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氨酯弹性体筛板在圆振动筛的应用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唐弦[1](2021)在《弛张筛筛板与颗粒碰撞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的开采中,煤炭一般具有一定的水分且细粒煤炭含量较高,导致了煤炭在筛分过程中会发生黏附成团和堵塞筛孔的现象,进而造成筛分环境恶化及筛分效率降低。弛张筛独特的聚氨酯筛板与相互交错的弛张运动,使筛面上运动的物料得到较大的抛射强度,能有效的实现潮湿细粒煤炭的筛分。目前对湿煤聚团与弛张筛筛板碰撞解聚的研究较为缓慢,为兼顾湿煤聚团的解聚与筛板的使用寿命,本文基于聚团筛分试验建立湿煤聚团离散元模型,并对筛板进行建模与动力学分析,然后建立离散元-动力学联合模拟并结合试验研究分析湿煤聚团与弛张筛筛板的碰撞解聚机理,并通过改变参数分析其影响因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将一定质量的干燥原煤加水制备成质量含水量为10.5%的潮湿原煤,确定聚团结构并选取若干整体尺寸相近的湿煤聚团,干燥后用多层套筛进行筛分,统计聚团中心大颗粒和不同粒径范围的小颗粒的质量,再利用排水法测定煤的密度;基于实验数据与颗粒液桥力接触模型,并利用EDEM及其二次开发功能,建立更加模拟实际情况的中心非球形颗粒与非等径小颗粒粘结而成的湿煤聚团离散元模型,为湿煤聚团与弛张筛筛板碰撞分析提供合理的湿煤聚团模型。(2)通过对弛张筛筛面力学模型的分析,计算相邻两筛框的最大间距,结合弛张筛运动特性确定了筛板模型参数,及结构和运动参数的参考范围。建立柔性筛板模型,使用ANYSY Workbench分析了弛张筛筛面扰曲、应力的变化与分布规律,及速度与加速度最大时的分布规律,为后续联合仿真的参数设置提供了参考依据。(3)建立EDEM-RecurDyn联合仿真模拟湿煤聚团与柔性体弛张筛筛板碰撞解聚过程,对比分析了聚团与静止筛板和弛张筛板的碰撞解聚机理,结果表明湿煤聚团的解聚过程主要分为开始解聚阶段、快速解聚阶段、趋于稳定状态,柔性弛张筛板对聚团的碰撞解聚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设计并搭建弛张筛原理试验台,将制备的湿煤聚团与静止筛板和弛张筛板进行碰撞,通过高速摄像机观察团聚体的碰撞解聚,试验与仿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仿真的有效性,并结合试验与仿真进一步分析湿煤聚团的解聚行为。(4)基于EDEM-RecurDyn联合仿真研究了不同偏心距,转速与小颗粒重力对湿煤聚团碰撞解聚的影响,并分析了聚团中不同粒径颗粒的解聚情况;结果表明在合理范围内增大弛张筛转速与偏心距能有效提高湿煤聚团的解聚程度和解聚速度,解聚程度随着小颗粒重力的增大而增大,细微颗粒的粘结是阻碍湿煤聚团解聚的主要因素。
王中轩[2](2021)在《金矿浮选尾矿脱水筛分过程中弹性筛面运动特性与参数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构成要素。而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石和尾矿。其中尾矿是指矿山选矿过程中产生的有用成分含量低、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不宜进一步分选的固体废物,包括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选矿。国家“十三五”期间,我国尾矿利用量有较大提升,尾矿年均排放量为14.36亿吨,低于“十二五”的16.95亿吨;同期,尾矿综合利用率为26%,远高于国家“十二五”18.7%的平均水平。尽管如此,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尾矿综合回收率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每年仍有超过70%的尾矿未得到有效利用,并且以前尾矿堆存数量巨大。堆存于尾矿库的尾矿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占用土地,影响周围百姓的生活,而且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环境问题,对尾矿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工作意义重大。本文采用理论计算、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和筛分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通过分析尾矿物料特性,研制弹性筛面,探究振动脱水过程中固液分离过程,深入研究刚柔耦合弹性筛面对脱水筛分效果的强化机制,探究多参数对脱水效果的影响显着性和交互作用规律,提出弹性筛分脱多水参数协优化方法,提高脱水效率,为尾矿进一步综合利用的工业应用提供指导;为实现减少尾矿排放,提高矿山回水,延长尾矿库使用年限的目标提供支撑。研究了不同激振条件下筛体与筛面运动学特性。探究在实际筛分脱水过程中不同激振条件对筛体和筛面振幅、速度、加速度等参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激振频率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筛体频谱,筛面柔性区域在两倍和三倍于激振频率处能观察到较明显的频率峰。筛面柔性区域y方向加速度幅值明显大于筛体;且随着激振频率的增大,筛面柔性区域y方向加速度幅值相对于筛体振幅的增长越大,在f=16.67 Hz时筛面柔性区域y方向加速度幅值约为筛体的1.32倍。当激振力不变时,筛体y方向振幅随激振频率增大而减小且为线性变化;筛面弹性区域y方向振幅随激振频率增大而增大,且频率越大其增大幅度越大。采用多次重复试验探究不同含水率条件下不同振动参数对金矿尾矿弹性筛分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确定激振力、频率的最佳取值范围。保持处理量Q=8.79t/(m2·h)不变,入料含水率(20=25%情况下,最佳激振参数为激振频率f=15.62 Hz,激振合力F=9.40 kN,此时筛上物含水率为11.19%,脱水率为55.25%,筛上粗粒含量为87.06%;入料含水率(20=30%情况下,最佳激振参数为激振频率f=15.62Hz,激振合力F=9.66 kN,此时筛上物含水率为13.90%,脱水率为53.67%,筛上粗粒含量为87.98%;入料含水率(20=35%情况下,最佳激振参数为激振频率f=15.62 Hz,激振合力F=9.66 kN,此时筛上物含水率为16.61%,脱水率为52.54%,筛上粗粒含量为88.65%;入料含水率(20=40%情况下,最佳激振参数为激振频率f=15.62 Hz,激振合力F=9.66 kN,此时筛上物含水率为19.67%脱水率为50.83%,筛上粗粒含量为88.76%;入料含水率(20=45%情况下,最佳激振参数为激振频率f=15.62 Hz,激振合力F=9.85 kN,此时筛上物含水率为23.03%脱水率为48.83%,筛上粗粒含量为87.54%。在入料含水率不变的情况下,相比于激振力,激振频率对脱水率的影响较大。对使用相同弹性筛面的金矿浮选尾矿脱水振动筛进行振动测试,分析其振动轨迹及各方向加速度、速度、振幅的参数。根据实际生产中脱水筛的筛上物含水率较高、筛上物细颗粒含量较高的情况来提出改进方案。布置两台激振频率分别为13.44 Hz,15.00 Hz的弹性筛面振动脱水筛,对15天内两台脱水筛入料、筛上物含水率进行测定统计,通过计算,f=13.44 Hz时振动脱水筛的脱水率为43.98%,f=15.00 Hz时振动脱水筛脱水率为46.92%,脱水效率提高了6.67%。f=13.44 Hz时振动脱水筛的筛上粗粒含量84.57%,f=15.00 Hz时振动脱水筛的筛上粗粒含量为86.15%,筛分精度提高了1.87%。金矿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整体工艺改造后,日处理尾矿6000吨,生产建筑砂2000余吨、钾钠长石2000吨、干混砂浆2000吨,尾矿的利用率近100%,实现了尾矿变废为宝。本论文有图40幅,表19个,参考文献84篇。
武继达[3](2020)在《振动弛张筛动力学特性与关键部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煤炭分选可以有效脱除原煤中的矸石和硫磷元素,是节能减排、实现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煤炭工业战略西移,干法选煤对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富煤、缺水矿区的重要性日趋明显。振动式弛张筛是一种用于干法选煤的关键设备,被广泛用于潮湿细粒原煤的脱粉作业,其工作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洗选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振动弛张筛结构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实际运行中存在振幅稳定性差、筛面参数难以确定、弹性元件易损伤、发热等问题,而传统的静态设计方法已无法满足振动弛张筛的动态设计要求。基于此,本文综合采用理论建模、仿真分析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柔性体筛面的挠度分布、材料参数反演、复杂激励下的运动形态,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了筛体的模态特性和运动稳健性影响因素,基于混合阻尼模型和结构-热力学联合仿真,分析了剪切橡胶弹簧的频-幅变特性和温度场分布,所得结论为振动弛张筛的动力学设计与关键部件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基于应变能理论和拉格朗日泛函变分方法,建立了一种两端固支约束条件下的筛面超静定压杆模型,并利用摄动法获得了描述筛面挠度与筛面长度及预压缩量之间关系的隐式方程,数值分析了筛面长度和预压缩量对筛面整体挠曲线形态和中点最大挠度的影响规律,利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计算筛面中点最大挠度的回归方程。筛面挠度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超静定压杆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利用基于梯度的单目标优化方法优化算法,结合筛面有限元模型和试验数据,提出了柔性筛面材料参数的优化反推方法,结合超静定压杆模型的计算结果,建立了水平挠曲-竖直振动复合激励下的柔性筛面运动学模型,利用响应面试验法,研究了各激励参数对筛面挠度、速度、加速度的交互影响机理,建立了筛面中点挠度、速度和加速度与激励参数间关系的近似数学模型,并利用模型机进行了有关测试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针对圆振动弛张筛平面耦合摆动及振幅衰减的问题,建立了平面耦合6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得到了系统各阶模态频率和振型分布规律。通过灵敏度分析,研究了结构参数对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增强系统稳定性的设计原则。基于弹性混合阻尼模型,对剪切橡胶弹簧的动态恢复力进行了参数识别,获得了振动频率和振幅对恢复力的影响规律,利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弹性混合阻尼参数的幅频变模型。建立了包含非线性恢复力的多自由度动力学方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和状态空间法联合的求解方法,并通过振动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针对剪切橡胶弹簧易损问题,在测定橡胶剪切弹簧损耗曲线和激励荷载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静力学-热力学耦合分析方法,得到了不同频率、振幅条件下的剪切橡胶弹簧应力和温度场分布规律,分析了橡胶弹簧的破坏路径和内部温升规律,所得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本论文有图108幅,表42个,参考文献158篇。
盛夏夏[4](2020)在《三自由度弛张筛的设计与实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弛张筛主要用于细粒潮湿物料的分级和筛分,在原有的双振动激励下,其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有相对振幅,从而可能导致物料在筛箱边缘和拐角处出现物料堆积现象,这不利于筛分。试验验证:多自由度振动筛分的筛分效果与二自由度相比更加理想。根据此观点论文在原有二自由度弛张筛的基础上提出三自由度弛张筛设计与分析。论文以TRIZ理论为基础发明设计出弛张筛横向激振装置,使弛张筛在空间上具有三个方向上的自由度,为了避免与惯性式激振器产生振动干涉,所设计的横向激振器相当于具有五个运动自由度的非刚性连杆,从机构学上可将横向激振装置与筛箱整体构成一种近似曲柄滑块机构,横向激振装置只提供一个方向的振动。建立三自由度弛张筛的简化模型,基于拉格朗日方程,建立弛张筛的三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根据相应参数得出支撑橡胶弹簧和剪切弹簧的刚度分别为8.16×10N m与1.98 × 105N/m。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对简化模型进行多刚体动力学分析,确定仿真结果与理论模型计算值相符合,确定横向方向的固定筛框与浮动筛框振幅大小为23.8mm与30.1mm。静力学分析对弛张筛的关键支撑部位进行校核,避免关键部位出现强度不足,也为模态分析做基础。模态分析得出三自由度弛张筛的固有频率,避免共振和不利于弛张筛工作的模态。谐响应分析是对弛张筛进行扫频,显示不同频率下的位移响应。针对弛张筛不同振动类型分别分析筛面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得出筛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移表达式。在多刚体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避免出现共振频率,对聚氨酯筛面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确定其在二自由度状态和三自由度状态下的筛面型变量的大小。设计三自由度弛张筛模型并对其进行力学分析后加工实验样机并测试。确定筛分物料,以正交实验方法进行筛分效率的实验,得到振动电机的振动频率为10.5Hz时,横向转速在270r/min~330r/min之间选取,偏心距在25mm~30mm之间选取,弛张筛可获得较高的筛分效率。经实验验证,确定三自由度弛张筛的筛分效率较之传统二自由度弛张筛更加理想。图[57]表[12]参[92]
曹荣[5](2020)在《弛张筛筛面形貌对潮湿细粒煤筛分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动力煤深度筛分设备中,具有弹性筛面的弛张筛可为物料提供30-50g的抛射加速度,有利于细粒煤充分透筛,因此广泛用于煤炭的深度分级作业。然而在实际筛分过程中,由于开采出的原煤具有一定的外在水分,导致细粒煤粘结成团,若湿煤聚团未被及时解聚,容易形成错配物,恶化筛分过程。为了加大弛张筛筛面对湿煤聚团的碰撞解聚程度,提高筛分效率,本文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分析了弛张筛筛面形貌对潮湿细粒煤筛分效果的影响,得出采用合理的筛面形貌可以增大湿煤聚团的破碎打散程度,有利于加大物料运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提高筛分效率的结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离散元理论,对EDEM应用编程接口中的颗粒体积力和颗粒工厂插件进行编译,建立由多种粒度颗粒组成的湿煤聚团模型,为弛张筛筛分模拟提供更合理的聚团模型。(2)对弛张筛筛面形貌提出参数化建模思想,将其参数化为形状参数和间隔参数。采用有限元显示动力学算法,对单个煤颗粒在不同形状参数筛面上的碰撞应力进行计算,得出有利于聚团破碎的最优形状参数。在最优形状参数下,通过EDEM-Recur Dyn联合仿真模拟了湿煤聚团在不同间隔参数筛面上的筛分过程,并基于灰色决策理论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单因素条件下的最优间隔参数,进而得出形貌筛面的最优参数。(3)基于上述研究,模拟了物料群在最优形貌和无形貌筛面上的筛分过程,通过对筛面上物料的筛分状态、筛分效率、粘结残量、颗粒平均速度以及颗粒运动轨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形貌筛面有助于提高弛张筛的筛分效率,加大湿煤聚团的解聚程度,增加物料运动的复杂性,进而证明通过采用合理的筛面形貌来提高弛张筛筛分效率是可行的。(4)设计并搭建弛张筛原理试验台,对最优形貌和无形貌筛面上潮湿细粒煤物料群和湿煤聚团的筛分进行试验,并对筛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无形貌筛面相比,最优形貌筛面可提高物料群的筛分效果,增大湿煤聚团的破碎解聚程度,降低筛上产物中错配物含量,进一步验证了所选最优筛面形貌模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可为弛张筛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赵环帅[6](2019)在《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技术进展及研究方向》文中认为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技术在煤炭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当今国内外筛分领域研究热点与难点。目前细粒煤干法筛分粒度界限主要为6和3 mm,尤其对于3 mm动力煤不经分选可直接用于火力发电。因此,实现6或3 mm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不仅能提高粉煤的利用率,也可节约大量分选成本。笔者论述了目前国内外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着重阐述了国内外典型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设备结构及性能特点,并深入探讨了今后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技术的研究方向。目前国外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主要为概率筛分原理、等厚筛分理论、电磁激振理论,弛张筛分理论、强化筛分理论。论述了黏附细粒物料深度筛分模型,潮湿细粒物料的黏结力计算公式及减少黏结力方法,降低潮湿细粒物料堵孔方法以及双质体共振与网振筛分技术等。国内研究主要为实用概率筛分模型,潮湿细粒物料在筛面上积聚原因和黏附机理及黏附力、黏附厚度的影响因素,克服潮湿细粒原煤深度筛分堵孔、黏孔现象的设计方案,采用筛板振动、筛箱不振动的形式实现难筛物料的筛分,弹性筛面克服堵孔的机理及与刚性筛面筛分效果对比,细粒煤粒度分布模型分布特性研究等。在筛分技术和设备开发上不断创新,目前已开发出的概率筛、等厚筛、博后筛、高幅筛、节肢筛、琴弦筛、弛张筛、抛射筛、谐振式泰勒振动筛、双质体振动筛、电磁高频细筛等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设备结构与性能特点各异,且适应于不同用途。基于目前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技术发展现状,建议未来应加强筛分理论、关键技术、筛机结构优化、振动参数优化配置、筛板相关技术及多样化等方面研究。
赵环帅[7](2019)在《高频振动筛的发展现状及今后重点研究方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高频振动筛在选煤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概述了高频振动筛的分类及主要适用的工艺流程,总结了国外高频振动筛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国外各种常见高频振动筛的结构及性能特点,从发展概况、技术研究、用途研究以及设备结构特点方面,分析了国内常见高频振动筛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我国高频振动筛今后重点研究方向,为高频振动筛行业的健康与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王立军,彭博,宋慧强[8](2018)在《玉米收获机聚氨酯橡胶筛筛分性能仿真与试验》文中研究表明为降低玉米贯流式风筛加工成本、加工难度以及提高筛面物料的分散程度,采用新型聚氨酯橡胶筛代替金属筛,试验测得筛面上各颗粒相与聚氨酯橡胶间的静摩擦因数、碰撞恢复系数等物理参数,并推导出聚氨酯橡胶的剪切模量。利用EDEM建立筛板上的各颗粒相模型,通过CFD-DEM耦合方式对聚氨酯橡胶筛上不同区域的颗粒相数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聚氨酯橡胶筛的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时间聚氨酯橡胶筛上颗粒相的分散度大于金属筛上颗粒相的分散度,证明聚氨酯橡胶筛更有利于物料的分散,进而提高筛面的使用效率。当喂入量为5 kg/s,玉米清选装置入口风速为12 m/s时,清选装置清选损失率为1.93%,达到玉米收获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聚氨酯橡胶筛使籽粒清洁率达到95.3%,相对于金属筛提高了16.33个百分点。
彭博[9](2018)在《玉米脱出物聚氨酯橡胶筛的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在我国玉米收获机以摘穗的形式采摘玉米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缩短收获周期,而且籽粒收获机直接收集玉米的方式也减少了后续的工作时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振动筛筛板是清选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筛板形式,筛板材料都影响着清选装置的筛分性能。分析颗粒相在不同筛面上的分散情况,研究聚氨酯橡胶筛运行时的最优参数组合,为今后的聚氨酯橡胶筛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振动筛筛板和玉米收获机械的发展情况,确定目前尚未有聚氨酯橡胶筛板应用于农业物料清选装置的相关报道,本文通过对聚氨酯及其与各颗粒相物理参数测量,针对清选装置内聚氨酯橡胶筛板和金属筛板上的颗粒相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索,采用物理量参数测定、数值模拟、台架试验验证的方法、对聚氨酯橡胶筛板上的颗粒相数量的变化、及其与金属筛板分散度的对比进行探究,通过正交旋转试验分析入口气体速度、曲柄转速和玉米脱出物喂入量对聚氨酯橡胶筛的筛分性能的影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1)由试验得到聚氨酯橡胶及其与玉米籽粒、玉米芯和玉米秆的物理参数,并推导出聚氨酯橡胶的剪切模量,由Pro/E建立的几何模型,EDEM中对外壳模型密集式排布填充,得到了玉米籽粒、玉米芯及玉米秆的颗粒相模型。(2)通过CFD-DEM耦合仿真的方法进行仿真实验,将聚氨酯橡胶筛板与金属筛板上的颗粒相数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聚氨酯橡胶筛板的筛面分散效果更好。(3)定义了二维筛面纵向分区颗粒相数量分散度的评定标准,获得了筛面颗粒相的运动趋势和分布状况,聚氨酯橡胶筛的分散度为0.064,大于金属筛的分散度0.049。(4)验证颗粒相在聚氨酯橡胶筛板上的运动,也就是颗粒相在聚氨酯橡胶筛内和外的质量分布情况,通过试验台架试验,以籽粒清洁率及籽粒清选损失率为目标对聚氨酯橡胶筛的实用性来评定,由最终结果可知CFD-DEM聚氨酯橡胶筛仿真试验的籽粒清洁率95.4%和籽粒损失率1.82%,仿真试验结果与聚氨酯橡胶筛台架试验的结果一致。(5)将聚氨酯橡胶筛的玉米籽粒损失率及清洁率作为试验指标,通过多因素试验得到聚氨酯橡胶筛的最优参数组合。多因素试验将聚氨酯橡胶筛式清选装置入口气体速度、曲柄转速和喂入量当做试验因素,通过Design-expert 8.0.6软件设计出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得出最优后参数组合为聚氨酯橡胶筛式清选装置喂入量5.50kg/s时,聚氨酯橡胶筛的工作参数为入口气体速度13.29m/s,曲柄转速273r/min。
阎志刚,廖祥国,郭冬梅,韩天宇,石巍[10](2017)在《HW12筛板在天宏选煤厂原煤分级中的开发及应用》文中指出针对原煤分级筛筛孔粘料堵塞的情况,天宏选煤厂对入选原煤的高效分级进行了技术攻关。根据振动筛振动方式、振幅、频率和倾斜角度的不同,参照物料的粒度组成、堆比、硬度、水分、粘度、浓度和依附比等参数,重新设计新型柔性防堵HW12筛板,增加了物料的激振幅度,降低了物料与筛板的粘附,解决了筛板"堵"的难题,从而提升了分级效率,为后续分选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聚氨酯弹性体筛板在圆振动筛的应用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氨酯弹性体筛板在圆振动筛的应用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弛张筛筛板与颗粒碰撞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弛张筛发展历程及原理介绍 |
1.2.2 离散元法应用与弛张筛筛面动力学的研究现状 |
1.2.3 液桥力与团聚体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离散元法与接触模型 |
2.1 离散单元法与碰撞基本理论 |
2.1.1 离散单元法的计算原理 |
2.1.2 颗粒碰撞理论 |
2.1.3 EDEM离散单元法的计算过程 |
2.2 湿煤聚团颗粒接触模型 |
2.2.1 湿煤聚团颗粒间作用力的分析 |
2.2.2 湿煤聚团颗粒接触分析 |
2.2.3 API结构及其功能原理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湿煤聚团建模和筛面动力学分析 |
3.1 湿煤聚团的筛分试验与离散元建模 |
3.1.1 湿煤聚团的制备与筛分试验 |
3.1.2 湿煤聚团的建模及颗粒替换的实现 |
3.2 筛板的建模 |
3.2.1 两筛框横梁最大间距的计算 |
3.2.2 筛板模型参数的确定 |
3.3 弛张筛动力学参数设计 |
3.4 筛面动力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湿煤聚团与弛张筛筛板碰撞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离散元(EDEM)-多体动力学(MBD)的耦合原理 |
4.1.1 Recur Dyn多体动力学基本原理 |
4.1.2 EDEM-Recur Dyn联合仿真计算原理 |
4.2 EDEM-RecurDyn联合仿真设置 |
4.2.1 EDEM-RecurDyn联合仿真流程 |
4.2.2 联合仿真的参数设置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4.3.1 湿煤聚团与弛张筛筛板碰撞解聚的机理分析 |
4.3.2 湿煤聚团解聚的对比分析 |
4.4 湿煤聚团碰撞解聚的试验研究 |
4.4.1 试验台的设计 |
4.4.2 试验台的安装 |
4.4.3 试验设备工作原理 |
4.4.4 碰撞试验的结果分析 |
4.5 湿煤聚团解聚的影响因素 |
4.5.1 不同参数对解聚程度的影响 |
4.5.2 湿煤聚团不同粒径颗粒的解聚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金矿浮选尾矿脱水筛分过程中弹性筛面运动特性与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提出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脱水振动筛发展历程 |
2.2 脱水筛分机理研究 |
2.3 振动筛动态测试研究动态 |
2.4 颗粒团聚研究 |
2.5 弹性筛分及弹性筛面 |
2.6 本章小结 |
3 试验系统及物料特性 |
3.1 试验物料来源及特性 |
3.2 弹性筛分脱水试验系统 |
3.3 测试与分析系统 |
3.4 本章小结 |
4 刚柔耦合弹性筛面脱水强化机理 |
4.1 液相透筛规律 |
4.2 固相颗粒运动规律 |
4.3 不同激振条件下筛体与筛面运动特性 |
4.4 本章小结 |
5 脱水筛分过程参数优化 |
5.1 脱水筛分效果评价 |
5.2 激振参数对弹性筛分脱水效果的影响 |
5.3 激振参数对不同含水率物料脱水筛分效果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6 工业试验研究 |
6.1 振动脱水筛现场测试 |
6.2 脱水筛分效果优化试验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振动弛张筛动力学特性与关键部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主要工作 |
2 弛张筛筛面建模理论及模型试验分析 |
2.1 近似几何模型 |
2.2 悬挂软线模型 |
2.3 压杆模型 |
2.4 筛面实际挠度测试 |
2.5 基于超静定压杆模型的筛面挠度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弛张筛筛面动力学特性及样机试验分析 |
3.1 基于有限元法的筛面材料力学参数识别 |
3.2 振动式弛张筛复合振动激励条件下的筛面柔性体模型 |
3.3 复合激励条件下的筛面样机试验 |
3.4 本章小结 |
4 振动弛张筛多自由度动力学建模、分析及样机试验分析 |
4.1 振动弛张筛多自由度刚体建模 |
4.2 基于小阻尼近似的线性动力学模型 |
4.3 圆振动弛张筛的振动试验测试 |
4.4 本章小结 |
5 振动弛张筛剪切橡胶弹簧的动态模型辨识和温度场分析 |
5.1 基于弹性混合阻尼模型的弹簧参数辨识 |
5.2 基于遗传算法和状态空间法的联合求解 |
5.3 剪切橡胶弹簧的温度场分布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三自由度弛张筛的设计与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弛张筛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弛张筛有限元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节 |
2 横向激振机构设计 |
2.1 基于TRIZ理论的横向激振机构设计 |
2.2 三自由度弛张筛的设计过程 |
2.2.1 因果轴分析 |
2.2.2 矛盾分析 |
2.2.3 三自由度弛张筛设计结果 |
2.3 建立动力学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3 三自由度弛张筛主体框架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简介 |
3.2 三自由度弛张筛主体框架的动力学分析 |
3.2.1 三自由度弛张筛的三维简化建模 |
3.2.2 三自由度弛张筛的导入模型 |
3.2.3 三自由度弛张筛的多刚体动力学分析 |
3.2.4 多刚体动力学分析的参数设置 |
3.2.5 多刚体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
3.3 三自由度弛张筛的静力学分析 |
3.3.1 静力学分析基础 |
3.3.2 静力学分析设置 |
3.4 三自由度弛张筛的模态分析 |
3.4.1 模态分析基础 |
3.4.2 模态分析设置 |
3.4.3 模态分析结果 |
3.5 三自由度弛张筛谐响应分析 |
3.5.1 谐响应分析基础 |
3.5.2 谐响应分析设置 |
3.5.3 谐响应分析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4 筛面运动学分析 |
4.1 筛面运动学研究现状 |
4.2 弛张筛筛面运动原理 |
4.3 筛面运动学分析模型 |
4.3.1 基于简化的几何模型 |
4.3.2 基于弹性压杆理论的模型 |
4.3.3 基于弯曲梁挠度方程的模型 |
4.4 弛张筛筛面运动学分析 |
4.4.1 建立筛面有限元模型 |
4.4.2 筛面仿真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三自由度弛张筛筛分实验 |
5.1 实验设备选型与介绍 |
5.1.1 弛张筛零部件的选型 |
5.1.2 实验设备介绍 |
5.2 弛张筛实验台模型设计与力学分析 |
5.2.1 实验台模型设计 |
5.2.2 弛张筛实验台模型静力学分析 |
5.2.3 弛张筛实验台模型模态分析 |
5.3 实验台搭建及实验分析 |
5.3.1 实验样机和筛分物料 |
5.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5)弛张筛筛面形貌对潮湿细粒煤筛分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弛张筛的发展 |
1.2.2 弛张筛的研究现状 |
1.2.3 基于离散元的物料筛分及破碎的研究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离散元理论的湿煤聚团模型的构建 |
2.1 离散元素法介绍 |
2.1.1 离散元基本理论 |
2.1.2 离散元的求解过程 |
2.2 EDEM数值计算理论 |
2.2.1 EDEM功能特点 |
2.2.2 EDEM接触模型 |
2.3 湿煤聚团模型的建立 |
2.3.1 BPM颗粒粘结模型 |
2.3.2 EDEM API |
2.3.3 湿煤聚团的组成 |
2.3.4 聚团模型链接库的生成和调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弛张筛筛面形貌设计与选取 |
3.1 弛张筛筛面形貌的参数化建模 |
3.2 弛张筛筛面形貌中形状参数的设计及选取 |
3.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参数设置 |
3.2.2 筛面与颗粒冲击碰撞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 弛张筛筛面形貌中间隔参数的设计及优化 |
3.3.1 筛板的近似柔性化 |
3.3.2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设置 |
3.3.3 湿煤聚团筛分模拟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4 基于灰色决策理论的最优间隔T的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细粒煤物料群的筛分数值模拟及仿真结果分析 |
4.1 EDEM与多体动力学(MBD)的耦合原理 |
4.1.1 计算多体动力学基本理论 |
4.1.2 EDEM-MBD联合仿真原理 |
4.1.3 EDEM-MBD联合仿真接口设置 |
4.2 联合仿真模型参数设置及数值模拟过程 |
4.2.1 仿真模型参数的设置 |
4.2.2 物料群筛分模拟过程 |
4.3 物料群筛分仿真结果分析 |
4.3.1 物料群筛分的动态过程分析 |
4.3.2 动态筛分效率和粘结残量的对比分析 |
4.3.3 筛面上颗粒速度的对比分析 |
4.3.4 单颗粒运动轨迹对比分析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试验研究与分析 |
5.1 弛张筛原理试验台简介 |
5.1.1 试验台的搭建 |
5.1.2 试验设备的介绍 |
5.2 物料群筛分试验及结果分析 |
5.2.1 物料群筛分试验过程 |
5.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2.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5.3 湿煤聚团筛分试验及结果分析 |
5.3.1 湿煤聚团筛分试验过程 |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5.3.3 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技术进展及研究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理论研究进展 |
2 设备与技术研究进展 |
2.1 概率筛 |
2.2 等厚筛 |
2.3 博后筛 |
2.4 高幅筛 |
2.5 节肢筛 |
2.6 琴弦筛 |
2.7 弛张筛 |
2.8 抛射筛 |
2.9 谐振式泰勒振动筛 |
2.1 0 双质体振动筛 |
2.1 1 电磁高频细筛 |
3 研究方向 |
3.1 筛分理论 |
3.2 关键技术 |
3.3 筛机结构优化 |
3.4 振动参数合理配置 |
3.5 筛板相关技术 |
3.6 多样化研究 |
4 结语 |
(7)高频振动筛的发展现状及今后重点研究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频振动筛分类及适用的工艺流程 |
1.1 分类概述 |
1.2 主要适用的工艺流程 |
2 国外高频振动筛的发展现状 |
2.1 发展概述 |
2.2 国外高频振动筛结构特点 |
3 国内高频振动筛的发展现状 |
3.1 发展的概况 |
3.2 技术的研究 |
3.3 用途的研究 |
3.4 设备的研究 |
4 今后我国重点研究方向 |
5 展望 |
(8)玉米收获机聚氨酯橡胶筛筛分性能仿真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聚氨酯及其与各颗粒相物理参数 |
1.1 聚氨酯橡胶物理参数 |
1.2 聚氨酯与各颗粒相间静摩擦因数 |
1.3 聚氨酯与各颗粒相间碰撞恢复系数 |
2 聚氨酯橡胶筛仿真 |
2.1 聚氨酯橡胶筛模型 |
2.2 仿真参数及颗粒相模型设定 |
2.2.1 气相守恒方程 |
2.2.2 全局参数设置 |
2.2.3 各颗粒相模型 |
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1 筛面颗粒相分散程度 |
3.2 筛分性能 |
4 性能台架试验 |
5 结论 |
(9)玉米脱出物聚氨酯橡胶筛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玉米收获机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振动筛筛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聚氨酯及其与颗粒相间的物理参数的确定 |
2.1 聚氨酯橡胶剪切模量推导 |
2.2 聚氨酯橡胶密度 |
2.3 聚氨酯与各颗粒相间的静摩擦因数 |
2.4 聚氨酯与各颗粒相间的碰撞恢复系数 |
2.5 本章小结 |
3 聚氨酯橡胶筛气固两相流运动理论分析 |
3.1 清选装置内气相运动模型 |
3.1.1 计算流体力学 |
3.1.2 流体理论模型 |
3.1.3 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和网格化 |
3.1.4 数值离散方法与模型算法 |
3.2 颗粒相运动模型 |
3.2.1 离散元素法及颗粒相模型 |
3.2.2 颗粒相间的作用形式 |
3.2.3 颗粒相运动模型 |
3.3 CFD-DEM耦合仿真原理 |
3.4 本章小结 |
4 聚氨酯橡胶筛气固两相流仿真及结果分析 |
4.1 聚氨酯橡胶筛模型及网格划分 |
4.2 CFD-DEM全局参数设置 |
4.2.1 玉米脱出物的力学参数设置 |
4.2.2 EDEM软件仿真参数设置 |
4.2.3 Fluent软件仿真参数设置 |
4.3 聚氨酯橡胶筛式清选装置流场与颗粒相的运动研究 |
4.3.1 聚氨酯橡胶筛式清选装置内流场分布 |
4.3.2 聚氨酯橡胶筛与金属筛面颗粒相运动研究 |
4.3.3 聚氨酯橡胶筛各颗粒相的运动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5 聚氨酯橡胶筛性能试验研究 |
5.1 聚氨酯橡胶筛试验台及试验准备 |
5.1.1 聚氨酯橡胶筛试验台 |
5.1.2 试验准备 |
5.2 聚氨酯橡胶筛性能试验 |
5.2.1 聚氨酯橡胶筛预试验 |
5.2.2 聚氨酯橡胶筛多因素试验 |
5.3 参数优化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HW12筛板在天宏选煤厂原煤分级中的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煤分级筛分级工艺现状 |
1.1 原煤分级筛工况资料 |
1.2 存在问题 |
2 改进措施 |
3 新型柔性防堵筛板的开发 |
3.1 理论分析 |
3.2 设计思路 |
3.3 设计方案 |
3.3.1 实测振动筛能力 |
3.3.2 物料粒度分析 |
3.3.3 理论计算 |
3.3.4 筛板配置 |
3.3.5 HW12筛板安装设计 |
4 应用效果 |
4.1 运行效果 |
4.2 经济效益 |
5 结语 |
四、聚氨酯弹性体筛板在圆振动筛的应用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弛张筛筛板与颗粒碰撞行为研究[D]. 唐弦.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金矿浮选尾矿脱水筛分过程中弹性筛面运动特性与参数优化[D]. 王中轩.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振动弛张筛动力学特性与关键部件研究[D]. 武继达.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三自由度弛张筛的设计与实验[D]. 盛夏夏. 安徽理工大学, 2020(04)
- [5]弛张筛筛面形貌对潮湿细粒煤筛分效果的影响研究[D]. 曹荣.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细粒煤干法深度筛分技术进展及研究方向[J]. 赵环帅. 洁净煤技术, 2019(03)
- [7]高频振动筛的发展现状及今后重点研究方向[J]. 赵环帅. 选煤技术, 2019(02)
- [8]玉米收获机聚氨酯橡胶筛筛分性能仿真与试验[J]. 王立军,彭博,宋慧强. 农业机械学报, 2018(07)
- [9]玉米脱出物聚氨酯橡胶筛的设计与研究[D]. 彭博. 东北农业大学, 2018(02)
- [10]HW12筛板在天宏选煤厂原煤分级中的开发及应用[J]. 阎志刚,廖祥国,郭冬梅,韩天宇,石巍. 选煤技术,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