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2002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

北京青年报2002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

一、北京青年报2002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论文文献综述)

周子钧[1](2019)在《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拟就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进行全面考察。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本论文的框架:一方面是划分和考察40年资本化进程经历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个阶段,把握期间演进的脉络和螺旋式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一、第二、第三章。另一方面是总结40年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四、第五章。第一章即1978年-1999年的市场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79年:“文革”后电影业的恢复;第二阶段1979年-1992年:电影业机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第三阶段1993年-1999年:电影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这个市场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破行业垄断,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焕发电影业的活力,实现电影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二章即2000年-2008年的产业化阶段。这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电影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电影业对非公资本和境外资本进一步开放。这个产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由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走向集团化和院线化,实现电影行业向产业化转轨。第三章即2009年-2018年的证券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是启动期;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是高潮期;第三阶段2016年-2018年是提升期。2009年10月创业板设立华谊兄弟上市标志证券化阶段来临,民营电影公司率先陆续登陆A股市场;2016年8月中国电影、上海电影两大国有电影公司在A股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成为主流。电影公司通过IPO或借壳实现在A股上市融到大量资金,上市以后通过增发、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做优做强健康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证券化的水平,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章是资本化进程的成效和问题。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取得的成效,首先是对于资本化规律和特点的把握、运行原理和阶段、启动和发展的认知。这是思想上的觉醒,是对于发展电影产业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的道路,必须接纳、借力资本、资本市场和A股市场取得了广泛共识。政策的制定和推动是一直往这个正确的大方向前进,实际运行当中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把握、处理好产业与资本的关系;产业为主资本为附,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对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必须采取电影行业整顿、A股市场监管、财税严格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而又严格的治理。第五章是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梳理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勾画资本化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大阶段脉络与走向,分析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都是为了提出更好的对策,以指导电影产业资本化历程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加扎实更加长远。其中,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提高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健康发展、构建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推动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控制好金融风险等七大原则至关重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资本化进程”观察中国电影产业1978年-2018年40年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上填补了一定的空白;从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阶段把握40年资本化进程,揭示了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由浅入深、不断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进程;从产业与资本的博弈入手进行分析,指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是观察中国电影“资本化进程”的一个本质性把握;研究方法上融合历史学、金融学、电影产业理论于一体。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充分吸取资本化进程呈现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必将更加充分,在把握和运用金融杠杆的“度”上必将更加精确,这必然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的空间和质量,推动中国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尤红[2](2015)在《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以南京电视记者为例》文中指出对女性而言,职业是女性社会性别中十分重要的社会内涵,这是由职业在社会生活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众多女子职业中,媒体业的特殊性是极其明显的。一方面,媒体为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女性实现经济自主和人格独立提供了实践机会;一方面,媒体在鼓动新思潮方面有着巨大影响;还有一方面就是媒体业中的新闻业在传统上仍然是一个男性化的领域。在这种职业的生涯发展中,女性的社会性别是如何被建构的,是媒体女性乃至处于男性话语为主导的社会中的职业女性都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以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分析视角,使用琼·斯科特(Joan Scott)的“社会性别”这一分析框架——即将社会性别视为关于两性差异的社会文化建构,可以通过文化象征、规范性概念、社会组织和机构和主体认同四个层次加以分析——考察在新闻业的职业生涯中,女记者的社会性别是如何被建构的以及女记者反过来对职业性别生态的改变。本文的研究对象“女记者”选取的是媒体中担任新闻采访工作的女性从业者,也包括之前从事一线采访工作,之后进入管理岗位的制片人、部门负责人以及频道负责人。作为江苏电视代表的江苏广电和南京广电在全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本研究聚焦于这样两个电视平台上的女记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文由导论、理论与文献,研究设计、正文、分析与讨论五个部分组成。正文的核心部分围绕女记者的性别建构与反制展开。主要从职业进入的角色期望、职业征途中的性别气质建构、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去分析职业生涯中女记者的性别建构,同时讨论女记者对职业性别生态的性别反制以及自我性别身份认同,这里的性别反制主要是相对于性别建构而言,指女记者通过自己的职业表现和性别特质反过来对职业性别生态产生影响和改变。首先讨论不同的职业进入的背景所对应的角色期望。接着分析职业征途中的性别气质建构。分析记者职业征途中的职业行为——电视采访和出镜对女记者性别气质的塑造,以及在采访“前台”和“后台”的不同性别地位对女记者性别气质的规训。电视采访和出镜中的女性气质与传统性别规范高度契合时,女记者的性别角色和职业角色获得了双重认可和确认;而当电视采访和出镜中的男性气质与女记者的性别身份出现冲突时,在性别建构上之所以会出现所谓“专业人士”和“主流文化所能定义的妇女”之间的紧张关系,女记者会选择顺应或挑战这种紧张,从而带来女性气质模糊或突出女性气质两个结果。同时电视采访和出镜塑造了女记者的现代女性气质。女记者的采访工作可以被视为职场的“前台”,职场交际就属于职场的“后台”。综合女记者在采访前台和后台的地位和表现,即便其因为女性性别身份在男性那里取得性别优势,可以是一离开采访前台,进入社交后台,又变成被男性关照甚至消费的对象。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是从职业发展中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升迁来看女记者的性别角色建构。因为婚育给女记者带来的职业生涯的不连续,“工作母亲”这样的角色对女记者起到训诫作用。个人升迁中多年的副职岗位,使得她们处于“渴望成功”与“避免成功”的两难境地,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在职业生涯中规训着女记者。同时,女记者在被建构的同时,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进行性别反制。她们通过在电视采访和团队管理中的的职业表现以及性别特质改变着关于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同时也给职业性别生态带来变化。在分析与讨论部分,阐释女记者的性别观念认知和性别身份认同状况,来分析女记者的社会性别特征,通过揭示新闻领域女性社会性别对于中国社会中女性的职业发展具有的启示意义,延展到建设对女性友好的职业文化的展望和分析。

赵杰[3](2014)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研究》文中指出在国际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重要的国际行为体之一。一个国家全球知名跨国公司的多少也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正在迅速适应世界潮流,不仅继续重视吸引国外直接投资,也越来越重视和鼓励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伴随着中国产品迅速走向世界,中国企业也在加速进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胡锦涛主席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的结合起来。”“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跨国公司”。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有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经济实力较强,民营企业则经济实力较弱,并且和西方的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动则上百年的海外经营相比,中国企业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晚,走向海外的历史则更是短暂。首先“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大多都是国有企业,在论述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时大多列举的是国有企业。众所周知,中国国有企业的海外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更多的是购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并不是纯粹的企业发展战略。例如:中石油和中石化近年来在海外大举收购海外油气资源,不仅仅是企业在最求利润最大化,也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比例非常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要求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要均衡发展,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比例过高,以及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的比例过低都是不合理的。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规模太小,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良性发展。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促发展,是每一个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根据笔者六年多以来的亲身经历,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频频出现恶性竞争,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恶性肿瘤”,既损害了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也损害了中国企业的整体形象。当某国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热点、而我国最先进入该国的企业能够得到较好的收益时,常常出现国内一批企业蜂拥而至的现象,在获取投资项目的过程中甚至出现了相互拆台、自相残杀的情况,使东道国政府或其企业坐收渔利。许多国家在国际工程承包的招标中故意争取两家、甚至多家中国公司同时投标,往往引发中国企业进行血拼。其结果就是中国公司中标以后,由于合同价格过低而面临种种困难,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日本和韩国企业的经验值得重视。因为它们相信,即便是本国竞争对手在海外竞争的失败,也是自身的失败,因为这是一个国家民族产业的失败。这是一种成熟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良好心态的体现,很值得中国企业效法。在中国企业整体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还远落后西方企业的现状下,任何一个企业所代表的都是中国企业的整体品牌,需要中国企业共同维护。同时,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尽快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恶性竞争。随着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迅速发展以及欧洲和美国陷入金融危机,世界经济重心东移趋势明显,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迅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具备了对外投资的资本和科技实力;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劳动力成本的迅速提高,中国企业产生了对外投资的强烈愿望;而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不断加深,又急需中国的资金帮助西方世界摆脱经济发展的困境;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急需的资金由于西方资本的撤出而陷入困境,中国不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投资日益受到热烈欢迎。有利的国内外环境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到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是相对的。如果中国企业能够吸取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其他发展中国家企业以及中国企业自身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中国企业就能把海外发展面临的挑战转变成机遇。同样,如果中国企业不能吸取其他国内外企业海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机遇也将不复存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之路也将充满荆棘。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趋势下,国有大型企业将继续积极进行海外投资,中小企业也将纷纷加入海外投资的浪潮。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向世界,中国最终将实现从“世界工厂”的生产大国向制造业超级大国和“世界市场”的转化,即实现从粗放工业模式向创新的后工业模式的转变。届时中国这个全球商品生产国、技术进口国将转变为新技术输出国和商品进口国。

黄洪珍[4](2012)在《从经营报纸到经营资源 ——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转型路径研究》文中提出数字化浪潮带来移动媒体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以及由此产生的传播内容、渠道、终端的多样化和媒介用户自我选择的个性化、多元化。这些变化,正是我们所处的泛媒时代的特征。本研究以泛媒时代作为逻辑起点,注重围绕当下传媒发展的新语境,着力探讨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的转型路径。首先,论文开篇就对“泛媒体”概念进行了解读,并借助资源基础理论的视角,分析报业所拥有的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泛媒时代报业面临的冲击和机遇,然后从报业赢利模式演变历程出发,探讨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转型的目标选择。对此,本研究一共用了三章的篇幅进行论述,破译了赢利模式的最高境界,即整合营销服务模式。本研究认为,围绕该模式系统的核心——消费者,对报业内外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打造一个坚不可摧的市场堡垒,才是报业的唯一出路。然后,本研究从宏观分析转向微观探讨,分三章重点探讨了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的转型路径,提出了报业内容资源的数字化营销、品牌资源的个性化延伸、跨界资源的多元化整合及经营性资产的资本化运营路径,回答了当前报业发展普遍感到困惑的重大实践问题。力图帮助报业在转型过程中重构新的赢利模式,以期对中国报业走出困境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最后,本研究在结束语部分又回到宏观分析视角,指出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逐渐由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转变为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一经济大势,意味着中国报业将在国家经济转型中获得整合报业内外资源的更大机遇和巨大想象空间。从而提出一个重大理论判断——泛媒时代,报业唯有运用整合营销服务赢利模式,才能经营好报业内外两种资源,实现赢利模式的成功转型。

李运波[5](2011)在《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尤为引人注目、意义深刻、影响深远的是中国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原有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内部逐渐分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和发展,导致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而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深刻地影响了媒介传播,甚至导致传播媒介的分化。传播媒介通过对新的社会阶层个体和群体形象的构建,既表现新的社会阶层的社会处境、社会态度和价值观念,成为现实社会中该阶层成员自我认知和阶层认同的重要依据,又形成广大社会成员对该阶层认知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探讨了传播媒介建构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的符号选择和叙事结构,再现了传播媒介所建构的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的流变和特征,阐述了传播媒介建构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时所具有的同质化倾向。

李建海[6](2011)在《TW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中小型企业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在从业人数、在企业总数中所占比例、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以及创新所占的比例都显示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艰难的生存环境,如何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战略的重要性,问题是如何制定和实施适当的企业战略,就成了中小型企业在企业战略方面面临的首要问题了。汽车涂料行业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汽车涂料行业是一个典型的依附行业,在经营活动中深受到其依附企业的影响。作为汽车涂料行业中的一个中小型企业,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生存风险更加突出,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制定明确的企业战略。本文以依附型企业TW公司企业战略为研究课题。首先分析了企业自身的特点,回顾了企业以往实施的企业战略,总结了企业战略实施中的经验与教训。然后,分析企业战略环境。本文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入手对企业的战略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出企业环境中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又运用EFE矩阵、IFE矩阵对企业环境因素中的关键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因素进行评价,明确了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以及企业内部优势水平。以战略环境分析为依据,探讨该公司的发展战略。运用IE矩阵识别出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再结合企业以往战略实施的经验与教训,制定出两个备选的企业发展战略,最后依据“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对两个企业战略进行分析、评价,最终确定了深化依附关系的企业战略。

章宇光[7](2010)在《中国汽车杂志成长研究 ——基于《汽车之友》杂志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选择了汽车杂志这一行业期刊为研究对象,从系统论的视角在社会系统语境内考察汽车媒体,运用帕森斯社会系统理论中的AGIL分析框架建立汽车媒介生态系统,并通过这个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汽车媒体、汽车厂商、政府及受众的互动关系。同时结合系统论中的层次论、整体论等,研究以汽车杂志为代表的汽车媒体作为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其他个体的互动博弈关系。着重从系统论角度探讨了汽车杂志在汽车媒体系统内与其他汽车媒体的相互融合,共生共赢,尤其分析了在媒介融合语境下汽车杂志如何通过数字化这个平台实现自身发展。最后对汽车杂志为代表的行业消费类杂志的受众策略提出了新的观点。帕森斯的AGIL理论是一个抽象的不断发展的理论形态,可以应用在各种系统中。汽车媒介生态系统中的适应、目标达成、整合及维模功能通过汽车媒体、政府、汽车厂商及受众的互动关系一一体现。作为一个系统,汽车媒介生态系统同样具有整体性、自组织性、开放性及目的性等各种特性,并在互相博弈的进程中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以汽车媒体为主体所产生的与受众、政府及汽车厂商的互动关系及汽车媒体如何通过信息平台功能平衡好与系统内其他三者的关系,促进系统的健康发展,无疑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而汽车杂志作为汽车媒体系统内的一个主体,与诸如电视、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体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汽车媒体系统受到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形势下,汽车杂志必须通过整合和维模功能在媒介融合语境下以数字化发展的方式实现与其他媒体的共生共赢。最后,基于分众传播营销模式下受众需求满足而提出的“分众中的大众”受众策略更是为汽车杂志等行业消费类杂志的经营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从系统论的研究视角运用了社会系统的研究方法,访问了大量汽车传媒业的专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汽车杂志在汽车生态系统中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及佐证。选取了中国汽车杂志中发行量最大、时间最长的《汽车之友》从1986到2008年间等距抽样共132本杂志进行报道内容和广告分析,同时选取了《汽车导购》、《车王》、《汽车测试报告》、等三本不同定位的汽车杂志从2004到2008每年一本共15本杂志进行广告分析,以验证《汽车之友》杂志1994-2008每年一本共15本杂志的研究分析。可以说是国内目前抽样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汽车杂志实证研究之一,也希望籍此能够帮助中国汽车杂志行业看清面临的挑战和机会,研究如何开展数字化发展,运用新的行业消费类杂志受众策略以提升汽车杂志内容报道及广告经营能力,促进汽车媒介生态系统的良性健康发展,推动我国汽车工业再上新的台阶。

史自力[8](2008)在《美、日、欧、中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重点对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进行国际比较分析。基于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关系,笔者从理论上说明在一个完善的技术创新系统内,产业政策、企业的主体地位、市场化运作是推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理论说明的基础上,文章对美国、日本、欧盟三个典型国家、地区汽车产业的历史发展、技术创新进行比较,以期总结其经验与教训。文章指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根基在于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体系,关键在于体制改革。制度革新与企业竞争迫使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成果促使汽车产业发展。最后,文章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三大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董盈斐[9](2008)在《某微型乘用车品牌平面广告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汽车进入中国人的家庭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7年轿车市场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累计销量达到472.66万辆,同比增长23.46%。从细分市场来看,高级轿车和中级轿车的销售增长较快。但是唯有小排量车遭遇销量下滑的尴尬,近年来,国内大部分微车企业都难挽销量下滑的困局。这主要是因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推动汽车消费结构向高端演进,而微型乘用车受国内企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微型乘用车安全性上未能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同时,在消费习惯上没有能够得到爱面子的中国个人客户的支持。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目前国内微型车市场份额逐年萎缩。尤其是微型乘用车中的部分品牌(雪佛兰SPARK),在拥有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技术条件,同时拥有良好的品牌资产的前提下,也未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销售份额较低。中国轿车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广告投放策略在产品形象宣传、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加重。本文致力于从营销管理理论出发,对产品所在的大行业宏观条件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尤其是平面广告投放策略这个维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给出针对于产品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和平面媒体及从事平面媒体购买的同行分享。

陈赛花[10](2008)在《区域媒体:概念、建立基础和发展空间》文中认为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始终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联系在一起的,从早期关注区域经济融合报道到实现媒体自身的跨区域经营再到成立面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社会的区域媒体,传媒业走过了一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路程。本论文从区域媒体建立的两个基础: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入手,主要应用区域分析法,对区域媒体的内外驱动因素作了深入分析。然后以报业为例,分析在我国目前传媒业整体架构和盈利模式下所存在的市场空白,结合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经济区域的国民经济情况和报业竞争情况,对上述三个区域的区域报发展空间作了推测。论文最后对区域媒体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打造成功区域媒体的建议与对策。总之,区域媒体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媒体跨区域经营双重作用下产生的,它的建立与发展对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传媒业的走向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二、北京青年报2002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青年报2002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 论文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一) 研究现状
        (二) 文献述评
    四、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主要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框架、创新点与不足
        (一) 框架
        (二) 创新点
        (三)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资本化的市场化阶段(1978年-1999年)
    一、第一阶段:“文革”以后电影业的恢复(1978年-1979年)
        (一) 电影业在新中国的发展与曲折进程
        (二) “文革”后恢复老电影放映时出现的盛况
    二、第二阶段:电影业体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1979年-1992年)
        (一) 政策上重点是先后调动“制发放”行业的积极性
        (二) 电影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走市场化道路
        (三) 调整机构设置形成“影视合流”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电影业体制启动全面改革(1993年-1999年)
        (一) 打破中影集团一家独大统购统销的垄断
        (二) 打破中影集团和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
        (三) 打破16家制片厂的垄断调动各界拍片积极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本化的产业化阶段(2000年-2008年)
    一、第一阶段:电影行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2000年-2004年)
        (一) 政策上大力推进集团化和院线制改革,推动向产业化转向
        (二) 投融资上国企加快转企改制,民企扩大融资渠道
        (三) 资本多元化大力促进了电影产业发展
    二、第二阶段:电影行业对外开放打开大门(2005年-2008年)
        (一) 政策上对于境外资本和非公资本进一步开放
        (二) 投融资上中影发债民企谋求上市,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三) 电影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资本化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化的证券化阶段(2009年-2018年)
    一、第一阶段:证券化的启动期(2009年-2012年)
        (一) 政策上加大金融政策推动企业上市成为着力点
        (二) 投融资上电影公司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时代来临
        (三) 华谊兄弟首家在A股上市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第二阶段:证券化的高潮期(2013年-2015年)
        (一) 政策上继续鼓励公司上市,同时改进和完善电影审查
        (二) 投融资上互联网资本强势进入,电影产业基金十分活跃
        (三) 二级市场并购火爆与出现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三、第三阶段:证券化的提升期(2016年-2018年)
        (一) 政策上对明星证券化的遏制和再融资疏堵结合
        (二) 投融资上资本有进有退步入去伪存真的提升期
        (三) 中影上影两大国企实现A股上市的标志性意义
        (四) “内容为王”获得支持,资本流向发生结构性变化
        (五) 互联网影业与国企和民企三分天下重塑行业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本化进程的成效与问题解析
    一、电影产业资本化的成效解析
        (一) 对资本化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更加清晰
        (二) 对资本化的运行原理和阶段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 对资本化进程的启动和发展形成的共识更加坚定
        (四) 对借力A股市场做优做强的意义和路径更加明确
        (五) 对保持市场活力与严控风险之间的把控能力更加强大
        (六) 对建构产业与资本辩证关系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加自觉
    二、电影产业资本化的问题解析
        (一) 电影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通过IPO进行融资
        (二) 跨界定增存在虚火与企业并购存在严重障碍
        (三) 证券化负面影响凸显影企上市后的风险边界
        (四) 资本的霸权导致电影产业的异化和扭曲行为
        (五) “保底发行”与“天价片酬”对于电影产业的侵蚀
        (六) 电影板块在A股市场回报率偏低、规模偏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原则
        (一) 把握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发生的方向性调整
        (二) 努力创作出资本与内容结合的佳作
    二、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的原则
        (一) 影企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
        (二) 借力A股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三) 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与A股市场对接
        (四) 打造影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小微影企融资
    三、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影企健康发展
        (一) 发挥股市先发优势的公司在外延并购上的优势
        (二) 通过不断外延并购做优做强是必然选择
    四、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
        (一) 把握互联网资本在电影产业链地位主流化的趋势
        (二) 上市电影企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的进入
    五、构建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
        (一) 应制定和出台规范资本运行的相关制度
        (二) 尽快组建电影经纪人群体的行业协会
    六、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的原则,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一) 上市影企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防控业绩下滑的风险
        (二) 上市影企要瞄准“内容+渠道”模式以提高经营业绩
    七、完善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的产业规则和市场规则
        (一) 要遵从产业和市场规律推动资本化进程
        (二) 用大工业运行的方式分散和控制好金融风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以南京电视记者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女记者群体规模的增长
        二、女记者带来的新闻业变化
        三、江苏电视的行业崛起
        四、女记者对江苏电视的贡献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意义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记者
        二、职业
        三、职业生涯
        四、性别期望
        五、性别角色
        六、性别认同
    第二节 相关理论回顾
        一、社会性别理论的渊源
        二、社会性别理论的概念分析
        三、社会性别视角的特征
    第三节 经验研究回顾
        一、职业与社会性别研究
        二、媒介与社会性别研究
        三、对新闻从业者的研究
        四、对女记者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选取
        二、研究对象情况
    第二节 研究思路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质性研究法
        二、研究资料来源
第四章 职业进入的角色期望
    第一节 院校派的进入:在职业与性别角色间寻找平衡
    第二节 非院校派的进入:在职业与性别角色间关注一方
第五章 职业征途中的性别气质建构
    第一节 “采访”与“出镜”:性别气质建构一
        一、性别化的电视采访
        二、电视出镜的争取
        三、“采访”和“出镜”中的性别气质建构
    第二节 “前台”与“后台”:性别气质建构二
        一、女性性别身份在“前台”的优势
        二、“后台”:被消费对象
第六章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角色建构
    第一节 “男外女内”:工作母亲
    第二节 “男主女从”:当好副手
第七章 职业生涯中的性别反制
    第一节 “母亲”与“性对象”:女记者角色的隐形文本
    第二节 女性优势:善用或拒绝
        一、善用女性优势
        二、拒绝女性优势
    第三节 闯入“男性新闻”禁区的“女汉子”
        一、走出传统性别角色
        二、远离传统性别话语内容
    第四节 女性的管理:改变性别刻板印象
        一、对性别刻板印象的抵制
        二、渐成中的女性管理风格
        三、女性化方式的管理
第八章 讨论与分析
    第一节 女记者的社会性别特征
        一、女记者性别观念认知
        二、女记者性别身份认同
    第二节 新闻领域女性社会性别的启示
        一、女性主体意识:觉醒与迷失
        二、现代职业女性:被建构与反制
        三、重新界定角色:平衡工作与家庭
        四、中国社会性别:复苏与渗透
    第三节 建设对女性友好的职业文化
        一、职业如何对待女性:由排斥转向接纳
        二、职业如何接纳女性:接纳性别差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致谢

(3)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范畴与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的选取
    四、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评析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一、海默的垄断优势论
        二、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三、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
        四、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五、小岛清的比较优势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理论
        一、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理论
        二、拉奥的技术地方化理论
        三、坎特维尔和托兰提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理论
        四、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五、小泽辉智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
        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理论探索
        二、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国有企业海外投资案例
        一、中国交通集团印尼泗水—马都拉大桥承包项目
        二、中海油收购瑞普索在印尼的石油资产
        三、蓝星集团成功并购法国安迪苏和罗地亚公司
        四、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的其他典型案例
    第四节 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
        一、万向集团在美国的发展历程
        二、海尔的海外发展与投资战略
        三、华为海外发展的历程
        四、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其他典型案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受挫案例分析
    第一节 中国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中遇到的挫折
        一、案例之一——中国铁建沙特轻轨项目亏损分析
        二、案例之二——波兰 A2 高速公路项目失败分析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挫折与启示
        一、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案例分析
        二、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例分析
    第三节 中国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一、华为和中兴的恶性竞争
        二、中国公司恶性竞争的其他案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机遇
        一、有利的国内环境
        二、有利的外部环境
        三、中国企业竞争优势迅速提升
    第二节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海外并购本身风险较大
        二、中国企业自身实力和经验的欠缺
        三、中国企业面临多重外部环境的挑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支持本国企业海外发展的经验
        一、发达国家国内政策机制的支持
        二、发达国家外交政策的支持
    第二节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与企业自身建设
        一、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服务功能
        二、中国企业要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从经营报纸到经营资源 ——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转型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阐述
        1.2.1 泛媒体
        1.2.2 三网融合
        1.2.3 二次销售
        1.2.4 赢利模式
        1.2.5 范围经济
        1.2.6 资源基础论理论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报业经营及其赢利模式转型研究现状
        1.3.2 国外报业经营及其赢利模式转型研究现状
        1.3.3 对中外学者有关报业赢利模式转型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泛媒时代报业面临的冲击与机遇
    2.1 泛媒时代的传媒新格局
        2.1.1 智能终端成渠道强者
        2.1.2 电信业日趋媒介化
    2.2 泛媒时代报纸面临的冲击
        2.2.1 “大媒体”竞争:“一对多”传播“霸权”被粉碎
        2.2.2 三网融合“捆绑”服务:报业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2.2.3 智能终端受追捧:受众从固定阅读向移动阅读转变
        2.2.4 利润遭遇新媒体分割:报业进入“漫长的衰落期”
    2.3 泛媒时代报业面临的机遇
        2.3.1 泛媒时代报业内容生产的机遇
        2.3.2 泛媒时代报业经营的机遇
3 报业赢利模式演变历程及现状
    3.1 我国报业赢利模式的演变历程
        3.1.1 计划经济时期的报业赢利模式
        3.1.2 市场经济启动后的报业赢利模式
    3.2 我国报业赢利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3.2.1 报业赢利模式的现状
        3.2.2 现行报业赢利模式的问题
        3.2.3 受众与广告主不一定具有同一的诉求
        3.2.4 报纸内容作为产品并不直接产生商业价值
        3.2.5 报纸发行量与广告收入并不成正比
    3.3 我国报业赢利模式存在的矛盾与原因
        3.3.1 平台、机制、人才的困惑
        3.3.2 无视细分市场中的商机
        3.3.3 “死资源”未能盘活
4 我国报业赢利模式转型的目标选择:整合营销服务
    4.1 整合营销服务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4.1.1 整合营销服务赢利模式的内涵
        4.1.2 整合营销服务模式的特征
    4.2 整合营销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
        4.2.1 树立“资源至上”的观念
        4.2.2 准确把握市场环境的变化
        4.2.3 要有超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
        4.2.4 科学合理地配置资源
        4.2.5 交易与合作各方实现共赢
    4.3 整合营销服务赢利模式的成功案例
        4.3.1 《赫芬顿邮报》6 年战胜 100 年
        4.3.2 《广州日报》亚运会取得品牌与广告双丰收
        4.3.3 《超级女声》一年狂赚 2 个亿
5 内容资源的数字化营销—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转型路径之一
    5.1 报业对内容资源设“付费墙”的尝试
        5.1.1 以数字化为引擎进行升级再造
        5.1.2 通过付费墙深度开发用户愿意买单的内容
    5.2 数字内容资源的用户参与营销理念
        5.2.1 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来组织生产
        5.2.2 从一张报纸延伸为一个服务的生态
    5.3 数字内容资源的数据库精准营销
        5.3.1 通过数据库提供服务赢利
        5.3.2 数据库有动态数据和静态数据之分
        5.3.3 内容资源实现精准营销须重新包装
    5.4 数字内容资源的关系营销
        5.4.1 主动为关系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4.2 在公正公平的条件下进行交换
        5.4.3 虚拟与现实的“互嵌”
6 品牌资源的个性化延伸——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转型路径之二
    6.1 准确定位:品牌资源延伸的关键
        6.1.1 定位是整个营销的发动机
        6.1.2 不同发展阶段的品牌定位不同
        6.1.3 靠广告生存的传媒业自身离不开广告
    6.2 资源匹配:品牌资源延伸的原则
        6.2.1 品牌延伸使相关要素重新分配
        6.2.2 同一品牌下的产品要有关联性
    6.3 研发与征集:报业品牌延伸的创意
        6.3.1 品牌延伸创意的来源
        6.3.2 设置专门的机构负责
    6.4 活动与联姻:报业品牌资源对社会资源的撬动
        6.4.1 通过活动营销平台延伸品牌价值
        6.4.2 通过媒企联姻,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6.4.3 通过强强联合,实现资源与受众的共享
        6.4.4 通过强弱竞合,实现省市两级报纸互补共赢
    6.5 报业品牌资源的跨界整合
        6.5.1 跨界的定义与分类
        6.5.2 跨界经营的现实背景和理论依据
        6.5.3 跨界的实战经验:嵌入经济社会“借势”,寻找新的价值增长点
        6.5.4 跨界经营的原则:时机成熟与“门当户对”
        6.5.5 跨界的风险及防范
    6.6 报业品牌资源的驱动钥匙
        6.6.1 组建商业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联合体
        6.6.2 策划线下活动:实现由供应商向服务商转型
        6.6.3 搭建综合性服务平台
7 经营性资产的资本化运营——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的转型路径之三
    7.1 传媒资本运营概念界定与现实需求
        7.1.1 传媒资本运营概念
        7.1.2 传媒资本运营的现实需求
    7.2 我国报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
        7.2.1 进入证券市场融资
        7.2.2 引入社会资本融资
    7.3 我国报业资本运营的主要原则
        7.3.1 战略目标契合原则:是投资而不是投机
        7.3.2 互补性原则:合作伙伴“志同道合”
    7.4 我国报业资本运营的有关问题
        7.4.1 问题之一:分拆导致产业链被割裂
        7.4.2 问题之二:两种法人产生冲突
        7.4.3 问题之三:“选婿”只看财力,不看眼光
    7.5 我国报业资本运营的主要对策
        7.5.1 对策之一:服从长期战略,不“带伤上市”
        7.5.2 对策之二:非时政类报刊整体转制
        7.5.3 对策之三: 培养报业职业经理人
8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5)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文献综述
        1. 新社会阶层研究
        2. 媒介形象研究
    二、研究问题、方法与意义
第一节 新的社会阶层:定义、产生及其影响
    一、什么是新的社会阶层
    二、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
    三、新的社会阶层的影响
第二节 新的社会阶层与媒介传播
    一、社会分层与媒介分化
        1. 媒介数量不断增加
        2. 媒介版面显着扩展
        3. 时尚、财经媒介崛起
        4. 媒介话语的倾斜
    二、社会整合与传播媒介
第三节 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分析
    一、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主体的流变
        1. 个体户
        2. 民营企业家
        3. 自由职业者
    二、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的呈现
        1. 叙事话语分析
        2. 叙事结构分析
    三、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分析(1)——"英雄"
        1. 财富显贵
        2. 创业英雄
        3. 慈善楷模
    四、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分析(2)——"奸雄"
        1. 炫富者
        2. 压榨者
        3. 造假者
        4. 犯罪者
结语
参考文献
注释
后记

(6)TW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目的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公司概况
    2.1 企业概况
        2.1.1 企业快速发展史
        2.1.2 企业业务经营情况介绍
        2.1.3 企业内部管理情况介绍
    2.2 企业战略回顾
第三章 相关理论综述
    3.1 战略概念及企业战略
        3.1.1 战略概念
        3.1.2 企业战略
        3.1.3 战略思维模式
    3.2 依附型企业相关概念及理论
        3.2.1 依附型企业定义及分类
        3.2.2 依附型企业特点
        3.2.3 依附经营的优劣势分析
    3.3 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3.3.1 企业竞争优势
        3.3.2 分析被依附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及意义
        3.3.3 竞争优势分析
第四章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一般环境分析
        4.1.2 企业所在的行业环境分析
        4.1.3 竞争对手分析
        4.1.4 被依附企业分析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价值链
        4.2.2 企业价值链分析
第五章 战略制定和选择
    5.1 战略因素评价
        5.1.1 内部因素评价
        5.1.2 外部因素评价
        5.1.3 内外部因素评价
    5.2 企业战略选择
        5.2.1 企业战略制定
        5.2.2 企业战略评价
        5.2.3 企业战略选择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及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之处
    6.2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
        6.2.1 研究不足
        6.2.2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汽车杂志成长研究 ——基于《汽车之友》杂志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意义及局限性
    注释
第一章 中国汽车工业及汽车杂志发展背景
    第一节 汽车改变生活-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
        三、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与时俱进——中国汽车杂志的行业发展
        一、中国及海外汽车杂志行业发展现状
        二、中国汽车杂志发展历程及特点描述
    第三节 以《汽车之友》杂志为实证研究对象的合理性分析
        一、中国办刊时间最长的汽车杂志
        二、中国汽车杂志行业最有影响力的刊物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二章 系统论视角下汽车媒介生态的社会系统方法研究
    第一节 社会系统语境下的汽车媒介生态描述
        一、汽车媒介生态的AGIL分析框架考察——帕森斯社会系统论的背景阐述与其概念特点
        二、汽车媒体与汽车行业相关主体关系的构成——汽车媒介生态系统概念及其核心观点
        三、"整合与维系"——AGIL分析框架在汽车媒介生态系统中的运用
    第二节 汽车媒介生态系统的内部主体关系描述及互动关系发展探讨
        一、汽车媒介生态系统的关系建立描述
        二、"四方博弈的动态平衡"——系统论视角下汽车媒介生态系统的互动关系
    第三节 汽车媒体在汽车媒介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
        一、媒体的"框架理论"作用——汽车媒体与受众的互动关系分析
        二、媒体"喉舌作用"的阐述—汽车媒体与政府行业管制的互动关系分析
        三、厂商"整合营销策略"的应用以及媒体的"反击"——汽车媒体与汽车厂商的互动关系分析
    第四节 汽车杂志在汽车媒体系统中的深入思考
        一、系统论视野下汽车杂志在汽车媒体系统中的发展意义
        二、AGIL框架下的求同存异——汽车媒体系统中汽车杂志和其他媒体的比较
        三、"共生与共赢"——媒介融合语境下汽车杂志与其他汽车媒体的共同发展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三章 受众需求互动下的汽车杂志报道内容转型
    第一节 互动的双赢——受众需求与杂志报道内容的建构
        一、媒体报道内容与受众需求关联的理论解读
        二、解读汽车杂志报道内容与受众需求的关联意义
    第二节 互动中的使用与满足——《汽车之友》杂志报道内容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范围及分析方法
        二、《汽车之友》杂志报道内容的实证分析
        三、汽车媒介生态系统语境内的深入思考
    本章小结
    注释
第四章 汽车广告发展与受众消费行为变迁
    第一节 消费行为与广告关联的理论解读
        一、广告与消费行为理论描述
        二、解读汽车杂志广告内容与受众需求的关联意义
    第二节 广告内容解读下的消费行为分析——《汽车之友》等杂志广告内容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范围及分析设计
        二、《汽车之友》等杂志广告内容的实证分析
        三、汽车媒介生态环境语境内的深入思考
    第三节 汽车厂商的媒体选择与汽车杂志的广告制作形式
        一、汽车广告商媒体决策和绩效评估
        二、汽车杂志广告制作形式变化
    本章小结
    注释
第五章 中国汽车杂志成长价值重构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第一节 困境中的中国汽车杂志发展现状
        一、红海市场:不同类型媒体间的竞争
        二、汽车杂志在杂志行业竞争中的弱势地位
        三、汽车杂志困境原因分析
    第二节 "分众中的大众"——从"分众"与"大众"的悖论看行业消费类杂志的受众策略
        一、大众媒体的分众化趋势
        二、行业消费类杂志"分众中的大众"受众策略观点的提出及特点分析
        三、"分众中的大众"观点对汽车杂志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三节 媒介融合语境下汽车杂志的数字化发展
        一、媒介融合的概念定义
        二、现实条件中媒介融合存在的必然性
        三、媒介融合语境下数字化对汽车杂志发展的意义
        四、杂志数字化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五、国内外杂志数字化发展之路
        六、汽车杂志数字化发展探讨
    第四节 对汽车杂志发展方向的思考
        一、互动化——数字时代下汽车杂志的编辑思想和人才发展
        二、集团化——新经济理论背景下的汽车杂志发展战略
        三、品牌化——实现汽车杂志第三次售卖的必由之路
        四、国际化——全球化背景下汽车杂志发展的新机遇
    本章小结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美、日、欧、中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比较分析法
        二、主成分分析法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第三节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论文的总体思路
        二、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发展
        一、科技界观点
        二、经济学观点
        三、文化界观点
    第二节 技术创新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理论
        一、技术政策(产业)理论
        二、技术创新理论
        三、技术选择理论
    第四节 汽车产业研发的特征
        一、汽车产业研发的出发点与归宿是直接满足社会需求,属于经济范畴
        二、汽车产业研发是理论到应用、一般到特殊的逻辑过程
        三、汽车产业研发有较高的时间要求
        四、汽车产业研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
    第五节 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
第三章 美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特点
        一、创造历史的“福特制”
        二、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特征
        三、美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美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一、美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模式——以市场竞争为基础,政府在有限领域间接干预
        二、美国汽车技术创新的政府资助体系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三、美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优势
    第三节 美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
第四章 日本汽车产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
        一、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的特点
        二、日本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日本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一、日本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市场机制与政府的强烈干预相结合
        二、日本技术创新政府资助体系的特点与变化趋势
        三、日本产业技术创新模式
        四、日本汽车产业技术研发优势
    第三节 日本汽车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
第五章 欧盟汽车产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欧盟汽车产业发展的历史
        一、德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
        二、法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
        三、欧盟汽车产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第二节 欧洲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行为分析
        一、欧洲产业技术创新模式
        二、欧洲汽车产业技术研发优势
    第三节 欧洲汽车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
第六章 美日欧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启示
    一、完善科技投入体系,强化政策咨询管理
    二、发挥政府在制定政策和预算管理中的作用
    三、调动企业积极性,使企业真正成为产业技术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
    四、调整科技经费投向,突出重点项目
    五、建立同行评议制度,强化竞争机制
    六、加强评估工作,提高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率
    七、重视发挥各种协会和基金在产业研究开发中的作用
第七章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
    第一节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与问题
        一、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与现状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一、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政策
        二、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三、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研发水平
    第三节 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选择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明确自主开发和能力建设的目标
        二、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加强市场化运作
        三、构建汽车产业技术创新选择评价机制
    第四节 进一步完善我国汽车产业政策与技术创新的设想
        一、完善市场准入规制,增强市场竞争活力
        二、完善价格调控机制,维护产业公平竞争
        三、推进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联合,提高产业竞争实力
        四、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产业重组
        五、完善中小企业政策,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发展
        六、推进特大型企业集团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航空母舰”
        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致谢
摘要
Abstract

(9)某微型乘用车品牌平面广告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微型乘用车行业概述
    2.1 行业定义及发展历程
    2.2 行业主要厂商经营态势及介绍
        2.2.1 柳州 上汽通用五菱
        2.2.2 重庆 长安汽车
        2.2.3 芜湖 奇瑞汽车
        2.2.4 浙江 吉利汽车
        2.2.5 江西 昌河汽车
        2.2.6 哈尔滨 哈飞汽车
        2.2.7 天津一汽 夏利
第三章 微型乘用车行业分析
    3.1 微型乘用车行业的宏观外部环境
    3.2 微型乘用车竞争环境分析
第四章 雪佛兰SPARK营销策略介绍
    4.1 产品(product)
    4.2 定价(PRICE)
        4.2.1 与QQ的价格之争
        4.2.2 加价者
    4.3 渠道(PLACE)
    4.4 促销(PROMOTION)
第五章 汽车行业广告策略描述
    5.1 中国广告行业发展程度描述
        5.1.1 传统媒体走向
        5.1.2 新媒体发展走势
        5.1.3 平面媒体(报业)广告投放量增速减缓的分析
        5.1.4 从业人员素质分析
    5.2 微型乘用车行业费用分布及效果分析
        5.2.1 06-08年 微型轿车行业 广告投放费用
        5.2.2 行业广告投放对营销结果的影响
        5.2.3 平面媒体是最适合汽车类广告的媒介载体之一论证
第六章 产品平面策略优劣势分析
    6.1 研究品牌06-08年平面广告费用分析及投放效果
    6.2 竞争品牌06-08年平面广告费用分析及策略
    6.3 优质品牌与优势费用对营销结果的反向引导
第七章 平面策略改进及建议
    7.1 对常规投放策略的扬弃
        7.1.1 连续式投放、栅栏式投放与脉动式投放
        7.1.2 常规投放形式和非常规投放形式的比较选择(媒体组合)
        7.1.3 对受众阅读习惯的重新把握(广告关联性)
    7.2 对中国媒体市场的细分研究
        7.2.1 各级别城市的研究及平面媒体占有率分析
        7.2.2 根据研究品牌及竞争品牌的重点区域 对投放进行博弈
    7.3 后奥运营销机会把握
        7.3.1 对男性人群的渗透
        7.3.2 充分利用非TOP赞助商地位搭载TOP赞助商广告效果
第八章 本文存在的不足及后续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10)区域媒体:概念、建立基础和发展空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引论
    第一节 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媒体概念厘定
    第一节 学术界对于“区域媒体”的相关论述
    第二节 区域媒体概念辨析
    第三节 区域媒体建立的客观基础: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四节 区域媒体经营实践中的先行者(案例分析)
第三章 建立区域媒体的动力因素分析
    第一节 WTO的承诺与现实
    第二节 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规制视角下的传媒业
    第四节 技术发展影响下的传媒业
第四章 区域媒体的发展空间探寻—以报业为例
    第一节 现行报业结构和盈利模式下的市场空白
    第二节 三个代表性区域建立区域报纸的可行性分性
第五章 问题与对策:向区域媒体推进
    第一节 区域报业联盟的启示
    第二节 建立区域媒体的阻碍因素分析
    第三节 打造成功区域媒体的建议与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北京青年报2002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D]. 周子钧. 山东大学, 2019(09)
  • [2]女记者职业生涯中的社会性别建构 ——以南京电视记者为例[D]. 尤红. 南京大学, 2015(01)
  • [3]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研究[D]. 赵杰. 中共中央党校, 2014(11)
  • [4]从经营报纸到经营资源 ——泛媒时代报业赢利模式转型路径研究[D]. 黄洪珍. 武汉大学, 2012(10)
  • [5]新的社会阶层媒介形象研究[D]. 李运波. 复旦大学, 2011(01)
  • [6]TW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李建海. 天津大学, 2011(05)
  • [7]中国汽车杂志成长研究 ——基于《汽车之友》杂志的实证分析[D]. 章宇光. 复旦大学, 2010(12)
  • [8]美、日、欧、中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比较研究[D]. 史自力. 吉林大学, 2008(07)
  • [9]某微型乘用车品牌平面广告策略分析[D]. 董盈斐. 复旦大学, 2008(08)
  • [10]区域媒体:概念、建立基础和发展空间[D]. 陈赛花. 苏州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北京青年报2002年中国十大汽车新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