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需要巡洋舰

中国海军需要巡洋舰

一、中国海军需要巡洋舰(论文文献综述)

何岸[1](2020)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主题为: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以这个主题为核心,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作为资源极为缺乏的岛国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为何忽视了极其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保护,从而导致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以一系列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由于研究主题属于战略研究领域中关于战争失败的研究范围,所以本文根据战争失败研究的代表性着作《军事灾难:战争失败的剖析》一书提出的导致战争失败的“军事灾难”产生的基本理论框架来加以分析,首先确认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属于战争失败中的典型“军事灾难”,而这种“军事灾难”的产生绝非单一因素所导致。其次,分别从纵向层次与横向领域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其中,纵向的研究主要分为国家、军队、战区/舰队、部队四个层次,分别对应战略研究中的大战略、战略、战役、战术四个层次。横向的研究则分为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领域,并按照这四个领域依次探寻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原因。最后,根据导致其失败的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原因,总结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于当今海洋战略的启示。

徐立特[2](2020)在《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文中指出从开启“新海军”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海军经历了从籍籍无名到世界第一的巨大转变。这一发展历程固然会受到美国优越的自然禀赋、经济实力尤其是工业生产能力、国内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人才优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也离不开海军思想、海军战略、海军建设与海军行动四位一体的相互配合与推动。海军思想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智力资源与潜在动力;海军战略是海军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作为美国海权推进的总体规划,是美国海军发展运筹帷幄的关键因素;海军建设和海军行动检验、强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海军思想与海军战略,体现了美国海军独霸全球的实践路径。第1章海军思想:从华盛顿到马汉海军思想是美国海上力量发展的智力资源与潜在动力。尤其是马汉的海军思想,甫一出世便风靡全球,成为各大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心剂。马汉海权思想的横空出世并不是偶然的,从华盛顿、亚当斯与杰斐逊,到西奥多·罗斯福时期,海军建设随着国家发展目标的转型而强化升级,海军思想也围绕着美国的军事扩张与海外商业发展战略演进而不断更新。到马汉时代,他成功地整合了海军历史与海上战争经验的特有规律——尽管这些规律有不少是片面的和不充分的,但依旧比较成功地在海权与大国实力增长之间建立起正向联系。在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与瓜分世界的进程中,体现了殖民扩张与工业革命时期国际社会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马汉的海权思想在空间-制海权-商业扩张-海外基地之间构建了话语体系,就海权思想而言,是比较完整的,并且存在着不断自我修补的余地,其影响力直至今日依然发挥着效力。第2章海军战略: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富兰克林·罗斯福海军战略是海军思想在实践中的反映,作为美国海权推进的总体规划,是美国海军发展运筹帷幄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海军战略随着时代背景的变迁而不断演进。西奥多·罗斯福在其整个总统任期内,都以将美国海军建设成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强大海军作为重要战略目标。伍德罗·威尔逊的海军战略不似罗斯福那样明显和激进,他反复强调的是公海航行自由,为全球性自由贸易的推进提供必要条件。以海洋自由为口号,以商船和护航舰队为手段,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向交战双方供应战争物资,提升美国经济实力。同时,受战争双方不断扩张海军的影响,威尔逊政府提出了建立“最强大海军”的目标。作为协约国一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迅速将海军战略由攻势制海战略转变为防御制海战略。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在岌岌可危的战争威胁面前,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实行中立战略,保存了美国海军实力。罗斯福认为美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战争,而要想取得胜利,必须采取“控制海洋”战略。参战后,在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军事压力面前,出于对国家利益与战场态势的考虑,罗斯福采取了“大西洋优先”战略,把重心放在欧洲,进行跨大西洋航道护航,在太平洋战场采取灵活太平洋战略,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政策。同时,罗斯福继续坚持海权战略,拒绝了派遣远征军参加大陆作战的主张。这些战略的实施,对调配战争资源、保障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3章海军建设:从新海军到《两洋海军法案》在1882-1945年的这段时期内,美国历届政府的决策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海军发展寄予厚望。19世纪80-90年代,新海军建设成为美国海军发展的显要标志,美国海军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造舰高峰。西奥多·罗斯福是热忱的大海军主义者,他不仅为海军建设提出计划、建议并为之游说国会,还亲自在海军战争学院召开舰船设计会议,就建造新舰的设计方案出谋划策。在海军建设上,威尔逊不仅关注到美国可以从海军扩建计划中获取大量利益,还观察到包括日本、英国在内的列强正掀起不可抑制的海军扩建热潮,于是迅速确立起两洋战略,两洋战略配合巴拿马运河的开通,美国海军战略又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进一步推动了美国海军建设。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并没有阻止任何海军强国的扩军步伐。处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更是把壮大海军作为增加就业、刺激经济的有效手段,这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的工业复兴海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军顺应海上作战形式的变化,大力推进航空母舰建设,成为美国海军夺取制海权的重要保障。第4章海军行动:从美西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世纪末以来,美国海军从一支孤立主义海军发展为全球性海军,并确立起在全球海域的支配地位,这一过程是伴随着美国海军行动展开的。美西战争是美国海军对外扩张的开端,战争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战略利益与殖民权益,激发了美国的扩张野心。此后,即便有时会变换形式,但美国本土之外的对外扩张之路就此开启。美国迟至1917年才决定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一方,在战争中,检验了美国海军的建设成果,验证了美国海军战略,也推动了美国海军的军事变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马汉所倡导的美国海权优势得以尽显,美国彻底冲破了孤立主义的束缚,在大西洋战场与太平洋战场两线作战,在大西洋实行反潜战,在太平洋实行潜艇战,并顺应海军军事变革需要,建立快速航母战斗群。第二次世界大战充分体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对海军力量的支撑作用。美国的海军行动,实践并超越了马汉的海权理论,推动了海军作战战术的革新,通过对战争的参与,美国海军深刻体会到并践行了以航空母舰为作战核心取代以战列舰为作战核心的海军军事变革。这些海军行动为二战后美国海军独霸全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思想基础。第5章海洋、海军与海权:历史与启示海洋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它既是地理意义上的,也是经济意义上的,还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尤其是在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与大国竞争中,海洋的战略意义日渐凸显。在大国竞争过程中,海军的意义不言而喻,在影响海军建设的诸因素中,自然条件与经济禀赋、新兴技术与军事变革、国家战略与外部环境相对突出,大国海军的崛起通常离不开这些因素的支撑。自马汉创立现代海权理论以来,海权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大国瞩目的焦点问题,也上升为很多国家的国家战略。海权论固然符合其提出时期的时代需求,在西方强国崛起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海权论也有其时代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其理论的自身局限性及其霸权本质上。

覃德强[3](2020)在《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研究(1900-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以降,随着西方列强用船坚炮利强行叩开国门,国人从对海洋的一贯忽视中警醒过来,有识之士萌生了海权观念。尤其是自1900年马汉海权理论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让中国人的海洋观念有了革命性的更新,促使当时人在“有海洋而无海权”的局面中积极思考和谋划适合中国的海洋世界。在海防破碎、民族多难的语境中,海军是“防守海疆的必备之势力”成为当时人不约而同的认识,舰艇的配备以及军港的开辟和完善被视为兴复海军之要务,作为海军建设基础的人才培养,则强调专业素质的培育和忠勇聪明精神的养成。在海防战略布局的思考中,“三道防线说”“二道防线说”的“攻势防御”海防思想突破了晚清时期“以守为战”的局限,地理、时局以及政治经济因素成为当时应时而谋的沿海要港重点布局主张的重要参考标准,而以日本为“假想敌”的设定成为整个海防建设的参照标准。在经略海洋的主张中,时人将海洋经济的发展与否与国家强弱联系在一起,传统视野所忽视的海洋渔业、海运以及海洋贸易,被视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积极谋求海洋渔业生产能力的提升和研究技术的改进,海运不仅有巨大的经济经营能力,而对于国防的辅助也有宏大的效能,成为“一国命脉之所在”,为国家进化所必需。而海上贸易不仅将网络经济利益和追求财富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也能开拓出广阔的民族生存空间,成为时人眼中的民族繁荣之命脉。中国作为太平洋地区的地缘存在,在当时人的视域下,所谓的太平洋问题即是中国问题,认为中国对太平洋地区的稳定与和平负有相当责任,应“以太平洋安危为己任”,表现出对于太平洋问题话语权的积极要求。也正是这样的认识和觉悟,自20世纪初,中国对于太平洋南中国海就表现出积极的主权要求和行动。纵观近代中国国人海权观念的演变,无论是对传统意识的突破,还是受传统意识的束缚,对于海权的价值诉求却得到充分的本民族解释。他们在民族危机之中做出一种被动选择,将海军视作我滨海国家的“障身之具”“防卫之道”,保持迥异于富有扩张性之西方文化的和平传统,展现的是一种中华文明和平基因中“文德徕远的世界主义”。

毛帅[4](2020)在《特朗普政府的海军战略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初期,美国海军正式提出了“由海向陆”的发展战略,强调发展对陆上力量的打击和兵力投送能力,作战对象是以恐怖主义势力等非国家行为体的武装力量。特朗普执政后,美国海军提出“重归制海权”,开始全方面地进行战略调整。在假想敌的设置上,“重归制海权”战略强调美国海军未来的主要作战对象是中国、俄罗斯等军事大国。在发展路径上,美国海军计划通过扩大舰艇规模、提升海上作战能力等传统手段,结合新型科技和作战力量,提升美国海军的制海能力。在作战方式上,“重归制海权”战略强调美国海军必须能够在远海进行作战,作战的主要方式是舰队对舰队的战斗。为此,美国海军通过编制调整、扩充舰队、发展新型作战力量以及强化体系作战能力等方式,力图让其回归成为一支传统的、以维护美国海权为目标的制海型海军。美国海军之所以在特朗普政府执政后对其发展战略进行调整,原因主要来自于战略层面和发展层面两方面。战略层面,是指美国对外战略的整体调整,对于美国海军提出了更新、更高地要求。即随着特朗普政府将美国对外战略的主旋律定为大国竞争,美国海军的战略势必要朝着应对大国竞争,尤其是海上竞争的方向发展。发展层面,是指美国海军自身发展也正面临诸多困难,包括舰艇老化、任务繁杂等问题,亟需通过新的发展战略来突破其发展困境。“重归制海权”战略如果得以实现,那么它所带来的影响是全方面的,一方面它有利于美国巩固实力地位、巩固联盟体系,但另一方面也会破坏国际安全环境,增加军备竞赛发生的风险。此外,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于中国的影响和意义也是两方面的。一方面,还会影响中美关系,不仅不利于中国构建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增加两国在海上爆发摩擦或冲突的风险,削弱中美两国的政治互信。另一方面,美国海军战略调整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合理性和问题,也值得中国借鉴。

严永晔[5](2020)在《甲午战败中的北洋海军将官指挥群体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北洋海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支现代意义的海军,完全采用西式的武器装备以及训练方法,在正式成军之后其综合实力位高居亚洲首位。但是在甲午战争中,这支耗费大量努币,经年建设,并被朝野寄予厚望的军事力量让大家大失所望,在与日本海军的较量中全军覆没。而且这场战争的影响深远,致使日本藉此跃入强国之列,而中国经此一战,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沦陷中更是一路下滑,沉沦到被列强宰割的深渊,进一步加重了民族危机,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中。甲午战争中方的战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时代的,也有国家的、体制的,具体到参战的每个成员,北洋海军的每个个体,尤其是领导指战群体的每个成员,几乎都表现英勇、抵抗顽强,即使战胜无望,也不惜以死效国、杀身成仁。但作为一个对战争的效能发挥和结果走势负有重要责任的现场指挥整体,北洋海军的临战指挥力量是一个组成复杂,并有特殊形成背景的群体,这个群体成长于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和政治生态之中,是有一些共性东西存在的。探究这个群体在形成和存在中的某些特性和问题,考量这些问题在战时对战能发挥的滞碍,是追究甲午战败的思路之一。

王鹤[6](2019)在《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北洋海军评价的变化——基于情报调查和舆论报道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甲午战前20年间,日本通过对北洋海军情报收集得出谨慎判定:尽管北洋海军存在一些陋习与问题,但仍不容轻视,舆论报道口径趋向于"强大对手"的定位;甲午战争期间的实力对比显示,北洋海军的硬实力虽远逊于日本海军,但也并非不堪一击,人员作战表现亦可圈可点,败因主要还是客观上装备、后勤方面的劣势造成;战后日本军队和国内媒体对胜利的宣传高扬化,催生了对清国海军的蔑视情绪,以致民族情绪的盲目宣泄成为其后一系列侵略行径的张本。透过舆论迷雾客观剖析那段战史,有利于还原历史真相,得出正确结论。

栾欣[7](2019)在《甲午战后海军重建研究》文中指出甲午战后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但清末的海军建设并未因此而中断,自甲午战后至民国建立这段时间,伴随着世界海军发展日新月异,清末海军在建设中也充分受到了外国海军建设经验的影响,逐步走向了海军近代化。本文将甲午战后的海军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序从各个方面对海军的发展进行概括和梳理。甲午战后初期,清政府在巨大的海防压力下很快便重新确立了重建海军的方案,包括主动向英德购舰、重新编练北洋海军、整顿福州船政局、派遣留学生以及兴复海军学堂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伴随着列强瓜分中国军港、八国联军侵华的发生,海军并未发挥出自己保卫海疆的作用,清政府也失去了建设海军的信心,海军建设陷入低谷。恰逢此时马汉的《海权论》传入中国,给清政府以巨大影响,海军建设逐步开始恢复,海军的制度、机构、舰队构成也在西方的影响下逐步走向近代化,清政府的海军活动也愈加频繁,并已经开始参与国际海洋会议,清人对建设海军的认同不断加深。至宣统时期,在摄政王载沣的支持下,出现了又一次建设海军的浪潮,但最终却随着清政府的垮台而彻底消逝。总的来说,这一时间段的海军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受限于清政府薄弱的财政基础以及清政府重陆军轻海军的战略影响,最终没能跟上世界海军发展潮流。

贺怀锴[8](2018)在《美英援助与战后国民政府海军重建》文中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海军军舰或自沉江海,或被日军击沉,至抗战末期,国民政府海军仅余15艘小型炮舰。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首先接收了日伪遗留军舰,但多为小型旧舰,总体作用有限。当时,国民政府不具备自建军舰的技术水平和工业基础,依靠美英援助成为国民政府海军重建的捷径。战后,国民政府通过接受英美的援舰,并依托英美培训海军官兵,重建了一支新海军,以达到其目的。

路西法[9](2017)在《一颗物化的远洋雄心——055型万吨驱逐舰的非技术解析》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海军万吨驱逐舰首舰的下水,中国大踏步的海军建设再次成为全球热议的焦点话题。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经济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亦指日可待。但现阶段中国海军实力与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的需求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也正因为如此,加速建设一支远洋海军来维护国家的合法海洋权

金峰,陈琪,管传靖[10](2015)在《崛起国海军建设的战略选择》文中研究表明海军建设是一个需要兼顾物质基础和力量运用的综合战略与政策行为,崛起国执行怎样的海军发展战略和海军运行战略,决定了其海军建设的效果和能否崛起成功。关注物质基础的海军发展战略可分为对称与非对称两个类型,关注力量运用的海军运行战略可分为开放与保守两个类型。两种战略选择组合的类型,直接影响着崛起国海军建设的效果。以1889—1918年的美国为例,崛起国执行对称的海军发展战略加开放的海军运行战略,其海军建设的效果相对较好。以1964—1985年的苏联和1897—1918年的德国为例,崛起国执行非对称加开放以及对称加保守的战略选择,其海军建设的效果则相应变差。开放的海军运行战略对海军建设的影响总是优于保守的海军运行战略,对称的海军发展战略也相较非对称的海军发展战略对海军建设的效果更有积极的影响。

二、中国海军需要巡洋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海军需要巡洋舰(论文提纲范文)

(1)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任务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任务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对象的选定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战争失败研究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
        三、研究综述小结与既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核心论点、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论点
        二、研究架构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价值与论文结构
        一、论文价值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上交通线与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况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基本情况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分布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构成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特点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战争的影响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性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本战争经济的影响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军作战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述
        一、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1-1942
        二、太平洋战争中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2-1943
        三、太平洋战争后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3-1944
        四、太平洋战争末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4-194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政治原因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日本的地缘环境、国家角色定位以及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一、地缘政治与海上交通线
        二、近代日本的地缘环境与国家角色定位
        三、近代日本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四、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政治因素: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转换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一、同盟体系与海上交通线
        二、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演进与转换
        三、国际政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保交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
    第一节 海军战略因素:日本海军战略理论的僵化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一、海军战略理论中的海上交通线
        二、海上交通线保护在日本海军战略理论中的角色与地位
        三、日本海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研究及其影响: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四、海军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海军战术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缺陷
        一、海军战术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二、战时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演变与缺陷
        三、海军战术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海军情报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一、海军情报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二、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三、海军情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组织原因
    第一节 国家组织因素:政府与军部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一、统帅权独立与军政二元化体制
        二、政府与军部分立
        三、国家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军队组织因素:陆海军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一、军政与军令并立
        二、陆军与海军对立
        三、军队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海军组织因素:海军各单位之间无法有效协凋
        一、海军省与军令部
        二、舰队与镇守府
        三、海上护卫总司令部
        四、海军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对手原因
    第一节 误判因素:战前美国海军对无限制潜艇战的态度与日本海军的误判
        一、无限制潜艇战与国际法
        二、战前美国海军对日战略——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三、误判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误导因素: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一、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二、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三、误导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打击因素: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一、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二、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三、打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
凡例
附录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运输船队的名称与类型
参考文献

(2)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的意义
    2.国内外研究状况
        2.1 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
        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
    3.研究思路与方法
        3.1 研究思路
        3.2 研究方法
    4.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
        4.1 论文结构
        4.2 创新之处
第1章 海军思想:从华盛顿到马汉
    1.1 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的美国海军思想
        1.1.1 乔治·华盛顿与汉密尔顿的大陆海军
        1.1.2 约翰·亚当斯与本杰明·斯托德特的国防海军
        1.1.3 杰斐逊的炮艇海军
        1.1.4 19世纪前期的“海军第一”思想与新技术海军
        1.1.5 19世纪中期的商业扩张海军
    1.2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
        1.2.1 海权论的提出
        1.2.2 海权论的核心内容
        1.2.3 马汉海权思想的影响
    1.3 后马汉时代的美国海权思想
第2章 海军战略:从西奥多·罗斯福到富兰克林·罗斯福
    2.1 西奥多·罗斯福前后的海军战略(1865-1913)
        2.1.1 南北战争结束后的贸易劫掠海军战略
        2.1.2 西奥多·罗斯福的“第二强大海军”战略
    2.2 伍德罗·威尔逊时期的海军战略(1913-1921)
        2.2.1 “海洋自由”的主张
        2.2.2 “最强大海军”的目标
        2.2.3 一战期间的美国海军战略
    2.3 后威尔逊时期海军战略的延续与调整(1921-1933)
    2.4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海军战略(1933-1945)
        2.4.1 “工业复兴”海军与中立战略
        2.4.2 “大西洋优先”“欧洲第一”战略
        2.4.3 不宣而战的大西洋战略与防御为主的灵活太平洋战略
第3章 海军建设:从新海军到《两洋海军法案》
    3.1 蒸汽铁甲舰船时代与远洋攻击能力的起步
        3.1.1 旧海军”的遗产
        3.1.2 新海军建设的准备阶段
        3.1.3 “海权”战略与新海军建设
    3.2 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改革计划
        3.2.1 建造全重型火炮战列舰
        3.2.2 新兴海军舰船技术与新式武器的应用
        3.2.3 转向太平洋:“大白舰队”的远航与太平洋防御
        3.2.4 巴拿马运河的地缘优势
    3.3 塔夫脱时期的海军建设
    3.4 威尔逊的海军扩军计划与最强海军目标
        3.4.1 威尔逊的海军扩军计划
        3.4.2 战略转移与“橙色”计划的修订
        3.4.3 海军航空兵与航空母舰建设
    3.5 紧急战备状态与《两洋海军法案》
第4章 海军行动:从美西战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4.1 美西战争的里程碑意义
        4.1.1 战争的缘起
        4.1.2 马尼拉湾海战
        4.1.3 圣地亚哥海战
        4.1.4 扩张野心的激发
    4.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军行动
        4.2.1 潜艇破交战
        4.2.2 全面护航行动
        4.2.3 对德反潜战
        4.2.4 美国海军的胜利:原因及影响
    4.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全方位海战
        4.3.1 太平洋战场
        4.3.2 大西洋战场
        4.3.3 马汉海权思想在二战中的实践与超越
第5章 海洋、海军与海权:历史与启示
    5.1 海洋的属性:地理、贸易与权势
        5.1.1 地理意义上的海洋
        5.1.2 海洋性生产方式
        5.1.3 国家权势延伸与辐射的通道:地缘政治中的海洋
    5.2 影响海军崛起的因素
        5.2.1 自然条件与经济禀赋
        5.2.2 新兴技术与军事变革
        5.2.3 国家战略与外部环境
    5.3 海权的多层次性与统一性
        5.3.1 马汉海权论的灼见与局限
        5.3.2 海权的结构:多层次性与统一性
    5.4 美国海上霸权兴起的决胜之道:历史与启示
        5.4.1 传统海权的目标与症结
        5.4.2 规律与特例:英、美海权崛起的比较
        5.4.3 美国海权兴起之路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后记

(3)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研究(1900-1949)(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缘起与现状
    一、研究意义与研究思路
    二、研究现状与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理论与国情:海权观念的时代背景
    一、传统观念的突破:朴素海权观念的生成发展
    二、有海洋而无海权:海权已失的实际国情
    三、全新的观念世界:马汉海权理论的东渐
第二章 屏障海疆:海军和海防建设思想
    一、观念与方略:海军建设和发展理论
        (一)“防守海疆的必备之势力”:对于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二)物质建设:兴复海军之要务
        (三)人才培养:兴复海军之基础
    二、地理与时局:海防战略布局思想
        (一)“攻势防御”:“三道防线说”、“二道防线说”
        (二)多因素考量:沿海要港重点布局
        (三)海防建设的参照标准:“假想敌”思想
第三章 经略海洋:海洋经济与国家强弱
    一、以海兴国:发展海洋实业
        (一)海洋与渔业
        (二)海洋与海运
    二、海洋开发和发展与国家强弱之关系
        (一)经济与国防:海运为国家进化所必需
        (二)财力与海权:海洋贸易为民族繁荣之命脉
第四章 认识与行动:太平洋与中国海权
    一、地缘与政治:太平洋与中国安全
        (一)争锋之地:太平洋的战略形势
        (二)“以太平洋安危为己任”
    二、南海诸岛的主权行使
        (一)南海诸岛主权问题的出现
        (二)南海诸岛的经营管理和主权维护
第五章 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的“变”与“不变”
    一、从应急性海防到“海权、海军、贸易三位一体”:海权观念的阶段性演变
    二、马汉海权理论传入中国:海权观念前后变易的外部缘由
    三、自卫与和平:不变的价值诉求
        (一)“防卫之道”:民族危机语境下的被动选择
        (二)和平而非扩张:与西方列强的分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特朗普政府的海军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综述
    (三) 本文涉及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海军的战略调整
    (一) 特朗普执政后海军战略调整的基本方向与目标
        1、“由海向陆”战略的破产与“重归制海权”战略的提出
        2、“重归制海权”战略的基本特征与要求
    (二) 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具体举措
        1、重建第二舰队
        2、提高对传统大中型作战舰艇的重视程度
        3、提高海军与其他军兵种及盟国的联合作战能力
        4、提高海军的信息化水平和网络战能力
        5、提高美国海军的战略核威慑能力
二、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原因
    (一) 美国对外战略调整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
        1、“重归制海权”是美国政府对外战略整体调整的产物
        2、“以实力求和平”的外交思想要求美国海军提升海上作战实力
    (二) 美国海军自身的发展困境与其海军战略调整的必要性
        1、任务压力迫使美国海军寻求扩大规模
        2、舰艇老化的压力迫使美国海军更新装备
三、美国海军战略调整所面临的阻力
    (一)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面临的国内阻力
        1、传统型大规模海军的高耗资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
        2、美国海军内部的腐败问题制约其战斗力生成
        3、短期内人员训练压力制约新型舰艇的战斗力生成
    (二)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面临的任务压力
        1、非传统作战任务的压力令其难以回归“制海型”海军
        2、国际格局变化与任务压力令其难以实现全面制海
四、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前景分析
    (一)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美国自身的影响和意义
        1、满足并提升美国政府以实力应对竞争的战略诉求和意愿
        2、美国的国家“软实力”增减面临不确定性
        3、对美国巩固自身联盟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二)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影响
        1、“重归制海权”战略整体上不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2、发展海上军事力量的示范效应或引发军备竞赛
五、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
    (一)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中国及中美关系的影响
        1、恶化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2、制约中国海军发展并损害中美战略互信
        3、对中国国家统一形成客观阻力
    (二) 美国海军战略调整对中国的启示意义
        1、海军战略的制定必须从国家长远利益着手
        2、外交战略的制定与海军战略的制定必须相辅相成
        3、对于未来中国海军面临的潜在压力不能掉以轻心
参考文献

(5)甲午战败中的北洋海军将官指挥群体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二、前期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北洋海军将官指挥群体
    一、北洋海军将官指挥群体的构成
    二、为什么将他们视为一个群体
    三、这个群体于甲午战争中的责任和作用
第三章 北洋海军将官群体存在的问题
    一、军事技能方面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二)体能和练船实训的不足
        (三)职位沉滞、历练欠丰富
    二、非军事层面的问题
        (一)领导层的隔膜
        (二)地域之见和派系的存在
        (三)其他消解整体性的因素
        1.闽籍管带与提督丁汝昌之间的矛盾
        2.闽籍管带的内部矛盾
        3.闽籍管带与所雇洋员的矛盾
第四章 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将官群体临场应对中问题的暴露
    一、整体配合不力
    二、临场反应的迟滞
    三、海战表现的不足和值得商榷的地方
    四、北洋将官群体的自限与他限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7)甲午战后海军重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理论、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甲午战后初期清政府重建海军的方针和措施(1896-1897)
    (一) 战后海军之困局与重建方针的确立
    (二) 战后初期对外购舰与人才培养
    (三) 整顿福州船政局以及国产船舰的建造
二、外力作用下的海军建设和挫折(1897-1906)
    (一) 清末海军建设的又一次危局
    (二) 日俄战争背景下的海军建设与日本
    (三) 烟台海军学校的创办
三、海权论的传入与海权思想影响下的清政府(1906-1909)
    (一) 海权论的传入
    (二) 海权论对清政府的影响
    (三) 海权论影响下的海防捐
四、宣统时期建设海军的高潮与落幕(1909-1911)
    (一) 考察海军及购舰
    (二) 从筹办海军事务处到海军部——海军机构的变迁
    (三) 筹措海军经费及困难
    (四) 象山等船坞的开建
    (五) “贝里咸”合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美英援助与战后国民政府海军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寻求美英援助的呼声
    (一) 接收日伪军舰与战后中国海军状况
    (二) 重建海军的共识与寻求美英援助
二、美英援舰与国民政府海军舰队重建
    (一) 战时英美援舰规划
    (二) 1946年美国援华海军《第512号法案》
    (三) 战后英国“起伏波折”的援舰历程
三、美英对国民政府海军官兵的培训
    (一) 海军官兵赴美、英受训
    (二) 中央海军训练团
四、结语

(9)一颗物化的远洋雄心——055型万吨驱逐舰的非技术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下水仪式的“顶级待遇”
一个复杂的情感符号
不寻常的外界关注
深邃的“大”字
耐人寻味的“巡洋舰”炒作
一颗物化的远洋雄心
对“万吨大驱”的客观认识
结语

(10)崛起国海军建设的战略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既有研究回顾
    (一)关于海军建设中地缘因素的理论争论
    (二)以中国为例关于海军建设的研究评述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二有关崛起国海军建设战略选择的理论模型
三崛起国海军建设的案例研究
    (一)1889—1918年美国的海军建设
    (二)1897—1918年德国的海军建设
    (三)1964—1985年苏联的海军建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经验分析结论
    (二)海军发展战略和海军运行战略选项组合产生效果的原因
    (三)对中国海军建设的政策含义

四、中国海军需要巡洋舰(论文参考文献)

  • [1]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D]. 何岸. 北京大学, 2020(03)
  • [2]美国海军的崛起:思想、战略与行动(1882-1945)[D]. 徐立特. 吉林大学, 2020(03)
  • [3]近代国人海权观念研究(1900-1949)[D]. 覃德强. 三峡大学, 2020(06)
  • [4]特朗普政府的海军战略研究[D]. 毛帅.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甲午战败中的北洋海军将官指挥群体因素研究[D]. 严永晔. 鲁东大学, 2020(01)
  • [6]甲午战争前后日本对北洋海军评价的变化——基于情报调查和舆论报道的视角[J]. 王鹤. 军事历史, 2019(06)
  • [7]甲午战后海军重建研究[D]. 栾欣. 辽宁师范大学, 2019(01)
  • [8]美英援助与战后国民政府海军重建[J]. 贺怀锴.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8(11)
  • [9]一颗物化的远洋雄心——055型万吨驱逐舰的非技术解析[J]. 路西法. 坦克装甲车辆, 2017(20)
  • [10]崛起国海军建设的战略选择[J]. 金峰,陈琪,管传靖. 国际政治科学, 2015(04)

标签:;  ;  ;  ;  ;  

中国海军需要巡洋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