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一、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热孜亚·艾海提[1](2021)在《159例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提出

霍达[2](2021)在《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实际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应用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0例,术前对患者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面积进行测量,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双侧大腿的穿支动脉在穿出深筋膜的位置进行定位。根据穿支数量及其营养范围对可切取的面积进行评估,术中根据超声定位处寻找穿支,若穿支位置及数量与术前定位存在差异,可依照术中具体情况寻找穿支位置及数量,最后根据术中实际探查到的穿支数量对皮瓣面积及可修复范围进行进一步评估,可按照手术需要选择是否保留深筋膜,皮瓣转移至受区时血管蒂的吻合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若受区创面面积大且不规则,或存在多处创面,可考虑设计分叶皮瓣并按照创面的形状及位置进行灵活调整。皮瓣供区尽量一期闭合。本研究中9例患者供区一期闭合,1例患者单侧供区因一期闭合张力较大,二期延迟闭合。本次研究中创面分布在前臂、肘部、上臂、足部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19×12cm~38cm×15cm。术中评估出血量、吻合血管后皮瓣的血运情况等,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以及是否出现出血、感染、动静脉危象等并发症。出院后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对于皮瓣移植后外观的满意度及四肢功能的恢复程度。术后6个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中10例双侧股前外侧游离穿支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延迟愈合,后经换药完全愈合。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供区一期闭合,1例患者单侧供区二期延迟闭合。供区因张力大拆线时间较无张力缝合创口延长1周左右。本研究中供区未发生术后皮瓣供区血肿、伤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良好,该技术获得较高的患者满意度。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第一穿支位置相对恒定,切取简单。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可以做到一次性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既减少了手术次数又降低了住院费用,同时还减少了仅从单侧切取面积较大的皮瓣对肢体造成的损伤。本研究中显示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的联合移植并未影响皮瓣成活率。通过本研究的临床实践及术后观察,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是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满意度高。

张震飙[3](2021)在《游离皮瓣在修复颞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7例同期接受游离皮瓣移植的晚期颞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临床表现、肿瘤分期、病理分型、手术方式、皮瓣类型、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资料等,旨在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颞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耳鼻喉医院2011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接受游离皮瓣移植的晚期颞骨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确诊为原发性或继发性颞骨恶性肿瘤,接受手术治疗并同期采用游离皮瓣修补术后组织缺损。收集的病例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侧别、原发部位、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肿瘤分期、手术方式、皮瓣类型、动静脉吻合、面神经功能、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调查等。排除与手术相关的禁忌症,在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目的、必要性、意义及相关风险的前提下,行肿瘤切除术及同期游离皮瓣移植术。术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统计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调查,随访时间为8个月-10年不等,随访内容包括肿瘤复发,术后相关并发症,术后皮瓣供受区外观以及功能的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研究所收集的全部17例病例资料中,男性7例、女性10例,左侧7例、右侧10例。患者初次到我院就诊时年龄分布于28-72岁,中位年龄53岁,平均年龄53.9岁。肿瘤原发于外耳道及耳廓者占所有患者的64.7%。17例病例中鳞状细胞癌8例,腺样囊性癌5例,基底细胞癌2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皮肤汗腺癌1例。患者伴随症状以外耳道或耳廓新生物多见,占所有患者的64.7%,耳痛、耳漏等不典型症状也较为多见,约占47.0%。由于颞骨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并不特异,5例患者曾于外院诊疗时遭受误诊,比例占到所有病例的29.4%。根据2000年Pittsburgh分期标准,所有患者的肿瘤T分期均为T4期。17例患者中9例接受颞骨部分切除术,6例行颞骨外侧切除术,2例未侵犯至外耳道内,行肿瘤扩大切除术并磨除累及骨质。所有患者在进行肿瘤切除术的同期均接受了游离皮瓣移植进行皮肤组织的修复重建,其中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进行修补者15例,采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进行修补者2例。皮瓣动静脉与缺损部位临近血管进行动静脉吻合,动脉吻合选择甲状腺上动脉者10例,颞浅动脉4例,面动脉2例,舌动脉1例。静脉吻合选择颈内静脉8例,甲状腺上动脉伴行静脉4例,颞浅静脉3例,面神经伴行静脉1例,颈内静脉属支1例。游离皮瓣移植术后出现血管危象3例,其中抢救成功2例,抢救失败1例,抢救失败者出现皮瓣坏死而接受二期游离植皮,恢复良好。随访期间共随访到患者15例,失访率11.7%,随访时间为8-124月,平均47.2月。随访期间出现肿瘤复发者3例,2例于我院接受二次手术,另1例于当地治疗,具体不详。随访期间因肿瘤局部复发而死亡者2例。结论:1.游离皮瓣时修复颞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2.对于晚期颞骨恶性肿瘤患者,建议同期处理腮腺并择区清扫邻近区域淋巴结。3.血管危象时游离皮瓣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围手术期的观察与处理对于皮瓣的存活十分重要。

方杰[4](2020)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在新鲜上肢标本(天然乳胶灌注)上对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指固有动脉和前臂掌侧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学基础,开展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指动脉皮瓣和前臂掌侧静脉皮瓣,flow-through桥接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创面,并收集相关数据,比较四种皮瓣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经济性,为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提供阶梯化选择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鲜人体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分别测量骨间背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动脉起、止点外径,其血管蒂长度,指固有动脉于近节指骨远1/3段内的外径和前臂掌侧近腕关节处皮下静脉的外径,并记录前臂远1/3段掌侧皮下静脉的数量。临床上分别选择这四种皮瓣修复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进行随访,观察皮瓣外观,测量皮瓣两点辨别觉和患指总关节活动度。皮瓣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患者对患指外观满意度和皮瓣成活率均纳入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应用邻指指动脉、骨间背动脉穿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各1例,静脉皮瓣修复18例(A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22例(B组)。结果1于近节指骨远1/3段区域内测量示指至小指的桡侧和尺侧指固有动脉外径,分别为(1.01±0.16)mm、(1.29±0.15)mm、(1.28±0.13)mm、(1.33±0.12)mm、(1.25±0.13)mm、(1.11±0.13)mm、(1.09±0.12)mm、(0.98±0.11)mm,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其近、远端外径分别为(1.45±0.10)mm、(0.80±0.09)mm和(1.28±0.32)mm、(1.10±0.32)mm;骨间背动脉蒂长为(13.2±1.5)cm,桡动脉掌浅支血管蒂长为(2.66±0.56)cm;前臂掌侧静脉平均外径为(1.68±0.29)mm,平均有(5.3±0.82)条静脉。2临床开展皮瓣和患指均顺利存活,无伤口感染。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术后6个月随访,外观满意,两点辨别觉为6 mm,患指关节活动度优。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臃肿,示指TAM=95°,示指关节活动度恢复差,患者满意度为不满意,指端两点辨别觉为9mm。A组和B组中40例皮瓣均获得随访,经统计分析,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末次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皮瓣外观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供区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指固有动脉的管径匹配度高于其他三者,但可供皮瓣面积有限,且牺牲供指主干血管,经济性较其他三者低;2骨间背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血管主干较长,可修复大段缺损,但文献报道骨间背穿支蒂长度为(2.5±0.2)cm,皮瓣移植时易出现血管迂曲打折,影响皮瓣血液供应,且皮瓣臃肿,不利于手功能恢复,需再次手术整形的可能性大,经济性降低;3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桥接修复伴有动脉缺损的手部小面积创面,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经济性高于指固有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4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可适用于修复指动脉缺损长度在2.6 cm的重建,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和静脉皮瓣可适用于修复缺损长度在5 cm以上的重建;5在这四种皮瓣中,推荐应用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作为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首选治疗方法,依据感觉恢复首选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皮瓣操作相对容易;邻指指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皮瓣均因其具有固有的缺点,不推荐为首选方法。图35幅;表7个;参151篇。

陈则安[5](2020)在《两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口腔癌、创伤、感染等原因常引起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因此会引起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缺损的重建是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常面临的挑战。临床中,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常用的重建方式为皮瓣。不同皮瓣修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也存在差异。本文旨在探讨锁骨上动脉皮瓣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后2年以上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收集2007年5月到2018年1月在江西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南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手术符合标准的颌面部缺损修复后存活2年以上患者21例(其中锁骨上动脉皮瓣组9例、胸大肌肌皮瓣组12例)。于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通过电话或现场访谈方式与患者沟通,填写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第四版(UW-QOL)和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调查存活2年以上患者的生活质量。2、按照修复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锁骨上动脉皮瓣组、胸大肌肌皮瓣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两组生活质量调查表资料,评估两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3、所有收集好的资料采用SPSS 20.0软件包作统计分析。患者一般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用于分析两组患者UW-QOL得分情况;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两组患者SF-36得分情况。P<0.05认为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总共有21例患者自愿完成两种生活质量调查表的调查,锁骨上动脉皮瓣组和胸大肌肌皮瓣组手术后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2、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量表中,锁骨上动脉皮瓣组在外观以及肩功能得分高于胸大肌肌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认为吞咽、语言、咀嚼对其日常生活影响最大。3、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中,锁骨上动脉皮瓣在社交功能得分优于胸大肌肌皮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会引起患者生活质量水平的下降,胸大肌肌皮瓣和锁骨上动脉皮瓣修复能够一定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两组患者总体生活质量差异性不大。2、锁骨上动脉皮瓣在外观、肩功能、社会交往方面优于胸大肌肌皮瓣,对这些方面有较高要求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锁骨上动脉皮瓣。3、术后应该对患者的肩功能、吞咽、语言等进行针对性的功能训练以及义齿修复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4、性别、年龄、疾病分期、治疗方式均会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对女性以及年龄高者应加强生活照顾及心理干预。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改进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提高作用。

文根[6](2020)在《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动脉化静脉皮瓣是以皮下静脉网作为供血系统的特殊类型的组织瓣,具有供区选择范围大,供区损伤小,切取容易等优势。然而也存在静脉淤血、动脉血供不足、皮瓣部分或全部坏死等并发症。为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率,本课题探讨动脉灌注量及灌入位置对其影响,从而指导动脉化静脉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第一部分: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取4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实验组(36只)和对照组(12只)。对照组麻醉后画出皮瓣区域而不进行血管离断处理。实验组36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三组(A/B/C)。首先,建立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动物模型:腹部正中设计一个10cm×10cm的动脉化静脉皮瓣,近心端边缘恰好低于双侧第一乳头连线的水平,远心端位于双侧腹股沟连线区域;皮瓣尾端掀起,皮瓣平面包括表皮,真皮,肉膜组织,于皮瓣远端分离右侧胸腹静脉后切断;分离右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扭转后用8-0无损伤缝线与右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其次,A、B两组分别以直径1mm、1.5mm血管吻合器限制股动脉直径,以控制动脉血流灌注量,C组不使用血管吻合器。三组均仅保留皮瓣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最后,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二部分: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采用12只新西兰兔,每只兔子在腹部依前法设计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再沿腹正中线将皮瓣均分为左、右两块皮瓣,每个皮瓣大小为10cm×5cm。分离双侧股动脉于膝关节平面结扎,股动脉近端向大腿根部游离,使用8-0无损伤缝线将股动脉近端与同侧胸腹静脉近端吻合,所有皮瓣均保留头端胸腹静脉完整以形成皮瓣流出血管。将24块皮瓣均分为两组:边缘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边缘)12块(左右各6)和内部蒂组(输入血管位于皮瓣内部4cm)12块(左右各6)。每只动物两块皮瓣分别纳入边缘蒂组和内部蒂组。皮瓣游离完全后原位缝合。术后即刻、术后3天以激光多普勒检测皮瓣血流相对值、术后3天取皮瓣局部组织分别测定水、蛋白、乳酸及葡萄糖含量。第三部分: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根据前二部分的实验结果,在动脉化静脉皮瓣设计及受区血管选择方面进行了适当改进,应用于修复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在不影响受区远端血供的情况下,尽量选取较粗大的动脉血管进行吻合;其二,静脉皮瓣中灌入动脉血的静脉向皮瓣内部适当游离。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皮瓣血流相对值、皮瓣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乳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通过血管吻合器直径控制血流灌注量,结果显示A、B两组与C相比血流量更小,水含量、葡萄糖含量低、乳酸含量高,两组之间亦有差别。第二部分:皮瓣灌注部位内部蒂与边缘蒂相比,血流量更大,葡萄糖含量更高,水含量及乳酸含量无明显差异。第三部分:12例动脉化静脉皮瓣都完成了重要组织结构的覆盖,10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好转。术后随访6-18月皮瓣色泽、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外观满意,无挛缩。结论:通过新西兰兔腹部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增加血管灌注量和内部灌入均能有效提高静脉皮瓣血流量及改善代谢状态,有利于皮瓣的早期成活;将此实验发现应用于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庞景威[7](2020)在《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将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分别应用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中,评估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和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比较两种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术后缺损的患者主观满意度。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口腔颌面外科2017年10月至2019年4月共计35例行恶性肿瘤扩大切除术后需即刻行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或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术后采用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病例14例,采用桡侧前臂游离皮瓣修复缺损病例21例,统计两组数据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同时应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quality of life scale,UW-QOL),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的方式,比较两组病例中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术后的存活率、供区及受区外观和功能影响及患者主观满意度等。研究结果:皮瓣移植修复术后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及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存活率分别为92.9%与100%,P>0.05,无显着性差异。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在色素沉着及永久性或暂时性功能障碍方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桡侧前臂游离皮瓣组,P值分别为0.003、0.038及0.000,P<0.05,均被认为统计学上有显着差异。在后期受区功能及患者主观满意度上二者基本相仿(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修复中采取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或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均可获得良好效果,在后期受区功能及患者主观满意度上二者基本相仿,但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组供区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建议首选股前外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陈亮,周轶群,杨平,郭妤,朱晶晶,刘天一[8](2019)在《游离皮瓣修复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1例老年(年龄61~75岁)头面部肿瘤患者,皮肤肿瘤根治性切除并进行一期修复。缺损面积5 cm×4 cm~20 cm×15 cm。根据缺损部分和范围,分别采用前臂游离皮瓣(n=19)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n=12)修复。结果 31例游离皮瓣全部成活,患者头面部容貌有了较大改善。术后随访5~28个月,平均10个月;1例3个月后行二期去脂修整,其余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供区采用中厚皮片移植均全部成活,无明显疼痛,患者均较满意。结论采用游离皮瓣一期修复是治疗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切除后缺损可靠而安全的方法。

吴海涛,程磊,陶磊,张明,何培杰,周梁[9](2019)在《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不同游离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应用中的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游离皮瓣修复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例临床资料,其中扁桃体癌11例、下咽癌17例、舌根会厌癌4例、鼻腔鼻窦癌术后放疗后复发14例。根据肿瘤切除术后缺损部位和大小,分别采用前臂桡侧皮瓣、股前外侧瓣和背阔肌皮瓣修复术后组织缺损。结果 46例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前臂皮瓣修复20例,应用股前外侧瓣修复20例,采用背阔肌修复6例。46例游离皮瓣成活42例(91.3%)。修复扁桃体癌术后缺损的11例患者,综合治疗后3年总生存率为72.7%(8/11);修复下咽缺损的17例患者,综合治疗后3年总生存率为64.7%(11/17);全舌加全喉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4例患者,综合治疗后3年总生存率为50%(2/4);14例复发性鼻腔鼻窦癌患者,再次手术后总生存率为21.4%(随访2~5年)。结论游离前臂皮瓣和股前外侧瓣能满足头颈部肿瘤术后不同大小缺损修复的需求。

夏卫民[10](2019)在《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解剖研究目的:通过对6例新鲜成人尸体标本的解剖,为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提供系统的解剖学依据。方法:将选取的6例成人新鲜上肢标本,经过动脉插管后灌注红色橡胶乳胶,切开皮肤后,仔细解剖分离显露尺动脉腕上皮支及其分支,观察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位置、起源、走行、分支情况、血管蒂长度、伴行静脉、神经、皮瓣血供范围等,测得的数据以SPSS22.0软件分析,均数用(?x±s)表示。在标本上模拟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的切取移植。结果:本实验一例标本尺动脉腕上皮支变异,其余5例标本中均可发现尺动脉腕上皮支。尺动脉腕上皮支于豌豆骨上方(3.8±0.6)cm处发自于尺动脉,于尺侧屈腕肌的下方走行,起始处直径为1.4±0.3mm,血管蒂长1.2±0.1cm。尺动脉腕上皮支入皮后分为上行支及下行支;尺动脉腕上皮支的两条伴行静脉及前臂贵要静脉是尺动脉腕上皮支的静脉回流的良好选择;前臂尺侧皮肤由前臂内侧皮神经支配,可切取前臂内侧皮神经作为皮瓣的感觉神经作为皮瓣的感觉神经,重建皮瓣感觉。结论:尺动脉腕上皮支解剖相对恒定,变异少,可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设计单存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软组织缺损,也可设计带肌腱的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肌腱缺损的手指软组织缺损。第二部分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应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2018年12月对7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血管蒂的游离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随访6-12月,术后7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愈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无明显臃肿,与手指受区相似,无需二次手术整形,供区愈合好,仅留线性疤痕。结论:以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的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不损伤前臂主干血管,皮瓣具有良好的质地,具有弹性,皮瓣颜色与手指皮肤颜色差距不大,供区损伤小,因此适用于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手术可在同侧进行,手术可一期完成,无需二次断蒂,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使治疗周期缩短,降低了关节僵硬的发生率,有益于手指的运动恢复,术后手指外形满意,携带神经后可使伤指恢复感觉,是一种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式。

二、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概述
    2.2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血管解剖
        2.2.1 穿支血管穿出点的分布及范围
        2.2.2 穿支来源的分类
    2.3 股前外皮瓣的术前定位技术
        2.3.1 手持多普勒及彩色多普勒技术
        2.3.2 断层扫描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
    2.4 带蒂股前外皮瓣的临床应用
    2.5 游离股前外皮瓣的临床应用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方法
        3.2.1 受区的处理
        3.2.2 皮瓣的设计及游离
        3.2.3 血管蒂及神经的吻合
        3.2.4 受区的闭合
        3.2.5 术后的处理
    3.3 评估指标
    3.4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典型病例
        4.1.1 病例一
        4.1.2 病例二
        4.1.3 病例三
    4.2 生活质量评估
    4.3 统计结果
第5章 讨论
    5.1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5.2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与同类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与效果
        5.2.1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同类穿支皮瓣在头颈部的应用
        5.2.2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及同类穿支皮瓣在四肢的应用
        5.2.3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腹壁、腹股沟区及臀部的应用
        5.2.4 联合穿支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游离皮瓣在修复颞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游离皮瓣在修复颞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解剖学研究
    1.1 实验标本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1.3.2 标本解剖
    1.4 统计学方法
    1.5 结果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1.2 一般资料
        2.1.3 手术方法
        2.1.4 术后处理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2.2 骨间背动脉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2.3 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3 讨论
        2.3.1 手指皮肤生理特点及修复要求
        2.3.2 皮瓣的疗效分析
        2.3.3 注意事项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修复进展
    3.1 血管移植联合皮瓣修复创面
    3.2 指动脉转位修复
    3.3 Flow-through皮瓣桥接血管修复
        3.3.1 非生理性静脉皮瓣桥接修复
        3.3.2 生理性穿支皮瓣桥接修复
    3.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两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资料收集
    2.3 手术方法
        2.3.1 术前检查
        2.3.2 病灶处理
        2.3.3 锁骨上动脉皮瓣设计与制备
        2.3.4 胸大肌肌皮瓣的设计与制备
        2.3.5 术后护理与监测
        2.3.6 术后随访复查
    2.4 生活质量评价表选择
        2.4.1 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评价表(UW-QOL)
        2.4.2 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
    2.5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实验结果
    3.1 锁骨上动脉皮瓣组与胸大肌肌皮瓣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3.2.1 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量表(UW-QOL)
        3.2.2 36条目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
    3.3 两组修复方式术后生活质量自选权重项目评级
第4章 讨论
    4.1 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特点与影响
    4.2 口腔颌面部缺损常用的修复方法及术后生活质量
        4.2.1 前臂皮瓣
        4.2.2 股前外侧皮瓣
        4.2.3 颏下动脉岛状皮瓣
    4.3 皮瓣修复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4.4 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术后患者 2 年及以上生活质量的分析
    4.5 两种修复方式术后2年生活质量自选权重项目分析
    4.6 展望与不足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B SF-36
论文综述
    参考文献

(6)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血管灌注量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管灌入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及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及方法
    二、结果
    三、结论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改善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早期成活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一、手术方法
    二、典型病例
    三、讨论
    参考文献
总结
综述一 静脉皮瓣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手术治疗
    2.3 评价标准
3 结果
    3.1 术后一般情况
    3.2 患者主观感受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量表(UW-QOL)
综述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临床病例 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典型病例5例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病例四
    病例五
作者简介

(8)游离皮瓣修复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6 结论

(9)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部分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解剖学研究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标本
        2.2 实验主要试剂
        2.3 主要实验器材
        2.4 实验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尺动脉腕上皮支分支数目、位置、分布、外径、分支、蒂长、管径
        3.2 皮瓣的静脉及营养神经
        3.3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的设计及切取
    第4章 讨论
        4.1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的解剖学基础
        4.2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的优点
        4.3 皮瓣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部分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手术方法
    第3章 结果
    第4章 典型病例
    第5章 讨论
        5.1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的应用解剖
        5.2 临床上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5.3 各种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优缺点
        5.4 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掌侧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以下优点
        5.5 手术适应症的选择
        5.6 手术注意事项
        5.7 术后康复治疗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部分 综述 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在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作者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159例血管化游离皮瓣修复颌面部缺损病例的回顾性研究[D]. 热孜亚·艾海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2]双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联合移植修复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D]. 霍达. 吉林大学, 2021(01)
  • [3]游离皮瓣在修复颞骨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中的应用[D]. 张震飙. 山东大学, 2021(11)
  • [4]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D]. 方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两种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回顾性研究[D]. 陈则安. 南昌大学, 2020(08)
  • [6]血管灌注量及位置对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早期成活的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D]. 文根. 苏州大学, 2020(06)
  • [7]股前外穿支皮瓣与桡侧前臂皮瓣修复口腔软组织缺损的比较研究[D]. 庞景威. 浙江大学, 2020(02)
  • [8]游离皮瓣修复老年头面部皮肤肿瘤术后缺损[J]. 陈亮,周轶群,杨平,郭妤,朱晶晶,刘天一.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9(12)
  • [9]游离皮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J]. 吴海涛,程磊,陶磊,张明,何培杰,周梁.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05)
  • [10]尺动脉腕上皮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解剖与临床应用[D]. 夏卫民. 南华大学, 2019(01)

标签:;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