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诚信为本 药德为魂——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汪鑫,申俊龙,张诗钰,王睿[1](2017)在《儒家文化塑造中药品牌企业的内在机理分析——以北京同仁堂为例》文中认为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在数千年发展中深深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在"一路一带"倡议下,中国中药企业要提高品牌形象,使中药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就必须从儒家文化中吸收营养,继承创新现代中药企业文化,弘扬其仁爱、诚信和敬业精神,塑造民族品牌企业,为全世界人民服务。运用典型案例分析的方法,着重研究了儒家文化模塑中华老字号中药企业北京同仁堂品牌的内在机理,以期为我国中药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提供新的思路。
王峥力[2](2015)在《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化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诚信务实以及产品质量上乘,这些都是民族品牌的特质。国际化的竞争和趋势,使得民族品牌需要植根于本土文化不断地创新才能迎合时代前进的步伐。纵观一些国内外大品牌,其标志的不断更新,有助于提升品牌竞争力和品牌价值。我国的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时应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DNA元素的同时借鉴国外标志最新的国际化审美趋向,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以此提升本民族的品牌价值,创造属于我们的国际化品牌。本文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以民族品牌的发展为背景,运用横向和纵向比较法对民族品牌标志现状进行研究,发现民族品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此得出需要再设计的原因及产生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以民族品牌文化DNA的传承为出发点,以标志再设计的基本程序、原则和途径为方法,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的成功案例,借鉴国外品牌标志的国际趋势和审美趋势的案例进行归纳和总结,同时,探索出一套更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更符合当代人审美需求的标志再设计方法,从而提出标志再设计的新趋向。这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他的民族品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同仁堂作为民族品牌中药行业的代表,以此作为设计方法的应用对象,将其标志的元素进行提取,融入品牌文化元素和国际化元素并进行标志再设计,来论证本文所运用的方法。随着中国经济与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国不断地受到世界的注目,世界上敬佩中国,欣赏中国文化的人不断增多。民族品牌作为中国形象的代表,标志的更新不仅能彰显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给国外人提供一种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邃的感觉,同时又呈现出不断进步的中国新形象。“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只有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元素的同时借鉴国际前沿的发展趋势才能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在世界上站稳脚跟,创造更多的价值。
陈玮[3](2012)在《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之文化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中医药文化不仅是华夏圣贤留给中华民族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更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防病治病繁荣昌盛,对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对中国的统一,都产生过极其伟大的作用。然而在现代医药科学的光环下,中医药的公信力正不断下滑,对中医药持怀疑态度的人越来越多,得病求助中医的越来越少。中医药在“独占”我国医药市场几千年后的今天,迎来了极其残酷的市场竞争,这个传统文化的“脊梁”已经病入膏肓。在失去大部分的市场“领土”的情况下,中医药企业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消费者在选择中医药的背后,意味着他们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高度信赖,中医药企业应当实现传统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完美结合,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使我国的中医药产业越做越强。本文试图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重拾中医药企业自身的文化内涵,建立形象饱满、个性鲜明的识别系统来重拾自我、推销自我,利用自独特的文化魅力与受众沟通,将中医药企业良好健全、具有文化内涵的企业形象展现在受众面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品牌价值,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受众的信任。中医药理论根基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着精致的哲学体统。发扬中华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文化营销,就是要通过文化传播唤醒世人对中医药的认知,传扬中医药“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身心统一”的整体观、“辨证论治”的诊疗观。蕴含智慧和历史元素的中医药文化本身就是中医药企业文化的实体,更是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的巨大优势所在。中医药企业形象的建立应根基于中国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体现中华文化底蕴,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独特的形象,才能为公众所乐见;才能被大众更好地理解、传承,成为鼓舞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成为企业开展形象建设的基础。中医药企业独特文化内涵的形成,可以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中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引导消费者的文化信念和价值观需求,实现中医药企业的赢利目的。传统医药文化的价值应为: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提升企业品牌美誉度,能开拓市场,指导企业营销行为,能培育员工队伍、提高员工素质等。形象之于中医药企业,不仅仅是表面上干枯乏味的形象建设,而是一个血肉饱满、活灵活现的文化工程。将个性鲜明的中医药特色文化作为中医药企业的标签推向受众,引起社会文化的反响,是进行中医药企业形象识别建设的重要步骤。除此之外,中医药企业还要走出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医药产品真正走出国门,中医药文化是一个必要的切入点。外国进口商选择我国出口商的时候,不仅选择了产品和服务,也选择了其独特的文化品位。因此当越来越多的对手进入中药出口的竞争时,企业在产品、价格、渠道上若不能制造差异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时候,文化正好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法。
程月明[4](2012)在《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末以来的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使市场经济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这要求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新时期的市场经济新特征,寻找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企业获利能力。企业作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统一体,不仅承担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而且承担着社会道德发展的使命,这两者构成了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财产权、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必然要与外部和内部发生各种利益关系,这些利益关系中包涵着各种伦理关系。企业伦理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处理企业与内部员工、企业与社会、企业与顾客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在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社会里,利润关系到每一个企业的命运。因此,有的经营者为了追求利润,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不惜采取各种非道德甚至非法途径去达到目的,如假冒仿制、欺诈行骗、行业垄断、非人性化、以及肆意破坏生态和浪费资源等不正当行为,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既扰乱了市场秩序,危害社会,也制约企业自身的发展,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在传统的企业管理学框架中,伦理和道德问题亦是管理学的逻辑内涵之一,随着管理的科学化,以数量分析为主的科学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流。在管理实践中,企业越来越推崇以数量研究方法为主要特征的所谓科学管理的科学理性,以便为管理活动提供可操作性的决策程序和方法,进而为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提供分析依据。然而,由于企业管理的对象主体是人,而人是有限理性的,具有人文主义和灵性主义的思维,信念和情感的力量有时大于科学理性的力量。因此,理性的科学管理也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它很难解决管理中人文和价值观的问题。在已有的关于企业持续发展研究中,一般都是从企业的获利能力指标如资产、产值、利润、人才、技术、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这些以数量指标为主的分析当然是必要且有效的,但也是不全面的。现代社会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管理早已超越了企业的范围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因此,现代管理不应仅局限于传统的组织技术方面,而应注意反映现代人性的人文价值的研究。在新的时代和经济新的不同发展阶段,要求企业和学界必须探索符合新时期要求的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新途径。我们既要继续研究人才、技术、资产等这些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硬因素;还要认真思考和研究商业道德、生态环境伦理、社会责任等这些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软因素,这些软因素就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能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的伦理因素。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世界不同的国家均关心企业的伦理和社会责任,企业伦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是从企业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研究企业伦理。企业就是通过产品、技术、管理、组织、文化的创新,不断提升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上,持续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一方面,从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来看可知,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因素就是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从国内外企业发展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来看,企业要想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必须要构建一个持续有效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可以从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展开分析,由于外部因素是企业不可控因素。因此,内部竞争优势是企业自身可控因素,是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竞争优势,即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而企业内部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企业技术、企业组织、企业营销力、企业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尽管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研究的起因和方法,以及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有所不同,而企业伦理却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企业伦理具备了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属于企业文化的高层次意识。企业只有培育良好的企业伦理,才能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伦理有助于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所以,企业伦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实际上,企业持续竞争能力是由企业各种因素共同参与、相互协调、有机整合形成的,在这形成的过程中,企业文化不仅起着统领的作用,而且又渗透到其他各种因素中,影响这些因素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伦理管理对象和目标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因而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也成为必要。经过详细的分析和结合当今的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得出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分别为:生态环境,属于企业的自然环境利益相关者;顾客和消费者,是企业外部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雇员,则是企业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这三者是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因此,本文主要从企业三个核心利益相关者(外部——消费者、内部——员工、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入手,分别全面分析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营销伦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和企业生态伦理,并对企业生态伦理、企业营销伦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构建提出了有益的对策。
张冠男[5](2012)在《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文中认为当今世界和当今时代,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日趋紧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实践证明,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受这个社会的社会文化所影响和制约,同样,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重大社会转型,在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构成了中国企业的三大阵营。事实证明,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毋庸质疑,虽然国有企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改革依然存在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企业改革过分偏重于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而忽略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问题——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是实现国有企业做强做大、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需要,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强国的要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是在资本主义文化泛滥的背景下,如何坚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树立振兴中华的民族使命;二是在西方文化及其企业文化的冲击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以及国有企业优秀文化传统,建设充满现代精神的国有企业文化;三是在全球化高度竞争和冲突的背景下,如何追赶全球发展的潮流,缩小国有企业与国际企业的文化差距。同时,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也面临着矛盾的境遇:一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上述三种挑战以相互冲突的方式并存;二是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自身展的不平衡性也以相互冲突的方式并存。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和矛盾的境遇,向我们提出了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具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的重大课题,但由于诸多因素,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缺乏深层次的、科学的探讨和研究,尤其是很少有人从哲学的视角去思考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如何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包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学问题,它必将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与发展。本文对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所作的哲学思考,就是从哲学的视角,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中国共产党哲学思想,总结中外企业文化建设规律和有益经验,尤其是借鉴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从精神文化层面深层次研究和探索为什么要建设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怎样的中国国有企业文化的问题。本文对企业文化的思考主要是基于狭义的企业文化,即企业精神文化,相对于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制度文化而言。所谓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以及特有的历史传统和管理思想。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实践活动及其组织意识在人的价值观念上的反映,主要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等意识形态的内容。之所以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界定企业文化的内涵,主要是因为:只有从精神层面把企业文化理解为精神文化,才能从哲学的维度把握国有企业文化的精神实质,才能从战略的角度明确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追求,才能从政治的高度认识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本文研究认为,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就是以管理哲学为核心,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客观实际出发,按照国有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地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统一起来,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总结、提炼先进的国有企业文化理念,并加以扬弃、继承和发展,解决当下国有企业文化存在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矛盾,处理员工的全面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矛盾,改变员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实践活动,把企业管理者的理念培育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实现全体员工的文化自觉,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实现企业基业常青的愿景和使命。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当代价值: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写作主要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当代发展与当代标志,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意识形态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文化,代表着一种主流价值趋向,其哲学思想具有普遍性、前瞻性、主流性和指导性,为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思想来源。二是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管理经验。世界上最成功的组织不是企业,而是宗教、政党、军队和学校。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管理最为成功的组织之一,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典范。中国国有企业如何借鉴西方企业文化的思想、方法,又不脱离国有企业的实际,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示范。本文围绕两条主线搭建了写作框架结构。共包括七个部分:第1章:绪论。重点论述了论文的选题动因和研究视角以及写作思路,简要回顾和归纳了国内外企业文化及其建设的研究现状,同时阐明了论文的逻辑框架和研究方法,概要陈述了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2章: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本质。主要阐述了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论述了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本质。重点解决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是什么的问题。第3章: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反思与批判。主要比较分析了日本和美国国有企业发展及其文化特征,回顾了中国国有企业及其文化建设的历程,论述了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重点解决为什么要建设中国国有企业文化的问题。第4章: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构建。阐述了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论述了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总体目标。重点解决建设什么样的中国国有企业文化的问题。第5章: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阐述了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路径探析。重点解决如何建设中国国有企业文化的路径问题。第6章: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创新。阐述了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创新的基本内涵、体系构建和主要方面。重点解决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创新问题。第7章:结论。重点概括了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和存在的不足,并对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的未来作了概要展望。
张继伟,王淑玲[6](2012)在《我国中药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文中提出采用SWOT方法对中药店的现状进行分析,即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这4个要素的角度对中药店所处的环境和形势进行分析探讨,以充分认识和发挥有利条件,控制和化解不利因素,为"十二五"期间中医药相关发展策略的落实提供依据,也为中药店的发展提供参考。
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科研组,刘瑶[7](2012)在《民族企业常青与文化持续性关系问题探究——以同仁堂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凤毛麟角。在众多影响企业长青的因素中,"文化持续性"这一因素尤为突出。本文以同仁堂为例,对同仁堂的发展沿革作了简要概述,着重对同仁堂企业文化的持续发展做了归纳与总结,并以此论证了企业文化的持续对企业常青的重要作用。
杨在军[8](2011)在《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以1669—1954年的北京乐家同仁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公私合营前的北京乐家同仁堂是公认比较成功的老字号家族企业,但从其家族和企业演变的历史视角考察,长寿过程充满波折。一般对家族企业长寿研究,更关注企业层面,忽视家族层面,但现实世界却是两者共同对家族企业长寿起作用。有鉴于此,有必要从家族视角剖析家族企业长寿问题。从家族维度考察,政治资源、人力资源、企业的家族封闭性、经营权子承父业、早做传承准备等是北京乐家同仁堂长寿经验,这有一定启迪性。
程晓晨,何江[9](2004)在《弘扬优秀文化 诚信铸就品牌——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百年诚信铸品牌纪实》文中研究说明诚信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历史,对诚信这一概念做出了真正的诠释。
潘善棠,王雷鸣,于敬中[10](2002)在《诚信为本 药德为魂——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启示》文中研究表明 “吃同仁堂的药放心”,2001年9月,一项北京市民购药去向的调查显示,有300多年历史的同仁堂以绝对优势高居京城药店榜首,为北京商业信誉最好的药店。 老字号历久不衰。同仁堂的实践证明:企业惟有遵循职业道德,讲求信誉,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发展。 立业之本: 同修仁德济世养生 清康熙8年即公元1669年,同仁堂创始人乐显扬在北京创设同仁堂药室。公元2001年7月,同仁堂的第10家海外分店在泰国曼谷开业。 从一家普通药店成长为“国药第一品
二、诚信为本 药德为魂——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诚信为本 药德为魂——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儒家文化塑造中药品牌企业的内在机理分析——以北京同仁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分析 |
三、传统儒家文化对企业品牌行为的模塑作用 |
(一) 企业发展理念中的仁爱精神———观象知意 |
(二) 企业经营中诚信的原则———心与言及行的立规 |
(三) 企业生产的精益操作———慎独精神 |
(四) 企业的药德———人品寓于产品 |
四、儒家思想对中药企业管理的重要启示 |
(一) 中药企业返本“仁爱精神”, 创新企业文化品牌 |
(二) 中药经营以诚信为本, 建立行为规则 |
(三) 中药企业运用儒家“忠恕”之道建立心理契约 |
五、结语 |
(2)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水平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图 |
1.5 概念界定 |
2 民族品牌标志的发展 |
2.1 品牌的内涵 |
2.1.1 品牌的概述 |
2.1.2 品牌与标志设计的关系 |
2.2 民族品牌标志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分析 |
2.2.1 民族品牌标志的历史沿革 |
2.2.2 民族品牌标志发展现状 |
2.3 民族品牌标志传统设计元素分析 |
2.4 民族品牌推广现状分析 |
2.4.1 缺失民族性 |
2.4.2 缺乏时代感 |
2.4.3 缺少国际化设计元素 |
3 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 |
3.1 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的现状分析 |
3.2 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的价值 |
3.3 民族品牌文化DNA的传承与发展 |
3.3.1 DNA传承的必要性 |
3.3.2 品牌文化DNA的发展 |
4 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的基本程序及设计途径 |
4.1 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的程序 |
4.1.1 调研 |
4.1.2 定位 |
4.2 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遵循的原则 |
4.2.1 DNA元素保留原则 |
4.2.2 承袭民族风格原则 |
4.2.3 中西交融原则 |
4.2.4 顺应国内外市场发展创新原则 |
4.3 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的有效途径 |
4.3.1 运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 |
4.3.2 借鉴国外品牌标志设计经验进行再设计 |
4.3.3 根据国内外品牌发展趋势进行再设计 |
5 民族品牌标志的再设计及其应用 |
5.1 民族品牌—同仁堂标志再设计的实施方案 |
5.1.1 同仁堂品牌推广现状分析 |
5.1.2 同仁堂品牌文化内涵 |
5.1.3 同仁堂品牌视觉形象存在的不足 |
5.2 民族品牌—同仁堂标志创新设计 |
5.2.1 同仁堂标志设计元素提取 |
5.2.2 同仁堂品牌文化的融入 |
5.2.3 国际化元素的应用 |
5.3 民族品牌—同仁堂标志应用 |
5.3.1 同仁堂标志在VI设计中的应用 |
5.3.2 同仁堂标志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
6 总结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工作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之文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 |
1.1.1 本课题研究的社会背景 |
1.1.2 课题研究的动机和目的 |
1.2 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
1.3 研究内容的界定 |
1.3.1 中医药文化的界定 |
1.3.2 中医药企业的界定 |
第二章 中医药企业发展现状及形象塑造调研分析 |
2.1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2.2 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 |
2.3 我国中医药企业形象建设现状 |
2.3.1 缺乏形象观念 |
2.3.2 导入 CI 却仅停留在 VI 层面 |
2.3.3 形象识别缺乏差异性 |
2.3.4 并购频繁造成形象混乱 |
2.4 中医药企业形象建设现状的调研 |
2.4.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2.4.2 调研信息的收集 |
2.4.3 调研结果的分析 |
2.5 影响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的文化因素分析 |
2.5.1 外部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对中医药企业形象建设的要求 |
2.5.2 内部文化因素—中医药企业形象建设自身文化需求 |
第三章 传统中医药行业文化因子分析及其现实意义 |
3.1 传统中医药文化核心理念 |
3.1.1 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
3.1.2 人命至重,以人为本的医德观 |
3.1.3 阴阳匀平,动静互涵的恒动观 |
3.1.4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观 |
3.2 传统中医药行业行为文化 |
3.2.1 传承堂训,永续发展 |
3.2.2 赠医施药,善尽社会责任 |
3.2.3 质量第一,公平交易 |
3.2.4 医生坐堂,优质服务 |
3.3 传统中医药行业物质文化 |
3.3.1 源于人本医道的命名文化 |
3.3.2 便于识别的标记文化 |
3.3.3 具有行业特征的广告文化 |
3.3.4 富于人文氛围的环境文化 |
3.4 传统中医药文化对现代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的借鉴意义 |
第四章 现代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的原则和途径 |
4.1 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中的运用原则 |
4.1.1 对外文化凝练原则 |
4.1.2 对内定位差异化原则 |
4.1.3 文化创新原则 |
4.1.4 渐进持久原则 |
4.2 中医药文化在企业形象建设中的运用途径 |
4.2.1 根植文化理念,培育形象深度 |
4.2.2 嫁接文化标签,实现形象价值 |
4.2.3 健全制度文化,强化形象生态 |
4.2.4 固化文化外观,体现造型美感 |
4.2.5 实施文化营销,促进形象传播 |
4.2.6 推进文化整合,优化形象系统 |
4.2.7 案例分析:天士力塑造企业形象的文化演进 |
第五章 中医药文化全球化拓展战略 |
5.1 我国中医药企业迈向国际市场的 SWOT 分析 |
5.1.1 中医药企业国际竞争优势(Strengths) |
5.1.2 国际竞争劣势(Weaknesses) |
5.1.3 来自世界制药行业的威胁(Threats) |
5.1.4 中药企业发展机遇(Opportunities) |
5.2 推进中药文化传播、加快中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的具体措施 |
5.2.1 学术文化延伸,强化中医药科学性 |
5.2.2 现代化演绎,增强文化适应性 |
5.2.3 商业文化延伸 |
5.2.4 利用发源地优势,强化文化“正统”地位 |
5.2.5 利用现代传媒,多渠道推广中医药文化 |
5.2.6 案例分析:“虎标万金油”的国际化策略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关于企业伦理的概念、模式和类型的研究综述 |
1.3.2 关于企业伦理与企业持续发展的研究综述 |
1.3.3 关于企业生态伦理的研究综述 |
1.3.4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研究综述 |
1.3.5 关于企业营销伦理的研究综述 |
1.3.6 小结 |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内容 |
1.5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1.5.1 本论文可能的创新点 |
1.5.2 本论文的不足 |
2. 相关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2.1 企业伦理理论 |
2.1.1 企业伦理的概念和内涵 |
2.1.2 企业伦理的经济学分析 |
2.2 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
2.2.1 企业持续发展的概念 |
2.2.2 企业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
2.3 企业伦理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
2.3.1 企业伦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 |
2.3.2 企业伦理的功能 |
2.3.3 企业伦理对企业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
2.4 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1 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
2.4.2 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分类 |
2.4.3 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企业核心利益相关者伦理 |
3. 企业的自然环境利益相关者伦理——企业生态伦理 |
3.1 企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 |
3.1.1 企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分析 |
3.1.2 企业发展中的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3.2 生态伦理理论的演进与企业生态伦理的内涵 |
3.2.1 生态伦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 |
3.2.2 生态伦理理论的演进历程 |
3.2.3 企业生态伦理的内涵 |
3.3 企业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中西哲学思想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
3.3.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分析 |
3.3.2 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中的生态伦理思想分析 |
3.4 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生态伦理 |
3.4.1 企业生态伦理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 |
3.4.2 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生态伦理构建对策 |
4. 企业的外部核心利益相关者伦理——企业营销伦理 |
4.1 企业发展中的营销伦理问题 |
4.1.1 企业发展中的营销伦理问题分析 |
4.1.2 企业发展中的营销伦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4.2 企业营销伦理理论的演进与企业营销伦理的内涵 |
4.2.1 企业营销伦理理论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
4.2.2 企业营销伦理理论的演进历程 |
4.2.3 企业营销伦理的内涵 |
4.3 企业营销伦理的哲学基础—中西哲学思想中的经济伦理思想 |
4.3.1 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分析 |
4.3.2 西方哲学思想中的经济伦理思想分析 |
4.4 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营销伦理 |
4.4.1 企业营销伦理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 |
4.4.2 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营销伦理构建对策 |
5. 企业的内部核心利益相关者伦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
5.1 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伦理问题 |
5.1.1 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伦理问题分析 |
5.1.2 企业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伦理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
5.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演进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内涵 |
5.2.1 企业人事管理阶段的人事管理伦理理念 |
5.2.2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的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理念 |
5.2.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内涵 |
5.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哲学基础——中西哲学思想中的人本管理思想 |
5.3.1 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本管理思想分析 |
5.3.2 西方哲学理论中的人本管理思想分析 |
5.4 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
5.4.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意义 |
5.4.2 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构建对策 |
6. 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案例分析 |
6.1 正面案例:北京同仁堂药业持续发展的秘诀 |
6.2 反面案例:三鹿乳业集团的破产 |
7. 本文的研究基本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动因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 |
1.2.2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
1.3 研究视角和创新点 |
1.3.1 研究视角 |
1.3.2 创新点 |
1.4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框架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哲学本质 |
2.1 文化及其哲学释义 |
2.1.1 文化概述 |
2.1.2 文化的哲学释义 |
2.2 企业文化内涵解析 |
2.2.1 企业文化概念界定 |
2.2.2 企业文化的基本结构 |
2.2.3 企业文化的主要功能 |
2.3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阐释 |
2.3.1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 |
2.3.2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当代价值 |
第3章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反思与批判 |
3.1 国外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比较分析 |
3.1.1 日本和美国国有企业概况 |
3.1.2 日本和美国国有企业文化特征 |
3.2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变迁 |
3.2.1 国有企业的主要历程及其贡献 |
3.2.2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历史变迁 |
3.3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存状况和主要问题 |
3.3.1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存状况 |
3.3.2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
第4章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构建 |
4.1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
4.1.1 建立国有企业的企业哲学 |
4.1.2 培育国有企业的企业价值观 |
4.1.3 锻造国有企业的企业精神 |
4.1.4 践行国有企业的企业道德 |
4.2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
4.2.1 培育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文化 |
4.2.2 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
4.3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
第5章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
5.1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
5.1.1 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 |
5.1.2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 |
5.2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
5.2.1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
5.2.2 吸收和借鉴东西方优秀的企业文化 |
5.3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
5.3.1 健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 |
5.3.2 明确国有企业职工群众的主体地位 |
5.3.3 发挥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 |
第6章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创新 |
6.1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创新的基本内涵 |
6.1.1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创新的基本内涵 |
6.1.2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创新的重要作用 |
6.2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创新的体系构建 |
6.2.1 建立以管理哲学为中心的企业文化体系 |
6.2.2 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品牌文化体系 |
6.2.3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文化体系 |
6.3 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创新的主要方面 |
6.3.1 建立学习型社会主义国有企业 |
6.3.2 培育社会主义企业家精神 |
6.3.3 推动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
第7章 结论 |
7.1 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
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和致谢 |
(6)我国中药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店概况 |
1.1 中药店的起源与涵义 |
1.2 我国中药店的理念演变 |
2 我国中药店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
2.1 优势分析 (Strength Analysis) |
2.1.1 文化理论自成体系 |
2.1.2 中药材资源丰富 |
2.1.3 高等院校专业人才丰富 |
2.1.4 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 |
2.2 劣势分析 (Weakness Analysis) |
2.2.1 中药店布局的不均衡 |
2.2.2 管理不到位, 中药饮片质量难保证 |
2.2.3 中药店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且流动性大 |
2.2.4 消费者购买中药花费时间和精力较多 |
2.3 机会分析 (Opportunity Analysis) |
2.3.1一系列优惠政策, 降低了进入中药店行业的壁垒 |
2.3.2坐堂中医提升了中药店的服务质量, 增强了大众对中药店的信任度 |
2.3.3 中医药市场的走俏, 食药同补的流行 |
2.4 威胁分析 (Threat Analysis) |
2.4.1 运营体制落后, 销售方式单一 |
2.4.2 医院垄断经营, 处方难以到达中药店 |
2.4.3 西药治疗效果快, 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 |
3 中药店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3.1 中药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3.1.1 陷入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 |
3.1.2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
3.2 对中药店发展的建议 |
3.2.1 创造核心竞争力, 提升服务特色 |
3.2.2 营销要有长远发展战略, 不能只看短期效益 |
3.3.3 改变营业风格, 扩大客源 |
4 中药店未来的发展趋势 |
4.1 销售渠道网络化 |
4.2 经营模式超市化 |
4.3 发展品牌化 |
4.4 服务专业化 |
4.5 经营多元化 |
(7)民族企业常青与文化持续性关系问题探究——以同仁堂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同仁堂企业常青及其文化持续 |
二、文化持续对企业常青的作用 |
(一) 文化持续能够促进核心价值观广泛共享 |
(二) 文化持续能够改善企业经营管理 |
(三) 文化持续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三、同仁堂对民族企业永续发展的启示 |
(一) 要做到坚守核心价值观 |
(二) 要不断调整企业经营方式 |
(三) 要致力提高员工、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 |
(四) 要坚持核心,更要创新 |
四、结语 |
(8)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以1669—1954年的北京乐家同仁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京乐家及同仁堂历史回溯 |
(一) 1669—1742年:定居北京的乐家与创业期的同仁堂 |
(二) 1742—1843年:人丁不旺的乐家与风雨飘摇的同仁堂 |
(三) 1843—1907年:人丁中兴的乐家与业务中兴的同仁堂 |
(四) 1907—1954年:人丁兴旺的乐家与分枝发丫的同仁堂 |
二、北京乐家同仁堂长寿经验 |
(一) 外部保障:政治资源 |
(二) 人力资源:家族控制与企业发达基础 |
(三) 封闭性:家族长期控制不容忽视的因素 |
1. 家族行业与家族人员从业封闭性: |
2. 所有权与经营权封闭: |
(四) 经营权子承父业 |
(五) 其它经验 |
1. 早作传承准备。 |
2.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散与集中的均衡。 |
三、结论与讨论 |
(9)弘扬优秀文化 诚信铸就品牌——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百年诚信铸品牌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诚实守信——同仁堂的经营观 |
以义取利——同仁堂的义利观 |
以质取胜——同仁堂的质量观 |
四、诚信为本 药德为魂——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儒家文化塑造中药品牌企业的内在机理分析——以北京同仁堂为例[J]. 汪鑫,申俊龙,张诗钰,王睿. 对外经贸, 2017(08)
- [2]民族品牌标志再设计及其应用研究[D]. 王峥力. 陕西科技大学, 2015(01)
- [3]中医药企业形象塑造之文化策略研究[D]. 陈玮. 江南大学, 2012(04)
- [4]企业持续发展视角的企业伦理研究[D]. 程月明. 江西财经大学, 2012(06)
- [5]当代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的哲学思考[D]. 张冠男. 吉林大学, 2012(09)
- [6]我国中药店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 张继伟,王淑玲. 中国执业药师, 2012(02)
- [7]民族企业常青与文化持续性关系问题探究——以同仁堂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例[J]. 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科研组,刘瑶.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2(01)
- [8]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以1669—1954年的北京乐家同仁堂为例[J]. 杨在军.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1(01)
- [9]弘扬优秀文化 诚信铸就品牌——北京同仁堂集团公司百年诚信铸品牌纪实[J]. 程晓晨,何江. 中国经贸, 2004(06)
- [10]诚信为本 药德为魂——北京同仁堂三百多年经久不衰的启示[J]. 潘善棠,王雷鸣,于敬中. 首都医药,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