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论文文献综述)
王浩[1](2021)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和教育教学研究者,开发并应用更为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而图像法特征明显,能够很好地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对于图像法的研究主要有图像法的应用、图像法的功能等。在借鉴多篇优秀论文和大量调查的基础之上得出应用图像法的现状,根据现状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策略,通过图像法来更好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本文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分别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设计与方法。第二部分对物理核心素养、图像法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为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对现阶段应用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做出调查,分别从学生的性别、对待使用图像法的态度、运用困难所在等做出调查研究,得到最为准确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图像法的作用和教学策略分别展开阐述,具体说明如何应用图像法促进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应用图像法能够促进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本质的学习、建构物理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简化数据和揭示实验本质规律。第五部分依据应用图像法的教学策略编写出应用图像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图像法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的独特优势。第六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展望。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从图像法的现状出发,结合图像法的功能和现状给出教学策略,并依据应用图像法的教学策略进行实践,对高中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彭毛措[2](2021)在《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青海民族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教学应运而生,它以其短小精悍、目标明确、易于传播的优势满足了人们碎片化生活下的习惯和需求,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国内微课的热潮下,近几年有关于微课的研究和资源日益增多,但应用于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微课以及研究微课教学的理论研究较少。针对目前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将微课应用到其教学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本研究针对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研究背景出发,分析了国内外微课起源与实施现状以及平台建设后,确定了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从而界定了相关概念并确定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课堂教学现状”、“课下预习情况”、“网络普及度”、“对微课的了解和使用意愿”几个维度了解了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和微课在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将微课应用到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第三部分,结合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现状确定了微课的设计原则和开发模式后,按照ADDIE教学设计模型为开发流程,为制作微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四部分,根据ADDIE模型开发流程,开发了几例结合民族地区生活实例的微课案例。第五部分,探究将微课应用到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学中时微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这一部分首先通过案例检测试题对采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的实验班和常规预习的对照班进行教学效果检测,其后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微课的满意程度,以“学生对微课的适应程度”、“微课在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学生采用微课的学习效果”以及“关于微课未来的推广及普及”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微课辅助教学确实可以有效提高民族地区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结论。
李培宇[3](2021)在《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高中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高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物理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物理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内容的开发设计,还要进一步盐融于汤般浸润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首先在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尝试梳理归纳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必要性等。其次,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进一步依据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和“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进行具体解释,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再次,以路径一和路径二为辅助,以路径三为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实施于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通过结合李克特量表设计出测量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情况的问卷,并布置习题检测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提出优化路径的教学建议。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学生思政素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并且在知识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结果。由于该路径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欠佳之处,针对这些欠缺提出教学建议有三。其一,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二,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其三,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同时,在整体研究过程在也发现出了不足和遗憾。第一,研究样本不足。第二,研究时间较短。第三,实践应用不足。这也为后继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田聪[4](2021)在《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学习动机影响学习者学习物理的效率和持久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就。高中物理相比于初中物理,学习内容更加深入和抽象,学生需要更深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能否激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能否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呈现良好的课堂氛围将直接影响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美国心理学教授凯勒提出ARCS动机模型,阐述了A注意(Attention)、R相关(Relevance)、C自信(Confidence)、S满意(Satisfaction)影响学习动机的四个因素,并提出一系列教学策略。ARCS动机模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但探究学生学习过程中动机的激发还持续关注如何维持学生的最佳动机水平。将此模型应用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分享展示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养成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创新的学习习惯。本文将ARCS动机模型应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从物理概念课、物理规律课、物理习题课三个课型视角分析此模型应用的可行性和模式研究。首先通过阅读文献对ARCS动机模型的概念、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动机理论研究和梳理,为本研究做好理论基础。之后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高中物理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以及对物理学习的看法,了解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此模型应用的可行性。接着基于ARCS动机模型设计物理学习动机策略,进行高中物理概念课、规律课和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动机策略。最后整理研究结果和研究不足之处,并对ARCS动机模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发展展望。
许清源[5](2021)在《网络资源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校是分享知识的基地,它给予学生的是“已有的知识、信息、方法”,而目标指向的却是当下、未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教育教学也逐渐依赖着现代科学技术与发达的互联网,尤其对物理学科来说,依托于现实生活的物理知识很难被搬上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很多便利。然而如何将网络资源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通过对网络教学资源相关参考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国内外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现状。然后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整理并分析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物理教学与网络资源融合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接下来,界定本次研究的网络资源范围,筛选可被物理教学利用的网络资源种类,找到网络资源与物理教学融合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最后,利用线上远程教育、微课与翻转课堂、虚拟仿真物理实验项目三种网络课程资源,探讨网络资源与物理教学的融合,并利将不同的网络资源融入初中物理教学中设计教学案例,最后总结出网络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策略,阐明物理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现实意义。
余伟翔[6](2021)在《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的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离不开中国公民的鼎力配合,增强公民意识是加快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是有计划培养人的地方,在学校培养公民意识最为便捷,培养初中生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且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黄金时期,在此时培养其公民意识则尤为重要的。物理作为在初中开始向学生渗透的一门课程,可直接培养学生的观念、态度,因此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确定研究方法及研究路线后,根据对公民意识概念的理解,为调查现阶段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以新疆某乡镇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出现阶段初中生公民意识主要存在的问题为:集体合作意识还需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理解较为片面、缺乏对科学技术创新了解的主动性、不能够正确衡量责任意识及知行不一;并对其成因也做了进一步分析,其中通过访谈调查了解了现阶段教师对公民意识不重视的具体成因。对于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根据网络教学的相关原则,从一线教师工作的具体环节:课前、课中、课后出发,提出相应培养策略。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知识板块的划分,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设计了关于新课教学、专题复习教学这两个类型的教案,并在实际教学中对案例进行实践,以体现公民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具体措施。研究此课题的目的,旨为解决初中生公民意识存在不足这一问题,进而促进课程思政在物理教学中的融入,以加强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全方面培养。本文提出的方法较其他方法来说,优点在于更贴合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教师通过本文的阅读更容易理解培养公民意识的对策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如何融入的具体手段,能补充现阶段对于物理教学公民意识培养的对策的缺乏。
马宝仪[7](2021)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物理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认为思维导图,是将复杂的文字、数字等信息通过多色彩的图形方式转化为清晰的知识结构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目标是要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其核心在于科学思维。而思维导图作为人类进行思维的有效工具,它在国内外的各个领域中不断得到应用和推广,特别是教学领域的应用,近几年的关注度也在持续增加。为此,本文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物理教学中,探索其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研究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本研究在对思维导图进行本体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以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教育与艺术相结合原则、启发思考与发展思维原则、整体建构与促进知识结构化原则为教学原则,以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和阅读法为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教学的三种教学模式:课时小结、单元复习、章节复习,并将各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笔者在将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物理教学中能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并且在优化教学设计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力以及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完善。本论文内容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主要是关于国内外对思维导图的研究情况以及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情况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物理教学实践的研究问题和目标,并对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做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是关于理论基础的综述,在明确思维导图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的前提下提出了其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其中包含了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心理学和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第三章为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了课时小结、单元复习和章节复习三种教学模式,并分别对其应用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为实践研究,涉及实践方案、过程和结果。笔者在实验前后分别对学生进行了物理成绩测试并进行统计,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综合分析得出,实验班学生在思维导图的教学中成绩有一定的提高。第五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针对基于思维导图的物理教学实践研究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展开相关研究的期望。
刘洋[8](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进行,高中物理教学从三维课程目标转为了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物理核心素养之一的科学思维,贯穿学生学习物理的整个过程,科学思维能力影响着学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以及质疑创新,而这些要素又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科学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至关重要。高中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上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广大物理教师应善于挖掘教学材料,利用教学智慧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但目前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还没有全面落地,由于升学压力等问题,很多物理教师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或者觉得无从下手。基于此,本论文分析了科学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根据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在物理教学的不同课型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首先,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的文献,了解了当前国内外科学思维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与本研究有关的理论基础,并且强调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性。结合文献以及个人理解,对科学思维进行了详细地解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基于教育研究的相关理论指导,通过对学生发放问卷以及对高中一线物理教师进行访谈,了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思维培养的现状,并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基于目前科学思维研究和培养的现状,分别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习题以及实验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策略。然后,结合部分策略对不同课型进行教学设计并阐明设计意图,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最后,得出本研究的研究结论,同时,反思整个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希望为高中物理教学尽一份绵薄之力。
况炜[9](2020)在《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将图像应用于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不仅可以通过节点概念的连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概念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分析物理概念中各个量之间的深层次逻辑,归纳物理规律,促进有意义学习。本文主要研究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方面的特点和应用问题,作为物理概念规律一直在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部分,但也是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问题的薄弱环节。目前对图像法的研究尽管多,但是更多是针对于物理解题和物理实验探究部分,所以对应用图像法进行概念规律的教学进行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文中所指的图像是概念图和函数图。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教学实践法,对物理图像在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通过将有意义学习理论、双重编码理论、数形结合的表征理论等联系教学实践对图像法应用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阐明了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对图像法的认知、理解、运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应用图像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看法。提出了一些促进物理概念规律有效教学的建议,对物理教师进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主要结论表明图像法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不仅在物理概念的表征、物理规律的理解归纳、物理量之间变化关系的表达上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应用于物理学科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由于时间等关系,本文并未对整个中学物理教学做深入全面的研究,这有待于后续进行深究。
赵静静[10](2020)在《三维教学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制作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信息化社会对于课程教学的一个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和促进教学,既是教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教师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途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三维教学动画作为一种重要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资源,对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和促进课堂教学效果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针对具体学科的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利用三维教学动画促进学科教学,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深化发展与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与探索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研究以高中物理课程为例,对三维教学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制作与应用进行了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主要从资源建设、设计制作、课堂运用三个层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分析,进而针对性提出相关促进建议。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与准实验研究法。首先在大量阅读整理文献和教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三维教学动画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现状以及三维教学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理论分析;其次依据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问卷调查结果等筛选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选修3-1和选修3-2可以制作三维教学动画的教学内容;进而综合问卷调查结果与理论分析,总结了适合高中物理的三维教学动画制作原则和一般流程,对《电磁感应》中5个实验内容进行设计制作,以“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抽出的实验”的实验为例给出制作案例,并以5个三维教学动画及对应教学方案作为实践研究材料进行了实践;在此基础上,利用检测题、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的形式调查三维教学动画辅助高中物理教学时对教学效果和影响;并根据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三维教学动画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建议对策。通过本研究的实践数据表明,三维动画辅助高中物理教学对教学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学生学习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二是教师教学策略方面,教师需要结合三维教学动画设计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反馈灵活调整动画使用的方式等。可见,使用三维教学动画辅助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能力、学业成绩等,同时也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物理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理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设计与方法 |
1.4.1 研究设计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物理核心素养 |
2.1.2 物理图像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2 信息加工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图像法的应用现状调查 |
3.1 问卷设计的思路 |
3.2 调查结果分析 |
3.2.1 对于图像法的态度、兴趣 |
3.2.2 图像法的使用频率及使用所处环境的影响 |
3.2.3 运用图像法是否更好地促进核心素养的培养 |
3.2.4 教师使用图像法的途径 |
3.2.5 使用图像法的困难所在 |
3.2.6 非客观题的分析 |
3.3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图像法应用作用及教学策略 |
4.1 图像法作用 |
4.1.1 有助于物理概念的学习 |
4.1.2 有助于揭示物理规律的本质 |
4.1.3 有助于分析物理情境、构建物理模型 |
4.1.4 有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 |
4.2 应用图像法的教学策略 |
4.2.1 物理概念形象化,引导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
4.2.2 物理模型直观化,启发学生科学思维 |
4.2.3 物理实验具体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 |
4.2.4 图像使用规范化,传递科学态度与责任 |
第五章 运用图像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案例设计 |
5.1 《实验: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教学设计 |
5.2 《波的描述》教学设计 |
5.3 总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Ⅰ 图像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状况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Ⅱ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Ⅲ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2)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青海民族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 |
(二)民族地区中学物理面临的问题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微课 |
(二)微课程 |
四、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国外微课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 |
(一)国外微课起源与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
(二)国外微课平台建设与设计原则的调查研究 |
二、国内微课研究发展历程及现状 |
(一)国内微课起源与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 |
(二)国内微课平台建设与设计原则的调查研究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四、研究工具 |
第四章 微课在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二、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三、总结 |
第五章 民族地区高中物理教学中微课的开发研究 |
一、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二、微课的设计原则 |
(一)微型化原则 |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 |
(三)科学性原则 |
(四)趣味性原则 |
三、微课的开发流程 |
(一)微课的分析阶段 |
(二)微课的设计阶段 |
(三)微课的开发阶段 |
(四)微课的实施阶段 |
(五)微课的评估阶段 |
第六章 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微课案例设计 |
一、《圆周运动》微课的开发案例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微课设计阶段 |
(三)微课开发阶段 |
二、《向心加速度》微课的开发案例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微课设计阶段 |
(三)微课开发阶段 |
三、《向心力》微课的开发案例 |
(一)前期分析阶段 |
(二)微课设计阶段 |
(三)微课开发阶段 |
第七章 微课教学的应用效果调查 |
一、从测试卷分析 |
二、从调查问卷分析 |
第八章 结论与建议 |
一、结论 |
二、建议 |
(一)开发微课资源时的建议 |
(二)应用微课资源时的建议 |
三、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
1.1.2 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思政工作水平 |
1.1.3 实施课程思政有效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
1.4.2 关于课程思政价值的研究 |
1.4.3 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研究 |
1.4.4 关于课程思政原则的研究 |
1.4.5 关于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 |
1.4.6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课程思政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性审视 |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 |
3.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
3.1.2 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 |
3.2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
3.2.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4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图谱 |
3.3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1 课程思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2 课程思政在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3 课程思政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
3.4.1 实施对象的感知价值 |
3.4.2 课程内容的呈现质量 |
3.4.3 授课方式的推陈出新 |
3.4.4 社会环境的榜样影响 |
3.4.5 实施主体的传道素养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 |
4.1.1 内容开发特色性原则 |
4.1.2 元素融入有机性原则 |
4.1.3 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
4.2 路径一“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2.1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2.2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2.3 典型案例设计:以“运动的描述”一章为例 |
4.3 路径二“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3.1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3.2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3.3 典型习题设计:以“相互作用”为例 |
4.4 路径三“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4.1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4.2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4.3 典型案例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
第五章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研究设计 |
5.1.1 路径选取及应用说明 |
5.1.2 研究目的 |
5.1.3 研究假设 |
5.1.4 研究变量 |
5.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
5.1.6 实验测量工具 |
5.2 问卷的编制 |
5.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
5.2.2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的编制 |
5.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3.1 实验过程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3.3 实验结论与反思 |
5.4 教学建议 |
5.4.1 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5.4.2 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
5.4.3 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 |
附录二 后测习题作业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社会环境需求 |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三)高中物理发展的自身需求 |
二、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
(一)研究内容及目的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学习动机 |
(二)ARCS动机模型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最近发展区理论 |
(二)自我效能理论 |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四)期望价值理论 |
(五)归因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问卷的设计和发放 |
(一)问卷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 |
(二)问卷的编制 |
二、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 |
(一)调查问卷的统计 |
(二)调查问卷的分析 |
第四章 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例研究 |
一、基于ARCS动机策略的高中物理教学动机编码设计 |
二、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 |
(一)ARCS动机模型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的设计 |
(二)ARCS动机模型在物理规律教学中的设计 |
(三)ARCS动机模型在物理习题课中的设计 |
三、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反思 |
(一)积极评价 |
(二)不足之处 |
总结与展望 |
一、研究总结 |
二、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物理学习动机现状”调查问卷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网络资源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网络资源是一类重要的信息化教育资源 |
1.1.2 网络资源的应用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 |
1.1.3 网络资源的使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能 |
1.1.4 网络资源的应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针对初中物理网络教学资源的分析 |
2.1 网络资源的界定 |
2.2 网络资源的种类 |
2.3 初中物理网络资源的特点 |
2.3.1 共享性 |
2.3.2 多元性 |
2.3.3 虚拟性 |
第三章 网络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初中生对网络资源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感受调查及分析 |
3.1.1 基本信息 |
3.1.2 事实性问题与态度性问题 |
3.2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2.1 基本信息 |
3.2.2 事实性问题与态度性问题 |
第四章 网络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4.1 初中物理网络资源的应用准备 |
4.1.1 文字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
4.1.2 图片或视频资源的获取与处理 |
4.2 初中物理网络资源的应用方式 |
4.2.1 线上远程教育 |
4.2.2 建构主义理论创设问题情景 |
4.2.3 微课与翻转课堂 |
4.2.4 虚拟仿真物理实验室 |
4.3 应用初中物理网络资源的注意事项 |
4.3.1 真实还原,场景高效重现 |
4.3.2 技术辅助,演示分组为主 |
4.3.3 细节清晰,重点现象突出 |
4.4 网络资源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案例设计 |
4.4.1 线上远程教育案例 |
4.4.2 微课与翻转课堂案例 |
4.4.3 虚拟仿真实验室案例 |
4.4.4 建构主义创设问题情景案例 |
第五章 总结 |
5.1 研究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网络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2 网络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问卷 |
(6)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我国对公民意识的教育在持续推进 |
1.1.2 初中是公民意识培养的有效阶段 |
1.1.3 物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及内容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路线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公民意识的研究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公民 |
2.1.2 公民意识 |
2.1.3 培养公民意识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研究 |
2.2.2 国内研究 |
2.2.3 研究总述 |
2.3 相关研究依据 |
2.3.1 “教学做合一”思想 |
2.3.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三章 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方法 |
3.1.3 调查取样 |
3.2 初中生公民意识调查结果 |
3.2.1 集体合作意识还需加强 |
3.2.2 对环境保护的理解较为片面 |
3.2.3 缺乏对科学技术、创新意识了解的主动性 |
3.2.4 不能够正确衡量责任意识 |
3.2.5 学生知行不一 |
3.3 初中生公民意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3.3.1 社会方面 |
3.3.2 家庭因素 |
3.3.3 学校方面 |
3.3.4 其他方面 |
第四章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公民意识的原则与内容的选择 |
4.1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公民意识的基本原则 |
4.1.1 启发性原则 |
4.1.2 直观性原则 |
4.1.3 寓教于乐原则 |
4.2 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公民意识的内容选择 |
4.2.1 物质部分 |
4.2.2 运动和相互作用部分 |
4.2.3 能量部分 |
第五章 初中物理教学对公民意识的培养策略 |
5.1 课前准备 |
5.1.1 提高教师公民意识 |
5.1.2 在物理课堂中融入公民意识教育 |
5.1.3 充分利用校园资源 |
5.2 课堂活动 |
5.2.1 在情境中贯彻公民意识教育 |
5.2.2 在讨论中贯彻公民意识教育 |
5.2.3 在体验中贯彻公民意识教育 |
5.3 课后关注 |
5.3.1 与学生交朋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
5.3.2 联系家长,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5.3.3 呼吁社会,注重公民意识培养 |
第六章 初中物理教学融入公民意识的案例 |
6.1 案例1--以新课《电阻》为例 |
6.1.1 课前准备 |
6.1.2 教学过程设计 |
6.1.3 课后交流与反馈 |
6.1.4 教学总结与反思 |
6.2 案例2--以复习课《浮力》为例 |
6.2.1 课前准备 |
6.2.2 教学过程设计 |
6.2.3 课后交流与反馈 |
6.2.4 教学总结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问卷调查表(学生版) |
附录二:访谈提纲(教师版) |
致谢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7)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物理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
1.2.2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 |
1.2.3 总结与展望 |
1.3 研究问题和研究目标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目标 |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理论综述 |
2.1 思维导图的内涵 |
2.1.1 思维导图的概念与界定 |
2.1.2 思维导图的构成与特点 |
2.1.3 思维导图的制作与评价 |
2.2 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
2.2.1 脑科学理论 |
2.2.2 多元智力理论 |
2.2.3 知识可视化理论 |
2.2.4 思维可视化理论 |
2.3 思维导图应用于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 |
2.3.1 认知心理学理论 |
2.3.2 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 |
2.3.3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
第3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
3.1 教学原则与方法 |
3.1.1 教学原则 |
3.2 教学方法 |
3.3 教学模式 |
3.3.1 课时小结 |
3.3.2 单元复习 |
3.3.3 章节复习 |
3.4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物理教学应用案例分析 |
3.4.1 课时小结案例:《6.6 大气压强》 |
3.4.2 单元复习案例:《第六章压力与压强》实验专项复习 |
3.4.3 章节复习案例:《第六章压力与压强》复习课 |
第4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物理教学实践 |
4.1 研究设计 |
4.1.1 研究目的 |
4.1.2 研究对象 |
4.1.3 研究设计 |
4.1.4 研究方法 |
4.1.5 研究假设 |
4.2 研究过程 |
4.2.1 问卷调查 |
4.2.2 实施教学 |
4.2.3 进行测试 |
4.2.4 开展访谈 |
4.3 研究结果 |
4.3.1 测试成绩结果分析 |
4.3.2 问卷统计结果分析 |
4.3.3 访谈结果分析 |
4.3.4 教学设计的优化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反思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1. 学术着作 |
2.学术期刊 |
3. 学位论文 |
附录A 初三学生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B 前后测成绩 |
致谢 |
(8)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研究的内容 |
2.研究的思路 |
3.研究的方法 |
二、理论综述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1.思维 |
2.科学思维 |
(二)理论基础 |
1.皮亚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三、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之科学思维 |
(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二)科学思维的解读 |
1.模型建构 |
2.科学推理 |
3.科学论证 |
4.质疑创新 |
四、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
(二)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 |
(三)调查的实施过程 |
1.学生问卷调查的实施 |
2.教师访谈的实施 |
(四)学生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1.信度分析 |
2.效度分析 |
(五)调查的结果分析 |
1.对学生调查问卷的分析 |
2.对教师访谈的分析 |
(六)调查结论 |
五、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策略 |
(一)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制定前概念导学案,奠定科学思维起点 |
2.创设相关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科学思维 |
3.重现概念建构背景,经历科学思维过程 |
4.类比相关物理概念,加强科学思维训练 |
5.巧用概念图工具,提升科学思维水平 |
(二)在规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注重公式数学推导,科学推理理解内涵 |
2.类比凸显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推理能力 |
3.创设认知冲突情境,科学论证质疑创新 |
4.尝试解释生活现象,严谨科学论证过程 |
5.开展物理学史研讨,学习前人科学思维 |
(三)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文字转为“物理语言”,审题同时科学推理 |
2.引导学生画情景图,促进物理模型建构 |
3.注重一题多解问题,培养学生质疑创新 |
4.注重简答题型训练,多角度提升科学思维 |
5.注重估算问题解决,科学推理进而建模 |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
1.实验显化物理模型,强化物理模型建构 |
2.角色扮演进行实验,体验科学推理经过 |
3.布置趣味实验作业,动手动脑科学论证 |
4.引导学生优化实验,培养学生质疑创新 |
5.归纳实验科学方法,关注不同实验联系 |
六、教学设计案例 |
(一)概念课——《磁场磁感线》 |
1.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二)规律课——《牛顿第一定律》 |
1.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三)习题课——《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 |
1.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四)实验课——《电磁感应现象及应用》 |
1.教材以及学情分析 |
2.教学设计 |
七、研究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高中生科学思维培养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B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
附录C 高中物理教师对科学思维培养认识的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9)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图像法 |
2.1.2 物理图像法 |
2.2 图像法的理论基础 |
2.2.1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2.2 双重编码理论 |
2.2.3 数形结合的表征理论 |
3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问卷和访谈分析 |
3.1 有关图像法的问卷分析 |
3.1.1 问卷的制定 |
3.1.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3.1.3 调查数据分析 |
3.1.4 总结与分析 |
3.2 有关图像法的教师访谈分析 |
3.2.1 教师对图像法的看法和使用现状 |
3.2.2 教师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教学现状 |
3.2.3 学生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4 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功能 |
4.1 构建概念图表征物理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联 |
4.2 利用图像,有效复习,促进知识的长效记忆 |
4.3 通过构建物理函数图象,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 |
4.4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物理规律的探究与归纳 |
5 图像法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
5.1 实践假设 |
5.2 实践内容 |
5.2.1 实践对象 |
5.2.2 实践教材 |
5.3 实践中应用图像法的教学案例 |
5.3.1 图像法新课教学案例——《弹力》 |
5.4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5.4.1 实践前测结果分析 |
5.4.2 实践后测结果分析 |
5.5 实践结论 |
6 图像法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
6.1 依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图像 |
6.2 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构图 |
6.3 注重构图的层次性和简明性 |
6.4 注重图像描述的准确性 |
6.5 教师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规范作图、识图、用图 |
7 总结与反思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图像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学习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
附录B 调查问卷统计表 |
附录C 高中物理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教师访谈实录 |
致谢 |
(10)三维教学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制作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对三维教学动画的需求 |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三维教学动画应用的困境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三维动画 |
二、三维教学动画 |
三、教学效果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三维教学动画应用的研究现状 |
二、三维教学动画运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现状 |
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理论分析 |
一、认知负荷理论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
四、经验之塔理论 |
第三章 三维教学动画的设计与制作 |
第一节 高中物理学习的特点分析 |
一、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分析 |
二、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学习分析 |
三、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思维发展的特征分析 |
第二节 三维教学动画制作的必要性分析 |
一、《新课标》的要求 |
二、学习者的需要 |
第三节 高中物理学三维教学动画制作内容筛选 |
一、三维教学动画制作内容的筛选依据 |
二、三维教学动画制作内容的梳理 |
第四节 三维教学动画的设计制作原则 |
一、三维教学动画设计制作原则的依据 |
二、三维教学动画的设计制作原则 |
第五节 三维教学动画制作一般流程 |
一、三维教学动画的制作软件的选择 |
二、素材的收集与处理 |
三、模型的构建 |
四、设置动画效果 |
五、渲染生成三维教学动画视频 |
六、三维教学动画视频的后期处理加工 |
第六节 三维教学动画设计制作案例—以《电磁感应》为例 |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 |
二、三维动画设计思路 |
三、三维教学动画的制作案例 |
第四章 三维教学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准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实验过程 |
一、实验准备 |
二、实验实施 |
第二节 实验结果分析 |
一、学生成绩分析 |
二、学生问卷分析 |
三、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分析 |
第三节 准实验研究结果讨论 |
一、三维教学动画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
二、三维教学动画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影响 |
第五章 三维教学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使用建议 |
第一节 资源建设层面的建议 |
一、拓展资源来源,建立三维教学动画资源共享库 |
二、培训专业人员,不断更新三维教学动画资源 |
三、增加关于制作三维教学动画资源的教师培训 |
第二节 三维教学动画设计制作层面的建议 |
一、综合多方面因素保证三维教学动画实用性 |
二、使用合适的制作软件,提高动画制作的效率和质量 |
三、加强美学功底,增强三维教学动画可视性 |
第三节 实际运用层面的建议 |
一、加大教师教学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使用水平 |
二、明确三维教学动画定位,避免喧宾夺主 |
三、注意教学互动,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
四、关注课堂物理环境,保证学生视觉体验 |
五、加强教师应用三维教学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反思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总结 |
第二节 创新点 |
第三节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教师问卷 |
附录 B 学生问卷 |
附录 C 检测题 |
附录 D 学生学习观察量表记录内容 |
表D1 实验班课时1学生学习观察量表 |
表D2 对照班课时1学生学习观察量表 |
表D3 实验班课时2学生学习观察量表 |
表D4 对照班课时2学生学习观察量表 |
表D5 实验班课时3学生学习观察量表 |
表D6 对照班课时3学生学习观察量表 |
表D7 实验班课时4学生学习观察量表 |
表D8 对照班课时4学生学习观察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物理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字(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导向下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浩. 延安大学, 2021(11)
- [2]民族地区高中物理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以青海民族中学为例[D]. 彭毛措.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3]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培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4]ARCS动机模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田聪.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5]网络资源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D]. 许清源.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6]初中生公民意识现状及在物理教学中培养的对策研究[D]. 余伟翔.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7]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三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 马宝仪.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8]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思维培养的策略研究[D]. 刘洋.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9]图像法在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况炜.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4)
- [10]三维教学动画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制作与应用研究[D]. 赵静静.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