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马广云[1](2022)在《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嵌入式系统对现代科技和我们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其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非常广泛,从而带动国内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繁荣兴旺。本文则对国内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随着嵌入式技术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开拓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对其出版现状及未来出版走向做了分析探讨。
金鹏[2](2021)在《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类多学科交叉技术融合的特殊类型服装,智能服装相较于传统服装的作用范畴更为广阔。目前针对智能服装的研究局限于某特定类别智能服装的设计研发,对服装的设计也注重于功能设计及实现,对服装整体设计流程及设计理念涉及较少。据此针对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这一特殊服装类别,根据现有研究现状,剖析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所需关键技术与器件,并据此进行该类别智能服装设计流程解析,提出一套可用于该类别智能服装的设计流程。流程划分为服装设计要点分析、服装载体设计、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测试、服装与硬件结合设计、服装系统的测试与改进。利用该设计流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用于保护消防员人身安全及协助消防员协同合作的智能消防服。该消防服从消防员日常工作环境与工作特点入手,从服装舒适性、警示性、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消防员协同合作等角度进行设计要点分析。从面料、服装结构等角度改善服装舒适性;以Arduino Lite处理器为核心,外扩气体监测模块、GPS、Wi-Fi、无线对讲、显示屏等模块,通过嵌入式软件设计后,使消防员与指挥人员可监测环境中有毒有害气体是否超过警戒值,同时可查看自己及队员间的实时位置,并提供对讲功能。经过测试,该消防服外层织物、防水透湿层织物、隔热舒适层织物的测试结果均符合相应国家标准;对有害气体的监测灵敏度高;在昏暗环境(光照强度0.5lx、1lx、5lx)均可达到“良好”的警示效果;相较于普通消防服,在主客观测试下舒适度更高,在七分制评分下评分高0.669;交互性能满足实际需求。服装功能完备,反馈机制完整,对保障消防员的人身安全具有积极作用。利用该设计流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盲人出行难点的智能盲人服。该智能服装系统从服装警示效果、探路功能、摔倒监测、摔倒保护、未起身报警功能几方面进行设计。该系统硬件以Arduino Lite处理器为核心,利用距离传感器进行障碍物距离判定,在距离过近时使用蜂鸣器警示穿着者;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及SVM算法,对摔倒的判定进行阈值核算;利用高压二氧化碳气瓶及气囊,在摔倒时保护盲人颈部、胯部、手肘、膝盖等部位;结合GSM模块,在穿着者未能及时起身时将定位信息发送至监护人手机或网页端,以保护穿着者人身安全。测试结果显示,盲人服相较于普通服装在厚重感、宽松感方面的舒适性差;盲人服在距离20m以内的昏暗环境中具有“良好”评分的警示效果;服装探路功能对左右障碍物辨识度可达100%;设置传感器合加速度与合角速度阈值为2.8G及60deg/s时,系统对摔倒判定成功率可达100%;未起身报警功能可有效保护无法自行起身的穿着者,并可通过短信与网页显示及时通知监护人。
崔昕宇[3](2020)在《基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μCOS-Ⅲ作为一个开源免费、可剪裁、稳定高效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其前身μC/OS-II已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中得到了认可,并处于成熟阶段。而μCOS-Ⅲ作为新一代嵌入式实时系统,在μC/OS-II上基础上进化成为全新的系统,不仅在功能上得到了如任务数量不受限制的扩展,而且具有了诸多如加入时间片轮转调度方法等新特性。然而还处于发展阶段的μCOS-Ⅲ在内存管理上的静态分区式管理展示出内存分配不够灵活和控制内存碎片上的不足,有必要对μCOS-Ⅲ的内存管理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来应对未来实际应用上更多任务、更多复杂功能的需求。动态内存管理相对静态的内存分区管理更具灵活性。作为经典动态内存管理方法的伙伴算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空间存储效率的问题,同时也对应对内存碎片问题有所帮助,但伙伴算法在应对多任务管理时同样存在不足,内部碎片问题并没用得到很好解决,内存空间存在剩余部分无法被利用,申请内存空间的任务越多,这种情况越严重,内存利用率降低,嵌入式系统产品设备的整体性能下降。针对此情况,本文在伙伴算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并设计出适应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内存管理方法,重点研究减少内部碎片的产生,改进回收机制,设计适应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多任务需求的内存管理方法。在系统为任务分配内存时将同为伙伴关系的内存块靠后部分进行分配,确保空闲区域在所被分配内存块的前端。回收过程不受伙伴算法中2的幂次方约束,从后向前寻找链表中的互为伙伴关系的内存块,减少内部碎片的产生。将设计好的管理方法移植到μCOS-Ⅲ系统中,使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能够为未来具有特定需求的应用服务。通过实验数据的对比分析,嵌入式实时系统μCOS-Ⅲ在内存管理上得到改进,改进后的动态内存管理方法相较原有的静态内存管理方法内存利用率得到提高,有效减少了内部碎片的产生。此改进在内存方面将为未来的复杂功能需求提供有利帮助。
韩伟[4](2020)在《基于SOM-RK3399的可穿戴式眼—机交互接口装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眼-机交互技术作为人机交互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助老助残、车辆辅助驾驶、人因分析、虚拟现实和军事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随着嵌入式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现阶段的眼-机交互装置所使用的处理器在处理能力及运算速度方面稍有不足,同时在便携式、可穿戴性等方面难以满足野外复杂战场环境的使用,从眼-机交互装置的发展趋势来看,眼-机交互装置逐步向小型化、智能化、可穿戴式的方向发展。针对军事领域野外战场环境的复杂性,便携式的眼-机交互装置能够有效提高武器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对于增强士兵的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基于ARM处理器高性能、低功耗、系统软硬件可裁剪的特性,以嵌入式计算机模块SOM-RK3399为硬件平台,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设备的可穿戴式眼-机交互接口装置。首先,本论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总结现阶段眼-机交互装置的优势及不足,归纳了现阶段嵌入式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种以头盔式头戴设备和红外摄像头作为前端采集装置,以嵌入式计算机模块SOM-RK3399作为后端数据处理平台的小型化、便携、可穿戴式眼-机交互接口方案。并且从硬件层,操作系统层,应用软件层描述了眼-机交互接口装置的整体架构和工作流程。配置硬件系统初始化文件BootLoader,在Linux kernel中配置(Video for Linux 2)V4L2,LCD等驱动,通过Buildroot配置包含有QT和OpenCV库的根文件系统,搭建了眼-机交互接口装置工作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其次,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详细阐述了基于V4L2架构的视频图像采集流程和编程时的相关参数设置。研究了本论文在图像采集时不同图像格式的转换关系。在获取到人眼图像后,制定了眼-机交互接口装置眼动信息采集的流程。最后,根据设计方案,搭建眼-机交互接口硬件装置,在硬件装置中移植基于二维点集的椭圆拟合自适应瞳孔检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分辨率为320×240,30fps/s的视频流图像,基于二维点集的椭圆拟合自适应瞳孔检测算法通过OTSU阈值计算,图像二值化,开、闭运算,边缘检测,椭圆拟合等步骤可以实现人眼图像的实时检测定位,且平均检测时间为7.2ms/fps。
代伊豪[5](2020)在《基于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智能感知模拟仿真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结合信息化时代5G、云计算、柔性感知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提出了一种智能感知系统,可用于驾驶员位姿检测进而对汽车内部进行智能调节。设计了生产中使用的基于云计算的柔性智能感知控制系统架构图,随后结合研究需要设计了一种智能感知系统,包括嵌入式系统软硬件、计算机软件、数据处理算法、展示界面,并对智能感知系统的原理、调节等进行了理论分析。1.设计了嵌入式采集系统对柔性传感器压力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使用总线技术将嵌入式系统与计算机集成化为一体的电子系统,使得数据的采集、过滤、存储等操作自动化程度大幅提升。2.征集志愿者并采集数据,进行座椅压力分布-位姿信息的算法分析,针对压力数据特点设计了三种滤波算法,并使用交叉验证以及kNN算法分别计算了在不同人体体征上的误差值,发现其误差值较为稳定,其最小值为:体重误差12.37%,身高误差2.97%,坐姿眼位误差3.43%。结合训练数据特点讨论了其合理性,并选择了合适的K值及滤波算法进行智能感知系统的设计。3.设计了展示界面,可对压力曲线实时显示,并展示计算得到的位姿信息。紧密结合展示需要,详细介绍了展示界面设计的软件架构,采用Web技术完成展示界面设计。并讨论了软件工程中的进程间通信、异步数据传输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启动展示界面,并展示了其使用效果。4.对于研究工作的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技术发展情况进行展望,便于后续研究的开展。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指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罗尧[7](2020)在《基于ARM的指针式仪表自动读数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仪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指针式仪表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在工业领域中被大量的使用,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人工对仪表进行读数与监测,人工读数存在效率低、出错率高等缺点,然而工业生产正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仅仅依靠人工读数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运用便捷化设备和相关的处理技术对指针式仪表进行自动读数成为了工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本系统结合嵌入式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实现指针式仪表的自动读数,选取符合系统性能需求的嵌入式ARM硬件平台,并在嵌入式平台上移植Linux操作系统,深入研究了指针式仪表图像预处理算法和示数判断算法,将仪表读数算法程序移植到嵌入式平台运行。本文主要对系统总体设计方案、指针式仪表自动读数算法、嵌入式读数终端和服务器端进行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工业领域中指针式仪表的实际使用环境,将系统分为嵌入式读数终端和服务器端。嵌入式读数终端采集现场仪表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对仪表图像进行处理,以实现指针式仪表的自动读数,并将仪表读数结果和现场视频图像传输至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实现视频监控、仪表异常读数报警、数据存储和命令控制等功能。2、首先将采集到的仪表图像进行增强降噪等预处理操作,使用自适应阈值法对仪表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提取仪表图像前景像素区域,结合Hough圆变换和刻度线质心点拟合圆两种方式计算仪表特征区域圆心和半径,该算法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其次利用二值图像轮廓法提取主刻度单个字符,并通过K最近邻(k NN,k-Nearest Neighbor)分类算法识别字符,获取字符的数值,根据字符的位置关系确定主刻度示数值和主刻度字符区域中心点坐标,完成最小值刻度线和最大值刻度线的数值匹配,使用累计概率霍夫变换定位仪表指针,最后通过角度法计算指针式仪表示数。3、嵌入式系统平台搭建,首先需要搭建嵌入式系统开发所需的交叉编译环境,移植引导程序u-boot,配置Linux内核主要的设备驱动,交叉编译Linux内核源码,制作根文件系统。为增强该读数系统的实用性,在系统中增加视频监控的功能,当嵌入式终端读数错误或仪表出现故障时能够实现远程监控,移植嵌入式系统下所需的Open CV视觉算法库和视频传输jrtplib库,生成在ARM平台所需的动态链接库,为读数终端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视频数据压缩采用硬件编码方式,需加载MFC硬件编码API函数源文件。4、服务器端是基于Qt界面程序设计,在Ubuntu16.04系统中编译jrtplib和FFmpeg源码库,搭建接收解码H.264视频流的开发环境,jrtplib库用于接收并解析RTP协议荷载的H.264视频流,通过FFmpeg解码H.264码流,在Qt界面显示解码之后的视频图像,服务器端使用TCP协议收发读数结果和配置命令等重要数据,同时也实现数据存储和仪表读数异常报警功能。通过本系统设计,可以实现指针式工业仪表远程自动读数、视频监控和数据存储等功能,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意义重大。
李伟伟[8](2020)在《基于ARM的仿生弹药目标检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机器视觉的快速发展,视频图像运动目标检测技术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近年来在视频监控等背景固定的场景中检测运动目标已经取得非常大的成就,但在一些背景运动目标也运动的复杂场景中目标检测效果还不理想,如像鸟类、鱼类、昆虫、蛇类等仿生弹药在对运动目标进行检测过程中受到自身运动的影响,背景运动信息为干扰项,增加了目标检测的难度。仿生弹药的特点是体积小,嵌入式图像实时处理系统要求较高,需要合适的算法与低功耗嵌入式平台结合,完成运动目标实时检测。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优化了实时运动目标检测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ARM的仿生弹药目标检测系统。主要研究如下:(1)对比了光流场法、帧间差分法、背景减去法这三种常见运动目标检测算法的基础理论和算法原理,通过仿真实验对比三种算法在静态背景、动态背景下的检测结果。并对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评估。(2)针对仿生弹药受到自身运动的影响,融入背景运动信息后增加了目标检测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方法融合的改进光流算法,利用光流梯度求解出运动目标大致边界,同时引入最大类间方差法来替代传统的人工经验阈值选择法选取最佳阈值。引入光线投影算法对运动目标内部的像素点进行填充。针对在阈值分割以及目标内部像素点填充出现大量孤立的噪声点影响了运动目标的提取的问题,利用形态学滤波中的开运算和闭运算将前景运动目标中的黑色噪声点和背景中白色噪声点去除,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检测精确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3)针对仿生弹药由于体积小,需要将嵌入式平台与运动目标检测技术有效结合的问题,构建了基于ARM的仿生弹药运动目标检测系统,完成了以S3C2440为主控芯片的硬件平台设计,搭建了软件开发环境并对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进行移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嵌入式运动目标检测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开发了基于ARM的仿生弹药目标检测系统试验平台。基于试验平台进行了背景简单和背景复杂、光线较强和光线较暗、单目标与多目标的情况下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基于ARM的仿生弹药目标检测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黄梦龙[9](2019)在《基于ARM Cortex-A53的图像处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图像处理的应用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早期实现的图像处理系统均是基于桌面PC机,而其图像处理系统存在较多约束,主要依赖于软件操作,且便携性较差。本文采用基于Cortex-A53架构的S5P6818处理器以及Linux实时操作系统,构建实时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能够进行实时图像采集、图像处理以及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等功能,同时可以实现联网,易于携带。论文在图像处理系统及图像处理算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系统功能以及开发成本的需求,对各硬件模块选型。系统以X6818bv3开发板为核心连接外围硬件模块,构建系统硬件平台。(2)图像处理系统移植了uboot、Linux操作系统、根文件系统以及视频服务器等软件,建立了系统运行软件平台,保证系统应用程序的正常执行,实现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的功能。(3)图像处理系统的应用程序可分为图像采集和图像处理两部分。在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图形界面程序,实现视频图像显示、jpeg图像保存、图像增强以及边缘检测等功能,并且增添了远程监控功能。(4)本文针对传统的ViBe算法在前景检测过程中存在光照变化敏感以及检测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ViBe算法的改进算法,并选取样本进行对比,算法在视频图像运动目标的检测过程中能够有效解决检测率低的问题,且对不同的光照强度具有较好的抑制性。图像处理系统包括软硬件平台的搭建以及应用程序的设计。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基于ARM图像处理系统平台的搭建及其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图41幅,表1个,参考文献64篇。
胡皓[10](2019)在《基于x2M的车载嵌入式终端GUI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嵌入式系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随着嵌入式产品的不断发展和图形显示设备的广泛应用,人们对轻型却不失美观的嵌入式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嵌入式GUI也成为嵌入式系统开发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比较成熟的面向嵌入式的GUI系统有Qt/Embedded、MiniGUI和MicroWindows等。但这些嵌入式GUI类库都有各自比较明显的缺点。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UI Web化将是嵌入式GUI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的课题目标是基于x2M软件平台,研发一款应用于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嵌入式终端GUI系统。该GUI系统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并且便于公交车驾驶员对行驶车辆的操控。本文主要从课题背景、国内外发展现状、系统设计目标、关键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实现和系统测试等方面阐述目标嵌入式GUI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过程。本文设计的车载嵌入式GUI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该架构是在嵌入式设备和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搭建的。研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响应式网页的设计与实现、在目标嵌入式设备中搭建嵌入式Linux系统,以及通过交叉编译的方法移植嵌入式服务器和嵌入式浏览器。最终,本文运用响应式前端框架实现了响应式网页形式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实现的嵌入式GUI系统不仅符合UI Web化的发展趋势,还可以为车载嵌入式设备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个可移植性高、简洁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而且采用结合Buildroot工具交叉编译Chromium源码的方法实现了嵌入式浏览器的移植,为今后开源浏览器作为嵌入式浏览器的移植提供了参考,这将更加有利于嵌入式GUI和Web技术的结合。
二、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
二、嵌入式系统的诞生开启了国内科技图书出版的一个新领域 |
三、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的“单片机”时代 |
四、单片机图书出版进入“嵌入式系统”时代 |
(一)嵌入式系统的蓬勃发展带动单片机图书出版迈向新台阶 |
(二)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关图书应运而生 |
(三)高校嵌入式系统教学的改革带动相关教材纷纷面世 |
(四)So PC设计相关图书成为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的一个走向 |
(五)物联网的发展带动嵌入式系统相关图书成为科技图书出版热点之一 |
(七)各种大学生电子竞赛、IT公司大学计划的开展推动了嵌入式系统图书的出版 |
五、国内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现状 |
六、国内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未来走向探讨 |
(2)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1.4.1 研究内容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及智能服装概述 |
2.1 嵌入式系统概述 |
2.1.1 嵌入式系统概念 |
2.1.2 嵌入式系统特点 |
2.2 嵌入式系统组成部分 |
2.2.1 嵌入式硬件系统 |
2.2.2 嵌入式软件系统 |
2.3 智能服装概述 |
2.3.1 智能服装定义 |
2.3.2 智能服装产品分类 |
2.3.3 存在问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设计分析 |
3.1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设计原则 |
3.1.1 人本设计原则 |
3.1.2 安全环保设计原则 |
3.1.3 功能性设计原则 |
3.1.4 模块化设计原则 |
3.1.5 舒适性设计原则 |
3.1.6 设计美感原则 |
3.1.7 市场需求原则 |
3.2 智能服装中嵌入式系统设计 |
3.2.1 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 |
3.2.2 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 |
3.2.3 系统测试与优化 |
3.3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设计流程 |
3.3.1 服装设计要点分析 |
3.3.2 服装载体设计 |
3.3.3 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 |
3.3.4 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 |
3.3.5 嵌入式系统测试 |
3.3.6 服装与硬件结合设计 |
3.3.7 服装测试与改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设计实例 |
4.1 一种具有安全防护功能的智能消防服 |
4.1.1 服装设计要点分析 |
4.1.2 服装载体设计 |
4.1.3 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 |
4.1.4 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 |
4.1.5 嵌入式系统测试 |
4.1.6 服装与硬件结合设计 |
4.1.7 服装测试与改进 |
4.1.8 总结与展望 |
4.2 一种可满足盲人出行需求的安全防护服设计 |
4.2.1 服装设计要点分析 |
4.2.2 服装载体设计 |
4.2.3 嵌入式硬件系统设计 |
4.2.4 传感器阈值 |
4.2.5 嵌入式软件系统设计 |
4.2.6 硬件连接与服装结合设计 |
4.2.7 实验检测与数据修正 |
4.2.8 结论与展望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3)基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嵌入式系统概念及特点 |
1.1.1 嵌入式背景及发展趋势 |
1.1.2 嵌入式系统发展与现状 |
1.1.3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
1.1.4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
1.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
1.2.1 实时操作系统的定义及分类 |
1.2.2 嵌入式实时系统的现状及未来 |
1.3 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目的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 |
1.5 小结 |
第2章 嵌入式实时系统的内存管理 |
2.1 嵌入式实时系统对存储管理的要求 |
2.2 嵌入式实时系统存储管理的特点 |
2.3 存储分配方案分类 |
2.4 内存碎片 |
2.4.1 内存碎片分类 |
2.4.2 碎片减少方法 |
2.5 小结 |
第3章 μCOS-Ⅲ的内存管理机制 |
3.1 嵌入式实时系统μCOS-Ⅲ的概述 |
3.2 μCOS-Ⅲ相对μC/OS-II改进 |
3.3 μCOS-Ⅲ的内存管理 |
3.4 μCOS-Ⅲ内存管理的不足 |
3.5 小结 |
第4章 μCOS-Ⅲ内存管理的改进方案 |
4.1 伙伴算法 |
4.2 伙伴算法的不足 |
4.3 伙伴算法的改进 |
4.3.1 改进算法原理 |
4.3.2 改进算法分配回收结构 |
4.4 小结 |
第5章 μCOS-Ⅲ内存管理改进方案的实现 |
5.1 实验环境的配置 |
5.2 改进算法对μCOS-Ⅲ系统的移植 |
5.3 改进算法移植测试 |
5.4 改进算法实验与对比 |
5.5 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基于SOM-RK3399的可穿戴式眼—机交互接口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眼-机交互装置的研究现状 |
1.2.2 眼动追踪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现状 |
1.3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2 眼-机交互接口整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设计方案 |
2.2 嵌入式数据处理平台的选择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 |
2.2.1 嵌入式硬件平台的选择 |
2.2.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 |
2.3 本章小结 |
3 人眼图像采集及眼动信息检测架构 |
3.1 嵌入式Linux软件设计的关键技术 |
3.1.1 V4L2 图像采集 |
3.1.2 图像格式的设置 |
3.2 眼-机交互装置眼动信息提取流程 |
3.3 本章小结 |
4 装置搭建及瞳孔识别检测算法移植 |
4.1 基于二维点集的椭圆拟合自适应瞳孔检测算法 |
4.1.1 OTSU算法图像二值化 |
4.1.2 瞳孔边缘检测 |
4.1.3 瞳孔椭圆拟合精确定位 |
4.2 硬件平台搭建及瞳孔检测实现 |
4.2.1 硬件平台设计搭建 |
4.2.2 眼图像采集定位软件实现 |
4.3 瞳孔识别定位测试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智能感知模拟仿真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智能汽车研究现状 |
1.2.2 柔性传感器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创新点 |
第二章 智能感知系统原理及整体方案研究 |
2.1 智能感知系统整体方案研究 |
2.1.1 基于云计算的汽车智能感知控制系统 |
2.1.2 智能感知系统方案设计 |
2.1.3 智能感知系统计算流程研究 |
2.2 汽车智能感知控制系统后视镜调节分析 |
2.3 智能感知系统统计学原理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感知系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3.1 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原理分析 |
3.2 嵌入式系统总体方案 |
3.3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 |
3.4 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 |
3.5 嵌入式-计算机通信系统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感知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4.1 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压力数据采集 |
4.1.1 传感器压力数据采集过程 |
4.1.2 传感器压力数据分析 |
4.1.3 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感知原理分析 |
4.2 基于K阶临近算法的压力数据处理 |
4.2.1 压力曲线特征分析 |
4.2.2 K阶临近算法的数据处理 |
4.2.3 数据预处理 |
4.2.4 算法参数调节 |
4.2.5 算法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感知系统展示界面设计 |
5.1 展示界面整体方案研究 |
5.1.1 展示界面技术选型 |
5.1.2 展示界面方案设计 |
5.2 展示界面数据采集及处理程序设计 |
5.2.1 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5.2.2 后端分流及计算程序设计 |
5.3 展示界面web程序设计 |
5.3.1 展示界面web技术方案对比 |
5.3.2 展示界面web前后端交互架构设计 |
5.3.2.1 展示界面web后端请求处理架构设计 |
5.3.2.2 展示界面web后端多线程实现异步数据推送 |
5.3.3 展示界面启动流程 |
5.3.4 展示界面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1.A 志愿者体征数据 |
1.B 作图及计算相关系数代码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4.A 压力曲线取最后一点的数据 |
4.B 压力曲线均值滤波处理的数据 |
4.C 压力曲线中值滤波处理的数据 |
附录五 |
附录六 |
6.A 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Write.py) |
6.B 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SensorApp.py) |
6.C 展示界面URL处理程序实现(WebApp.py) |
6.D 展示界面传感器数据推送程序设计(LinuxWebsocketInductionHandler.py) |
6.E 展示界面人体体征数据推送程序设计(LinuxWebsocketReasoningHandler.py) |
致谢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
(7)基于ARM的指针式仪表自动读数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2.1.1 系统功能需求 |
2.1.2 系统性能需求 |
2.2 系统总体设计 |
2.2.1 系统架构设计 |
2.2.2 系统功能框架设计 |
2.3 系统硬件选型 |
2.3.1 嵌入式硬件开发平台介绍 |
2.3.2 图像采集模块介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指针式仪表读数算法处理流程 |
3.1 指针式仪表图像预处理 |
3.1.1 图像尺寸调整 |
3.1.2 彩色图像灰度化 |
3.1.3 分段线性变换 |
3.1.4 图像滤波 |
3.1.5 边缘检测 |
3.1.6 阈值分割 |
3.2 指针式仪表表盘圆拟合 |
3.2.1 Hough变换圆检测 |
3.2.2 二值图像连通域 |
3.2.3 仪表刻度线质心提取 |
3.2.4 刻度线质心点拟合圆 |
3.3 主刻度线示数识别 |
3.3.1 主刻度单个字符提取与识别 |
3.3.2 计算主刻度示数 |
3.4 指针提取 |
3.4.1 图像细化 |
3.4.2 累计概率霍夫变换检测直线 |
3.5 仪表示数的判定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嵌入式系统平台搭建 |
4.1 嵌入式系统硬件设计 |
4.1.1 电源模块 |
4.1.2 调试串口 |
4.1.3 OTG接口 |
4.1.4 USB接口 |
4.1.5 以太网卡 |
4.1.6 触摸屏 |
4.2 嵌入式开发环境的建立 |
4.2.1 搭建交叉编译环境 |
4.2.2 安装TFTP服务器 |
4.3 嵌入式Linux系统移植 |
4.3.1 u-boot移植 |
4.3.2 Linux内核配置及移植 |
4.3.3 嵌入式文件系统移植 |
4.4 QtE应用程序的开发环境 |
4.5 OpenCV移植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 |
5.1 读数终端软件设计 |
5.1.1 多线程程序设计 |
5.1.2 视频采集 |
5.1.3 H.264压缩编码 |
5.1.4 数据传输 |
5.2 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
5.2.1 数据收发 |
5.2.2 FFmpeg解码 |
5.2.3 服务器界面设计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
6.1 读数终端测试 |
6.1.1 图像处理算法测试 |
6.1.2 读数结果测试 |
6.2 服务器端测试 |
6.3 测试结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ARM的仿生弹药目标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2.1 运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图像处理芯片现状 |
1.3 面临的问题与难点 |
1.4 论文结构 |
2 常用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对比研究 |
2.1 帧间差分法 |
2.1.1 帧间差分法的原理 |
2.1.2 结果与分析 |
2.2 背景减去法 |
2.2.1 背景减去法的原理 |
2.2.2 结果与分析 |
2.3 光流法 |
2.3.1 光流法的原理 |
2.3.2 结果与分析 |
2.4 三种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的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多方法融合的改进光流算法 |
3.1 基于光流梯度目标边界检测 |
3.2 基于最大类间方差法的阈值判断 |
3.3 基于光线投影算法的目标像素点判断 |
3.4 基于形态学滤波的孤立噪声点滤除 |
3.5 本章小结 |
4 运动目标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
4.1 微处理器芯片选型 |
4.2 外围电路的设计 |
4.2.1 时钟电路 |
4.2.2 复位电路 |
4.2.3 储存电路 |
4.2.4 电源电路 |
4.2.5 下载接口电路 |
4.3 外部设备的设计 |
4.3.1 USB串口通信模块设计 |
4.3.2 LCD显示模块设计 |
4.3.3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
4.4 硬件平台集成 |
4.5 本章小结 |
5 运动目标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
5.1 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 |
5.1.1 主机开发环境的搭建 |
5.1.2 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5.2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 |
5.2.1 引导加载程序的编译 |
5.2.2 内核的裁剪与编译 |
5.2.3 根文件系统的编译 |
5.3 系统应用软件设计 |
5.3.1 图像采集模块设计 |
5.3.2 运动目标检测模块设计 |
5.3.3 Qt界面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运动目标检测系统性能测试 |
6.1 系统硬件性能测试 |
6.2 运动目标检测试验设计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
(9)基于ARM Cortex-A53的图像处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章节结构 |
2 系统总体设计 |
2.1 系统功能分析 |
2.2 系统整体开发流程 |
2.3 系统硬件选型 |
2.4 系统软件选型 |
2.4.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2.4.2 引导加载程序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平台搭建 |
3.1 X6818bv3 开发板简介 |
3.2 X6818bv3 开发板硬件资源 |
3.3 系统外围电路 |
3.3.1 电源管理模块 |
3.3.2 串口电路 |
3.3.3 SD卡模块 |
3.3.4 USB接口电路 |
3.3.5 LCD液晶屏与触摸屏接口 |
3.4 摄像头选型 |
3.5 本章小结 |
4 运动目标的检测与跟踪 |
4.1 预处理 |
4.2 运动检测 |
4.2.1 ViBe背景建模方法 |
4.2.2 ViBe算法的改进 |
4.2.3 前景检测后处理 |
4.2.4 质心特征提取 |
4.3 运动目标跟踪 |
4.4 运动动态模型 |
4.5 卡尔曼滤波跟踪 |
4.6 本章小结 |
5 系统软件平台搭建与应用程序设计 |
5.1 系统软件平台搭建流程 |
5.2 tftp及 ckermit安装配置 |
5.3 构建交叉编译环境 |
5.4 uboot移植 |
5.5 Linux内核配置与移植 |
5.6 根文件系统制作与nfs服务器搭建 |
5.7 Qt的安装与移植 |
5.7.1 宿主机Qt的安装 |
5.7.2 ARM版本Qt的编译与移植 |
5.8 OpenCV函数库移植 |
5.9 mjpg-streamer视频服务器移植 |
5.9.1 mjpg-streamer简介 |
5.9.2 视频服务器与客户端的通信 |
5.9.3 mjpg-streamer移植 |
5.10 系统应用程序设计 |
5.10.1 应用程序总体框架设计 |
5.10.2 主窗口设计 |
5.10.3 Qt多线程编程 |
5.10.4 视频图像显示 |
5.10.5 视频图像的保存 |
5.11 图像处理的实现 |
5.11.1 图像灰度化 |
5.11.2 图像二值化处理 |
5.11.3 图像平滑 |
5.11.4 图像增强 |
5.11.5 图像的边缘检测 |
5.12 宿主机应用程序测试 |
5.13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系统自启动 |
6.2 视频图像采集测试 |
6.3 图像处理算法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
致谢 |
(10)基于x2M的车载嵌入式终端GUI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 |
1.3 嵌入式GUI发展现状与前景 |
1.3.1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状况 |
1.3.2 嵌入式GUI的发展现状 |
1.3.3 嵌入式GUI的发展前景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系统设计目标 |
2.1 嵌入式系统一般需求 |
2.1.1 面向应用 |
2.1.2 可靠性 |
2.1.3 效率性 |
2.1.4 开发工具 |
2.2 嵌入式GUI特殊需求 |
2.2.1 功能需求 |
2.2.2 效率性 |
2.2.3 可移植性 |
2.2.4 可裁剪性 |
2.3 系统的功能设计 |
2.4 可行性分析 |
2.4.1 经济可行性 |
2.4.2 技术可行性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关键技术研究 |
3.1 B/S架构 |
3.2 HTTP协议与WebSocket协议 |
3.3 X窗口系统 |
3.4 GUI模型设计工具 |
3.5 HTML、CSS和 JavaScript |
3.6 响应式前端框架 |
3.7 AngularJS框架 |
3.8 嵌入式开发模式 |
3.9 Buildroot |
3.9.1 Buildroot介绍 |
3.9.2 Buildroot构建交叉编译器 |
3.10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车载嵌入式终端GUI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4.2 GUI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登录页面 |
4.2.2 主显示页面 |
4.3 GUI页面布局设计 |
4.3.1 网页样式设计 |
4.3.2 网页内容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车载嵌入式终端GUI系统的实现 |
5.1 关键问题分析 |
5.2 响应式前端Web网页 |
5.3 构建嵌入式Linux操作环境 |
5.3.1 硬件环境 |
5.3.2 嵌入式Linux |
5.3.3 开发环境 |
5.3.4 通过Buildroot构建目标机嵌入式Linux系统 |
5.4 嵌入式WebSocket服务器的实现和移植 |
5.4.1 libwebsockets |
5.4.2 WebSocket服务器的移植 |
5.5 嵌入式浏览器的实现 |
5.5.1 开源浏览器的选择 |
5.5.2 Chromium源码的获取和本地编译 |
5.5.3 Chromium源码交叉编译 |
5.6 系统关键技术总结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车载嵌入式终端GUI系统的测试 |
6.1 响应式网页兼容性测试 |
6.2 WebSocket服务器功能测试 |
6.3 移植后的WebSocket服务器功能测试 |
6.4 移植后的Chromium浏览器功能测试 |
6.4.1 目标机-笔记本电脑 |
6.4.2 目标机-IHMI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嵌入式系统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嵌入式系统图书出版的回顾与展望[J]. 马广云. 传媒论坛, 2022(01)
- [2]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服装设计研究[D]. 金鹏. 江南大学, 2021(01)
- [3]基于μCOS-Ⅲ嵌入式实时系统内存管理的设计与实现[D]. 崔昕宇.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4]基于SOM-RK3399的可穿戴式眼—机交互接口装置研究[D]. 韩伟. 中北大学, 2020(10)
- [5]基于聚合物基柔性传感器智能感知模拟仿真系统的研究[D]. 代伊豪.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基于ARM的指针式仪表自动读数系统设计与实现[D]. 罗尧.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8]基于ARM的仿生弹药目标检测系统设计[D]. 李伟伟.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9]基于ARM Cortex-A53的图像处理系统研究[D]. 黄梦龙. 西安工程大学, 2019(02)
- [10]基于x2M的车载嵌入式终端GUI的设计与开发[D]. 胡皓.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