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于二级自适应滤波的水下目标动态谱线增强算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婧,程乃平,倪淑燕[1](2019)在《两级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在弱信号检测中的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了基于两级自适应滤波的谱线增强算法,一方面设计了串联两级自适应滤波,更好地达到滤除噪声信号、恢复有用信号,更加准确地检测出信号;另一方面改进了自适应滤波器权系数更新公式,减小自适应时间,提高收敛速度。仿真分析对比两种算法,并针对强噪声背景下的潜艇信号弱的问题,分析了3种检测方法,通过比较信号的功率谱特性,改进的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可以更好地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有利于潜艇弱信号检测。
何佳欢[2](2017)在《舰船线谱自适应增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下目标的被动声呐检测与识别是当前水声领域重点研究课题。舰船作为一种水下运动目标,辐射噪声中线谱以及调制谱包含有大量的舰船信息,具有强度高、稳定度好的特点。因此可提取舰船辐射噪声中谱线特征作为水下目标特征的表征量,详细、精确的谱分析结果可以为目标识别提供依据。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由于信道和环境噪声干扰,信噪比低,谱图的分析结果并不理想。针对上述情况,本文研究舰船线谱增强问题,以减弱复杂环境因素的干扰,为提取舰船辐射噪声的稳定谱线特征奠定基础。本文结合自适应算法及高阶累积量理论,实现舰船辐射噪声中线谱分量以及螺旋桨调制谱分量的增强,达到舰船线谱增强提高信噪比的目的。推导理想条件下采用高阶理论的最小平均峰度算法的收敛条件和稳态失调的解析解。通过数值仿真与常规自适应增强方法(LMS算法、LMF算法)对比,验证该算法在复杂背景条件下更具普适性。依据本文提出算法构成的自适应线谱增强器,达到抑制噪声能力的目的。针对最小平均峰度算法收敛速度与稳态误差受步长因子制约的问题,本文给出一种新的变步长最小平均峰度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验证,改进算法比常规最小平均峰度算法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更高的收敛精度,对收敛速度及稳态误差两个性能指标进行权衡。为获取更强的抑制噪声能力,本文应用改进算法与常规LMS算法构建二阶级联滤波器,进一步提高自适应线谱增强的输出信噪比增益。最后,采用本文给出的算法对实验数据中舰船线谱分量和螺旋桨调制谱分量进行增强处理,实验处理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提高输出信噪比,验证算法可行性,为实现水下目标被动声呐探测与识别奠定基础。
孙继鑫[3](2013)在《基于现代信号理论的舰船辐射噪声线谱增强研究》文中提出舰船辐射噪声是由频率分布广泛的连续谱和集中在低频的线谱混合构成的,它包含着舰船大量的特征信息,如舰船类型、吨位、航速等,而线谱是其中目标特征的代表,有着传播距离远,衰减缓慢,能量集中等特点,采用何种方法使得线谱增强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提高舰船辐射噪声的信噪比出发,采用现代信号理论中的小波分析和自适应滤波技术对舰船辐射噪声进行降噪预处理,使舰船辐射噪声的线谱得到增强。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突出去噪效果,结合小波阈值去噪理论和LMS自适应滤波算法,提出了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即首先将舰船辐射噪声信号通过小波阈值去噪处理,提高信噪比,把处理后的信号作为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入信号,进一步提升信噪比,来达到舰船辐射噪声线谱增强的效果。同时,利用小波多层变换的理论具有多分辨率分析的特点,以及小波变换的Mallat快速算法,将小波变换引入LMS自适应滤波算法中,对自适应滤波器的输入信号进行多尺度正交小波变换,提出了新算法多尺度小波LMS自适应滤波的理论分析,并通过试验仿真进行验证。最后,本文将不同信噪比下的舰船辐射噪声仿真信号分别通过小波阈值去噪方法、LMS自适应滤波器、小波阈值去噪LMS自适应滤波算法、多尺度小波分析LMS自适应滤波算法进行处理,对比信噪比提升程度和最小均方误差的变化,应用功率谱估计Welch法表示出不同算法处理后的信号的功率谱图,从数据和信号谱图上,验证新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舰船辐射噪声仿真信号线谱得到有效增强。
田维[4](2011)在《数字授时接收机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自适应滤波技术逐渐成为数字信号处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具,自适应谱线增强器是线性系统,BPL和BPM信号都是非常窄带的信号,本论文在对BPL信号和BPM信号发播格式和传播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数字授时接收机中自适应谱线增强器的设计和应用研究工作。首先,针对BPL授时接收机中使用LMS算法自适应谱线增强器的缺点,本文提出采用FTF算法自适应谱线增强器来改善对BPL信号中随机噪声的抑制,进而提高接收机性能,克服LMS算法自适应谱线增强器的不足。通过对两种算法自适应谱线增强器的随机噪声抑制性能结果比对,证明了在BPL信号处理中,FTF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均方误差,可以使输出信号在30μs以前与期望信号基本重合,并且输出均方误差保持在较小范围,其滤波效果可以满足BPL授时接收机的要求。其次,研究了BPM短波数字授时接收机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目前使用FIR数字带通滤波器进行信号提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陷波型自适应谱线增强器进行有用信号提取的方法,对FIR滤波器和陷波型自适应谱线增强器两种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在BPM短波授时接收机中的应用进行仿真比较,证明了陷波型自适应谱线增强器具有更强的有用信号提取能力。该方法可以更好地抑制外界干扰和噪声,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的信噪比相对于使用FIR滤波器提高约5dB。BPL、BPM信号都是单载波调制信号,利用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进行数字信号处理是可行的。本论文利用MATLAB仿真软件对几种不同型式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在不同类型授时接收机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通过对射频前端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样,并对此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数字授时接收机中采用自适应谱线增强器技术与现有数字滤波器技术相比,能够更好的抑制干扰和噪声,进而提高接收机的性能。
郭业才,赵俊渭[5](2006)在《水下运动目标动态谱特征提取与增强的现状与展望》文中指出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水下运动目标动态谱特征提取与增强的相关函数与功率谱方法、自适应谱线增强方法、小波变换方法、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混沌动力学与分形理论、高阶统计量方法等主要方法及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指出了在所有方法中用高阶统计量方法提取与增强运动目标动态谱特征是最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郭业才,韩迎鸽,赵俊渭,饶伟[6](2006)在《基于相干累积算法的多级自适应谱线增强器》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实现非高斯噪声与线谱信号的有效分离,将基于四阶累积量对角切片变步长符号相干累积量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基于最小均方相干累积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及基于短时相关相干累积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依次串联起来,构造出基于相干累积算法的多级自适应谱线增强器。从理论上对该增强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水下目标的实测数据对该增强器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增强器对线谱信号有多次增强作用,对环境噪声有多次抑制效果,在性能上优于单级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郭业才,韩迎鸽,赵俊渭[7](2006)在《一个新的串联式自适应谱线增强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从非高斯噪声中有效增强水下目标辐射噪声中的线谱特征,提出了基于四阶累积量变步长极性迭代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FOCVSSBALE),并与基于短时自相关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STABALE)串联,构造了一个新串联式自适应谱线增强器。该增强器对水下目标辐射噪声的线谱特征分量有二次增强作用,对环境噪声有二次抑制效果,对时变信号有良好的跟踪能力,而且计算量小。用水下某目标辐射线谱的实测数据,对该增强器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增强器与单个的STABALE或FOCVSSBALE相比,能更有效提高信噪比、增强线谱特征。
赵景波[8](2006)在《舰船腐蚀电磁场的测量及防护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海水是一种很强的腐蚀性介质,舰船处于海洋环境中,钢质船壳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腐蚀。为了使船体不受腐蚀,舰船普遍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的保护方法。由于施加阴极保护系统,在舰船的周围产生由阴极保护系统的电流产生的腐蚀静电场和极低频电磁场,为舰船的安全性带来了威胁,因此对舰船腐蚀电磁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本文的工作是利用我们设计的基于虚拟仪器的舰船腐蚀电磁场的测量系统,主要对舰船的轴频特性信号的提取和舰船腐蚀静电场和极低频电磁场防护方法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针对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极低频电场衰减很快,很容易被环境噪声所掩盖,研究了基于谐波小波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来提高微弱轴频电场远程检测能力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舰船电磁场缩比模型产生的轴频电场的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然后针对谐波小波在时域衰减速度慢的缺点,对其在频域进行光滑处理,得到了性质更好的改进的谐波小波,并利用改进的广义谐波小波算法实现了轴频特征提取。同时为了自适应地“无限细分”整个频带以提取信号中的有用频率成分,本文研究了最优小波包基的自适应谐波小波算法。此外船体防腐蚀保护的有效性与阴极保护系统设计有关,因此本文研究了双区域阴极保护系统,对双区域阴极保护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既满足船体防腐蚀,同时又降低腐蚀静电场,同时为了降低轴频电场,在分析有源轴接地系统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信号处理的方法进行电压补偿的思想。另外基于相似性原理,分析了舰船电磁场缩比模型,同时设计1∶100舰船电磁场缩比模型,利用缩比模型研究了不同转速下的舰船轴频电场的特征。最后利用三维电场传感器,同时基于虚拟仪器的思想构建了舰船腐蚀电场的测量系统,实现了舰船腐蚀静电场和极低频轴频电场的快速、准确的测量。
郭业才,韩迎鸽,饶伟,赵俊渭[9](2006)在《基于串联动量滤波器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文中提出针对水下环境噪声的非高斯性特点,利用最小均方算法、动量最小均方算法、变步长算法和极性算法的性能,将基于短时相关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修改为基于短时相关动量滤波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SCMBALE),提出了四阶累积量变步长极性动量滤波算法,将基于该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FVSMBALE)、基于动量最小均方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MLMSBALE)及基于短时相关动量滤波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SCMBALE)依次串联起来,构造出基于串联动量滤波器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SMFBALE)。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实验对该增强器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增强器在抑制非高斯噪声、增强线谱信号、跟踪时变信号等方面的性能优于单个的FVSMBALE、MLMSBALE和SCMBALE。
赵俊渭,郭业才,李金明[10](2004)在《基于峭度激励的变步长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文中研究指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峭度激励的变步长自适应谱线增强新算法,该算法以输入信号峭度与误差信号峭度为联合激励因子,构造出一种指数型变步长的算法模型。该步长对高斯色噪声或非高斯色噪声均有一定的免疫性,跟踪时变信号的能力强,且收敛速度快。用实测的某水下目标辐射噪声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与传统的LMS算法相比,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谱线增强能力、快速收敛性和良好的跟踪性能,能有效地实现目标线谱信号与混合色噪声环境的分离。
二、基于二级自适应滤波的水下目标动态谱线增强算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二级自适应滤波的水下目标动态谱线增强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两级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在弱信号检测中的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自适应谱线增强原理 |
2 基于两级自适应谱线增强的弱信号检测方法 |
2.1 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改进 |
2.2 基于两级自适应谱线增强的弱信号检测 |
3 仿真分析 |
3.1 两级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的性能分析 |
3.2 基于两级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的弱信号检测性能分析 |
4 结论 |
(2)舰船线谱自适应增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海洋环境噪声研究现状 |
1.2.1 风成噪声 |
1.2.2 生物噪声 |
1.2.3 舰船辐射噪声 |
1.3 自适应线谱增强器研究现状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章 舰船辐射噪声及海洋环境噪声特性研究 |
2.1 舰船辐射噪声产生机理 |
2.1.1 机械噪声 |
2.1.2 螺旋桨噪声 |
2.1.3 水动力噪声 |
2.2 舰船辐射噪声谱特征 |
2.2.1 舰船辐射噪声谱特征 |
2.2.2 舰船辐射噪声仿真 |
2.2.3 目标辐射噪声特征提取 |
2.3 海洋环境噪声统计特性研究 |
2.3.1 高斯性检验与线性检验 |
2.3.2 实验数据的统计特性检验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高阶累积量自适应算法 |
3.1 自适应滤波的基本理论 |
3.1.1 自适应滤波器结构 |
3.1.2 自适应滤波器的性能指标 |
3.1.3 自适应滤波器应用 |
3.2 常规自适应算法 |
3.2.1 最小均方算法 |
3.2.2 最小四阶均方算法 |
3.3 高阶累积量自适应算法 |
3.3.1 高阶累积量基本理论 |
3.3.2 最小平均峰度算法 |
3.4 数值仿真分析 |
3.4.1 高阶自适应算法性能分析 |
3.4.2 高阶自适应算法增强效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改进高阶自适应算法的舰船线谱增强 |
4.1 变步长最小平均峰度自适应增强算法 |
4.1.1 VS-LMK基本原理 |
4.1.2 VS-LMK性能分析 |
4.2 数值仿真分析 |
4.2.1 改进自适应算法性能分析 |
4.2.2 改进自适应算法增强效果 |
4.3 级联自适应线谱增强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验数据处理 |
5.1 舰船辐射噪声线谱分量增强 |
5.2 螺旋桨调制谱分量增强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基于现代信号理论的舰船辐射噪声线谱增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舰船辐射噪声线谱的研究现状 |
1.2.2 小波分析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3 自适应滤波技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小波分析 |
2.1 引言 |
2.2 小波分析原理 |
2.2.1 连续小波 |
2.2.2 离散小波变换 |
2.2.3 小波多分变率分析理论 |
2.2.4 Mallat算法 |
2.3 小波去噪原理 |
2.3.1 小波去噪 |
2.3.2 小波阈值去噪函数 |
2.3.3 小波阈值去噪门限 |
2.4 小波阈值去噪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适应滤波技术 |
3.1 引言 |
3.2 自适应滤波器原理 |
3.3 自适应滤波器的结构 |
3.4 LMS自适应滤波算法 |
3.5 LMS算法应用于线谱分析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小波LMS自适应滤波的线谱分析算法 |
4.1 引言 |
4.2 舰船辐射噪声线谱模型和定义 |
4.2.1 舰船辐射噪声线谱定义 |
4.2.2 功率谱估计法 |
4.2.3 舰船辐射噪声仿真信号及线谱图 |
4.3 基于小波阈值去噪的LMS自适应滤波算法线谱分析 |
4.4 基于多尺度小波分析LMS自适应滤波算法线谱分析 |
4.4.1 算法原理 |
4.4.2 算法结构 |
4.5 算法对舰船辐射噪声线谱增强实验仿真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与创新点 |
5.1.1 总结 |
5.1.2 展望 |
5.2 本章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数字授时接收机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授时接收机发展现状 |
1.2.1 BPL 授时接收机发展现状 |
1.2.2 BPM 授时接收机发展现状 |
1.2.3 数字授时接收机中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 |
1.3 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的发展状况 |
1.4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 |
2.1 自适应滤波概述 |
2.1.1 自适应横向滤波技术 |
2.1.2 最速下降法 |
2.1.3 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 |
2.1.4 快速横向滤波(FTF)算法 |
2.2 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
2.2.1 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
2.2.2 陷波型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
2.3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数字化 BPL 授时接收机中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研究 |
3.1 BPL 数字化授时接收机技术研究 |
3.1.1 BPL 信号体制 |
3.1.2 BPL 信号的传播特性 |
3.1.3 BPL 数字化授时接收机基本结构 |
3.2 BPL 信号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3.2.1 窄带干扰 |
3.2.2 窄带干扰的影响和消除 |
3.3 BPL 信号的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研究 |
3.3.1 基于LMS 算法的BPL 信号ALE 设计 |
3.3.2 基于FTF 算法的BPL 信号ALE 设计 |
3.3.3 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BPM 授时接收机中的数字滤波技术研究 |
4.1 BPM 数字化授时接收机技术研究 |
4.1.1 BPM 数字化授时接收机基本结构 |
4.1.2 BPM 时号格式 |
4.1.3 BPM 时号传播特性分析 |
4.1.4 BPM 时号数字信号处理分析 |
4.2 BPM 授时接收机FIR 滤波器设计 |
4.2.1 FIR 滤波器基本原理 |
4.2.2 FIR 带通滤波器设计 |
4.2.3 FIR 低通滤波器设计 |
4.3 BPM 授时接收机中NALE 设计 |
4.4 BPM 数字信号处理方案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5)水下运动目标动态谱特征提取与增强的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研究现状分析 |
1.1 相关函数与功率谱方法 |
1.2 自适应谱线增强方法 |
1.3 小波变换方法 |
1.4 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 |
1.5 混沌动力学与分形理论 |
1.6 高阶统计量方法 |
2 研究展望 |
3 结 语 |
(6)基于相干累积算法的多级自适应谱线增强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信号模型 |
3 多级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
3.1 基于最小均方相干累积算法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LCBALE) |
3.2 基于短时相关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及其修正 |
3.3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及修正 |
3.4 多级自适应谱线增强器 |
4 CABMALE的性能分析 |
5 仿真研究 |
6 结 论 |
(8)舰船腐蚀电磁场的测量及防护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舰船腐蚀电磁场的来源 |
1.3 舰船电场研究概况 |
1.3.1 舰船电场在军事方面的研究概况 |
1.3.2 舰船水下电场测量装置的研制概况 |
1.4 舰船腐蚀电磁场研究概况 |
1.4.1 舰船腐蚀电磁场在海水中传播 |
1.4.2 腐蚀相关的电磁场的特征 |
1.4.3 舰船腐蚀电磁场防护研究概况 |
1.5 阴极保护的研究概况 |
1.6 谐波小波发展现状 |
1.6.1 经典谐波小波的研究与应用 |
1.6.2 广义谐波小波的研究与应用 |
1.7 自适应技术发展 |
1.8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本文研究内容 |
1.8.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8.2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基于谐波小波的自适应谱线增强 |
2.1 自适应去噪原理 |
2.2 LMS自适应滤波器 |
2.2.1 基本LMS算法 |
2.2.2 基本LMS算法的性能 |
2.3 自适应谱线增强 |
2.4 谐波小波 |
2.5 基于谐波小波的自适应谱线增强 |
2.6 仿真实验 |
2.6.1 实验方法 |
2.6.2 仿真结果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谐波小波变换的轴频特征提取 |
3.1 舰船轴频电场的形成 |
3.2 谐波小波数字滤波 |
3.2.1 谐波小波滤波方法 |
3.2.2 谐波小波在轴频特征提取中的仿真 |
3.3 改进的广义谐波小波 |
3.3.1 广义谐波小波的定义及其变换 |
3.3.2 改进的广义谐波小波 |
3.3.3 离散信号的广义谐波小波变换 |
3.3.4 改进广义谐波小波算法 |
3.3.5 仿真实验 |
3.4 基于最优小波包基的自适应谐波小波包算法 |
3.4.1 谐波小波包 |
3.4.2 基于最优小波包基的自适应谐波小波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区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优化 |
4.1 阴极保护 |
4.1.1 阴极保护原理 |
4.1.2 阴极保护的参数 |
4.2 舰船在海水中的腐蚀 |
4.3 舰船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
4.3.1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组成 |
4.3.2 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连接 |
4.4 双区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的优化 |
4.4.1 舰船腐蚀电位 |
4.4.2 均匀设计的单区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
4.4.3 均匀设计的双区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
4.4.4 改进的均匀设计双区域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轴频电场的防护 |
5.1 轴频电场的原理等效电路 |
5.2 无源轴(被动轴)接地系统的实验 |
5.3 有源轴接地系统的原理 |
5.4 基于基波和谐波的自适应补偿的轴频电场的降低 |
5.4.1 基于ANN理论自适应检测谐波电压的原理 |
5.4.2 谐波补偿的原理 |
5.4.3 谐波补偿的算法 |
5.5 模拟实验 |
5.5.1 谐波合成 |
5.5.2 实验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舰船轴频电磁场缩比模型 |
6.1 相似理论 |
6.1.1 相似的基本概念 |
6.1.2 物理现象相似 |
6.2 舰船电磁场缩比模型设计方法 |
6.3 舰船电磁场缩比模型具体设计 |
6.3.1 实船参数 |
6.3.2 模型材料主要组成 |
6.3.3 螺旋桨处理 |
6.4 舰船轴频电场的实验 |
6.5 轴频电场的结果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虚拟仪器的舰船腐蚀电场测量系统 |
7.1 虚拟仪器 |
7.2 舰船腐蚀电场测量系统硬件结构 |
7.2.1 电场传感器 |
7.2.2 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 |
7.2.3 舰船外加电流阴极保护系统 |
7.3 舰船腐蚀电场测量系统软件 |
7.3.1 “谱泄漏”现象的消除 |
7.3.2 信号处理和分析 |
7.3.3 系统的软件流程 |
7.4 舰船腐蚀静电场和轴频电场的测量 |
7.4.1 舰船腐蚀静电场测量 |
7.4.2 舰船腐蚀轴频电场测量 |
7.5 测量结果分析 |
7.5.1 静电场测量结果 |
7.5.2 轴频电场测量结果 |
7.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基于峭度激励的变步长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峭度及其性质 |
2 基于峭度激励的变步长算法 |
2.1 通常的LMS算法 |
2.2 基于信号峭度联合激励的变步长新算法 |
3 算法收敛条件分析 |
3.1 均值意义上的收敛条件[3] |
3.2 均方误差意义上的收敛条件 |
4 计算量分析 |
5 仿真研究 |
5.1 信号模型 |
5.2 实验数据 |
5.3 实验结果 |
6 结 论 |
四、基于二级自适应滤波的水下目标动态谱线增强算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级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在弱信号检测中的性能分析[J]. 杨婧,程乃平,倪淑燕.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2019(03)
- [2]舰船线谱自适应增强研究[D]. 何佳欢.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3]基于现代信号理论的舰船辐射噪声线谱增强研究[D]. 孙继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4]数字授时接收机自适应谱线增强技术研究[D]. 田维.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 2011(09)
- [5]水下运动目标动态谱特征提取与增强的现状与展望[J]. 郭业才,赵俊渭. 舰船科学技术, 2006(05)
- [6]基于相干累积算法的多级自适应谱线增强器[J]. 郭业才,韩迎鸽,赵俊渭,饶伟. 仪器仪表学报, 2006(08)
- [7]一个新的串联式自适应谱线增强器[J]. 郭业才,韩迎鸽,赵俊渭. 兵工学报, 2006(04)
- [8]舰船腐蚀电磁场的测量及防护方法的研究[D]. 赵景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04)
- [9]基于串联动量滤波器的自适应谱线增强器[J]. 郭业才,韩迎鸽,饶伟,赵俊渭. 系统仿真学报, 2006(04)
- [10]基于峭度激励的变步长自适应谱线增强算法[J]. 赵俊渭,郭业才,李金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