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状腺癌的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郝菲菲[1](2021)在《甲状腺癌的中医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甲状腺癌的中医文献,梳理甲状腺癌的病名演变,同时系统分析总结古代甲状腺癌的用药规律。(2)基于期刊文献整理分析中医药专家对甲状腺癌的辨证论治,并挖掘中医药专家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用药经验。(3)对比分析古今医家治疗甲状腺癌用药差异,探寻甲状腺癌中医药诊治的新思路并提出防治甲状腺癌的初步方案,丰富中医肿瘤学内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1)古代文献来源:运用文献学方法,基于《中华医典》软件以“瘿”“石瘿”“石疽”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对搜索出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审析,同时根据选方标准,确定录入用药。(2)现代文献来源:运用文献学方法,分别用“甲状腺癌”或“甲状腺恶性肿瘤”或“石瘿”与“中医药专家”或“中医药治疗”等为主题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搜索包括国医大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地方名中医药专家等在内的于2020年11月之前公开发表的甲状腺癌治疗经验类相关文献,根据选方标准录入内容。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搜集文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全面把握中医药专家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及辨证用药规律。结果:(1)依据症状体征表现,甲状腺癌包括中医古籍中石瘿及部分“石疽”等疾病。古代医家认为甲状腺癌病机之本在于本虚标实,以肝郁脾虚、气滞痰浊、痰瘀互结证等为主,用药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化痰软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补虚药、理气药等。化痰软坚药主要以软坚散结药为主,补虚药以补血药和补气药频次最高。(2)搜集到中医药专家治疗甲状腺癌期刊文献371篇,现代医家认为甲状腺癌病机根本在于本虚标实,以肝郁气滞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瘀毒内阻证、癌毒阻络证、气滞痰凝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结证等为主。(3)中医药专家对甲状腺癌术后的治疗用药按频率高低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化痰软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等;药性频率由高而低依次为苦、甘、辛、咸、酸;归经频率排在前五位者为肝、肺、脾、胃、心;中医药专家治疗甲状腺癌术后常用药对支持度排在前五位者海藻-昆布、海藻-浙贝母、夏枯草-海藻、夏枯草-生牡蛎、浙贝母-夏枯草,置信度排在前五位者夏枯草-丹参、法半夏-海藻、山慈菇-黄药子、牡蛎-鳖甲、白花蛇舌草-重楼。(4)古今比较分析发现,两者皆认为甲状腺癌证属本虚标实,皆指出情志诱因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传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今之医家更为丰富发展了甲状腺癌的病因病机内容,包括内虚、癌毒、痰毒、瘀毒、火毒致病学说等,用药范围亦丰富完善。古代医家辨治甲状腺癌重温补,温化痰湿,而今之医家重清补,清热补虚。(5)笔者基于对甲状腺癌古今论治的研究分析,总结甲状腺癌中医诊疗现状等系列问题思考,提出防治甲状腺癌初步方案,包括体病同调、阴阳平期、气血和神、中西双举等。结论:(1)甲状腺癌包括中医古籍中石瘿及部分“石疽”等疾病。(2)古今医家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和治疗“和而不同”,“和”者,皆认为甲状腺癌病机为本虚标实,扶正祛邪为其治疗大法。其不同之处在于,古代医家对其病因病机认识着重于“湿”和“痰”,现代医家本于“郁”和“虚”。在治疗上,古代医家重用温法,温化痰湿,而今之医家对甲状腺癌术前多以攻邪为主,注重“痰”“瘀”病机,术后注重“清”“补”,尤重清热补虚。(3)甲状腺癌的防治尤重情志,注重体病同调,气血和神,时时扶正,适时杀癌、抗癌、抑癌,注重中西合用,综合防护。
李黎靖[2](2021)在《甲癌术后方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气阴两虚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甲状腺癌是一种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不断增长。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西医“手术+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131Ⅰ”的治疗模式下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延长了生存周期,但术后的甲癌患者也存在着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TSH抑制治疗下可能会导致心血管不良反应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对于育龄期的女性可能还会影响到生育;有一部分病人会因喉返神经的损伤而有发音的改变;放射性131Ⅰ治疗可能会使得一部分病人腮腺受到损伤,严重时吞咽困难;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都存在一个焦虑紧张的问题,术后“过度关注”自己的病情及复查情况等,这些症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学基于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思维模式,同时也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更加符合个体化的治疗要求。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病人的诊治,我们提倡进行多学科的协作,除外科、超声科、放射科、病理科、核医学科等西医科室,中医也可以参与进来,进行术后的规范化治疗和动态随访。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通过德尔菲法调查研究[6],创新性的提出了以术前、术后为标准对甲状腺癌证候进行区分,并对术前和术后的证候进行了归纳。随后对304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证候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气阴两虚证占比最多(53.9%),肝郁气滞证(36.8%)、脾肾阳虚证(2.6%)、瘀热伤阴证(2.3%)次之[5]。甲癌术后方是导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经验方,以益气养阴、理气化痰为治则组方,在临床应用多年显示较好疗效。中医药传统的疗效评价是以临床症状的改善为主,具有一定主观性,也存在评价不全面的可能。我们在前期对甲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以《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7版)》中的治疗反应作为主要的结局评价指标,结合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量表和中医证候来作为次要结局评估,是一种更加规范和多维度的评价方法。目的:①分析甲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特征;②评价甲癌术后方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日友好医院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收集358例患者,通过患者服用与否甲癌术后方自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119例,对照组239例。对照组是单纯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观察组是服用优甲乐+甲癌术后方,方药具体组成为:党参、麦冬、五味子、丹参、夏枯草、法半夏、郁金、白芍、当归、元参、黄芪、甘草加减。对两组患者随访10个月,将患者的一般资料、Tg、Tg-Ab、颈部超声、治疗反应、临床症状和生命质量量表等,记录在患者的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将性别、年龄、病理特征、病灶类型、基因突变、手术方式、131Ⅰ治疗、TSH抑制治疗的副作用风险分层、病灶大小、被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个数等33个影响疗效的因素作为协变量纳入该模型,按1:1匹配,成功匹配76对。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治疗反应、中医证候、生命质量量表作为评价标准,评估甲癌术后方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基线:匹配前两组患者在性别、高血脂史、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病理特征、病灶类型、基因突变、手术方式、131 Ⅰ治疗、术后病程、服药疗程项存在统计学上差异(P<0.05),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30个基线项:年龄、婚姻史、生育史、身高、体重、BMI、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甲状腺癌家族史以及TSH抑制治疗的复发危险分层、高血脂史、乳腺增生史、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病灶大小、是否被膜外侵犯、淋巴结转移个数、远处转移、TNM、TNM分期复发危险分层、病理特征、病灶类型、基因突变、手术次数、手术方式、131 Ⅰ治疗、术后病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基线均衡可比。(2)主要疗效指标:两组患者的治疗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良好反应人数均较前增多。(3)次要疗效指标:两组患者的中医基线证候积分(随访前)和结束证候积分(随访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基线证候积分(13±6.61)约是对照组基线证候积分(3.87±2.69)的3倍,观察组结束证候积分(5.69±6.17)与对照组结束证候积分(3.21±2.72)差距缩小;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前-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9.79±5.4)远高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1.82±6.16);两组的疗效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疗效指数(76.46±15.58)要高于对照组的疗效指数(25.13±35.71);观察组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依次为11.8%、56.6%、31.6%,均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依次为7.9%、10.5%、13.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远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1.6%)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生命质量量表的评估中观察组在情绪功能、疲倦感、总健康状况项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理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恶心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丧失、便秘、腹泻、对经济困难感知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及意义:甲癌术后方有改善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可以提升治疗反应中良好反应的有效性,无明确不良反应,适用于术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动态随访评估及管理。
赵聪[3](2021)在《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证型与FNAB、超声及甲功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较常见疾病,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提高等因素使得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西医可通过各种临床诊断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存在及性质进行较明确的诊断,但其对诊断为良性的结节或没有手术指征的结节多以定期随诊为主,药物、手术及其他治疗方式多有较明显的副作用,不能完全满足患者心理及生理预期。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瘿病”的范畴,中医在整体辨证的指导思想下可对各个时期的甲状腺结节患者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安全有效的干预。但中医辨证多受个人经验的影响,可能会对中医疗效存在负面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现代诊断技术结果进行观察,以探求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中西医更好的结合提供参考。目的通过探索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胞学检查、超声表现及甲状腺相关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以图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诊疗技术的相关性,为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06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细胞学检查、超声表现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自身免疫学检查资料,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将结果汇总后,运用SPSS 20.0系统包,通过使用方差检验、非参检验及卡方检验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甲状腺结节中医辨证分型与现代诊断技术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描述。本研究共纳入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女性85人,占比80.189%,男性21人,占比19.811%,男女比例为1:4.048。收集病例为28~80岁,平均年龄为47.230±11.882岁,发病年龄最多为40~49岁,占比占比28.704%,大于70岁患者较少。甲状腺结节患者证型分布中痰瘀互结证40.566%,肝郁痰凝证25.472%,阴虚内热证16.981%,脾肾阳虚证16.981%,各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良性结节32例,占比30.189%,恶性及可疑恶性结节74例,占比69.8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关系。在纳入的10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中,经FNAB检查后根据TBSRTC分级系统分析,痰瘀互结证中Ⅱ级占比18.604%,Ⅲ级及Ⅲ级以上占比为81.395%,肝郁痰凝证中Ⅱ级占比40.741%,级及Ⅲ级以上占比为59.259%;阴虚内热证Ⅱ级占比44.444%,Ⅲ级及Ⅲ级以上占比为55.555%,脾肾阳虚证Ⅱ级占比50.0%,Ⅲ级及Ⅲ级以上占比为50.0%,各组要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明确组与组之间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予以两两证候要素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提示痰瘀互结证与其余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余证型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超声检查结果关系。参照超声检查TI-RADS分级系统中恶性结节特质描述,各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及纵横比(是否≥1)分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各证型在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的回声(混合回声或低回声)、形态(规则或不规则)、钙化(有或无)、内部血供(丰富或不丰富)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组间对比后发现,痰瘀互结证与其余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关系。不同中医证型分布在甲状腺功能TSH检查结果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分型在余检查如FT3、FT4及TgAb等结果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中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30~59岁之间,以40~49岁为主。2.本研究中有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适应症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痰瘀互结证为主。3.本研究中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证的患者,其甲状腺结节的可疑恶性及恶性可能高于其他证型。4.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中回声、形态、钙化及内部血供的异常表现可作为甲状腺结节的痰瘀互结证的辨证参考。
郑皓[4](2021)在《18F-FDG在碘难治DTC患者中诊断效能研究与基因突变关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碘难治性DTC患者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系统评价[目的]系统评价18F-FDG PET/CT对Tg 阳性131I-WBS阴性的DTC复发患者显像的诊断效能。[方法]计算机文献数据库检索共1009篇文章纳入16篇1036例患者研究,采用 Meta-Disc1.4、RevMan 5.4.1 及 STATA12.0 进行 Meta 统计学分析,检验各研究间的异质性,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用Z检验比较诊断性碘扫与治疗性碘扫组PET/CT诊断评价指标,分析同一碘扫下刺激状态与抑制状态PET/CT评价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18F-FDG PET/CT诊断Tg阳性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DTC复发患者合并敏感度为 0.87(95%CI:0.82~0.91),特异度为 0.79(95%CI:0.68~0.86),阳性似然比为 3.76(95%CI:2.32~6.09),阴性似然比为 0.20(95%CI:0.14~0.27),诊断优势比为23.89(95%CI:13.23~43.12),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05,Q指数为0.837;Z检验示诊断性碘扫与治疗性碘扫组PET/CT的Q指数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一碘扫下刺激状态与抑制状态PET/CT的Q指数未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8F-FDG PET/CT对Tg阳性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DTC复发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诊断性碘扫与治疗性碘扫下PET/CT对DTC复发患者诊断效能相当,刺激状态18F-FDG PET/CT诊断效能不优于抑制状态。第二部分:18F-FDG联合PET-VCAR评估对碘难治性DTC患者诊断效能的研究[目的]探讨Tg阳性及131I-Rx-WBS阴性的DTC复发患者在不同TSH状态下Tg水平与PET-VCAR 代谢参数MTV、TLG、SUVmean、SUVmax、SULpeak间的相互关系,联合各代谢参数评估此类患者代谢特征及诊断效能。[方法]选取68例Tg阳性且131I-Rx-WBS阴性的患者,根据患者不同TSH状态分为刺激组与抑制组,刺激组根据不同Tg水平分为A组(<20ng/ml)、B 组(20~100ng/ml)、C 组(>100ng/ml),抑制组分为 A1组(<20ng/ml)、B1组(20~100ng/ml)、C1组(>100ng/ml)。刺激组与抑制组一般资料与代谢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相同Tg水平不同TSH状态两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不同Tg水平相同TSH状态三组采用Kruskal-Wallis H进行组内比较;Tg与各代谢参数相关性采用Spearman分析;绘制ROC曲线和AUC评估各代谢参数对DTC复发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刺激组TSH、Tg、SUVmean、SUVmax、SULpeak高于抑制组(均P<0.05);同一 Tg水平刺激与抑制组各代谢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不同 Tg 水平刺激 C 组、抑制 C1组TLG、SUVmean、SUVmax、SULpeak均高于刺激A、B组、抑制A1、B1组(均P<0.05);不同状态下Tg与TLG、SUVmean、SUVmax、SULpeak均存在正相关性(均P<0.05);刺激与抑制状态组18F-FDGPET/CT灵敏度为93%、88%,特异度为57%、60%,准确度为87%、84%;刺激状态组 TLG、SUVmean、SUVmax、SULpeak 的 AUC 分别为 0.881、0.893、0.810、0.938;抑制状态组 TLG、SUVmean、SUVmax、SULpeak 的 AUC 分别为 0.808、0.896、0.856、0.916。[结论]不同TSH状态下18F-FDG PET/CT显像对Tg阳性及131I-Rx-WBS阴性的DTC复发患者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Tg与TLG、SUVmean、SUVmax、SULpeak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其中SULpeak诊断效能最高,能更有效指导临床进行后续的评估及治疗。第三部分:18F-FDG对碘难治性DTC患者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及与罕见基因突变病例的关联性分析[目的]比较系统评价与单中心18F-FDG PET/CT对Tg阳性131I-Rx-WBS阴性DTC患者诊断效能,并且结合病理分析与罕见基因的关联性。[方法]检索近10年文献数据库共1009篇文章纳入9篇566例Tg 阳性131I治疗性全身显像阴性的DTC复发患者,判断18F-FDG PET/CT诊断效能;单中心选取2017年~2021年68例此类患者,对比研究单中心患者一般资料与诊断效能。系统评价组与单中心组分别组间比较患者同一刺激状态与抑制状态下PET/CT的诊断效能,系统评价组与单中心组分别组内比较患者不同TSH状态下PET/CT的诊断效能且后者分析不同Tg水平与刺激状态下不同TSH水平对评价指标的影响。系统评价与单中心组DTC患者一般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独立样本χ2检验,二者诊断效能评价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检索TCGA基因数据库,单中心定性分析罕见基因TERT、DICER1与PET/CT及病理的关联性。[结果]系统评价组DTC患者年龄高于单中心(P<0.05),PTC占比低于单中心(P<0.05);系统评价组18F-FDG PET/CT评价Tg 阳性及131I-Rx-WBS阴性的 DTC 复发患者 SEN、SPE、AC、FPR、FNR、PPV、NPV 分别为 89%、77%、85%、23%、11%、90%、75%,单中心评价 SEN、SPE、AC、FPR、FNR、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球蛋白;131I治疗性全身显像;PET-VCAR;诊断效能PPV、NPV 分别为 91%、58%、85%、42%、9%、91%、58%。单中心组内不同Tg水平及刺激状态不同TSH水平PET/CT诊断效能评价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系统评价与单中心组内不同TSH状态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而系统评价与单中心组间同一 TSH状态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TCGA数据库显示DTC中BRAF突变较为常见,而TERT、DICER1较为罕见,当TERT、DICER1突变时,肿瘤侵袭性更强且临床预后差,SUVmax显着增高。[结论]18F-FDG PET/CT对Tg阳性131I-Rx-WBS阴性DTC复发患者在刺激状态与抑制状态下都具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而且系统评价与单中心比较都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对于此类患者,应及时进行PET/CT显像及相关基因检测,充分指导患者后续治疗。
谢侑玲[5](2020)在《魏子孝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甲状腺癌术后医案分析及组方规律研究目的:通过对甲状腺癌术后门诊病历进行挖掘分析,总结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魏子孝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辨证用药经验。方法:按照纳排标准收集2013-2019年经魏子孝教授诊治的甲状腺癌术后完整病例,共纳入84例共163诊次,收集并整理一般信息、病史、症状、舌脉、证型、治法、方药等临床资料,并构建Excel电子数据库,使用SPSS 26.0及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录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分布情况、病因病机以及魏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辨证用药经验。结果:一般资料统计显示纳入的8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6.64,平均年龄45.05岁,中年组>青年组>老年组,甲状腺癌术后病程<1年的人群最多,>5年的最少,94.05%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中有98.73%口服优甲乐治疗,平均剂量107.32 μ g/d,72.15%的患者在3个月内检测过TSH水平,其中有29.11%的患者TSH<0.1mU/L;症状、舌脉、证候类型及治法治则的挖掘结果反映出甲状腺癌术后整体病机为虚实夹杂、邪盛正虚,实邪涉及气滞、痰凝、血瘀、火热,正虚涉及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阴血虚及气虚多见;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的挖掘结果显示甲状腺癌术后用药以寒性及温性为主,苦味占比最大,主要归肝经、脾经,以清热解毒散结、疏肝理气养血为核心;关联规则显示核心药物组合为柴胡-郁金-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白花蛇舌草、莪术-白花蛇舌草、白芍-郁金、柴胡-郁金、远志-石菖蒲为常用药对;药物聚类得到7个新方;药-证关系分析得到肝气郁结证、瘀热伤阴证、气阴两虚证、脾肾两虚证及痰瘀互结证五个主要证候类型的核心药物。结论:数据挖掘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反映了魏子孝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且在药物性味、用药模式组合等方面对主观经验进行了细化和精炼,对于数据挖掘得到的一些潜在用药规律,还需经过临床检验,明确其是否具有价值。第二部分:核心药物组合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使用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结合公开数据库,探索核心药物组合治疗甲状腺癌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药物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根据UniProt蛋白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注释;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甲状腺癌相关基因;R语言脚本筛选药物、疾病的共同基因即潜在靶点;Cytoscape 3.2.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STRING数据库构建靶点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图,寻找关键基因;R语言脚本对靶点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DAVID Bioinformatics Resources 6.8进行基因通路分析。结果:柴胡-郁金-白花蛇舌草组合的有效成分包括2-甲氧基-3-甲基-9,10-蒽醌、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3,3’’,4’’,5,5’’,6,7-六甲氧基黄酮、阿卡匹林、矮牵牛素、柚皮素,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与靶点关联密切;潜在的作用靶点为包括雌激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内的23个基因,其中MYC原癌基因、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2受体酪氨酸激酶2可能是较为关键的基因;基因功能分析显示靶点基因在受体活性及转录因子活性上特异性富集,在细胞因子受体结合及受体配体活性上高比例富集;未找到靶点基因富集的通路。结论:柴胡-郁金-白花蛇舌草组合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发挥抗甲状腺癌的作用,主要的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通过筛选关键基因及分析基因功能,初步探索了核心药物组合的作用机制,其结果为具体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刘昕怡[6](2020)在《益养丸防治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评价益养丸对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改善作用以及安全性。方法:将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患者,中医辨证属于气阴两虚证的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在原有TSH抑制治疗基础上加用益养丸干预的为治疗组,仅用TSH抑制治疗的为对照组,治疗3个月。编制病例报告表(Case Report Form,CRF),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后Holter、心电图、血压、甲功、肝肾功、血脂等检查结果,以及治疗前后不适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比较分析等统计方法。以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olter、心电图所示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血压、肝肾功能、血脂、血常规的变化及不适症状量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作为评价标准,评估益养丸对甲状腺癌TSH抑制治疗亚甲亢患者的心律失常的改善作用,甲状腺癌术后不适症状的缓解作用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心动过速、早搏等心律失常改善率(70.00%)显着优于对照组(37.50%),治疗组血压偏高改善率57.14%优于对照组33.33%,治疗组平均血压114.06/71.14mmHg低于对照组132.00/81.78mmHg,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益养丸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心肌缺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脂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适症状评分总分均明显下降,组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总分平均4.9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2.08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项症状中:脱发掉发、头晕耳鸣、眼干目痛、口干咽燥、颈部憋闷、声音嘶哑、痰多质粘、气短懒言、心悸不宁、神疲乏力、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多食易饥、便干便秘、失眠多梦、闷闷不乐、烦躁易怒、手足麻木、腰膝酸软、体重增加20项症状,治疗后单项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组内有统计学差异(P<0.05)。口干咽燥、心悸不宁、神疲乏力、自汗盗汗、闷闷不乐、烦躁易怒6项症状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从治疗第一个月开始到疗程结束,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有显着差异(P<0.0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0%。两组患者组间比较治疗后甲功各项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FT3治疗前后有明显的差异(P<0.05)。SF-36生活质量量表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组内比较升高数值的差值较对照组更高。各个维度方面,治疗组PF、BP、GH、VT、SF、MH共6个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其中VT项(P=0.019<0.05)有明显差异。结论:益养丸可以改善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亚甲亢患者的心动过速、早搏等心律失常,降低血压,缓解甲状腺癌术后不适症状,改善患者身体健康,提升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于伟明,代文杰[7](2019)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诊疗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体内存在病变的甲状旁腺,首选外科手术治疗,通常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可经手术治疗达到治愈;分化型甲状腺癌在甲状腺癌中占主要部分,需及时发现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存在伴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风险,处理甲状旁腺疾病而忽略甲状腺癌时患者常需要二次手术,被忽略的甲状腺癌及二次手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存在一定影响。考虑此类疾病风险的存在,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并诊断此类疾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李石[8](2017)在《甲状腺癌早期诊治体会》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早期诊治的体会以供参考。方法以本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46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6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结果、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等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癌症分型、手术类型等对患者的生存率都有一定的影响,乳头状癌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分化癌和髓样癌,1型手术15年后生存率高于2型手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治是极为重要的,经过早期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能够增加患者的生存率。
王芷乔[9](2016)在《应用德尔菲法确立甲状腺癌中医证候及分型指标的调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对甲状腺癌的辨证分型及各证候指标进行专家调研,初步确立甲状腺癌辨证分型和证候指标,为临床辨治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收集甲状腺癌的证候信息,编制两轮《甲状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专家问卷调查表》,对全国30多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外科、肿瘤科、内分泌科专家进行调研。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甲状腺癌证型及证候指标的重要性和熟悉性判定、术前术后证型分类、证型判定标准等内容。在第一轮问卷回收后,由课题小组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修订第一轮的专家咨询问卷,形成第二轮问卷。第二轮专家调研结束后,课题小组对再第二轮问卷结果进行统计。使用SAS 17.0、SPSS 2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可靠性分析等统计方法,检测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协调程度以及调查问卷信度等,并与流行病学专家、循证医学专家讨论,对问卷条目进行筛选、整理,初步建立甲状腺癌中医辨证专家共识。结果:两次调查问卷分别回收有效问卷33份与36份,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100%与92.31%。第一轮专家调函Cronbaeh’s a系数为0.297,调函内部一致性偏低,经调整与修订,第二轮专家调函Cronbaeh’s a系数为0.696,调函内部一致性较高,可以接受。第一轮调查Kendall’sW为0.214,和谐系数偏低,提示专家一致性略差,需进行讨论。第二轮调查Kendall’sW为0.382,提示专家对甲状腺癌证型的评价意见协调性较为一致,问卷调查可以终止。最终本病的中医证型被确定为痰瘀互结证、肝郁气滞证、瘀热伤阴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痰瘀互结证术前为多,证候指标为颈前结块坚硬,憋闷疼痛,痰多质粘,咽中梗塞,胸闷憋气等。肝郁气滞证术前术后均可出现,证候指标为颈前无明显结块,颈前胀痛憋闷,烦躁易怒,情志抑郁,胸闷不舒等。瘀热伤阴证术前术后均可出现,证候指标为颈前结块有或无,形倦体瘦,声音嘶哑,烦躁易怒,心悸不宁等。气阴两虚证术后多见,证候指标为颈前结块有或无,心悸不宁,气短懒言,声音嘶哑,神疲乏力。气血两虚证术后多见,证候指标为颈前结块有或无,声音嘶哑,吞咽不利,形体消瘦,神疲乏力等。脾肾阳虚证术后多见,证候指标为颈前结块有或无,畏寒肢冷,腹胀,面浮肢肿,肠鸣泄泻等。证型判定标准推荐为设定主症次症,满足N个主症+M个次症即可判定。结论:运用德尔菲法专家调研对甲状腺癌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基本建立了甲状腺癌中医辨证专家共识。研究成果对促进甲状腺癌辨证规范,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吕建生[10](2008)在《甲状腺癌172例诊治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新的资料和新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6年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的172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随访11月~12年,所得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资料统计结果显示172名患者中,男女发病比为1:2.8,存在明显差异。平均发病年龄为39.4岁,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1~40岁之间。肿瘤组织分类中,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占89.0%,其中乳头状癌占82.0%。手术方式主要采取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和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及对侧腺叶大部分切除为主。甲状腺全切除组与甲状腺非全切除组相比,手术并发症较高,有显着差异,而术后复发、颈淋巴结转移无显着差异。甲状腺癌再次手术与初次手术相比,术后并发症、复发以及颈淋巴结转移均无显着差异。依据术前检查、术中所见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是否进行颈淋巴结清扫术,一般不做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148例获得随访,随访率86.0%。148例中,121例无病生存,17例复发,10例颈淋巴结转移,2例远处转移,11例死亡。3年生存率95.1%,5年生存率91.9%,10年生存率86.2%。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3年生存率为97.7%,5年生存率为95.8%,10年生存率为90.0%。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侵犯甲状腺外膜、临床病理分期。结论(1)本组甲状腺癌以分化型甲状腺癌为主,患者年龄多在21~40岁,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不高。(2)手术切除是甲状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应根据病变性质、TNM分期及病人情况而采取个体化方案;(3)按良性病变手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恶性者应及时行再次手术治疗,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个体化治疗。再手术后一般情况较好,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较低,治疗效果满意。(4)规范、系统地进行激素抑制治疗和必要时进行131Ⅰ治疗,可降低术后复发率。(5)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良好,10年生存率达90%。(6)影响甲状腺癌预后的因素有: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侵犯甲状腺外膜、临床病理分期。
二、甲状腺癌的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状腺癌的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甲状腺癌的中医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甲状腺癌古代中医文献研究 |
1 病名溯源 |
1.1 瘿字含义及演变 |
1.2 瘿病分类 |
1.3 石瘿释疑 |
1.4 小结 |
2 甲状腺与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的关系 |
2.1 甲状腺与脏腑 |
2.2 甲状腺与经络 |
2.3 甲状腺与气血 |
2.4 小结 |
3 病因病机 |
3.1 病因 |
3.2 病机 |
3.3 小结 |
4 治则治法 |
4.1 治疗原则 |
4.2 治疗方法 |
4.3 小结 |
5 饮食宜忌及情志调养 |
6 转归及预后 |
第二部分 基于期刊文献的甲状腺癌辨证论治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文献剔除标准 |
2 文献整理和统计 |
2.1 筛选文献 |
2.2 规范化处理 |
2.3 文献统计 |
3 结果 |
3.1 文献搜集整理情况 |
3.2 病因病机情况 |
3.3 辨证分型情况 |
3.4 治则治法情况 |
3.5 治疗情况 |
4 分析 |
4.1 病因病机方面 |
4.2 辨证分型方面 |
4.3 治则治法方面 |
4.4 治疗方面 |
5 小结 |
第三部分 中医药专家诊治甲状腺癌术后用药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收集 |
1.2 药物整理 |
1.3 数据挖掘方法 |
2 结果 |
2.1 单味药使用情况 |
2.2 药物功效类别情况 |
2.3 药物性味情况 |
2.4 药物归经情况 |
2.5 常用药物关联情况 |
3 分析 |
3.1 药物功效分析 |
3.2 药物分类分析 |
3.3 药物性味分析 |
3.4 药物归经分析 |
3.5 常用药物关联分析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甲状腺癌古今用药差异对比分析 |
1 甲状腺癌古今用药差异比较 |
1.1 古今用药类别频次比较 |
1.2 补虚药中各类药频次比较 |
1.3 化痰软坚药中各类药频次比较 |
2 甲状腺癌古今用药差异分析 |
2.1 时代更迁,饮食居处之异 |
2.2 体质偏颇,五行生克之变 |
3 小结 |
第五部分 讨论 |
1 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癌相关问题思考 |
1.1 诊治优势 |
1.2 治疗作用 |
1.3 存在的问题 |
2 防治甲状腺癌初步方案探讨 |
2.1 气血相用,形神一体 |
2.2 体病同调,内外兼修 |
2.3 未病先防,通利七情 |
2.4 已病防变,药食同用 |
2.5 术后固本,中西双举 |
结语 |
1 本研究特点及创新点 |
2 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2)甲癌术后方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气阴两虚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中西医治疗及随访现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测指标 |
2.3.1 疗效性指标 |
2.3.2 观察时间点及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参数 |
2.4.1 主要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反应 |
2.4.2 次要疗效指标: 中医证候、生命质量量表 |
2.5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完成情况:分组、入组情况 |
3.2 协变量选取 |
3.3 两组病例基线比较 |
3.3.1 人口学特征 |
3.3.2 既往疾病及家族史情况 |
3.3.3 病理特征 |
3.3.4 治疗情况 |
3.4 两组疗效指标比较 |
3.4.1 主要疗效指标 |
3.4.2 次要疗效指标 |
3.4.2.1 单项中医证候 |
3.4.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4.2.3 生命质量量表得分情况 |
4 讨论 |
一、甲状腺癌发病率高、生存期长,减少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是术后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 |
二、益气养阴、化痰散瘀是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的主要原则 |
三、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是一个动态和综合评估的过程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
参考文献二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证型与FNAB、超声及甲功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甲状腺结节西医诊疗综述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 |
2.1 性别及年龄 |
2.2 遗传及基因 |
2.3 碘摄取 |
2.4 代谢异常 |
2.5 自身免疫因素 |
2.6 其他因素 |
3. 诊断及鉴别诊断 |
3.1 病史 |
3.2 症状及体征 |
3.3 实验室检查 |
3.3.1 甲状腺激素检查 |
3.3.2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 |
3.3.3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查 |
3.4 超声及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 |
3.5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4 西医治疗 |
4.1 随访 |
4.2 一般治疗 |
4.3 药物治疗 |
4.4 手术 |
4.5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瘿病的中医诊疗综述 |
1 中医病名 |
1.1 历代古籍中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
1.2 现代中医对甲状腺结节的认识 |
2 中医病因 |
2.1 六淫邪气 |
2.2 饮食水土 |
2.3 情志内伤 |
2.4 体质差异 |
3. 中医病机 |
4. 内治法 |
4.1 传统治疗 |
4.2 现代治疗 |
4.2.1 学者经验 |
4.2.2 肺脾同治 |
4.2.3 肝脾同治 |
4.2.4 扶正化瘀散结 |
4.2.5 中成药治疗 |
5 外治法 |
5.1 针刺治疗 |
5.2 穴位贴敷治疗 |
5.3. 其他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证型与FNAB、超声及甲功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一、样本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中医证候调查表设计 |
6 资料收集 |
7 统计方法 |
二、结果 |
1 一般情况描述性统计 |
1.1 对患者年龄、性别进行描述性统计 |
1.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一般情况描述性统计 |
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相关性 |
3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超声检查结果关系 |
3.1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超声回声表现关系 |
3.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超声结节边界表现关系 |
3.3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形态表现关系 |
3.4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纵横比表现关系 |
3.5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钙化表现关系 |
3.6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结节超声内部血供表现关系 |
4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关系 |
4.1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TSH关系 |
4.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FT3关系 |
4.3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FT4关系 |
4.4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T3关系 |
4.5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功能T4关系 |
5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学检查关系 |
5.1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学TRAb关系 |
5.2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学TPOAb关系 |
5.3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自身免疫学TgAb关系 |
三、讨论与小结 |
1 甲状腺结节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2 甲状腺结节各中医证型与细胞学检查结果关系分析 |
3 甲状腺结节各中医证型与超声检查结果关系分析 |
4 甲状腺结节中医证型与甲状腺相关实验室检查关系分析 |
5 结论 |
6 思考 |
7 不足 |
8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18F-FDG在碘难治DTC患者中诊断效能研究与基因突变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碘难治性DTC患者~(18)F-FDG PET/CT诊断效能的系统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18)F-FDG联合PET-VCAR对碘难治性DTC患者诊断效能的评估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18)F-FDG对碘难治性DTC患者诊断效能的对比研究及与罕见基因突变病例的关联性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现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魏子孝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甲状腺癌术后西医治疗现状 |
1 甲状腺癌术后治疗手段 |
2 手术及术后治疗存在的问题 |
3 小结与展望 |
综述二 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药研究概况及进展 |
1 甲状腺癌术后的中医病名 |
2 甲状腺癌术后的病因病机、病位及体质 |
3 甲状腺癌术后的辨证分型 |
4 甲状腺癌术后的中医治疗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研究部分 |
研究一 魏子孝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的医案分析及组方规律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研究结果 |
4 讨论 |
5 魏子孝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经验总结 |
6 小结 |
7 不足之处 |
研究二 魏子孝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核心药物组合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6)益养丸防治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1. 缓解术后TSH抑制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是研究热点 |
2. TSH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3 预防心血管不良反应重在“双风险评估” |
4. TSH抑制导致骨质疏松的防治研究 |
5. TSH抑制治疗或可影响脂代谢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甲状腺癌术后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中医对甲状腺癌的认识和治疗 |
2. 甲状腺癌术后病因病机与辨证研究 |
3. 甲状腺癌术后不良反应的中医干预研究 |
4. 中医药降低甲状腺癌复发风险研究 |
5.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4 分组与治疗方法 |
1.5 观察指标及方法 |
1.6 疗效判定 |
1.7 伦理问题与风险对策 |
1.8 数据录入及统计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基线比较 |
2.2 心血管及血脂异常发生及治疗情况 |
2.3 不适症状量表评分及改善情况 |
2.4 甲状腺功能情况 |
2.5 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变化 |
2.6 安全性指标变化 |
3. 讨论 |
3.1 DTC术后TSH抑制导致的心血管不良反应以心律失常为主 |
3.2 甲状腺癌术后证候及治法分析 |
3.3 益养丸的作用机理 |
3.4 甲状腺癌术后症状分析及评价 |
3.5 甲状腺功能和甲状腺球蛋白情况 |
4. 结论 |
4.1 心血管不良反应干预 |
4.2 症状改善情况 |
4.3 甲状腺功能变化 |
4.4 生活质量改善 |
4.5 安全性指标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诊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 |
1.1 体格检查 |
1.2 实验室诊断 |
1.3 影像学诊断 |
1.4 超声学诊断 |
1.5 核医学诊断 |
2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 |
2.1 单侧甲状旁腺病变的外科治疗 |
2.2 双侧甲状旁腺病变的外科治疗 |
2.3 术中及术后注意事项 |
3 结语 |
(8)甲状腺癌早期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 |
2.1 甲状腺癌患者癌症分型与生存率的关系比较 |
2.2 甲状腺癌患者手术类型与生存率关系比较 |
3 讨论 |
(9)应用德尔菲法确立甲状腺癌中医证候及分型指标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甲状腺癌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
1. 古代文献对甲状腺癌的相关记载 |
2. 甲状腺癌中医病因病机 |
3. 甲状腺癌中医辨证及治疗思路研究 |
3.1 证治规律研究 |
3.2 名家临床诊治经验 |
4. 甲状腺癌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
5.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一 |
综述二 甲状腺癌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
1 外科治疗 |
2 ~(131)I治疗 |
3 TSH抑制治疗 |
4 化疗和靶向治疗 |
5 预后与监测 |
6 小结 |
参考文献二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调研 |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1.2.1 第一轮专家调表的设计 |
1.2.2 第二轮专家调表的设计 |
1.3 专家遴选办法 |
1.4 调查问卷重要性、熟悉性判定赋值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1.6 数据判定标准 |
2 研究结果 |
2.1 调表发放及回收情况 |
2.2 专家基本信息 |
2.3 专家对各证型名称规范意见 |
2.4 专家调函Kendall’s W系数及信度 |
2.5 专家对甲状腺癌中医证型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 |
2.6 专家对各证型所属术前、术后判定情况 |
2.7 各证型具体判定条目相关参数统计结果 |
2.7.1 痰瘀互结证证型指标重要性及熟悉程度评价 |
2.7.2 肝郁气滞证证型指标重要性及熟悉程度评价 |
2.7.3 瘀热伤阴证证型指标重要性及熟悉程度评价 |
2.7.4 气阴两虚证证型指标重要性及熟悉程度评价 |
2.7.5 气血两虚证证型指标重要性及熟悉程度评价 |
2.7.6 脾肾阳虚证证型指标重要性及熟悉程度评价 |
2.8 关于证型判定方式的意见 |
3 讨论 |
3.1 专家对甲状腺癌中医辨证规范意见分析 |
3.2 甲状腺癌德尔菲法专家调研中医辨证相关参数标准分析 |
3.3 德尔菲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运用体会 |
3.4 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
4 结论 |
4.1 甲状腺癌中医辨证分型 |
4.2 证候所属术前、术后判定 |
4.3 证候判定指标 |
4.4 证候判定方式 |
5 展望 |
参考文献三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甲状腺癌172例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论文:甲状腺癌172例诊治分析 |
1. 中文摘要 |
2. 英文摘要 |
3. 前言 |
4. 资料与方法 |
5. 结果 |
6. 讨论 |
7. 结论 |
8. 参考文献 |
9. 附图 |
二、文献综述: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进展 |
1. 综述内容 |
2.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四、甲状腺癌的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甲状腺癌的中医文献研究[D]. 郝菲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甲癌术后方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气阴两虚证的回顾性队列研究[D]. 李黎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甲状腺结节的中医证型与FNAB、超声及甲功的相关性研究[D]. 赵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18F-FDG在碘难治DTC患者中诊断效能研究与基因突变关联性研究[D]. 郑皓. 昆明医科大学, 2021
- [5]魏子孝教授治疗甲状腺癌术后组方规律及核心药物网络药理学研究[D]. 谢侑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益养丸防治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D]. 刘昕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发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诊疗进展[J]. 于伟明,代文杰. 医学综述, 2019(11)
- [8]甲状腺癌早期诊治体会[J]. 李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27)
- [9]应用德尔菲法确立甲状腺癌中医证候及分型指标的调查研究[D]. 王芷乔.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甲状腺癌172例诊治分析[D]. 吕建生. 广西医科大学, 2008(10)
标签:甲状腺癌论文; 甲状腺术后并发症论文; 甲状腺结节论文; 甲状腺球蛋白论文; 中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