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要义

古诗赏析要义

一、古诗鉴赏分析要领(论文文献综述)

蓝跃丽[1](2021)在《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古诗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对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提出了明确的课程目标,各省高考真题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也都给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提供了实践性和纲领性的方向指导,但是现实中,古诗鉴赏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教学思想固化,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等。鉴于古诗鉴赏对高中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提出了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深刻、结合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诗歌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等三方面建议,以期改进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古诗鉴赏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金文丽[2](2021)在《“新诗思维术”视域下的初中新诗教学研究》文中提出新诗作为现代汉语诗歌,其文体上的独特性是不容忽视的。新诗的独特性不但体现出其与散文、小说等文体的横向差异,还体现出新诗与古诗的纵向差异。教学者要立足于在这样的古今艺术坐标中理解新诗、讲解新诗,树立新诗文体意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新诗阅读的效率。本文通过引入“新诗思维术”教学理念,能够培养教师的新诗文体意识,从而把握新诗的本体特征,有效地促进新诗阅读教学。本论文以部编本初中新诗教学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缘由、前人理论研究结果的综述、本研究立论的基本点、选题内涵和选题的意义。第一章对初中新诗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笔者通过问卷的方式对初中学生新诗学习现状进行调查,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新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经研究发现,学生对新诗知识把握不足,对新诗文本分析基础薄弱,朗读教学中节奏旋律的把握也不足,新诗教学中对意象和语言特点的解读困难。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基于教师对新诗文体意识缺乏观照,教师的新诗教学专业素养有欠缺造成的,初中教师新诗教学的文体意识淡薄影响了新诗阅读效果。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提高新诗教学的有效性,从提升文体意识入手是必要的。第二章探讨新诗思维术在初中新诗教学中的可行性。“新诗思维术”既是一种新诗教学思路,也是对新诗文体的一种理解。其内涵与新诗选编理念和新诗教学目标是契合的,从部编本教材编写理念到教材设计与所选诗作的特点来看,“新诗思维术”用于新诗教学具有可行性。第三章立足于新诗思维术下的初中新诗教学策略的探究。新诗教学要遵循“文体施教原则”“形象直观原则”“时代性原则”。将新诗思维术的“情绪旋律”“意象思维”“语言思维”三个要素引入新诗教学中,探索“新诗思维”应用于初中新诗教学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同时,以《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为例设计教学,尝试将“新诗思维术”的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与一线教师进行交流、探讨。综上所述,本研究旨在运用新诗思维术,培养教师的新诗文体意识,为初中新诗教学突破目前的困境,解决现有的问题,为切实提高初中新诗阅读教学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张敬竟[3](2021)在《情境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乡市一中实验学校调研结果》文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教学方法,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全球化回归传统的文化浪潮,当前的古诗词教学应该抓住机遇,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策略。当前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教师大多是介绍作者、古诗词创作背景,串讲诗文大意,让学生诵读直至默背,此教学方式仍偏重灌输学生知识,很难保证学生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情感体验目标的实现。论文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探究古诗词教学与情境教学理论的统一,调研当前古诗词情境教学的教情和学情,结合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实际现状,以回归传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为路径,提出相应实施策略,并运用此策略进行教学案例设计,期望由此推进当前古诗词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丰富情境教学理论。本文由绪论、正文四章、结语和附录四部分构成。其正文内容概括如下:绪论,阐述选题缘由,梳理研究现状,界定情境、情境教学、古诗词情境教学等核心概念,简要阐发论文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阐述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暗示原理、意境说、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据,从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和教师创新课堂开发三个方面,挖掘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应用价值。第二章,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调研情况及分析。通过教师访谈、学生问卷,实地走进新乡市一中实验学校,获得原始数据,依据数据资料分析学情和教情,进而归因。第三章,是对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首先,回归传统教学方法,通过吟诵带入情境。其次,深挖当前多媒体,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最后,援引前沿科技,利用VR虚拟仿真实验,凭借情境,在沉浸体验中达到达到新课标要求。第四章,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设计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案例。在日常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吟诵教学、VR场景还原和人物客串等方法,实践古诗词情境教学新路径。结语是对全文的简要总结,并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附录部分是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调查。

梁曦[4](2021)在《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杜甫是我国诗史上的集大成者,被后人尊为“诗圣”。杜甫现存诗歌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歌千锤百炼、沉郁顿挫,对由盛转衰的大唐黑暗现状进行了入木三分地揭露与批判,因而被后人称之为“诗史”。不管是哪个阶段、哪个版本的教材,都收录了一定数量的杜甫诗歌作品,他的作品也常出现在高考试题当中。现今诗歌教学受教材编排的影响,多以单篇教学为主,多数学生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和教材课文了解杜甫,对杜甫的认识比较单一。基于学习任务群的语文专题学习多次在新课程标准中出现,获得了许多教师与学者的关注,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对象。将专题教学应用于杜甫作品教学,能够突破常规单篇教学模式的限制,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方案,为一线教师开展专题教学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研究内容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从杜甫的教学价值、现行教学模式和教材编写情况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然后从国外专题教学研究现状和国内专题教学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最后确立研究思路和创新点。正文部分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述,界定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概念,追溯其在教育教学和文本解读层面的理论渊源,分析高中杜甫作品的教学现状。第二章从杜甫专题教学的发展语言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杜甫的作品意义和杜甫的人格精神,挖掘开展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平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五个方面论述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实施路径。第四章以前面三章为基础,设计杜甫诗歌专题教学的完整案例,教学环节包括“知人论世,了解诗圣”“对比阅读,品读精作”“形成感悟,精撰论文”。结语部分是对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思辨回顾,再次点明开展杜甫专题教学的意义以及教师在实施专题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从而帮助师生更为全面地认识和理解杜甫专题教学对于发展高中生核心素养的价值与意义。

郝建华[5](2021)在《明代张旭草书接受研究》文中指出张旭是盛唐时期的狂草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开唐代狂草先河,与怀素合称“颠张醉素”,被誉为“草圣”。狂草自盛唐之后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时代,明代书家群体受唐草影响最为明显,明代前期、中期、后期各个书家对张旭草书不同程度的接受影响着整个明代的草书风貌和审美倾向的转变。本文以书法接受为研究视角,结合张旭生前的交游情况分析张旭草书艺术风格和特点的形成,在把握其草书艺术特点的基础上从梳理张旭草书在明代墨迹的流传和法帖刊刻的情况切入,通过整理明代书论家和书法家对张旭草书的评价,对张旭草书在明代的接收情况进行条理系统的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明代书法史上对张旭草书的接受有哪些分期和变化。最后,结合明代书家草书的具体创作实践,讨论明代不同时期的书家群体对张旭草书继承与发展的艺术表现,从而对张旭草书在明代的接受情况进行系统的总结。本文具体分四章对张旭草书在明代的接受情况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从张旭草书生成的时代背景和学书经历两个方面分析张旭草书书风的渊源;其次,结合张旭草书作品《古诗四帖》,从张旭草书的用笔、用墨、章法、情感四个角度深入探讨他的草书特点;最后,结合史料记载和书论文献等资料对张旭草书在明代之前的地位进行探究,全面挖掘张旭草书在明代之前的地位和影响。第二章:通过梳理明代张丑编撰的《清河书画舫》及汪珂玉编撰的《珊瑚网》等书画着录所收录的张旭墨迹情况,研究张旭《古诗四帖》《春草帖》等作品在明代的流传情况,通过比对发现张旭草书在当时主要以吴门书家私人收藏为主,对明代书家对张旭书法作品的重视程度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同时,整理张旭草书在明代的刊刻情况,并对明代法帖进行分析。进一步分析张旭草书在明代的流传情况可以看到其在明代的影响与接受。第三章:通过梳理明代前、中、晚三个时期的书论审美倾向,以明代书论“革新派”、“中正派”、“古韵派”三种书论代表思想分析他们对张旭草书的评价演变,进一步探讨明代书论家对张旭草书的接受和评价。第四章:以明代书家对张旭草书作品的不同取法和接受为研究视角,详细探讨明代学习张旭草书的“三宋”、张弼、“吴门书家”、徐渭及王铎等代表性书家对张旭草书的吸收、发展和创新,深层次地探究明代书家对张旭草书在作品创新实践中的接受和超越。

耿梦桐[6](2021)在《中日两国中学古诗词教学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古诗词占有极其独特而又崇高的地位。古诗词丰富的人文精神和语言内涵在当今语文教学之中仍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开拓眼界。然而就教学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目前中学古诗词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实际的授课中由于教学活动方法缺乏创新、教学课时安排较为紧张以及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现象的存在,对当今中学古诗词教学产生了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日本,其文化和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受了中国古代汉文化的影响,至今仍保留着使用汉字并进行汉文教育的传统,在日本中学阶段的国语教科书中仍能找寻到关于汉文化的痕迹。通过对中日两国中学阶段古诗词教学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了解并学习到现今日本中学对中国古诗词教学的近况、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与此同时,也期盼能从中得到借鉴与启发,对我国中学古诗词教学提供一定帮助。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中日两国中学阶段古诗词选篇入手,围绕诗人朝代、诗词体裁和题材三个方面对两国中学阶段的古诗词选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明确两国在选篇方面呈现出的特点;第二部分主要围绕两国中学阶段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即《课程标准》和《学习指导要领》进行比较研究,从课程目标、古诗词教学要求以及选文标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以明确两者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的差异;第三部分就两国中学古诗词主要的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这些教学方法都是根据两国中学课堂教学实际总结而出。中国方面的相关一线教学设计资料和教学情况是笔者在沈阳市某中学进行教育实习时的听课记录和总结,日本方面的中学国语科学习指导案是平成29年日本神奈川县立综合教育中心的课例调研报告,两者均具有真实和可靠的研究价值;第四部分对中日两国古诗词教学进行反思和借鉴,反思两国在古诗词教学方面的欠缺之处以及在认知上存在的差异,认真吸取日本在中学古诗词教学方面的优秀且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教学方法。通过两国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比较研究,以期为我国中学古诗词教学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拓宽古诗词教学的视野。

钱羽裳[7](2021)在《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是民族瑰宝和精神象征,也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积累的宝贵的人生智慧和文明成果。语文与传统文化学习密不可分,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课程,语文学科在各学科学习里是举足轻重的。目前我国语文传统文化教育虽取得一些成就,却仍存在一些不足。邻国日本的日式料理、和服以及歌舞伎等传统文化在国际上都名声大振,这显然与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开展的教育不无关系。小学阶段是人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对人意义重大,为未来的学习及思想道德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语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为未来的传统文化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基,使学生从小便沉浸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其中的营养,提升智慧,感受它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本文以中日两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现状为比较对象展开研究,以推动我国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发展与进步。本文内容分为三部分:首先是绪论,该部分阐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当前研究现状,分别界定了中日两国“传统文化”的概念,接着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思路加以阐释。然后是正文部分,共四章,第一章基于中日小学语文教学指导性文件中传统文化教学的发展演变、理念概述以及其理念有何特点来阐述两国教学理念之异同;第二章分别分析两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对两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涉及了哪些传统文化内容及其分布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第三章分别列举中日小学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教学所常用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所展示的具体教学案例分析两国语文课堂中的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以探两国教学差异;第四章则结合以上研究分别探讨日本对中国语文传统文化教材及教学这两大方面有何启示。最后为结语,对本文内容加以总结,再次重申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必要性和意义,望借鉴日本之长弥补我国之不足,以确保中国传统文化可长久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道德修养,具有爱国之心。

罗敏[8](2021)在《中日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与光村版《国语一》为例》文中提出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影响着教学质量,教科书研究是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是当今世界教育发达国家,其母语教科书编写独具特色。本论文力图通过中日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了解中日母语教科书的异同,从中思考中日母语课程与教学不同的价值取向,并借鉴日本教科书的编写优点,以进一步完善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教科书使用的新视角。为了能够较为深入地研究中日教科书的异同,本研究聚焦于七年级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并以此为例探寻中日教科书的异同。本论文以日本光村版《国语一》与我国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为研究对象,这两套教科书均为当前两国最新的、使用范围最广的教科书。本研究共有五章。第一章为绪论,分别阐述了研究缘由、现状、意义、创新点。第二章对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与光村版《国语一》进行整体比较,首先是两套教科书的整体介绍,然后从类型、结构、内容三方面对两套教材进行了分析比较。第三章,侧重于教科书构成要素的比较研究,分别从选文系统、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比较了两套教科书的异同。第四章从中日两国的教育观、文化观和课程标准去挖掘教科书异同的原因,力图探寻两国母语课程不同的内容取向。第五章为比较后的启示,从编写理念、整体编排、选文系统、助读系统与作业系统五方面,探寻日本教科书对我国教科书编写的启示,以优化我国教科书的编写,也对教师更好地使用语文教科书提出了思考。结语则是对本研究作出整体归纳,并对后续研究提出期望。

赵芙苹[9](2021)在《部编版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诗词是文化长河中光彩夺目的一颗明珠,作为各教育学段的重中之重无疑对学生身心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诗词的教育性不仅体现在教育价值上,更有人文底蕴的熏陶。一直以来,对于古诗词的研究中,如何做好各学段间的衔接都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热点。语文课程标准中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视为一个连接的整体,并将其划分为四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螺旋回升的形态。而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三、四学段出现了古诗词教学脱节,表现为教育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脱节、人文底蕴熏陶的不连贯等教学现状。本文的落脚点便是通过整个连贯的义务教育阶段中最具衔接特色的第三、四学段作为本文着力之处,以课程标准为指标、部编版教材为基础,意图罗列整理出第三与第四学段古诗词教学出现的知识点与衔接点,为第三与第四学段语文教师提供可据参考的系统性知识体系。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系统分析了古诗词衔接教学的研究背景、阐述了研究意义选、来源以及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从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研究的相关理论入手,分别对古诗词、教学衔接以及第三、四学段进行相关概念的阐述;第二章分别从学生身心发展快速且不平衡、当前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以及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跨度大来分析,强调了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必要性;第三章意图对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出发,研讨古诗词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分别从“课标”着手对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的目标要求进行分析研究,对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材编排进行数量的分册统计研究,比较不同学段间的区别与联系。接着对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材编排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其中的衔接之处。第四章则是对第三、四学段古诗词内容衔接的研究,从古诗词背景的勾连、古诗词意象的衔接与古诗主题的融通进行古诗词内容的衔接研究。

吴倩[10](2021)在《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J市S小学第二学段为例》文中认为核心素养是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必须珍惜思想文化,民族才能立起来。文化自信要从小树立,古诗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升文化自信的良好养分。教师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开展小学古诗教学,既着眼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又关注了小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文化自信。本论文以J市S小学第二学段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四种研究方法。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导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相关概述、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调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优化策略。第一部分导言主要包括选题依据,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价值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概念界定,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第二学段的古诗分析语文核心素养维度,对小学古诗下的语文核心素养的标准进行探析,第二学段部编版小学古诗进行选文分析,论述语文核心素养和小学古诗教学的关系。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通过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开展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调查。第四部分是根据现状调查情况总结出存在小学古诗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能力,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学方法运用固化,教学评价形式单一等问题。第五部分是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主要包括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待提升,教学目标设计不全面;应试教育的支配性影响,教学内容重视文本;古诗具有特殊性,教学方法固化;学校教学资源缺乏体系,教学评价单一。第六部分提出优化策略,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方法中贯彻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中检验语文核心素养。本论文通过对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古诗教学的优化策略,对于教师开展小学古诗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古诗鉴赏分析要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诗鉴赏分析要领(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现阶段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思想的固化
    (二)教学方法陈旧、单一
三、提高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的有效性建议
    (一)通过诵读让学生感受深刻
    (二)结合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三)结合诗歌背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
结束语

(2)“新诗思维术”视域下的初中新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第一节 初中语文新诗教学现状调查
        一、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二、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第二节 初中新诗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新诗知识及文本分析基础薄弱
        二、朗读教学中节奏旋律的把握不足
        三、新诗教学缺乏对意象合理的指导
        四、文本细读中陌生化语言解读困难
    第三节 初中新诗教学存在问题归因
        一、新诗教学中缺乏对文体意识的观照
        二、学生对新诗文本鉴赏体验的不足
        三、教师新诗教学专业素养有所欠缺
第二章 “新诗思维术”在初中新诗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新诗思维术”概述
        一、情绪旋律
        二、意象思维
        三、语言思维
    第二节 “新诗思维术”运用于初中新诗教学的意义
        一、新诗思维术凸显新诗文体意识
        二、新诗思维术打破新诗的施教传统
        三、阅读教学中建立与古诗不同的思维
    第三节 “新诗思维术”用于初中新诗教学的可行性
        一、新诗思维术与新诗选编理念的契合
        二、新诗思维术与新诗教学目标的契合
第三章 “新诗思维术”视域下的新诗教学策略
    第一节 “新诗思维术”视域下的新诗教学原则
        一、文体施教原则
        二、形象直观原则
        三、时代性原则
    第二节 “新诗思维术”的初中新诗教学策略
        一、“情绪旋律”下的新诗教学策略
        二、“意象思维”下的新诗教学策略
        三、“语言思维”下的新诗教学策略
    第三节 “新诗思维术”在新诗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一、《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效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情境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乡市一中实验学校调研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外情境教学发展的梳理
        (二)语文学科中情境教学的回顾
        (三)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
    三、核心概念界定
        (一)情境
        (二)情境教学
        (三)古诗词情境教学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与应用价值
    1.1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理论依据
        1.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1.2 暗示原理
        1.1.3 意境说
        1.1.4 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
    1.2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应用价值
        1.2.1 符合新时代古诗词教学的要求
        1.2.2 实施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
        1.2.3 契合教师创新课堂开发的方式
第二章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调查对象与抽样
        2.1.1 学生样本基本情况
        2.1.2 教师样本基本情况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学生问卷分析
        2.2.2 教师访谈分析
    2.3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的问题归因
        2.3.1 忽略传统理论指导
        2.3.2 现有方法较为单一
        2.3.3 缺乏前沿科技应用
第三章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实施建议
    3.1 回归吟诵传统,带入情境
        3.1.1 回归古诗词吟诵传统
        3.1.2 吟诵中循声悟情入境
        3.1.3 古诗词吟诵教学关键
    3.2 深挖当前多媒体,创设情境
        3.2.1 音乐造境,唱出诗词
        3.2.2 图画入境,画出诗词
        3.2.3 视频悟境,拍出诗词
    3.3 面向VR前沿科技,凭借情境
        3.3.1 虚拟场景,导入古诗词背景
        3.3.2 客串人物,体验古诗词情境
        3.3.3 自创情境,理解古诗词内涵
第四章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案例——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
    4.1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目标
    4.2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VR场景制作
    4.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吟诵方法
    4.4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教学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1.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2.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应高考改革的要求
        3.实施杜甫专题教学有利于教师拓展诗歌教学的视野
    (三)研究综述
        1.国外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2.国内专题教学研究现状
        (1)关于语文专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2)关于杜甫作品教学的研究现状
        (3)关于杜甫的语文专题教学研究
    (四)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案例分析法
        3.经验总结法
一、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述
    (一)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概念界定
    (二)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的理论指导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视域融合理论
    (三)高中语文杜甫作品教学现状
        1.已取得的成果
        2.仍存在的问题
二、开展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的依据
    (一)提高语言能力
        1.促进学生语言建构与应用
        2.丰富学生语言文化积累
        3.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二)增强人文素养
        1.坚定不屈信念
        2.树立伟大理想
        3.学习仁爱精神
三、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实施路径
    (一)确立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
        2.思维发展与提升
        3.审美鉴赏与创造
        4.文化传承与理解
    (二)建构教学组织形式
        1.科学组建合作小组
        2.明确小组学习任务
        3.开展小组汇报活动
    (三)搭建教学平台
        1.拓展专题教学资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2.共享合作学习成果,加强师生交流沟通
    (四)选择教学方法
    (五)选编教学内容
        1.杜甫选文的篇目
        2.杜甫多媒体资源
四、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设计
    (一)知人论世,走近诗圣
    (二)品读精作,对比阅读
        第一部分:不一样的杜甫
        第二部分:登高
        第三部分:吏与别
    (三)精撰论文,汇总成果
        1.学习目标
        2.教学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明代张旭草书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张旭及其草书艺术
    第一节 张旭草书生成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张旭草书艺术特征
    第三节 张旭草书体现的艺术观念
第二章 张旭草书在明代的流传情况
    第一节 明代以前张旭草书的地位
    第二节 明代张旭墨迹本鉴藏情况
    第三节 明代张旭法帖留存情况
第三章 明代书论中对张旭草书的认识与评价
    第一节 “中正派”对张旭草书的认识和评价
    第二节 “古韵派”对张旭草书的认识和评价
    第三节 “革新派”对张旭草书的认识与评价
第四章 明代书家群体对张旭草书的接受实践
    第一节 明代初期书家对张旭草书的取法
    第二节 明代中期书家对张旭草书的承继
    第三节 明代晚期书家对张旭草书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中日两国中学古诗词教学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中日两国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教学理念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中学古诗词教学相关教学理念分析
        一、语文课程目标的要求
        二、古诗词的教学要求
        三、古诗词的选文标准
    第二节 日本中学古诗词教学相关教学理念分析
        一、国语科的课程目标
        二、古诗词的教学要求
        三、古诗词的选文标准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日两国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教学内容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国统编本中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选篇特点
        一、诗人朝代分布广泛
        二、诗词体裁种类丰富
        三、诗词题材多咏怀类
    第二节 日本现行中学国语教材中古诗词选篇特点
        一、诗人分布集中在唐代
        二、诗词体裁多为近体诗
        三、诗词题材多山水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日两国中学古诗词教学之教学方法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国中学古诗词主要的教学方法
        一、朗读指导法
        二、明意悟境法
        三、知人论世法
        四、比较阅读法
    第二节 日本中学古诗词主要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体验教学法
        二、吟唱训读法
        三、“发表”法
        四、组合比较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日两国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反思与启示
    第一节 对日本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反思与借鉴
        一、反思日本与中国古诗词教学认知上的异同
        二、反思日本中学古诗词教学存在的不足
        三、借鉴日本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可取之处
    第二节 对我国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二、在古诗词中融入跨学科知识教学
        三、营造古诗词“体验式”学习情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7)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
    第一节 中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
        一、中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的发展演变
        二、中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的具体内容
        三、中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的特点
    第二节 日本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
        一、日本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的发展演变
        二、日本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的具体内容
        三、日本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的特点
    第三节 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理念对比分析
第二章 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小学统编本语文材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一、教材中传统文化选文内容
        二、教材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分布特点
    第二节 日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
        一、教材中传统文化选文内容
        二、教材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分布特点
    第三节 中日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第三章 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第一节 中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一、诵读式教学
        二、背景渗透式教学
        三、情境式教学
    第二节 日本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方法
        一、戏剧表演教学法
        二、感想发表教学法
        三、课内外融合教学法
    第三节 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案例展示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一、中国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案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二、日本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案例中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四章 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对比分析的启示
    第一节 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方面
        一、低年级教材增加民间神话故事
        二、以译文和插图体会意境
        三、增设传统文化专题单元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面
        一、增设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的写作教学
        二、尊重学生的感想体验
        三、创设开放的传统文化教学课堂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个人简历

(8)中日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与光村版《国语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综述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中日两套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整体比较
    2.1 两套教科书的整体介绍
        2.1.1 七年级《语文》的整体介绍
        2.1.2 《国语一》的整体介绍
    2.2 两套教科书的类型及构成比较
        2.2.1 七年级《语文》的类型及构成
        2.2.2 《国语一》的类型及构成
        2.2.3 两套教科书的类型及构成比较分析
    2.3 两套教科书的内容比较
        2.3.1 七年级《语文》的内容
        2.3.2 《国语一》的内容
        2.3.3 两套教科书的内容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3 七年级《语文》与《国语一》构成要素比较
    3.1 七年级《语文》与《国语一》选文系统比较
        3.1.1 选文标准与文体
        3.1.2 选文的国别与时期
        3.1.3 两套教科书选文系统比较分析
    3.2 七年级《语文》与《国语一》助读系统比较
        3.2.1 导语类
        3.2.2 旁批类
        3.2.3 注释类
        3.2.4 两套教科书助读系统比较分析
    3.3 七年级《语文》与《国语一》作业系统比较
        3.3.1 作业内容
        3.3.2 作业数量与题型
        3.3.3 两套教科书作业系统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4 中日教科书差异成因探析
    4.1 中日两国教育观差异
    4.2 中日两国文化观差异
    4.3 中日两国母语课程观差异
        4.3.1 中国的课程观
        4.3.2 日本的课程观
        4.3.3 中日两国课程观比较
    4.4 中日两国母语教材观差异
        4.4.1 中国的教材编写建议
        4.4.2 日本的教材编写建议
        4.4.3 中日两国教材编写建议比较
    本章小结
5 七年级《语文》与《国语一》比较后的启示
    5.1 对我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启示
        5.1.1 编写理念:提升综合性与创造性
        5.1.2 整体编排:兼顾主体性与目标性
        5.1.3 选文系统:优化适用性与广泛性
        5.1.4 助读系统:增强丰富性与层次性
        5.1.5 作业系统:兼顾多样性与覆盖面
    5.2 对我国初中语文教科书使用者的启示
        5.2.1 关注教科书使用的综合化
        5.2.2 关注语文教学活动的整合
        5.2.3 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
    附录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三 《中学校指导要领》国语科教材编写建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9)部编版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研究的相关理论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二、衔接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的必要性
    一、课程标准与三、四学段古诗词教材衔接因素
    二、课程标准对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梯度要求因素
    三、第三、四学段学生的衔接因素
    四、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现状因素
第三章 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材内容比较研究
    一、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材编排研究
    二、第三、四学段诗词作者朝代比较研究
    三、第三、四学段诗词意象比较研究
    四、第三、四学段主题比较研究
第四章 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内容衔接研究
    一、古诗词背景衔接
    二、古诗词意象衔接
    三、古诗词主题融通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10)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J市S小学第二学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依据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价值及创新点
一、基于小学古诗教学的语文核心素养维度分析
    (一)概念界定
    (二)语文核心素养维度分析
    (三)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古诗教学的关系
    (四)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古诗教学目标
    (五)第二学段部编版小学古诗选文统计与分析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调查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课堂观察现状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调查问卷现状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访谈现状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能力
    (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内容缺乏整合
    (三)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方法运用固化
    (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四、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小学语文素养待提升,教学目标设计不全面
    (二)应试教育的支配性影响,教学内容重视文本
    (三)古诗教学具有特殊性,教学方法固化
    (二)学校教学资源缺乏体系,教学评价单一
五、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优化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中体现语文核心素养
    (二)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三)在教学方法中贯彻语文核心素养
    (四)在教学评价中检验语文核心素养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古诗鉴赏分析要领(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探究[J]. 蓝跃丽. 高考, 2021(29)
  • [2]“新诗思维术”视域下的初中新诗教学研究[D]. 金文丽.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3]情境教学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新乡市一中实验学校调研结果[D]. 张敬竟. 河南科技学院, 2021(07)
  • [4]高中语文杜甫专题教学研究[D]. 梁曦.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5]明代张旭草书接受研究[D]. 郝建华. 扬州大学, 2021(09)
  • [6]中日两国中学古诗词教学比较研究[D]. 耿梦桐.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7]中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比较研究[D]. 钱羽裳.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8]中日初中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与光村版《国语一》为例[D]. 罗敏.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部编版第三、四学段古诗词教学衔接研究[D]. 赵芙苹.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10]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J市S小学第二学段为例[D]. 吴倩. 渤海大学, 2021(02)

标签:;  ;  ;  ;  ;  

古诗赏析要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