-超声联合制备麦麸SDF工艺优化单因素实验
        3.3.4.1 不同超声时间对麦麸SDF得率的影响
        3.3.4.2 不同超声功率对麦麸SDF得率的影响
        3.3.4.3 不同超声温度对麦麸SDF得率的影响
        3.3.5 正交实验优化条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单因素实验结果
        3.4.2 微生物-超声联合制备SDF工艺优化正交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两种处理方式对麦麸可溶性膳食纤维性质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菌种
    4.3 实验方法
        4.3.1 麦麸SDF的制备
        4.3.2 发酵改性SDF的制备
        4.3.3 发酵联合超声波改性SDF的制备
        4.3.4 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测定
        4.3.5 持油力的测定
        4.3.6 膨胀力的测定
        4.3.7 葡萄糖吸附作用的测定
        4.3.8 胆固醇吸附作用的测定
        4.3.9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3.10 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4.3.1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麦麸SDF物理性质分析
        4.4.2 麦麸SDF功能性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MTSase和MTHase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其固定化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海藻糖的概述
        1.1.1 海藻糖的简介
        1.1.2 海藻糖的性质
        1.1.3 海藻糖生物学功能
        1.1.4 海藻糖的应用
        1.1.5 海藻糖的生产
    1.2 MTSase和 MTHase概述
        1.2.1 MTSase和 MTHase的性质
        1.2.2 MTSase和 MTHase的研究进展
    1.3 Bacillus subtilis表达系统
        1.3.1 B.subtilis概述
        1.3.2 B.subtilis宿主与载体
        1.3.3 B.subtilis的应用
    1.4 固定化酶概述
        1.4.1 固定化介绍
        1.4.2 固定化的优缺点
        1.4.3 固定化的方法
        1.4.4 固定化的研究进展
    1.5 SpyCatcher/SpyTag体系概述
        1.5.1 SpyCatcher/SpyTag体系介绍
        1.5.2 SpyCatcher/SpyTag体系的应用
    1.6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6.1 立题背景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MTSase和 MTHase在 B.subtilis中的表达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和载体
        2.2.2 实验试剂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2.4 培养基及溶液
        2.2.5 引物核苷酸序列
    2.3 实验方法
        2.3.1 B.subtilis感受态制备和转化
        2.3.2 载体和菌株构建
        2.3.3 重组酶在B.subtilis的表达
        2.3.4 重组酶的分离纯化
        2.3.5 重组酶活力测定
        2.3.6 酶学性质研究
        2.3.7 重组B.Subtilis培养基优化
        2.3.8 海藻糖浓度测定
        2.3.9 海藻糖转化条件优化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2.4.2 MTSase和 MTHase的酶学性质
        2.4.3 重组菌培养基优化
        2.4.4 海藻糖转化条件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MTSase和 MTHase固定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株和载体
        3.2.2 实验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2.4 培养基及溶液
        3.2.5 引物核苷酸序列
    3.3 实验方法
        3.3.1 分子操作
        3.3.2 载体和菌株构建
        3.3.3 重组酶在B.subtilis的表达
        3.3.4 SpyCatcher固定化载体的制备
        3.3.5 SpyCatcher固定化载体的测定
        3.3.6 酶固定化率的测定
        3.3.7 固定酶化酶学性质研究
        3.3.8 固定化条件优化
        3.3.9 粗酶液中重组酶的固定
        3.3.10 固定化酶循环利用研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重组酶纯化与固定化
        3.4.2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载体构建
        3.4.3 重组酶的分离纯化
        3.4.4 固定化载体的制备
        3.4.5 重组酶的固定化
        3.4.6 固定酶化酶学性质研究
        3.4.7 固定化条件优化
        3.4.8 粗酶液中重组酶的固定化
        3.4.9 固定化酶循环利用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论文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8)生物酶的改性、复合及其在造纸工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废纸纤维循环回用中的问题
    1.2 提升纸浆纤维性能的方法
        1.2.1 物理方法-机械预处理
        1.2.2 化学方法
        1.2.3 生物方法
    1.3 生物酶应用于制浆造纸
        1.3.1 生物酶用于制浆的研究
        1.3.2 酶用于造纸白水封闭循环
        1.3.3 酶辅助纤维漂白
    1.4 提高纤维素酶应用性能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2 本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单酶对OCC浆浆料性能的改善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OCC浆的制备
        2.2.2 浆料的酶处理
        2.2.3 浆料打浆度和滤水性的测定
        2.2.4 OCC浆的纸张物理性能检测
        2.2.5 纤维形态参数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纤维素酶对浆料质量的影响
        2.3.2 木聚糖酶对纸张物理强度和纤维质量的影响
        2.3.3 甘露聚糖酶对浆料成纸质量的影响
        2.3.4 果胶酶对纸张物理强度和纸浆纤维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合酶改善OCC浆浆料性能的研究
    3.1 实验原料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复合酶处理浆料
        3.2.2 复合酶滤水性能的测定
        3.2.3 复合酶处理浆样纸张检测
        3.2.4 纤维筛分分析
        3.2.5 纤维特征峰分子结构测定
        3.2.6 纸浆纤维显微形态观察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合酶用量的影响
        3.3.2 反应条件对复合酶处理OCC浆的影响
        3.3.3 复合酶对浆料成纸物理强度的影响
        3.3.4 复合酶及其单酶对纤维组分的影响
        3.3.5 纤维红外相对吸收强度变化
        3.3.6 复合酶及其单酶对纤维形态的影响
        3.3.7 复合酶处理样显微镜观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酶促交联纤维素酶
    4.1 实验试剂及主要仪器
        4.1.1 主要仪器
        4.1.2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DNS法标准曲线绘制
        4.2.2 滤纸酶活力(FPA)及其测定方法
        4.2.3 TG酶交联纤维素酶及其热稳定性的测定
        4.2.4 底物印迹方法及其热稳定性的测定
        4.2.5 游离氨基含量测定方法
        4.2.6 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NS法标准曲线
        4.3.2 TG酶的用量及其热稳定性
        4.3.3 印迹底物的用量及其热稳定性
        4.3.4 反应前后游离氨基含量
        4.3.5 蛋白浓度的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酶交联与化学修饰比较及应用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药品
        5.1.2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聚乙二醇修饰纤维素酶
        5.2.2 改性纤维素酶处理OCC浆
        5.2.3 纤维孔径分布与比表面积的测定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聚乙二醇改性纤维素酶
        5.3.2 酶粒径变化
        5.3.3 纤维比表面积及孔径的变化
        5.3.4 改性复合酶用量对浆料成纸强度的影响
        5.3.5 改性复合酶用于瓦楞原纸生产
        5.3.6 商品酶分析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葡萄糖氧化酶及酶电极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葡萄糖氧化酶概述
        1.1.1 葡萄糖氧化酶的特征
        1.1.2 葡萄糖氧化酶反应机理
        1.1.3 葡萄糖氧化酶的性质
        1.1.4 葡萄糖氧化酶的应用
    1.2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系统
        1.2.1 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系统概述
        1.2.2 B.subtilis芽孢的形成与结构
        1.2.3 芽孢表面展示系统的组成
    1.3 葡萄糖氧化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3.1 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组成部分
        1.3.2 电极表面固定酶的方法
    1.4 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4.1 立题背景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利用单个Cot蛋白在芽孢表面展示葡萄糖氧化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株与质粒
        2.2.2 实验试剂与培养基
        2.2.3 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菌体吸光度的测定
        2.3.2 单位菌体干重的测定
        2.3.3 细菌基因组和质粒的获取
        2.3.4 锚定蛋白cot C/X/Y基因和god基因的克隆
        2.3.5 重组质粒p DG1730-cot C/X/Y-god的构建
        2.3.6 pDG1730-cot C/X/Y-god重组质粒的B.subtilis WB800n转化
        2.3.7 重组菌B.subtilis WB800n-Cot C/X/Y-GOD的检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GOD在芽孢表面展示所需目的基因的克隆和重组质粒的构建
        2.4.2 芽孢表面展示GOD重组菌的构建
        2.4.3 芽孢表面展示GOD的WB分析
        2.4.4 芽孢表面展示GOD的IF分析
        2.4.5 芽孢表面展示GOD的酶活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的B.subtilis WB800n基因组多位点整合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株和质粒
        3.2.2 实验试剂
        3.2.3 主要仪器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B.subtilis WB800n基因组DNA的提取和质粒的提取
        3.3.2 不同位点整合所需基因的克隆
        3.3.3 不同位点整合片段的构建
        3.3.4 重组B.subtilis WB800n的构建
        3.3.5 不同位点整合重组B.subtilis WB800n生长曲线的测定
        3.3.6 重组B.subtilis WB800n的 WB分析
        3.3.7 重组B.subtilis WB800n的酶活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不同位点整合所需基因的克隆
        3.4.2 重组B.subtilis WB800n的构建
        3.4.3 重组B.subtilis WB800n生长曲线
        3.4.4 重组B.subtilis WB800n芽孢表面展示GOD的 WB分析
        3.4.5 重组B.subtilis WB800n芽孢表面展示GOD的酶活检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芽孢表面展示葡萄糖氧化酶的酶电极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实验试剂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主要溶液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重组芽孢的制备
        4.3.2 修饰电极的制备
        4.3.3 氧化石墨烯的修饰量和普鲁士蓝电沉积条件优化
        4.3.4 .修饰电极检测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氧化石墨烯的添加量和普鲁士蓝电沉积条件的影响
        4.4.2 Nafion/Spore-GOD/PB/GO/GCE电极的扫描电镜表征
        4.4.3 Nafion/Spore-GOD/PB/GO/GCE电极的电化学表征
        4.4.4 p H和温度对修饰电极的影响
        4.4.5 Nafion/Spore-GOD/PB/GO/GCE电极的性能研究
        4.4.6 Nafion/Spore-GOD/PB/GO/GCE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批式流加发酵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过程调控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木质纤维素的组成与结构
        1.1.1 纤维素
        1.1.2 半纤维素
        1.1.3 木质素
    1.2 木质纤维素的预处理
        1.2.1 物理方法
        1.2.2 化学方法
        1.2.3 物理化学法
        1.2.4 生物法
    1.3 纤维素酶
        1.3.1 纤维素酶生产菌株
        1.3.2 纤维素酶复合体组成
        1.3.3 纤维素酶复合体的作用机制
        1.3.4 纤维素酶的应用
    1.4 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1.4.1 里氏木霉菌种诱变
        1.4.2 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表达调控
        1.4.3 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诱导物
        1.4.4 里氏木霉发酵生产纤维素酶
    1.5 课题的研究思路
2.利用葡萄糖转糖苷反应制备可溶性诱导物的条件探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主要实验仪器
        2.2.2 主要化学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转糖苷产物的制备
        2.3.2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2.4 分析测定方法
        2.4.1 酶活测定方法
        2.4.2 糖测定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转糖苷反应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2.5.2 起始葡萄糖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2.5.3 反应温度对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2.5.4 添加酶量对酶促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2.5.5 诱导物浓度对里氏木霉发酵产酶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批式流加发酵里氏木霉Rut C30 产纤维素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主要实验仪器
        3.2.2 主要化学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基及培养方法:
        3.3.2 发酵罐发酵操作方法
    3.4 分析方法
        3.4.1 DNS法测定还原糖
        3.4.2 酶活测定方法
        3.4.3 溶氧电极的标定方法
        3.4.4 细胞干重测定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通风量对产酶和生物量的影响
        3.5.2 气体分散对产酶和生物量的影响
        3.5.3 变风通气对产酶和生物量的影响
        3.5.4 控制溶氧对产酶和生物量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的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主要实验仪器
        4.2.2 主要化学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4.3.2 秸秆预处理
        4.3.3 酶系复配及酶解方法
    4.4 分析方法
        4.4.1 酶活测定方法
        4.4.2 糖及酸测定
        4.4.3 ABE测定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发酵T.reesei PB3 产纤维素酶
        4.5.2 纤维素酶浓度对玉米秸秆水解效果的影响
        4.5.3 添加β-葡萄糖苷酶对酶解玉米秸秆效果的影响
        4.5.4 酶解液发酵产丁醇的应用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饲料中酶活测定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竹鼠肠道产酸性纤维素酶菌株的筛选及酶学性质研究[J]. 郭微,张耀,张献,杨丽娟. 饲料研究, 2021(17)
  • [2]Pseudothermotoga thermarum重组极耐热木聚糖酶的高效表达及啤酒酿造应用研究[D]. 刘越. 淮阴工学院, 2021
  • [3]GH10家族高温木聚糖酶基因异源表达及动物体温下催化效率分子改良[D]. 谢晨.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4]厨余中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J]. 张林吉,张海涛,李云龙,迟兰,李心海,开昌春,任士飞. 饲料研究, 2021(10)
  • [5]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应用[J]. 梁晓玉,崔周磊,王洪成,陈华友. 生物学杂志, 2021(03)
  • [6]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功能性质[D]. 许锡凯.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1
  • [7]MTSase和MTHase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异源表达及其固定化应用研究[D]. 宋龙祥.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8]生物酶的改性、复合及其在造纸工艺中的应用[D]. 孙健.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9]枯草芽孢杆菌芽孢表面展示葡萄糖氧化酶及酶电极的制备[D]. 林平. 齐鲁工业大学, 2021(09)
  • [10]批式流加发酵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过程调控及应用[D]. 白一迪.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饲料中酶活性测定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