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ED的研究

芪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ED的研究

一、七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ED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谈钰蒙[1](2021)在《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糖尿病形势严峻,患病率正持续快速攀升。临床上我们发现,单纯用西药控制血糖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在治疗该病时立足于整体,标本兼顾,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还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优势。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但很多T2DM患者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消渴病症状,且肥胖超重者居多,在中医证型分类上寒热错杂证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以中焦寒热错杂证居多,治疗上首选半夏泻心汤。该方体现了调和胃肠的中医治法,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了降糖作用,但其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胰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激素,尤其是GLP-1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73594),总结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诊疗特征,明确调和胃肠法干预T2DM的临床疗效,探索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的相关作用机制,在中医药治疗T2DM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分析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模式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数据,总结中医诊疗特征。2.评价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探究并预测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半夏泻心汤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通过结构化住院病历系统,采集近六年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吸烟饮酒史、T2DM病程、变异情况、主要症状体征、诊断、中医治疗方案、相关理化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疗效评价。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采用开放性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条件的初诊2型糖尿病受试者82人,随机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半夏泻心汤颗粒和格列美脲,疗程12周。观察两组间受试者基线指标(性别、年龄、腰围、腰臀比)的均衡性。比较受试者的主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GLP-1水平,其中中医证候疗效根据实验前后寒热错杂证证候积分的变化来评价。比较受试者的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血糖代谢水平(HbA1c、FPG、2hPG)、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胃肠激素指标(GIP、Gas、MLT、SS)、血脂、血压、BMI。此外,分别统计两组受试者呼吸,心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不良事件/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分别查找筛选出半夏泻心汤中各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上述活性成分关联的靶标,按照整方和亚组进行中药靶标的整合。同时,在TTD、Genecards、HPO数据库查找T2DM的作用靶标。分别取半夏泻心汤整方和各亚组中药靶标与T2DM靶标的交集。再运用String平台形成PPI网络,用Cytoscape建立网络图(活性成分-疾病-靶标)。最后用Bioconductor和R project对各组靶标交集进行富集分析,以完成生物功能注释,包括GO和KEGG通路两部分内容。结果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1.流行病学资料:纳入研究的150例患者男女比例相当(1:1.14),汉族人为主,以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其中有吸烟史者共52人,有饮酒史者共43人。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6.528±4.629kg/m2,68%的患者体重指数≥24kg/m2。T2DM病程以十年以上者居多,占38.7%。16名患者由于各种变异退出路径。各项并发症中DPN的患病率最高,合并病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797±1.787%,主要集中在7%-9%范围内,且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血脂异常。2.T2DM寒热错杂证的证治特征如下:(1)证候特征:中医兼证证型统计显示瘀证出现频率最高。在寒热错杂证的相关症状中乏力、胃脘痞满、反酸嘈杂出现频率最高。舌象上,多见暗红舌,薄白苔,黄、白腻苔。脉象上,弦滑脉出现频率最高。(2)中医治疗特征: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为半夏泻心汤。中药功效的频数统计显示,补益药和清热药分别位列前两位;中药的性味统计表明,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关联分析发现了 16条关联性较强,可信度高的中药组合规律,“半夏=>干姜”、“半夏=>干姜-黄芩”、“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等。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聚为5类,其中第1类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的中药组合,结合关联分析可将其作为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的主方。因子分析共得到了 9对高频中药组合,分别体现了针对T2DM寒热错杂证及相关兼证的对应治法。此外,中成药和中医外治法也是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3.疗效评价:完成路径治疗的134名患者,经自身前后对照,空腹血糖、血压、证候积分水平均有改善,且差异显着。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1.在中医证候疗效上,半夏泻心汤能降低患者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77.78%,显着优于对照组。2.在GLP-1水平上,半夏泻心汤在改善早时相的GLP-1分泌上优于对照组。3.在血糖代谢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能降低血糖,但在血糖疗效的有效率上格列美脲组更高。4.在胰岛功能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后HOMA-β水平未发生显着性变化,但HOMA-IR水平出现下降趋势。5.在其他胃肠激素方面,半夏泻心汤能降低Gas和MTL水平,GIP和SS水平在治疗后呈升高趋势。6.在血脂血压和BMI方面,半夏泻心汤能纠正血脂紊乱、减低体重,且作用优于格列美脲,但不具有显着改善血压的作用。7.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1.靶标预测:分别得到BXXXT全方活性成分的靶标386个,辛开组靶标130个,苦降组257个,甘和组333个,T2DM相关靶标351个。药物与疾病靶标映射后,得到BXXXT和T2DM交集靶标58个,三个亚组药物与T2DM的交集靶标分别为:辛开组20个、苦降组46个、甘和组57个。2.网络预测:BXXXT治疗T2DM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等;潜在作用靶基因有 PTGS2、AR、PTGS1、NOS2、PPARG、DPP4。PPI 网络预测的核心靶蛋白主要有IL-6、AKT1等。3.富集分析结果:靶标在GO功能上集中在核受体活动等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BXXXT全方的交集靶标主要富集于AGE-RAGE信号通路,该通路富集了 16个靶基因,BXXXT可通过Akt调节NFκB,参与细胞凋亡。而抑制AGE-RAGE通路可减少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降低血糖。辛开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松弛素通路。苦降组、甘和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AGE-RAGE 通路。结论1.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主方为半夏泻心汤,基本中药组成为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同时可配伍使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燥湿运脾、滋阴清热、活血益气等治法的中药组合。2.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安全有效,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态,还有利于GLP-1的分泌,改善中医证候,缓解胰岛素抵抗,调节胃肠激素(GIP、Gas、MLT、SS)的紊乱,增强胃动力,纠正脂代谢的异常、减轻体重,为中医调和胃肠法治疗T2DM提供客观依据。3.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BXXXT治疗T2DM涉及潜在作用靶标之一为DDP4,主要信号通路为AGE-RAGE,推测BXXXT可作用于PI3K/Akt/NFκB抑制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宋宁[2](2021)在《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消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尤其是由糖尿病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已成为患者致盲、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寻求根治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防治历史悠久、认识独特、诊疗方法神奇、验秘单方众多,具有简、便、验、廉等特色与优势。藏医的《四部医典》、壮医的《中国壮医学》、回医的《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均对糖尿病有丰富而精辟的记载,并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但这些记载较为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甚则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而现有研究偏重民族医部分方剂的临床疗效、治疗机制,以及民族降糖药物的成分、药理等现代研究,鲜有对少数民族糖尿病经典文献的研究,未见有对少数民族医药典籍的糖尿病理论认识、常用方剂和治疗药物及其特点和临床应用规律的系统整理和探讨。因此,系统挖掘整理藏、壮、回等少数民族医学典籍中的糖尿病内容,总结理论认识,凝炼前人防治经验,搜集整理其记载的防治糖尿病的方剂、药物,建立藏、壮、回医典籍文献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和药物数据库,形成体系,对于糖尿病理论的总结提升以及临床实践指导意义重大,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文献数据,以便从典籍中找到启发,丰富和提升藏、壮、回医有关糖尿病的认识,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借鉴和指导,为进一步筛选糖尿病有效单复方及开发糖尿病民族药新药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从医史文献角度,采用文献研究方法,结合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实地调研开展研究。以糖尿病作为切入点,从藏、壮、回少数民族医学的糖尿病典籍文献入手,全面搜集整理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文献,建立理论及方药数据库,梳理和总结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辨治思路,发掘经典文献中防治糖尿病的诊疗技法、常用方剂和药物、防治经验及其规律,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及其应用规律,着重原文的搜集整理,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防治经验。具体方法为:1.查阅国家图书馆、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西藏藏医药大学图书馆、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北京回民医院图书资料室等各地实体图书馆;查阅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国数字方志库等电子图书馆,全面搜集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通读全文,查找其中有关糖尿病的记载、相关方剂、药物,建立数据库。纳入搜查的文献类型主要包括古代经典着作、近代现代专着、论着、综合性医书、方书、专书、本草、教科书、医案、医论、医话等。尤其是重点研读藏、壮、回医古代经典着作,从历史源头研究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对糖尿病的认识和经验。2.提取相关记载内容,按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字段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Word2016分别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3.系统学习藏医、壮医、回医的发展历史、理-法-方-药体系,精读《四部医典》、《中国壮医学》、《回回药方》等经典文献,熟悉藏、壮、回医学体系,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奠定基础。4.基于藏、壮、回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总结、挖掘、提炼各少数民族医学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对于《四部医典》、《回回药方》、《饮膳正要》等典籍,通过反复研读、多版本比对分析、比对期刊文献、专家咨询等方法,尽可能使研究结果忠于原意。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药防治糖尿病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2016对藏、壮、回医方剂的药物频数、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6.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字段进行整理、归类,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对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药物的科属、来源、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总结其特点和规律。7.形成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疗体系。[结果]1.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典籍文献近200种,通读全文,将记载有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典籍共计140种(藏医30种、壮医77种、回医33种)纳入研究对象。2.从糖尿病病名、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诊法、治则、治法、疗法、应用、预防调摄等方面,系统梳理了藏、壮、回医典籍文献,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3.归纳、总结、挖掘、凝炼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4.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防治糖尿病方剂共计215首(藏医36首、壮医121首、回医58首);按方名、出处、组成、功效主治、制作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方剂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5.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共计123种(藏药22种、壮药61种、回药40种);按出处、学名、中文译名、所属科名、所属属名、糖尿病药用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字段进行整理,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应用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6统计分析了藏医、壮医、回医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结论]藏、壮、回民族医药典籍是祖国医药宝库的珍宝,记载着历代先民在与糖尿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有效方药,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均有精辟论述,为民族地区群众的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文献浩瀚,相关记载较零散,缺乏对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的系统总结和阐述,大量的方药也未得到深入的挖掘整理,理论记载较少,方药记载较多,部分古文献已损毁或佚失,未能得到及时系统的挖掘整理。本研究搜集到藏医、壮医、回医有关糖尿病的典籍共140种;提取相关记载内容,建立藏、壮、回医防治糖尿病文献数据库;归纳提炼藏、壮、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病因病机等理论认识、诊断治疗思路及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糖尿病方剂215首,建立3个方剂数据库,统计分析组方规律和用药特点;搜集整理藏、壮、回医典籍记载的具有防治糖尿病作用的药物123种,建立3个药物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的科属、来源、药用部位、性味、功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形成了清晰的藏医、壮医、回医典籍对糖尿病的理论认识及诊疗体系。研究成果为学者查阅及深入研究提供大量的文献数据。但本研究在浩瀚的藏医、壮医、回医历代典籍文献中搜集零散的糖尿病记载,涉及民族较多,文献量很大,后期研究分析又基于对藏医、壮医、回医三大医学体系的总体把握和理解,从调研、文献搜集,到整理、考证、提炼、统计分析等,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加之水平有限,因此研究过程困难重重,错漏在所难免,期待后继更深入的研究。

冯艳苹[3](2021)在《二神益肾解毒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自拟方二神益肾解毒汤来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观察自拟方在临床上的疗效性、安全性。方法:对符合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消渴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加用二神益肾解毒汤口服,对照组加用氯沙坦钾片口服。两组治疗周期为3个疗程,1个疗程是4周。观察两组药物在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及安全性指标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最终完成32例,对照组完成31例。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总体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是84.38%,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4.52%(Ρ<0.05),两组之间疗效比较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Ρ<0.05)。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的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64.52%(Ρ<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对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等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效果显着(Ρ<0.05)。结论:在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疗效对比中,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降低尿蛋白的排出以及保护肾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且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王子宜[4](2021)在《宝肾方延缓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进展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应用自拟合剂(宝肾方,BSF)治疗自发性DN小鼠,观察其治疗DN小鼠的疗效并探讨肠道菌群调节作用机制。方法 125只6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被随机分为5组:db/db-m(DN模型组);db/db-hd(BSF高剂量治疗组);db/db-md(BSF中剂量治疗组);db/db-ld(BSF低剂量治疗组),db/db-me(阳性对照组);构建DN模型,以野生小鼠db/m为对照(空白对照组);db/db-me给与厄贝沙坦为阳性对照;自8周龄末,分别给与高、中、低剂量BSF治疗,阳性对照组给与厄贝沙坦治疗,连续26周,期间每4周记录体质量,检测随机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尿素氮、血肌酐、在给药18周处死动物,留取肾组织进行HE、Masson和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另一只肾脏制备肾组织匀浆,用ELISA法检测不同组小鼠肾脏IL-6、TNF α和TNF-1R和TNF-2R水平。同时,在治疗早、中、晚期(给药1、8、18周)取粪便样品,应用16S rRNA进行高通量测序,观察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变化。结果 ①db/db小鼠饲养8周时,小鼠尿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增高,DN模型构建成功。②db/db-m组在给药1、4、8、12和18周,与同周龄组db/m小鼠相比,小鼠体质量水平、血糖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给药4周后,与db/db-m组相比,db/db-hd组和db/db-md组体质量水平、血糖排泄率均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在20周龄时db/db-m组较其它组出现了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BSF剂量组及db/db-me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降低(P<0.01),且BSF高、中剂量BSF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db/db-me组(P<0.01)。③药物处理18周后肾脏病理显示,d b/db-m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弥漫性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管上皮颗粒及空泡变性,散在炎症细胞浸润,BSF高、中剂量能够减低系膜基质扩张评分(P<0.05),减低程度大于db/db-me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药物处理4周后,与db/db-m组相比,BSF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治疗组IL-6、TNF α、T NF-1R 和 TNF-2R水平均下降(P<0.05),以 db/db-hd 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⑤对物种类别数量进行组间分析后,db/db-m组小鼠与db/m组小鼠比较,物种数量在饲养16周后出现了出现明显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药物处理8周后,db/db-hd组及db/db-me组小鼠菌群多样性及丰度较db/db-m组显着减低(P<0.05),尤其是高剂量BSF可以使DN小鼠的肠道菌群物种数量接近正常对照小鼠。药物处理16周后,db/db-m组与其它组别肠道菌群物种数量均无差异(P>0.05),与db/m组小鼠对比,高剂量的BSF肠道菌群物种数量无差异(P>0.05),其它组均出现了肠道菌群增高(P<0.05)。⑥对具体差异菌群进行组间分析,药物早期治疗1周后,db/db-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疣微生物门、艾克曼菌属、毛螺菌科NK4A136属明显增高(P<0.05),不同剂量BSF组与db/db-m组比较,上述菌群均减低(P<0.05),而瘤胃球菌科UCG014属的丰度增加(P<0.05)。药物处理8周治疗中期,db/db-hd组与db/db-m组比较,另枝菌属、毛螺菌科N K4A136属的丰度减低(P<0.05)。药物处理18周治疗后期,另枝菌属、螺杆菌属在db/m组较其它各组均增多(P<0.05),未鉴定的肠杆菌科属在db/db-me组较其它组均增多(P<0.05)。结论 中药方剂BSF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疾病进展,有效降低DN模型血糖、肌酐、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脏病理,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及抑制系列炎症因子有关,本研究为BSF方剂临床转化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明亮[5](2021)在《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干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干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评价其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对危险因素、炎性指标等相关客观指标的作用,同时探讨该方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方法:收集2018.10至2020.10月期间于我院就诊,诊断为CHD合并T2DM,并行PCI的住院患者。制定相应的纳入、排除和剔除标准,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最初入选90例患者,有3例拒绝行支架植入术、4例中途停止服用中药,3例8周后未能复查,最终入选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西药组)与治疗组(中药+西药组)。两组各40例,2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结果:1.中医证候、心绞痛疗效比较:8周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缓解,中医症状有很大的改善。两组间经秩和检验,P<0.05,总体来说,治疗组疗效更好。2.生活质量、心电图疗效比较:8周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电图情况较前改善组间比较时经秩和检验,P<0.05,说明两组间有差异,所以治疗组的疗效更好。3.NT-ProBNP比较:PCI术后两组NT-ProBNP均无明显变化,组间无差异。8周后,两组NT-ProBNP都明显下降,但相比而言,治疗组NT-ProBNP下降更明显。4.LDL-C、Hcy、cTnI比较:术后,LDL-C、Hcy、cTnI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8周后,LDL-C、Hcy、cTnI水平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P<0.01),说明有疗效。组间比较除cTnI外,LDL-C、Hcy水平均有显着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好。至于cTnI总体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别(P=0.241>0.05),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正常人体内,cTnI含量较低,故两组cTnI水平均在一较小范围内波动,因而差异较小,所以无明显统计学改变。5.hs-CRP比较:术后,两组hs-CRP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8周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疗效更高。结论: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可以改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的中医症状,能显着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改善心电情况,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可以降低患者NT-ProBNP、LDL-C、Hcy、cTnI和hs-CRP水平,而这些指标在心肌损伤时,都会异常增高,联合检测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该方能从整体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值得应用于临床。

章凯文[6](2020)在《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方药证治规律》文中指出目的:基于方证关联的原理,在全面收集中医药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的文献的基础上,引入数据挖掘的方法,从中医辨病与辨证及中西医结合等不同维度上,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辨治思路、组方用药及方证对应的规律,以为基于文本数据的中医药相关领域的研究探索一种新的思路,为提高中医临床防治2型糖尿病的水平及新药创制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医”、“中药”、“中医药”,“2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T2DM”为主题词,全面收集中国知网(CNKI)从建库至2019年10月有关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的文献。将信息提取到Excel表中,包括文献编号、文题、第一作者、发表年份、证型、对照组干预措施、治疗组干预措施、方剂名称、方药组成、剂型、剂量等,对中药名、西药名、证型进行规范化处理,使之成为结构化数据。将规范以后的结构化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中,使用软件中的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976篇文献,涉及10种并发症,18种合并症,5种伴随主症;所用中药剂型涉及9利种,其中较多使川的有汤剂、颗粒剂、丸剂及胶囊。在中医辨病与辨证论治二种模式中,辨证论治文献占比超过四分之三。2.总体用药规律:用药谱涉及344味药,使用频数较高的前30位药的配伍涉及传统方剂主要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泽泻汤、二陈汤等;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麦冬、炒白术、茯苓、当归、丹参、葛根、黄连等。3.因病论治的高频药味所涉及的古方主要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泽泻汤等,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麦冬、当归、川芎、丹参、赤芍、葛根、天花粉、炙甘草等。4.辨证论治的高频药味所涉及的古方主要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泽泻汤、二陈汤等,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丹参、泽泻、茯苓、炒白术、当归、川芎、葛根、黄连等。5.本病的中医辨证涉及证型共有89种,较多见的证型有气阴两虚血瘀、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痰瘀、阴虚热盛、湿热困脾、痰瘀互结、肾虚血瘀。其中气阴两虚血瘀证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麦冬、太子参、丹参、当归、川芎、赤芍、地龙等;气阴两虚证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四物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麦冬、玄参、五味子、丹参、茯苓等;气虚血瘀证高频用药涉及补阳还五汤、桂枝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六味地黄丸、增液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生黄芪、当归、川芎、红花、赤芍、地龙、川牛膝等;气阴两虚痰瘀证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增液汤、二陈汤、泽泻汤、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玄参、黄精、清半夏、茯苓、丹参等;阴虚热盛证高频用药涉及六味-知柏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生地、麦冬、山药、知母、黄连、天花粉、丹皮等;湿热困脾证高频用药涉及三仁汤、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五苓散、泽泻汤、平胃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方,核心药味有茯苓、炒白术、葛根、黄芩、黄连、清半夏、陈皮、丹参等;痰瘀互结证高频用药涉及平胃散、泽泻汤、二陈汤、小陷胸汤、补阳还五汤、四君子汤等方,核心药味有清半夏、陈皮、竹茹、茯苓、丹参、赤芍等;肾虚血瘀证高频用药涉及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右归丸、四物汤-桃红四物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炙黄芪、丹参、川牛膝、红花、川芎等。6.单纯中医治疗的组方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理中丸、泽泻汤、二陈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苍术、茯苓、黄连、丹参、葛根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组方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增液汤、玉液汤、葛根芩连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泽泻汤、二陈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炒白术、茯苓、当归、丹参、葛根等。7.2型糖尿病并发症与合并症的组方规律:(1)并发症的组方用药:并发肾病的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生脉散、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泽泻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山茱萸、山药、丹参、泽泻、茯苓等;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高频用药涉及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汤、当归四逆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生黄芪、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赤芍、地龙、鸡血藤等;并发视网膜病变的高频用药涉及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增液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生地、玄参、山药、枸杞子、桃仁、红花、赤芍、当归、丹参、三七、葛根等;并发周围血管病变的高频用药涉及增液汤、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葛根芩连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地龙、水蛭、川牛膝、桂枝等。(2)合并症的组方用药:合并高脂血症的高频用药涉及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增液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葛根芩连汤、二陈汤、泽泻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炙黄芪、丹参、清半夏、炒白术、茯苓、山楂、黄连、葛根等;合并抑郁症的高频用药涉及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百合地黄汤、六味地黄丸、四物汤、二陈汤、泽泻汤等方,核心药味有柴胡、白芍、当归、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酸枣仁、郁金等;合并高血压的高频用药涉及六味地黄丸、增液汤、玉液汤、二陈汤、泽泻汤等方,核心药味有生地、山茱萸、山药、枸杞子、清半夏、陈皮、茯苓、炒白术、丹参、川芎、钩藤等。结论:1.2型糖尿病的中医组方主要涉及益气健脾、滋养肝肾、补肾温阳、养阴生津、祛湿利水、清热泻火、祛浊化痰、活血散瘀、理气升阳、温里祛寒等多类药的配伍,与该病的中医证型及其所涉病机要素(气阴二虚、血瘀、痰瘀、脾虚/气虚、湿热、肾虚、阴虚、热盛、肝郁、痰湿)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性。2.因病与因证不同辨治思路组方中的核心药味趋同,反映了整体用药的稳定性。辨证论治中不同证型涉及配伍药类及其药味基本类同,但各证型的组方在主体用药配伍的药味多寡及主次轻重上有所不同,表明辨证论治中病证-方药之间的关联性。3.2型糖尿病的四种并发症均以黄芪补气为核心,但各症的核心配伍有所不同,表现为重视脏腑经脉定位及对某些专属方/药的选择。三种不同合并症的组方在主体结构和核心药味选配方面各有侧重,其中合并高血脂和高血压都涉及健脾祛湿化痰,高血脂兼行滋养肝肾、清热泻火及祛瘀活血,高血压则侧重于平肝祛风活血,抑郁症则主要定位于养血疏肝,健脾调神。4.本次考察将重点聚焦于药组或药群及核心药味的配伍关系上,同时与着名成方联系起来分析,有利于发现此类方剂的配伍规律。2型糖尿病的中医防治方药的总体用药谱的高频药味所涉及的着名成方主要有六味地黄丸、生脉散、玉液汤、增液汤、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葛根芩连汤、二陈汤、泽泻汤等,表明经典古方在实际应用中的普适价值。5.一定文本数量基础上的药谱及药用频数的分析可以反映出总体用药的范围和趋于集中的核心药味。不同支持度条件下的核心药味配伍关系总体上与对药对、药组及药群的分析结果相一致。提示本次数据分析具有良好的效度及稳定性。6.辨证论治条件下,基于核心药味的功效所蕴含的治法,可以推测此类方剂中进退变化可能涉及到的药对或药组及药群,而同类治方中核心药味对于专病治疗具有潜在价值。基于中医病证/病机-治法-方药的关系,参考药味性能,从本次所获得的核心方药及其药法中可以预测到2型糖尿病中医组方用药的总体规律。

刘昉[7](2020)在《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以中国中药学会发布的《课题研究指导原则》为指导,运用GRADE研究方法,参照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提高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提高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1.召开课题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完成临床问题构建并确立相关结局指标。2.文献研究:文献检索的资料库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搜集未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进行补充,尽可能减少文献的缺失。3.证据质量评价与证据评级:本次研究纳入文献为RCT研究及Meat分析/系统评价文章,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RCT研究采用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able)进行质量评价;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采用AMSTAR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为证据评级提供依据。对于研究类型相同、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证据综合分析,通过Meta分析森林图获得同一种中成药多项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与总结,通过倒漏斗图检查Meta分析的某一结局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GRADE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4.专家共识:在全国范围内向相关领域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征求药品的推荐意见,并确定推荐药品的适用证型、使用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形成指南的最终推荐意见。研究结果1.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章量表评分均偏低,不足纳入标准;RCT研究文献共纳入163篇,包括百令胶囊23篇、黄葵胶囊22篇、雷公藤多苷片22篇、复方丹参滴丸17篇、金水宝胶囊12篇、肾炎康复片9篇、尿毒清颗粒8篇、通心络胶囊8篇、渴络欣胶囊5篇、六味地黄丸5篇、肾衰宁(片/胶囊/颗粒)4篇、参芪降糖颗粒3篇、糖脉康(片/颗粒)3篇、芪参益气滴丸2篇、肾炎舒(胶囊/颗粒)2篇、苁蓉益肾颗粒1篇、大黄蟅虫丸1篇、地黄叶总苷胶囊1篇、复方肾炎片1篇、复方血栓通胶囊1篇、金芪降糖胶囊1篇、精乌胶囊1篇、木丹颗粒1篇、脑心通胶囊1篇、蒲参胶囊1篇、芪药消渴胶囊1篇、芪蛭降糖胶囊1篇、香砂六君丸1篇、肾炎片1篇、通脉降糖胶囊1篇、血府逐瘀片1篇、血脂康胶囊1篇、正清风痛宁缓释片1篇。归纳出33种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中成药。2.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中成药能够降低临床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部分中成药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且临床应用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整体安全性良好。3.证据质量的GRADE评级显示:大多数文献研究证据质量评级为低质量和极低质量,个别为中质量研究。4.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归纳出的中成药目录进行评议、推荐评价,确定了33种中成药的推荐意见,并确定了适用证型、使用禁忌症,形成了最终的指南意见。研究结论此次指南研究我们主要参照《课题研究指导原则》,运用了GRADE系统方法结合专家共识,最终对百令胶囊、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复方丹参滴丸、金水宝胶囊、肾炎康复片、尿毒清颗粒、通心络胶囊、渴络欣胶囊、六味地黄丸、肾衰宁(片/胶囊/颗粒)、糖脉康颗粒、肾炎舒(胶囊/颗粒)、苁蓉益肾颗粒、复方肾炎片、肾炎片予以弱推荐。

庄琪[8](2020)在《健脾祛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水平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应用健脾祛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制定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使用手工检索与电子检索的方法,以“健脾”“祛湿”“化湿”“利湿”“2型糖尿病”“中药”“随机”“中医”为主题词或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Datebase数据库、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对公开发表过的文献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判断所检索文献是否符合纳入标准,意见不一致时进行讨论或寻求第三方帮助。用Excel表格对文献进行一般资料的提取。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评估表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包括随机分配方法、分配隐藏方案、盲法的使用、试验结果数据完整性、试验结果是否有选择性报告及是否存在其他偏倚来源等。研究结局指标包括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REVMAN5.3软件对所得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二分类变量以相对危险度(RR)分析其统计量,连续性变量以均数差(MD)或标准均数差(SMD)进行统计分析,二者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若P>0.1,I2<50%,则认为各研究结果具有同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 model,FE)进行合并分析统计量;若P≤0.1,I2≥50%,说明各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异质性,尽可能找出引起异质性的因素,可用亚组分析对存在异质性的统计量进行计算,若不存在引起临床或方法学差异的因素,或经亚组分析处理后,同类型结果仍存在异质性时,使用随机效应模型(random-effect model,RE)。合并统计量需要用假设检验的方法进行z检验,P<0.05可认为合并统计量有统计学意义。用森林图展示meta-分析的结果,用漏斗图展示meta-分析的偏倚程度,用GRADE量表进行证据分级。结果:共纳入15篇随机对照试验,病例数共1184例,其中试验组594例,对照组59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12篇研究报道了临床总有效率,RR=1.37,95%CI(1.27-1.47),P<0.0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健脾祛湿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有效率的提高优于对照组;(2)8个研究报道了中医证候积分,MD=-3.32,95%CI(-4.84,-1.81),P<0.000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健脾祛湿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优于对照组;(3)14个研究报道了糖化血红蛋白,MD=-0.73,95%CI(-1.03,-0.42),P<0.000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健脾祛湿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降低优于对照组;(4)15个研究报道了空腹血糖,MD=-0.73,95%CI(-0.93,-0.53),P<0.000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健脾祛湿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降低优于对照组;(5)15个研究报道了餐后2h血糖,MD=-1.22,95%CI(-1.57,-0.86),P<0.0000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健脾祛湿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h血糖的降低优于对照组;(6)11个研究报道了空腹胰岛素水平,SMD=-0.78,95%CI(-1.09,-0.47),P<0.000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健脾祛湿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的降低优于对照组;(7)9个研究报道了胰岛素抵抗指数,SMD=-1.12,95%CI(-1.46,-0.77),P<0.00001,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健脾祛湿中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水平的降低优于对照组;(8)10个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R=0.29,95%CI为0.11-0.76,P=0.01<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使用健脾祛湿中药能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临床总有效率的倒漏斗图未呈典型的倒漏斗型分布,说明所纳入研究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或其他偏倚;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漏斗图较为对称,说明所纳入的文章偏倚较小。GRADE分级评价显示中医证候积分、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水平、为低级证据,临床总有效率、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中级证据。结论:1.应用健脾祛湿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单纯西药对照组有所提高。2.健脾祛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能使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是一种较为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法。

崔文澜[9](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文中提出目的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指因糖尿病而并发的肾脏病变,通常是根据UACR增高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疾病(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有研究表明,19.5%的DKD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进展为ESRD的发病率接近心血管死亡率的2.5倍,是各种原因死亡率的1.5倍。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整理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吴深涛教授诊治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医案资料,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 V2.5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方法,总结探讨吴深涛教授诊治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及经验,以继承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提供新的思路,为青中年医生学习名老中医经验提供新的方法。方法本研究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之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经吴深涛教授门诊诊治并开具处方的125名患者,收集共计301例次医案资料,并对医案数据(四诊信息、中药名称、相关化验等)进行标准化处理,应用统计报表系统对医案的基本信息、药物频数、四气五味、归经、所属门类等进行统计,应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无监督系统熵聚类分析,挖掘出吴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医案的常见症状、舌象、脉象频数,常用中药及剂量、常用药物组合、各证型的用药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结果1.本研究共计纳入125名患者,其中男性79名,女性46名;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0-69岁,其中50-59岁39人,占比31.2%,60-69岁34人,占比27.2%。2.通过对301例次医案资料的分析,可得出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症状多为全身性,其中口干(258)、口渴(196)、小便频数(89)、多饮(65)为糖尿病常见症状,乏力(177)、胸闷(167)、憋气(153)、寐欠安(121)、下肢水肿(84)、小便泡沫(92)为肾脏病症状。舌质类型主要为舌红(120)、舌暗红(70)、舌淡红(45),舌苔类型主要为苔白腻(77)、苔黄腻(65)、苔白(57)。脉象主要为脉弦(55)、脉弦滑(52)、脉沉细(38)、脉弦细(31)。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早期和临床期大致相等,其中早期(53)、临床期(55)。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2期和A3期占主要部分,累计占比95.6%,其中A2期(56)、A3期(53)、A1期(5)。3.本研究共录入301首处方,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药物共255味,前25味药物分别为:甘草(189)、茯苓(186)、柴胡(185)、黄芩(153)、黄芪(151)、太子参(146)、熟大黄(122)、石莲子(102)、炒枳壳(101)、黄连(98)、麦冬(97)、当归(96)、生地黄(88)、炒白术(87)、白芍(84)、知母(81)、车前子(78)、肉桂(70)、葛根(69)、地骨皮(68)、泽泻(68)、牛膝(67)、丹参(67)、佩兰(64)、赤芍(62)。4.吴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药物四气统计:寒性药物(46.30%)、温性药物(24.07%)、平性药物(22.73%)、热性药物(3.61%)、凉性药物(3.30%)。五味统计:甘味(33.36%)、苦味(32.12%)、辛味(19.63%)。归经统计:脾经(16.94%)、肺经(16.32%)、肝经(16.27%)、胃经(12.76%)、肾经(11.35%)。5.本次研究中根据门类药味数量统计:清热药43味、补虚药41味、利水渗湿药22味、活血化瘀药19味、解表药17味、祛风湿药17味。药物所属门类频数统计:补虚药(24.15%)、清热药(20.13%)、利水渗湿药(9.98%)、解表药(9.04%)、活血化瘀药(7.35%)、收涩药(4.97%)。6.统计吴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301首处方的药物组合使用频数,对使用频数≥60的药物组合,共计316组,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如表17所示),设置支持度为40%,组方规律如图4所示,包括蒲公英、桃仁、葛根、熟大黄、当归、赤芍、白芍、黄连、炒枳壳、生地黄、甘草、柴胡、佩兰、僵蚕、地骨皮、黄芪、黄芩、麦冬、炒白术、石莲子、茯苓、车前子、桂枝、太子参、肉桂、牛膝、泽泻、知母共28味药物。从总体看,本次统计常用的药对配伍以交通心肾、益气养阴、化浊解毒、滋补肝肾、清退虚热为主,符合吴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扶正祛邪的学术思想。7.将吴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301首处方的证候分为7个证型,并进行统计分析,按照频数及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序:(1)心肾不交证(20.27%),(2)气阴两虚证(18.94%),(3)浊毒内蕴证(17.94%),(4)阴阳两虚,浊毒内蕴证(17.28%),(5)脾肾阳虚证(10.96%),(6)肝肾阴虚证(10.30%),(7)胃热伤肾证(4.32%)。不同证型的核心药物分别为:(1)心肾不交证:甘草、黄芩、太子参、麦冬、黄芪、地骨皮、车前子、茯苓、石莲子、柴胡;(2)气阴两虚证:桂枝、甘草、茯苓、玄参、白芍、黄芪、太子参、黄芩、炒白术、麦冬、生地黄、知母、柴胡;(3)浊毒内蕴证:干姜、炒枳壳、姜黄、黄连、熟大黄、僵蚕、黄芩、柴胡、佩兰、白芍、甘草;(4)阴阳两虚,浊毒内蕴证:当归、柴胡、煅牡蛎、连翘、蒲公英、甘草、积雪草、桃仁、葛根、红花、生地黄、炒枳壳、赤芍、熟大黄;(5)脾肾阳虚证:桂枝、泽泻、益母草、牛膝、木瓜、猪苓、茯苓、炒白术、菟丝子、枸杞子、党参、炙甘草、覆盆子、肉桂、熟地黄、当归、山茱萸、黄芪、山药;(6)肝肾阴虚证:黄芪、黄柏、牡丹皮、熟地黄、山茱萸、泽泻、山药、肉桂、当归、知母、茯苓、石莲子、太子参、生地黄;(7)胃热伤肾证:石斛、绵萆薢、黄连、熟地黄、天花粉、茯苓、煅磁石、蝉蜕、蛇床子、玄参、鸡内金、太子参、覆盆子。8.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和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吴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255味常用中药间的关联系数,得出吴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36个核心组合,18个新方。这一结果基本符合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结论1.“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实现了医案资料的录入、管理、分析和方剂的组方规律统计分析,有助于方剂的组方规律研究和新方的挖掘。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和无监督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得出的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为教学和临床提供了明确的线索,指明了研究的方向,但临证时仍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举一反三,方能应用于临床,达到预期的效果。2.目前普遍认为糖尿病肾脏疾病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晚期则气血阴阳俱虚,浊毒内留。其病位以肾为中心,常涉及肝、脾诸脏,后期还会波及心肺,导致五脏俱病。吴深涛教授治疗本病强调其病性为虚实夹杂,或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虚者或气阴两虚、或脾肾阳虚,实者,湿浊内蕴,浊毒停积,日久则阴阳俱虚。治疗上活用交通心肾、补益气阴、化浊解毒、健脾温肾等法。3.吴师治疗本病主要思想:一是重视斡旋中焦,升清降浊,二是重视气血辨证,初病在气,久在血在络,故而化浊祛瘀应贯穿该病治疗的全程。

张芮[10](2020)在《基于HIF-1α-PI3K/Akt通路调控探讨肾络宁干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自噬进程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以糖尿病肾病为研究对象,调控足细胞自噬进程为切入点,分析肾络宁对DN足细胞损伤修复调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观察肾络宁对DN病变进展的干预效应。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造模组以尾静脉单次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协同隔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4周诱导DN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中药组各15只。于中药治疗后第0、3、6周末,分别取血检测各组大鼠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等指标,收集大鼠24h尿量检测24h尿蛋白排泄。于治疗后第6周末,处死大鼠,取左肾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初步评价辛通畅络法复方肾络宁对DN病变进展的干预影响。2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肾络宁延缓DN病变进展作用靶点。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TCMSP)构建肾络宁药效物质靶点网络,筛选其药效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进行靶点蛋白—基因转换,进而使用OMIM、Drugbank、TTD、DIGSe E搜索糖尿病肾病相关疾病靶点,联合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确定药物作用与糖尿病肾病的共同潜在靶标,使用Cytoscape将结果可视化,并进行PPI网络分析,根据MCODE得分高低创建核心子网络筛选核心靶点。最后通过使用KEGG数据库及DAVID数据库进行注释与分类,阐述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分子机制,为肾络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思路。3深入探索复方肾络宁调控足细胞自噬进程机制。建立足细胞弥散体系,构建体外高糖诱导损伤模型,制备肾络宁含药血清(浓度为10%)并进行干预。观察不同条件下足细胞滤过屏障损伤修复的效应,观察HIF-1α、PI3K、Akt表达改变。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法半定量各组肾组织HIF-1α、PI3K/ATK表达,采集图像读取各组平均光密度并比较,初步阐释肾络宁调控DN足细胞自噬的机制途径。结果:1与模型组DN模型大鼠相比,中药组大鼠一般状态、体重得到改善,差异具有显着性;中药组DN模型大鼠24h尿蛋白排泄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具显着性差异;中药组DN大鼠FBG、ALB、BUN与Scr水平均有所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具显着性差异;中药组DN大鼠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硬化得到缓解,与模型组比较具显着性差异。认为肾络宁对在保护肾功能方面疗效肯定。2基于网络药理学原理,开展肾络宁组方药物化学成分分析、有效成分靶点预测及糖尿病肾病靶点网络构建,完成肾络宁-靶点-糖尿病肾病交集网络、通路富集分析。结合前期研究基础与整体研究规划,初步确定围绕HIF-1α、PI3K、Akt表达变化的足细胞自噬调控为阐释肾络宁延缓糖尿病肾病病变进程的机制靶点。3建立足细胞弥散体系,构建体外高糖诱导损伤模型,以肾络宁含药血清(浓度为10%)干预,可有效控制损伤足细胞异常的迁移能力,调控足细胞HIF-1α、PI3K、Akt表达。结论:1肾络宁可延缓DN模型大鼠肾脏病变进展。2基于网络药理学原理预测,肾络宁干预糖尿病肾病作用作用机制与HIF-1α、PI3K、Akt表达变化调控的足细胞自噬相关。3肾络宁可抑制损伤足细胞侵袭力,调控损伤足细胞HIF-1α、PI3K、p-Akt表达,其机制与调控足细胞自噬进程有关,网络药理学对靶点干预预测具有真实性。

二、七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ED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七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ED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肠促胰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1 肠促胰素在调节血糖稳态中的生理作用
        2 T2DM患者肠促胰素效应的临床特点
        3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T2DM中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肠促胰素效应中药降糖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中药有效成分
        2 中药复方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1 现代药理研究
        2 现代临床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导论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藏医论治糖尿病
        一、藏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二、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五、藏医防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壮医论治糖尿病
        一、壮医糖尿病源流考证
        二、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五、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六、壮医辨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回医论治糖尿病
        一、回医糖尿病探源溯流
        二、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回医防治糖尿病
        参考文献
    综述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 藏医、壮医和回医典籍中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章 藏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藏医经典着作
        二、藏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藏族医学分布
        二、藏族糖尿病患病率
        三、藏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四、藏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藏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六、藏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七、藏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八、藏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九、藏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十、藏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一、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二、藏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三、藏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壮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壮医经典着作
        二、壮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壮族医学分布
        二、壮族地区地理气候特点
        三、壮族糖尿病患病率
        四、壮族地区糖尿病历史发展脉络
        五、壮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六、壮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七、壮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八、壮医对糖尿病的特色诊断技法
        九、壮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十、壮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十一、壮医糖尿病的特色治疗方法
        十二、壮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三、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四、壮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五、壮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回医糖尿病理论的梳理与方药挖掘
        第一节 目的
        第二节 材料
        一、回医经典着作
        二、回医其他着作
        第三节 方法
        一、研究方法
        二、典籍文献入选标准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结果
        一、回族医学分布
        二、回族糖尿病患病率
        三、回医对糖尿病病名的认识
        四、回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五、回医对糖尿病诊断的认识
        六、回医对糖尿病治则的认识
        七、回医对糖尿病的防治思路及用药特点
        八、回医糖尿病特色治疗方法
        九、回医对糖尿病组方原则的认识
        十、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方剂
        十一、回医防治糖尿病常用药物
        十二、回医对糖尿病的预防调摄
        第五节 讨论
        第六节 结论
        本章参考文献
结语与展望
附录
    附录1 藏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2 壮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3 回医部分糖尿病经典文献原文
    附录4 藏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附录5 壮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附录6 回医防治糖尿病方剂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二神益肾解毒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消渴肾病的中医研究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1.4 现代中医药治疗进展
    2 糖尿病肾脏病的西医学研究
        2.1 DKD发病机制的研究
        2.2 糖尿病肾脏病的治疗
    3 总结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及剔除标准
    3 治疗方案
        3.1 基础治疗
        3.2 对照组治疗方案
        3.3 治疗组治疗方案
        3.4 治疗疗程
    4 观察指标
        4.1 安全性指标
        4.2 疗效性判定标准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总体疗效判定标准
        5.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5.3 中医症状评分标准
        5.4 安全评价标准
    6 统计方法
    7 研究结果
        7.1 一般资料比较
        7.2 治疗前病情资料分析
        7.3 治疗后疗效比较
        7.4 安全性指标
讨论
    1 消渴肾病的病因病机
        1.1 散膏
        1.2 消渴肾病的形成
    2 立法思想
        2.1 解毒
        2.2 通络
        2.3 益肾
    3 一则八法
    4 方药分析
    5 研究结果分析
        5.1 中医症状结果分析
        5.2 实验室指标结果分析
        5.3 疗效分析
    6 总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1 方法创新
    2 内容创新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症状评定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4)宝肾方延缓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进展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研究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分析该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1.1 主要试剂
        1.2 主要仪器
        1.3 动物模型及分组
        1.4 药品制备
    2.实验方法
        2.1 小鼠体重测定
        2.2 血糖、尿素氮、肌酐检测检测
        2.3 微量白蛋白尿检测
        2.4 肾脏组织病理及细胞因子表达差异
        2.5 肠道菌群检测
        2.6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BSF对各组小鼠体质量、生化、病理、细胞因子等生物学指标影响
        1.1 db/db小鼠体重变化
        1.2 db/db小鼠血糖变化
        1.3 db/db小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
        1.4 db/db小鼠血尿素氮水平的变化
        1.5 db/db小鼠血肌酐水平的变化
        1.6 BSF对 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病理的影响
        1.7 BSF对 db/db小鼠肾组织裂解液TNFα、IL-6、TNF-1R和 TNF-2R的影响
    2.肠道菌群16s测序实验结果
        2.1 序列聚类分析(OTU分析)测序数据的整体情况
        2.2 粪便菌群多样性分析
        2.3 物种注释探究各组样本中微生物结构的特点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综述 糖尿病肾病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的工作业绩

(5)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干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按缩写字母顺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资料来源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计划
        2.3 药品、检测方法
        2.4 观察指标
        2.5 疗效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结果及分析
    1.一般情况分析
    2.临床疗效比较
        2.1 心绞痛疗效比较
        2.2 中医症候总体疗效比较
        2.3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2.4 生活质量比较
        2.5 心电图疗效比较
        2.6 NT-ProBNP比较
    3.危险因素比较
        3.1 LDL-C比较
        3.2 Hcy比较
        3.3 cTnI比较
    4.炎症指标hs-CRP比较
    5.安全性指标
第三部分 讨论
    1.CHD合并T2DM中医研究
        1.1 CHD合并T2DM病因病机
        1.2 中医证型
        1.3 中医治疗
    2.CHD合并T2DM的西医研究
        2.1 危险因素研究
        2.2 临床特征研究
        2.3 相关指标
        2.4 西医治疗
    3.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组成、分析
        3.1 药物组成
        3.2 方义解析
        3.3 中药药理研究
    4.临床疗效
        4.1 对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的影响
        4.2 对生活质量、心电图的影响
        4.3 对NT-ProBNP的影响
        4.4 对LDL-C、Hcy、cTnI的影响
        4.5 对hs-CRP的影响
        4.6 安全性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医研究
    参考文献
附表
个人简介
致谢

(6)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方药证治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 中医药防治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1. 糖尿病的中医认识
    2. 2型糖尿病原发病的中医药治疗
    3.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3.1 治疗微血管并发症
        3.2 治疗大血管并发症
        3.3 治疗周围神经病变
        3.4 治疗糖尿病足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检索策略及结果
    1.5 资料提取及数据规范化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2.1.1 一般信息
        2.1.2 涉及的并发症、合并症、伴随主症
        2.1.3 西药使用类别
        2.1.4 文献所涉及的中药剂型及其分布
        2.1.5 中医药治疗的不同模式(因病/辨证论治)
        2.1.6 其他中医疗法
    2.2 总体用药分析
        2.2.1 中成药的使用
        2.2.2 2型糖尿病中医治疗的总体用药分析
    2.3 2型糖尿病中医不同辨治形式的组方用药分析
        2.3.1 因病论治组方的用药规律
        2.3.2 辨证论治组方的用药规律
    2.4 2型糖尿病中医辨治的方-证关联的分析
        2.4.1 2型糖尿病中医辨治的证型分布
        2.4.2 2型糖尿病中医主要证型的组方用药分析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中医治疗的组方用药分析
        2.5.1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
        2.5.2 单纯中医治疗的组方用药规律
    2.6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组方用药分析
        2.6.1 2型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
        2.6.2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组方用药
        2.6.3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组方用药
        2.6.4 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组方用药
    2.7 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组方用药分析
        2.7.1 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组方用药
        2.7.2 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组方用药
        2.7.3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组方用药
3. 讨论
    3.1 一般信息分析
    3.2 2型糖尿病的中医组方用药的总体规律
    3.3 2型糖尿病因病与因证论治的组方用药比较
    3.4 2型糖尿病组方所涉主要药味的用量考察
    3.5 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的组方用药规律
        3.5.1 证型与病机
        3.5.2 主要证型的方药配伍规律
    3.6 2型糖尿病不同治疗模式的组方用药及其比较
        3.6.1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组方用药
        3.6.2 单纯中医治疗的组方用药
        3.6.3 二种治疗模式的组方用药比较
    3.7 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3.8 2型糖尿病合并症的组方用药规律
    3.9 对本次研究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指南制定过程
    1.1 临床问题构建
    1.2 循证研究方法
2.指南研究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结果
        2.2.1 百令胶囊
        2.2.2 黄葵胶囊
        2.2.3 雷公藤多苷片
        2.2.4 复方丹参滴丸
        2.2.5 金水宝胶囊
        2.2.6 肾炎康复片
        2.2.7 尿毒清颗粒
        2.2.8 通心络胶囊
        2.2.9 渴络欣胶囊
        2.2.10 六味地黄丸
        2.2.11 肾衰宁(片、胶囊、颗粒)
        2.2.12 参芪降糖颗粒
        2.2.13 糖脉康(片、颗粒)
        2.2.14 芪参益气滴丸
        2.2.15 肾炎舒(胶囊、颗粒)
        2.2.16 苁蓉益肾颗粒
        2.2.17 大黄蟅虫丸
        2.2.18 地黄叶总苷胶囊
        2.2.19 复方肾炎片
        2.2.20 复方血栓通胶囊
        2.2.21 金芪降糖胶囊
        2.2.22 精乌胶囊
        2.2.23 木丹颗粒
        2.2.24 脑心通胶囊
        2.2.25 蒲参胶囊
        2.2.26 芪药消渴胶囊
        2.2.27 芪蛭降糖胶囊
        2.2.28 香砂六君丸
        2.2.29 肾炎片
        2.2.30 通脉降糖胶囊
        2.2.31 血府逐瘀片
        2.2.32 血脂康胶囊
        2.2.33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2.3 证据质量评级
    2.4 指南推荐意见形成
        2.4.1 指南应用范围
        2.4.2 专家名单
        2.4.3 推荐意见汇总
讨论
    1.循证证据在指南制订中的重要性
    2.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CKD的有效性
    3.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CKD的安全性
    4.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4.1 药品适用证型
        4.2 纳入研究的质量
        4.3 疾病的随访
        4.4 试验相关的干预措施
        4.5 发表偏倚
        4.6 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及指南研究进展
    1.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
    2.糖尿病相关肾病指南(共识)
        2.1 中医指南(共识)研究
        2.2 西医指南(共识)研究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健脾祛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水平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概要
    2.中医学对2型糖尿病脾虚湿盛证的认识
        2.1 以“脾”为主的理论依据
        2.2 病因
        2.3 病机
        2.4 临床依据
    3.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脾虚湿盛证的研究
    4.健脾祛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4.1 传统方剂治疗
        4.2 验方治疗
        4.3 中成药治疗
资料与方法
    1.纳入标准
    2.排除标准
    3.文献检索范围与策略
    4.资料提取
    5.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6.研究结局指标
    7.统计学处理
    8.偏倚分析与证据分级
    9.敏感性分析与亚组分析
结果
    1.检索结果
    2.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1 患者特征
        2.2 基线可比性
        2.3 中药剂型
        2.4 西医干预措施
        2.5 疗程
        2.6 所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3.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
        3.1 主要结局指标
        3.2 次要结局指标
        3.3 meta-研究偏倚分析
        3.4 GRADE证据分级结果
讨论
    1.立题依据
    2.疗效分析和证据分级
    3.安全性评价
    4.异质性的来源分析
    5.存在的问题
    6.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9)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技术路线图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3 研究方法
4 数据挖掘方法
5 研究结果
讨论
    1 基本信息分析
    2 四诊信息分析
    3 化验结果分析
    4 常用药物分析
    5 对药物四气、五味、归经分析
    6 对药物所属门类分析
    7 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分析
    8 中医证候统计及基于证型的用药规律分析
    9 新方分析
结论
典型医案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HIF-1α-PI3K/Akt通路调控探讨肾络宁干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自噬进程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 肾络宁延缓DN病变进展干预效应研究回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肾络宁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小结
实验三 基于足细胞自噬调控的肾络宁延缓DN病变进展机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肾络宁对于足细胞损伤修复的调控效应
        2.2 肾络宁对于足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分析
    3 小结
讨论
    1 对DN的病因病机认识及肾络宁的组方特点
    2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的靶点预测
    3 作用机制分析
参考文献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中医药防治的研究进展
    1 病名沿革
    2 病机阐释
    3 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近年来糖尿病中医药防治领域网络药理学应用情况综述
    1 网络药理学常用数据库
    2 网络药理学算法基础及其应用
    3 网络药理学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七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ED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D]. 谈钰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藏、壮、回医典籍文献中糖尿病理论与方药研究[D]. 宋宁.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1)
  • [3]二神益肾解毒汤治疗消渴肾病(脾肾阳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 冯艳苹.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宝肾方延缓db/db小鼠糖尿病肾病进展及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研究[D]. 王子宜.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益气养阴、化痰通络方干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PCI术后患者临床研究[D]. 明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基于文本数据挖掘探讨2型糖尿病的中医方药证治规律[D]. 章凯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刘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健脾祛湿法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水平的meta-分析[D]. 庄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吴深涛教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用药规律及临证经验[D]. 崔文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HIF-1α-PI3K/Akt通路调控探讨肾络宁干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自噬进程的机制研究[D]. 张芮.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芪味消渴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ED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