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丁(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徐连伟,董宏伟,郭维士[1](2012)在《丁幼鱼耗氧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体重、水温、盐度、pH、光周期和体色对丁(Tinca tinca)幼鱼耗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0.5)℃下,丁[体重(126.9~151.6)g,体长(21.71~22.64)cm]的耗氧率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一昼夜出现两个耗氧高峰,分别在6:00和18:00;耗氧率(Y)与体重(W)呈负相关,关系式为:Y=0.6807W-0.3034(r=-0.9983);耗氧量(Yˊ)与体重呈正相关,关系式为:Yˊ=0.6787W0.697(r=0.9995)。在(15~30)℃水温范围内,耗氧率(Y)随着水温(T)的上升而增大,关系式为:Y=0.106T0.4688(r=0.9943)。盐度升高(0~9),耗氧率先升高后降低。耗氧率随着pH值(6.0~9.0)的升高而降低。体色和光周期对丁耗氧率有显着的影响(P<0.05)。
陈宏伟,朱大世[2](2008)在《不同开口饵料对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料对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经过21d的试验,投喂水蚯蚓+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高,而投喂蛋黄+配合饲料组的生长速度及成活率最低。丁仔鱼的最适饵料是水蚯蚓+配合饲料。
孙晓雨,黄权,祖岫杰,王伟杰,于晨[3](2008)在《欧洲丁三种复合预混料配方对比试验》文中研究说明丁(Tinca tinca L.)隶属于鲤科,雅罗鱼亚科,丁属。其原产于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广泛分布于欧洲平原的河流和湖泊中,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流域,该鱼是属于偏动物食性,生存温度为0~37℃,是一种底栖的温水性鱼类。丁具有对环境适应范围广,对疾病抵抗力强,生长较快,集中抢食,养殖技术简单等特点,适合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是替代鲤鱼、鲫鱼较为理想的品种。目前,正在被全国水产研究部门和生产单位所关注。丁营养丰富,肉质细嫩,蛋白质丰富,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其它淡水鱼高出3~4倍,被誉为绿色保健食品,畅销欧洲。欧洲丁是一个新开发的养
徐保明,黄滨,吴早保,张波,邓爱国,余峰,熊玉泉[4](2007)在《欧洲丁的人工繁殖技术》文中指出欧洲丁人工繁殖的亲鱼以34龄较好,个体要求雌鱼到达400g,雄鱼到达250g以上;催产时间(鹰潭地区)为4月下旬-5月中上旬为好;适宜水温为1830℃,最适水温为2528℃,32℃以上时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都较低;催产激素可选择混合激素,剂量为50μg/kg LHRH-A2和5mg/kg DOM合剂;催产方法以两针注射法为好,针距为810h;效应时间(水温25℃时)为1116h;产卵既可自然产卵也可人工授精,孵化一般在网箱中充氧孵化即可,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脱粘后在环道或孵化漕中进行孵化。三年的最高产卵率87%、受精率91%、孵化率93%。
陆清儿,冯晓宇,刘新轶,杨仲景,童朝明[5](2006)在《丁与鲫鱼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比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冯晓宇,陆清儿,童朝明,刘新轶[6](2006)在《丁不同生长阶段肌肉脂肪酸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比较》文中认为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脂肪酸组成及微量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丁不同生长阶段肌肉中的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有明显差异。脂肪酸总量、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和饱和脂肪酸总量,亲鱼均高于幼鱼和成鱼,成鱼均高于幼鱼;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总量,成鱼和亲鱼均高于幼鱼;同时,成鱼和亲鱼肌肉中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五烯酸和EPA、DHA含量明显高于幼鱼肌肉。成鱼和亲鱼肌肉中微量营养元素Fe和Mn含量显着低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Zn含量显着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成鱼显着高于幼鱼(P<0.05);亲鱼肌肉中Cu含量显着低于成鱼和幼鱼(P<0.05)。
杨仲景,冯晓宇,李行先[7](2006)在《丁的池塘养殖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丁鱼岁的池塘养殖、水质调控、病害防治技术;养殖全程投喂自行配制的饲料,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出售尾重400500 g的商品鱼,鱼种经过10个月的养殖,平均尾重达0.62 kg,平均产量7 950 kg/hm2,成活率93.4%,饲料系数1.57,养殖投入与产出比为1∶2.2。试验说明:丁鱼岁作为新引入的名优品种能适应浙江的地理环境,具有高产、高效的可行性。
李行先,陆清儿,赵芸,刘新轶[8](2005)在《丁不同发育阶段鱼体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对丁不同生长阶段鱼体肌肉中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丁鱼岁成鱼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着高于幼鱼和亲鱼, 成鱼肌肉粗脂肪含量显着低于幼鱼与亲鱼; 亲鱼肥满度显着大于幼鱼和成鱼。幼鱼肌肉组氨酸含量显着高于成鱼, 成鱼肌肉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幼鱼, 肌肉中其他各氨基酸含量三个阶段均无显着差异。三个不同生长阶段丁鱼岁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无显着差异。
杨仲景,冯晓宇,邓闽中,朱丽敏[9](2004)在《丁(Tinca tinca)对五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预备性试验,初步确定丁瞯在克虫王、硫酸铜、固体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福尔马林中48h内死亡0~100%时的浓度范围,然后按寇氏法(Karber)设计正式实验,求得5种药物对丁瞯鱼种的最低致死剂量浓度范围、中间忍受限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丁瞯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克虫王,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固体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福尔马林。
冯晓宇,李忠全,李行先,邓闽中,杨仲景[10](2002)在《丁(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从新疆引入丁鱼岁 (TincatincaL .)鱼种进行驯养 ,并于次年春季选成熟亲鱼作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 :丁鱼岁移养在浙江地区 ,能较好地生存 ,生长速度较快 ;配制的人工饲料能满足其生长需要 ;丁鱼岁在平均体重达 2 0 0~ 2 5 0 g时性成熟 ,催产激素为LHRH -A2 及HCG与DOM的混合制剂 ,在水温19~ 2 3℃下 ,效应时间为 16~ 19h ,催产率分别为 10 0 %和 76 % ;两次人工催产均获成功 ,共产卵 2 0万粒和 4 5万粒 ,受精率分别为 86 %和 6 6 % ,胚胎发育时间在水温 19.8~ 2 2 .5℃下约 4 7h左右 ,孵化率分别为5 3%和 4 2 % ;采用江浙的“豆浆法”培育丁鱼岁鱼苗 ,经 2 5d左右的饲喂 ,平均规格达 3~ 4cm ,平均成活率为38%和 35 %。
二、丁(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丁(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丁幼鱼耗氧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试验用鱼丁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水产分院提供, 外观无病症, 游动正常, 体重 (122.4~582.6) g, 体长 (21.52~33.73) cm。在室内水族箱中暂养2 d, 水温 (20±0.5) ℃。试验用水为经曝气后放置24 h的地下水, pH 7.12~7.35, 盐度0.55, 硬度11.23。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 |
2.1丁昼夜耗氧率的变化 |
2.2丁体重与耗氧量、耗氧率之间的关系 |
2.3水温对丁耗氧率的影响 |
2.4盐度对丁耗氧率的影响 |
2.5pH对丁耗氧率的影响 |
2.6光周期对丁耗氧率的影响 |
2.7不同体色丁耗氧率的差异 |
2.8丁基础耗氧率和标准耗氧率 |
3 讨论 |
3.1昼夜耗氧率的变化本试验结果表明, 丁日间平均耗氧率低于夜间平均耗氧率, 并且有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在0:00至6:00耗氧率逐渐升高, 至6:00达到最高峰, 之后逐渐降低, 至14:00触底反弹, 在18:00左右出现第二个耗氧高峰, 但低于6:00的耗氧率。说明该鱼的生理活动周期较明显。根据Clausen等[2]的理论, 在这两个时间段投喂饲料, 更符合丁的生理要求, 更有利于丁的生长。 |
3.2 体重与耗氧率的关系 |
3.3 水温与耗氧率的关系 |
3.4 盐度对耗氧率的影响 |
3.5 pH值对耗氧率的影响 |
3.6 体色和光周期对耗氧率的影响 |
(5)丁与鲫鱼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肌肉中常规养分 |
1.2.2 氨基酸样品测定 |
1.2.3 脂肪酸样品测定 |
1.2.4 微量营养元素测定 |
1.3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丁鱼岁与鲫鱼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比较 (见表1) |
2.2 丁鱼岁与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和含量比较 (见表2) |
2.3 丁鱼岁与鲫鱼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比较 (见表3) |
2.4 丁鱼岁与鲫鱼肌肉无机营养元素组成和含量比较 (见表4) |
3 讨论及小结 |
(8)丁不同发育阶段鱼体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2.1 肌肉中营养成分测定 |
1.2.2 氨基酸样品分析 |
1.3 数据统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丁鱼岁不同生长阶段肌肉营养成分 |
2.2 丁鱼岁不同生长阶段氨基酸组成和含量 |
3 小结 |
(10)丁(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1.引种 |
(1) 池塘条件 |
(2) 驯养 |
(3) 日常管理 |
2.人工繁殖 |
(1) 亲鱼的选择 |
(2) 催产 |
(3) 人工授精 |
(4) 孵化 |
3.苗种培育 |
(1) 池塘条件 |
(2) 下塘时间 |
(3) 培育方法 |
(4) 出塘 |
结 果 |
1.引种驯养 |
(1) 适应性 |
(2) 生长 |
2.人工繁殖 |
(1) 催产 |
(2) 孵化 |
3.苗种培育 |
讨 论 |
1.饲料 |
2.适应性及推广 |
3.个体及成熟 |
4.亲鱼培育和繁殖 |
5.开口饲料及苗种的培育 |
四、丁(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丁幼鱼耗氧率研究[J]. 徐连伟,董宏伟,郭维士. 渔业现代化, 2012(06)
- [2]不同开口饵料对丁仔鱼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J]. 陈宏伟,朱大世.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4)
- [3]欧洲丁三种复合预混料配方对比试验[J]. 孙晓雨,黄权,祖岫杰,王伟杰,于晨. 饲料工业, 2008(08)
- [4]欧洲丁的人工繁殖技术[J]. 徐保明,黄滨,吴早保,张波,邓爱国,余峰,熊玉泉. 江西水产科技, 2007(03)
- [5]丁与鲫鱼肌肉营养成分组成和含量比较分析[J]. 陆清儿,冯晓宇,刘新轶,杨仲景,童朝明. 饲料研究, 2006(03)
- [6]丁不同生长阶段肌肉脂肪酸和微量营养元素的比较[J]. 冯晓宇,陆清儿,童朝明,刘新轶. 水产科学, 2006(02)
- [7]丁的池塘养殖试验[J]. 杨仲景,冯晓宇,李行先. 水利渔业, 2006(01)
- [8]丁不同发育阶段鱼体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的比较分析[J]. 李行先,陆清儿,赵芸,刘新轶. 淡水渔业, 2005(02)
- [9]丁(Tinca tinca)对五种常用药物的敏感性试验[J]. 杨仲景,冯晓宇,邓闽中,朱丽敏. 水产养殖, 2004(05)
- [10]丁(TincatincaL.)引种驯养和人工繁育的初步研究[J]. 冯晓宇,李忠全,李行先,邓闽中,杨仲景. 水产科技情报, 2002(06)
标签:肌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