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体内过程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表明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2](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 其中约30%的老年人是糖尿病患者(7 813万, 95%以上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控制欠佳所致并发症是老年人健康生存的主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防治已是健康中国(2019—2030年)的重点行动之一。延续"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主旨, 制订"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 汇总国内外老年糖尿病相关指南和研究信息, 旨在进一步优化老年糖尿病防治理念, 促进规范化预防、诊疗临床措施的实施, 不断提高老年糖尿病总体管理水平。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3](2021)在《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文中研究指明近十几年来,全球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并呈现快速蔓延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超重/肥胖人口占比不断增加,并且逐渐向年轻化发展,现阶段超重/肥胖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医学营养治疗是肥胖症治疗的基础,
张冰,张晓朦,林志健,萨日娜,吕锦涛,吴昊,李耀磊,徐慧哲,黄政凯,郭宇博,苏祥飞,段笑娇[4](2022)在《《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修订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说明书是载明药品重要信息的法定文件,是表达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技术资料。其作为指导医生、药师和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依据,科学、规范、准确的表述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用药安全。药品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是指能够直接反映药品的安全性与合理用药措施的相关项目,包括【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特殊人群用药以及警示语。在产品全生命周期内,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s)都需及时补充、更新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以保证药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目前,中成药说明书中安全信息项目中存在"尚不明确"、更新不及时、表述不准确等问题,影响了中成药的安全合理应用,亟待开展修订。为帮助MAHs全面、规范地修订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化办公室立项,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物警戒与合理用药研究中心以说明书相关管理规范为依据,建立了《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修订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形成说明书修订的标准化技术流程,为控制药品使用风险、保障用药安全提供依据。
弓烨弘[5](2021)在《色氨酸及代谢物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对运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机理初探》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众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影响人数最多的一种,脑内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聚集引发的神经毒性被证实是导致AD的关键因素。虽然研究者们长期致力于Aβ聚集及其抑制的研究,但至今仍未开发出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迫切需要寻找无毒副作用且不受限于血脑屏障的治疗手段和方法。运动能够促进脂肪动员,诱导人体必需氨基酸色氨酸(Tryptophan,Trp)高效跨过血脑屏障,在增强脑内色氨酸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其代谢物——人体的重要神经递质血清素(Serotonin,Ser)及激素褪黑素(Melatonin,Mel)的合成。实验研究发现,色氨酸能够对Aβ的聚集过程产生抑制,破坏成熟的Aβ纤维,降低Aβ纤维的神经毒性,并且血清素和褪黑素同样也被证明能够抑制Aβ的纤维化过程,但目前这些分子发挥抑制作用的具体机理仍不清晰。本研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等方法探究色氨酸及其代谢物(血清素和褪黑素)抑制/破坏Aβ低聚体和Aβ原纤维的分子机理,能够对运动影响Aβ纤维化过程提供解释的视角,为阐明运动影响AD病理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并为运动干预等药物替代疗法和药物设计提供结构基础和理论借鉴。研究方法:为研究色氨酸及代谢物(血清素和褪黑素)影响Aβ聚集过程的微观机理,本研究采用全原子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色氨酸、血清素和褪黑素对Aβ低聚体聚集的抑制机理,并采用全原子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这些小分子解离Aβ原纤维的机理。本研究中的所有全原子分子动力学模拟均使用GROMACS软件进行,使用GAFF力场处理色氨酸、血清素和褪黑素的相关参数,正式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采用AMBER99SB-ILDN力场。此外,本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同样使用GROMACS进行,与此同时,使用自编脚本与程序和一些第三方程序作为数据分析的补充工具。研究结果:阐明色氨酸及代谢物影响Aβ聚集过程的分子机理,有助于为运动延缓AD病理进程提供解释。本研究综合使用分子动力学和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现有实验难以表征的色氨酸及代谢物抑制Aβ聚集的细节机理进行探究。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色氨酸(Trp)有效抑制了二级结构中β-sheet结构的生成,尤其是在N-端区域2AEF4、中心疏水区域17LVF19和C-端区域34LMVGGVV40,同时Trp也促进了对应区域coil和helix结构的生成。Trp削弱了Aβ42二聚体中氨基酸对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链间相互作用的削弱更显着,从溶液可及性表面积、链间接触面积、链间接触数量和链间结合自由能的计算也得到了证实。本研究识别出Aβ42二聚体中Trp的主要结合位点,包括F4、Y10、F19、F20、I31、I32和34LMVGGV39。针对Trp与Aβ42原纤维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Trp的加入显着降低了Aβ42原纤维N-端的结构稳定性,并破坏了Aβ42原纤维N-端的β-sheet结构,RMSF计算结果则显示Trp增强了N-端区域的蛋白柔性。Trp能够破坏肽链间的稳定性,减少主链氢键,破坏局部疏水核心HC1的疏水相互作用,并削弱K28和A42形成链内和链间盐桥的稳定性。Trp与Aβ42原纤维的主要结合位点包括F4、H6、Y10、H13、H14和L34。(2)血清素(Ser)能够影响Aβ42二聚体的二级结构,在26SNKGAII32区域抑制beta结构的生成。通过分析氨基酸-氨基酸相互作用、溶液可及性表面积、链间接触面积、接触数量和结合自由能的结果可知,Ser的加入明显影响了Aβ42二聚体整体和局部的链间相互作用。本研究识别出Ser与Aβ42二聚体结合于4FRH6、Y10、13HHQKLVFF20、K28、I31、I32和34LMV36。在Ser与Aβ42原纤维相互作用的分析中发现Ser能够削弱Aβ42原纤维的结构稳定性,并且对N-端和C-端区域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此外,Ser的加入还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K28-A42之间的链内和链间盐桥。从综合接触数量、氢键数量和π-π堆积形式的计算结果可知,Ser能够减弱HC1中的疏水相互作用,破坏N-端的β-sheet结构,削弱了原纤维的结构稳定性。(3)Aβ42原纤维的Cα-RMSD结果显示,血清素(Ser)对Cα-RMSD的提高强于质子化血清素(Protonated serotonin,Serpro)。而回旋半径的计算结果则显示质子化后的Serpro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大原纤维的回旋半径。针对Ser/Serpro影响链间接触数量和结合能的研究结果显示,Ser和Serpro均能减少接触数量并削弱链间结合能,且Serpro的效果相对较强。有关氨基酸相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显示,尽管Ser/Serpro均能通过破坏HC1中氨基酸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和K28-A42盐桥相互作用,但Ser的破坏效果强于Serpro。本研究识别出芳香相互作用主要驱动了Ser与结合位点F4、H6、Y10、H13、Q15和L34之间的结合,而芳香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共同驱动了Serpro与结合位点D1、F4、R5、H6、D7、Y10、H13、Q15、F20、E22、D23和L34的结合。但尽管Serpro的结合位点更加广泛并与更多芳香氨基酸形成了π-π堆积,但Ser与结合位点之间的结合强度更强且与原纤维N-端形成的π-π堆积形式更加丰富,这使Ser能够在更大程度上破坏Aβ42原纤维的稳定结构,解聚已形成的Aβ42纤维。(4)褪黑素(Mel)在Aβ42二聚体上的结合位点几乎遍布整个序列。Mel削弱了N-端区域和中心疏水区域形成beta结构的几率,抑制Aβ42低聚体进一步纤维化。Mel能够减少Aβ42二聚体中链间氨基酸对和链内氨基酸对的相互接触,尤其对链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更加显着。针对二聚体溶液可及性表面积、两条肽链间的接触面积和数量以及结合自由能的计算结果也显示,Mel能够削弱相邻肽链的链间相互作用。针对Mel和Aβ42原纤维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显示,Mel能够提高Aβ42原纤维的Cα-RMSD,降低原纤维的β-sheet结构含量,削弱Aβ42原纤维的链间稳定性。并同时减少疏水核心中的氨基酸相互接触,破坏K28和A42之间的链间和链内盐桥。此外,本研究还识别出Mel能够广泛结合于Aβ42原纤维的外表面和内表面。(5)色氨酸(Trp)与色氨酸混合血清素(Trp_Ser)均提高了Aβ42原纤维的Cα-RMSD,但尽管Trp_Ser在N-端和C-端共同提高了Aβ42原纤维结构的Cα-RMSD,但Trp仍能通过仅对N-端结构Cα-RMSD的影响,在更大程度上破坏Aβ42原纤维的整体稳定性。RMSF、主链氢键和Rg的结果同样显示,Trp在更大程度上使整体蛋白构型由紧凑转为松散。同时,Trp_Ser对链间相互作用的削弱则强于Trp。对二级结构的分析显示Trp和Trp_Ser都能够明显降低原纤维N-端形成β-sheet的几率。疏水核心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Trp和Trp_Ser分别更加明显地破坏了原纤维N-端和C-端的稳定结构并且Trp_Ser在更大程度上破坏了K28-A42盐桥。本研究还识别出Aβ42_protofibril+Trp和Aβ42_protofibril+Trp_Ser体系中,Trp和Trp_Ser的结合位点十分相似,几乎都位于原纤维的N-端。研究结论:(1)Trp能够抑制Aβ42二聚体β-sheet等有序结构的生成,从而使蛋白构象在Trp的抑制效果下,保持更加无序的二级结构。Trp通过削弱二聚体链间相互作用,破坏Aβ42纤维化的结构基础,以此抑制Aβ42异常纤维化的过程。Trp与Aβ42二聚体N-端的结合主要通过π-π堆积作用和氢键作用,而与C-端的结合则主要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同时,Trp的加入显着降低了Aβ42原纤维的结构稳定性,且最显着的影响发生在Aβ42的N-端区域,Trp与N-端形成了较多的氢键和丰富的π-π堆积,说明Trp可在Aβ42的N-端对Aβ42原纤维产生破坏,进而解聚已形成的纤维并抑制纤维进一步聚集。(2)Ser在26SNKGAII32区域有效抑制了Aβ42二聚体的二级结构中beta结构的生成。并且,Ser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由链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结构,进而阻止形成稳定的聚集体。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苯环相互作用共同驱动,且与N-端带电氨基酸形成的氢键是使Ser更多与N-端结合的主要动力。此外,Ser能够削弱Aβ42原纤维N-端和C-端区域的结构稳定性,破坏N-端的β-sheet结构。研究发现Ser可以依靠氢键和π-π堆积与Aβ42原纤维的N-端结合,使N-端成为解聚已形成的Aβ42纤维的关键区域。(3)Ser能够削弱Aβ42原纤维的稳定性,促进解聚已形成的稳定纤维,而质子化后的Serpro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使蛋白结构变得松散,但对蛋白整体结构的影响不及Ser。Serpro对原纤维的链间稳定性的削弱效果相对强于Ser,表明Serpro主要通过削弱链间稳定性对已形成的Aβ42纤维进行解聚。而Ser在削弱链间作用的基础上,还能通过降低N-端的β-sheet形成几率,破坏Aβ42原纤维N-端的β-sheet结构,进而解聚Aβ42原纤维。此外,Ser与结合位点的结合主要依靠芳香相互作用,而Serpro与结合位点的结合主要依靠芳香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共同驱动,这促使相比于Serpro,Ser能够在更大程度解聚已形成的Aβ42纤维。(4)Mel通过削弱N-端区域和中心疏水区域的beta结构形成几率,并削弱肽链间的相互作用,达到对Aβ42低聚体进一步纤维化的抑制。Mel能够通过π-π堆积与疏水相互作用和Aβ42二聚体的几乎整个序列产生结合,其中疏水相互作用是驱动Mel与C-端结合的重要动力。同时,Mel能够大幅降低Aβ42原纤维N-端区域和C-端区域的结构稳定性,关于结合模式的分析显示,驱动Mel与N-端和C-端结合的主要动力分别是π-π堆积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并且在这些作用的共同影响下,Mel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原纤维N-端和C-端的β-sheet结构。(5)Trp和Trp_Ser分别通过削弱Aβ42原纤维的整体稳定性和链间相互作用破坏原纤维稳定结构。Trp和Trp_Ser都能够明显破坏原纤维N-端稳定的β-sheet结构,以此解聚Aβ42纤维,且Trp_Ser的解聚效果更强。由于对疏水相互作用和盐桥相互作用的影响,Trp和Trp_Ser分别对原纤维N-端和C-端的稳定结构产生更加明显的破坏。Trp和Trp_Ser的结合位点几乎同样都位于原纤维的N-端。其中,与N-端带电氨基酸和N-端芳香氨基酸形成的氢键相互作用和丰富的π-π堆积,共同驱动了两个体系中小分子与原纤维之间的结合。
张立波,吕雪靖,胡理[6](2021)在《疼痛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文中提出疼痛认知神经科学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高速发展,但多数研究的对象局限于中青年成人,对年龄差异的考虑不够充分.为加深对儿童和老年人疼痛加工机制的理解并开发有针对性的疼痛治疗方法,有必要弥补这一不足.从毕生发展的角度看,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受特定年龄群体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影响,因而儿童和老年人的疼痛评估和治疗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不能简单推广基于中青年成人的研究成果.未来的研究将更加强调新兴技术在疼痛毕生发展领域的应用,采取多维度的整合性研究视角,着力研发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非成瘾性镇痛方法,并大力推广开放的科学研究文化.考虑到我国的研究现状、现实需求和独特优势,建议我国未来在疼痛毕生发展领域致力于:(ⅰ)开发可靠的疼痛特异性客观指标;(ⅱ)建立大规模、多尺度的疼痛毕生发展数据库;(ⅲ)探明年龄及心理因素对慢性疼痛发生、发展和维持的影响;(ⅳ)开发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高效非成瘾性疼痛治疗方法,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陈思馨[7](2020)在《健脾益智法调节AD大鼠脑内尿素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理论研究部分,目的:旨在从“浊邪”在脑中异常堆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角度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方法,通过用中医理论逐条分析AD的症状,分析脑的生理病理特点,阐明AD病位在脑,与脾胃关系密切,探讨脾胃与AD的关系,最终得出健脾益智法可以通过脾胃的功能改善浊邪在脑中的异常堆积状况,达到治疗AD的理论依据。方法:回顾和总结了中医学对于AD相关症状的记载与认识,将中医理论的认知过程与AD认知衰退量表相结合,利用解剖学和中医传统理论结合,梳理脑与五脏的关联及脑的生理病理特点,归纳和分析脾胃与AD的内在联系,结合健脾益智汤组方分析及导师团队前期研究,为健脾益智法从祛浊角度治疗AD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在中医理论系统中,AD病名虽未被直接提出,但AD的症状都有相关描述,AD的认知衰退量表GDS与《内经》中描述的认知过程密切相关,病位在脑的原因与脑的生理病理特性相关,其发病与五脏皆有联系,但脾胃功能失常是其根本的病因。无论是从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保障其他脏腑的正常生理功能运行,或是脾胃自身的主运化,主升清降浊的功能,亦或者现代的实验或临床研究,都可为从脾胃论治AD提供详实的依据。健脾益智汤从认知衰退过程,脑的病理特性论治AD,以健脾益气,升清降浊为基本治法,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均表现出较好的疗效,健脾益智汤中所含药物也对AD有着有益的成分,可以发挥联合靶向作用,提高疗效。实验研究部分,目的:通过构建AD大鼠模型,采用行为学、脲酶法、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蛋白检测法,旨在观察和分析健脾益智汤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内尿素含量、相关尿素转运蛋白及基因、尿素循环相关酶指标的影响,探讨和分析健脾益智汤对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健脾益智汤组、吡拉西坦组。采用海马区注射A β1-40的方法制备AD实验动物模型。各组术后第2周起开始灌胃,分别持续7天,14天,28天,14.4ml/kg/d,每日1次,西药组给与吡拉西坦,加生理盐水制成混悬液,14.4ml/kg/d,每日一次,其余各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观察和探健脾益智法对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采用脲酶法观察和分析各组大鼠脑内尿素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LC14A1基因mRNA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UTB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尿素循环相关酶ARG、OTC、CPS、ASS、ASL含量,从尿素代谢角度探讨健脾益智汤改善模型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可能机制。结果:1.Morris水迷宫:在治疗7天、14天、28天组中,模型组定位航行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空间探索实验穿台次数明显减少,目标象限探索时间明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益智汤组与吡拉西坦组逃避潜伏期及穿台次数明显增多(P<0.01或P<0.05),且健脾益智汤组的改善效果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而有所增强。2脲酶法检测:在治疗7天、14天、28天组中,模型组脑内尿素含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益智汤组与吡拉西坦组可有效降低大鼠脑内尿素含量(P<0.01或P<0.05),且健脾益智汤组的改善效果随着治疗天数的增加而有所增强。3.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在治疗7天、14天、28天组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内SLC14A1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UTB蛋白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0.01)。在治疗7天组中,与模型组相比,健脾益智汤组与吡拉西坦组对SLC14Al和UTB均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P>0.05)。在14天组和28天组中,健脾益智汤组与吡拉西坦组相比于模型组,均能一定程度的升高SLC14A1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UTB蛋白含量(P<0.05或P<0.01)。通过对7天,14天和28天不同时间节点的各组大鼠脑内SLC14AlmRNA比较,可发现各组均无显着升高或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比UTB含量,治疗28天的健脾益智汤组和吡拉西坦组均比治疗7天时升高更多(P<0.05)。4.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在治疗7天、14天、28天组中,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脑内ARG、ASS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1或P<0.05),ASL含量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在治疗7天时,健脾益智汤组与吡拉西坦组ARG、ASS含量有所下降,ASL含量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4天和28天时,健脾益智汤组与吡拉西坦组ARG、ASS含量明显下降(P<0.01或P<0.05),ASL含量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7天,14天和28天不同时间节点的各组大鼠脑内ARG、ASS、ASL含量比较,可发现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均无显着升高或降低(P>0.05),健脾益智汤组和吡拉西坦组均有随着治疗时间增加而降低效果更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D各症状在中医理论中均有描述,评价AD认知功能的认识衰退量表GDS与《内经》中认知过程各阶段相吻合,AD的病位在脑,脑因其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与五脏的功能密切相关,而五脏的正常运行又赖于后天之本脾胃,故在防治AD时,应重视脾胃的调节。2.浊邪阻滞是AD发病的重要病机,脑内过量尿素的堆积是浊邪的一种,脾胃主升清降浊,从脾胃论治AD有据可依,健脾益智汤可通过组方药物的协同作用,调节脾胃功能,使清浊升降相因,对AD发挥整体治疗效果。3.大鼠颅内海马区注射Aβ 1-40造模方式成功构建了 AD模型,健脾益智汤可有效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4.模型大鼠出现脑内尿素含量升高,健脾益智汤可能通过上调SLC14A1基因和UTB蛋白表达,提高尿素转运能力,或是通过下调ARG、ASS酶活性,使尿素生成减少或降低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而达到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5.健脾益智汤对AD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及脑内尿素水平改善与用药时间正相关,故通过健脾胃而益智需要一定的服药周期。
王秀蓉[8](2020)在《城乡老年抑郁现状调查及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构建》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亳州市城市和农村老年人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城乡老年人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挖掘城乡老年人抑郁的诱发因素和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城乡抑郁老年人的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为城乡老年人抑郁的社区防护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11月~12月期间,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亳州市城区的30个社区老年人354名和下辖的17个乡镇老年人348名,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老年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城市抑郁老年人8名、农村抑郁老年人9名进行半结构访谈;在回顾临床老年抑郁心理治疗指南及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量性与质性研究的结果,初拟城乡抑郁老年人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初稿,通过由12名专家组的专家小组会议,修订城乡抑郁老年人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结果1.量性研究结果(1)城市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为49.2%(174人),农村老年人抑郁的发生率为53.7%(187人),两组老年人抑郁的现患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老年人抑郁程度在不同性别、医保类型、经济来源、月收入、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慢性病、服药情况上存在显着差异(P<0.05)。(2)城乡老年人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性别、经济来源、月收入和服药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天服药、收入小于1000元、经济来源于政府补贴和女性是城乡老年人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是城乡老年人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城乡老年人抑郁状况分层分析多因素结果显示:社会支持、性别、经济来源、月收入、服药情况对城市老人抑郁有显着影响(P<0.05),社会支持、性别、月收入及服药情况对农村老人抑郁有显着影响(P<0.05)。2.质性研究结果对城乡抑郁老年人的半结构访谈,提炼主题主要包括:①疾病防治;②健康促进;③家庭支持;④社交支持;⑤健康希望;⑥生活信心。3.干预方案构建结果初拟城乡老年人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初稿包括健康信息、情感支持、灌输希望、经济支持4个干预模块,10个干预主题,52个干预内容。专家小组会议共有12名专家参加,专家建议包括:①干预模块将“健康信息”修改为“健康信息支持”;将“灌输希望”修改为“提升希望”。②干预主题将“疾病防治”修改为“常见慢性病防治”;将“促进健康”修改为“健康促进策略”;将“放松训练”修改为“行为放松训练”。结论1.亳州城乡老年人抑郁情况较为严重,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性别、经济来源、月收入和服药情况。因此,社区需加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做好防护工作。2.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从健康信息支持、情感支持、提升希望、经济支持四个模块对城乡抑郁老年人提供指导和帮助,为城乡抑郁老年人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杨金霞[9](2020)在《新型KCNQ通道开放剂QO-83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Kv7/KCNQ是一类延迟整流的电压依赖型的钾离子通道,其中KCNQ2/3通道已成为治疗癫痫和神经性疼痛等与神经元异常兴奋相关疾病的新型药物靶点。化合物QO-83是本课题组从设计合成的大量化合物中,经高通量筛选并进行结构优化得到的新型KCNQ离子通道开放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该化合物与阳性对照药瑞替加滨(RTG)相比,在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模型中均表现出更高的生物活性,且通道亚型选择性更好。作为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对其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第一部分化合物QO-83大鼠血浆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并验证测定大鼠血浆中化合物QO-83含量的液质联用方法,并应用于血浆动力学研究。方法:1.基于HPLC-MS/MS技术,在血浆基质中进行化合物QO-83含量测定的质谱和色谱条件开发,并根据FDA相关指导原则进行全方法学验证。2.按1 mg/kg体重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按5、10 mg/kg体重单剂量灌胃给药,在不同时间点眼眦取血,测定血药浓度,可获得药动学参数,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1.方法学验证表明,在血浆基质中化合物QO-83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要求。2.按1 mg/kg体重单剂量尾静脉给药和5、10 mg/kg体重单剂量灌胃给药后,药物在动物体内的Cmax分别为1196.3、49.217、147.67 ng/m L,AUC(0-t)分别为1099.9、217.02、680.13 ug/L*h,AUC(0-∞)分别为1115.8、222.24、727.46 ug/L*h,t1/2为2.478 h,绝对生物利用度为5.06±1.58%。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测定大鼠血浆基质中化合物QO-83含量的液质联用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满足检测要求。化合物QO-83半衰期适中,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较低,有待开发新剂型加以改善。第二部分化合物QO-83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目的:建立并验证测定大鼠各组织匀浆基质中中化合物QO-83含量的液质联用方法,并应用于化合物QO-83组织分布研究。方法:1.基于HPLC-MS/MS技术,在各组织匀浆基质中进行化合物QO-83含量测定的质谱和色谱条件开发,并根据FDA相关指导原则在肝组织匀浆中进行全方法学验证;在其他组织匀浆中进行关键项部分验证。2.按10 mg/kg体重单剂量灌胃给药后,分别在15 min、1 h、8 h解剖,取心、肝、脾、肺、肾、脑、胃、脂肪、膀胱组织和血液,并测定化合物QO-83在各组织和血浆中的含量,考察药物在大鼠体内各组织的分布水平。结果:1.以肝组织为例,方法学验证表明化合物QO-83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其他各组织的关键验证项符合要求。2.灌胃给药15 min后,各组织脏器中即可检测到较高水平的药物浓度,浓度范围在54.931230.83 ng/g;1 h时各组织药物浓度均有增大(胃、肺组织除外),浓度范围在74.38747.33 ng/g;8 h后各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均较低,浓度范围在2.64534.75 ng/g(胃组织除外)。脑组织中的药物含量均高于同一时刻血浆含量,说明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测定大鼠各组织生物基质中化合物QO-83含量的液质联用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满足检测要求。化合物QO-83在动物体内分布迅速且广泛,易于透过血脑屏障,未见明显组织蓄积。第三部分化合物QO-83大鼠体内排泄动力学研究目的:建立并验证测定大鼠粪便、胆汁、尿液基质中中化合物QO-83含量的液质联用方法,并应用于化合物QO-83排泄研究。方法:1.基于HPLC-MS/MS技术,在粪便、胆汁、尿液基质中进行化合物QO-83含量测定的质谱和色谱条件开发,并根据FDA相关指导原则进行全方法学验证。2.按10 mg/kg体重单剂量灌胃给药,测定粪便、胆汁和尿液中原药的含量,考察原型药物在大鼠体内的排泄途径和过程。结果:1.方法学验证表明,在粪便、胆汁、尿液中化合物QO-83的精密度、准确度、线性、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均符合要求。2.化合物QO-83在动物粪便和胆汁中的累积排泄量为1.14 mg,相当于给药量的56.63%,提示有部分药物已被代谢或以其它途径排出体外。药物在粪便中的累积排泄率为56.56%。药物在胆汁中的累积排泄率为0.067%。尿液中未检测到原型药物。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测定大鼠粪便、胆汁、尿液中化合物QO-83含量的液质联用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满足检测要求。半数药物以原型形式从粪便和胆汁排出,剩余半数药物推测以代谢物等形式排出。第四部分化合物QO-83大鼠体内代谢研究目的:基于液质联用技术,对化合物QO-83在大鼠胆汁、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方法:1.采用液液萃取法对胆汁、血浆、尿液、粪便样品进行浓缩和处理。2.建立HPLC-QTOF-MS法及HPLC-QTrap-MS法结合Lightsight软件,对给药后胆汁、血浆、尿液、粪便中的代谢物进行分析。3.数据采集完毕后,使用Metabolitepilot 1.5、Peakview 2.2、Chemdraw14.0等专业软件结合药物代谢及化学裂解规律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根据生物体内药物的代谢转化的规律以及母体药物总结的裂解规律,初步推测出6个Ⅰ相和17个Ⅱ相代谢产物。主要的代谢反应类型包括羟基化、酮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磺酸化、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氨基酸结合(甘氨酸化、谷氨酰胺化、半胱氨酸化、牛磺酸化)。结论:采用的基于HPLC-QTOF-MS和HPLC-QTrap-MS相结合的代谢物鉴定技术策略专属性好、灵敏度高、效率高、结果可信,可方便快捷的用于代谢物的初步鉴定。本实验总共检测到化合物QO-83的23种代谢产物,初步揭示了代谢规律。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10](2019)在《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文中认为序言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估算2017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例,耐多药和(或)单耐利福平结核病(MDR/RR-TB)患者56万例。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估算2017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MDR/RR-TB患者约7.3万例。结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全球2017年估算因结核病死亡患者约157万例,中国因结核病死亡患者约3.7万例。由于耐药结核病患者传播时间
二、药物体内过程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药物体内过程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
2.“四早”原则 |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
2.血脂异常的管理 |
3.控制高尿酸血症 |
4.体重管理 |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1.DKA |
2.HHS |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
(3)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论文提纲范文)
1 肥胖的流行与危害 |
2 医学减重干预方法 |
2.1 限能量膳食 |
2.2 高蛋白膳食 |
2.3低碳水化合物饮食 |
2.4间歇性能量限制 |
2.5 低血糖指数饮食 |
2.6 多种饮食模式 |
2.6.1 终止高血压饮食 |
2.6.2 地中海饮食 |
2.7 代餐食品减重 |
2.8 生物节律与减重 |
2.9 微量营养素 |
2.1 0 肠道微生态 |
2.11医学营养减重与教育营养教育 |
2.12医学营养减重与行为辅导 |
2.13医学营养减重与药物治疗 |
2.14减重与代谢手术相关的营养问题 |
2.15医学减重后的体重维持 |
2.16精准营养与医学减重 |
2.17运动与医学营养减重 |
2.18心理治疗与医学营养减重 |
2.19医学营养减重与保健成分 |
2.19.1鱼油 |
2.19.2 MCT |
2.19.3左旋肉碱 |
2.19.4 RS |
2.20医学营养减重与饮料 |
2.20.1咖啡与医学营养减重 |
2.20.2甜味剂与医学营养减重 |
3 特殊人群部分 |
3.1 重度肥胖者的医学营养减重 |
3.2 围孕期管理与医学营养减重 |
3.3 儿童和青少年肥胖者与医学营养减重 |
3.4 老年肥胖者与医学营养减重 |
3.5 PCOS与医学营养减重 |
3.6 糖尿病与医学营养减重 |
3.7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医学营养减重 |
3.8 痛风与医学营养减重 |
(4)《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修订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通则》部分(T/CACM 1370.1-2021) |
1.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与定义 |
1.4 基本原则 |
1.4.1 坚持依法性 |
1.4.2 保持特色性 |
1.4.3 科学规范性 |
1.4.4 注重实操性 |
1.4.5 持续发展性 |
1.5 功能要求 |
1.5.1 基本功能 |
1.5.2 拓展功能 |
1.6 技术要求 |
1.6.1 修订主体 |
1.6.2 修订时间 |
1.6.3 修订程序 |
1.6.4 修订格式体例 |
2《不良反应》部分(T/CACM 1370.2-2021) |
2.1 范围 |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2.3 术语与定义 |
2.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序 |
2.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2.6 信息收集 |
2.7 信息筛选 |
2.8 信息转化策略 |
2.8.1 直接修订至说明书【不良反应】 |
2.8.2 经评估后修订至说明书【不良反应】 |
2.8.3【不良反应】参考信息 |
2.9 修订格式体例 |
2.9.1 表述基本要求 |
2.9.2 格式示例 |
3《禁忌》部分(T/CACM 1370.3-2021) |
3.1 范围 |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3.3 术语与定义 |
3.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序 |
3.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3.5.1 药物因素 |
3.5.2 患者因素 |
3.5.3 临床用药因素 |
3.5.4 其他因素 |
3.6 信息收集 |
3.7 信息筛选 |
3.8 信息转化策略 |
3.8.1 证据等级排序 |
3.8.2 转化措施 |
3.9 修订格式体例 |
3.9.1 表述基本要求 |
3.9.2 格式示例 |
4《注意事项》部分(T/CACM 1370.4-2021) |
4.1 范围 |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3 术语与定义 |
4.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序 |
4.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4.5.1 药物相关注意事项 |
4.5.2 患者相关注意事项 |
4.5.3 临床用药相关注意事项 |
4.5.4 其他 |
4.6 信息收集 |
4.7 信息筛选及转化策略 |
4.8 修订格式体例 |
4.8.1 表述基本要求 |
4.8.2 格式示例 |
5《特殊人群用药》部分(T/CACM 1370.5-2021) |
5.1 范围 |
5.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5.3 术语与定义 |
5.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度 |
5.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5.5.1 孕妇用药 |
5.5.2 哺乳期妇女用药 |
5.5.3 老年人用药 |
5.5.4 儿童用药 |
5.5.5 药物体内过程异常的人群用药 |
5.6 信息收集 |
5.7 信息筛选及转化策略 |
5.8 修订格式体例 |
5.8.1 表述基本要求 |
5.8.2 格式示例 |
6《警示语》部分(T/CACM 1370.6-2021) |
6.1 范围 |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6.3 术语与定义 |
6.4 修订主体、时间及程序 |
6.5 修订范围与内容 |
6.5.1 严重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 |
6.5.2 重要禁忌 |
6.5.3 临床用药需要特殊关注 |
6.5.4 组方含毒性药材、化学药成分或配伍禁忌 |
6.5.5 需要特殊说明的其他问题 |
6.6 信息收集 |
6.7 信息筛选 |
6.8 信息转化策略 |
6.8.1 直接修订至说明书警示语项 |
6.8.2 经评估后修订至说明书警示语项 |
6.9 修订格式体例 |
6.9.1 表述基本要求 |
6.9.2 格式示例 |
7 主要编制流程 |
8 利益冲突 |
9 起草人 |
(5)色氨酸及代谢物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对运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机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s)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阿尔茨海默病与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相关研究 |
2.1.1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
2.1.2 β-淀粉样蛋白聚集概述 |
2.2 运动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延缓及其机制研究 |
2.2.1 运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动物实验 |
2.2.2 运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人体实验 |
2.2.3 运动影响β-淀粉样蛋白致病的机制探讨 |
2.3 运动影响色氨酸及代谢物的研究 |
2.3.1 运动影响色氨酸和血清素的人体实验 |
2.3.2 运动影响色氨酸和血清素的动物实验 |
2.3.3 运动时段对褪黑素的影响 |
2.4 抑制剂与β-淀粉样蛋白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 |
2.4.1 天然小分子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相关研究 |
2.4.2 内源性小分子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相关研究 |
2.4.3 色氨酸及代谢物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方案 |
4 研究方法 |
4.1 文献分析法 |
4.2 分子动力学方法 |
4.2.1 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 |
4.2.2 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模拟 |
4.2.3 常用软件 |
4.2.4 分子力场 |
4.2.5 分子力场的相互作用项 |
4.2.6 小分子力场构建与结构处理 |
4.2.7 模拟细节 |
4.2.8 分析方法 |
5 研究内容 |
5.1 色氨酸抑制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聚集、破坏β-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分子机理研究 |
5.1.1 前言 |
5.1.2 材料与方法 |
5.1.3 结果与讨论 |
5.1.4 结论 |
5.2 血清素抑制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聚集、破坏β-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分子机理研究 |
5.2.1 前言 |
5.2.2 材料与方法 |
5.2.3 结果与讨论 |
5.2.4 结论 |
5.3 血清素/质子化血清素破坏β-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分子机理研究 |
5.3.1 前言 |
5.3.2 材料与方法 |
5.3.3 结果与讨论 |
5.3.4 结论 |
5.4 褪黑素抑制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聚集、破坏β-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分子机理研究 |
5.4.1 前言 |
5.4.2 材料与方法 |
5.4.3 结果与讨论 |
5.4.4 结论 |
5.5 色氨酸/色氨酸+血清素破坏β-淀粉样蛋白原纤维的分子机理研究 |
5.5.1 前言 |
5.5.2 材料与方法 |
5.5.3 结果与讨论 |
5.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工作 |
(6)疼痛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毕生发展视角下的疼痛评估 |
1.1 儿童疼痛评估 |
1.2 老年人疼痛评估 |
2 毕生发展视角下的疼痛治疗 |
2.1 儿童疼痛治疗 |
2.2 老年人疼痛治疗 |
3 未来发展预测与展望 |
3.1 新兴技术的应用 |
3.2 多维度的研究视角 |
3.3 非成瘾性的疼痛治疗方法 |
3.4 开放的科学研究文化 |
4 国内发展分析与未来规划 |
(7)健脾益智法调节AD大鼠脑内尿素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AD主要症状的认识 |
1.1 衰老 |
1.2 记忆障碍 |
1.3 认知障碍 |
1.4 失语 |
1.5 精神症状 |
2. 中医学对AD病位的认识 |
2.1 脑的主要生理功能 |
2.2 脑的生理病理特点 |
2.3 脑与五脏的关系 |
2.4 五脏与AD的关系 |
3. 健脾益智法调治AD |
3.1 理论基础 |
3.2 实验基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健脾益智汤对Aβ1-40所致AD大鼠行为学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制备与给药方法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 |
2.2 AD模型大鼠复制 |
2.3 Morris水迷宫实验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 |
3.2 Morris水迷宫空间探索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动物模型的选择 |
4.2 Morris水迷宫检测 |
4.3 干预方法 |
实验二 健脾益智汤对Aβ1-40所致AD大鼠脑内尿素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制备与给药方法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标本制备 |
2.3 脲酶法检测各组大鼠脑内尿素含量 |
2.4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实验三 健脾益智汤对Aβ1-40所致AD大鼠脑内SLC14A1基因表达情况及UTB蛋白含量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制备与给药方法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标本制备 |
2.3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大脑中SLC14A1基因相对表达 |
2.4 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脑内UTB含量 |
2.5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LC14A1基因mRNA表达情况 |
3.2 Western bolt检测各组大鼠脑内UTB蛋白含量 |
4. 讨论 |
实验四 健脾益智汤对Aβ1-40所致AD大鼠脑内CPS、OTC、ASS、ASL、ARG表达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制备与给药方法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标本制备 |
2.3 ELISA法检测大鼠脑内CPS、OTC、ASS、ASL、ARG酶 |
3. 结果 |
3.1 各组大鼠脑内ARG含量 |
3.2 各组大鼠脑内ASS含量 |
3.3 各组大鼠脑内ASL含量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论文着作 |
(8)城乡老年抑郁现状调查及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立题依据 |
1.2 研究现状 |
1.3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4 技术路线 |
第1部分 城乡老年抑郁状况现状调查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 伦理原则 |
5 结果 |
6 讨论 |
第2部分 城乡抑郁老人抑郁体验的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及过程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6 结果 |
7 讨论 |
第3部分 构建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
3 质量控制 |
4 伦理原则 |
5 结果 |
6 讨论 |
小结 |
1 结论 |
2 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老年抑郁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新型KCNQ通道开放剂QO-83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引言 |
第一部分 化合物QO-83大鼠血浆动力学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化合物QO-83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化合物QO-83大鼠体内排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化合物QO-83大鼠体内代谢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群体药代动力学的个体化用药实例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药物体内过程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内分泌代谢分会,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解放军总医院). 中华内科杂志, 2022(01)
- [3]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J].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11)
- [4]《上市中成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目修订技术规范》系列团体标准[J]. 张冰,张晓朦,林志健,萨日娜,吕锦涛,吴昊,李耀磊,徐慧哲,黄政凯,郭宇博,苏祥飞,段笑娇. 中国中药杂志, 2022
- [5]色氨酸及代谢物抑制β-淀粉样蛋白聚集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对运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的机理初探[D]. 弓烨弘.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6]疼痛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J]. 张立波,吕雪靖,胡理.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21(06)
- [7]健脾益智法调节AD大鼠脑内尿素代谢的作用机制研究[D]. 陈思馨.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8]城乡老年抑郁现状调查及支持性心理干预方案构建[D]. 王秀蓉. 郑州大学, 2020(02)
- [9]新型KCNQ通道开放剂QO-83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 杨金霞.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10]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J].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中国防痨杂志, 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