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文献综述)
徐张帆[1](2021)在《面向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探讨在初中阶段通过数学研究性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基本策略,并进行初步的实践和探索。首先,我们对研究性教学及问题解决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与分析。接下来,我们对研究性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关于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条件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与问题解决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给出了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教学环节、灵活选题及多维评价策略。基于上述思考,我们选择了《棋盘麦粒问题》、《生活中的函数及其图像》、《自制三角板》、《设计三角形钥匙扣》、《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和《九年级学生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等六个课题进行了教学设计,并选取《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进行了教学实践,实践数据显示我们的教学设计对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有效的。最后,结合案例的实践情况,我们给出了关于研究性教学实施的一些建议。
胡建琴[2](2021)在《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本土教育资源构建优质基础课堂、全面完善综合实践研究体系、强化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等内容成为当下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适应基础教育不断革新的现状,以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大学科的首字母缩写)教育理念开展本土性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下简称“研学”)的活动课堂在我国应运而生,如何结合国家教育改革要求创设适于本土教学的STEAM研学活动去提升学生的创新、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实践探究等科学素养尤为重要。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定三个研究问题:第一,当前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如何实现STEAM教育理念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有效融合;第二,如何选择适于本土化教学的课程内容编制初中生物STEAM研学活动;第三,如何对初中生物STEAM研学活动开展实施与评价,为本土化特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提供参考。针对以上问题,作者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科学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研究多以STEAM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切入课后的综合实践研究活动,通过项目活动呈现STEAM教育理念,实现STEAM研学思想的有效融合;其次,利用调查问卷和纸笔测验对学生的基本学情和研究意向进行统计,结合学校政策与特色、教师专业与资源和学生的学情与意向编制包括博览数科、科创小园、简艺生物、桃菇之旅四个单元共12个主题的STEAM研学活动,为本土化校本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最后基于设计案例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师生交流、课堂观察评估、作品展示等多元化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态度四个教学效果综合评价与分析。研究结论:(1)将STEAM研学活动与地方少年宫特色活动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保障常规课堂的正常教学,另一方面又能为重要生物学概念的意义建构和生物科学知识的延伸提供探究条件,在项目活动中完成STEAM教育理念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效融合;(2)以《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手册》案例构建的STEAM研学活动,在学校层面增加了地方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在课堂层面实现通过深入分析多元化的量表实现评价的“质”与“量”,拓展评价方式的全面性,在学生层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STEAM研学活动结束后,根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初中生物STEAM研学目标达成度和STEAM研学活动的开展进行效果测评,从学生学习情况、STEAM研学活动的总目标、STEAM研学活动教学效果和STEAM研学活动满意度全面反映STEAM研学活动的搭建情况,实现乡村校本课程的创新改革。综上所述,结合新时代人才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在农村学校实施本土化的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活动,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全面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化建设、本土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资源专业化构建、乡村学校特色化塑造和综合素养全面化提升。
王玉雪[3](2020)在《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处于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对人才的需求增加,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主要依靠发明和创造,其核心就是创新。21世纪,全球都在加紧对人才的培养,每个国家都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各项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使学生能够具备在未来社会生存的技能。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数学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第一章先介绍了问题提出的背景,强调在当前教育形式下,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而提出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三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文献,总结归纳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内涵,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文献研究解读我国现行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现状,构建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学理论基础,以此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第四章以本人任教学校的初中生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现状以及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的认知程度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分析学生的创新思维倾向,探明我国初中生对创新意识和研究性学习的认知程度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创新意识倾向处于中等水平,在日常学习或生活中学生并没有有意识的应用创新思维来解决问题。这说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教师自身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传统,不知如何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五、六章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七条策略并应用于实验班中。与普通班对比之下能够发现实验班大多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常常有不同的想法,成绩与普通班相比有很大提高。最后,基于策略的可行性,本人提供了三篇具体的教学设计以供参考,希望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余燕中,胡新艳,许拍岸,陈华,方泽连[4](2017)在《关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在这个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我们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基于这种形势极大程度的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推进和发展。近些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且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原有的教学大纲已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变化,我们需要探求一种能够完整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的形式。《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就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求下数学教育理念的全新表现形式。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国中学数学的教学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中学生应该怎样
易姗咪[5](2016)在《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的今天,为了能培养具有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普遍都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然而大部分的学校、老师以及学生并未对研究性学习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不合理,教学效果不明显等现象。本研究将从更理性更深入的层面,对如何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以及整合的方式进行研究。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及现状如何?目前我国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存在哪些问题?应该将研究性学习以什么样的方式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有无可操作的模式?整合的效果如何?本研究按以下过程展开。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查找文献,进行理论研究;制定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原则、模式;编制调查问卷,并根据试测结果进行修改;实施调查,包括进行数学测验及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论与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结论。(1)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方式上的不合理,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反思和研究;(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结合存在必要性;(3)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获得了以下显着效果:首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亲身经历过数学问题的探索之后,学习热情高涨。其次,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宝贵价值和独特魅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显着提升。再次,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合作沟通的能力。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的缺陷,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使数学教学工作更顺利有效地推进。因此,这种方式值得推广。本研究的建议。合理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师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积极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任琛[6](2015)在《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以在新疆喀什二中支教的实践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具体目标之一。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已经不能作为课堂的主宰,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重新燃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在高中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主动探究解决。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高巾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高中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的考虑,结合在喀什二中指导并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经验,选此课题展开思考。纵观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国外对于认为数学知识的习得、理解与应用应该是在真实的、或近乎真实的项目活动与任务活动之中的获取的,获得对于数学的个人化的真实理解,并把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与培养作为首要目标。相比较而言,国内对此还似乎还缺乏足够的论证与研究。本文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获知,很多学生面对高中数学内容多难度大,不甘心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希望自己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在不断探讨和交流中获取新知解决困难,更愿意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学习整合起来。笔者通过两个教学班的对比实验,以及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分析,得知,通过数学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学生不论是对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是对于探究型知识的探索和解决,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这样的教学实验势在必行。此外,结合数学的源于生活的特点,笔者提出数学课题选取应该源于生活实践,源于热门话题、焦点问题,课本中的问题。笔者从三个方面给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案例并进行分析,即在学习新知时、在动手做题时、在社会实践时开展课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徐莹[7](2013)在《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进行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此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研究性学习。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跨学科整合即模糊学科之间的界限,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研究较薄弱,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方案及其实施效果,希望能为成功开展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提供参考。本研究首先研究数学与地理课标及教材的联系,确定课题点,设计了四个研究性学习案例并进行教学实践。然后,在分析和总结实施效果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包括初一到初三地理驱动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的策略,成果的评价。教学实践后对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访谈结果显示,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能够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姜浩瑞[8](2010)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教学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使教育和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学课程改革要想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数学教学理念、数学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在当前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框架下,一方面,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并没有全面的将信息技术整合进来,另一方面,在我国地域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的前提下,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刚刚达到能够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程度,这使一些地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本人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解决当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部分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模式进行了论述:第一章,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意义;第二章,综述了相关文献对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理论依据,并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开展此项研究的现状;第三章,通过研究,总结归纳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第四章,通过实践,提炼出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并通过具体教学实例对相应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第五章,对所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反思。纵观全文,本人主要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说明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是行之有效的。通过本文,以期对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同行有所启示。
方碧贞[9](2010)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摘要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的“研究性学习”不是真正的“研究性学习”,缺欠“研究性学习”理念的课堂学习也不是有效的课堂学习!二者的有机整合才应该是数学学科教育所追求的!本文的研究以素质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为价值取向;以通过转变学习方式进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与课堂学习活动的联结点,寻求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活动中渗透、整合研究性学习方式的途径,据此重构课堂,实现由应试教育下的“被动接受式教育”全方位的向素质教育下的“研究性学习”转轨.对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的整合,本文搜集大量文献资料并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同时,笔者结合自己与几位教师的教学经验,依托案例研究,探求了三种重构课堂模式.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进行教育实验论证,对大量数据统计分析后得出结论:将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整合,重构课堂是有效且可行的;这种整合将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
穆岩[10](2007)在《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整合》文中指出一方面接受式学习难以适应新时代对人发展的需要,但它仍是现今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我们在反思批判接受性学习所存在弊端的同时,也应看到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单纯的研究性学习难于开展,也难以取得实效。这是因为,学生学习的知识大多是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结晶,要求学生在较短的受教育时间内学完这些知识,同时经历所有的研究过程是不可能的。此外,有些知识也难于设计成研究性学习活动去获取。还有大量的学习内容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性。同时研究性学习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这要求对课堂知识总量加以控制,这在统一进度的现行教学体制中显然难以办到。笔者认为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整合,使其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去,才能发挥所长,取长补短。只有建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才能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才能将学生的近期发展与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针对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整合的理由,对研究性学习、接受式学习及整合的概念加以界定。第二章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在各自的特点、优势及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两种教学方式的利弊,以便进行优势互补。第三章阐述了将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整合的原则和策略,并以课例来说明如何整合。第四章以前面的理论研究为基础,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以检验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整合的策略是否既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系统的基础知识,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各种能力。第五章对研究结果小结,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研究的再思考。笔者以数学课教学为例,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课程中合理整合接受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力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必要的知识点,又兼顾对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对教育学的客观规律有一个更加深入地认识,并获得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为广大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二、浅谈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3 文献综述 |
1.3.1 研究性教学文献综述 |
1.3.2 数学问题解决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分析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研究性教学 |
2.1.2 数学问题解决 |
2.2 研究性教学的心理学理论 |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3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理论 |
2.4 波利亚的解题理论 |
第3章 研究性教学现状研究 |
3.1 调查目的 |
3.2 问卷设计 |
3.3 被试选择 |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4.1 学生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
3.4.2 教师问卷数据处理与分析 |
3.5 调查结果 |
3.5.1 研究性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
3.5.2 研究性教学的开展现状及实施难点 |
3.5.3 研究性教学的前景 |
第4章 研究性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探讨 |
4.1 数学研究性教学和问题解决的相互关系 |
4.2 面向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性教学的环节 |
4.2.1 选题阶段,学生参与提出问题 |
4.2.2 准备阶段,学生进行先行探究 |
4.2.3 研究阶段,学生分析问题、拟定计划、解决问题 |
4.2.4 交流阶段,学生间交流借鉴 |
4.2.5 总结阶段,学生回顾、反思 |
4.2.6 展示评价阶段,学生进一步获得研究经验 |
4.3 研究性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
4.3.1 以提升兴趣、培养能力与数学素养为依据 |
4.3.2 教学内容来源多样化 |
4.3.3 适当整合内容,培养数学整体观 |
4.3.4 融合数学史,营造文化意境 |
4.3.5 兼顾开放性与可行性 |
4.4 研究性教学的评价策略 |
4.4.1 评价主体多元化 |
4.4.2 评价对象多元化 |
4.4.3 评价方式多样化 |
第5章 面向问题解决的研究性教学案例设计及实践 |
5.1 教学案例的设计 |
5.1.1 数与代数 |
5.1.2 图形与几何 |
5.1.3 概率与统计 |
5.2 案例的实践与反馈 |
5.2.1 案例的实践概况 |
5.2.2 案例的实践过程 |
5.2.3 研究性教学与传统教学对比 |
5.2.4 实践反馈 |
5.3 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的实施建议 |
5.3.1 转变教学观念,师生相互合作 |
5.3.2 选择合适课题,聚焦问题解决 |
5.3.3 灵活安排教学,开发利用资源 |
5.3.4 教学内容适量,学生研究充分 |
5.3.5 过程、成果兼顾,实施多维评价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实施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
附录二: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实施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
附录三:《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小组研究报告 |
附录四:《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小组评价表 |
附录五:数学研究性教学课堂反馈表 |
附录六:《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讲练结合法教学设计 |
致谢 |
(2)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科学技术决定国家竞争力排名 |
1.1.2 生物科学引领新时代技术创新发展 |
1.1.3 生物课程为生物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
1.1.4 STEAM理念下的研学教育促进基础教育生物课堂改革 |
1.1.5 STEAM研学理念满足西部乡镇初中学生本土化发展的需求 |
1.2 研究综述 |
1.2.1 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现状 |
1.2.2 STEAM教育的研究现状 |
1.3 STEAM教育与研学教育的契合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5 研究创新 |
第3章 地方学校STEAM研学活动前情调查 |
3.1 调查问卷编制 |
3.1.1 目的与对象 |
3.1.2 内容与方法 |
3.1.3 信效度检测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STEAM研学认知结果分析 |
3.2.2 STEAM研学活动的开设态度分析 |
3.2.3 STEAM研学活动的内容目标分析 |
3.3 调查总结 |
第4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 |
4.1 设计原则 |
4.1.1 真实情景性原则 |
4.1.2 本土实践性原则 |
4.1.3 整合创造性原则 |
4.2 设计特色 |
4.2.1 STEAM研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
4.2.2 设计体系贯穿教材单元式教学 |
4.2.3 课程资源围绕地方特色与本土资源就地取材 |
4.3 STEAM研学模式 |
4.4 STEAM研学活动教学模式 |
4.5 教学设计流程 |
4.5.1 确定目标 |
4.5.2 建立实践研学框架 |
4.5.3 研学策略选择 |
4.5.4 研学内容拟定 |
4.5.5 项目分解与组合 |
第5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实践研究 |
5.1 实践安排 |
5.1.1 实践对象确立 |
5.1.2 课程总体结构 |
5.1.3 教学推进计划 |
5.1.4 教师培训 |
5.2 实践阶段 |
5.3 课例展示——以《校园植物志》为例 |
5.3.1 STEAM研学活动设计 |
5.3.2 配套STEAM研学手册展示 |
5.3.3 STEAM研学活动实践展示 |
5.4 实践反思 |
第6章 基于初中生物学的STEAM研学活动实施效果评价 |
6.1 评价工具 |
6.2 实施效果评价 |
6.2.1 STEAM研学活动实施效果分析 |
6.2.2 STEAM研学目标达成分析 |
6.3 评价总结 |
第7章 总结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关于开展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活动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初中生物学STEAM研学手册 |
附录三 STEAM研学活动教学观察方案(UTOP) |
附录四 学习成果评分表 |
附录五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表 |
附录六 项目反思报告 |
附录七 生物实验技能评分标准 |
附录八 《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考试题 |
附录九 STEAM研学活动教学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十 核心技能调查表 |
附录十一 三项能力测评表 |
附录十二 思维导图评分表 |
致谢 |
(3)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意识的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 |
2.1.1 研究性学习 |
2.1.2 创新意识 |
2.2 国外相关文献研究 |
2.2.1 研究性学习国外研究综述 |
2.2.2 创新意识国外研究综述 |
2.3 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
2.3.1 研究性学习国内研究综述 |
2.3.2 创新意识国内研究综述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培养创新意识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
3.1 认知结构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多元智力理论 |
第四章 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及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3.1 问卷一: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
4.3.2 问卷二: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 |
4.4 《初中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及结论 |
4.4.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2 调查结论与探讨 |
4.5 《初中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及结论 |
4.5.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5.2 调查结论与探讨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策略 |
5.1 以“问题”为起点进行研究性学习 |
5.2 “例题多变式”,培养创新意识 |
5.3 提供“实践探索”活动,在实践中创新 |
5.4 把握“错误”资源,在批判中创新 |
5.5 尝试“一题多解”,发展思维广阔性 |
5.6 巧用“思维导图”,发挥个体创造力 |
5.7 开展“合作探究”,在思维碰撞中创新 |
第六章 基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实践研究 |
6.1 实践研究目的 |
6.2 实践研究的实验方案 |
6.2.1 实验场所 |
6.2.2 实验具体方法 |
6.3 实践研究的实验过程 |
6.4 实践研究的实验结果分析 |
6.5 基于研究性学习培养初中生创新意识的教学设计 |
6.5.1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
6.5.2 《用表达式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
6.5.3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在读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附录B 初中学生创新意识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C 初中学生对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意识认知程度调查问卷 |
(5)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数学教学的实践感受 |
1.2 对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思考 |
1.3 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
2.1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
2.2 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
2.3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
2.4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 |
2.5 有关概念界定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材料 |
3.4 研究方法 |
3.5 研究过程 |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
4.1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 |
4.2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模式 |
4.2.1 模式一:研究性学习前置——激发兴趣,扫除障碍 |
4.2.2 模式二:研究性学习同步——辅助教学,加深理解 |
4.2.3 模式三:研究性学习后置——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设计 |
5.3 实验材料 |
5.4 实验过程 |
5.5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
5.6 实验结论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6.3 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发表、获奖论文 |
(6)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以在新疆喀什二中支教的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宏观背景 |
1.1.2 中观背景 |
1.1.3 微观背景 |
1.2 关键概念界定 |
1.2.1 研究性学习 |
1.2.2 数学研究性学习 |
1.3 选题的意义 |
1.3.1 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
1.3.2 基于高中数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
1.3.3 基于转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 |
1.3.4 基于高中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1.5.1 天津喀什两地教学经验、教学资料的共享 |
1.5.2 高中数学教学实验是当今科学研究的需要 |
1.6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依据 |
2.1 国外研究概况 |
2.1.1 美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两大分类——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学习 |
2.1.2 法国对于研究性学习的分类——学习途径的多样化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
2.1.3 日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综合性学习 |
2.1.4 韩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 |
2.1.5 德国针对研究性学习主张自由学习 |
2.2 国内研究概况 |
2.2.1 台湾省的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 |
2.2.2 香港地区的专题研究 |
2.2.3 中国大陆的研究性学习 |
2.3 我国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2.3.1 现状 |
2.3.2 存在的问题 |
第三章 数学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过程 |
3.1 研究框架 |
3.2 文献分析 |
3.3 数学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 |
3.3.1 问卷调查的对象 |
3.3.2 问卷调查的目的 |
3.3.3 问卷调查方式 |
3.3.4 问卷调查的结果 |
3.3.5 对问卷调查的分析 |
3.4 对比试验 |
3.4.1 研究目的 |
3.4.2 研究方法 |
3.4.3 实验结果 |
3.5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来源 |
3.5.1 生活实践 |
3.5.2 热门话题、焦点问题 |
3.5.3 课本中的问题 |
3.6 教学案例 |
3.6.1 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
3.6.2 解题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
3.6.3 实践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
第四章 高中实施数学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
4.1 研究的结论、分析 |
4.1.1 结论 |
4.1.2 分析 |
4.2 未来研究的展望 |
4.2.1 学校层面 |
4.2.2 教师层面 |
4.2.3 学生层面 |
4.2.4 家长、社会层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致谢 |
(7)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问题的提出 |
1.1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背景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价值 |
2、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研究概览 |
2.1 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概述 |
2.1.1 研究性学习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
2.1.2 我国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历程 |
2.2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 |
2.2.1 研究性学习内涵的理解 |
2.2.2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
2.2.3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
2.3 关于学科整合的研究 |
2.3.1 学科整合的含义 |
2.3.2 地理驱动下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
2.3.3 国外整合课程实施现状 |
2.3.4 国内学科整合实施现状 |
3、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案例及效果分析 |
3.1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
3.2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 |
3.3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课堂实施研究 |
3.3.1 案例一:做一名气象观察员 |
3.3.2 案例二: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平面分布图 |
3.3.3 案例三:节约用水 |
3.3.4 案例四:做一名人口普查员 |
3.4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效果 |
3.4.1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直觉 |
3.4.2 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和使用 |
3.4.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
3.4.4 有助于学生拓展知识,提高能力 |
4、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案 |
4.1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
4.1.1 初一部分地理驱动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
4.1.2 初二部分地理驱动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
4.1.3 初三部分地理驱动下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
4.2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
4.2.1 要让每一名学生成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
4.2.2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拓展知识,提高能力 |
4.2.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 |
4.3 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策略 |
4.3.1 学生自评,怎样观察思考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得出结果 |
4.3.2 小组之间互评、讨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 |
4.3.3 教师点评,兼顾过程和结果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 |
2.1.1 整合是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要求 |
2.1.2 整合是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
2.1.3 整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
2.1.4 整合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 |
2.2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 |
2.2.1 哲学思想 |
2.2.2 系统科学 |
2.2.3 学习理论 |
2.2.4 信息传播理论 |
2.3 研究的现状 |
2.3.1 世界各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现状 |
2.3.2 我国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现状 |
第3章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 |
3.1 整合要体现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认知工具的原则 |
3.2 整合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的教学过程的原则 |
3.3 整合要体现新课标"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理念的原则 |
3.4 整合要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 |
3.5 整合要体现培养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的原则 |
3.6 整合要体现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性与协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
3.7 整合要体现现实学习服务于终身学习的原则 |
第4章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案例分析 |
4.1 演示型教学模式 |
4.1.1 演示型教学模式简述 |
4.1.2 演示型教学模式设计依据 |
4.1.3 演示型教学模式实施步骤 |
4.1.4 演示型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
4.1.5 演示型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
4.2 探究式教学模式 |
4.2.1 探究式教学模式简述 |
4.2.2 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依据 |
4.2.3 探究式教学模式实施步骤 |
4.2.4 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征分析 |
4.2.5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
4.3 研究性学习型教学模式 |
4.3.1 研究性学习型模式简述 |
4.3.2 研究性学习型模式实施步骤 |
4.3.3 研究性学习型模式特征分析 |
4.3.4 研究性学习型模式的教学案例 |
4.3.5 对研究性学习型教学模式教学案例的评价 |
第5章 结论、反思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相关界定 |
1.1 研究 |
1.2 研究性学习 |
1.3 数学研究性学习 |
1.4 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异同 |
1.5 数学课堂学习的再认识 |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其与高中数学课堂结合的意义和理论依据 |
2.1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2.2 高中数学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
2.3 高中数学课堂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与思考 |
3.1 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
3.2 国内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
3.3 对研究性学习现状的思考 |
第四章 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内容设置的基本原则 |
4.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
4.2 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
4.3 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 |
4.4 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
4.5 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
4.6 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
4.7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 |
第五章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模式及一般步骤 |
5.1 模式一:创设问题情景——教师全程指导——学生操作体验——合作得出结论 |
5.2 模式二:学生发现问题——教师择机指导——建立数学模型——自主解释拓展 |
5.3 模式三:教师创设情景——学生自主研究——合作探索结论——交流反思总结 |
第六章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及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的几点建议 |
6.1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
6.2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建议 |
第七章 案例 |
7.1 模式一案例 |
7.2 模式二案例 |
7.3 模式三案例 |
第八章 "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整合"的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
8.1 实验目的 |
8.2 实验对象 |
8.3 实验程序 |
8.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8.5 结论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9.1 成果综述 |
9.2 展望未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概念的界定 |
1.3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 |
2.1 接受式学习 |
2.1.1 接受式学习的特点 |
2.1.2 接受式学习的优势 |
2.1.3 接受式学习的局限性 |
2.2 研究性学习 |
2.2.1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
2.2.2 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
2.2.3 研究性学习的局限性 |
2.3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比较 |
2.4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整合的必要性 |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整合 |
3.1 整合的原则 |
3.2 整合的策略 |
3.3 整合的教学设计 |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整合的教学实验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设计 |
4.3 实验评测工具 |
4.4 实验过程 |
4.5 实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4.6 实验结论 |
第五章 研究的总结与今后的课题 |
5.1 研究的总结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5.3 今后的研究课题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谈研究性学习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问题解决的初中数学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D]. 徐张帆.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初中生物学科的STEAM研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D]. 胡建琴.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3]研究性学习视角下培养中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调查与研究[D]. 王玉雪. 济南大学, 2020(05)
- [4]关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对策研究[A]. 余燕中,胡新艳,许拍岸,陈华,方泽连. 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七卷), 2017
- [5]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D]. 易姗咪. 杭州师范大学, 2016(08)
- [6]高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以在新疆喀什二中支教的实践为例[D]. 任琛. 天津师范大学, 2015(02)
- [7]地理驱动下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践研究[D]. 徐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6)
- [8]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教学模式的研究[D]. 姜浩瑞.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 [9]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课堂学习的整合研究[D]. 方碧贞.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3)
- [10]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式学习的整合[D]. 穆岩. 上海师范大学,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