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阮籍在诗歌中重“义”“气”的审美追求

论阮籍在诗歌中重“义”“气”的审美追求

一、论阮籍诗歌重“意”与重“气”的美学追求(论文文献综述)

冯云琪[1](2012)在《沈约《宋书·列传》中的文艺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沈约作为南北朝时期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在当时文坛上极具影响力。沈约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他的诗歌可以和谢眺的诗歌相媲美。其他文章的艺术成就也颇高,尤其是其语言十分讲究韵律,富有节奏感;其次他也有着丰富的文艺思想,但他的这些文艺思想比较零散,我们只能从他所写的一些史料中窥探其文艺思想。《宋书》是沈约所着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在《宋书·列传》中含有沈约诸多的文艺思想。本文力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宋书·列传》中有关沈约的文艺思想做全面的分析。全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引言主要论述了沈约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对《宋书》中所涉及的文艺理论做总体的概括,并梳理了20世纪以来对《宋书》的研究状况,论证了本课题的价值。正文共有四部分构成:第一,《宋书·列传》中“文”“情”并重的诗学观。沈约主张“文”“情”并重,认为“文”与“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与此同时,沈约认为“情”更为重要,“文”是为“情”所用的,提出了着名的“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文学理论观;第二,《宋书·列传》中的声律论。声律论是沈约提出的着名理论,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声律论的产生与发展,沈约的主要观点及声律论的贡献;第三,博学观与文学史观。从沈约对刘宋时期的人物评价中我们可以看出沈约重视博学之人,尤其看重博而能精之人;关于他的文学史观,历来学者也有所关注,主要体现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沈约主要对汉魏及宋晋文学的历史发展轨迹做了梳理;第四,《宋书·列传》中的其他文艺思想。沈约选录了一些包含着文学理论思想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学思想不是沈约明确提出的,但从沈约所写的一些评语中也可以看出沈约对这些观点的赞同。结语主要对全文的观点的总结及对沈约文艺思想价值的概括,认为沈约的文艺思想是丰富的,而且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尹海清[2](2011)在《云台秀峰各有态 七贤遗韵赋新声——近二十年“竹林七贤”研究综述》文中提出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颇有影响的一个士人群体。他们在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他们的人生态度和处世方式,他们的个性精神和人生追求,在中国文学史乃至整个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文章主要从竹林七贤本身属性、政治态度、魏晋玄学对他们的影响、他们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对后世文化的影响等方面总结了近20年竹林七贤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与不足,以期推进竹林七贤的研究。

赖海倩[3](2010)在《阮籍《咏怀诗》对心灵世界的开拓》文中认为阮籍《咏怀诗》是魏晋诗歌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的思想内容、情感特征、艺术表现形式及风格,都显示出不同与前代诗歌的全新风采,也昭示着诗歌发展的又一次跃进。本文拟从《咏怀诗》对心灵世界的全面关照及深入开拓为出发点,对《咏怀诗》的内容及形式做深入透视,探求其在思维方式和在艺术方法上的新变,以进一步确立其在诗歌发展史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论文正文共为五章,第一章探讨了《咏怀诗》的版本、诗题、组诗、写作时间、四言与五言的关系等基础性问题;第二章立足于阮籍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从思想、政治态度、个性气质、晚年心态来全面分析阮籍与众不同处境和创作心态;第三章着眼于《咏怀诗》的生命意识、情感特征、哲理内涵,更深层次地探讨其在内容上对心灵世界的深入开拓;第四章剖析《咏怀诗》在情感色彩、抒情方式、章法结构、意象使用、审美特质等方面所呈现出的与前代诗歌不同的特征,从而阐发《咏怀诗》的开创意义及在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第五章从宏观的视角透视《咏怀诗》产生的文化背景,审视其所具有的文学史意义。

汪淑霞[4](2008)在《1994年以来阮籍诗赋研究综述》文中指出阮籍作为魏晋时期的名士,他的言行、创作及思想,是魏晋时期多元化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表现,他的作品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因而他与同时代的、不同时代却有相似命运的文人有着共同心声。1994年以来的阮籍诗赋研究,基本延续着研究方法多样化、研究视角多元化,并朝着立体化、层次化的良性势头发展。

杨志刚[5](2007)在《阮籍《咏怀》诗考论》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考辨篇”,共三章。第一章从考察两晋前诗题的演进入手,认为阮籍作《咏怀》诗时并未曾自题诗题,“咏怀”之诗题为后起,“豪杰诗”今已亡逸,并不存于今本《咏怀》诗中。第二章在梳理《咏怀》诗是否为“组诗”之异说的基础上,论证了《咏怀》诗是“率意而成”的作品,“组诗”说为积非成是的错误结论。第三章在梳理《咏怀》诗诸种“源出”异说的基础上,指出钟嵘所谓阮诗“源出《小雅》”是特指诗“体”而言,并对《诗品》“晋阮步兵条”进行了补证。下篇为“述论篇”,共三章。第四章通过对阮籍政治倾向的考察,寻绎出阮籍在政治上依附司马氏的原因,纠正了阮籍是魏室不贰忠臣的传统看法,为研究阮籍《咏怀》诗提供了可靠的前提。第五章在汉儒说《诗》解《骚》传统的背景下,解读了自“五臣”以来以魏晋易代之政治附会阮诗的现象,认为“避祸”说并不可信,《咏怀》诗独特章法、用典混乱等内在特点才是造成“阮旨遥深”的主要原因。第六章从文献考察入手,在与五言《咏怀》诗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阮籍四言《咏怀》诗的内容和章法进行了探讨。

周奕希[6](2005)在《论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文中研究说明学术界对阮籍思想的研究,无论是从诗歌创作的角度,还是从哲学观念的角度,抑或直接以其美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观点。然而,选择一个特定视角融合阮籍哲学观念与美学思想的研究并不多见,笔者以为,这样的思路在今天的阮籍研究中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以阮籍哲学自然观为基础,论述其“把玄学引向了美学,在美学上完成了玄学”的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试图寻找其对于“自然”之义的哲学解释,以此为切入点挖掘阮籍以自然观为核心的美学思想的基本内涵。笔者通过参照中国古代哲学各派别的自然观念(特别是先秦道家的自然观),借鉴前人关于阮籍自然观和他的美学思想的研究成果,以及细读阮籍的理论文本和文学作品,揭示出其自然观美学思想的整体特征。 全文从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的产生、内涵和影响这三个方面较为全面而系统地阐述其美学思想,既包含着对阮籍自然观在其哲学中的核心地位的概括,又包含着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的对审美理想与审美思维方式的思索。通过对“和谐”的美学理想、以“超越”为内质的审美境界和以意象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思维方式的研究,笔者发现,阮籍的自然观美学不仅具有区别于其他玄学家的思想特征,而且呈现出魏晋交迭之际从玄学走向美学的转变轨迹,对后世天然本真的审美观和当代美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田彩仙[7](2000)在《论阮籍诗歌重“意”与重“气”的美学追求》文中研究表明阮籍诗歌的重“意”与重“气”的风格特征 ,既以意象化的情感传达审美感受 ,又抒写体现慷慨情怀的郁闷之气、悲慨之气以及企隐游仙的清逸之气。从而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既含蓄朦胧又意动飞扬的美学风貌

二、论阮籍诗歌重“意”与重“气”的美学追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阮籍诗歌重“意”与重“气”的美学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1)沈约《宋书·列传》中的文艺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沈约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1.2 《宋书·列传》中涉及的文学批评之内容
    1.3 前人已有研究综述
        1.3.1 对《宋书》文学语言的研究
        1.3.2 对《宋书》个别篇目的研究
        1.3.3 《宋书·列传》文艺思想研究
第2章 《宋书·列传》中“文”“情”并重的诗学观
    2.1 讲究诗文的形式美
    2.2 注重诗文的抒情性
    2.3 “文”、“情”并重观
第3章 《宋书·列传》中的声律论
    3.1 声律论的产生及发展
    3.2 沈约声律论的主要观点
    3.3 沈约声律论的贡献
第4章 博学观与文学史观
    4.1 博学观
    4.2 文学史观
        4.2.1 考镜源流
        4.2.2 汉魏晋文体之变的轨迹
第5章 《宋书·列传》中的其他文艺思想
    5.1 意韵观
    5.2 史论观
    5.3 碑铭创作观
第6章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云台秀峰各有态 七贤遗韵赋新声——近二十年“竹林七贤”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 “竹林七贤”本身属性
        1.名称由来
        2.成员组成
        3.寓居地考察
        4.交游活动事迹考
    (二) 竹林七贤政治态度研究
    (三) 魏晋玄学与竹林七贤的关系研究
    (四) 竹林七贤的文学研究
    (五) 竹林七贤的文化拓展研究
        1.酒文化
        2.琴文化
        3.服饰文化

(3)阮籍《咏怀诗》对心灵世界的开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咏怀诗》概述
    第一节 《咏怀诗》版本
    第二节 《咏怀诗》诗题
    第三节 《咏怀诗》组诗论
    第四节 《咏怀诗》写作时间
    第五节 五言咏怀诗与四言咏怀诗
第二章 阮籍的人生轨迹
    第一节 家世生平
    第二节 思想变化历程
    第三节 政治态度
    第四节 个性特征及晚年心态
    第五节 作家创伤体验及个性气质之比较
第三章 《咏怀诗》的内容开拓
    第一节 对生命体验的开拓
    第二节 对情感体验的开拓
    第三节 对哲理内涵的开拓
第四章 《咏怀诗》的艺术开拓
    第一节 悲凉抑郁的情绪底色
    第二节 曲折隐晦的抒情方式
    第三节 跳跃多变的章法结构
    第四节 独具个性的意象系统
    第五节 多元的抒情主体形象
    第六节 模糊混沌的美学特质
第五章 《咏怀诗》创作的文化背景及文学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5)阮籍《咏怀》诗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上篇:考辨篇
    第一章 阮籍五言诗诗题考
        一、晋前诗题的演进
        二、晋前诗歌无题探因
        三、《咏怀》诗的诗题
        四、“豪杰诗”管见
    第二章 阮籍五言《咏怀》诗非组诗辨
        一、《咏怀》诗是否为组诗异说
        二、《咏怀》诗非组诗探因
    第三章 阮籍五言《咏怀》诗源出考
        一、《咏怀》诗源出异说
        二、钟嵘《诗品》所谓“源出”特指“体”
        三、“晋步兵阮籍诗”条补证
        四、《咏怀》诗对前人的继承
下篇:述论篇
    第四章 阮籍政治倾向补述——以探讨阮籍依附司马氏之原因为中心
        一、阮籍政治态度异说
        二、阮籍依附司马氏集团探因
        三、司马氏“保持”阮籍的理由
        四、阮籍苦闷的原因
    第五章 “阮旨遥深”论
        一、“阮旨遥深”说的背景
        (一) 汉人说《诗》解《骚》的传统
        (二) 历代注解阮诗的政治化倾向
        二、“阮旨遥深”说成因蠡测
        (一) “避祸”说辨
        (二) “阮旨遥深”说探因
    第六章 阮籍四言《咏怀》诗初论
        一、文献的考察
        (一) 诗有错简
        (二) 作期的臆测
        二、内容和章法——兼与五言《咏怀》诗比较
        (一) 单一的内容
        (二) 古板的章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6)论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节 阮籍自然观美学的产生
    一、阮籍自然观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自然观在阮籍哲学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节 阮籍自然观美学的内涵
    一、“和谐”理想论
    二、“超越”境界论
    三、意象思维论
第三节 阮籍自然观美学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7)论阮籍诗歌重“意”与重“气”的美学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四、论阮籍诗歌重“意”与重“气”的美学追求(论文参考文献)

  • [1]沈约《宋书·列传》中的文艺思想研究[D]. 冯云琪. 集美大学, 2012(02)
  • [2]云台秀峰各有态 七贤遗韵赋新声——近二十年“竹林七贤”研究综述[J]. 尹海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 [3]阮籍《咏怀诗》对心灵世界的开拓[D]. 赖海倩. 兰州大学, 2010(11)
  • [4]1994年以来阮籍诗赋研究综述[J]. 汪淑霞.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 [5]阮籍《咏怀》诗考论[D]. 杨志刚. 北京师范大学, 2007(02)
  • [6]论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D]. 周奕希. 湖南师范大学, 2005(06)
  • [7]论阮籍诗歌重“意”与重“气”的美学追求[J]. 田彩仙.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4)

标签:;  ;  ;  ;  ;  

论阮籍在诗歌中重“义”“气”的审美追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