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隐球菌感染的治疗和预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认为艾滋病在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5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制定了第一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 并于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021年版指南是在2018年版指南的基础上, 根据我国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结果进行的更新, 主要反映了机会性感染、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暴露后预防(PEP)、暴露前预防(PrE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全程管理和预防母婴传播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本版指南详细介绍了PrEP的适应证、用药方案、随访和监测以及预防措施。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提出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简称《指南》)第一版,2011年、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更新[1]。本版《指南》是在2018年第四版《指南》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修订而成。
李梦杰,李翠萍,李丽,付月强,刘鹏,王彪,周杰[3](2021)在《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1例》文中研究表明隐球菌病是由隐球菌引起的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及肺,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也有发生,肺部隐球菌感染临床与影像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仅见个案报道[1-2],我们遇到1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患者, 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8岁,农民。主因头晕18天于2021-01-05,08:28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血压最高达150/95 mmHg,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4](2021)在《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文中研究指明艾滋病,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其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亦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是影响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牵头, 于2005年制订了我国《艾滋病诊疗指南》(下简称《指南》)第一版, 2011
张梦瑶[5](2021)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是一类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在没有明确病因的情况下凭经验治疗,现有的检测方法常常造成漏诊、误诊,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精准的检测方法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脑脊液mNGS的阳性检出率、检出病原体谱、常规检测方法的检出结果,对比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的差异性,来探讨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指导临床做到早期识别疾病、早期诊断疾病、早期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并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使广大患者受益。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回顾性分析,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01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并送检脑脊液mNGS检测的病例36例,包括病毒性脑炎/脑膜炎16例,化脓性脑膜炎10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隐球菌性脑膜炎1例,脑囊虫病1例,病原体不明确的感染性脑炎/脑膜炎7例。记录每例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入院后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术,收集并分析脑脊液的mNGS结果、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细胞学、脑脊液培养/血培养、神经影像和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资料。利用配对四格表卡方检验(Mc Nemar检验)比较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差异性。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为(42.25±17.59)岁,前驱感染主要为感冒、受凉、腹泻,主要临床表现是头痛、发热、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癫痫发作,首发症状主要是头痛、发热。2.3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检出以下病原体DNA特异性序列:病毒10例(10/36,27.78%),分别为人类疱疹病毒3型5例,人类α疱疹病毒1型2例,人类疱疹病毒4型1例,人类β疱疹病毒6A型1例,人类β疱疹病毒7型1例;细菌9例(9/36,25.00%),其中链球菌属4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例,大肠埃希菌1例,肺炎克雷伯菌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真菌1例(1/36,2.78%),为新型隐球菌;寄生虫1例(1/36,2.78%),为猪链状带绦虫。mNGS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并符合临床诊断的例数为21例,真阳性率为58.33%(21/36);假阳性3例(3/36,8.33%),其中细菌2例(2/36,5.56%),真菌1例(1/36,2.78%);mNGS未检出病原体但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有12例(12/36,33.33%)。3.36例感染性脑炎/脑膜炎送检mNGS的病例中34例有背景菌污染,检测出的细菌有痤疮丙酸杆菌25例(73.53%),人葡萄球菌24例(70.59%),检出序列数最多的G+菌是痤疮丙酸杆菌(7例),序列数最多的G-菌是危险罗尔斯顿菌(6例),所检出背景菌以细菌为主,检出的这些病原体尚未达到诊断阳性感染的标准。4.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mNGS检出10例病毒感染,其中1例人类α疱疹病毒1型、2例人类疱疹病毒3型和1例人类β疱疹病毒6A型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者的肋间和后腰部发现疱疹,1例人类疱疹病毒3型、1例人类疱疹病毒4型的特异性抗体检测阳性,协助诊断疱疹病毒感染;mNGS检出9例细菌感染,其中2例链球菌感染患者的脑脊液培养呈阳性,2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的患者脑脊液和血培养均为阳性,1例肺炎克雷伯菌的脑脊液培养呈阳性,1例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有结核个人接触史;mNGS检出1例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的墨汁染色阳性。5.以临床诊断为判断标准时,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为25.00%,mNGS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为58.33%。脑脊液mNGS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 Nemar检验,p=0.002),mNGS的敏感度明显高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结论:1.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上与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方法相比更为敏感,可起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的作用,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病人预后,降低病人死亡率、致残率。2.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中检出病原菌谱主要以病毒和细菌为主,对于诊断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有一定的优势,但临床在读取病原体结果的时候要注意背景菌的存在,以免干扰最终的诊断。
范晓琳[6](2021)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分析(附7例病例报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以便尽早治疗并改善预后。方法:收集7例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2015.01至2020.06收治的诊断明确、临床资料完整的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从11岁到16岁,平均年龄13.4岁。其中男性患儿1例,女性患儿6例。从系统性红斑狼疮起病至确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9.1个月。7例患者中真菌感染1例,结核感染2例,非结核感染4例。其中脑脓肿1例,脑膜炎6例。首发症状以头痛、发热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其中1例以呕吐、肢体偏瘫起病,1例以视力下降起病,1例以抽搐、意识障碍起病。其中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起病前口服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平均治疗时间9.3个月。3例曾行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剂量为15mg/kg,连用3天。6例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药物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雷公藤多甙、羟氯喹等。均根据病原学结果给予规范抗感染治疗,药物包括美罗培南、氟康唑、青霉素、万古霉素。治愈或好转3例,3例无明显好转,1例死亡。结论: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以脑膜炎多见,可有发热、头痛、抽搐、意识障碍等表现。应尽早行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及头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提高患儿预后。
张蕾,闫智慧,王玉超[7](2021)在《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指出新型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荚膜酵母菌,属于条件致病菌,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的患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患者。但近年报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中隐球菌感染呈上升趋势。然而目前国内尚无儿童播散性隐球菌病的诊疗指南或共识。希望通过本病例的报道及文献复习,能让临床医师对该病有更多的了解。1 病例介绍1.1 病史患儿,女,2岁4个月,主因发热9 d入院,体温最高40 ℃,无皮疹
刘文卉,陈军华[8](2021)在《76例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男47例,女29例,平均年龄(6.34±3.6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78.95%)、呕吐(81.58%);首次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46例(60.53%),首次脑脊液真菌培养阳性21例(27.63%),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抗真菌治疗好转率(74.19%),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好转率(6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极易误诊、漏诊,反复、多次腰穿有助于早期诊断;两性霉素B联合5-氟胞嘧啶是抗真菌治疗首选方案,早期诊断、积极降颅压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刘文卉,陈军华[9](2021)在《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4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男童14例,女童10例,平均年龄(7.5±3.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100%)、头痛(87.5%)、呕吐(87.5%)。院外误诊15例(62.5%),院内误诊9例(37.5%)。抗真菌治疗后,痊愈出院8例(33.3%),未愈16例(66.7%)。意识障碍、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水平低为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易误诊,适当、多次腰穿有助于明确诊断,多种检测方法并用可提高隐球菌检出率,减少误诊。意识障碍、脑脊液葡萄糖及氯化物水平低提示预后不良。
侯伟,王亚坤,贾美轩,钱小娜,田利远[10](2020)在《儿童肺隐球菌病八例及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总结儿童肺隐球菌病临床资料,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2012年3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例肺隐球菌病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原学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8例患儿免疫功能检查均正常,其中4例有禽类接触史。8例患儿均有长期发热,7例伴有轻微咳嗽。8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升高;6例嗜酸粒细胞升高;6例IgE升高。6例患儿肺部CT表现为多发斑片、结节、条索样高密度影,2例表现为双肺弥漫粟粒样小结节影,7例伴有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8例伴有腹腔淋巴结肿大。6例患儿新生隐球菌培养阳性确诊,其中3例第一次培养阴性,第二次培养阳性确诊;2例患儿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确诊。8例患儿均给予抗真菌治疗,其中1例发生肺外播散患儿临床控制不佳,其余预后良好。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儿童可患肺隐球菌病,长期发热是最主要临床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嗜酸粒细胞升高、IgE升高是急性期相对特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以双肺结节为主,常伴多组淋巴结肿大,多次多部位真菌培养可提高确诊率。
二、儿童隐球菌感染的治疗和预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儿童隐球菌感染的治疗和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 |
1.1 流行现况 |
1.2 传染源 |
1.3 感染和传播途径 |
1.4 疫情报告 |
1.5 患者管理 |
1.6 预防措施 |
2 病原学特征 |
3 实验室检查[7] |
3.1 HIV-1/2抗体检测 |
3.1.1 筛查试验 |
3.1.2 抗体补充试验 |
3.2 CD4+T淋巴细胞检测 |
3.3 HIV核酸检测 |
3.4 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
4 发病机制 |
5 临床表现与分期 |
5.1 急性期 |
5.2 无症状期 |
5.3 艾滋病期 |
6 诊断标准[12] |
6.1 HIV感染早期的诊断标准 |
6.2 HIV感染中期的诊断标准 |
6.3 艾滋病期的诊断标准 |
7 常见机会性感染[13-14] |
7.1 PCP |
7.1.1诊断 |
7.1.2治疗 |
7.1.3 预防 |
7.2 结核病 |
7.2.1 诊断[17] |
7.2.2 治疗 |
7.2.3 预防[13,17,23] |
7.3 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
7.3.1 诊断 |
7.3.2 治疗 |
7.3.3 预防 |
7.4 CMV感染 |
7.4.1 CMV视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7.4.2 其他部位CM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
7.4.3 ART |
7.4.4 预防 |
7.5 单纯疱疹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25] |
7.5.1 诊断 |
7.5.2 治疗 |
7.6 弓形虫脑病 |
7.6.1 诊断 |
7.6.2治疗 |
7.6.3预防 |
7.7 真菌感染 |
7.7.1 诊断 |
7.7.2 治疗 |
8 抗病毒治疗 |
8.1 治疗目标 |
8.2 国内现有抗反转录病毒药物介绍 |
8.3 成人及青少年抗病毒治疗时机与方案[20-22,35] |
8.3.1 成人及青少年启动ART的时机 |
8.3.2 成人及青少年初始ART方案 |
8.4 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 |
8.4.1 儿童[22,36] |
8.4.2 孕妇 |
8.4.3 哺乳期妇女 |
8.4.4 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 |
8.4.5 静脉药物依赖者美沙酮维持 |
8.4.6 合并HBV感染者 |
8.4.7 合并HCV感染者 |
8.5 抗病毒治疗监测 |
8.5.1 疗效评估 |
8.5.2 病毒耐药性检测 |
8.5.3 药物不良反应观察 |
8.5.4 药物浓度检测 |
8.6 换药标准和治疗失败患者的抗病毒治疗[20-22,35] |
8.6.1 病毒学抑制患者的ART |
8.6.2治疗失败患者的ART |
8.7 药物间相互作用 |
9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 |
9.1 诊断 |
9.2 治疗[13] |
9.3 发生的危险因素 |
1 0 艾滋病相关肿瘤[21,44] |
1 1 HI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及单阳家庭生育 |
1 1.1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干预 |
1 1.2 安全助产 |
1 1.3 产后喂养指导 |
1 1.4 HIV阳性孕妇所生儿童的随访 |
1 1.5 单阳家庭的生育选择 |
1 2 HIV暴露处理与预防阻断[22,47-49] |
1 2.1 职业暴露 |
1 2.1.1 暴露途径及其危险度 |
1 2.1.2 HIV职业暴露后处理原则 |
1 2.1.3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原则 |
1 2.1.4 HIV职业暴露后的监测 |
1 2.1.5 预防职业暴露的措施 |
1 2.2 非HIV职业暴露 |
12.3注意事项 |
1 2.4 暴露前预防(Pr EP) |
1 2.4.1 适合人群 |
1 2.4.2 用药原则 |
1 2.4.3 随访和监测 |
1 2.4.4 注意事项 |
1 3 HIV感染的全程管理 |
1 3.1 HIV感染的预防和早期诊断 |
1 3.2 机会性感染的诊治和预防 |
1 3.3 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启动和随访 |
1 3.4 非艾滋病定义性疾病的筛查与处理 |
1 3.5 社会心理综合关怀 |
(3)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病例介绍 |
讨 论 |
(5)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1.2 入选标准 |
2.1.3 伦理支持与知情同意 |
2.2 研究方法 |
2.2.1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 |
2.2.2 脑脊液mNGS的病原体检出结果的记录 |
2.2.3 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 |
2.2.4 脑脊液 mNGS 与传统检测方法的敏感度 |
2.2.5 分析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敏感度的差异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3.1 感染性脑炎/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分析 |
3.2 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脑脊液mNGS的病原体检出结果 |
3.3 脑脊液mNGS的背景菌检出结果 |
3.4 脑脊液mNGS病原体检测结果与临床验证 |
3.5 脑脊液 mNGS 与传统病原学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及其差异 |
第四章 讨论 |
4.1 传统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 |
4.2 mNGS 与传统病原体检测方法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的敏感度及其差异 |
4.3 mNGS病原体检出结果与临床验证 |
4.4 脑脊液mNGS在诊断感染性脑炎/脑膜炎中的应用 |
4.4.1 脑脊液mNGS检出病原体谱和阳性检出率 |
4.4.2 脑脊液mNGS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
4.4.3 脑脊液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临床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 |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6)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分析(附7例病例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引索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研究进展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2.1 遗传及免疫因素 |
2.2.2 感染因素 |
2.2.3 药物因素 |
2.3 临床表现 |
2.3.1 SLE合并脑膜炎常见症状 |
2.3.3 SLE合并脑炎常见症状 |
2.3.4 SLE合并脑脓肿常见症状 |
2.3.5 SLE合并颅外感染灶常见症状 |
2.4 实验室检查 |
2.4.1 血生化检查 |
2.4.2 脑脊液检查 |
2.5 影像学检查 |
2.5.1 头部影像学检查 |
2.5.2 其他部位影像学检查 |
2.5.3 脑电图 |
2.5.4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2.6 诊断 |
2.7 鉴别诊断 |
2.8 治疗 |
2.8.1 对症支持治疗 |
2.8.2 SLE的巩固治疗 |
2.8.3 抗感染治疗 |
2.9 预后 |
2.10 结语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2 诊断标准 |
3.3 辅助检查 |
3.3.1 实验室检查 |
3.3.2 影像学检查 |
3.3.3 病理学检查 |
3.4 治疗情况 |
3.4.1 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 |
3.4.2 激素冲击治疗的情况 |
3.4.3 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 |
3.4.4 确诊CNS感染后治疗情况 |
3.5 随访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情况 |
4.2 临床资料 |
4.2.1 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应用情况 |
4.2.2 首发症状 |
4.2.3 临床表现与体征 |
4.3 实验室检查 |
4.3.1 血生化检查 |
4.3.2 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检查 |
4.4 影像学检查 |
4.4.1 头部影像学检查 |
4.4.2 肺部影像学检查 |
4.5 病原学检查 |
4.6 其他检查 |
4.7 预后及随访 |
第5章 讨论 |
5.1 SLE合并CNS感染的影响因素 |
5.1.1 自身免疫紊乱及外源药物的影响 |
5.1.2 病原体的感染 |
5.2 SLE合并CNS感染的临床特点 |
5.2.1 起病隐匿 |
5.2.2 临床表现不典型 |
5.2.3 鉴别诊断困难 |
5.2.4 病死率高,预后差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1.1 病史 |
1.2 体检 |
1.3 辅助检查 |
1.4 治疗 |
2 讨 论 |
(8)76例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2 结 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流行病学及易感因素 |
2.3 临床表现 |
2.4 实验室检查 |
2.5 影像学表现 |
2.6 误诊情况 |
2.7 治疗及转归 |
3 讨 论 |
(9)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4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发病情况 |
2.3 临床表现 |
2.4 实验室检查 |
2.5 影像学表现 |
2.6 诊疗情况 |
2.7 转归 |
2.8 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
3 讨论 |
四、儿童隐球菌感染的治疗和预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内科杂志, 2021(12)
- [2]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1(11)
- [3]肺隐球菌病并机化性肺炎1例[J]. 李梦杰,李翠萍,李丽,付月强,刘鹏,王彪,周杰. 临床肺科杂志, 2021(12)
- [4]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肝学组,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21(05)
- [5]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在感染性脑炎/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 张梦瑶. 河北大学, 2021(09)
- [6]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分析(附7例病例报道)[D]. 范晓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7]儿童全身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 张蕾,闫智慧,王玉超. 中华全科医学, 2021(03)
- [8]76例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J]. 刘文卉,陈军华.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21(01)
- [9]儿童隐球菌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4例分析[J]. 刘文卉,陈军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1(01)
- [10]儿童肺隐球菌病八例及临床分析[J]. 侯伟,王亚坤,贾美轩,钱小娜,田利远. 国际呼吸杂志,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