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鼠内毒素血症时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与继发性肺损伤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钟海[1](2021)在《三叶苷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表现为低氧血症、双肺浸润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常伴随有急剧的严重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状态。目前尚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其死亡率仍高达40%。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rus Rehd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包括三叶苷(trilobatin)、根皮苷等[1]。前期研究表明三叶苷有很好的抗炎和抗氧化活性。目前,关于三叶苷在ALI是否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尚未见研究报道。研究目的:观察三叶苷在脂多糖(LPS)诱导ALI小鼠炎症模型中的保护作用效果,分析其作用机制;并通过代谢组学、肠道菌群、网络药理学等不同方面探讨其对ALI的影响作用机制。研究方法:1.将小鼠分成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三叶苷低剂量组和三叶苷高剂量组。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变化,测定肺湿干重比,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数量和总蛋白浓度,利用ELISA分析IL-1β和TNF-α细胞因子水平,检测肺组织中MDA、GSH等的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相关炎症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2.采用代谢组学手段,利用UPLC-MS对小鼠给药前后血清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以发现可以代表组间差异的潜在标记物。利用KEGG等网站筛选代谢通路。3.采用16SrDNA技术观察三叶苷治疗后对LPS诱导的ALI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旨在从肠道菌群方面探讨三叶苷对ALI的作用机制。4.采用网络药理学手段,收集三叶苷的可能作用靶点和ALI的相关靶点蛋白并对交集靶点蛋白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预测的重要靶点进行富集分析。研究结果:1.LPS可引起小鼠肺组织损伤,三叶苷处理可减轻损伤;三叶苷可降低BALF中蛋白质渗漏和细胞数量,有效抑制TNF-α和IL-1β水平的升高;LPS处理后能显着提高MDA含量,降低GSH、CAT和SOD的活性,三叶苷治疗后可抑制MDA的形成,促进GSH的生成;LPS处理能够促进NF-Kb、AMPK、GSK3β和Nrf2的活性,三叶苷治疗后可增强AMPK、GSK3β和Nrf2活性,降低p-NF-κB的表达,下调NF-κb的活性。2.在模型组和给药组之间,筛选出9种生物标志物;涉及到5条代谢通路,他们是色氨酸代谢通路、鞘脂类代谢通路、视黄醇代谢通路等。3.三叶苷干预小鼠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例得到部分纠正,能量摄入和消耗逐渐平衡,减轻ALI小鼠的炎症反应。4.三叶苷作用ALI的关键节点有AKT1、ALB、EGFR等;三叶苷治疗ALI的作用途径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三叶苷能有效预防ALI的氧化应激和炎症,主要是基于AMPK/GSK3β-Nrf2通路的激活和NF-κB通路的灭活;三叶苷可通过色氨酸代谢通路、视黄醇代谢通路、α-亚麻酸代谢通路、甾类激素生物合成代谢通路、鞘脂类代谢通路对ALI起到保护作用;三叶苷可使ALI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正常化,增加有益菌,减少有害菌;三叶苷治疗ALI的作用途径主要涉及癌症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GnRH信号通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通路、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等。
徐秋实[2](2021)在《冷诱导RNA结含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背景: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活方式的广泛改变,致使肥胖和胆结石发生率日益增加,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是临床上常见的腹部急症,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临床上常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占20%左右。最新资料显示,SAP患者的病死率在13%~35%之间。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则是SAP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ALI可进一步发展为危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入院1周内死亡的SAP患者中有60%死于呼吸功能衰竭,ARDS被认为是造成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将这种由急性胰腺炎所导致的肺损害称为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Associated Acute Lung Injury,APALI),虽然在APALI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方面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近年来APALI的治疗效果仍无明显改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亟待深入探索APALI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策略。细胞外冷诱导RNA结合蛋白(Extracellular cold 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e CIRP)是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在失血性休克或败血症患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血清CIRP,其升高程度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在功能上,eCIRP可以激活NLRP3炎性小体,加剧炎症性疾病并导致组织损伤。NLRP3炎性小体是一个蛋白复合物,它可以直接与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相互作用激活caspase-1,激活的caspase-1裂解活化gasdermin D(GSDMD),pro-IL-1β和pro-IL-18,导致细胞焦亡和IL-1β以及IL-18的分泌。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与炎症有关,可导致疾病进程恶化。肺常驻巨噬细胞,如肺泡巨噬细胞活化产生剧烈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是ALI/ARDS发病的关键因素。肺泡巨噬细胞焦亡可以通过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等,加剧肺组织损伤。然而,对于eCIRP是否引能起肺泡巨噬细胞焦亡以及其是否参与APALI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尚无报道,值得进一步探索。历经20余年的探索,本研究组在APALI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证实,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APALI,可明显缩短SAP病程,并降低病死率。因此,在SAP、APALI的诊疗方面,将现代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优势互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得到充分阐释,并且经后世医家发展,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显示APALI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AP时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肠内细菌和毒素易位后被吸收入血,循环至肺部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不谋而合,即“腑气不通,上逆于肺”,所以从治疗角度上要注重“从肠治肺”,故病变早期治法上以攻里通下为主,引肺气下行以止喘息。中医常用大黄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故目前临床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方剂中都配伍中药大黄,而大黄素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探究大黄素在治疗APALI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通过5%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STC)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应用SD大鼠建立APALI动物模型,利用现代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探究eCIRP在APALI发病机制中的病理潜在作用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以期进一步揭示APALI的发病机制并为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APALI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的治疗策略。目的:通过检测APALI大鼠模型CIRP的表达变化及拮抗CIR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以及应用重组大鼠CIRP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并检测CIRP对该细胞的影响,以探索CIRP在AP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应用大黄素进行干预性治疗的研究,探究大黄素治疗APALI的靶点,从而为治疗APALI寻找潜在靶点和应用大黄素治疗APAL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研究。将40只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ON),重症胰腺炎组(SAP),C23(CIRP拮抗剂)干预组(C23),大黄素干预组(EMO)。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Sodium Taurocholate,STC)经胆胰管逆行注射(1ml/kg,0.1ml/min)诱导SAP大鼠模型,CON组大鼠经胆胰管逆行注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C23干预组于造模后2小时经尾静脉注入C23(8mg/kg)。大黄素干预组于术后2小时及术后12小时分别灌胃给予大黄素(40mg/kg)。造模24小时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后,开腹经腹主动脉采血,并收集胰腺及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来评价C23和大黄素对SAPALI的保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CIRP、淀粉酶、IL-1β;应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腺和肺组织内CIRP表达情况及肺组织中Ly6G+细胞;采用qRT-PCR测定胰腺和肺组织中的CIRP mRNA水平及肺组织中的NLRP3、IL-1β和CXCL1的mRNA表达水平;以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IRP、p-P65、t-P65、p-IKBα、t-IKBα、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CXCL1蛋白在各组大鼠中的表达;采用多重荧光染色观察胰岛中CIRP及肺内常驻巨噬细胞(F4/80+细胞)NLRP3和CXCL1的表达。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学实验研究。以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珠NR8383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重组大鼠CIRP对肺泡巨噬细胞焦亡及炎症小体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实验一,NR8383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重组CIRP处理组(CIRP),TAK-242(一种TLR4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处理组(CIRP+TAK242),C23处理组(CIRP+C23),大黄素处理组(CIRP+EMO)。其中,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其余各组在采用重组大鼠CIRP(1.5μg/ml)处理NR8383细胞6h的同时,分别予应用TAK-242(500μM)预处理24h、应用C23(300ng/ml)预处理1h以及同时给予大黄素(20μM)干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焦亡(Caspase-1以及PI双染)率。采用qRT-PCR测定各组细胞NLRP3、IL-1β和CXCL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65、t-P65、p-IKBα、t-IKBα、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CXCL1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实验二,细胞分为Control组,CIRP组,CIRP+Si-IL-1β组和CIRP+NC(Negative control)组,应用NC siRNA或IL-1β特异性siRNA,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转染NR8383细胞48h后,用1.5μg/ml的CIRP处理CIRP组、NC组及Si-IL-1β组6h。此外,分别用不同浓度(0、1 ng/ml、5 ng/ml、10 ng/ml)的重组大鼠IL-1β和应用10 ng/ml的IL-1β,以不同的时间点(0、6、12、24h)处理NR8383细胞,然后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和RNA,采用q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研究IL-1β在CIRP诱导CXCl1表达中的作用。结果:第一部分,动物模型实验结果:(1)与CON组相比,SAP组大鼠胰腺及肺组织显示出明显的病理损伤,病理评分显着性增高(p<0.001)。此外,与CON组相比,SAP组大鼠血清CIRP、淀粉酶、IL-1β均明显升高(p<0.001),且SAP组动脉血PaO2水平明显下降(p<0.001),与此同时该组动脉血PaCO2水平明显上升(p<0.001)。与SAP组相比,C23组及EMO组胰腺及肺组织损伤明显缓解(p<0.001),血清CIRP、淀粉酶、IL-1β均明显下降(p<0.001),以及动脉血PaO2水平明显上升(p<0.001)而PaCO2水平明显下降(p<0.001)。(2)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CON组相比,SAP组大鼠胰腺(主要位于胰岛)及肺组织CIRP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与CON组相比,SAP组大鼠肺内p-P65、p-IKBα、NLRP3、ASC(Monomer,Dimer,Polymer)、Caspase-1 p20、GSDMD-N、IL-1β(pro-IL-1β以及p17)、CXCL1表达明显增高(p<0.001),且SAP组大鼠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Ly6G+细胞)的浸润明显增加。(3)与SAP组相比,C23组及EMO组胰岛及肺组织CIRP表达明显被抑制,且伴随着肺内p-P65、p-IKBα、NLRP3、ASC(Monomer,Dimer,Polymer)、Caspase-1 p20、GSDMD-N、IL-1β(pro-IL-1β以及p17)、CXCL1表达的下降(p<0.05)及肺内Ly6G+细胞的浸润的明显减少。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1)用CIRP(1.5μg/ml)诱导了NR8383细胞内p-IKBα和p-P65及NLRP3、ASC(Monomer,Dimer,Polymer)、Caspase-1 p20、GSDMD-N、IL-1β(pro-IL-1β以及p17)蛋白的表达增高(p<0.001),并进一步促进了NR8383细胞的焦亡(p<0.001),同时还促进了其表达CXCL1(p<0.001)。TLR4受体抑制剂TAK-242几乎完全地抑制了CIRP所致的上述细胞效应(p<0.001)。结果表明,CIRP通过TLR4受体介导的NF-κB信号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诱导NR8383细胞焦亡。CIRP拮抗剂C23和大黄素均显示出能够显着性抑制CIRP所致的NR8383细胞内NF-κB的活化、NLRP3炎症小体及组装与激活、细胞焦亡及CXCL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IRP对NR8383细胞表达CXCL1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IRP组的CXCL1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与CIRP组相比,CIRP+Si-IL-1β组的CXCL1表达水平显着性下降(p<0.001),CIRP+NC(Negative control)组的CXCL1表达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果表明,IL-1β是CIRP促进NR8383细胞表达CXCL1的关键介质。分别用不同浓度(0、1ng/ml、5ng/ml、10ng/ml)的重组大鼠IL-1β和以相同浓度的IL-1β(10ng/ml)以不同的时间点(0、6、12、24h)刺激NR8383细胞,结果显示,IL-1β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NR8383细胞表达CXCL1。结论:(1)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经胆胰管逆行注射制备SAP肺损伤模型24h后,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的显着升高,胰腺和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伤,同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也显示大鼠出现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表明SAP诱发肺损伤模型制备成功。(2)CIRP在APALI大鼠模型的胰岛及肺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伴有血清CIRP水平的升高。应用CIRP拮抗剂C23后,CIRP在胰岛、肺组织中表达下调且血清中CIRP水平下降,并明显缓解了ALI,提示CIRP与APALI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IRP拮抗剂C23能抑制APALI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与活化、肺组织中CXCL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并缓解了SAP时的肺损伤。(3)CIRP可能通过TLR4受体介导激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NF-κB信号及NLRP3/IL-1β/CXCL1信号通路,在APALI中发挥重要作用。(4)大黄素能能显着降低APALI大鼠的血清淀粉酶、CIRP和IL-1β水平,能明显减轻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并能够改善肺功能,显示出对APALI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5)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IRP-TLR4介导的NF-κB和NLRP3/IL-1β/CXCL1信号通路减少中性粒细胞向肺内浸润从而发挥其治疗APALI的药理作用。
郭敏[3](2020)在《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IL-6,IL-10,IFN-γ和TNF-α,IL-1β,IL-4,IL-8在创伤性ARDS患者和肺部感染及胸部手术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水平差异性及相关性,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选取2017年05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94例创伤性ARDS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并参考2012年柏林标准将入组患者划分为轻度组(A组)、中度组(B组)以及重度组(C组)。对比各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结果、病情最重时的APACHEⅡ评分水平和ICU入住时间;通过CT扫描观察3组患者肺部影像结果;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和治疗后第2、5、7天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2)健康对照组(D组):选择在同一时期在同一医院的健康查体的40名健康成人,采用ELISA检测方法,检测清晨空腹静脉血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水平;(3)肺部感染患者组(E组):选取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肺部感染患者32例为平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法对其入院第2天和治疗7天后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4)胸部手术患者组(F组):选取同期住院的胸部手术患者24例,采用流式细胞法对术前和手术后2天分别进行细胞因子检测作为平行对照研究。结果:(1)比较实验组三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气分析:pH、PO2和PCO2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表明,肺损伤程度越重,血清p 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越低,二氧化碳分压越高。对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ICU入住时间分析,提示随疾病程度增加,患者评分水平不断上升,ICU入住时间不断延长;(2)各组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IL-6、IL-10和IFN-γ平均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3)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6表达水平比较:三组患者血清IL-6含量自创伤后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4)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L-10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L-10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2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C组较A、B组达峰时间更长,增高程度更高。但其在早期差异明显(P<0.05),5天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损伤后期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损伤程度无相关性;(5)各实验组患者血清IFN-γ表达水平分析:自创伤后血清IFN-γ含量开始增高,在第1天即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病情越重,增高程度越大,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0);(6)对各实验组患者血清中IL-6、IL-10、IFN-γ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APACHE II)行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均P<0.05);(7)各实验组肺部CT影像:A组患者CT影像提示肺组织密度较正常组织无明显改变,B组患者CT影像表现为双肺透过性减低,部分肺叶可见多发斑片状磨玻璃状密度影,C组患者影像提示斑片状磨玻璃影范围较B组增大,可有合并肺不张或血气胸。(8)E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血IL-1β,IL-4,IL-6,IFN-γ在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中,治疗7天前后表达水平没有差异性(P>0.05),而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F组患者手术前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肺部创伤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第2天血IL-6,IL-8,IL-10,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而IL-1β,IL-4表达水平无差异性(P>0.05)。结论:(1)IL-6、IL-10、IFN-γ在创伤性ARDS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且在不同程度的创伤性ARDS患者的血清中表达量不同;通过联合检测各项炎症因子水平,对创伤性ARDS的早期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细胞因子IL-8,IL-10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预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治疗效果,而IL-6,IL-8,IL-10,IFN-γ和TNF-α表达水平可以评估胸外科创伤手术后患者疗效和指导用药。
宫丽荣[4](2020)在《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既往我们研究发现,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内毒素急性肺损伤(ALI)中发挥重要内源性保护作用,但作用机制远未阐明。内质网应激(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可能是参与肺损伤发病的重要环节,而HO-1对肺损伤时ERS调控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HO-1保护内毒素ALI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了探讨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我们从在体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和离体LPS攻击肺泡上皮细胞模型两个水平进行了研究,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验证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内毒素ALI的发病过程:分别给与ERS抑制剂和诱导剂,测定ERS发生标志物(GRP78、ATF6、IRElα及PERK)及ERS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的变化,观察肺损伤程度(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湿/干重比)。第二部分:利用条件性肺HO-1基因敲除小鼠建立内毒素ALI模型,初步探讨HO-1对内毒素ALI时ERS介导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与野生型小鼠比较,观察HO-1基因敲除小鼠肺组织ERS发生标志物(GRP78、ATF6、IRElα及PERK)蛋白表达、肺组织细胞凋亡、ERS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的变化,测定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测定肺组织中CO的含量,观察肺损伤程度(氧合指数、肺损伤评分及肺组织湿/干重比)。第三部分:利用离体大鼠肺泡Ⅱ型上皮模型,在细胞层面进一步明确HO-1调控ERS介导细胞凋亡可能的作用机制:利用LPS建立细胞内毒素攻击模型,观察HO-1基因沉默肺泡Ⅱ型上皮细胞ERS发生标志物(GRP78、IRElα及PERK)蛋白表达、细胞凋亡、ERS相关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的变化,测定CO的含量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C(SP-C)表达。并探讨HO-1调控ERS介导细胞凋亡可能的信号通路:利用PERK、IRE1α抑制剂预处理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后加入LPS建立细胞模型,观察蛋白p-PERK、p-e IF2α、p-IRE1α、TRAF2、CHOP及caspase-12蛋白的表达。在实验一中,我们利用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LPS构建ALI模型,观察了不同LPS诱导剂量及诱导时间点时小鼠肺损伤情况、炎症因子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最后选取LPS 15 mg/kg、诱导12h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此外,我们利用ERS抑制剂TUDCA和激动剂衣霉素干预成功验证了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内毒素ALI的发病过程,为后续相关研究打下基础。由实验二我们发现,与野生型C57BL/6小鼠比较,HO-1-/-小鼠给予LPS 15mg/kg诱导12h后肺损伤程度加重,表现为肺损伤评分、肺W/D比值及BALF中总蛋白含量升高、氧合指数明显减低,凋亡指数(AI)升高,CO水平降低,肺组织ERS相关蛋白GRP78、p-PERK、及p-IRE1α表达水平升高,肺组织ERS凋亡蛋白CHOP、caspase-12 m RNA和蛋白表达显着升高。这些研究结果提示HO-1可能通过抑制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肺脏损伤。通过实验三我们发现,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HO-1对内毒素攻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HO-1可能通过抑制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减轻内毒素诱导的细胞损伤。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发现,在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PERK抑制剂GSK2606414预处理减少了LPS诱导的GRP78、p-PERK、p-e IF2α及CHOP蛋白表达,IRE1α抑制剂GSK2850163预处理减少了LPS诱导的p-IRE1α、TRAF2及凋亡蛋白caspase-12的表达,结合HO-1基因沉默可导致GRP78、p-PERK、p-e IF2α、CHOP、p-IRE1α、TRAF2、caspase-12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及细胞凋亡增多的结果,提示HO-1可能通过PERK/e IF2α/CHOP和IRElα/TRAF2/caspase-12通路抑制细胞凋亡。由此,我们得出结论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内毒素诱导的ALI过程,HO-1可能通过ERS中PERK/e IF2α/CHOP、IRElα/TRAF2/caspase-12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LPS诱导的急性肺脏损伤。HO-1调控ERS介导细胞凋亡的其它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程璐[5](2020)在《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应答失调所致的威胁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贯穿脓毒症病程始终。由于肺组织对炎症介质的显着易感性,肺脏是脓毒症最早累及的靶器官,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临床以进行性加重的呼吸衰竭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在引起ARDS的诸多病因中,脓毒症是最常见的肺外因素,占40%-60%。随着小潮气量通气、俯卧位通气、肺复张等机械通气方式的应用,ARDS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重度ARDS的病死率仍然高达70%。中医古籍中并无“脓毒症”记载。根据感染、炎症等临床表现归为温热病范畴,肺为娇脏,为五脏之华盖,最易受外邪入侵。毒邪壅肺,肺脏宣发肃降功能失常,气不布津,大量病理产物内聚,加重全身炎症反应。通过meta分析评估通腑泻肺治疗对ARDS的综合疗效,并依据“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热者寒之,温者清之”理论,自制通腑泻肺方(TFXF),肺肠同治。通过临床试验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鉴于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是涉及固有免疫系统和脓毒症炎症进展的关键信号通路,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借助ELISA、Westerm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一般情况,72h生存率以及NLRP3、Caspase-1、IL-1β、IL-8等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索中医“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治则治法的原理,为研究开发应用“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目的:[1]对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为中医在ARDS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自拟通腑泻肺方应用于临床,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氧合、肠黏膜屏障功能以及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3]建立脓毒症相关ARDS动物实验模型,通过观察通腑泻肺方对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关键分子的影响,阐明通腑泻肺法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1]搜索2001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通腑泻肺法治疗ARDS的随机对照研究,最终纳入27项研究,观察通腑泻肺法对病死率,ARDS并发症(腹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炎性介质表达(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8)、呼吸机参数(气道峰压、气道平台压、平均气道压、气道阻力、肺顺应性)等的影响。以风险比(RR)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CI)作为二分类变量效应值,以MD或SMD作为连续型变量的效应值。效应模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应用Cochrane Q和I2统计学评价异质性。应用“漏斗图法”评价发表偏倚。[2]纳入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诊断为脓毒症相关ARDS、中医辨证符合痰热壅肺证的患者共计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给予通腑泻肺方免煎颗粒:大黄12g、枳实12g、厚朴9g、葶苈子20g、桑白皮20g、青皮12g。100ml温水冲调,每日1剂,2次/天;对照组给予等量温开水鼻饲。两组疗程均为7天。比较两组治疗前(0天)、治疗4天及7天氧合指数、肠粘膜通透性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丙二醛MDA)浓度、以及炎症介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水平,并统计两组28天累积死亡率。[3]采用腹腔注射LPS法复制脓毒症模型,以氧合指数<200mmHg,作为评价脓毒症相关ARDS造模是否成功的标准。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及生命体征,采用ELISA、Westerm Blot等方法检测NLRP3/Caspase-1/IL-1β信号轴中关键分子及IL-8,HMGB1、IL-27等炎性介质的表达,初步探讨通腑泻肺中药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调控机制。研究结果:[1]荟萃分析发现使用通腑泻肺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ARDS较西医常规治疗能显着降低ARDS患者的住院死亡率,减少腹胀、应激性溃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道水样分泌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ARDS的治疗,结合通腑泻肺策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降低APACHEⅡ评分、肺损伤评分,改善肺氧合状态、减少炎性介质表达、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呼吸力学指标等方面存在突出优势。[2]临床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治疗组第4天、第7天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4天血清MDA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通腑泻肺治疗组患者第7天血清DAO和IL-6水平较对照组显着下降(P<0.05)。但两组间TNF-α及NO表达的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治疗组大鼠生存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ELISA联合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提示通腑泻肺方能有效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外周血清和肺组织中炎性因子HMGB1、IL-1β、IL-8、IL-27的蛋白的表达(P<0.05),且大剂量通腑泻肺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Westem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NLRP3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NLRP3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活化的Caspase-1 p20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大、小剂量TFXF组Caspase-1 p20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模型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给予通腑泻肺中药干预后,小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减少,仅观察到大剂量TFXF组HMGB1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下降。模型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大、小剂量TFXF组IL-1β、IL-8及IL-27蛋白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着降低,其中大剂量TFXF组对IL-1β表达具有显着抑制效应。研究结论:[1]Meta分析结果表明通腑泻肺治疗可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少内毒素的吸收,缓解胃肠道功能障碍所致的腹胀,防止菌群移位,修复受损的胃肠粘膜屏障。可清除内毒素,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效改善肺水肿症状,有利于ARDS的缓解,从而降低ARDS患者呼吸机支持参数,减少气道阻力,改善氧合状态。其机制可能与通腑泻肺治疗减少炎性介质在肺部的聚集,调控体内促炎介质和抗炎介质反应平衡有关。[2]临床研究提示通腑泻肺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的炎症反应,通过减轻因炎症反应带来的肺损伤,改善氧合。通腑泻肺治疗可减轻脂质过氧化及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肠源性内毒素的释放,保护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完整性,进而减轻肠功能障碍引起的肺损伤的发生。[3]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通腑泻肺方能显着抑制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合成;抑制Caspase-1活化,下调下游IL-1β、IL-8,IL-27及HMGB1等炎性介质蛋白表达。
许才明[6](2020)在《基于转录组与蛋白组学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发展迅猛。AP若未能及时得到妥善干预,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高达10%30%。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SAP最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也是早期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入院7日内死亡的SAP病人有60%70%主要死于呼吸功能衰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把这种由急性胰腺炎所导致的肺部损害称之为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尽管有关APALI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由于APALI病理变化极其复杂,其临床治疗一直处于多学科交叉探索之中。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常因手术应激、创伤等加剧病情变化,目前临床仍以激素、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死亡率仍高居不下。本课题组20余年致力于APALI的发病机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APALI具有明显效果,可以显着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因此,将中医学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及方法相结合,在SAP、APALI的救治方面将大有可为。中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属腑病的范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是SAP引起急性肺损伤的病理基础,此与“肠病及肺”中医理论比较一致,故在治疗上也要“从肠治肺”。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故疾病早期应予通里攻下之法,涤荡肠胃,推陈致新,驱邪外出,这是早期防治APALI的核心与关键。着名中西医结合学者姚树坤提出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认为物质是生物信息的载体,是生物功能基础。基于多组学联合策略探究中医病证的发病规律和中药及组分作用规律是系统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学。因此,本课题以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STC)诱导的APALI大鼠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免疫组化等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系统探究与APALI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谱的表达规律,并应用大黄素(Emodin,EMO)进行干预性治疗的探索,以期阐明EMO治疗APALI的作用机理,充分挖掘EMO在治疗APALI过程中可能的信号通路及分子靶点,为进一步阐明APALI发病机制及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APALI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降低SAP的病死率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大黄素通过调控Lnc RNA-m RNA网络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lnc RNA-m RNA网络在SAP诱导ALI中的作用及EMO、DEX的影响。方法: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构建大鼠SAP模型,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CON),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大黄素组(EMO),地塞米松组(DEX)。各组又分6h和24h亚组。HE染色评估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中ly6G+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的变化;自动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分析;透射电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RNA-seq法检测各组基因表达谱;构建lnc RNA-m RNA共表达网络;q RT-PCR验证lnc RNAs和m 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及CON组相比较,SAP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坏死、出血、白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01),且24h组高于6h(p<0.05);肺组织HE染色可见不同程度肺泡壁增厚、出血、白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01),且24h组高于6h(p<0.05)。与CON组相比较,SAP组大鼠血清AMY、TNF-α、IL-6均明显升高(p<0.001),且24h高于6h(p<0.01)。与CON组相比较,SAP6h组大鼠的Pa O2水平略有所下降(p<0.01),Pa CO2水平明显上升(p<0.001),但仍处于可代偿阶段。而SAP24h组实验大鼠的Pa O2明显下降(p<0.001),Pa CO2水平均明显上升(p<0.001),出现明显呼吸窘迫现象。与CON24h组相比较,SAP24h大鼠肺组织中Ly6G+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01),透射电镜下显示大鼠肺泡II型上皮细胞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或固缩,板层小体明显减少,微绒毛广泛脱落、消失,基底膜明显囊泡化,紧密连接破坏。与SAP组相比较,EMO和DEX胰腺及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p<0.001),血清中AMY、TNF-α、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Ly6G+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p<0.001),表明EMO和DEX可以明显减轻病理损伤,保护肺泡II型上皮细胞细胞的超微结构。RNA-seq结果显示,基因表达谱对时间点、样本特征(分组)均有明显依赖性。EMO和DEX均可以促进RNA水平向sham组水平恢复。其中,DEX下调表达的基因明显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不同的是EMO上调表达的基因明显多于下调表达的基因。EMO和DEX对APALI肺组织基因表达谱有所不同,GO分析显示EMO和DEX均具有抑制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此外,DEX还具对抗LPS、抗氧化、促进细胞分化修复等作用,而DEX对其中部分模块基因起到与模型组一致的调控作用,提示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负调节作用,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EMO可能通过lnc RNA(AABR07062477.2和Rn6071164.1)及其共表达靶基因Nrp1、Tbx2-Cdkn-1a发挥免疫抑制和促进肺上皮细胞分化、修复、抗凋亡作用,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结论:1)EMO可以抑制TNF-α、IL-6的表达和释放,抑制PMN的浸润,保护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结构,从而改善SAP大鼠呼吸功能,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2)EMO和DEX对APALI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有所不同,EMO具有抑制过度炎性反应、对抗LPS、抗氧化等作用,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3)EMO可能通过调控lnc RNA(AABR07062477.2和Rn6071164.1)及其共表达靶基因Nrp1、Tbx2-Cdkn-1a发挥免疫抑制和促进肺上皮细胞分化、修复、抗凋亡作用,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第二部分:基于蛋白组学研究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分子机制目的:从蛋白水平探讨EMO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5%牛磺胆酸钠经胆胰管逆行注射构建大鼠SAP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对照(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大黄素(EMO)组,地塞米松(DEX)组。各组又分6h和24h亚组。应用LTQ-Orbitrap XL质谱分析各组大鼠肺组织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以Western blot法验证重要靶点的表达,以期探讨EMO治疗APALI的作用靶点和可能的机制。结果:本实验共鉴定了14973个肽段和2219种蛋白质。与CON6h组相比较,SAP6h组大鼠肺组织中分别有22种上调和20种下调蛋白质。与CON24h组相比较,SAP24h组大鼠肺组织中分别有25种上调和78种下调蛋白质。其中,EMO在6h时分别恢复3个SAP上调蛋白和6个SAP下调蛋白,在24h时分别恢复7个SAP上调蛋白和22个SAP下调蛋白。DEX在6h时分别恢复8个SAP上调蛋白和8个SAP下调蛋白,在24h时分别恢复10个SAP上调蛋白和32个SAP下调蛋白。Sftpa、Spy(6h均下调),Ckm(6h和24h均下调)、Serpin-b1(6h和24h均上调)和AQP5、Sftpb、Sec14l3(24h均下调)在APALI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p<0.05),这些蛋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SAP可以诱导肺组织损伤。AQP5、Sftpb被EMO和DEX回调(p<0.05),证实EMO和DEX可以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GO分析显示,EMO回调的蛋白高度富集于内肽酶活性抑制和基底膜及胶原细胞外基质保护相关通路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amc2、Serpin-b1在APALI肺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而Serpin-a1恰好相反在APALI肺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EMO能明显回调Lamc2,Serpin-b1和Serpin-a1的表达(p<0.05)。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EMO可能通过上调Serpin-a1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蛋白酶(NPs)活性,进而阻断PMN、NPs、Lamc2循环,缓解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结论:1)Serpin-b1在APALI肺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是反应APALI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又一新标志物。2)PMN在APALI肺组织中高度浸润,释放大量NPs,促进Lamc2切割,Lamc2又可促进PMN粘附、迁移,三者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APALI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EMO可能通过上调Serpin-a1的表达,抑制NPs活性,阻断PMN、Nps、Lamc2循环,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有望应用于SAP及APALI的临床治疗。
杜诗涵[7](2019)在《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HO-1表达对LPS攻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模型中线粒体融合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引起的一种危机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每年会影响全世界数百万人且病死率高达25%,已成为引起死亡的十大病因之一[1,2]。过度的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被认为是脓毒症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其中肺脏是脓毒症中最易受损的靶器官之一[3]。而在脓毒症肺损伤所涉及的靶细胞中,肺泡上皮细胞是重要的靶效应细胞,肺泡中性粒细胞(PMN)、肺泡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会粘附于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并释放大量活性氧(ROS)以及其他炎性介质使肺泡上皮细胞受损,从而破坏肺内机械屏障,导致大量炎性因子涌入,进而加重肺损伤[4,5]。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除了能够产生ATP外,还在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控、免疫炎性反应、钙信号传递以及脂肪酸氧化中发挥重要作用[6]。同时,线粒体作为一种动态的细胞器,能通过线粒体动力学作用改变其在细胞内的大小、形状、位置和功能,氧自由基作用在线粒体会致使线粒体融合减少,影响线粒体功能,进而会损害细胞的长期生存能力[7]。在哺乳动物中,调节线粒体融合的蛋白包括线粒体融合蛋白1(mitofusin,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Mfn2)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optic atrophy protein 1,OPA1),其中Mfn1、2是定位于线粒体外膜的蛋白而OPA1定位于线粒体内膜[8]。研究表明,在培养的细胞和小鼠组织中,融合蛋白的缺失会导致线粒体网络严重断裂,线粒体与线粒体之间的物质交换被终止,线粒体DNA含量显着下降,Mfn1和Mfn2功能的丧失导致线粒体代谢功能改变、膜电位丧失并降低线粒体呼吸功能,敲除OPA1会使线粒体膜电位广泛丧失并减少基础呼吸速率[8,9]。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一种由ROS和细胞因子诱导的应激反应酶,能够催化血红素降解为一氧化碳、胆绿素和游离铁,在抑制和调节机体组织器官炎症、氧化应激、凋亡和增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0]。我们前期的研究表明,在LPS攻击大鼠模型中,HO-1上调可促进线粒体融合,但其机制尚不明确[11,12]。p38MAPK作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亚族之一是信息转导的纽带,可以被细胞外的炎性刺激等因素激活,激活后的p38MAPK通路可调动机体内源性抗炎能力,诱导细胞HO-1表达,调节细胞衰老、凋亡、细胞炎症及其氧化应激,在减轻急性肺损伤的炎性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14]。目前尚无p38MAPK介导HO-1表达对LPS攻击大鼠肺泡II型上皮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影响的相关报道。目的探讨p38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介导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对脂多糖(LPS)攻击大鼠肺泡II型上皮细胞中线粒体融合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以1x106个/ml密度接种于6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C组)、LPS攻击模型组(L组)、LPS+CO释放剂CORM-2组(LC组)、LPS+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组(LS组)、LPS+DMSO组(LD组)、CORM-2组(CO组)和SB203580组(S组)。C组正常培养细胞;L组给予10μg/ml LPS;LC组于加入LPS前30 min给予CORM-2100μM;LS组和LD组于加入LPS前1 h分别给予SB203580 10μM和0.1%DMSO 100μM;CO组、S组分别加入CORM-2 100μM、SB203580 10μM。细胞孵育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培养液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培养液(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血红素加氧酶-1(HO-1)、线粒体融合蛋白1(Mfn1)、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CO组、S组相比,其余各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TNF-α、IL-6水平升高,细胞活力降低,p-p38和HO-1表达上调,Mfn1、Mfn2、OPA1表达下调(P<0.05);与L组相比,LC组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TNF-α、IL-6水平降低,细胞活力升高,p-p38、HO-1、Mfn1、Mfn2和OPA1表达上调(P<0.05),而LS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TNF-α、IL-6水平升高,细胞活力降低,p-p38、HO-1、Mfn1、Mfn2、OPA1表达下调(P<0.05);与LC组相比,LS组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TNF-α、IL-6水平升高,细胞活力降低,p-p38、HO-1、Mfn1、Mfn2、OPA1表达下调(P<0.05)。且C组、CO组、S组间,L组和LD组间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总p38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O-1可促进LPS攻击大鼠肺泡II型上皮细胞中线粒体融合,其机制可能与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胡炜[8](2019)在《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的治疗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调整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经清胰汤灌胃治疗后血浆中线粒体DNA(mt DNA)水平和肺组织甲酰肽受体(FPR)活化以及炎症损伤改变情况,探讨清胰汤通过调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发急性肺损伤(SAP-ALI)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通过微生物16Sr 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粪便中微生物菌群改变,初步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调整作用。方法1.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肺组织器官损伤治疗机制的研究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清胰汤组各10只。清胰汤组在实验前一周给予清胰汤10m L/kg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清胰汤组与模型组在大鼠胆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模型;对照组仅在开腹后轻轻翻动胰腺,即关闭腹腔。24h后,颈部脱臼法处死大鼠。标本采集取出肺组织,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一部分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FPR1的免疫组化(IHC)染色,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一部分匀浆提取组织上清液,ELISA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取全血,留取血浆测定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水平;提取血浆中游离DNA,通过RT-PCR法,检测循环血浆中线粒体DNA(mt DN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甲酰肽受体1(FPR1)、甲酰肽受体2(FPR2)蛋白含量,同时采用RT-PCR法在基因水平检测FPR1、FPR2m RNA含量。2.运用16Sr D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清胰汤调整SAP大鼠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的研究3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组以及建模方法同上,标本收集各组中结肠和胰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和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收集大鼠盲肠段粪便,16Sr DNA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1.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肺组织器官损伤治疗机制的研究1.1肺组织HE染色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有明显肺血肿、肺淤血表现,大部分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腔部分融合成肺大泡,肺泡中大量PMN、巨噬细胞浸润(P<0.01),而清胰汤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P<0.05)。1.2肺组织中MPO、TNFα、IL-1及IL-6水平测定:较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MPO、TNFα、IL-1及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但是清胰汤治疗组显着降低这些指标(P<0.01)。1.3血浆AMY和LIP测定:较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AMY和LIP水平显着升高(P<0.01),但是清胰汤治疗组显着降低这些指标(P<0.01)。1.4血浆mt D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较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大鼠循环血中mt DNA水平显着升高(P<0.01),但是清胰汤组可显着下调血浆中mt DNA含量(P<0.01)。1.5肺组织中FPR1 IHC染色比较:通过各组光密度值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明显的肺泡水肿,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P<0.001);而清胰汤组炎细胞浸润、肺泡水肿程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1.6肺组织中FPR1、FPR2 m RNA及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FPR1、FPR2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清胰汤组肺组织中FPR1、FPR2 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1)。2.运用16Sr D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清胰汤调整SAP大鼠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的研究2.1各组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比较从病理结果中显示,模型组中肠组织表现为肠壁水肿,肠黏膜上皮缺损、脱落等,上皮下间质空隙变宽,大量PMN等炎性细胞浸润等;胰腺组织表现为胰腺腺泡水肿、坏死,小叶间隔增宽,大量PMN等炎性细胞浸润等(P<0.05),而中药清胰汤可减轻模型组中的胰腺损伤和肠黏膜受损程度(P<0.05)。表明本实验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模成功,清胰汤对SAP的胰腺实质损伤以及肠道的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以及保护作用。2.2各组粪便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三者之间物种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的样本量足够大,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应出测序的绝大多数菌群物种的生物信息,且所测同组中样本组成的均匀度相似。2.3肠道菌群结构分析:从门、纲、属三个水平分析结果显示清胰汤组可有效降低SAP大鼠厚壁菌门含量,其中包括梭菌纲(优杆菌属)和芽孢杆菌纲(梭状芽孢杆菌属),以及毛螺菌属数量菌群含量下降,升高拟杆菌门(包括拟杆菌纲、拟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含量(均P<0.05)。结论1.SAP大鼠血浆中mt DNA水平升高,而中药清胰汤灌胃可有效降低SAP大鼠循环血中mt DNA水平,起到对机体器官保护作用,且SAP大鼠循环血中mt DNA也许可作为一种判断SAP受损严重程度的指标。2.中药清胰汤灌胃可通过活化SAP-ALI中肺组织各种炎性细胞表面的FPR1和FPR2的表达,起到对SAP-ALI中肺组织过度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3.中药清胰汤可增加SAP大鼠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调控微生物生态平衡,增加益生菌群的含量,降低有害菌群的定植能力,从而达到对肠道的保护作用。
潘怡[9](2019)在《基于自噬相关PTEN/mTOR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博来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干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类间质性纤维化肺疾病,病因不明,早期病理学表现为弥漫性肺泡炎,后期表现为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并取代正常肺组织,预后差,死亡率高,IPF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且没有有效治疗措施。现代研究表明,低活性自噬已成为肺纤维化的一个重要发病原因,在肺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TEN/m TOR信号通路是IPF中细胞自噬的主要调控通路。IPF按其症状描述对应传统医学“肺痿”、“肺痹”等病种,本课题组在长期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气虚血瘀是IPF的重要病机,采用补阳还五汤这一益气活血代表方干预IPF疗效显着。因次我们提出了假设,补阳还五汤的干预作用可能是基于自噬相关的PTEN/m TOR通路实现的,本研究从“细胞自噬”出发,以PTEN/m TOR信号通路为调控路径,继续探索补阳还五汤对IPF干预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IPF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实验共分为3部分:1.实验一补阳还五汤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目的:观察博来霉素所致纤维化小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及补阳还五汤对其干预影响。方法:本实验选取一次性气管内滴注博来霉素水溶液的方法进行实验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实验组予高、中、低剂量的补阳还五汤进行干预,阳性对照组予以强的松,于造模后第7、14、28天分批处死小鼠,分离肺组织。在实验进行过程中观测小鼠的一般情况(包括精神、摄食、皮毛、重量等),取肺组织行HE及Masson染色,进行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Szapiel评分,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结果:1.小鼠一般情况及肺组织肉眼形态学: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小鼠生长状况良好,模型组小鼠精神萎靡,动作迟缓,饮食摄水减少,体重下降,脱毛,皮毛枯槁无光泽,呼吸急促可闻及喘鸣音,小便量增多,大便质稀,肛周见残留粪便,肺组织肉眼形态差。其他给药组小鼠一般情况及肺组织肉眼形态均优于模型组。2.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较,在7,14,28天3个时间点里肺泡炎与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升高,具有明显差异(P<0.01)。在7,14,28天3个时间点和模型组相较,补阳还五汤各给药组及强的松组积分下降明显(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和其他各给药组相比在7,14,28天3个时间点积分均有所下降(P<0.05)。其他各组间相比无意义。结论:1.博来霉素气管注射可成功复制小鼠特发性肺纤维化模型。2.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小鼠一般生命状况、肺组织形态,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前期肺泡炎阶段及后期纤维化阶段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治疗效果以高剂量组最优。2.实验二补阳还五汤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小鼠PTEN/m 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目的:探讨PTEN/m TOR信号通路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小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补阳还五汤对其调控作用。方法:模型制备及分组、给药、取材同实验一。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PTEN蛋白、m TOR蛋白、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核糖体S6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小鼠肺组织m TOR蛋白、核糖体S6蛋白表达。结果:1.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模型组肺组织PTEN表达水平在7,14,28天三个时间点内较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及强的松组PTEN表达水平较相同时间点的模型组显着下调(P<0.01),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PTEN表达水平在14天时均低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PTEN表达与同时间内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相比在三个时间点下降明显(P<0.01)。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与强的松组在三个时间点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m TOR表达的影响:(1)蛋白质免疫印记法: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m TOR表达水平在7,14,28天三个时间点内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高、中、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肺组织m TOR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在三个时间点较同时间点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与强的松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法:模型组肺组织中m TOR表达水平在7,14,28天三个时间点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和强的松组m TOR表达水平在28天时较模型组有所降低(P<0.05),其他时间点各给药组m TOR表达水平较同时间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与其他给药组相比,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m TOR表达在第7天显着下降(P<0.0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和强的松组相比14天时明显下降(P<0.05),和中、低剂量组比较14天时下降显着(P<0.0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28天时和同时间点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所下降(P<0.05)。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在各时间点和强的松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S6表达的影响:(1)蛋白质免疫印记法: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7,14,28天肺组织中S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补阳还五汤各给药组和强的松组S6表达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S6表达水平在7天时和强的松组及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14天时与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与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相比无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28天时与强的松组相比下降明显(P<0.05),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14天时与强的松组(P<0.01)、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P<0.05)相比下降明显,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法: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7,14,28天肺组织中S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7,28天补阳还五汤各给药组和强的松组S6表达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降低明显(P<0.01),14天时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和模型组相比降低(P<0.05),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降低明显(P<0.01)。7天时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S6表达较强的松组及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组下降明显(P<0.01),14天时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S6表达较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有所下降(P<0.05),与强的松组相比无意义(P>0.05),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28天时和强的松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与中、低剂量组比较下降明显(P<0.01),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p-S6表达的影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7,14,28天肺组织中p-S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补阳还五汤三个给药组及强的松组p-S6表达水平与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均有所降低(P<0.01)。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7天时与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相比下降(P<0.05),与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相比下降明显(P<0.01),14天、28天时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较强的松组及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其他各组之间相比p-S6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生时PTEN/m TOR信号通路活化。2.补阳还五汤可以有效上调PTEN/m TOR通路中PTEN蛋白表达,下调m TOR蛋白、S6蛋白、p-S6蛋白表达,表明补阳还五汤可抑制PTEN/m TOR通路信号活化。3.补阳还五汤通过抑制PTEN/m TOR通路发挥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3.实验三补阳还五汤通过上调细胞自噬干预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目的:探索细胞自噬参与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的机制,及补阳还五汤对其干预作用。方法:模型制备及分组、给药、取材同实验一。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肺组织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 Protein 1 Ligjt Chain 3,MAP1LC3-Ⅱ)蛋白、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equestosome1)表达,电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自噬情况。结果:1.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LC3-Ⅱ蛋白表达的影响:和假手术组相比,第7天(P<0.01),14、28天(P<0.05)模型组肺组织LC3-Ⅱ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全部给药组和同时间点模型组相比LC3-Ⅱ表达水平均有所增高(P<0.01)。在7,14天时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与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中、低剂量组相比显着增高(P<0.01),28天时与强的松组、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比较增高明显(P<0.01),与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比较增高明显(P<0.05)。其他各组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2.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p62蛋白表达的影响:在7,14,28天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肺组织中p62表达显着上调(P<0.01)。全部给药组和同时间点的模型组相比p62表达水平有均有所降低(P<0.01)。在7,28天时,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佳,p62含量较其他给药组均有大幅降低(P<0.01),14天时与其他给药组相比下降明显(P<0.05)。其他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自噬情况的影响:7天各组小鼠肺组织自噬情况:组间细胞形态假手术组与模型组最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最差。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自噬小体数量最多,其他组间差异性不明显。14天各组小鼠肺组织自噬情况:组间细胞形态假手术组最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最差。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自噬水平最高,补阳还五汤中剂量组与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自噬水平最低,其余组间差异性不明显。28天各组小鼠肺组织自噬情况:组间细胞形态假手术组最佳,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最差。自噬水平假手术组最低,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最高。结论:1.自噬不足参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生。2.气虚血瘀是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本病机,益气活血是其治疗大法。3.补阳还五汤通过抑制PTEN/m TOR通路激活自噬发挥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
贺志高[10](2012)在《白细胞去除术对内毒素血症犬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 iratory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多种炎性介质及效应细胞共同参与,并呈级联放大的瀑布样炎症继发性弥漫性肺实质损伤、以肺-血屏障通透性升高导致富蛋白液渗出和顽固的低氧血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尽管应用先进的重症监护及治疗,并改进了治疗策略,ALI/ARDS迄今仍具有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数十年来,众多针对ALI/ARDS的预防和治疗努力收效甚微。迄今,ALI/ARDS仍是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对于ALI/ARDS或ALI/ARDS高风险患者迫切需要发展一种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目前公认,肺内中性粒细胞扣押、渗出和引起的肺炎性损害在ALI/ARD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中性粒细胞活化并产生的各种有害介质介导了ALI/ARDS时肺的炎性损害,其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是中性粒细胞中最重要的酶类炎性介质,在ALI/ARDS的发生中起最为重要的作用。循环血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升高,是各种细菌性脓毒症最重要的特征,国内外既往的研究已证实,中性粒细胞在死于脓毒症ALI/ARDS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远较未死亡者为高。由于肺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来源于循环血,我们推测,抑制或部分去除循环血中白细胞可能会成为新的ALI/ARDS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手段。既往在体的研究证实,通过抑制循环血中的中性粒细胞,可减少受试动物肺病理损伤,最近一项去除大鼠内毒素血症循环血白细胞的研究也取得了类似的结果。上述针对体内所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技术尽管可以减轻受试动物的炎性损伤,但均来自于小的啮齿动物,同时,上述通过抗体或细胞毒性药物抑制或破坏体内白细胞,存在严重副作用及感染风险,难以用于临床防治脓毒症ALI/ARDS。白细胞去除术是一种通过特定装置在体或离体去除血液中部分白细胞、以减少白细胞炎性损伤为目的治疗技术,在欧洲广泛用于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拟通过白细胞去除术去除内毒素血症犬部分循环血WBC和PMN的数量,观察减少循环血PMN对内毒素血症犬急性肺损伤的影响,从而为ALI/ARDS的临床防治开劈新的思路及方法。目的观察白细胞去除对内毒素血症犬急性肺损伤预防作用及机制;探讨白细胞去除术在脓毒症患者中潜在临床应用意义。方法24只健康雄性杂种犬以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内毒素组(LPS组)、伪去白细胞组(sham组)、白细胞去除组(LCAP组)(n=8)。动物麻醉、监测、机械通气和血管准备完成、且血液动力学稳定后,各组动物均静脉泵入LPS (2mg/kg; E. coliO55:B5)造内毒素血症模型。LCAP组在LPS输注开始后16h,以连续血流血细胞分离机和单核细胞程序(MNC)分离循环血白细胞,据受试动物体重、身长、血细胞压积和目标白细胞水平设置参数分离周期数、血流速。分离过程中监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水平适当调整分离周期数,并据白细胞收集袋中白细胞计数监测结果评估分离效果。sham LCAP执行操作和程序同LCAP组,但通过将白细胞收集袋中分离物持续回输入血进行伪白细胞去除。选择16h行白细胞去除是基于预实验中发现,静脉输入LPS后,白细胞迅速下降,6-8小时后开始回升,约在16小时后恢复至正常水平。目标白细胞计数(8.0×109/L)确定系基于预实验中所测(10只健康受试犬种)的白细胞计数(8.36-16.4×109/L)下限水平。为稳定血液动力学,适量给予输液或血管活性药物。试验时测定外周血WBC和PMN计数、血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基础水平、并在LPS输注0、2、8、16、20、24和36小时重复测定。外周血标本收集后4℃、3000转离心10分钟,收集上清液立即冻存于-80℃备测NE及MPO(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LPS输注后36h放血处死动物,立即剖胸取右中肺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3ml用于立即检测BALF中WBC和PMN计数,余液分装后于-80℃冻存备测NE。同时右下肺叶尖部用锋利刀片切取数块分别固定于4%多聚甲醛和2.5%戊二醛中分别行普通病理、肺实质细胞凋亡、扫描和透射电镜检查。同法另取左下肺叶数块备测肺实/干重比、肺核因子-κBp65(NF-κB subunit p6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 Blot及ELISA法)。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的两两多重比较采用LSD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LI/ARDS发生率:LPS输注后36h,LPS组、Sham组、LCAP组分别有7(7/8)、7(7/8)和3(3/8)例受试犬发生ALI(p<0.05),无ARDS发生。ALI发生的时间19h-36h,平均31h。2.LPS及LCAP对循环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的影响:LPS输注后循环血WBC及PMN计数迅速下降,PMN比例明显降低,6-8h后WBC计数及PMN逐渐上升,约16h后WBC恢复至基础水平,然后进一步上升,同时PMN比例升高;LCAP组16h时开始行LCAP,持续约4h,结果显示,与LPS及sham组比较,LCAP可明显降低外周血WBC及PMN计数,此趋势持续4小时以上(20h: p<0.01;24h:p<0.05),同时,各组动物间WBC及PMN计数均值亦有显着性差异,LCAP组明显低于LPS及sham组(p<0.05)。而LPS与Sham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性。3.LPS和LCAP对血清NE水平的影响: LPS输注后血清NE水平持续升高,LCAP部分去除循环血WBC和PMN后,血清NE水平绝对值并无下降,但LCAP结束时及4h后LCAP组血清NE水平仍明显低于LPS和Sham组(20h: p<0.01;24h:p<0.05),比较受试动物各时间点NE均值,LCAP组亦低于LPS和Sham组(p<0.05)。4.各组间BALF蛋白浓度、肺NF-κB含量改变:LCAP组BALF蛋白浓度、肺实质凋亡细胞数及肺NF-κB含量均明显低于LPS组及Sham组(p<0.01或p<0.05)。LCAP组肺间质水肿相对较轻,但BALF中PMN计数、肺实质内PMN数量、TNF-α及MDA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5.肺组织普通病理观察及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计数(/10HP):各组犬肺组织均可见中性粒细胞微血管内扣押、肺实质内浸润。LPS组、Sham组及LCAP三组间肺组织中性粒细胞计数无显着性差异(27.3±5.4,24.9±4.1vs22.6±4.7)(p>0.05),但LCAP组肺间质水肿相对较轻。6.肺实质凋亡细胞观察:三组间肺实质凋亡细胞计数(/HP)有显着性差异:LCAP组明显低于LPS组和Sham组(91.0±9.5vs101.8±10.2和104.8±11.1)(p<0.05),LPS组和Sham组间肺实质凋亡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7.发生与未发生ALI动物循环血PMN及NE观察:发生ALI受试动物循环血PMN及NE均显着高于未发生ALI(P<0.05).8.PMN、NE与氧合指数:平均循环血PMN计数与平均血清NE水平呈正相关,二者与受试犬36小时之氧合指数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杂种犬是内毒素血症ALI/ARDS模型较为理想的受试动物:杂种犬体形较大,白细胞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与人类接近,内毒素血症后达到ALI/ARDS诊断标准需要较长时间,与人类ALI/ARDS发病病程较接近,受试犬ALI发生前后可给予机械通气及其它生命支持处理。其ALI/ARDS诊断标准可采用临床标准,克服了小动物发生ALI/ARDS后很快死亡、不能进行进一步研究、与人类病程及治疗经过差异过大的局限。2.LPS诱导的内毒素血症犬循环血白细胞的变化规律:早期中性粒细胞迅速降低,6-8小时后缓慢上升,约16小时后恢复至基础水平;并随时间进一步升高。3.去除白细胞的方法及标准。本研究证实,在充分临床保障的基础上,人用血白细胞分离机可用于内毒素血症杂种犬分离白细胞。本研究去除白细胞时机、循环血白细胞目标水平可减轻肺实质损害、降低ALI的发生率。4.白细胞去除有效减少肺实质损害的可能机制:1)减少循环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水平;后者对肺气血屏障的损害减轻、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分解减少;2)减少肺实质细胞NF-κB表达、进而下调NF-κB调控的各种损害性介质的表达;3)减轻肺实质细胞凋亡。
二、大鼠内毒素血症时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与继发性肺损伤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鼠内毒素血症时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与继发性肺损伤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三叶苷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三叶苷对LPS诱导ALI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小结 |
第2章 三叶苷对LPS诱导小鼠ALI发挥保护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第3章 基于肠道菌群的改变探讨三叶苷对ALI小鼠的影响机制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第4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三叶苷抗ALI作用靶点研究 |
1.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总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冷诱导RNA结含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CIRP 在 SAP 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在 APALI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大黄素干预的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试剂 |
1.3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药物配制 |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
2.3 采集样本 |
2.4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 Eosin, HE)染色 |
2.5 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血清 CIRP、淀粉酶(amylase)、IL-1β 水平 |
2.6 免疫组化检测 CIRP 及 Ly6G 的表达 |
2.7 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ence, IF)实验步骤 |
2.8 Western blot法实验步骤 |
2.9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RCR) 法实验步骤 |
2.10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3.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的比较 |
3.2 各组大鼠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 |
3.3 各组大鼠肺功能的变化 |
3.4 各组大鼠血清中的淀粉酶、IL-1β 及CIRP水平的变化 |
3.5 各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中 CIRP mRNA 的表达 |
3.6 各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中CIRP蛋白的表达 |
3.7 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及肺组织中CIRP的表达 |
3.8 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大鼠胰岛中CIRP的表达 |
3.9 各组大鼠肺组织内NF-κB p65 和IKBα 磷酸化水平的比较 |
3.10 各组大鼠肺组织内 NLRP3 及 IL-1β mRNA 的表达 |
3.11 各组大鼠肺组织内 NLRP3 炎性小体的组装与活化水平 |
3.12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 CXCL1 表达水平的比较 |
3.13 各组大鼠肺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的比较 |
(四)讨论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CIRP 对 NR8383 细胞 NF-κB 及 NLRP3/IL-1β/CXCL1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细胞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2 方法 |
2.1 试剂准备 |
2.2 细胞的复苏 |
2.3 细胞培养条件 |
2.4 细胞的传代 |
2.5 细胞的冻存 |
2.6 CCK8 实验检测大黄素的细胞毒性 |
2.7 细胞的分组及处理 |
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 |
2.9 siRNA瞬时转染 |
2.10 Western blot分析 |
2.11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
2.12 统计学方法 |
(三)结果 |
3.1 大黄素对 NR8383 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
3.2 各组NR8383 细胞NF-κB p65 和IKBα 磷酸化水平的的比较 |
3.3 各组NR8383 细胞的NLRP3 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 |
3.4 各组 NR8083 细胞内 NLRP3 炎性小体的组装与活化水平 |
3.5 各组NR8383 细胞焦亡率的比较 |
3.6 各组NR8383 细胞的CXCL1 的表达水平比较 |
3.7 RNA 干扰 IL-1β 对 CIRP 诱导 NR8383 细胞 CXCL1 表达的影响 |
3.8 IL-1β 促进NR8383 细胞表达CXCL1 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关系 |
(四)讨论 |
(五)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
综述 冷诱导 RNA 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 binding protein)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血清IL-6、IL-10、IFN-γ与创伤性ARDS差异性及相关性 |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疗效观察 |
4、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临床指标监测结果 |
2、影像学结果 |
3、各组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0、IFN-的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
4、各组患者血清中IL-6的表达情况 |
5、各组患者血清中IL-10的表达情况 |
6、各组患者血清中IFN-γ的表达情况 |
7、血清中IL-6、IL-10、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第二部分 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4、IL-6、IL-8、IL-10、TNF-α和IFN-γ与肺部感染性疾病及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及相关性 |
材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E组:肺部感染者抗炎治疗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 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
2、F组:肺部手术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1β,IL-4,IL-6,IL-8,IL-10和TNF-α,IFN-γ表达水平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4)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验证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的发病过程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实验对象 |
1.1.2 实验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不同LPS诱导剂量下小鼠生存率比较 |
1.2.2 LPS诱导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变化 |
1.2.3 LPS 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 W/D 比值和 BALF 中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
1.2.4 LPS 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和血清内 MDA 含量和 SOD 活性的变化 |
1.2.5 LPS诱导后不同时间点肺组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
1.2.6 TUDCA及衣霉素对LPS诱导小鼠肺损伤的影响 |
1.2.7 TUDCA 及衣霉素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
1.2.8 TUDCA及衣霉素对LPS诱导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1.2.9 TUDCA 及衣霉素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ERS 相关蛋白的影响 |
1.2.10 TUDCA 及衣霉素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ERS 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1.3 讨论 |
1.3.1 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 |
1.3.2 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的评估 |
1.3.3 内质网应激(ERS)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3.4 ERS 同样在脓毒症及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1.4 小结 |
二、HO-1 对内毒素诱导小鼠肺组织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实验对象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HO-1基因敲除对LPS诱导小鼠肺损伤的影响 |
2.2.2 HO-1基因敲除对LPS诱导小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 |
2.2.3 HO-1 基因敲除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HO-1 表达及 CO 水平的影响 |
2.2.4 HO-1 基因敲除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ERS 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2.2.5 HO-1 基因敲除对 LPS 诱导小鼠肺组织 ERS 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ERS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2.3.2 血红素氧合酶(heme oxygenase,HO)-1 的生物学作用 |
2.3.3 HO-1 通过调控 ERS 介导的细胞凋亡在内毒素肺损伤中发挥保护作用 |
2.4 小结 |
三、HO-1 对内毒素攻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ERS 介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统计方法 |
3.2 结果 |
3.2.1 RNAi干扰效果的评价 |
3.2.2 siRNA基因沉默HO-1 对内毒素攻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影响 |
3.2.3 siRNA基因沉默HO-1 对内毒素攻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ERS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4 探讨LPS刺激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时ERS介导细胞凋亡的分子通路 |
3.3 讨论 |
3.3.1 PERK/e IF2α通路在ERS中的作用 |
3.3.2 IRE1α/TRAF2 通路在ERS中的作用 |
3.3.3 siRNA沉默HO-1 对内毒素攻击细胞模型的影响 |
3.3.4 HO-1 可能通过 PERK/e IF2α/CHOP 和 IRElα/TRAF2/caspase-12 通路减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ERS 介导的细胞凋亡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内质网应激与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脓毒症相关ARDS的概念及认识的变迁 |
1.2 ARDS异质性研究 |
1.3 脓毒症相关ARDS的主要发病机制 |
1.3.1 促炎反应与抗炎反应的平衡失调 |
1.3.2 血管内皮损伤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
1.3.3 凝血功能紊乱 |
1.3.4 肠道细菌/细菌内毒素移位 |
1.4 中医对脓毒症相关ARDS的理论认知 |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进展 |
1.5.1 脓毒症病因治疗 |
1.5.2 机械通气治疗 |
1.5.3 新型治疗策略的选择 |
1.5.4 中医药及针灸治疗 |
第二章 通腑泻肺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的系统评价 |
2.1 前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搜索方案和研究选择 |
2.2.2 确定研究的特点 |
2.2.3 偏倚风险 |
2.2.4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肠功能的影响 |
3.1 研究背景 |
3.2 资料与方法 |
3.2.1 研究设计 |
3.2.2 病例选择 |
3.2.3 研究方法 |
3.2.4 观察指标 |
3.2.5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一般情况 |
3.3.2 动脉血气分析及氧合指数 |
3.3.3 肠屏障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 |
3.3.4 28d累积死亡率 |
3.4 讨论 |
第四章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1.1 失控的炎症反应继发的肺损伤是脓毒症相关ARDS核心发病机制 |
4.1.2 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脓毒症炎症风暴相关,进一步加重继发靶器官损伤 |
4.1.3 通腑泻肺(TFXF)治疗脓毒症相关ARDS临床疗效显着,可能通过抑制NLRP3的激活,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轻脓毒症相关肺损伤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3.1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大鼠72h生存率的影响 |
4.3.2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3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血清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3.4 通腑泻肺方对脓毒症相关ARDS大鼠肺组织炎症小体及炎性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语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基于转录组与蛋白组学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大黄素通过调控Lnc RNA-m RNA网络减轻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方法 |
2.1 药物及溶剂配制 |
2.2 模型制备及分组 |
2.3 样本采集 |
2.4 HE染色 |
2.5 透射电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
2.6 ELISA检测血清AMY、TNF-α、IL-6 水平 |
2.7 免疫组化检测Ly6G+表达 |
2.8 总RNA的提取 |
2.9 RNA-seq分析方法 |
2.10 Real-time q PCR验证 |
2.11 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3.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的比较 |
3.2 胰腺、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评分的比较 |
3.3 肺组织Ly6G+细胞的比较 |
3.4 血清AMY含量的比较 |
3.5 血清中TNF-α、IL-6 含量的比较 |
3.6 动脉血气分析的比较 |
3.7 透射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
3.8 RNA质量和c DNA文库质量 |
3.9 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情况及比对结果 |
3.10 m RNA及 lnc RNA表达聚类分析 |
3.11 差异表达m RNA及 lnc RNA数量的比较 |
3.12 加权m RNA和 lnc RNA共表达网络分析 |
3.13 GO分析 |
3.14 构建Lnc RNA-m RNA共表达网络及功能分析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基于蛋白组学研究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的分子机制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2.方法 |
2.1 总蛋白提取 |
2.2 蛋白浓度测定 |
2.3 蛋白的酶解 |
2.4 稳定同位素固相标记 |
2.5 质谱分析 |
2.6 蛋白鉴定 |
2.7 分析方法 |
2.8 Western blot法分析 |
2.9 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3.1 肺组织差异蛋白质的比较 |
3.2 所有差异蛋白聚类分析 |
3.3 EMO和 DEX调控的交叉蛋白 |
3.4 RNA-seq 与蛋白组学关联分析 |
3.5 生物信息分析 |
3.6 WB验证 Serpin-a1、Serpin-b1、Lamc2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病机制的核心--“胰-肠-炎-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缩略词表 |
致谢 |
(7)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HO-1表达对LPS攻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模型中线粒体融合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实验细胞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1.4 试剂和溶液配制 |
1.5 实验方法 |
1.6 指标检测 |
1.7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活力比较 |
2.2 各组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浓度比较 |
2.3 各组细胞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较 |
2.4 各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血红素加氧酶和线粒体融合蛋白比较 |
2.5 各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p38、p-p38 蛋白比较 |
3 讨论 |
3.1 模型细胞的选择 |
3.2 LPS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RLE-6TN损伤模型的建立 |
3.3 线粒体融合 |
3.4 HO-1的内源性保护作用 |
3.5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小结 |
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论文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HO-1/CO在肺脏疾病中的作用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的治疗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调整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清胰汤调控DAMPs对 SAP-ALI大鼠肺组织器官损伤治疗机制的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动物 |
1.1.2 主要试剂 |
1.1.3 实验仪器 |
1.1.4 动物分组以及模型的制备 |
1.1.5 标本采集及储存 |
1.1.6 实验方法 |
1.1.7 统计学分析 |
1.2 结果 |
1.2.1 肺组织中苏木精-伊红(HE)病理损伤评分比较 |
1.2.2 肺组织中MPO、TNFα、IL-1和IL-6 的含量的比较 |
1.2.3 血浆中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水平的比较 |
1.2.4 血浆中mt DNA水平的比较 |
1.2.5 肺组织中FPR1 免疫组化染色(IHC)结果比较 |
1.2.6 肺组织中FPR1、FPR2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运用16srD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清胰汤调整SAP大鼠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主要实验试剂 |
2.1.3 主要实验仪器 |
2.1.4 实验方法 |
2.1.5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各组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 |
2.2.2 粪便中肠道菌群分析 |
2.2.3 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探讨清胰汤治疗SAP-ALI的机制研究现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基于自噬相关PTEN/mTOR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博来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PTEN/mTOR信号通路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
1.3 自噬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系 |
1.4 补阳还五汤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
2.本课题工作基础 |
3.本课题研究思路 |
4.技术路线图 |
5.实验方案路线图 |
实验一 补阳还五汤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
2.2 给药方法 |
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小鼠一般情况及肉眼形态学观察 |
3.2 小鼠死亡情况及原因分析 |
3.3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
4.讨论 |
4.1 特发性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制备与评价 |
4.2 阳性药物的选择 |
4.3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
4.4 中医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认识 |
4.5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泡炎和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
5.小结 |
实验二 补阳还五汤对博来霉素所致肺纤维化小鼠PTEN/m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
2.2 给药方法 |
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S6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p-S6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讨论 |
4.1 PTEN蛋白 |
4.2 mTOR蛋白 |
5.小结 |
实验三 补阳还五汤通过上调自噬干预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 |
1.1 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试剂 |
1.4 实验仪器 |
2.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建立 |
2.2 给药方法 |
2.3 标本采集及处理 |
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
2.5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LC3-Ⅱ蛋白表达的影响 |
3.2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p62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3 补阳还五汤对小鼠肺组织自噬情况的影响 |
4.讨论 |
4.1 细胞自噬的概述 |
4.2 细胞自噬的功能 |
4.3 细胞自噬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关系 |
4.4 细胞自噬与mTOR的关系 |
4.5 补阳还五汤调控自噬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认识 |
5.小结 |
结语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件 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10)白细胞去除术对内毒素血症犬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Abstract |
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份 内毒素诱导犬急性肺损伤和白细胞去除方法确立 |
前言 |
实验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份 白细胞去除术对内毒素血症犬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性粒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
四、大鼠内毒素血症时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发生规律及其与继发性肺损伤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叶苷对LPS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理研究[D]. 钟海. 南方医科大学, 2021(02)
- [2]冷诱导RNA结含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D]. 徐秋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
- [3]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在创伤性ARDS及肺部感染和胸部手术患者的差异性分析及临床预后[D]. 郭敏. 青岛大学, 2020(01)
- [4]HO-1对内毒素急性肺损伤内质网应激介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D]. 宫丽荣.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5]通腑泻肺方治疗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程璐.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基于转录组与蛋白组学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D]. 许才明. 大连医科大学, 2020
- [7]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HO-1表达对LPS攻击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模型中线粒体融合蛋白的影响[D]. 杜诗涵.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8]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的治疗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调整的初步探讨[D]. 胡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基于自噬相关PTEN/mTOR信号通路探讨补阳还五汤对博来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干预机制研究[D]. 潘怡.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白细胞去除术对内毒素血症犬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贺志高. 第三军医大学, 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