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舰船机电一体化装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1](2021)在《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机电一体化装置和设备的故障诊断工作实施科学的实际应用,能够保证车间生产工作顺畅地执行,同时也能提升相应的装备的基本使用效率。设备的在线故障断相关技术目前有效使用之后,可以对车间生产过程的整体性发展进步发挥特定的调配功能,保证相关生产线设备均可以平稳地工作,各行各业中机电一体化相关的装备的应用将会持续扩大,
李哲[2](2020)在《多功能电子装备诊断模型与层次化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指出目前,电子装备对系统测试效率和故障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其功能先进性和结构复杂性给装备的故障诊断和检测维修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电子装备系统的测试维修问题,必须将测试性作为电子装备设计目标之一。层次化诊断模型是电子装备进行测试性分配、分析和验证的关键技术,主要为装备系统测试性水平分析和改进提供信息描述基础,以电源控制器为研究对象,用层次化建模的方法建立电源控制器诊断模型,验证其测试性设计水平,论文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建立电源控制器的多信号流图模型。以滤波放大电路为例,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数十年研究的诊断模型,根据分析结果,采用多信号流图模型建立电源控制器的诊断模型更加有效,介绍了多信号流图模型的建立原理和组成单元,并依据测试性软件TEAMS梳理了建立多信号流图诊断模型的步骤。(2)研究了基于多信号流图模型的层次化建模方法。在完成了分层建模的技术研究后,提出了层次划分的基本原则,通过研究功能层次划分、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和测试设置的方法,对电源控制器进行了功能层次划分、故障分析和测试的设置,建立了电源控制器的层次化模型元素。(3)研究了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测试性分配方法。研究测试性指标的分配知识,描述了测试性分配的数学模型和方法,以层次化模型提供的测试性知识对电源控制器进行了三种方法的测试性指标分配,根据分配结果,对比分析了三种分配方法的特性。(4)研究了基于层次化模型的测试性分析方法。根据层次化模型的原理,提出结合功能单元与测试的相关矩阵和功能单元、功能信号与测试的相关矩阵生成D矩阵的概念,给出了生成D矩阵、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的算法和公式。(5)搭建了一种建立层次化诊断模型的平台,对电源控制器的层次化模型进行了验证。主要介绍了平台的总体功能,通过层次化建模分析平台建立了电源控制器的层次化模型,并基于层次化模型开展了测试性分析和分配,证明了层次化模型的意义和有效性。
吕其峰[3](2020)在《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控发动机发展,电子器件的日益复杂、软件和机电一体化应用不断增加,系统性失效和随机硬件失效的风险逐渐增加。对于发动机系统的输入部件,国六排放法规要求OBD系统应至少监测电路故障及合理性故障。同时在功能安全方面,汽车电子行业标准ISO26262要求避免因汽车电子系统故障导致的不合理风险。国六高压共轨发动机电控部件的增加及法规要求监测项目的扩充,对车载故障诊断系统提出新的要求,因此研究适应排放法规及满足更高控制要求的故障诊断系统十分必要。论文分析了国内外高压共轨柴油机的故障诊断系统和关键部件诊断方法的发展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详细研究了不同部件的工作原理和故障机理,从而针对不同的部件结合其功能需求选取不同的监控策略。将故障诊断系统分为故障监控模块和故障管理模块,监控模块报告故障信息后,故障管理模块进行故障处理。将监控功能模块分部件层、功能层和控制器层,对部件层和功能层诊断策略进行研究。基于该体系架构,以MATLABSimulink为建模工具,搭建了故障诊断体系策略。对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轨压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燃油计量单元、蓄电池电压、ADC模块等部件搭建了超限检测策略模型和部分合理性检测策略模型;对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无信号故障和错误信号故障采取模型诊断法结合逻辑诊断的融合诊断策略,在非故障性输入干扰时能够准确快速的识别故障。对轨压控制的过程采取了通过轨压传感器和通过燃油计量单元两种策略分别进行轨压梯度监控和调节器监控,搭建诊断策略模型。对于失火故障采用AMESim软件进行故障模拟并采集数据,从而提取故障特征进行故障诊断,并搭建诊断策略模型。对搭建的各模块控制策略进行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能够准确识别故障。将搭建的故障诊断策略模型与发动机整体控制策略进行对接,生成代码下载到目标ECU中,选取部分传感器的诊断策略进行离线仿真,通过模拟故障对诊断程序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验证了论文搭建故障诊断系统的正确性及可行性,表明故障诊断系统可有效实现柴油机的故障诊断。
王洪峰[4](2019)在《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机车柴油机的智能化水平是我国工业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轨道车辆装备发展起到革命性作用。当前柴油机技术已经朝大数据智能化方向发展,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可以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装备维修管理成本。本文结合机车运用需求以及未来柴油机的发展,分析了生产厂商和用户对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需求,论述了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设计目标,分解系统设计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研究了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硬件架。将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分为系统感知、数据分析、预测与健康管理、全寿命可靠性、运维支持等多个系统部分。本文以某型柴油机为例进行了系统设计,构建了初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取得了数据,验证了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设计修改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借鉴。某型柴油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已上线试运行超过2年,使用状态良好。期间积累了大量的正常数据和故障数据,为今后的设计方案改进提供了依据。在试运行的2年中,该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未出现大的运行故障,总体上运行比较稳定可靠。该工作达到了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本研究表明,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意味着运用、管理成本的降低,也增加了安全性和服务一体化水平,必将为柴油机技术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并且可以推广到民用发电、军工装备、核电、船舶动力等领域。
年夫顺[5](2018)在《关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的几点认识》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PHM)基本概念与内涵,回顾了国外飞机发动机、固定翼飞机、直升机、航天飞行器、舰船、车辆和轨道交通等设备PHM技术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PHM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应用领域。梳理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体系架构,介绍了故障模型、状态监测、数据处理、综合诊断、健康管理、维修决策和后勤支援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我国发展PHM技术的意见和建议。
张平[6](2016)在《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技术创新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作为一家在船舶机舱自动化领域国内领先的科研单位,长期从事船舶海洋领域的军民品自动化装备的开发和生产。但是,由于外部整体经济环境低迷、市场竞争激烈,同时由于内部缺乏对技术创新的有效管理,导致事业部核心技术优势逐渐丧失,发展遇到了瓶颈,特别是事业部未来的技术创新目标不明确,尚未找到保障船海业务和非船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的有价值且可行的技术创新方向。为了帮助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走出增长的困境,本文首先对企业所在行业进行了现状和趋势分析;接着分析了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的业务和技术创新管理现状,找出问题点;并运用包括五力分析和SWOT等分析工具对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的技术创新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分析和制订了事业部总体,以及船舶机舱自动化业务和工业自动化业务的技术创新战略;最后,本文还针对问题点梳理了具体的管理改进措施,包括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组织优化、创新人才激励、创新资金保障、技术创新考核指标等方面,并提出了改善建议。面对经济的持续低迷,各经济组织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技术创新方向,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创新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解决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技术创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正在进行转型升级的其他科技型企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
顾艺,廖亚军,车兵辉,宋书华[7](2016)在《基于GJB6600的风洞IETM系统》文中认为为提高风洞装备的保障能力和战备完好性,提出基于GJB6600的风洞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nteractive electronical technique manual,IETM)系统设计。介绍IETM技术的发展现状,结合风洞装备特点及其管理保障的信息化、智能化需求,对分散的各类装备的技术资料、手册实现电子化通用格式转化和数据库集中存储管理,基于故障库及人机对话进行智能诊断,利用多种媒体开展操作过程指导。结果表明:该设计可为实现风洞各系统信息资料集中管控、共享互通,提高风洞装备故障诊断的智能化水平和维修效率,为提高风洞运行保障能力提供先进可靠的技术途径。
沙印[8](2013)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管理》文中提出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生产制造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进行了故障诊断和维护管理的分析应用。首先简要分析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具体的故障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的应用,并给出了具体的维护管理的建议和措施,对于进一步提高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水平和维护管理水平均有较好的指导借鉴意义。
杨述明[9](2012)在《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装备维修保障模式的逐步转变和故障预测使能技术的不断成熟,装备健康管理(Equipment Health Management,EHM)必然成为未来装备设计、生成和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EHM能力一方面依赖于信息的处理与决策,另一方面更依赖于信息的获取。随着装备复杂性的增加,有必要在装备设计研制一开始就根据EHM的需求考虑可测性问题,选择全面的测试项目、配置合理的传感器、制定科学的测试时机,并采用相应技术手段嵌入设计到装备中。目前的可测性理论与技术主要面向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没有考虑故障大小、故障演化和健康评估对可测性的需求。如何根据EHM需求,在装备早期设计阶段并行开展可测性设计是提高EHM能力进而提高维修决策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目前我军装备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可测性中融入EHM功能需求后内涵体系尚不明确、关键技术有待理清和突破等实际情况,从可测性指标、可测性模型、可测性优化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在当前可测性理论和框架下,根据EHM的功能需求明确了面向EHM的可测性内涵,提出了面向EHM的可测性技术体系。2.针对目前可测性指标主要用于故障可检测和故障可隔离能力评价,不能有效描述故障可预测和健康可评估能力的问题,在深入分析EHM对可测性的本质需求基础上,从“准确性”和“时效性”两个方面构建了面向EHM的可测性指标体系,并分析了指标间的关联关系。3.系统地分析了可测性中考虑EHM功能后的建模需求,建立了面向EHM的定量不确定分层模型。在系统层,通过定量有向图和功能故障分析建立故障—测试相关性,并以概率、模糊和不确定的形式定量描述故障属性、测试属性和传播属性;在组件层,通过失效物理模型或扩展故障模式、机理和影响分析构建故障演化—测试相关性。装备定量不确定分层模型可以表示成一个多元相关性矩阵,基于该矩阵可实现面向EHM的可测性分析与评估。4.分析了可测性中融入EHM后对测试项目的需求,提出了面向EHM的测试优化选择与传感器优化配置框架与方法。首先提出了测点初步布置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提出了面向EHM的测试优化选择模型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从故障特性、传感器特性、故障与传感器之间的匹配特性系统地分析了传感器对故障检测的不确定性,然后基于故障可预测对传感器的需求以及传感器对故障检测的不确定性,建立了以传感器总代价最小为优化目标,以传感器不确定检测下的故障可检测率、故障可隔离率和故障可预测率为约束条件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模型,并设计了遗传算法进行求解。5.基于可测性和EHM融合后的内涵和技术体系,分析了测试时机优化的必要性和新需求,提出了基于Markov理论的面向EHM的测试时机优化制定方法。首先,以贮存模式装备为背景研究并提出了基于Markov更新过程的周期测试时机优化技术。进一步地,以使用模式装备为背景分析了EHM对动态序贯测试的需求;根据动态序贯测试的特点,给出了部分可观半Markov决策过程的形式化描述;通过引入信念状态把部分可观半Markov决策过程转化为完全可观信念半Markov决策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装备在长期运行条件下的平均费用率(主要包括维修费用、测试费用和停机损失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的动态序贯测试时机优化模型。该模型以装备的健康状态为基础动态决策下次测试时机,并考虑了装备健康状态评估的不确定性,更符合EHM的功能需求。所研究的动态序贯测试优化模型同样适用于贮存模式装备。论文以典型机电伺服系统为案例贯穿各章节,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工程案例,表明本文所提理论、模型与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与有效性,具有很好的工程实践指导价值。
马镜[10](2012)在《浅析舰船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系统》文中提出舰船机电设备是海军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舰船机电设备的故障检测信息化、动态化、系统化是舰船机电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就构建舰船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系统的数据来源进行详尽阐述,同时对舰船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系统的维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二、舰船机电一体化装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舰船机电一体化装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的在线检测及诊断相关技术的研究 |
设备的振动现象诊断技术 |
温度数据的诊断技术 |
金属谱相相关剖析技术 |
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相关技术的解决方案 |
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相关理论系统不够完善 |
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实际使用能力偏低 |
机电一体化装置出现故障时的错误诊断 |
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相关技术的推进方案 |
提高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相关技术的精准程度 |
重视机电一体化装置产生故障逐渐变化的过程 |
搭建完备的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体系 |
结语 |
(2)多功能电子装备诊断模型与层次化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诊断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逻辑模型 |
1.2.2 信息流模型 |
1.2.3 多信号流图模型 |
1.2.4 混合诊断模型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源控制器的诊断模型 |
2.1 概述 |
2.2 电源控制器的组成与功能 |
2.2.1 电源控制器的组成 |
2.2.2 电源控制器的功能 |
2.3 基于多信号流图的层次化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层次化建模方法研究 |
3.1 分层建模技术 |
3.1.1 系统层次划分 |
3.1.2 系统模块划分 |
3.2 装备系统层次划分原则 |
3.3 建模方法研究 |
3.3.1 层次化建模逻辑架构 |
3.3.2 功能层次划分 |
3.3.3 故障模式分析 |
3.3.4 测试设置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测试性分配与分析方法研究 |
4.1 基于模型的测试性分配 |
4.1.1 测试性分配内容 |
4.1.2 测试性分配方法 |
4.1.3 测试性分配方法对比 |
4.2 基于模型的测试性分析 |
4.2.1 概述 |
4.2.2 相关矩阵生成 |
4.2.3 静态分析 |
4.2.4 动态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平台设计及模型验证 |
5.1 层次化建模平台总体设计 |
5.2 图形化建模功能 |
5.3 分析功能 |
5.3.1 测试性分配功能 |
5.3.2 测试性分析功能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3)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动机OBD法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OBD法规发展研究 |
1.2.2 国内OBD法规发展研究 |
1.3 当前故障诊断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柴油机故障诊断理论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柴油机故障诊断理论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系统分析 |
2.1 满足国VI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需求分析 |
2.1.1 高压共轨柴油机ECU功能结构组成 |
2.1.2 故障监控内容 |
2.1.3 故障诊断系统组成 |
2.2 故障监控策略 |
2.3 故障管理模块 |
2.3.1 预消抖 |
2.3.2 故障诊断检查处理 |
2.3.3 故障诊断事件存储 |
2.3.4 故障诊断抑制处理程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典型部件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
3.1 轨压传感器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
3.1.1 轨压传感器信号范围检测 |
3.1.2 漂移故障检查 |
3.1.3 失效处理策略 |
3.1.4 模型仿真 |
3.2 燃油温度传感器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
3.2.1 燃油温度传感器信号范围检测 |
3.2.2 燃油温度信号合理性检测 |
3.2.3 模型仿真 |
3.3 轨压梯度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
3.3.1 故障监控策略 |
3.3.2 故障失效处理策略 |
3.3.3 模型仿真 |
3.4 基于燃油计量单元的轨压监控策略研究 |
3.4.1 燃油计量单元的故障监控策略 |
3.4.2 轨压监控策略 |
3.5 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策略研究 |
3.5.1 故障原因分析 |
3.5.2 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 |
3.5.3 结合逻辑诊断的模型诊断法 |
3.5.4 故障诊断建模及仿真 |
3.5.5 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诊断试验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压共轨柴油机失火诊断研究 |
4.1 失火故障仿真 |
4.1.1 基于AMESim的发动机仿真模型介绍 |
4.1.2 失火故障模拟 |
4.2 失火故障特征分析 |
4.2.1 瞬时转速信号特征理论分析 |
4.2.2 失火故障特征计算 |
4.3 SOM神经网络的失火诊断方法实现 |
4.4 基于段角加速度的逻辑诊断法 |
4.4.1 失火诊断条件检查 |
4.4.2 失火检测 |
4.4.3 失火故障诊断 |
4.5 模型仿真及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4)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公式符号表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目标及意义 |
1.3 国内外情况 |
1.4 课题研究思路 |
1.5 本文主要工作 |
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1 铁路运用的功能化需求 |
2.1.1 内燃机车不同用途下的功能化需求分析 |
2.1.2 铁路机车运用环境特点分析 |
2.1.3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
2.2 用户管理的功能需求 |
2.2.1 基于可靠运用的功能化需求 |
2.2.2 基于成本控制的功能化 |
2.2.3 监管 |
2.3 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指导 |
2.4 零部件数字化管理 |
2.4.1 产品标识与识别 |
2.4.2 信息码的应用与管理 |
2.5 小结 |
3 控制系统架构 |
3.1 基础性架构 |
3.1.1 车载系统 |
3.1.2 车地传输系统 |
3.1.3 地面系统 |
3.2 关键零部件 |
3.2.1 传感器 |
3.2.2 线束 |
3.2.3 电喷控制单元 |
3.2.4 机载PHM控制单元 |
3.2.5 通讯设备 |
3.2.6 数据存储及下载设备 |
3.2.7 地面计算机 |
3.3 控制与管理系统功能划分 |
3.4 小结 |
4 感知系统 |
4.1 感知对象 |
4.2 硬件组成 |
4.2.1 感知系统常用硬件 |
4.2.2 非常规硬件设备 |
4.2.3 通过软件分析和计算可以获知的柴油机参数 |
4.3 软件模型 |
4.4 工程应用试验 |
4.5 小结 |
5. 数据处理 |
5.1 数据类型 |
5.2 数据传输与记录 |
5.2.1 机车内网数据传输与储存 |
5.2.2 车地数据传输与储存 |
5.3 特征提取 |
5.3.1 诊断项目 |
5.4 运用分析 |
5.5 柴油机状态分析 |
5.6 可靠性分析 |
5.6.1 可靠性数据 |
5.6.2 数据接收配置 |
5.6.3 数据库配置 |
5.6.4 处理引擎配置 |
5.6.5 故障预测与诊断 |
5.7 检修分析 |
5.8 成本分析 |
5.9 工程运用及其试验 |
5.10 小结 |
6. 控制与故障处置策略 |
6.1 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功能 |
6.2 智能感知 |
6.3 故障诊断 |
6.4 故障预测 |
6.5 运维优化 |
6.6 自动化调整策略 |
6.7 柴油机故障分类 |
6.8 故障判查机理与处置策略 |
6.9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时间序列预测符号定义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关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的几点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作用与地位 |
1.1 PHM技术是改变传统维修保障方式的新理念 |
1.2 PHM技术是提高设备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
1.3 PHM技术是提高设备完好性的重要手段 |
1.4 PHM技术是降低维修保障成本的重要手段 |
1.5 PHM技术是实现自主保障的重要手段 |
2 国外PHM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 |
2.1 战斗机PHM发展现状 |
2.2 民用飞机健康管理系统 (AHM) 发展现状 |
2.3 直升机健康与使用监测系统 (HUMS) 发展现状 |
2.4 航天飞行器综合健康管理 (IVHM) 发展现状 |
2.5 舰船综合状态评估系统 (ICAS) 发展现状 |
2.6 车辆健康管理系统 (VHMS) 发展现状 |
3 我国PHM技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我国PHM技术发展现状 |
1) 状态监测与嵌入式测试技术日趋成熟 |
2) 故障诊断技术已有较好发展基础 |
3) 故障预测技术日益完善 |
3.2 我国PHM技术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
1) 对PHM作用地位与应用范围的认识还存在误区 |
2) 对关键零部件失效模型和数据积累不够 |
3) 设备状态监测手段较差 |
4) 缺乏PHM技术集成与验证经验 |
4 未来PHM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预测 |
4.1 未来PHM技术发展趋势 |
4.2 未来PHM技术应用前景预测 |
5 体系架构与发展重点 |
5.1 体系架构 |
5.2 关键技术与研究重点 |
1) 故障建模技术 |
2) 状态监测与测试性设计技术 |
3) 数据融合与数据挖掘技术 |
4)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 |
5) 健康状态管理技术 |
6) 维修保障策划与自动生成技术 |
7) 综合信息自主保障系统技术 |
6 措施与建议 |
6.1 加强PHM技术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 |
6.2 加强PHM技术基础研究 |
6.3 加强PHM技术集成验证与示范应用 |
(6)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技术创新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章 相关管理理论 |
2.1 技术创新管理的概念 |
2.2 技术创新的战略管理理论 |
2.2.1 五力分析模型 |
2.2.2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
2.2.3 SWOT分析 |
2.2.4 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工具 |
第3章 事业部所在行业分析 |
3.1 船舶机舱自动化行业分析 |
3.1.1 总体情况分析 |
3.1.2 船舶机舱自动化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差距分析 |
3.2 陆用工业自动化行业分析 |
3.2.1 总体情况分析 |
3.2.2 电子制造自动化行业分析 |
第4章 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现状分析 |
4.1 QY研究所简介 |
4.2 自动化事业部简介 |
4.3 自动化事业部业务现状分析 |
4.3.1 军品业务效率亟待提升 |
4.3.2 民用船海业务成长缓慢 |
4.3.3 非船业务技术发展方向不明 |
4.4 技术创新管理的现状分析 |
4.4.1 技术创新战略 |
4.4.2 技术创新组织架构 |
4.4.3 创新人才激励 |
4.4.4 科研投入 |
4.4.5 技术创新考核 |
4.4.6 问题总结 |
第5章 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
5.1 自动化事业部总体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
5.1.1 SWOT分析 |
5.1.2 内部环境分析 |
5.1.3 总体技术创新战略 |
5.2 船舶机舱自动化业务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
5.2.1 SWOT分析 |
5.2.2 内部环境分析 |
5.2.3 技术创新战略目标 |
5.3 陆用工业自动化业务技术创新战略分析 |
5.3.1 外部环境分析 |
5.3.2 内部环境分析 |
5.3.3 技术创新战略目标 |
第6章 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技术创新管理措施 |
6.1 技术创新战略实施管理 |
6.1.1 实施途径 |
6.1.2 实施内容 |
6.2 组织优化措施 |
6.3 创新人才激励措施 |
6.4 创新资金保障措施 |
6.5 技术创新考核指标优化措施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原因分析 |
1.机械磨损 |
2.电气线路老化 |
3.液压元件密封问题 |
4.人为因素 |
5.工况环境差 |
二、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管理探讨 |
(一) 故障诊断方法应用 |
1. 传统故障诊断方法 |
2. 现代故障诊断方法 |
(二) 维护管理建议 |
1. 实施状态维修策略 |
2. 落实责任人制度 |
3. 提高操作规范性, 引入监督体制 |
4. 重视维护管理人才的培养 |
三、结语 |
(9)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健康管理与可测性技术综述 |
1.2.2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技术综述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
1.3.1 论文研究主要问题及思路 |
1.3.2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指标与可测性建模 |
2.1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相关概念 |
2.1.1 基本概念 |
2.1.2 健康状态退化模型 |
2.1.3 装备健康状态定义与划分 |
2.2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指标 |
2.2.1 装备健康管理对可测性的需求分析 |
2.2.2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指标形式化描述 |
2.3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模型 |
2.3.1 装备健康管理对可测性模型的需求分析 |
2.3.2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模型形式化描述 |
2.3.3 基于定量不确定分层模型的可测性分析 |
2.3.4 面向伺服系统健康管理的可测性建模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测试与传感器优化配置技术 |
3.1 引言 |
3.2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测试初步布置 |
3.3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测试优化选择技术 |
3.3.1 测试优化选择基本流程 |
3.3.2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测试优化选择 |
3.3.3 面向伺服系统健康管理的测试优化选择 |
3.4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传感器优化配置技术 |
3.4.1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传感器优化配置一般流程 |
3.4.2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传感器配置不确定性分析 |
3.4.3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传感器优化配置 |
3.4.4 面向伺服系统健康管理的传感器优化配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测试时机优化制定技术 |
4.1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测试时机优化相关理论 |
4.1.1 控制限维修策略 |
4.1.2 基于健康管理的维修决策一般流程 |
4.2 装备贮存模式下的周期测试时机优化技术 |
4.2.1 贮存模式装备对周期测试的需求分析 |
4.2.2 基于更新过程的周期测试优化 |
4.2.3 面向伺服系统健康管理的周期测试时机优化 |
4.3 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序贯测试时机优化技术 |
4.3.1 装备健康管理对序贯测试的需求分析 |
4.3.2 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序贯测试优化 |
4.3.3 面向伺服系统健康管理的序贯测试时机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10)浅析舰船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舰船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系统的数据来源 |
2 舰船机电设备检测系统的运行原理 |
3 舰船机电设备检测系统的维护 |
4 建立舰船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系统的重要意义 |
四、舰船机电一体化装备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机电一体化装置故障诊断分析[J]. 张宇. 中国科技信息, 2021(20)
- [2]多功能电子装备诊断模型与层次化建模方法研究[D]. 李哲.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0(06)
- [3]高压共轨柴油机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D]. 吕其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4]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D]. 王洪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5]关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的几点认识[J]. 年夫顺. 仪器仪表学报, 2018(08)
- [6]QY研究所自动化事业部技术创新管理研究[D]. 张平.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7]基于GJB6600的风洞IETM系统[J]. 顾艺,廖亚军,车兵辉,宋书华. 兵工自动化, 2016(07)
- [8]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管理[J]. 沙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10)
- [9]面向装备健康管理的可测性技术研究[D]. 杨述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2(12)
- [10]浅析舰船机电设备故障检测系统[J]. 马镜. 科技风,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