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磷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有机磷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一、Effect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llution on soil animals(论文文献综述)

史陶中[1](2019)在《南通嗜铜菌X1T(Cupriavidus nantongensis X1T)对六种有机磷杀虫剂的降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为人类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其不科学的大量使用,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危及人类健康。因此,促进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修复受污染的生态环境显得非常迫切。微生物修复方法具有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生态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污染修复方法。本研究探讨南通嗜铜菌X1T菌对6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的降解能力与特性,并初步探讨了这6种杀虫剂的降解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优化菌株降解毒死蜱的条件,结果表明:(1)X1T菌降解毒死蜱的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7-9、最适接菌量为10%(OD600nm=0.6);(2)不同浓度毒死蜱(5、50、100、500和1000 mg/L)作为底物时,X1T菌对其12 h降解率分别为100%、100%、92.8%、46.2%和39.1%。表明X1T菌能耐受高达1000 mg/L的毒死蜱;(3)粗酶液具有对毒死蜱的降解活性,但活性较相同菌量的菌体细胞活性小。2.X1T菌具有较为广泛的降解底物谱,能够快速降解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三唑磷、辛硫磷、杀螟松3,5,6-三氯-2-吡啶酚、对硝基苯酚、2-氯-4-溴苯酚、2,4-二氯苯酚和苯酚、。3.X1T菌对六种代表性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水胺硫磷和丙溴磷)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1)X1T菌对甲基对硫磷、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水胺硫磷和丙溴磷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2)在水中50mg/L浓度下,X1T菌对的甲基对硫磷、三唑磷、辛硫磷降解速率最快,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5min、9.4min、44.6min,对毒死蜱、水胺硫磷和丙溴磷也具有很快的降解速率,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3h、10.2h和34.7h;4.在对映体水平上研究了 X1T菌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的降解,结果表明:(1)X1T菌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的降解具有明显的对映体选择性,X1T菌对(+)-丙溴磷降解速率明显快于(-)-丙溴磷,而R(-)-水胺硫磷降解速率明显快于S(+)-水胺硫磷;(2)X1T菌对50mg/L的Rac-水胺硫磷降解半衰期为10.2 h,在2h内R(-)-水胺硫磷降解率达100%,降解半衰期为0.3 h,而在2h内S(+)-水胺硫磷不降解,ES值为1,说明X1T菌对水胺硫磷的降解在R(-)-水胺硫磷降解完成之前具有绝对选择性。5.分析了 X1T菌降解甲基对硫磷、三唑磷、毒死蜱、辛硫磷、水胺硫磷和丙溴磷的代谢中间产物,对X1T菌降解这6种有机磷农药降解途径进行了推测,结果表明:有机磷农药首先在有机磷水解酶(OPH)作用下水解为酚类物质,然后酚类物质产生积累或在2,4,6-三氯苯酚单加氧酶的作用下逐渐氧化(脱卤),最后苯环或吡啶环开裂、矿化。综上所述,X1T菌对多种有机磷农药和酚类物质具有显着的降解活性和广泛的降解底物谱。X1T菌对有机磷农药的主要降解机制为:有机磷水解酶(OPH)催化有机磷农药的磷酸酯键水解,所产生的酚类化合物在2,4,6-三氯苯酚单加氧酶作用下,逐步氧化降解,最终苯环或吡啶环开环、矿化。本研究对于利用X1T菌修复有机磷农药污染环境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侯莹[2](2017)在《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隐性退化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农药使用过量、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了土壤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产生了不良影响,导致土壤生物的隐形退化。基于此,从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揭示农药污染对土壤隐性退化的影响,旨在引起行业人士及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有效防止土壤生物的隐性退化,促进土壤生态化。

赵玲,滕应,骆永明[3](2017)在《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农药长期大量的施用,农药残留及其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我国农业生产中涉及的三类主要农药除草剂、杀虫剂和杀菌剂的施用情况及其农田土壤中残留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农田土壤因农药残留造成的作物抗性危害、生态环境风险以及人类健康潜在风险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以及菌根修复的研究状况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综合治理的防控对策。

赵丽娜[4](2016)在《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土壤结构及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都有影响。由于农药的大量施用而导致土壤有机污染物增多,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中的有机磷和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和群落分布的影响。

于锐[5](2016)在《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玉米系统有机磷农药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有机磷农药是目前我国农业上大量使用的杀虫剂,长期使用造成土壤污染以及农作物农药残留超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本研究以吉林省典型黑土区玉米种植区榆树市为研究区,以土壤及玉米为研究对象,以有机磷农药为目标物,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GC-FPD)法,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土壤化学性质对有机磷农药含量的影响;研究摄食玉米存在的健康风险。旨在为降低玉米农药残留、保障农产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农田土壤12种有机磷农药总量为162.98305.85μg/kg,平均值为244.61μg/kg,主要检出氧化乐果、甲胺磷、二嗪农和甲拌磷,平均含量分别为48.27、38.08、37.99、30.43μg/kg,检出率100%;有机磷农药含量在榆树市呈现西北部高,中部、西南和东北部较低,东南方向有较小范围的高值区域。土壤性质显着影响土壤有机磷农药含量。土壤酸化和高含水率不利于有机磷农药降解;高有机质含量易于吸附有机磷农药;坡耕地地区因土壤侵蚀易造成有机磷农药迁移。有机磷农药在120cm深土层能检出,随土壤深度增大,其含量降低;在0-10cm土壤表层,有机磷农药主要分布在0.25-1mm与<0.25mm土壤团聚体中。玉米11种有机磷农药总量平均值依次递减:叶(68.0μg/kg)>根(34.7μg/kg)>茎(31.8μg/kg)>籽粒(5.2μg/kg);复合检出率:叶(96.4%)>茎(83.6%)=根(83.6%)>籽粒(67.3%),这说明玉米叶易沾染有机磷农药,籽粒农药含量与检出率均最低。玉米籽粒有机磷农药含量未超过国家食品限量值;在防治玉米病虫害过程中,为降低害虫的耐药性,多种有机磷农药复合或交替施用普遍,29.1%玉米籽粒中检测到2种及以上有机磷农药,38.2%检测到一种有机磷农药,仅32.7%未检测到有机磷农药。从玉米平均有机磷农药浓度看,无论是单一污染,还是复合污染,市民摄食玉米籽粒不会造成明显的长期健康风险;急性健康风险方面,儿童所受有机磷农药急性健康风险远远高于成年人;目前看,食用榆树产的玉米籽粒对成年人和儿童均不存在急性中毒风险。

张志丹,董炜华,魏健,盖玉红[6](2012)在《土壤动物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为全面了解与掌握土壤动物的相关研究进展,明晰相关的研究重点与薄弱环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重点介绍了国外土壤动物学的发展演变进程,以及中国在土壤动物分类与分布、群落生态特征以及土壤动物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在总结与归纳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指出应加强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

杨贵凯[7](2012)在《土壤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根据多样性公式计算出农药污染区和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结合污染区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来探讨重金属污染区和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胁迫的响应,为发展土壤质量的生物监测方法以及阐明土壤动物对土壤环境胁迫的生态反应机理提供科学依据。实验一通过在山西省临汾市郊区交通要塞周边地区主导风向的下风的耕地区,距离污染源50m、100m、200m、300m、500m、1000m和2000m分别设置7个采样带,在每个采样区挖掘100×100cm2土壤,收集所有的土壤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统计并分类鉴定至科。实验二通过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的一个农药厂周边耕地上设置7个不同距离的采样区(分别距离污染源100m为采样区1、200m为采样区2、300m为采样区3、500m为采样区4、800m为采样区5、1200m为采样区6、2000m采样区7),按照0-5cm、5-10cm、10-15cm、15-20cm和20-30cm,用环刀分层取样,分离提取土壤动物统计并分类鉴定至科。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程度重金属污染下,Shannon-Wiener指数样区6显着的高于其他样区(P<0.05),样区1显着低于其他样区(P<0.05),样区3、样区4和样区5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样区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样区6显着高于其他样区,样区1和样区3差异不显着(P>0.05),样区2和样区4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在不同农药污染程度下,Shannon-Wiener指数样区3和样区4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样区1和样区2差异不显着(P>0.05),样区3和样区4差异不显着(P>0.05),样区5、样区6和样区7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样区3和样区4差异不显着(P>0.05),样区5、样区6和样区7差异不显着(P>0.05),其他样区之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随着距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该地区所有的土壤动物的分布数量的有规律的增加,其中优势类群>常见类群>稀有类群。随着农药污染程度的减轻,各样区土壤动物土壤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有规律的递增,但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宋理洪,武海涛,吴东辉[8](2011)在《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文中认为综述了我国近30年来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概述了我国农田土壤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及其地理分布,总结了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对不同耕作方式、施肥和喷洒农药等农业措施、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以及工业污染的响应,并就土壤动物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指示作用等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了讨论。通过与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比较,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农田生态系统未来研究的一些热点问题及展望。

苏越,邬天媛,张雪萍[9](2011)在《我国土壤动物环境指示功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土壤动物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作为标志环境质量的指示因子,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组成结构等均可作为指示因子反映环境特征。国内许多研究者对土壤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是围绕土壤环境质量、植被状况、污染物等方面。研究表明:通常情况下,土壤动物的种类、数量与土壤营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在一定范围内与土壤含水量也呈正相关,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化肥农药污染呈负相关。土壤动物也与土壤质地、pH值等因子相关明显,是土地利用、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指标。

邬天媛,史玉菲,张雪萍[10](2011)在《我国土壤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污染生态学是研究在污染条件下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规律的科学,是环境生物学的分支.土壤动物作为相对稳定的环境因子,能较好的表征环境特征.同时,土壤动物作为土壤的重要形成因子对土壤恢复、发展、污染物降解均有作用.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主要有重金属、农药(包括杀虫剂、除草剂)、化肥等;对不同种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蚯蚓、螨类、弹尾目等;通过对污染土壤与非污染土壤的土壤动物比较发现,污染可导致群落组成、结构、种群特征及其生理生态发生明显改变.

二、Effect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llution on soil animal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ffect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llution on soil animals(论文提纲范文)

(1)南通嗜铜菌X1T(Cupriavidus nantongensis X1T)对六种有机磷杀虫剂的降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有机磷农药简介
    1.2 有机磷农药的毒性及生态环境效应
    1.3 有机磷农药的使用及污染现状
        1.3.1 有机磷农药的发展与使用
        1.3.2 有机磷农药的残留及污染现状
    1.4 有机磷农药的污染修复
        1.4.1 物理方法
        1.4.2 化学方法
        1.4.3 生物降解修复
    1.5 手性农药与手性对映体选择性降解
    1.6 嗜铜菌研究进展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内容
第三章 南通嗜铜菌X1~T对毒死蜱的降解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仪器设备
        3.1.2 化学药品与培养基
        3.1.3 菌种
        3.1.4 X1~T菌对毒死蜱的降解
        3.1.5 X1~T菌株粗酶液对毒死蜱的降解
        3.1.6 仪器分析条件
        3.1.7 数据分析与计算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初始接菌量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
        3.2.2 PH值对毒死蜱降解的影响
        3.2.3 温度对X1~T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
        3.2.4 不同底物浓度对X1~T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
        3.2.5 粗酶对毒死蜱的降解效应
    3.3 讨论
    3.4 结论
第四章 南通嗜铜菌X1~T的降解底物谱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菌种
        4.1.2 培养基
        4.1.3 化学试剂
        4.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4.1.5 菌悬液的制备
        4.1.6 X1~T菌对25种不同化合物的降解
        4.1.7 X1~T菌对6种有机磷农药降解动力学
        4.1.8 粗酶液对4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应
        4.1.9 不同化合物的检测条件
    4.2 结果与分析
        4.2.1 X1~T菌对25种化合物的降解效应
        4.2.2 X1~T菌对6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动力学
        4.2.3 粗酶液对4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效应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南通嗜铜菌X1~T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对映体选择性降解效应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菌种来源
        5.1.2 培养基
        5.1.3 化学试剂与药品
        5.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5.1.5 丙溴磷手性对映体的制备
        5.1.6 丙溴磷手性对映体的旋光性测定
        5.1.7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的手性对映体拆分
        5.1.8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对映体流出顺序
        5.1.9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在水中的添加回收试验
        5.1.10 菌悬液制备
        5.1.11 X1~T菌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手性对映体的降解动力学
        5.1.12 粗酶液对水胺硫磷的降解
        5.1.13 仪器分析条件
        5.1.14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对映体手性分析(ER值测定)
        5.1.15 结果计算及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丙溴磷手性对映体的制备
        5.2.2 丙溴磷手性对映体的旋光度测定
        5.2.3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手性对映体的分离
        5.2.4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各手性对映体流出顺序
        5.2.5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手性对映体添加回收率
        5.2.6 X1~T菌对丙溴磷和水胺硫磷的降解动力学
        5.2.7 粗酶液对水胺硫磷的降解效应
        5.2.8 丙溴磷和水胺硫磷对映体手性分析(ER值)
    5.3 讨论
    5.4 结论
第六章 南通嗜铜菌X1~T对几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代谢途径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菌株
        6.1.2 培养基
        6.1.3 药品与试剂
        6.1.4 仪器设备
        6.1.5 菌悬液制备
        6.1.6 X1~T菌对毒死蜱等6种有机磷农药的降解
        6.1.7 代谢产物测定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毒死蜱代谢产物分析
        6.2.2 X1~T菌对毒死蜱的代谢路径推测
        6.2.3 甲基对硫磷代谢产物分析
        6.2.4 X1~T菌对甲基对硫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2.5 水胺硫磷代谢产物分析
        6.2.6 X1~T菌对水胺硫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2.7 辛硫磷代谢产物分析
        6.2.8 X1~T菌对辛硫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2.9 三唑磷代谢产物分析
        6.2.10 X1~T菌对三唑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2.11 丙溴磷代谢产物分析
        6.2.12 X1~T菌对丙溴磷的代谢路径推测
    6.3 讨论
    6.4 结论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性
    7.1 结论
    7.2 创新性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2)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隐性退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 农药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 农药污染对土壤酶的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3)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农田农药的污染现状
    1.1 除草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1.2 杀虫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1.3 杀菌剂的使用量与污染现状
2 农田土壤农药残留的风险分析
    2.1 农药施用产生的抗性危害
    2.2 农药对作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2.3 农药对土壤酶的影响
    2.4 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5 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6 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2.7 农药对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3 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
    3.1 微生物修复
    3.2 植物修复
    3.3 菌根修复
4 农药污染农田的综合治理对策
    4.1 加强农田土壤农药残留的调查研究
    4.2 加大危害较大农药的替代技术研发力度
    4.3 调整农艺措施, 增强土壤的自净能力
    4.4 引导农民合理用药和安全施药技术, 提高环保意识
    4.5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标准体系

(4)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土壤有机磷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1.1 有机磷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1.2 有机磷对土壤动物繁殖的影响
    1.3 有机磷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2 有机氮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1 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2 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繁殖的影响
    2.3 有机氮对土壤动物群落分布的影响
3 结论

(5)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玉米系统有机磷农药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和依据
        1.1.2 选题目的
        1.1.3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有机磷农药基本性质
        1.2.2 有机磷农药对人体及土壤系统危害作用
        1.2.3 土壤与农作物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
        1.2.4 土壤性质对有机磷农药含量影响
        1.2.5 急性与慢性健康风险评价
        1.2.6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3 论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技术路线
        1.3.3 论文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黑土利用现状
    2.1 研究区自然环境特征
    2.2 黑土面临的环境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田土壤有机磷农药含量现状与空间分布规律
    3.1 研究区概况
    3.2 样品采集与分析
        3.2.1 土壤样点布设方法
        3.2.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3.2.3 土壤有机磷农药提取与测试方法
    3.3 质量控制
    3.4 统计分析
    3.5 黑土有机磷农药残留现状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3.5.1 土壤有机磷农药特征值统计
        3.5.2 主要种类与总量有机磷农药农药空间分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壤性质对土壤有机磷农药含量影响
    4.1 样品分析与测试
        4.1.1 土壤样点布设方法
        4.1.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4.1.3 土壤有机磷农药提取与测试方法
        4.1.4 土壤化学性质测试方法
    4.2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影响
        4.2.1 榆树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4.2.2 土壤性质和海拔与土壤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相关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坡耕地土壤有机磷农药分布规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采样地点
        5.1.2 土壤样品采集
        5.1.3 土壤样品筛分方法
        5.1.4 土壤有机磷农药测试方法
    5.2 不同侵蚀部位有机磷农药分布规律
    5.3 不同侵蚀部位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磷农药分布规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玉米植株有机磷农药含量分布规律
    6.1 玉米植株野外采集方法
        6.1.1 植株样点布设方法
        6.1.2 植株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6.1.3 植株有机磷农药提取与测试方法
        6.1.4 质量控制
    6.2 玉米不同器官有机磷农药含量
    6.3 玉米不同器官有机磷农药检出率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玉米摄食健康风险评价
    7.1 玉米样品采集与分析
        7.1.1 玉米样品采集
        7.1.2 样品处理与分析
        7.1.3 慢性健康风险评价
        7.1.4 急性健康风险评价
        7.1.5 质量控制
    7.2 结果与讨论
        7.2.1 玉米籽粒中有机磷农药含量
        7.2.2 有机磷农药每日平均输入量 (EDI)
        7.2.3 食用玉米引起的健康风险评价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土壤动物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土壤动物学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2 中国土壤动物学的研究进展
    2.1 土壤动物的分类与地理分布研究
    2.2 土壤动物的群落生态状况
    2.3 土壤动物对环境的响应情况
        2.3.1 土壤动物对于环境污染的响应
        2.3.2 土壤动物对于土地利用的响应
        2.3.3 土壤动物的功能作用
3 展望

(7)土壤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土壤动物的概念、分类及功能
        1.1.1 土壤动物的概念
        1.1.2 土壤动物的分类
        1.1.3 土壤动物的功能
        1.1.4 土壤动物研究方法
    1.2 环境与土壤动物的关系
        1.2.1 生态环境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1.2.2 土壤动物的指示作用
    1.3 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
        1.3.1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
        1.3.2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
    1.4 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1.4.1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
        1.4.2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的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多样性影响研究方法
        2.1.1 试验区概况
        2.1.2 实验设计
    2.2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研究方法
        2.2.1 试验区自然概况
        2.2.2 实验设计
        2.2.3 土壤动物的采集
        2.2.4 土壤动物的鉴定
        2.2.5 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评价方法
        2.2.6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2.2.7 数据的分析与多样性指标的选取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
        3.1.1 农药污染区样地中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
        3.1.2 农药污染区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3.1.3 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的数量分布
        3.1.4 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
        3.1.5 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分析
        3.1.6 不同农药污染区土壤动物群落的相似系数分析
    3.2 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多样性分析
        3.2.1 重金属污染区样地中土壤动物的种类组成
        3.2.2 重金属污染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污染检测结果
        3.2.3 重金属污染区土壤动物的数量分布
        3.2.4 重金属元素污染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变化
        3.2.5 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4.2 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4.3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数量分布的影响
    4.4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历史
2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现状
    2.1 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2.2 施肥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3 喷洒农药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4 耕作方式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5 土地利用方式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6 农作物及土壤环境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7 工业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的影响
    2.8 对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作用
3 与发达国家研究情况对比
4 展 望

(9)我国土壤动物环境指示功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土壤动物的环境指示功能
    2.1 土壤动物与环境污染物
        2.1.1 土壤动物与重金属污染
        2.1.2 土壤动物与化肥
        2.1.3 土壤动物与农药
    2.2 土壤动物对土类和气候区的指示作用
        2.2.1 土壤动物与土类
        2.2.2 土壤动物与气候区
    2.3 土壤动物与土壤环境因子
        2.3.1 土壤动物与土壤有机质、pH值
        2.3.2 土壤动物与土壤质地
        2.3.3 土壤动物与含水量
    2.4 土壤动物与退化生态系统
        2.4.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土壤动物的分布
        2.4.2 土壤动物与植被恢复与重建
    2.5 土壤动物的其他指示作用
3 结论与展望

(10)我国土壤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土壤动物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2 农药、化肥污染
    2.1 杀虫剂
    2.2 除草剂
    2.3 化肥
3 展望

四、Effect of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pollution on soil animals(论文参考文献)

  • [1]南通嗜铜菌X1T(Cupriavidus nantongensis X1T)对六种有机磷杀虫剂的降解研究[D]. 史陶中. 安徽农业大学, 2019
  • [2]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隐性退化的影响研究[J]. 侯莹. 江西农业, 2017(21)
  • [3]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J]. 赵玲,滕应,骆永明. 土壤, 2017(03)
  • [4]土壤有机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J]. 赵丽娜.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28)
  • [5]吉林省典型黑土区土壤—玉米系统有机磷农药分布规律及健康风险评价[D]. 于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6(01)
  • [6]土壤动物学研究进展[J]. 张志丹,董炜华,魏健,盖玉红.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9)
  • [7]土壤环境胁迫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D]. 杨贵凯. 山西师范大学, 2012(10)
  • [8]我国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J]. 宋理洪,武海涛,吴东辉. 生态学杂志, 2011(12)
  • [9]我国土壤动物环境指示功能研究进展[J]. 苏越,邬天媛,张雪萍.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1(06)
  • [10]我国土壤动物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J]. 邬天媛,史玉菲,张雪萍.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1(03)

标签:;  ;  ;  ;  ;  

有机磷农药污染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