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数控实际操作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吴积成[1](2021)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科学技术背景下,数控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显着提升了机械的制造水平、制造效率等。基于数控课程的使用性,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理论知识教学,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在具体的数控实训教学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致使数控实训教学效果不佳。面对这一现状,可灵活运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全面提升数控教学的有效性。在本论文中,笔者以数控教学作为研究中心,针对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其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夏铁军[2](2020)在《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智能制造对我国中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呈现了新的特征,尤其是对未来工人的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学生必须转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适应发展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为例,分析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厘清问题要点与原因,并深入分析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的改革方向与内容。针对问题,提出了以教师能力、教材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核心的“三教”改革建议与对策。全文主要有五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国内相关研究概况,介绍了研究内容,选定了合适的研究方法、理清了研究思路。第二章为智能制造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征。阐述了智能制造背景下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特征和中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以及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方式呈现了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第四章为基于调研的发现,以中职《数控机床》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方面,分析并阐述了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五章从教师队伍建设、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等角度出发,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在附录部分,针对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基于问题”的教学为思路,提出了面向中职机械类专业教学设计思路。
孟晓红[3](2020)在《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一界定明确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应具有“职业能力”的要求。职业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以及就业后转岗和再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毕业后即成为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论文中的职业能力指的是个体在成功完成某种职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不是几种能力简单相加,而是各种能力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知识的有机地迁移。本研究以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阐述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在实际调查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重点论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本论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研究主线,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环境,以及该研究课题存在的意义,还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内容、研究目标和方法,对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核心概念思想,还分析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等。第一章介绍了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职业能力方面的相关要求。明确了中职人才培养目标,阐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第二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本章节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中职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指出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后文的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基础。第三章针对性的提出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的应对措施和实施方案。此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详细论述了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对策。最后,对论文进行总结与反思,归纳了论文的研究成果,并客观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展望了未来相关研究工作的方向。
郑乔[4](2020)在《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发凸显,实训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高职院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培养高职教育人才的重点和难点。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尚存在一系列问题,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展开研究,进而找出实训基地建设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对于高职院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及概念的指导下,利用文献法厘清我国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历程,了解实训基地的功能、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建设原则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扎根于唐山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运用调查法等方法,以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学院官网、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资料与数据,探讨该实训基地建设现状,深入分析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的特色、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结果发现,现阶段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已经成立了公共实训中心对实训基地进行系统管理,并根据唐山市产业发展规划情况,设立了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训基地,为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但同时也发现,该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参与程度不深、师资能力有限、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训基地使用效率偏低、实训基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融资渠道有限、校企合作沟通不畅、实训基地师资水平和质量不高、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完善。结合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结果,有针对性的提供解决对策,主要从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力度、“双师型”教师引进与培养、教学体系完善、多元化融资体系构建等多个方面进行完善,进而解决该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其他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范本。
孙竹[5](2020)在《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文中指出培养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生产的一线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使命,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动力量。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充分体现了后备军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作为我国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在其发展中依然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其中,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岗位需求就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偏差,例如缺少通过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分析所得出来的与能力对接的课程总体与单元模块目标;缺乏匹配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分析的能力模块内容。从宏观层面来看,产生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课程;从微观层面来看,是由于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高端定位与具有学科化倾向的课程不统一造成的。本研究课题基于能力本位职业教育理念进行中职数控专业主干课程《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旨在更好地促使学生所学专业能力有效过渡为岗位职业能力,实现课程教学与岗位职责相衔接。本课题在对能力本位课程以及数控专业课程教学相关研究梳理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问卷辅助访谈的调查研究方法对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数控一线生产岗位实际需求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其次,通过走访数控相关企业,了解数控市场人才需求,总结数控工作岗位群,并深入生产一线与行业骨干、一线员工进行密切交流归纳出数控铣床操作员岗位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进而在岗位一线实践专家的指导下,依据职责与任务转化为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接着对职业专项能力进行职业认知、通用能力、特定能力、关键能力、拓展能力五个能力维度的结构化分析,转化出课程总体目标和能力导向模块目标,确定匹配于五大能力模块的课程内容,进而完成课程内容组织关系分析,并以轮廓类零件编程与铣削为范例进行具体内容开发说明,最终形成课程内容实施路线及其评价方法;最后,本研究以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为例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出实施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内容的教学实施建议,为中职数控专业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徐世东[6](2020)在《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文中认为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永恒的主题,本文基于XX地区机械行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且地域分散的现状,结合由此给职业学校校外开展生产实训/实践带来的诸多不便,且多数职校学生在正式上岗前,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和跟岗学习,导致企业培养新人成本增加等等,建设性提出了构建数控实训项目库以对接企业产品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完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的教学实践。本文首先就数控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需求情况,开展了新一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构建了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方案和学生动态管理机制;其次,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把“产学结合”作为提升学校教学的重要措施,将企业产品融入到数控实训项目库中;再次,采取借助1个平台(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立2个团队(数控专业教学团队和技能大师团队),创建3个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和“智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措施,数控专业课程实行一体化教学,项目选用企业的典型零件,建立了数控专业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三级逐级提升的实训项目库,推进课程改革,形成“1+2+1”生产性实训教学模式,实现实训基地开放与共享、提升师资的技能水平等目标。上述举措对于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有着重要意义,一是做法创新:数控实训基地企业化的成功转型;二是课程建设创新:建立了企业产品导向的数控实训项目库,开发了贴标机、旋盖机、干燥机、积木螺杆等多套实训项目,作为实训教学、顶岗实习、课题开发、产品研发等项目资源。强调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统一,突出了“产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实现了“车间即教室、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学徒、作品即产品”格局,丰富并凸显数控技能课程的重要地位,从而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
晏明贺[7](2020)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我国制造业不断迈向智能化、高端化,数控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机械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毕业生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能够与人沟通交流、相互协作等职业能力。中职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主动适应经济的发展,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对传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作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调研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教学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研究。课程开发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数控机械加工相关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中职学校数控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然后与企业专家、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探讨与交流,对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行动领域归纳,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进行学习领域转换,学习情境设计。以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为导向针对学习情境提出了教学设计方案和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策略。最后以综合零件的加工为例,进行微观层面的课程教学实施。通过对比实验的教学效果反馈说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岗位意识、工作意识和职业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缩短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操作者的周期,为学生毕业后满足企业的用人标准,尽快进入岗位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王悦[8](2020)在《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离不开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技术,是世界各国加快工业化发展以及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掌握本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数控行业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作为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现状仍然存有弊端,为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研究刻不容缓。本研究由长春市睿思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参与进行课程开发,创新点一是以能力为主线,建立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新课程标准;二是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企业的需要相对接;三是过程性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考核。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明确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界定研究中的核心概念;阐述“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及其指导意义;通过对吉林省内三所中职学校和三家企业的调研分析,发现学校当前的教学不适合学生的培养与发展,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未能有效对接;为突破教学中存在的阻碍,进行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课程评价五个阶段作为本次课程开发的主要内容;最后,以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中的综合零件加工实例进行教学设计,具体说明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应用。
关贺嘉[9](2020)在《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职教20条》开篇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既可以缓解当前社会的就业压力,又可以解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加工制造行业输入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它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和岗位适应情况,如何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较好地完成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个十分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调研方式,对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师生进行关于《数控加工实训》课程的课堂教学现状调研,调研的数据显示:教师在教学实训中,虽然已经普遍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热情不高、学习兴趣很低,学习效率不足;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企业契合度不高,课堂教学没有与学生自身特点及其行业需求进行完美融合,在校所学与企业需求衔接较差,学生所学技能未达到企业标准。数据还显示: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课堂组织形式单一,课程评价方式不完整,上课方式基本采取先讲后练或者是先演示后实践,评价方式缺乏对学生课堂表现的观察和一些过程性考核。针对以上问题的实际情况,本研究以实施情境教学法为核心改革数控加工实训课程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和流程,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运用好情境教学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不足,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并提高教学质量。
鲍美琦[10](2020)在《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当代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对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如何解决实践中问题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当于对人类综合性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综合性问题逐渐增多,这就要求人们需要具有能够跨领域、多方面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普通教育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和考试为主要内容,与社会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故此,STEM理念下的教育体系脱颖而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STEM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是实现知识、技术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模式,是新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本篇文章对国内外STEM理念下书写的文章进行分析,掌握STEM理念的内涵所在,进一步地调查我国目前STEM理念的发展情况,寻找相关优秀案例并进行学习,特别是将一些精华部分且能够在中职学校的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上融入STEM理念的部分提取出来,最后尝试使用这些精华部分与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相结合进行案例设计。从理论知识来说,文章中主要以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为基础,系统性的对STEM理念进行研究,可以让STEM理念研究结果更具准确性和实用性。从主观上来说,文章通过对国内外的STEM理念下的文献进行学习,进行STEM理念的教学实践。从调查研究来说,通过对中职学校的学生、教师的调查和网络上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需求来看,中职学校更应侧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探究能力,在中职学校课堂中引入和开展STEM理念,能彻底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将科学理念和工程理念进行完美结合。最后,基于STEM理念对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进行教学案例设计,为后续STEM理念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的参考,使中职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发生一些转变。
二、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数控实际操作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数控实际操作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中职院校数控教学现状分析 |
2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与数控教学分析 |
2.1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概述 |
2.2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应用价值分析 |
3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3.1 精心选择数控加工仿真系统 |
3.2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理论知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3.3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编程操作中的应用 |
3.4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
4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应用注意事项 |
5 结束语 |
(2)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一、中等职业教育是数控加工技术行业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 |
二、智能制造对机械制造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 |
三、当前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现实困难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存在主要问题的研究 |
二、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研究 |
三、中等职业教育机械制造专业教学问题的相关研究 |
第四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 |
第一节 智能制造的时代背景 |
一、生产技术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升级 |
二、生产管理由科层化向扁平化转化 |
三、生产方式由标准化向个性化转变 |
第二节 智能制造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征 |
一、复合和交叉学科能力 |
二、高端操作技能与团队协作能力 |
三、技术创新及优化能力 |
四、信息技术能力 |
五、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 |
第三节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
一、以扎实专业知识为基础的理论课程改革 |
二、以技能为基础的复合多元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
三、以职业素养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养成方式改革 |
第三章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调查以《数控机床》课程为例 |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一、调查方案设计 |
二、调查方案实施 |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师资情况 |
二、学生情况 |
三、硬件设施情况 |
四、课堂教学情况 |
第四章 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调研的发现 |
第一节 课程内容处理存在现实难题 |
一、课程内容结构不合理 |
二、教学内容存在理实分离 |
第二节 教学方法亟待多样化 |
一、教学以讲授为主,缺乏问题引导 |
二、学生实训模仿为主,缺乏探究意识 |
第三节 教学配套资源存在不足 |
一、缺乏合适的主教材 |
二、机械教具、三维演示动画制作困难 |
第四节 教学条件建设待加强 |
一、信息化教学条件应用不充分 |
二、实践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需要加强 |
第五章 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
第一节 以教师为中心,全面提升专业教师能力 |
一、全方位提升教师适应智能制造的教学能力要求 |
二、有重点地改进教师面向智能制造的操作技能水平 |
三、多途径促进中职教师适应中职教学改革与研究的要求 |
第二节 以教材为重点,建设适应智能制造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
一、建设适应智能制造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教材体系 |
二、开发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 |
三、以丰富的机械教具、三维演示动画配合教学 |
第三节 以教法为突破,强化面向智能制造的教学条件建设,实现教法改革 |
一、改善实训车间硬件设施 |
二、打造数控理实一体化专业教室 |
总结与反思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问题的教学实施案例—以加工典型复杂轴类零件编程为例 |
附录2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3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附录4 :中职《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情况的访谈提纲 |
附录5 :访谈记录(部分) |
致谢 |
(3)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中等职业学校 |
(二)职业能力 |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 |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分析 |
(二)国内相关研究分析 |
五、使用的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调查研究法 |
六、研究主要内容、研究视角和思路 |
(一)研究主要内容 |
(二)本文研究视角和思路 |
第一章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的要求 |
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
(一)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
(二)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规格 |
(三)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 |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
(一)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
(二)职业能力形成过程 |
(三)中职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
(一)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
(二)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
(三)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
第二章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
一、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 |
(一)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目的 |
(二)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调查过程分析 |
(三)访谈提纲的设计及实施 |
二、中职职业能力培养调查结果分析 |
(一)企业用人过程中注重综合职业能力 |
(二)学校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 |
(三)中职学生自身对职业能力的期望越来越高 |
三、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一)对开展职业教育与职业能力培养工作认识不足 |
(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认识不足,实践教学薄弱 |
(三)职业能力培养教学体系不健全 |
(四)缺少“双师型”教师 |
(五)没有建立完善的职业能力考评方式 |
第三章 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应对措施 |
一、树立专业思想,提升培养职业能力基础 |
(一)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
(二)正确引导中职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 |
二、对职业能力培养引起重视,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 |
(一)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
(二)完善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 |
(三)以学生独立操作为主,强化实践技能 |
(四)以学生为本,教学方式多样化 |
三、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构建“工学结合”教学体系 |
(一)围绕职业能力要求构建课程 |
(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设置课程内容 |
(三)课程实施情景化、活动化 |
(四)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实现职业能力特色培养 |
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
(一)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 |
(二)鼓励专业教师获得“双师”证书 |
(三)重视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 |
(四)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待遇 |
五、改变原有考评方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考评方式 |
(一)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考评 |
(二)增强对学生技能形成的过程评价 |
(三)实施“双证书”制度 |
(四)合理的增加职业能力学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一)高职院校 |
(二)实训基地 |
(三)实训基地建设 |
三、研究现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概述 |
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发展历程 |
二、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 |
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功能 |
(一)实践教学功能 |
(二)生产研发功能 |
(三)社会培训功能 |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功能 |
四、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
(一)实训基地环境建设原则 |
(二)实训基地技术建设原则 |
(三)实训内容安排原则 |
(四)实训基地提供服务原则 |
(五)实训基地管理建设原则 |
第二章 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调查及分析 |
一、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及调查 |
(一)唐山X职业学院基本情况概述 |
(二)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
(三)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调查 |
二、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
(一)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
(二)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缺乏企业深度参与 |
(三)实训基地师资能力有待提高 |
(四)实训基地管理有待完善 |
三、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问题成因 |
(一)融资渠道有限 |
(二)校企合作管理不足 |
(三)“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力度不够 |
(四)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三章 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 |
一、健全实训基地管理制度 |
(一)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
(二)严格实训基地教学与纪律要求 |
(三)完善校企合作的管理制度 |
二、强化校企合作力度 |
(一)健全校企合作机制 |
(二)构建校企信息共享平台 |
(三)积极寻求全方位的合作 |
三、增加“双师型”教师数量 |
(一)构建多元化教师聘用制度 |
(二)培养塑造“双师型”教师 |
四、完善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体系 |
(一)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
(二)完善实训基地的课程体系 |
(三)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
五、多渠道获取建设资金 |
(一)借助捐赠等手段获取建设资金或设备 |
(二)推动实训基地市场化发展 |
(三)校校合作共享优质资源 |
结语 |
一、研究结论 |
二、启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含致谢) |
(5)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研究现状述评 |
(四)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技术路线 |
(五)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创新点 |
二、核心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 |
(一)核心概念 |
1.课程模块 |
2.能力本位相关概念 |
3.《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 |
(二)研究理论基础 |
1.CBE课程理论 |
2.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
3.博比特的现代课程论 |
4.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 |
(三)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理论范式 |
1.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 |
2.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协助团队 |
3.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思路与步骤 |
三、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与问卷设计 |
1.调查对象 |
2.问卷设计 |
(三)调查信息的收集与数据分析 |
1.学生问卷情况分析 |
2.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
3.企业调研情况分析 |
(四)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
1.课程存在问题 |
2.问题解决途径 |
(五)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
四、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方案 |
(一)数控工作岗位分析 |
1.确定所要分析的数控岗位群结构 |
2.明确数控铣床操作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任务 |
(二)数控铣床操作员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
1.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定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 |
2.数控铣床操作员职业能力结构化分析 |
(三)课程目标的确定与编制 |
1.课程总体目标的确定 |
2.能力导向下课程培养模块目标的确定 |
(四)课程内容选择、组织及其关系分析 |
1.课程内容的选择 |
2.课程内容的组织 |
3.课程内容组织关系分析 |
4.知识本位课程内容与能力本位课程内容的对比 |
5.课程内容开发范例 |
(五)课程内容的实施与评价 |
1.课程内容的实施 |
2.课程内容的评价 |
五、基于能力本位的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课堂教学案例 |
(一)教学实施前端分析 |
1.教学条件准备 |
2.教学指标分析 |
(二)教学实施设计与分析 |
1.资讯阶段 |
2.计划阶段 |
3.决策阶段 |
4.实施阶段 |
5.检查阶段 |
6.评价阶段 |
(三)教学实施相关建议 |
1.增加教师教学监控力度,健全教师教学一线管理 |
2.面向学生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能力成长过程 |
3.激发学生的头脑风暴,提高学生的行动力 |
4.加强教学材料处理,促进师生教学互动的协调性 |
六、结论 |
(一)研究总结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现状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四 数铣加工方向企业调查问卷 |
附录五 数控行业企业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六 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教学设计 |
附录七 外轮廓零件编程与铣削加工工作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6)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宏观层面:产教融合下合作机制的研究 |
1.3.2 中观层面:产教融合下场所空间的建立 |
1.3.3 微观层面:企业导向下产品库的建立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企业产品导向下的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理论分析 |
2.1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内涵 |
2.1.1 数控实训项目 |
2.1.2 企业产品实训库 |
2.2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特点 |
2.2.1 真实性 |
2.2.2 阶段性 |
2.2.3 功能多样性 |
2.3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意义 |
2.3.1 促进企业全面支持和参与中职教育 |
2.3.2 有利于缩短毕业生就业适应期 |
2.3.3 增强学生兴趣、提升技能 |
2.3.4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
2.3.5 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
2.3.6 有利于实现学校设施设备功能最大化 |
2.4 数控实训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
2.4.1 情境学习理论 |
2.4.2 行动导向理论 |
2.4.3 教学做合一理论 |
第三章 数控人才培养调研分析 |
3.1 调研背景 |
3.2 调研目的 |
3.3 调研设计 |
3.3.1 调研思路 |
3.3.2 调研方式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人才需求分析 |
3.4.2 企业对核心技能要求分析 |
3.4.3 岗位群分析 |
3.4.4 数控人才培养分析 |
第四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开发方案分析 |
4.1 基于职业能力校企共同体的开发 |
4.2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的开发 |
4.2.1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校企合作教学方案 |
4.2.2 “校外企业教室实训基地” |
4.3 数控智慧互动实训室的开发 |
4.3.1 智慧互动实训室建设目标 |
4.3.2 智慧互动实训室实施思路 |
4.4 教师团队的职能开发 |
4.5 学生动态管理机制的开发 |
4.5.1 生产性实习的总体要求 |
4.5.2 生产性实训的组织和管理 |
4.5.3 对参加生产性实训学生的基本要求 |
4.5.4 学生实习岗位的调整 |
4.5.5 学校对参加生产性实训实习的学生考核 |
第五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内容构建 |
5.1 数控专业职业能力应用分析 |
5.2 数控实训项目的实现过程——以“剪切块零件”为例 |
5.2.1 分析企业零件 |
5.2.2 提出工艺改进思路 |
5.2.3 工艺改进实施过程 |
5.2.4 项目取得成效 |
5.3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发展 |
5.3.1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建立 |
5.3.2 数控实训项目选择 |
5.3.3 数控实训项目制定 |
5.4 数控实训项目库的应用延伸 |
5.4.1 编写完成了数控活页教材 |
5.5 以数控项目库构建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
第六章 数控实训项目库应用实践与评估反馈 |
6.1 数控实训项目库应用示例——以“旋盖机固定板零件加工”为例 |
6.1.1 基于企业工作情境的教学过程 |
6.1.2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创新应用 |
6.1.3 贴近企业标准的教学评价 |
6.1.4 创新成效 |
6.2 师资力量明显增强 |
6.3 校企合作深度拓展 |
6.4 人才培养质量显着提升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 |
4 实用新型专利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现实意义 |
2.理论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1.工作过程 |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 |
3.课程开发 |
(四)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五)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 |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1.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 |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 |
2.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特征 |
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原则 |
4.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流程 |
三、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方式 |
1.问卷调查 |
2.访谈调查 |
(三)调查对象 |
(四)调研结果分析 |
1.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
2.学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不够了解 |
3.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需要改进 |
(五)问题解决对策 |
1.教学模式 |
2.教育测量与评价方式 |
四、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 |
(一)企业调研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
1.确定专业对应的岗位群 |
2.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
(二)行动领域归纳 |
(三)学习领域转化 |
(四)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
(五)教学设计 |
(六)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评价方法 |
(七)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资源 |
五、课程教学实施与效果反馈 |
(一)课堂教学设计 |
1.教学对象分析 |
2.教学目标制定 |
3.教学方法 |
4.教学场所与教学设备 |
5.创设学习情境 |
6.教学内容 |
7.教学步骤 |
8.教学评价 |
(二)教学效果反馈 |
(三)教学反思 |
1.学生方面 |
2.教师方面 |
3.教学资源 |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企业一线工作人员访谈 |
附录 D 综合零件的加工教学内容 |
致谢 |
(8)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1.中职学校 |
2.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 |
3.理实一体化 |
4.课程开发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调查法 |
3.个案研究法 |
(七)研究创新点 |
1.能力培养为主 |
2.教学内容改革 |
3.考核多元化 |
(八)研究成果形式 |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二)情境学习理论 |
1.情境学习理论基本内容 |
2.情境学习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三)“做中学”理论 |
1.“做中学”理论基本内容 |
2.“做中学”理论对本次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
三、中职学校教学现状及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方式 |
1.问卷调查 |
2.访谈调查 |
(三)调研对象 |
1.问卷调查对象 |
2.访谈调查对象 |
(四)调研结果 |
1.问卷调查结果 |
2.访谈调查结果 |
(五)调研结果分析 |
1.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2.访谈调查结果分析 |
四、“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 |
(一)“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1.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 |
2.提升教学效果 |
3.贴合企业需求 |
(二)“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
1.能力本位原则 |
2.情境学习原则 |
3.学生中心原则 |
(三)课程标准 |
1.课程基本信息 |
2.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
3.课程目标 |
4.课程内容 |
5.考核评价 |
6.教材资料 |
7.实施建议 |
8.教师建设 |
(四)主要内容 |
1.教学目标 |
2.教学条件 |
3.教学内容 |
4.教学过程 |
5.教学评价 |
五、综合零件加工实例一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三)教学对象分析 |
(四)教学方法 |
(五)教学环境和资源准备 |
(六)教学内容 |
(七)教学实施步骤 |
(八)教学评价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企业相关人员访谈提纲 |
致谢 |
(9)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1 理论价值 |
2.现实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概念界定 |
1.情境教学法 |
2.中等职业教育 |
(五)研究内容 |
二、中职学校情境教学法应用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
(一)中职学校情境教学法理论基础 |
1.情感和认知活动相互作用的原理 |
2.认识的直观原理 |
3.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 |
4.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 |
5.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 |
(二)中职学校情境教学法原则 |
1.意识与无意识统一原则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 |
2.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 |
3.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性原则 |
(三)情境教学法的途径 |
1.生活展示情境 |
2.实物演示情境 |
3.职位再现情境 |
(四)情境教学法的四要素 |
1.情境要有理 |
2.情境要有趣 |
3.情境要有疑 |
4.情境要有情 |
三、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 |
(一)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调研 |
1.调研目的 |
2.研究方法及思路 |
(二)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单调 |
2.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可持续性不高 |
3.本课程的课堂组织方式乏味 |
4.本课程评价方式不完整 |
四、基于情境教学法的本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
(一)教学改革策略设计 |
1.创设情境教学法教学目标 |
2.增设创新型情境教学方法 |
3.构建特色课程 |
(二)教学案例设计 |
1.课程职业能力设计 |
2.情境教学课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设计 |
3.情境教学设计 |
五、基于情境教学教学法的案例实施结果分析 |
(一)测试成绩 |
(二)问卷调查结果 |
(三)访谈结果 |
(四)实施结果分析 |
1.适用性分析 |
2.局限性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
致谢 |
(10)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问题与目标 |
1.研究问题 |
2.研究目标 |
(三)国内外现状分析 |
1.国外现状分析 |
2.国内现状分析 |
3.总结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案例法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STEM理念概述 |
1.STEM理念的概念 |
2.STEM理念的基本原则 |
3.STEM理念下教师角色作用 |
4.STEM素养 |
(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概述 |
1.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介绍 |
2.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设计思路 |
三、中职学校数控编程基础及操作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目的与特点 |
1.调查目的 |
2.调查特点 |
(二)调查对象分析 |
(三)调查方式与处理方法 |
1.调查方式 |
2.处理方法 |
(四)调查分析与结论 |
1.调查分析 |
2.调查结论 |
四、构建基于STEM理念下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 |
(一)STEM理念与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关系 |
(二)STEM理念融入到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相关特性 |
1.情境性 |
2.合作性 |
3.自主性 |
(三)STEM理念下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模式 |
1.基本理念 |
2.教育方向 |
3.教育的重点 |
(四)STEM理念下教学内容设计思路 |
(五)STEM理念下教学案例设计 |
(六)STEM理念下课堂情况 |
(七)STEM理念下课程分析与小结 |
1.课程分析 |
2.课程小结 |
五、结论 |
(一)论文研究结论 |
(二)论文研究不足 |
(三)论文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B 学校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四、强化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数控实际操作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J]. 吴积成. 内燃机与配件, 2021(03)
- [2]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机械制造专业《数控机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 夏铁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4)
- [3]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研究 ——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D]. 孟晓红.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唐山X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调查研究[D]. 郑乔.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5]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数控专业《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课程开发[D]. 孙竹.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产教融合视域下数控实训项目库构建研究[D]. 徐世东.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7]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铣削加工课程开发研究[D]. 晏明贺.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8]中职学校机械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理实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D]. 王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9]基于情境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数控加工实训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D]. 关贺嘉.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 [10]基于STEM理念的中职数控编程基础与操作课程的教学案例设计[D]. 鲍美琦. 长春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职业能力论文;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论文; 课程开发论文; 人才培养方案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