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生儿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课程的通知

关于新生儿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课程的通知

一、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肖雄[1](2021)在《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十七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的针灸推广运动从开始实施到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勾勒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结合时代背景、政治动因、社会环境等进行历史分期研究,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的阶段性特点;剖析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起伏的原因及国家力量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对运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个案研究;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针灸(中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在掌握丰富史料和文献材料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历史研究法和文献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文化大革命”全面开始前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展的针灸推广运动全过程进行系统考察,力求再现“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历史面貌。同时,结合这一时期政治动因、政策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变迁,采用分析归纳法、比较研究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数次高潮的发生原因、主要内容和阶段性特色进行研究;并运用个案研究法、历史考据法对针灸推广运动中产生的技术革新和典型临床运用进行分析考察。成果: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置于宏大历史叙事角度下,分析领导组织力量、参与群体、学习内容、推广方式诸要素,全面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的社会图景,客观再现了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基本史实。确定了针灸推广运动开始的时间与标志性事件;将推广运动分为四个历史时期:针灸推广运动初期(1951年2月《人民日报》发出号召至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之前)、中期(1954年中医政策调整后至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前)、高潮期(1958年“大跃进”正式发动至1962年底)和后期(1963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前),并分别客观分析、总结了各时期的阶段性特色和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对“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并普及使用的电针、水针、耳针、梅花针四种典型新针法和针灸治疗疟疾、针灸治疗血吸虫病、针刺治疗阑尾炎、针刺治疗聋哑四项典型临床运用进行个案研究和历史考证。重新梳理了电针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与推广情况,水针发明过程、代表人物及推广情况,耳针被介绍至国内并被推广和经典化的过程,梅花针的发明、推广应用与更名争议等。从国家政策和卫生建设需要的角度分析研究针灸推广治疗疟疾和血吸虫病的史实;梳理了针刺治疗阑尾炎的历史进程;并对针刺治疗聋哑的发明情况、政治推动因素等进行了考察。同时,对针灸推广运动中出现的“针灸休克”治疗精神病、首例针刺麻醉的学术争议以及“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对“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历史研究。从国家建设、政治领导、针灸特质等角度深度剖析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总结归纳了针灸推广运动的政治特点和组织特点;考察了针灸推广运动对不同参与群体在思想意识、政治品格和医学认知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对当代针灸发展和国家卫生建设的影响;客观总结了“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结论:“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医药参与卫生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典型事例,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环境下呈现出阶段性特色和数次高潮起伏。其不仅是一项卫生工作,振兴并重塑了中国针灸学和当代针灸业;更被上升为国家行为和政治任务,产生了广泛、深远的社会影响。新中国卫生建设与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和针灸疗法“多、快、好、省”的特质是这场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重要原因。坚持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采用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以及大力开展群众性运动是针灸推广运动的主要特点。通过针灸推广运动,针灸医师接受了社会主义政治规训和现代医学知识,改变了传统从业与受业方式;西医接受了政治身份的重新塑造,培养了无产阶级政治品格,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待中医的态度;普通民众增强了对针灸的认知,基层、边远地区人民的卫生健康得以有更多医疗保障。针灸推广运动也影响了疗法自身的形塑,使针灸学走向科学化、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为当代针灸的传承发展和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参与构建了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基本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的卫生面貌,有助于强化政治宣传,巩固国家治理。其历史经验在于: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其历史教训提示:医学技术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同时应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行政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研究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有助于深化考察中共领导下的中医工作和新中国卫生事业建设,可为当代针灸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普及、中医工作开展和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提供参考。

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2](2019)在《第二期“ICU和新生儿持续脑功能监测(cEEG)学习班”招生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各位会员、各相关专业人员:脑电图(EEG)是评估脑功能状态和脑损伤预后的最敏感而有效的方法,在重症监护单元(ICU)和新生儿的脑功能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预后价值,近年来EEG在这些领域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鉴于基础EEG的专业性及ICU和新生儿EEG的特殊性,为了更好推动EEG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根据实际工作需求,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于2018年5月在北京举办了为期2天的"ICU和新生儿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3](2018)在《2018年全国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通知》文中提出为提高对围产期脑损伤及新生儿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推广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按计划于2018年8月21-25日举办为期5天的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本学习班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室及北京市着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Ⅰ类学分10分。主要授课内容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解剖;颅脑超声检查方法;新生儿不同颅脑疾病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超声诊断;鉴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4](2003)在《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文中认为 为提高围产新生儿专业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按计划于2004年3月中下旬举办为期10天的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本班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及北京市着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25学分。主要授课内容包括:新生儿特有疾病的诊治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危重新生儿急救医学;高危妊娠对胎儿的影响;慢性肺部疾患及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5](2018)在《2018年全国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通知》文中指出为提高对围产期脑损伤及新生儿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医疗资源,推广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按计划于2018年8月21-25日举办为期5天的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本学习班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科室及北京市着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Ⅰ类学分10分。主要授课内容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解剖;颅脑超声检查方法;新生儿不同颅脑疾病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超声诊断;鉴别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6](2015)在《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通知》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临床医师对围生期新生儿脑损伤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水平,推广颅脑超声检查诊断技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计划于2015年8月25日至8月29日举办为期5天的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本班属国家级教育项目,授课教师为本院及北京市着名专家教授。学习结束授予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主要授课内容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解剖;新生儿不同颅脑疾病超声诊断;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超声诊断、鉴别诊断。招收学员对象:儿科新生儿专业医师,超声专业医师及技师。学费:1300元。报名截止日期2015年8月8日(上课前2周)。

黄晓涓[7](2012)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年代,医院拥有科学高效的培训体系,就拥有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三院自从2008年以来业务增长量逐年上升,面对市场竞争环境,如果要与中心医院、第一人民医院形成三足鼎立局面,要有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对员工进行短期、中期、长远的规划,才能保证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参考检索文献,面谈沟通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利用需求分析模型及培训评估模型对员工培训体系进行分析,了解员工培训需求,优化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评估培训效果。通过分析三院员工培训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培训方案设计不合理、学习氛围不高、内部员工师资力量不足,培训经费欠缺、外派学习少、信息网络技术不完善,多媒体培训与远程教学不足等,为了改变现状,分别从医院组织、岗位职责、人员、发展角度、不同岗位人员(医技系统、护理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后勤系统等)、培训内容等方面研究医疗机构员工的培训需求,提出了可以有外派学习、院内轮科、岗位实践培训、专员负责的跟班培训、外聘专家讲座、院内培训小组培训、视频网络教学、自学、模拟现场等培训方式。本文的研究范围包括了竞争环境的分析、培训方案的优化、培训方案的评估以及培训方案的实施,重点是培训方案的优化。首先本文从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等方面做了概括性的描述,以便读者能很好的理解本文章,并对相关文献作了综述,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培训的研究现状。其次从培训需求分析找到员工存在知识技能态度的差距,依据不同层次、不同职别的员工制定不同的培训需求,不同培训项目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以及不同部门的员工和不同职别的员工设计不同的培训方案来阐明培训方案的优化。最后对培训方案优化后的评估以及实施来分析培训方案的实际操作性。经过分析发现基层的技术技能要求多,管理能力要求少;中层人员是技术、管理双重发展;高层是专业技能要求高精专外,管理能力必须加强。鉴于此,培训方案的设计就依据医技系统的内科、外科、急诊科、辅助科室、护理和行政管理系统、后勤系统七个系统三个层次(初级、中级、高级)设计,设计包括目标、内容、方式等多方面。培训方案的实施及效果转化的分析,在医疗机构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医护人员素质,提高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具有指导意义及实用性。对于其他医疗机构寻求一个有效的、通用的培训体系,并能直接间接地创造经济效益起到一定的示范性作用和具有借鉴意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8](2004)在《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文中研究表明

周壮志[9](2021)在《基于CBE模型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以CBE模型为理论框架、新护士的培训需求为导向,在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印发《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科学、规范且符合云南省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为云南省有效开展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提供理论依据,使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项目日趋完善,更加符合培训者和新入职护士的工作需要,增强新入职护士胜任岗位力。[方法]1.成立课题小组,通过文献分析法并结合《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通过小组头脑风暴法初步制定《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条目池,通过专家审评后形成调查问卷初稿。2.采用方便抽样进行预调查,抽取某省级三甲医院护士 30名,并选取6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且拥有10年及以上的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经验的护理专家进行内容效度论证,形成《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的调查问卷》。3.运用德尔菲法选取20名专家进行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合重要性赋值均值、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调整和修改,最终形成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结果]1.通过预调查30名护士和6名专家,结果显示本问卷Cronbach’α为0.982,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均在0.8以上,内容效度为0.895,因此本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2.调查对象对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程度较高,指标的均数均在4分以上,新入职护士的培训需求和护理岗位的培训需求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培训需求具有一致性。3.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制定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包含3个一级指标(培训维度)、16个二级指标(培训模块)和137个三级指标(培训条目),并采用客观赋权法中的比例分配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培训方案共200个学时,其中包括理论培训为92学时,技能培训99学时,态度与价值观培训9学时。本研究德尔菲咨询专家共20名,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98,提出意见的人数分别是16人(80%)、6人(30%),两轮咨询后各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173~0.210(P均<0.001),显示本研究咨询专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与代表性。[结 论]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和德尔菲专家构建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符合《新入职护士培训大纲(试行)》的要求和云南省新入职护士的特点。实施本方案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效果优于传统培训,表明本方案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为云南省构建科学、统一的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李志勇,孙晓伟,钟银保,吴航,严汉民,李鹏伟,曾凯,赵自林,崔泽实[10](2020)在《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构建基于岗位能力提升的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服务于行业能力建设。方法:从国家政府部门网站、公共数据平台、国际国内行业机构网站等数据源提取样本文献,经文献复习及访谈信息资料收集,挖掘与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功能定位、职能、任务及能力相关高频要素词数据,进行文献计量、聚类分析;进行国内外数据综合对比分析,梳理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聚集指标,运用逻辑树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及其层级指标体系。结果:文献计量表明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能力是一个较活跃的研究领域,我国政府部门有关文件、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一些国家行业机构有不同程度的工作职能与任务要求,并开展教育与培训、资质认证辅以推进。我国中文期刊文献计量与国家文件解读分析结果比较以及与国际文献分析结果比较表明,在岗位工作职能与任务要求上互为趋同、互为存异,但我国与WHO及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在职能范围和任务指标的广度、深度及开展工作成熟度上的差距,需要引起业内关注。根据岗位职能与任务要求关联要素词聚类、逻辑树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初步生成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由"理论与方法学运用能力、技术操作能力、社会责任能力、科技创新与教学指导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5个一级指标构成,在此基础上延拓至二、三级指标。结论:在国家有关文件解析及国内中文期刊文献计量的基础上,对标国际行业组织的论点与部分发达国家的经验,构建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及指标体系,反映了国家政府部门有关要求与行业发展趋向及研究聚焦点。通过继续研究不断完善,服务于我国医学装备行业能力建设实践。

二、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 选题依据
        (二) 选题意义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 新中国“十七年”
        (二) 针灸与针灸推广
        (三) 运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与内容
        (二) 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三) 研究方法
    四、研究材料
        (一) 材料来源
        (二) 材料的甄选
    五、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一) 当代针灸史研究现状
        (二) 当代中医史研究现状
        (三) 当代医疗社会史(医学发展与政治方向)研究现状
        (四) 简要评议
第一章 楔子:近代针灸境遇的不同面向
    第一节 针灸生存危机与业者自强举措
        一、民国政府统治下针灸生存危机频现
        二、针灸业者尝试“科学化”革新
    第二节 中共领导下普及针灸的尝试
        一、毛泽东重视发挥中医力量
        二、中共领导下根据地及军队普及针灸的情况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曲折行进:针灸推广运动的初期
    第一节 新中国“针灸推广”的提出
        一、卫生部确立“团结中西医”方针
        二、《人民日报》揭开针灸推广帷幕
    第二节 针灸疗法实验所探索推广针灸
        一、在北京先行培训针灸师资
        二、在多地推广针灸培训模式
        三、针灸疗法实验所推广针灸的成效
    第三节 针灸推广在国内的初步实践
        一、针灸教学开始普及
        二、组织针灸医师开展临床工作
    第四节 新针灸学:推广初期的核心内容
        一、“新针灸学”的学术特点
        二、“新针灸学”的推广情况
    第五节 针灸推广初期的成效与困难
        一、针灸推广初期取得的成绩
        二、针灸推广初期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入正轨:针灸推广运动的中期
    第一节 中医政策调整,针灸推广迎来新阶段
    第二节 推广针灸的四大主要途径
        一、西医学习针灸
        二、改进中医针灸教育
        三、培训基层卫生人员掌握针灸技术
        四、“中医带徒弟”助力培养针灸人才
    第三节 典型事例:江苏省针灸推广与教学革新
        一、分设中、西医班级培养针灸师资
        二、开展短期针灸巡回教学,培养校外医务人员
        三、承担委托教学任务,培养更多针灸人才
        四、编写《针灸学》,为统编针灸教材确立范式
    第四节 推广中期的主要成效:临床应用取得进展
        一、应用范围扩大,治疗病种增加
        二、推动献方工作,发掘民间针灸
    第五节 推广中期潜在的问题与新的趋势
        一、中、西医间的龃龉与“整风运动”
        二、“技术革命”催生针灸新方向,“跃进”苗头初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跃进”与“革命”:针灸推广运动的高潮
    第一节 “大跃进”历史背景下的针灸推广
        一、“大跃进”正式发动,《健康报》呼吁进一步推广针灸
        二、河北省开展“普及针灸”群众运动
        三、保定会议组织中医药界“大跃进”
    第二节 “人人学会针灸”
        一、学习主体:干部带头,医务人员广泛参与
        二、学习形式及主要内容
        三、针灸出版物大量涌现
    第三节 掀起针灸“技术革命”
        一、以“土”为主的医药卫生技术革命
        二、积极开展针灸经络科学研究
        三、新式针法与器具大量涌现
    第四节 针灸“跃进”的高潮与后续
        一、针灸“跃进”达到高潮
        二、形势发生变化,针灸工作转入调整阶段
    第五节 “大跃进”时期针灸推广的特点
        一、强调党的领导,政治挂帅
        二、提倡短期速成,大放“卫星”
        三、开展群众运动,影响广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农村:针灸推广运动的后期
    第一节 “把医疗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
        一、卫生工作新方向
        二、毛泽东发布“六·二六”指示
    第二节 农村成为针灸推广重点场域
        一、鲁之俊重提针灸推广
        二、山西省在农村推广针灸的经验
    第三节 农村地区针灸推广的具体情况
        一、针灸推广的培养对象与师资力量
        二、针灸推广的主要传授形式
        三、针灸推广的主要学习内容
        四、在农村推广针灸的成效与影响
    第四节 城镇针灸教育与科学研究趋于规范
        一、针灸教育进一步普及与规范
        二、针灸在科技领域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交流活跃,政府加强统一领导
    第五节 针灸推广运动与“文化大革命”时期针灸工作
        一、赤脚医生与针灸术在农村的继续传播
        二、新针疗法的出现与普及
        三、针刺麻醉热潮出现及后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创新针术
    第一节 电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二节 水针的发明与推广
    第三节 耳针在国内的推广与经典化
        一、临床普及耳针运用
        二、围绕耳针的技术革新
        三、耳针的经典化过程
    第四节 梅花针的发明与推广
        一、孙惠卿与“刺激神经疗法”
        二、在各地的推广: 以上海市和江西省为例
        三、推广中的争议——“梅花针”之名
第七章 针灸推广运动中的典型应用
    第一节 针灸治疗疟疾
        一、1956年前针灸治疟的使用情况
        二、1956年后针灸治疟在各地推广
        三、针灸治疟的后续发展
    第二节 针灸治疗血吸虫病
        一、严峻疫情要求中西医合作治疗
        二、推广针灸用于血吸虫病防治
        三、“血防大跃进”中针灸推广的高潮及后续
    第三节 针灸治疗阑尾炎
        一、针灸治疗阑尾炎的缘起与演进
        二、推广中关于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与讨论
        三、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研究
    第四节 针刺治疗聋哑
        一、吴芝升等人初试针治聋哑
        二、“大跃进”时期针治聋哑迎来高潮
        三、推广针治聋哑高潮下的问题
第八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针灸推广运动得以实施的原因
        一、新中国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客观需要
        二、中共领导人对针灸的信任与重视
        三、针灸疗法具备大范围推广的特质
    第二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特点
        一、依靠党的领导和政治保障
        二、采用自上而下、培养骨干、层层推广的模式
        三、广泛开展群众性运动
    第三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影响
        一、对参与群体的影响
        二、对当代针灸学形塑的影响
        三、对针灸普及和中医工作的影响
        四、对卫生建设和国家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针灸推广运动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一、自上而下、分级培养、逐步扩大的推广模式值得借鉴
        二、推广中医疗法有助于增进社会主义医疗福祉,保障人民健康
        三、推广工作应贴合实际需要,统筹规划,以科学为依归
        四、科学使用行政手段,注意过度干预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语
    一、本研究创新之处与主要成果
    二、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群众迫切要求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2: 《有组织地研究与推广针灸疗法》
    附录3: 《认真地学习和推行针灸疗法》
    附录4: 《进一步学习推广针灸》
    附录5: 《广东省卫生厅召开的农村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纪要》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7)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与内容安排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培训体系研究理论与实践
    2.2 国内培训体系研究理论与实践
3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环境因素分析
    3.1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3.2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内部条件分析
4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现状、问题及成因
    4.1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现状
    4.2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4.3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问题的成因
    4.4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问题解决的必要性
5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需求分析
    5.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需求
    5.2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培训需求调查方法
    5.3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组织、岗位、人员培训需求分析
    5.4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6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方案的优化
    6.1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方案的制定
    6.2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培训方案制定的内容和流程
    6.3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
7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效果评估
    7.1 培训评估定义
    7.2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方法
    7.3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方法实施
    7.4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效果分析
8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的实施
    8.1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实施的规章制度
    8.2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实施的监控
    8.3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实施的应急方案
9 总结
    9.1 结论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CBE模型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3 相关概念
    4 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过程及结果
    1 初步构建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
        1.1 成立课题小组
        1.2 编制《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的调査问卷》(详见附录一)
        1.3 新护士及其岗位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査
    2 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
        2.1 德尔菲专家咨询过程
        2.2 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2.2.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2.2.2 函询专家可靠性分析
        2.2.3 各级指标修订
        2.2.4 权重确定
第四章 讨论
    1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分析
    2 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的构建
        2.1 方案的科学性分析
        2.2 方案的可靠性分析
        2.3 方案的内容分析
        2.4 方案的权重分析
        2.5 构建方案的意义和实用性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数据源
    1.2 数据挖掘与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工作领域与功能定位
        2.1.1 我国情况研究
        2.1.1. 1 国家文件要求
        2.1.1. 2 职业大典要求
        2.1.1. 3 学科依托
        2.1.2 国际现状研究
        2.1.2. 1 美国
        2.1.2. 2 加拿大
        2.1.2. 3 欧洲国家
        2.1.2. 4 日本
        2.1.2. 5 国际医学生物工程联盟临床工程分会
        2.1.2. 6 WHO
    2.2 主要工作职能与任务
        2.2.1 我国情况研究
        2.2.1. 1 基于国家有关文件解析的岗位职责与任务能力要求分析
        2.2.1. 2 我国中文期刊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文献计量学分析
        2.2.2 国际研究
        2.2.2. 1 美国
        2.2.2. 2 加拿大
        2.2.2. 3 IFMBE-CED
        2.2.2. 4 WHO
    2.3 教育与培训
        2.3.1 国际CEs毕业后教育与培训知识体系分析
        2.3.1. 1 美国
        2.3.1. 2 加拿大
        2.3.1. 3 日本
        2.3.1. 4 WHO
        2.3.2 我国现状与发展
        2.3.3 本科教育对接岗位胜任力研究
    2.4 与医学装备技术临床操作胜任力相关的专项研究
3 讨论与分析
    3.1 国家文件要素词与文献计量学研究热点的拟合分析
        3.1.1 国家及时发布一系列政策有效指导行业发展
        3.1.2 我国中文期刊计量表明有关研究报道积极响应国家文件要求
    3.2 我国与国际在岗位功能定位及职能要求的比较
        3.2.1 国内外医学装备管理与工程技术岗位功能定位和能力要求的比较分析
        3.2.1. 1 工作领域与功能定位
        3.2.1. 2 主要职能与任务
        3.2.2 人员结构差异分析
4 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
    4.1 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模型
        4.1.1理论与方法学运用能力
        4.1.2 技术操作能力
        4.1.3 社会责任担当能力
        4.1.4 科技创新技术指导能力
        4.1.5 持续学习能力
    4.2 岗位胜任力指标体系
5 结论

四、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十七年”针灸推广运动研究[D]. 肖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第二期“ICU和新生儿持续脑功能监测(cEEG)学习班”招生通知[J]. 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与神经电生理分会. 癫痫杂志, 2019(02)
  • [3]2018年全国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 2018(07)
  • [4]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新生儿科杂志, 2003(06)
  • [5]2018年全国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 2018(04)
  • [6]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临床儿科杂志, 2015(03)
  • [7]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员工培训研究[D]. 黄晓涓. 西北大学, 2012(05)
  • [8]新生儿专业继续教育学习班通知[J].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4(06)
  • [9]基于CBE模型构建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案[D]. 周壮志.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10]我国医学装备管理与临床工程技术岗位胜任力体系研究(一)全文替换[J]. 李志勇,孙晓伟,钟银保,吴航,严汉民,李鹏伟,曾凯,赵自林,崔泽实. 中国医学装备, 2020(05)

标签:;  ;  ;  

关于新生儿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课程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