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的主观反应理论

声乐的主观反应理论

一、声乐艺术的主观反应论(论文文献综述)

汪晨蕾[1](2021)在《探索情绪管理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及应用 ——以罗西尼套曲《威尼斯赛船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声乐演唱是歌唱生理学和歌唱心理学的结合。它是歌唱者对歌曲初步了解、熟悉分析和深入理解之后的一种“二度创作”,是表达生活情感、传递思想感情的听觉艺术。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演唱者心理活动的重要感知,也是外界环境刺激下的主观反应,具有瞬间性、不稳定的特点,是一种识别、监控和驱动自我情绪的能力,通过理性的思维对感性艺术进行识别、合理应对的能力,在声乐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作品演唱实例,阐述情绪管理对声乐演唱的技能训练、情感感知、作品认知、舞台表演与实践等方面的影响和应用,并进一步探索和分析情绪管理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及作用。

李士龙[2](2020)在《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声乐专业作为技能类专业之一,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在理论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理论会起到阻碍作用。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不应任意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单独强调某一个方面。任何技能型专业都离不开理论基础,声乐演唱同样不能例外。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技能训练和演唱中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声乐教学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声的科学指导,训练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艺术嗓音医学理论中都能找到原因和解决办法。艺术嗓音医学能够通过喉镜的检查等科学的技术手段,根据声带的形态,结合声乐教师对学生音色特点,综合判断出学生的声部,为以后的声音塑造,技能训练提供基础。艺术嗓音医学可以帮助以指导教师演示和言语启发为主的教学形式,来打破传统的声乐教学形式带来的局限性,进而解决声乐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脱节的问题。艺术嗓音医学与声乐的紧密结合,相互支撑、渗透对艺术嗓音医学和声乐教学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本文简要梳理艺术嗓音医学的发展脉络和中外声乐发展过程。从声乐教学的角度阐述艺术嗓音医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分析研究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实验数据论证分析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具体形式,以及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

王畅[3](2020)在《想象影响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情绪是一种具有适应性和动力性的常见且复杂的心理现象,是人类自发的和对外界的一种反应,可以帮助个体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快速适应。随着社会的发展,情绪成为心理学上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情绪自身的复杂性,使得主试如何诱发出有效且稳定的情绪产生了一定的难度。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情绪诱发方法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外部诱发,其中包含视觉刺激,例如文字、图片;听觉刺激,例如音乐;试听结合刺激,例如电影。二是个体情绪内部诱发,其中包含回忆/想象诱发法和想象诱发法。二者之间的区别是:回忆/想象诱发必须是个体亲身经历过的事件,而想象诱发可以是个体没有经历过的事件。综上所述,本研究在音乐诱发法的基础上与想象诱发法相结合,综合影响音乐情绪诱发个体因素中的音乐经验和创造性倾向,探讨想象对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影响。本研究主要采用行为实验的方式进行研究,包含一项预实验和两项正式实验。预实验的主要目的为音乐材料的初选与评定。本研究者和一名钢琴专业的研究生共同从《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选》里进行了音乐材料的初选工作,首先剔除了一些非描述性标题的作品和描述性文字指向性不明确的作品,以避免正式实验中被试所描写的想象内容与音乐本身所表达的内容无法进行对比。其次,对其长度、格式和一些基本参数进行控制。通过QQ群招募被试对音乐情绪类型进行评定,依据评定结果删除不符合要求的音乐材料,最终选取6首音乐材料进入正式实验。实验一采用2(想象:有提示想象、无提示想象)*2(专业:音乐专业、非音乐专业)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有无提示想象和有无音乐经验均为被试间自变量,因变量为被试对音乐情绪的识别与体验,正确率和强度为因变量指标。主要探讨想象、音乐经验对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想象对大学生音乐情绪主效应显着,个体在有提示想象的条件下对于音乐情绪识别和体验的正确率和强度更为显着。而音乐经验在本研究条件下对大学生音乐情绪主效应并不显着。实验二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自变量为想象类型(有标题引导想象,没有标题引导想象),因变量为被试对音乐情绪的识别与体验,正确率和强度为因变量指标。在实验一的基础上继续探讨有无标题引导想象对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影响,以及个体的创造性倾向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创造性倾向测量工具为《威廉斯创造性倾向量表》,该量表有四种维度: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本量表共50道题,包括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四项,测验后可得四种分数,加上创造性总分可得五项分数。实验结果表明:有标题引导的想象对于个体音乐情绪识别和体验正确率方面影响突出,但在音乐情绪识别和体验的强度上不具有优势。创造性倾向中的创造性、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这五个因素与音乐情绪之间均不存在显着相关,且相关系数极低。本研究结论如下:1.在情绪诱发中,采用音乐和想象相结合的情绪诱发方式要比单独的音乐诱发效果更为显着。在有关情绪诱发的研究中,可尝试采用组合诱发方式诱发出稳定有效的情绪,保证实验能够顺利进行。2.想象是影响个体音乐情绪识别和体验的一个重要条件。个体在有提示想象的条件下对于音乐情绪识别和体验的正确率和强度更为显着。有标题引导的想象对于个体音乐情绪识别和体验正确率方面影响突出,但在音乐情绪识别和体验的强度上不具有优势。3.音乐经验和创造性倾向在本研究的条件下对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影响并不显着。有音乐经验的大学生对于音乐情绪体验强度方面更具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突出。创造性倾向中的创造性、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挑战性这五个因素与音乐情绪之间的相关系数极低。通过对这两个个体因素的控制,发现大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对于音乐情绪的识别和体验并不依赖于音乐经验和创造性倾向。

郭雅坤[4](2019)在《美学语境下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民族声乐是在特定的人文、历史背景下,根据现代社会审美方式,在演唱、表现形式及教育理念上吸收传统民族声乐,借鉴西洋科学发声方法,融合创新,具有现代意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刻洞悉国内外文化领域发展态势的前提下,我国设计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线,这正是对本民族的文化荣誉感的充分肯定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坚定信仰。而传统戏曲元素所饱含的文化底蕴,为现代民族声乐的艺术范畴、表现形式、原理观念等方面提供了创作思路。对于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来说,将鲜明的中国艺术文化形象展示在世界艺术舞台是文化自信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美学视角出发,根据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标准与审美规格,对大量现代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分析、概括,并理论联系实际,力图发掘其中精髓。由此总结出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运用中的规律,分析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运用中的美学价值,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对“美学语境下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中的运用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及现状、研究意义,创新思路等进行介绍。第二章美学语境中现代民族声乐的历程。这一章从传统民族声乐理论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形成奠定的基础入手,研究分析现代民族声乐审美经验的历史性传承;经由西洋科学发声方法的推动,现代民族声乐实现审美经验的差异性变革;根据不断地探索创造,现代民族声乐找到了来源于生活,并符合大众审美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族性发展道路。第三章探索现代民族声乐中传统戏曲元素的运用规律。这一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较为详细地论述现代民族声乐在创作方式、演唱方式,表演方式等方面对戏曲元素的借鉴与运用,结合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和论证,并从中总结其美学规律。第四章现代民族声乐吸收戏曲元素的美学价值。主要阐述现代民族声乐引用中国传统戏曲元素的音乐现象所引发的一些美学和文化内涵上的思考。从中归纳出现代民族声乐是按照美的规律产生的艺术形式,是符合审美的再创造的精神产品。第五章总结。本文旨在收集相关资料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音乐理论知识与本人艺术实践相结合,分析、梳理、概括出美学语境下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中的运用原则,并从中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为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及自己与其他民族声乐学习者,研究者的深入探索贡献绵薄之力。

尹帅[5](2019)在《西方大小调式音乐对空间想象力的影响》文中提出本研究利用西方大调式和小调式音乐,以理工类、人文社会学科类、艺术类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西方大小调式音乐对空间想象力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行为实验。实验一考察西方大小调式音乐产生的情绪效应(情绪效价、唤醒度),选取国内某大学在校学生60人(专业类别包含理工类、人文社会学科类、艺术类;男生30人,女生30人)为被试对象,呈现西方大小调式音乐各12段,每段音乐的平均时长30s,通过E-Prime程序记录不同被试的各项实验指标。结果表明,实验一选取的西方大小调式类型主效应显着,通过西方大小调式音乐的作用下,被试主观评定的情绪效价呈现显着性差异。具体指大调式音乐诱发被试的正性情绪,小调式音乐诱发被试的负性情绪,大调式音乐诱发被试的情绪效价显着高于小调式音乐作用下的情绪效价。其次,实验一结果对西方调式音乐对情绪诱发效应的非文化特异性观点进行了实验验证;除此之外,结果表明西方大小调式音乐对情绪唤醒度的诱发效应呈显着性;具体指大调式音乐的唤醒度明显高于小调式音乐的唤醒度,此结果与Juslin等人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实验二在实验一的基础上对西方大小调式音乐能否短暂提高空间想象力水平进行探究。通过选取国内某大学在校学生120人,平均年龄为20.63(SD=1.35)。其中,男生和女生各60人;理工类、人文社会学科类、艺术类学生各40人,使用《ROT空间想象力测试问卷》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结果显示,大调式音乐短暂提高被试空间想象力水平;聆听小调式音乐短暂降低被试空间想象力水平;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专业的主效应显着,即理工类被试的想象力分数最高,其次是人文社科类被试的想象力,艺术类被试的想象力分数最低,三个专业的被试想象力分数两两之间都显着。调式的主效应显着,大调组被试的想象力分数显着高于小调组的被试。除此之外,实验结果表明,性别因素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不显着。实验结论:一、大调式音乐诱发正性情绪;小调式音乐诱发负性情绪。二、大调式音乐比小调式音乐能诱发出更高的情绪唤醒水平。三、正性情绪能够短暂提高被试的空间想象力水平;负性情绪能够短暂降低被试的空间想象力水平。四、理工科大学生诱发正性情绪提高的空间想象力水平高于人文社会和艺术类学科学生。本研究作为基础性研究,研究结论有助于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学生对空间想象力的规律性及重要性的认识,帮助教师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运用教学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万诗慧[6](2018)在《试论音乐厅的“场效应”及其对观众心理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音乐厅是专供音乐表演和公众欣赏音乐的演艺建筑。现代意义上最早的音乐厅直到1700年才出现,至今这个音乐厅仍然存在,现称作“海顿音乐厅”。在各种音乐传播媒介非常多样化的今天,尽管人们已经能非常便捷地获得听音乐的机会(例如唱片、网络等),但音乐厅的数量仍在日益增多,说明人们去音乐厅听音乐会的需要也日益增长,音乐厅对于人们的现代生活越来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音乐厅中会产生何种“场效应”及其对观众心理有何影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阐述。本文主要由四章构成。第一章通过对物理学、哲学、心理学中“场”与“场论”的概念的梳理,对音乐厅“心物场”的概念及特征进行思辨。第二章从建筑学、声学和灯光设计三个方面对音乐厅中客观物理结构及参数进行分析和论述。第三章主要针对音乐厅中的观众在以上所及的客观物理环境和群体心理的作用下,观众心理受到的影响及其所具有的特征;同时,以三个音乐厅为例,通过对观众进行访谈、在音乐会现场发放《厅堂音质主观评价》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数据,分析音乐厅的声学参数与观众主观感受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是在上述分析论述的基础上,将音乐厅“场”内的物理环境和个体、群体心理特征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音乐厅的“场”可分为三类,这三类“场”可交互作用或单独生成音乐厅的四种“场效应”。在本人看来音乐厅的“场”是一个整体的交互的“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人的行为以及情绪、心理等都会受到这个整体的影响。

杨旭[7](2018)在《从爱出发 为爱而歌——石林教授访谈录》文中指出石林,原名石大麟,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录制出版《民族声乐训练与辅导》教学VCD专辑,编着出版《声乐考级曲集》《中国声乐曲选》等。在多年的声乐研习、教学实践中,继承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传统,汲取中国戏曲的表演元素,借鉴意大利美声歌唱的发声方法,摸索、创建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的教研、演艺模式,培养了一批活跃于国内外声乐、戏曲舞台上的优秀演唱人才,为推进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吴静寅[8](2016)在《声乐艺术心理学对声乐教学产生的作用(上)——评《声乐艺术心理学》》文中提出声乐艺术心理学作为一门声乐学与心理学交叉的新兴学科,专门研究歌唱者的心理现象对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人的复杂心理活动始终贯穿于声乐表演艺术。具有良好心理素养的歌唱者,能够通过对感知、想象、记忆和情感等心理因素的调整与控制,协调自身发声生理机能,使各种发声器官协调一致,从而达到良好的歌唱效果。因此,高校声乐教师需要研究声乐艺术心理学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声乐艺术心理这个重要环节,分析大学生歌唱心理障碍产生

李薇[9](2015)在《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吉林省V学院为个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专业化、专门化已经成为社会日益走向外在分化的一种趋势和表现形态,昭示着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与标志。教师作为一种职业,穿行于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较早地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专业化特点。如,子曰“诲人不倦”。再如,韩愈的《师说》强调:“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是我国先贤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种种表述,对于当下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仍有其重要价值与启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天,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教育改革的突破口,都在不断认识、评估教师及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地位,都在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育质量,都试图建立有关教师职业、教师专业化的衡量标准。教师将被视为学校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心脏。而改革教师教育必然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成为各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及范畴。有关教师教育的研究,诸多国家都有着清醒而深刻地认识:教师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第一阶梯,其责任就在于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已经成为改革的热点。伴随着教师专业素质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这一问题目前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艺术教师、特别是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且有进一步研究提升的空间。本论文研究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问题,也在于回应全球及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期盼。本文充分借鉴以往专家、学者的各项研究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与方法,系统地架构了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结构框架,并运用此结构框架,对长春市V学院12位声乐教师开展研究。研究的核心问题着力指向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其改进策略。通过文献梳理、教师和教学院长访谈、课堂观察、录音、录像分析以及5位声乐专家评价等质的个案研究方法,全面了解个案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实然现状,探寻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改进策略,进一步丰富了声乐教师学的研究意义。本文包括导论和正文两部分。导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及研究问题。正文共有七章:第一章,厘清相关概念界定,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为本研究的论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方法,明晰研究思路,对研究问题及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第三章,从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即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所包含的若干具体问题,对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进行理论阐释;第四章,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研究者对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总结;第五章,分析影响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的三个方面,即主观因素、声乐教育专业发展和声乐专业发展机制;第六章,提出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策略;第七章,得出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通过对个案学校的12位声乐教师等相关人员的36次访谈、24节课堂观察以及四次统计分析发现,目前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明显的提高,如教师的学历层次、声乐技巧、声乐教学水平等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实际问题。本论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三点:研究结论一,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情意结构表现为,理想态度积极,但主观能动性不强;研究结论二,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偏重基础知识,轻视音乐鉴赏和人文艺术综合素养;研究结论三,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重视基本技能,轻视科研创新能力,忽视教学的培养目标。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音乐院校是专门向各级学校提供音乐师资力量的高等教育学府,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同时,高等师范音乐院校在中国音乐教育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中国声乐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因此,抓住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这一核心问题,不断深入研究探索,不断提升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深化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研究者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引起教师、音乐院校、以及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对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内涵、价值、意义的重视,为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日益丰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为高师声乐教育事业的繁荣尽绵薄之力。但由于受研究时间、条件和自身学识等因素限制,使得本研究一定还存在着诸多不足,非常真诚地恳请各位师长提出宝贵的意见!

田丹丹[10](2015)在《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交叉理论学科进入我们的学术领域。声乐演唱就是歌唱相关生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二者的结合研究,在内容上打破了声乐理论研究的局限性,从新的视角为声乐演唱进行了修正与完善。众所周知,歌唱所使用的“乐器”较一般乐器特殊,其构造由于处于机体内部很难用肉眼直观,它不仅是歌唱生理技能技巧的协调运动,而且是神经系统指挥下的心理活动的外化,还是由歌唱者的正确心理活动所引起的生理运动。由于,在声乐学习与演唱中,歌唱者很难直观嗓音这一乐器,只是仅凭感觉进行歌唱发声。因此,歌唱者必须了解歌唱机体生理的构造及运动规律,通过相关声乐理论的图文和解剖学知识及教师的讲解来调动歌唱“乐器”进行歌唱运动。歌唱者的歌唱运动是否正确主要取决于歌唱心理活动的正确的支配。声乐演唱中有效调节歌唱心理活动支配歌唱生理的运动,在二者的密切联系作用下,才能完成声乐实践活动。本文以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研究为题,论述声乐演唱中相关生理机能与歌唱心理相结合的实践性及重要性,从而使声乐演唱更加科学系统。另外,根据现有歌唱理论研究成果及自身艺术实践的经验,从理论联系实践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研究对声乐演唱提出自己的见解,完善歌唱方式,建构正确的歌唱理念,使歌唱者的演唱水平及能力有所提升。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第一部分论证歌唱是歌唱者肌体生理与心理的结合;第二部分剖析歌唱生理在演唱中的功能;第三部分解析歌唱心理各因素在演唱中的作用;第四部分论证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在声乐实践中的应用;第五部分深入研究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结合的意义。研究结果证明,在声乐演唱中正确的歌唱心理才会产生正确的生理运动,只有在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下,才能建构正确的歌唱声音观念及系统的歌唱理念。因此,在声乐实践中,不只是单单的机体生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要用正确的歌唱心理引导来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才能做到思想与行为的统一,实现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运动。

二、声乐艺术的主观反应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声乐艺术的主观反应论(论文提纲范文)

(1)探索情绪管理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及应用 ——以罗西尼套曲《威尼斯赛船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声乐演唱中情绪与情绪管理
    第一节 声乐演唱中情绪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声乐演唱中情绪管理的形成
第二章 情绪管理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及影响
    第一节 情绪管理在基础发声训练中的作用
    第二节 情绪管理对声乐演唱技巧的影响
第三章 情绪管理在作品《威尼斯赛船会》中的主要影响
    第一节 情绪管理对谱例学习的影响
    第二节 情绪管理对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第三节 情绪管理对作品的情感处理及把握
第四章 情绪管理在演唱实践中的应用及重要性
    第一节 《威尼斯赛船会》演唱实践中情绪管理的应用
    第二节 情绪管理在舞台呈现上的应用
    第三节 情绪管理对声乐演唱练习的重要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艺术嗓音医学与声乐教学
    (一)艺术嗓音医学的发展渊源
        1 艺术嗓音医学的起源
        2 我国艺术嗓音医学的发展历程
        3 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体现
    (二)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1 音乐与歌唱的起源
        2 西方声乐艺术发展的简要脉络
        3 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简要脉络
    (三)艺术嗓音医学和声乐教学的关系
        1 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2 声乐教学对艺术嗓音医学发展的影响
二、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辅助声乐专业招生选材
        1 声音
        2 发声系统
    (二)结合教学经验划分声部
        1 按照学生发声器官的生理状态划分声部
        2 按照学生音域划分声部
        3 按照学生音色划分声部
        4 按照学生身材体型划分声部
        5 按学生歌唱状态和自我感觉划分声部
    (三)指导学生认知发声基本原理
        1 发声器官的结构
        2 嗓音的产生
        3 发声器官的工作原理
    (四)辅助学生科学的发声训练
        1 歌唱呼吸
        2 歌唱声区
        3 歌唱方法
    (五)引导学生日常的嗓音保健
        1 严格禁烟
        2 严格戒酒
        3 减少或消除清嗓
        4 避免或控制胃食管和咽喉反流
        5 避免在不该用嗓的情况下用嗓
        6 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良好身体状态
    (六)艺术嗓音问题的分析与防治
        1 艺术嗓音问题的分析
        2 艺术嗓音问题的防治
三、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形式和面临的问题
    (一)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具体形式
        1 声乐专业开设艺术嗓音医学相关课程
        2 声乐专业定期举办艺术嗓音医学专题讲座
        3 与医院相关科室合作建立学生嗓音跟踪档案
    (二)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1 师生对艺术嗓音医学的认识不足
        2 跨专业人才匮乏
        3 教材选定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想象影响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音乐情绪的理论研究
    1.1 音乐情绪的概念
    1.2 音乐诱发情绪的模型
        1.2.1 音乐线索一致性模型
        1.2.2 音乐情绪的协同化理论
        1.2.3 多重机制模型
    1.3 音乐诱发情绪的测量方法
        1.3.1 自我报告法
        1.3.2 心理生理指标测量法
        1.3.3 功能性神经成像测量
    1.4 影响音乐情绪的因素及相关研究
        1.4.1 音乐因素
        1.4.2 个体因素
        1.4.3 情境因素
2 想象的理论研究
    2.1 想象的概述
    2.2 想象的分类
    2.3 音乐治疗中的想象
    2.4 预期想象
    2.5 想象诱发情绪法
3 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3 研究框架
    3.4 研究创新点
4 预实验:音乐材料的初选与评定
    4.1 研究目的
    4.2 材料选择
        4.2.1 音乐来源
        4.2.2 材料初选
    4.3 材料评定
        4.3.1 被试
        4.3.2 评定维度
        4.3.3 评定程序
        4.3.4 统计分析
    4.4 结果
5 实验一:有无提示想象影响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和实验假设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假设
    5.2 实验方法及程序
        5.2.1 实验设计
        5.2.2 被试
        5.2.3 实验材料
        5.2.4 实验程序
    5.3 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想象、音乐经验对音乐情绪识别正确率影响分析
        5.4.2 想象、音乐经验对音乐情绪体验正确率影响分析
        5.4.3 想象、音乐经验对音乐情绪识别强度影响分析
        5.4.4 想象、音乐经验对音乐情绪体验强度影响分析
    5.5 讨论
        5.5.1 组合情绪诱发方法的优势
        5.5.2 想象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5.5.3 音乐经验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5.6 结论
6 实验二:有无标题引导想象影响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目的和实验假设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假设
    6.2 实验方法及程序
        6.2.1 实验设计
        6.2.2 被试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程序
    6.3 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
    6.4 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有无标题引导想象与各因变量的关系
        6.4.2 创造性倾向与音乐情绪识别和体验的关系
    6.5 讨论
        6.5.1 想象类型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6.5.2 创造性与音乐情绪的关系
    6.6 结论
7 总讨论与结论
    7.1 总讨论
        7.1.1 不同想象条件下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7.1.2 个体因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7.2 总结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美学语境下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研究内容
        1.1.2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2 立论依据
        1.2.1 研究意义
        1.2.2 目前研究现状
        1.2.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学语境中现代民族声乐的历程
    2.1 现代民族声乐审美经验的历史性传承
    2.2 现代民族声乐审美经验的差异性变革
        2.2.1 立足传统-建立民族音乐主体意识
        2.2.2 容纳百川-实现现代民族声乐多元发展
    2.3 现代民族声乐审美经验的民族性发展
第三章 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运用中的美学规律
    3.1 创作方式及其美学规律
        3.1.1 板腔体结构的借鉴
        3.1.2 叙唱和唱白互现的创作手法
        3.1.3 “古为今用”的创作美学
    3.2 演唱方式及其美学规律
        3.2.1 依字行腔
        3.2.2 戏曲唱腔
        3.2.3 “气、韵”的借鉴
        3.2.4 “声情意韵”结合的情感美学
    3.3 表演方式及其美学规律
        3.3.1 形体的借鉴
        3.3.2 戏曲舞台的运用
        3.3.3 情感的表达
        3.3.4 “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相依存”的现代性美学
第四章 现代民族声乐吸收戏曲元素的美学价值
    4.1 美育价值
    4.2 传承价值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5)西方大小调式音乐对空间想象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2.1 理论价值
        1.2.2 应用价值
    1.3 论文创新点
        1.3.1 视角创新
        1.3.2 方法创新
第2章 理论研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音乐情绪
        2.1.2 西方大调式及小调式音乐
        2.1.3 想象力及空间想象力
        2.1.4 情绪和想象力的关系
    2.2 测量方法
        2.2.1 音乐情绪的测量方法
        2.2.2 想象力的测量方法
    2.3 音乐情绪诱发的机制模型
        2.3.1 音乐期待模型
        2.3.2 音乐线索一致性模型
        2.3.3 音乐情绪的协同化理论
        2.3.4 多重机制模型
    2.4 音乐情绪的诱发方法
        2.4.1 行为实验测量法
        2.4.2 生理测量法
        2.4.3 情绪神经机制测量法
    2.5 中外研究现状
        2.5.1 国内研究现状
        2.5.2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实验一:西方大小调式音乐的情绪效应研究
    3.1 实验方法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假设
        3.1.3 被试
        3.1.4 实验材料
        3.1.5 实验程序
        3.1.6 实验设计
        3.1.7 实验工具
        3.1.8 数据收集及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结果
        3.2.2 分析
第4章 实验二:西方大小调式音乐影响空间想象力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方法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假设
        4.1.3 被试
        4.1.4 实验材料
        4.1.5 实验程序
        4.1.6 实验设计
        4.1.7 实验工具
        4.1.8 数据收集及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结果
        4.2.2 分析
第5章 总讨论与结论
    5.1 总讨论
    5.2 研究结论
第6章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6.1 研究不足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6)试论音乐厅的“场效应”及其对观众心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节 论题研究对象及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范围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论题相关研究综述
        一、音乐厅的物理环境相关研究
        二、剧场效应相关研究
        三、场论相关研究
        四、观众心理相关研究
        五、群体心理相关研究
        六、环境心理相关研究
    第三节 课题研究方法和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第一章 音乐厅与场
    第一节 场与场论
        一、场
        二、场论
    第二节 音乐厅的场
        一、音乐厅的起源与发展
        二、音乐厅的种类与功能
        三、音乐厅的心物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音乐厅的物理场特征
    第一节 音乐厅的内部结构
        一、音乐厅的平面形式、内部墙体与地面
        二、舞台与观众席的关系
        三、观众厅的设计
    第二节 音乐厅的声学特征及其客观参量
        一、音乐厅音质的客观参量
        二、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第三节 音乐厅中的光环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音乐厅中观众的心理场特征
    第一节 关于观众群体
        一、观众群体特征
        二、观众源于“期待”的情绪机制
        三、音乐厅观众群体状况及其对观演的影响
    第二节 音乐厅的物理环境对观众音乐认知心理的影响
        一、观众听感知与音乐厅的声环境
        二、观众的视觉感知与音乐厅的“遮蔽设计”(明暗布局与厅内装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音乐厅的场效应及其对观众心理的影响
    第一节 音乐厅场效应的形成
        一、音乐厅“场”的种类及特征
        二、音乐厅的“场效应”
    第二节 音乐厅的“场效应”(及其对观众心理的影响)
        一、音乐厅中的“水波纹效应”
        二、音乐厅中的“群体动力性效应”
        三、音乐厅中的“多觉统合效应”
        四、音乐厅中的“审美角色唤转效应”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吉林省V学院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一)社会发展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
        (二)教育改革对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相对滞后的挑战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素质
        (二)教师专业素质
        (三)声乐教师专业素质
    二、关于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
        (一)有关教师政策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
        (二)有关教师专业素质内容与要求的研究
        (三)有关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四)有关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与构成要素的研究
    三、关于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
        (一)有关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与知识、能力结构关系的研究
        (二)有关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与声乐教学关系的研究
        (三)有关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与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关系的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
    二、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取向
        (二)具体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对象
        (一)个案学校的选取
        (二)个案教师的选取
    五、研究效度
    六、研究伦理
    七、调查实施与步骤
第三章 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
    一、高师声乐教师专业情意结构
        (一)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理想
        (二)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态度
        (三)高师声乐教师的专业自我意识
    二、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一)专业知识理论
        (二)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知识的构成
    三、高师声乐教师专业能力结构
        (一)专业能力理论
        (二)高师声乐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
第四章 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
        (一)高师声乐教师专业情意
        (二)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知识
        (三)高师声乐教师专业能力
    二、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高师声乐教师主观因素
        (二)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发展
        (三)高师声乐教师专业发展机制
第五章 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一、高师声乐教师主观因素的影响
        (一)缺少声乐教育的自我意识
        (二)学习意识淡薄
        (三)科研意识与创新意识滞后
        (四)缺乏为基础教育和学生的服务意识
    二、高师声乐教育专业发展的影响
        (一)高师声乐教育模式的非师范性
        (二)高师声乐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针对性
        (三)轻视人文艺术综合素质的专业教育
        (四)声乐教学中现代教学技术的缺失
    三、高师声乐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的影响
        (一)高师声乐教师的管理理念
        (二)高师声乐教学评价存在工具化倾向
第六章 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策略
    一、改革高师声乐教育的基本模式
        (一)更新高师声乐教育理念
        (二)完善高师声乐课程体系
        (三)革新高师声乐教学方法
    二、坚持终生教育的理念和职前职后教育的连贯性
        (一)终生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二)职前职后教育的连贯性
    三、建立“研培一体”的专业发展机制
        (一)“研培一体”的内涵与特色
        (二)“研培一体”专业发展观念的确立
        (三)“研培一体”专业发展体制的优势
        (四)“研培一体”的实施策略
第七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一)理想态度积极,但主观能动性不强
        (二)偏重基础知识,轻视音乐鉴赏和人文艺术综合素养
        (三)重视基本技能,轻视科研创新能力,忽视教学的培养目标
    二、研究建议
        (一)对声乐教师的建议
        (二)对音乐院校的建议
        (三)对教师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三、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着作情况

(10)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歌唱是歌唱者肌体生理与心理的结合
    1.1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在声乐演唱中的联系
        1.1.1 歌唱生理是歌唱心理的基础
        1.1.2 歌唱者的心理活动是机体生理运动的支配者
        1.1.3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是矛盾统一体
    1.2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
        1.2.1 结合的定义
        1.2.2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运动
2 歌唱生理在演唱中的功能
    2.1 歌唱生理概述
        2.1.1 歌唱生理的定义
        2.1.2 歌唱生理各要素间的关系
    2.2 歌唱生理五大系统的简要剖析
        2.2.1 歌唱的指挥中心——神经系统
        2.2.2 歌唱的发声系统
        2.2.3 歌唱的动力系统
        2.2.4 歌唱的共鸣系统
        2.2.5 歌唱的语言系统
    2.3 影响歌唱的其他生理因素
3 歌唱心理各因素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3.1 歌唱心理的定义
    3.2 歌唱心理各因素的应用
        3.2.1 歌唱的感知
        3.2.2 歌唱的思维
        3.2.3 歌唱的注意
        3.2.4 歌唱的记忆
        3.2.5 歌唱的想象
        3.2.6 歌唱的情绪情感
    3.3 歌唱者的个性心理特征
        3.3.1 歌唱者的性格
        3.3.2 歌唱者的气质
        3.3.3 歌唱者的意志、动机与需要
        3.3.4 歌唱者的兴趣
4 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在声乐实践中的应用
    4.1 歌唱机体生理技能技巧的训练是声乐实践的基础
    4.2 歌唱心理活动是声乐实践的关键
    4.3 声乐演唱过程是歌唱者机体生理与心理活动的结合
5 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结合的意义
    5.1 理论意义
    5.2 实践意义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声乐艺术的主观反应论(论文参考文献)

  • [1]探索情绪管理对声乐演唱的影响及应用 ——以罗西尼套曲《威尼斯赛船会》为例[D]. 汪晨蕾.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艺术嗓音医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D]. 李士龙.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3]想象影响大学生音乐情绪的实证研究[D]. 王畅. 西南大学, 2020(01)
  • [4]美学语境下戏曲元素在现代民族声乐中的运用研究[D]. 郭雅坤. 广西大学, 2019(01)
  • [5]西方大小调式音乐对空间想象力的影响[D]. 尹帅. 西南大学, 2019(01)
  • [6]试论音乐厅的“场效应”及其对观众心理的影响[D]. 万诗慧. 上海音乐学院, 2018(01)
  • [7]从爱出发 为爱而歌——石林教授访谈录[J]. 杨旭. 歌唱艺术, 2018(03)
  • [8]声乐艺术心理学对声乐教学产生的作用(上)——评《声乐艺术心理学》[J]. 吴静寅. 中国教育学刊, 2016(03)
  • [9]高师声乐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 ——以吉林省V学院为个案[D]. 李薇. 东北师范大学, 2015(12)
  • [10]声乐演唱中歌唱生理与歌唱心理的结合研究[D]. 田丹丹. 山西师范大学, 2015(09)

标签:;  ;  ;  ;  ;  

声乐的主观反应理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