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潘鸿,杨印生,魏思琳[1](2022)在《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探析——以吉林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农科建设的逐步推进,新时代高校农业教育改革推动着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方向的调整。本文结合吉林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的建设与教学经验,分析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形势下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思路、特点与创新措施。
朱震锋,万志芳,朱洪革,李微[2](2021)在《TP-CDIO理念下《林业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基于《林业政策学》课程教学实例,在充分融入理论素养和政策认知两项基本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深入探索农林经济管理类课程如何有效应用和实践TP-CDIO理念的基本过程和方式。在充分解构TP-CDIO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分别从重构课程目标、教学方法革新、增设政策实训模块三个方面具体阐述TP-CDIO理念下《林业政策学》课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改革创新模块设计,有益于改善《林业政策学》课程教学水平及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养成,也为新农科建设在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及方法改革等领域提供启发和思考。
马晓旭[3](2021)在《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校农经专业人才培养生态链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农科建设需要培养新型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针对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三农"情怀不足、复杂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较差、团队协作能力有待增强、国际化能力较低等问题,构建由"三农"素养培养、研究性理论教学、研究性实践教学、优质师资队伍培育、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等子模块构成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生态链。通过发挥各有机模块的互作用与自作用机理,并耦合各子模块的运作路径,可以有效促进新型农林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
杨正勇,沈雪达[4](2021)在《凸显渔业经济管理特色打造农林经济管理一流专业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而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作者认为就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而言,建设一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不仅是国家培养渔业经济管理领域专业人才的需要,而且是学院内涵建设的要求。文章从历史发展视角,阐释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持续聚焦渔业经济管理领域、凝练自身特色的必要性;探讨了农林经济管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了以综合改革为动力,推进一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对策建议。
刘婕,佘迎红[5](2020)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行业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针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笔者探索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从教学内容如何提升研究能力、教学形式如何能力化、教学环节如何标准化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
杨树果,刘丽,杨学丽[6](2019)在《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的思考》文中提出以"985""211"高校以及一般的农业院校为例,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产学研用合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产学研用合作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合作仍存在盲目性、重外延轻内涵建设以及合作各方利益冲突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深化改革、明确培养目标,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协调合作各方利益关系的建议。
闫振宇,刘天军,徐家鹏[7](2019)在《基于NVivo软件的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质性分析》文中提出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优秀管理人才,优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有利于调整人才培养定位和方案,培养出更符合现实需求的专业人才。利用NVivo11软件,从人才类型、社会角色和教育素质三方面对全国38所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有一元型、二元组合型和多元综合型三种,并以一元型为主;社会角色方面,各高校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工作内容定位以经营管理为主,就业行业部门以政府部门为主;教育素质方面,普遍对专业知识提出了要求,并以管理科学、经济科学为主,综合素质方面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具体985/211院校和普通院校、农业院校和非农业院校间的人才类型、社会角色定位及教育素质要求又有所差异。各高校宜挖掘和强化自身专业特色,深度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区域人才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卓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王旭有,宋克彬[8](2019)在《基于协同创新地方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文中指出针对地方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校外实践教学时间难以保障、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深入的研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更换频繁、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协同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内容、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等方式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马少珍[9](2019)在《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7年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高校社科学报是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到重要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农业研究和三农议题是农业高校学报关注的焦点。作为农业大学学报,《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学报》)从学校办学实际出发,紧跟中央一号文件,关注三农热点问题和社会现实议题,灵活设置栏目,注重专题策划与高水平机构合作,提高文章质量和期刊影响力,走上了一条特色化发展之路。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结合内容分析法和访谈法,以高校学报改革为背景,对《学报》2008-2017年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学报》十年间的栏目设置进行了详细分析,体现出栏目建设的历时性变化及演变特征;其次,对载文及引文数据进行分析,利用科学评价指标综合考察《学报》发展状况;第三,利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V对《学报》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解析《学报》载文特征;第四,立足于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情境,展现《学报》数字化建设成果;最后,根据《学报》十年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特点,并提出几点建议。研究发现:(一)《学报》栏目建设已具有稳定格局,形成了以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土地问题、经济与管理成为常设栏目,不定期开始专题栏目,根据需求增设特约专稿的栏目设置方式;(二)《学报》坚持开放办刊理念,加强了对文章质量的把关,走精品发展路线,实现了从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的转变。载文量呈下降趋势,但基金论文比、下载量、被引量、影响因子等均呈现上升趋势。(三)在知识图谱分析中,《学报》高频作者以校内作者为主,作者合作网络密度低;来源机构以校内学院或研究团队为主,机构合作密度低;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显示,《学报》能根据学校优势、中央一号文件及社会热点议题进行选题策划,紧跟三农发展趋势,但关键词总体聚类效果及研究传承效果不佳。(四)《学报》微信公众号建立时间短、特色不突出;微博尚未开通,高校学报社科类微博建设整体状况堪忧。
何力,王晓燕,刘振露[10](2019)在《加强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思考》文中认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级重点学科,该专业自设立至今在专业综合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协调、教师队伍建设与国内一流大学之间的巨大差距仍然是困扰该专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专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等,以不断提高该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探析——以吉林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
(一)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的内涵 |
(二)新农科背景下农经专业教育的特点 |
二、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现状分析 |
(一)具有功能配套的实验室 |
(二)人才培养新模式的依托平台 |
(三)面向“三农”的服务平台 |
三、当前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运行存在问题 |
(一)课程设计导致理论与实操脱节 |
(二)资源配置相对不足 |
(三)教学目标偏移、成果反馈模糊 |
四、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思路与创新措施 |
(一)建设思路 |
(二)特点 |
(三)建设目标 |
(三)创新措施 |
1.加强设施及功能的“软”“硬”融合 |
2.更新完善辅助性教学资源 |
3.强化教学质量和文化氛围 |
(2)TP-CDIO理念下《林业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从CDIO到TP-CDIO教育理念的内涵解构 |
2 TP-CDIO理念下《林业政策学》课程教学创新模块分析 |
2.1 重构TP-CDIO理念下的课程教学目标 |
2.2 探索TP-CDIO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改革 |
2.3 增设TP-CDIO理念下的政策实训模块 |
3 结语与展望 |
(3)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校农经专业人才培养生态链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校农经专业毕业生能力的供需分析 |
1.新农科建设需要培养新型的农林经济管理人才。 |
(1)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性工作能力。 |
(2)具有以农林经济管理学科为主的多学科知识素养和能力。 |
(3)具有知识获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
(4)具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能力。 |
(6)具有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与深厚的“三农”情怀。 |
2.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供给分析。 |
(1)毕业生的国际化程度较低,国际化能力较差。 |
(2)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
(3)学生掌握的知识面较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
(4)毕业生解决复杂问题和实践创新能力较欠缺。 |
(5)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
(6)毕业生专业素养和“三农”情怀较欠缺。 |
二、新农科时代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生态链构建 |
1.构建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 |
2.人才培养生态链架构及运作机理。 |
三、我国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生态链的运作路径 |
1.“三农”素养培养有机模块运作路径。 |
2.研究性理论教学有机模块运作路径。 |
3.研究性实践教学有机模块运作路径。 |
4.优质师资队伍培育有机模块运作路径。 |
5.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有机模块运作路径。 |
(1)教师评价激励机制的变革。 |
(2)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
(3)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 |
四、结束语 |
(4)凸显渔业经济管理特色打造农林经济管理一流专业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必须继续凸显渔业经济管理特色 |
二、上海海洋大学一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
(一)优化培养方案 |
(二)建设高质量教材体系 |
(三)加强重点课程建设 |
(四)优化实践教学 |
(五)打造一流教学团队 |
(六)优化育人效果评价方式 |
三、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保障一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 |
(一)着力完善教师学习发展制度 |
(二)着力改革教师评价标准 |
(三)着力优化考核激励办法 |
(5)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运筹学与农林经济管理的关系 |
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 |
(一)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
(二)加强实践教学 |
(三)加强校企合作 |
(四)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教学及创新实践平台 |
三、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建议 |
(一)结合编程语言构建并求解数学模型,整合相关课程体系 |
(二)增加课程设计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
(三)结合案例教学,用经典算法的思想开拓学生思维 |
(四)选择部分教学内容引入“慕课”教学,丰富教学方式方法 |
(五)改进考核方式,真正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四、小结 |
(6)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现状 |
1.1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更注重应用性 |
1.2 课程体系不断完善 |
1.3 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 |
1.4 实践教学基地陆续建立 |
1.5 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
2 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产学研用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 合作存在盲目性 |
2.2 合作重外延发展轻内涵建设 |
2.3 合作各方不能互利互补协调发展 |
3 加强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的思考 |
3.1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
3.2 进一步深化改革明确培养目标 |
3.3 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合作体制机制 |
(7)基于NVivo软件的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分析 |
(一)样本采集 |
(二)文本编码 |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人才类型 |
(二)社会角色 |
1. 工作内容 |
2. 行业部门 |
(三)教育素质 |
1. 综合素质 |
2. 专业素质 |
四、结论与讨论 |
(8)基于协同创新地方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一、地方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
(一) 校外实践教学实习时间难以保障 |
(二) 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缺少深入的研究 |
(三)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更换频繁, 质量不高 |
(四) 校外实践教学经费不足 |
二、协同创新理念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一) 协同实践教学时间, 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
(二) 以学生为中心协同实践教学内容的联系性 |
(三) 协同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 |
(9)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7年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关于高校学报的研究 |
1.2.2 关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计量法 |
1.3.2 内容分析法 |
1.3.3 访谈法 |
1.4 数据来源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2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概况 |
2.1 发展历程 |
2.2 办刊宗旨 |
2.3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色化建设背景 |
2.3.1 名刊工程与名栏工程建设的总体要求 |
2.3.2 农业大学学报的自身发展需要 |
3 栏目设置分析 |
3.1 栏目设置的基本情况 |
3.2 栏目总体概况 |
3.3 栏目类型分析 |
3.3.1 低频栏目分析 |
3.3.2 中高频栏目分析 |
3.4 栏目设置特点总结 |
3.4.1 转变发展思维,科学规划栏目建设 |
3.4.2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保证栏目稳定发展 |
3.4.3 反映学术前沿问题,把握时代发展脉络 |
3.4.4 多种栏目形式结合,提升《学报》竞争力 |
4 载文分析 |
4.1 载文量 |
4.1.1 载文量分析 |
4.1.2 稿件来源 |
4.2 基金论文 |
4.3 学科分布 |
4.4 下载量 |
4.5 小结 |
4.5.1 载文量变化明显,篇幅不断增长 |
4.5.2 稿件来源稳定,基金论文增长明显 |
4.5.3 学科聚集效果显着,特色栏目见成效 |
4.5.4 下载量逐年提升,网络传播优势突出 |
5 引文分析 |
5.1 被引分析 |
5.2 影响因子分析 |
5.3 高频被引文献分析 |
5.4 小结 |
6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
6.1 作者分析 |
6.2 机构分析 |
6.3 关键词分析 |
6.3.1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
6.3.2 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聚类分析 |
6.3.3 载文研究热点演变历程 |
6.4 小结 |
6.4.1 重视高频作者,培养作者团队 |
6.4.2 加强机构合作,促进研究纵深化发展 |
6.4.3 从学报特征出发,合理规划选稿 |
7 数字化转型下的发展实践分析 |
7.1 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7.1.1 高校学报面临的挑战 |
7.1.2 高校学报发展的新动力 |
7.2 数字化实践分析 |
7.2.1 微信公众号 |
7.2.2 微博 |
7.3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人物访谈 |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加强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
1.1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变化 |
1.2 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
1.3 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
2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优势和不足 |
2.1 本专业的优势 |
2.1.1 学校的重视。 |
2.1.2 地缘及人缘优势。 |
2.1.3 有一定研究基础。 |
2.2 本专业的不足 |
2.2.1 课程的设置不尽合理。 |
2.2.2 师资队伍建设仍较落后。 |
2.2.3 科研能力较为薄弱。 |
2.2.4 实验及实践教学较为欠缺。 |
3 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未来建设和发展的思考 |
3.1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
3.2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 |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3.4 加大专业实习、实践实训教学 |
3.4.1 紧密结合贵州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积极建设校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 |
3.4.2 探索和实施“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 |
四、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农科背景下农林经济管理实验室建设探析——以吉林大学为例[J]. 潘鸿,杨印生,魏思琳.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01)
- [2]TP-CDIO理念下《林业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朱震锋,万志芳,朱洪革,李微. 中国林业经济, 2021(06)
- [3]新农科背景下我国高校农经专业人才培养生态链构建研究[J]. 马晓旭.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21(05)
- [4]凸显渔业经济管理特色打造农林经济管理一流专业的思考[J]. 杨正勇,沈雪达.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02)
- [5]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刘婕,佘迎红. 大学教育, 2020(02)
- [6]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产学研用合作的思考[J]. 杨树果,刘丽,杨学丽.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23)
- [7]基于NVivo软件的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质性分析[J]. 闫振宇,刘天军,徐家鹏. 高教论坛, 2019(11)
- [8]基于协同创新地方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 王旭有,宋克彬.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9(08)
- [9]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7年发展研究[D]. 马少珍.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3)
- [10]加强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思考[J]. 何力,王晓燕,刘振露. 福建茶叶, 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