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企业集团化发展看财务会计报表的合并(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1](2021)在《试析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信息化建设难点》文中认为随着当下我国企业数量逐渐增加,企业财务管理及会计工具对其规模发展壮大至关重要。从企业集团化发展分析,将财务管理及水平能力进行提升十分重要。本次对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信息化建设难点进行分析,将合并报表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面临的挑战等进行阐明,结合企业集团化发展提出具体措施,为日后企业发展与工作部署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本次研究将各种合并报表问题进行解决,便于日后工作开展与推动。
耿建新,徐同[2](2020)在《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文中指出本文结合我国特有的社会经济背景,对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产生、发展及其变革历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会计规范进行了三次大的修订,通过分析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历次变更的主要内容,归纳了其特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梳理了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并将二者与我国会计准则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以此为基础,探寻了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在实际会计工作中可能引发的困惑,由此对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未来修订方向进行了展望。
杨周健[3](2020)在《CZ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市场、技术环境及管理变革趋势下,新型商业模式和信息技术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深刻变化,并塑造了世界经济新格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对企业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均产生持续的变革刺激作用,计算机、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应用不仅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变企业生存环境,促进企业机构优化,有效推动企业包括财务组织在内的组织结构变革。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集团性企业跨国、跨区域、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高效性、业务合规性、成本经济性等方面的诉求提升,伴随着企业集团化、全球化、精益化管理的需求,财务变革转型成为集团管理的必然趋势,因此财务共享中心孕育而生。近年来,随着共享服务在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采购等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深入实践,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在推动将内部财务业务进行标准化改造、流程再造,并已成功上线并有效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由中国企业主导规划和建设的财务共享中心在新技术浪潮的推动和全球新商业格局的背景下日渐成熟。本文在结合国内外关于财务共享中心的研究现况和案例分析基础之上,以高速发展的国有企业CZ集团公司作为切入点,对CZ集团现行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所遇到的问题及困难进行总结分析,针对CZ集团现行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成本高、集团管控力度不足、财务信息流通滞后等实际情况,提出建立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解决方案。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和主要的研究内容;第二章简述财务共享中心相关理论;第三章主要叙述CZ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第四章说明CZ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项目规划与设计;第五章为CZ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运营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方案;第六章是对CZ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展望及本研究的主要结论进行探讨。
田野[4](2020)在《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中国实体集团挖掘与银行集团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1978年12月,在古老的东方大地上发生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变革,中国的经济从此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40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以令世人惊讶的速度高歌猛进,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使一大批以成员众多、结构复杂、迅速扩张、跨行业、多元化综合经营为特点的企业集团发展壮大。一方面,伴随着市场的壮大,这样的"大块头"给中国的市场经济增添了不少的活力,也逐渐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市场变革中,任何经济主体通常都辩证的具有两面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集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演绎了不计其数跌宕起伏的成败故事。而那些失败的教训,往往不及成功的辉煌更容易被人们铭记。在大众因乐视集团、巨人集团、永泰集团、德隆集团等曾经的明星集团逐一陨落而唏嘘不已时,面对这样一幕幕历史悲剧的银行家们却是另一番感慨:每每巨人倒下的身后,遭受巨大损失和充当最后埋单者的往往是前期大量对其授信的银行。这些集团风险的全面爆发无一例外地给银行带来巨大的信贷资产损失,也留下了诸多教训和无奈。
李婷[5](2019)在《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合并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进行合并财务会计报表,主要是对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于企业的总体财务状况、生产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反映。本文针对企业合并财务会计报表有关内容,首先分析了企业合并财务会计报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改善提高企业合并财务会计报表工作水平,进行了详细论述。
戴艳[6](2019)在《X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体系建立的研究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也在不断成熟,不仅逐渐发展为跨区域、多元化的企业集团,更是开始逐渐向国际化企业发展。企业的集团化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利润,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如决策效率低下、财务风险加大、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增大等新问题,这些问题随着集团的扩张而日益凸显。由此,一些企业开始寻求新的管理模式以适应企业集团的管理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随着网络和ERP系统的发展而出现,迅速受到众多企业的青睐。我国外部资本市场起步较晚,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外部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目前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市场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强等诸多问题,企业通过建立内部资本市场来弥补这些不足是发展的必然要求。相较外部资本市场来说,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方式更为多样,避免外部资本市场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对于企业集团如何在有限资本下达到整体收益最大化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可以视为企业的一次流程再造,对于企业集团无论是业务流程上还是管理方法上都是巨大的变革,也影响着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运转,所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研究对于企业集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内部资本市场运行中发挥的效能,力求构建一个符合H型企业集团特性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在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同时,充分发挥内部资本市场在缓解融资约束、节约资金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分散财务风险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以X公司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分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以期为中国本土企业集团建立类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帮助。
李秀萍[7](2019)在《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的流程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企业资本和业务的不断扩张,企业的投资、合资、兼并重组等经济活动越来越多,企业内部关联交易活动也越来越频繁,无论从企业自身经营角度,还是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企业的关联交易对账管理与信息披露都至关重要。由于企业内部单位之间关联交易业务类型复杂多样、管理流程不一致、信息共享不充分等因素,经常导致内部关联交易业务数据无法对账或对账数据不准确,为企业关联交易披露和合并抵销处理造成了很大障碍。为此,本文以W公司为样本,重点研究了“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流程现状”、“现有关联交易对账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和“如何设计更优化的关联交易对账管理流程”三个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方案。首先,论文从相关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出发,通过分析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流程的现状,针对关联方管理、业务对账流程、财务对账流程、信息共享等重点环节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识别。其次,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流程优化及流程重组等相关理论和流程诊断分析法提出优化方案:通过统一关联方和主数据管理实现关联方的统一维护;通过细化业务信息采集、建立标准业务对账管理流程、引入关联交易标识码等措施实现业务对账管理流程优化,提高业务对账的及时性;通过规范关联交易核算、建立标准对账流程、引入对账报告管理等措施实现财务对账管理流程优化,提高财务对账数据的准确性。再次,论文中提出了相关的实施保障措施,通过关联交易对账管理平台建设、关联交易对账管理制度落实以及关联交易对账绩效评估体系建设等措施,保障关联交易对账管理流程的优化方案可实施落地。通过本次研究,W公司的关联交易对账管理取得了一定的优化效果,具体表现为:关联方管理不准确通过优化后使得关联方识别准确;业务流程相对独立通过优化后加强了双方之间的业务关联,提升了核对的工作效率;财务对账以余额对账的方式通过优化后实现了明细级的对账,使对账结果更加准确;信息不共享通过优化后使业务和财务信息共享,加强了数据的连续性。此外,从全集团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帮助W公司整合关联交易数据信息,使集团管理人员能够随时查看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对账情况,为关联交易信息披露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本文图14幅,表12个,参考文献52篇。
李艳华[8](2019)在《股东双重代表诉讼之起诉条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相关报告,2018年千亿营业收入企业达到172家,比上年的157家增加了15家,增加数量为近年来新高。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大企业通过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拓宽产业链,我国企业集团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集团化虽然能够聚集资金力量,增强公司竞争力,但也带了对母公司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的难题。当子公司管理层侵害子公司利益时,若母子公司都不对其追诉,会造成子公司利益无法挽回。进而母公司中小股东承受的间接损失也无从救济。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了许多相关案例,但大多数法院最终都以诉讼主体不适格为由驳回母公司股东的诉讼请求。在新经济形势下法律应如何打破传统规则的屏障,保障母公司中小股东的利益?早在上个世纪美国就已经以判例形式确立了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制度,日本更于2014年在新公司法中以立法形式确立了该制度。2016年我国曾尝试引入这一制度,虽然最终未能实现,但足以看出确立该制度的必要紧迫性。单重股东代表诉讼是对公司法人格的突破使用,在适用过程中对诉讼当事人、诉讼程序等都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建立在其基础上的股东双重代表诉讼作为例外的例外,更应设置高门槛。本文以平衡保障母公司股东权利与防止滥诉为视角,从母子公司控股关系、子公司重要性、诉讼当事人、前置程序四个方面来探讨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的起诉条件,以期为我国早日确立这一制度,弥补立法上的空白献出绵薄之力。笔者首先以股东双重代表诉讼的概念界定为起点,对这一制度的本体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构建。股东双重代表诉讼本质上是正当原告原则的例外,是代表诉权的穿越行使,股东的这一诉讼提起权兼具代表性和代位性。接着通过归纳实践中的十个典型案例来阐述该制度能够巧妙地解决单重代表诉讼不能适应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缺陷。然后剖析明确其起诉条件的意义,这既是预防滥诉的需要,也是保证其发挥出真正价值,寻求公司自治与中小股东保护之间平衡的需要。它的起诉条件包括母子公司充分控股条件、重要子公司条件、诉讼当事人条件、前置程序条件。就母子公司充分控股条件而言,母公司必须对子公司全资控股,或者虽未达到全资控股标准但有足够证据证明母公司实质控制子公司。实质控制又要求母公司持股比例需达到半数以上并且母公司在子公司中占据支配地位。就重要子公司条件而言,子公司资产必须占母公司资产总额的十分之一或虽未达到十分之一但确实对母公司产生实际影响。股份交换、股份转移前已经提起的单重股东代表诉讼,不必重新认定子公司的重要性。判断子公司是否重要的时间点应采用不法行为发生时和损害结果发生时双重标准,只要满足其中之一即可。就诉讼当事人条件而言,原告必须满足单重代表诉讼下的持股期限和比例要求。股份交换、股份转移情况下,原告的持股时间合并累计至180日即可。被告既包括母子公司内部人员,也包括集团以外的第三人。其行为既包括违反法律的行为,也包括违反子公司章程的行为,以及造成子公司受损的其他行为。被告的行为必须造成母子公司的利益均受损。就前置程序条件而言,母公司股东行使双重代表诉权之前应请求子公司监事会先行起诉,同时告知母公司。请求期限可以继续沿用股东代表诉讼的30日规定。情况紧急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免于履行前置程序。考虑到我国2005年引入单重股东代表诉讼后发展的还不够完善,同时为了减少新制度带来的冲击,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宜采用司法解释引入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制度。本文将具体立法建议以附件的形式呈现在文末。
张僡哲[9](2019)在《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逐渐出现跨区域、跨领域的集团企业。近年来,集团企业认识到企业集团化可以带来企业规模的扩大、产业链升级等一系列好处,因此迅猛发展。然而,我国企业集团化发展时间较晚,管理、财务等多方面控制机制尚不完善,集团企业面临着诸多的困境。其中,企业集团化发展迅速与内部机制不统一是最为突出和重要的矛盾,同时集团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中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亟待改善。因此,集团企业需要采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加强集团企业内部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现自身的长足发展。虽然国内外涌现出很多对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的研究,但大多数依旧停留在传统的静态研究模式,没有较好的将集团企业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与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相结合。本文基于集团母子公司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与机制的优化进行探索,对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的动态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等,本文结合A集团案例,对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的实施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索。通过对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和机制等相关理论及模型进行研究后,以A集团为例详细地分析了集团母子公司在财务管理控制模式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的优化措施。通过文献分析和案例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认为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控制不应桎梏在某一模式上,应充分考虑母子公司所在外部环境及内部战略等因素,动态调整财务管理模式与机制。集团母子公司应以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为出发点,以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控制制度、财务管理控制流程和财务信息系统等为支撑,优化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同时,对A集团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和机制的探索研究,可以发现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与机制因企业不同而不同,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选择不同的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与机制,并且要在其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它需要企业不断的更新观念,从预算、制度、流程和信息管理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寻找适合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的模式。
杨济宁[10](2019)在《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全球范围内的合并浪潮愈演愈烈,上市公司频繁发生购买、处置子公司等行为,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作为合并财务报表审计的基础和前提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经历了2006年和2014年两次修订,合并范围的判断标准也已实现了国际趋同。实质性控制的判断标准打通了横亘在合并财务报表与会计目标间的障碍,符合决策有用观的经济实质。但是新会计准则尚存在不足之处,在实际操作中具有较大弹性,为企业通过调节合并范围操纵利润留有较大的调整空间,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难度,对合并范围的审计工作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展开了对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研究。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综述。其次,通过对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新准则提出的“控制”标准对合并范围产生的影响。然后结合证监会近六年合并范围处罚案例和中注协2016年年报审计工作的约谈内容,分析总结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在合并范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注册会计师进行合并范围审计的必要性。接着以A公司合并范围审计作为主要案例,分析注册会计师在合并范围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应对策略及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并未对合并范围审计业务中存在的风险予以高度的重视,对异常现象缺乏应有的职业怀疑与审慎态度,未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合并范围变更的真实目的,实施的审计程序存在明显的疏漏等问题,从而导致未能充分履行第三方的监督职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合理保障。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理念、审计程序的选用与执行以及专业胜任能力等几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审计应对策略,包括:充分认识合并范围审计的重要性、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分析程序,结合询问、检查程序判断合并范围变动的合理性,提高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等,以期能够为注册会计师接下来的合并范围审计工作提供帮助,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二、从企业集团化发展看财务会计报表的合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企业集团化发展看财务会计报表的合并(论文提纲范文)
(1)试析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信息化建设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企业集团合并报表重要性分析 |
2 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信息化建设中难点分析——以A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为主 |
2.1 财务软件及会计工作不统一 |
2.2 经济活动与业务内容不统一 |
2.3 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层次不一 |
3 优化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信息化建设具体途径及方法 |
3.1 构建统一财务管理体系 |
3.2 规范经济活动与业务内容 |
3.3 提升工作人员专业技能 |
4 未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及合并报表信息化展望 |
5 结语 |
(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演进 |
(一)《暂行规定(1995)》 |
(二)CAS33(2006) |
1. 合并财务报表的基础理论。 |
2.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方法。 |
3. 关于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公司个别报表的关系。 |
4. 对CAS33(2006)的阶段性总结。 |
(三)CAS33(2014) |
1. 关于母子公司的认定及特殊要求。 |
2. 关于“控制”概念表述的变化。 |
3. 集团企业内部交易及递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面的变化。 |
4. 超额亏损子公司会计处理方面的变化。 |
5. 添加对特殊交易会计处理方面的规定。 |
6. 信息披露方面的变化。 |
7. 对CAS33(2014)的阶段性总结。 |
三、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国际比较 |
(一)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
1. 美国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的历史沿革。 |
2. 美国现阶段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我国准则之间关系分析。 |
3. 对我国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关系的总结。 |
(二)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比较 |
1.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历程。 |
2. 国际会计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与我国准则之间关系分析。 |
3. 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关系的总结。 |
(三)美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 |
四、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相关准则存在的问题 |
(一)合并财务报表在对子公司公允价值调整过程中的信息损失 |
(二)与“跨界”相关的调整规则可能导致虚增收益现象出现 |
(三)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相关的复杂问题 |
五、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完善建议 |
(一)建议转变对控股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的方法 |
(二)建议转变在合并财务报表工作底稿反映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 |
(三)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其他事项的建议 |
1. 继续完善在合并过程中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划分。 |
2. 适当简化“跨界”而导致的会计处理问题。 |
3. 完善被动增减资的会计规定。 |
六、结语 |
(3)CZ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历程 |
1.3.2 国外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研究 |
1.3.3 国内财务共享中心的发展研究 |
1.3.4 财务共享中心的未来发展研究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2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相关理论 |
2.1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模式 |
2.1.1 成本节约型财务共享模式 |
2.1.2 管控型财务共享模式 |
2.1.3 成本节约型与管控结合型财务共享模式 |
2.2 财务共享实施方法论体系——SPORTS模型 |
2.2.1 场所 |
2.2.2 流程 |
2.2.3 组织和人员 |
2.2.4 法律及规章 |
2.2.5 技术 |
2.2.6 服务关系管理 |
3 CZ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3.1 公司简介及发展概况 |
3.1.1 公司概况 |
3.1.2 财务工作概况 |
3.1.3 公司未来发展规划 |
3.2 公司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现况及存在的问题 |
3.2.1 财务管理过于分散 |
3.2.2 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
3.2.3 财务管理与集团战略发展脱节 |
3.2.4 公司业务广泛,基础性财务管理工作量大 |
3.2.5 财务管理软件迭代复杂,导致管理难以统一 |
4 CZ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项目规划与设计 |
4.1 CZ集团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4.1.1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必要性 |
4.1.2 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
4.2 财务共享中心的总体目标框架设计 |
4.2.1 指导思想 |
4.2.2 总体目标 |
4.2.3 基本原则与工作重点 |
4.3 CZ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实施方案 |
4.3.1 共享流程的梳理 |
4.3.2 组织架构和职责 |
4.3.3 信息系统架构 |
4.4 具体要求 |
4.4.1 组织流程梳理 |
4.4.2 员工费用报销流程 |
4.4.3 优化财务会计核算 |
4.4.4 优化数据统一标准 |
4.5 绩效评价体系和人员队伍建设 |
4.5.1 绩效评价体系建设 |
4.5.2 人员队伍建设 |
4.6 财务共享中心建成后预期财务状况 |
5 CZ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运营面临的问题及优化方案 |
5.1 CZ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运营问题 |
5.1.1 实操与业务流程设计分离 |
5.1.2 信息系统不完善 |
5.1.3 员工管理方面欠缺 |
5.2 CZ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运营优化方案 |
5.2.1 持续改善业务流程均衡 |
5.2.2 加大技术革新 |
5.2.3 加强员工管理与培训工作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未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中国实体集团挖掘与银行集团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集团公司的边界定义 |
(一)工商管理视角下的集团 |
(二)会计管理视角下的集团 |
(三)金融监管视角下的集团客户 |
(四)集团公司与企业集团派系的区分 |
(五)本报告对集团公司的定义 |
二、中国集团公司定量挖掘分析 |
三、集团公司的特征 |
(一)集团公司股权结构的复杂性 |
(二)集团公司业务经营的多元性 |
(三)集团公司关联交易的隐蔽性 |
(四)风险突发的“多米诺效应” |
(五)集团公司成员范围的多变性 |
四、几类较易发生风险的集团客户 |
(一)主要资产重组上市后的集团公司 |
(二)母公司为跨国公司的集团公司 |
(三)建筑施工企业型的集团公司 |
(四)政府主导的“拉郎配”型的集团公司 |
(五)被一个或者多个自然人控制的集团公司 |
五、银行开展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的几点建议 |
(一)需建立集团客户管理的流程体系 |
(二)建立完善获取拟授信对象信息的途径机制 |
(三)充分利用技术创新,辅助信贷管理流程 |
(四)加强从业人员风险文化普及 |
(5)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合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合并财务会计报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二、企业合并财务会计报表具体措施 |
(一)进一步细化企业合并财务会计报表的内容 |
(二)加强对合并财务会计报表编制过程中的会计监督 |
(三)在合并财务会计报表过程中体现新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
三、结束语 |
(6)X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体系建立的研究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企业组织结构理论 |
2.1.2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 |
2.1.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理论 |
2.2 相关文献综述 |
2.2.1 关于内部资本市场 |
2.2.2 关于内部资本市场运作平台 |
2.2.3 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
2.3 研究评述 |
第三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体系的建立 |
3.1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 |
3.2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 |
3.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内部资本市场的影响 |
3.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体系构建 |
3.4.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 |
3.4.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 |
3.4.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流程 |
3.4.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案例分析 |
4.1 X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4.1.1 X公司业务介绍 |
4.1.2 X公司传统财务管理情况及问题 |
4.2 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 |
4.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 |
4.2.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 |
4.2.3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流程 |
4.2.4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绩效管理 |
4.3 X公司会计处理流程改造 |
4.4 X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运行效果评价 |
4.5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及建议 |
4.5.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
4.5.2 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议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7)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的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关联交易对账管理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关联方的概念和界定标准 |
2.1.2 关联交易的概念和类型 |
2.1.3 关联交易对账管理 |
2.2 关联交易对账管理流程相关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流程优化理论 |
2.2.3 流程重组理论 |
2.3 关联交易对账文献综述 |
2.3.1 关联交易与信息披露 |
2.3.2 关联交易与合并报表 |
2.3.3 关联交易与企业关系 |
2.3.4 信息化建设对关联交易对账影响 |
2.3.5 外部监管制度对关联交易对账影响 |
2.3.6 文献述评 |
3 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W公司概况介绍 |
3.2 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现状 |
3.2.1 关联方管理现状 |
3.2.2 业务管理现状 |
3.2.3 财务对账管理现状 |
3.3 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问题分析 |
3.3.1 关联方管理分散 |
3.3.2 业务管理问题 |
3.3.3 财务对账管理问题 |
3.4 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关联方管理模块不健全 |
3.4.2 业务数据采集不完整 |
3.4.3 核算处理规范不一致 |
3.4.4 业务与财务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 |
4 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优化方案 |
4.1 关联方及主数据管理优化 |
4.1.1 关联方管理优化 |
4.1.2 主数据管理优化 |
4.2 业务对账管理优化 |
4.2.1 细化业务信息采集 |
4.2.2 建立业务对账管理流程机制 |
4.2.3 引入关联交易标识码 |
4.3 财务对账管理优化 |
4.3.1 规范关联交易核算 |
4.3.2 建立标准对账流程 |
4.3.3 引入对账报告管理 |
4.4 加强业务对账与财务对账的衔接 |
5 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优化方案实施保障 |
5.1 基于关联交易对账全流程构建关联交易对账平台 |
5.1.1 关联交易对账平台介绍 |
5.1.2 关联交易对账体系建立 |
5.1.3 数据采集 |
5.1.4 业务对账 |
5.1.5 财务对账 |
5.1.6 对账数据查询分析 |
5.2 完善关联交易对账相关管理制度 |
5.2.1 关联交易合同管理制度 |
5.2.2 关联交易会计核算制度 |
5.2.3 关联交易对账管理制度 |
5.3 建立关联交易对账管理绩效评估体系 |
5.3.1 绩效评估体系介绍 |
5.3.2 绩效考评规则 |
5.4 逆向流程管理 |
5.4.1 撤回流程 |
5.4.2 驳回流程 |
5.4.3 冲销流程 |
6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
6.1 优化结果评价 |
6.2 研究结论 |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股东双重代表诉讼之起诉条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
1、选题来源 |
2、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现状的评价 |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创新点 |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路径 |
1、研究方法 |
2、研究路径 |
一、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起诉条件概述 |
(一)股东双重代表诉讼的优越性 |
1、概念界定 |
2、股东代表诉讼缺陷的实证分析 |
3、股东双重代表诉讼的优势 |
(二)规范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起诉条件的意义 |
1、防止恶意股东滥用股东双重代表诉讼 |
2、适当的条件限制才能鼓励正当股东双重代表诉讼 |
3、寻求保障母公司股东权益与公司自治之间的平衡 |
(三)明确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起诉条件的理论基础 |
1、民事诉权保护理论 |
2、直接利害关系修正理论 |
3、诉讼经济理论 |
4、权利制衡理论 |
二、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起诉条件之母子公司充分控股条件 |
(一)美国立法实践评析 |
(二)日本全资控股标准评析 |
(三)我国宜采用充分控股标准的四个理由 |
1、原则加例外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律漏洞 |
2、充分控股标准不会限制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类型 |
3、充分控股标准与我国立法衔接更紧密 |
4、母子公司间充分控股能够为股东多重代表诉讼的构建做好基础 |
三、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起诉条件之重要子公司条件 |
(一)限制子公司范围的原因 |
1、日本公司法限制子公司范围的原因分析 |
2、我国立法限制子公司范围的必要性 |
(二)判断子公司重要性的标准 |
1、日本重要子公司的1/5标准 |
2、我国重要子公司的认定采用10%标准的理由 |
(三)判断子公司重要性的时间点 |
1、日本公司法中的时间点评析 |
2、我国股东双重代表诉讼应采用双重时间标准 |
四、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起诉条件之诉讼当事人条件 |
(一)原告持股期限和持股比例要求 |
1、持股期限 |
2、持股比例 |
3、股份交换、股份转移时原告特殊持股要求 |
(二)被告的范围及行为 |
1、被告的范围 |
2、被告的行为 |
五、股东双重代表诉讼起诉条件之前置程序条件 |
(一)母公司股东履行前置程序的必要性 |
1、缓和母公司股东与子公司管理层之间的矛盾 |
2、拓宽母公司中小股东行使建议权的渠道 |
3、尊重公司的独立人格和意思自治 |
4、防止滥诉的发生 |
(二)前置程序请求对象 |
1、域外立法模式和四种学术观点 |
2、我国宜采用“请求子公司并告知母公司”模式的理由 |
(三)前置程序请求期限 |
(四)前置程序豁免情形 |
1、美国和日本的立法实践 |
2、我国豁免情形的细化规定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9)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框架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2.2 基础理论 |
2.2.1 集团公司 |
2.2.2 母公司与子公司 |
2.2.3 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 |
2.2.4 集团财务管理控制模式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不完全契约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内部控制理论 |
3 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分析 |
3.1 A集团概述 |
3.1.1 A集团公司基本情况 |
3.1.2 A集团组织结构 |
3.1.3 A集团财务组织结构 |
3.1.4 A集团主要财务指标 |
3.2 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 |
3.2.1 A集团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环境因素分析 |
3.2.2 A集团财务管理控制模式选择 |
3.2.3 A集团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分析 |
3.3 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的实施 |
3.3.1 A集团现行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的实施手段 |
3.3.2 A集团财务控制方法与控制模式的相互匹配 |
4 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存在的问题 |
4.1.1 财务管理控制权责划分不明确 |
4.1.2 母子公司财务预算管理控制效率偏低 |
4.1.3 母子公司财务监督考核指标设置不当 |
4.2 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问题的成因 |
4.2.1 财务管理控制流程不够规范 |
4.2.2 财务审计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
4.2.3 财务管理信息化应用存在风险和不足 |
4.2.4 财务管理控制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
5 A集团母子公司应用财务管理控制模式的优化建议 |
5.1 实行科学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控制机制 |
5.1.1 明晰母子公司预算编制范围 |
5.1.2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控制体系 |
5.1.3 完善预算管理控制过程及方法 |
5.2 完善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控制制度 |
5.2.1 健全母子公司治理结构 |
5.2.2 明确母子公司间的联系与权力界限 |
5.2.3 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
5.3 健全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流程 |
5.3.1 统一财务管理控制标准 |
5.3.2 提高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机制 |
5.3.3 加强财务管理控制审计力度 |
5.4 建立母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财务信息系统 |
5.4.1 构建信息数据共享平台 |
5.4.2 引入培养高新技术型人才 |
5.4.3 完善集团公司内部财务信息报告制度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二、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理论基础与制度变迁 |
(一)合并理论 |
(二)合并范围控制标准的制度变迁 |
三、近六年合并范围监管处罚情况分析 |
(一)近六年合并范围证监会处罚案例介绍 |
(二)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在合并范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合并范围审计的必要性 |
四、A公司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分析 |
(一)A公司背景介绍 |
(二)A公司合并范围审计存在的问题 |
五、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审计应对策略 |
(一)充分认识合并范围审计的重要性 |
(二)高度重视被审计单位的治理结构与集团控制情况 |
(三)对合并范围实施针对性的分析程序 |
(四)关注被审计单位合并范围变动的合理性 |
(五)审查合并范围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六)加强对合并范围内会计变更事项的监督力度 |
(七)提高注册会计师对合并范围的专业判断能力 |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二)财务报表合并范围审计的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从企业集团化发展看财务会计报表的合并(论文参考文献)
- [1]试析企业集团合并报表信息化建设难点[J]. 李佳. 质量与市场, 2021(05)
- [2]合并财务报表准则的历史沿革、国际比较与展望[J]. 耿建新,徐同. 财会月刊, 2020(12)
- [3]CZ集团公司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D]. 杨周健. 贵州财经大学, 2020(05)
- [4]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中国实体集团挖掘与银行集团授信风险管理研究报告[J]. 田野. 大众投资指南, 2020(08)
- [5]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合并问题研究[J]. 李婷. 财经界, 2019(35)
- [6]X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体系建立的研究 ——基于内部资本市场的视角[D]. 戴艳. 东南大学, 2019(06)
- [7]W公司关联交易对账管理的流程优化研究[D]. 李秀萍.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股东双重代表诉讼之起诉条件研究[D]. 李艳华.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A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控制模式优化研究[D]. 张僡哲.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9(01)
- [10]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审计风险应对研究[D]. 杨济宁.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