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 DOM接口研究

XML DOM接口研究

一、XML的DOM接口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昭颖[1](2019)在《含D-PMU量测的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等柔性负荷的大规模接入以及用户与电网频繁的互动,配电网数据监测与决策控制的难度日益增加,配电网中也涌现了越来越多的量测终端,比如配网微型同步相量测量装置(D-PMU),高级量测体系(AMI)等,这些设备与传统的配电网SCADA系统一起构成新的配电网混合量测与控制系统。同时,由于分布式新能源和电动汽车在配电网中的广泛接入,光伏、气象站等数据也变得十分重要。在大数据发展的时代,智能配用电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全面采集、流畅传输和高效处理,但目前配电网的数据在格式上不尽相同,导致配电网难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研究配电网新型装置D-PMU与原有数据融合显得十分重要。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实现配电网多源信息的集成与利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研究总结了目前配电网数据融合的必要性和现状,相对于SCADA、分布式电源、台账、营销等数据模型,配电网新型装置D-PMU数据模型的研究近乎空白。研究介绍了D-PMU装置,通过结构、同步对时和通信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了配网D-PMU与主网PMU的差异,表明主网PMU的数据模型并不适合配网D-PMU。分析了高频D-PMU的数据格式,展现其与配电网其他数据的差异性。研究基于IEC 61968/61970系列国际标准,通过对D-PMU进行差异化分析,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建立了D-PMU的CIM数据模型,并添加了类和属性,同时对光伏、SCADA和台账数据在原有的CIM模型上进行了扩展,完成数据的统一表达。在统一建模的基础上,把各数据模型转换为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文档,进行数据层面的交互。同时利用文档对象模型DOM对XML文档进行解析并提取所包含的数据信息。然后,为了实现以台账数据为关联中心的配电网多源数据信息的融合,建立CIM模型数据库,对建模的数据进行入库处理。为了解决D-PMU数据吞吐量大的问题,使用关系数据库SQL Server存储历史数据,内存数据库Fast DB存储实时访问数据,使数据处理速度加快,实现了多源数据在数据库层面的关联。最后,依托广州南沙自贸区示范工程,在配电网信息集成平台上利用WCF实现客户端与服务端的通信,通过服务端数据访问接口测试了数据库接口的正确性以及数据的存储形式,通过客户端界面展示了配电网数据融合的效果。

杨连生,李爱平,李佳威,黄咏文[2](2016)在《基于XML的船舶生产设计数据交换接口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船舶生产设计中,针对不同软件在协同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船舶生产的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技术的数据交换接口技术设计方法。根据XML技术的内涵,提出一种船舶生产设计数据表示方法和XML-DOM节点树构建方法;并基于XML技术提出一种船舶生产设计数据交换方法和协同设计思路;开发了XML前置数据抽取接口和XML后置导入接口的接口技术,并运用工程应用案例验证了XML技术在船体生产设计软件TRIBON M3和Auto CAD之间数据交换的可行性和方法的实用性。

冯杰[3](2016)在《Web Service API自动化测试与持续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在当今的软件行业,测试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备受重视。而自动化测试作为一种辅助的测试手段则越来越被大众所关注和接受。由于自动化测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测试工作的人力成本,因此这个技术在很多软件业公司中被广泛运用。接口测试(Interface Testing),作为测试环节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会经常与自动化测试挂钩。特别是针对基于Web Service的接口的自动化测试技术,其应用前景就更为广阔。由于通过Web Service这种技术传输的数据格式都是以契约方式事先约定好的,这样就保证了数据本身结构变动的可能性较小,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维护自动化测试脚本的成本,从而最大限度上提高自动化测试的效率。那么实现一个针对Web Service接口的自动化测试的系统也就显得更加可行和有效。因此本系统就是为了实现针对Web Service接口进行自动化测试的功能而研发的。通过本系统,用户可以自行设计测试数据与订制测试计划。系统将根据测试计划定时或定期地发起自动化测试任务,并根据测试数据来对Web Service接口进行自动化验证。最终,将测试结果及日志展示给用户。为了实现以上的功能,本接口自动化测试系统由自动化测试管理平台、自动化测试框架组件、持续集成平台三大部分组成。自动化测试管理平台用于设计测试用例与测试套件、发起测试计划及最终展示测试结果。自动化测试框架组件集成了第三方的Gallio平台,通过Salve-Master的物理架构实现了测试任务的自动运行。另外,自动化测试框架组件还将负责收集测试数据并组装成可传输的报文与Web Service进行数据交互,并将返回的结果与期望结果进行结果比较,最终得出测试结果,保存到数据库中。最后,本系统还通过接入Jenkins(第三方的持续集成平台),从而更高效地进行自动化测试工作。在本系统开发过程中先后对测试数据驱动的实现、Gallio平台的选用与集成以及持续集成平台的选用与集成,及其相关物理架构的部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终,确定了以上的实现的方案。相比较于其他同类的接口自动化测试系统而言,本系统通过接入持续集成平台后,系统可以定期或定时地自动发起针对改动接口的测试计划,从而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回归测试,极大地提高了测试效率,最高程度地保证软件质量。另外,由于本系统是基于Salve-Master的物理架构来进行任务分配及调度的。因此与目前市面上其他同类相比的话,本系统还满足了多用户同时使用的需求。另外,与其他同类系统相比而言,本系统在测试数据驱动上也做了比较大的突破。同类系统只支持单种类型的数据驱动,而本系统则可通过文件、数据库或执行SQL语句等多种数据来源进行测试数据驱动,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可用性。目前本系统已在2015年的10月13日上线使用。借助本自动化测试系统,单个接口在实际项目中的测试的工时已从平均39小时/人,降低到27小时/人,效率增加40%以上。而针对回归测试,若平均每个接口为15个用例,则一个接口将至少减少1小时的人力成本。

路娟[4](2013)在《基于双国标一体机的PushVOD终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VOD (Video On Demand,视频点播)是有线数字电视实现增值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限于其对网络的特殊要求,故在现有的单向有线通道中难以施展;而将节目分成若干时间段播出的NVOD (Near Video On Demand,准视频点播)也很难实现。PushVOD (Push Video On Demand,推送视频点播)技术解决了上述问题,前端将VOD内容推送出去,终端利用一定的处理和接收机制实现视频点播功能。本课题来源于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的湖南项目中的PushVOD业务。系统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Hi2016芯片为主芯片,选择Hi1026为系统开发平台,根据PushVOD规范,结合主芯片及软硬件特性,设计实现PushVOD的所有功能。本文首先介绍了PushVOD的发展与应用,阐述了MPEG-2标准中TS(Transport Stream)流携带的PSI/SI (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Service Information,节目信息/业务信息)信息及PES (Paketized Elementary Stream,打包基本码流)数据包,为数据解析做准备;简要介绍了XML和XML解析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给出了PushVOD的总体架构,详细描述了各个模块的设计方法和实现过程。本人独立完成了如下工作:1.数据的获取和存储模块,主要是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程序共同协作实现TS流的解复用以及数据过滤;2.XML数据解析模块,通过对XML文件的词法分析、语义分析等一系列的操作后,将数据转换为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档对象模型)树存入内存;3.数据显示模块,包括图形界面和字符界面。

张亚鹏[5](2012)在《基于网络协同设计的CAD异构数据共享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网络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传统制造业有了质的飞跃。制造业的全球化、网络化促使了企业间的跨地域合作。网络化协同设计为异地设计人员提供了一个协同设计的平台,从而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周期,减少了设计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设计效率。通过网络协同设计,企业可以提升自身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异地异构CAD数据之间的转换成为协同设计发展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STEP(ISO10303)即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是一个描述怎样表达和交换数字化产品信息的ISO标准。STEP提供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系统的中性机制来描述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产品数据信息。STEP中性文件的可读性差,文件数据量大,不利于网络传输和发布。XML具有良好的网络适应性和传输优势。本文研究了网络协同设计的服务功能,利用分布式协同技术搭建网络协同设计平台门户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STEP/XML数据转换系统,实现了STEP数据到XML数据的转换及其逆向转换,从而完成协同设计成员间异构数据交换。本文基于STEP AP203协议,对STEP中性文件建模语言EXPRESS和XML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STEP中性文件实体数据的提取,根据EXPRESS和XML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STEP文件向XML文件的转换。根据STEP AP203建立相对应的XML Schema模式,该模式对转换后的XML文件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然后对其进行网络上的传输和发布。通过XML DOM解析器,解析出XML文件中以STEP实体、属性为结点的结点树。DOM结点树中的信息再通过赋值生成STEP中性文件,从而实现STEP文件到XML文件的逆向转换。课题的研究为今后网络协同设计技术探索了新途径,其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应用价值。

于晶[6](2012)在《XML技术在车载信息平台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在软件开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可视化开发作为图形界面设计的重要手段因其使用方便、显示直观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具有跨平台、可压缩、功能强大、升级好、简单易学等诸多优点,因此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当中。项目开发的车载信息平台图形用户界面系统为HXD1C机车显示屏显示界面,GUI系统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采用Eclipse开发平台为依托,使用MiniGUI图形库作为主要图形支持,借助可扩展标记语言作为界面中间表示形式。本文首先介绍了开发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术:Eclipse平台的插件结构及GEF架构、MiniGUI界面图形库的特点及使用优势、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和VxWorks的结构。然后对车载信息平台图形界面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将GUI分为界面设计工具模块、图形界面表示模块、代码生成模块的设计思想。重点研究了界面自动生成的图形界面表示模块和代码生成模块详细的设计方案:在图形界面表示模块中提出了转化插件设计思想,利用XML的解析器dom4j,增加了代码的重复使用,减少了用户编辑的时间,使界面能够实时更新;在代码生成模块中通过代码自动生成引擎生成Java代码,并利用事件监听类对部分控件进行修改以更新界面,缩短了XML文档生成的时间,并且通过中间件实现Java对C的调用,完成MiniGUI图形库的界面显示。最后对系统两个模块分别进行实现,详细给出了基于GEF的界面插件编辑完成XML文档生成、用dom4j遍历解析的过程;根据自动代码生成算法实现代码自动生成,再由中间件实现代码调用MiniGUI图形库完成显示工作。软件以压力仪表盘为例进行测试,生成部分对应的XML文档,得到自动生成的Java代码并通过中间件调用MiniGUI显示出表盘图形。通过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应用完成了车载信息平台图形界面系统的界面自动生成,实现了图形界面的可视化设计,使用户能够对界面和控件做到“所见即所得”。

郭庆华[7](2010)在《基于XML的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用户界面的设计在软件开发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复杂,成为制约软件开发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处理用户界面开发中存在的工作量大、设计复杂而导致的程序代码庞大的问题,对于减少应用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的意义。自XML发布以来,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XML具有可读性、便于信息检索、跨平台性、面向对象等优点。本文讨论基于XML的界面自动生成技术,以及一个实际用户界面自动生成软件工具——SEHelper系统的开发。用户界面自动生成是软件自动生成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XML的相关概念,以及利用XML技术实现界面自动生成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讨论了一个具体用户界面自动生成软件工具系统——SEHelper系统的设计。SEHelper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三大模块:1)利用C#开发环境与.NET反射技术开发设计软件界面模块,包括定制的工具箱、特制的属性窗口以及设计库等;2)通过序列化将定制的软件界面存储为XML格式文件模块,使用代码生成引擎将用户设计区的界面生成支持XML的编程语言代码;3)运用XML文档对象模型技术载入XML格式文件模块,并利用界面生成引擎将存储的界面生成可以执行的界面。

唐毅[8](2010)在《3D游戏场景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现今,游戏业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目前主流的游戏大都已是3D游戏。3D游戏拥有靓丽悦目的画面和真实的场景,这也是它占据大多数游戏市场的原因。3D场景编辑器是3D游戏设计中的一个辅助工具,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游戏开发的效率,它可用来构建3D游戏中的场景,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以自由创建3D游戏场景的平台。本系统主要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来实现3D场景编辑器的设计,其总体架构采用MFC、XML DOM树结构以及基于Direct3D的游戏引擎相结合。该系统具有精简、直观的交互能力以及完全可视化的交互设置,并能以所见即所得的方式操作三维游戏实时场景。该编辑器不仅集成了对模型、粒子系统、地形、光源、天空、摄像机、水面等编辑的人机交互功能,还具备管理界面数据信息以及整个场景数据信息的管理功能。该系统主要包括界面接口模块、实体编辑模块和管理模块三大部分。界面设计模块实现人机交互及图形显示功能,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实体编辑模块实现场景中各个实体的编辑功能,可实时显示编辑结果,该部分主要利用引擎提供的接口来实现;管理模块主要实现场景数据的存储,主要通过DOM树结构与场景管理接口来实现。本文在了解现有三维场景编辑器相关产品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实现三维场景编辑器的相关技术及理论。文章首先对3D场景编辑器的研究现状、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以及相关技术做了介绍,然后在总体设计中介绍了3D场景编辑器的功能,描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以及设计环境,并把整个系统分为了用户界面接口模块、实体编辑模块和场景编辑器管理模块三部分。在详细设计部分分别对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测试证实上述设计方法有效且可靠。3D游戏场景编辑器可以正常的编辑场景中的实体和管理场景中的数据信息。且3D视图区在绘制显示3D图像时每秒钟所绘制的帧数(FPS)一直都保持在75帧左右,这说明了3D游戏场景编辑器与用户交互的实时渲染效果保持正常的状态。

董春岳[9](2010)在《数字机顶盒广播式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数字电视媒体的发展。在国内数据广播信息服务是一项比较新的数字电视业务,可以作为数字电视系统中的一项增值服务项目。数据广播业务是对图像、文字及语音等进行组合后进行广播的。由于数据广播内容丰富,今后将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课题来源于中国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村村通”系统项目中的数据广播业务。系统采用ST(STMicrotronics,意法半导体)公司提供的STi5107芯片为主芯片,选择ST20为系统的开发平台,依据“村村通”项目中对数据广播传输及显示的相关规定,结合主芯片滤波及显示的软硬件特性,设计并实现了广播式浏览器。本论文首先介绍了数字机顶盒嵌入式浏览器的现状及发展,阐述了MPEG-2及DVB中的PSI/SI信息规范,简要介绍了XML语法及XML解析器,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课题要求提出了广播式浏览器的总体结构,详细描述了各模块的设计方案及具体实现:结合STi5107芯片的硬滤波功能特性,设计并实现获取专有数据模块,为实现XML解析器做准备;其次对获取到的XML文档进行预处理,包括词法分析和语法分析,词法分析将XML文档分割成单个的对象(如元素、属性等)为构建DOM树做准备,语法分析是在词法分析的同时检查该文档是否符合XML的相关语法规则;然后在内存中构建与正在解析的XML文档相对应的DOM树;最后根据DOM Level 3 Core中对接口的相关规定实现其功能,应用程序可以通过DOM接口对DOM树进行各种操作(包括查找、插入、删除等),这样就实现了DOM解析器,为获取XML文档中的有用数据做好了准备。通过研究汉字点阵及静止图像的显示原理,结合芯片的图形显示功能特性,完成了浏览器显示界面的程序设计及简单优化。

张亚林[10](2010)在《基于XML的数据库查询架构的设计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数据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所有大型的商业应用系统都是和数据库相关联的,许多应用程序都使用数据库来管理和存储数据。一般情况下,数据库服务器负责处理客户数据请求并返回结果,从而有效管理系统资源。但是,与数据库的直接交互导致应用程序对数据结构有很强的依赖性,特别是查询操作往往是数据库性能的瓶颈,频繁的查询访问和密集度高的数据存取,不仅严重浪费数据库连接资源,而且可能使数据库负担过重而崩溃。所以,让各种应用程序方便地交互各自数据库中的数据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不同数据库之间因为数据格式和版本不同,很难实现快捷、方便地交互数据,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存储形式作为中间媒介来解决这个难题。XML以其灵活的数据格式,简单的语法基础和良好的语言特点,当仁不让地成为我们传输数据的中间媒介的首选。我们可以构造XML文档来模拟关系数据库,从而将数据库的查询转化为对XML的查询。也就是说,通过将数据库查询记录集转化成XML文档,查询时不直接访问数据库,而是根据查询请求找到相关的面向数据的XML文档,对XML文档进行查询,从而更高效更快速的查询数据。基于这种思路,本文先讨论了XML和数据库各自的存储特点,分析什么情况下将数据库的查询转化为对XML的查询是最适合的,并讨论了XML和数据库记录集之间相互转化的可行性以及基本转化步骤。之后本文着重分析了采用DOM、SAX、XPath三种技术实现XML查询的工作原理,通过分析给出了这三种技术的查询实现,并对各自适用的范围以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这三种技术各自不同的优势,本文将DOM和XPath结合起来,提出一种简单灵活的XML查询解决方案,并设计出一个XML查询应用模型,最后给出了这个模型的分析与应用实现。研究表明,这种应用模型能更加简单方便的实现XML的查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XML的DOM接口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ML的DOM接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含D-PMU量测的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D-PMU研究现状
        1.2.2 配电网多源数据建模研究现状
        1.2.3 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构架
第2章 配电网多源数据建模
    2.1 D-PMU与 PMU差异及数据特点
        2.1.1 D-PMU与 PMU差异
        2.1.2 D-PMU数据结构
    2.2 配电网数据来源及结构
    2.3 配电网数据CIM模型扩展技术
        2.3.1 配电网数据CIM扩展建模方法
        2.3.2 D-PMU数据扩展建模
        2.3.3 SCADA数据扩展建模
        2.3.4 光伏数据扩展建模
        2.3.5 台账数据扩展建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设计
    3.1 配电网数据信息交互技术
        3.1.1 CIM/XML交互规范
        3.1.2 配电网数据CIM/XML文档设计
    3.2 CIM/XML文件解析
    3.3 配电网数据关联融合与存储设计
        3.3.1 CIM在关系数据库中的存储设计
        3.3.2 CIM在内存数据库中的存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台测试与验证
    4.1 示范区概况
    4.2 平台测试
        4.2.1 系统需求
        4.2.2 数据库访问接口测试
        4.2.3 基于CIM的数据库建模测试
        4.2.4 平台用户展示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 B 远安变电站馈线接线图及装置安装表
    B-1 光伏电站扩展类图
    B-2 设备台账扩展类图
    B-3 D-PMU XML文档
    B-4 远安变电站F2 馈线接线图
    B-5 一期示范工程建设区域装置安装概况表
致谢

(3)Web Service API自动化测试与持续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架构
2 系统关键技术介绍
    2.1 XML技术
        2.1.1 XML优势
        2.1.2 XML操作方法
    2.2 数据驱动测试技术
    2.3 SOA体系架构
    2.4 Web Service技术
        2.4.1 Web Service模型
        2.4.2 Web Service三要素
    2.5 ESB架构
    2.6 持续集成
        2.6.1 持续集成工作原理
        2.6.2 持续集成平台
    2.7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服务对象
    3.2 系统总体需求
    3.3 系统功能性需求
        3.3.1 自动化测试管理平台
        3.3.2 自动化测试框架组件
        3.3.3 持续集成平台
    3.4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1.1 系统整体架构
        4.1.2 自动化测试管理平台架构设计
        4.1.3 自动化测试框架组件架构设计
        4.1.4 持续集成平台的架构设计
    4.2 系统模块设计
        4.2.1 自动化测试管理平台设计
        4.2.2 自动化测试框架组件设计
        4.2.3 持续集成平台设计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
    5.1 系统运行环境
    5.2 自动化测试管理平台实现
        5.2.1 测试数据管理子模块实现
        5.2.2 测试计划管理子模块实现
        5.2.3 测试结果分析子模块实现
    5.3 自动化测试框架组件实现
        5.3.1 获取测试数据子模块实现
        5.3.2 组装测试数据子模块实现
        5.3.3 接口服务访问子模块实现
        5.3.4 测试结果验证子模块实现
        5.3.5 日志及异常信息存储子模块实现
    5.4 持续集成与物理集群架构实现
    5.5 本章小结
6 测试与评估
    6.1 测试环境搭建
        6.1.1 硬件环境
        6.1.2 软件环境
    6.2 测试内容
        6.2.1 功能测试
        6.2.2 性能测试
    6.3 系统应用效果评估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基于双国标一体机的PushVOD终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
    1.3 论文结构安排
2 数据规范和Hi2016开发环境简介
    2.1 数据规范
        2.1.1 PSI信息
        2.1.2 SI信息
        2.1.3 PES包
    2.2 系统开发环境
        2.2.1 硬件结构
        2.2.2 硬件工作流程
        2.2.3 uC/OS-Ⅱ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2.3 Hi2016功能特性
    2.4 调试环境
    2.5 XML及XML解析器
        2.5.1 XML语法基础
        2.5.2 XML模式与有效性
3 PushVOD终端需求分析
    3.1 PushVOD终端功能性需求
    3.2 PushVOD终端非功能性需求
4 PushVOD终端总体设计
    4.1 PushVOD终端结构
    4.2 PushVOD终端工作流程
    4.3 专有数据获取模块
    4.4 XML解析器模块
        4.4.1 XML解析器的选择
        4.4.2 XML解析器模块的设计
    4.5 图形显示模块
    4.6 界面显示模块
        4.6.1 界面显示模块设计
        4.6.2 界面显示模块逻辑结构
5 PushVOD终端实现
    5.1 专有数据获取模块实现
        5.1.1 数据头标识位置
        5.1.2 数据接收
        5.1.3 数据存储
    5.2 XML解析器模块的实现
        5.2.1 XML解析器接口实现模
        5.2.2 XML词法分析
        5.2.3 XML语法分析
        5.2.4 构建DOM树
        5.2.5 DOM树接口
    5.3 图形显示模块的实现
        5.3.1 图形显示接口
        5.3.2 静止图片显示
        5.3.3 字符显示
    5.4 界面显示模块的实现
        5.4.1 消息传递机制
        5.4.2 显示界面的实现算法
        5.4.3 提示界面
        5.4.4 下载界面
        5.4.5 页界面
6 PushVOD终端应用与测试
    6.1 PushVOD终端应用
    6.2 PushVOD终端测试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网络协同设计的CAD异构数据共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网络协同设计数据转换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STEP 产品模型数据交换标准
    2.1 STEP 标准的体系结构
        2.1.1 STEP 标准产生的背景及其概念
        2.1.2 STEP 标准概述
    2.2 EXPRESS 建模语言
    2.3 STEP 中性文件
    2.4 AP203 配置控制设计协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STEP/XML 数据转换的可行性研究
    3.1 可扩展标记语言 XML
        3.1.1 XML 语法结构
        3.1.2 XML 的技术优势
    3.2 STEP/XML 数据转换的可行性
    3.3 STEP/XML 映射关系
        3.3.1 STEP 模式和 XML 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
        3.3.2 EXPRESS 和 XML 数据类型映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协同设计数据转换系统的研究
    4.1 网络协同设计平台建立
        4.1.1 协同设计门户功能设计
        4.1.2 协同设计门户功能实现
    4.2 STEP/XML 数据转换前转换器
        4.2.1 STEP 中性文件语法分析
        4.2.2 中性文件数据提取技术
        4.2.3 XML 文档的实例转换
    4.3 数据转换后转换器
        4.3.1 XML 解析器研究
        4.3.2 DOM 解析器优势
        4.3.3 STEP 中性文件逆向转换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网络协同设计的数据交换应用实例
    5.1 STEP 源文件的建立
    5.2 STEP/XML 数据转换
    5.3 异地异构数据交换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XML技术在车载信息平台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课题相关技术与理论
    2.1 开发平台介绍
    2.2 图形用户界面支持系统
    2.3 操作系统介绍
    2.4 本章小结
3 车载信息平台图形界面自动生成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车载信息平台 GUI 系统整体功能模块结构分析
    3.3 车载信息平台图形界面自动生成功能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 XML 的图形界面表示
    4.1 XML 技术介绍
    4.2 XML 解析技术
    4.3 图形界面可视化开发工具界面对象
    4.4 XML 文档的生成、验证与解析
    4.5 本章小结
5 开发平台的自动代码生成
    5.1 自动代码生成算法
    5.2 Java 到 C 的中间件的实现
    5.3 软件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XML的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相关工作
        1.3.1 理论支持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课题来源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XML理论知识
    2.1 XML基本内容
        2.1.1 什么是XML
        2.1.2 XML技术规范
        2.1.3 XML文档的构造
    2.2 XML的特点和应用开发技术
        2.2.1 XML的特点
        2.2.2 XML应用开发技术
    2.3 C#.NET与XML
        2.3.1 什么是C#.NET
        2.3.2 C#的主要特点
        2.3.3 C#.NET对XML的支持
    2.4 C#.NET反射技术
        2.4.1 反射技术的基本原理
        2.4.2 反射技术类的层次
        2.4.3 反射技术的作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XML DOM
    3.1 XML DOM概述
        3.1.1 XML DOM简介
        3.1.2 XML DOM内部逻辑结构
        3.1.3 XML DOM结构树
    3.2 XML文档对象模型
        3.2.1 XML DOM对象架构
        3.2.2 XML DOM对象模型
        3.2.3 使用DOM文档接口
        3.2.4 使用Element接口
        3.2.5 创建XML文档
        3.2.6 加载XML文档
        3.2.7 运用DOM操纵Node对象
    3.3 使用DOM技术访问XML文档中节点
    3.4 使用DOM技术管理节点对象属性
        3.4.1 和标记内容相关的属性
        3.4.2 和标记及标记数据类型相关的属性
    3.5 使用DOM技术创建节点和属性
        3.5.1 创建一个标记
        3.5.2 创建一个属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XML的界面自动生成
    4.1 界面自动生成的总体设计
    4.2 界面自动生成的详细设计
    4.3 SEHelper软件的主界面
    4.4 类层次结构的设计
    4.5 SEHelper关键技术的实现
        4.5.1 设计软件界面模块
        4.5.2 界面代码生成引擎
        4.5.3 界面生成引擎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EHelper软件的测试
    5.1 界面动态存储的测试
    5.2 界面生成引擎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回顾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总结
    6.2 进一步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详细摘要

(8)3D游戏场景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三维场景编辑器的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软件研究现状及特点
    1.3 本文研究意义和内容
    1.4 本文的工作及篇章结构
第2章 制作3D场景编辑器的相关技术
    2.1 3D游戏引擎介绍
        2.1.1 3D游戏引擎概述
        2.1.2 3D游戏引擎架构以及处理过程
        2.1.3 本系统使用的游戏引擎功能简介
    2.2 DIRECT3D 基础
        2.2.1 DIRECTX 简介
        2.2.2 DIRECT3D 概述
    2.3 MFC类库简介
        2.3.1 MFC概述
        2.3.2 MFC体系结构
        2.3.3 MFC编程优势
    2.4 XML技术简介
第3章 总体设计
    3.1 3D场景编辑器功能概述
        3.1.1 基本功能概述
        3.1.2 管理功能概述
    3.2 总体架构
    3.3 设计步骤
    3.4 功能模块的划分
        3.4.1 用户界面接口模块
        3.4.2 实体编辑模块
        3.4.3 场景编辑器管理模块
    3.5 设计环境
        3.5.1 推荐硬件配置环境
        3.5.2 软件环境配置
    3.6 数据及文件结构
    3.7 场景中模型文件格式
第4章 用户界面接口模块的实现
    4.1 界面框架模块
    4.2 工作区功能模块
        4.2.1 3D场景视图区
        4.2.2 物体列表区
        4.2.3 属性操作区
第5章 实体编辑模块的实现
    5.1 实体结构
    5.2 场景实体接口
    5.3 静态实体接口
        5.3.1 模型模块
        5.3.2 天空模块
        5.3.3 水面模块
    5.4 动态实体接口
        5.4.1 对雪花的编辑
        5.4.2 获取雪花的信息
    5.5 地形接口
        5.5.1 对地形的编辑
        5.5.2 获取地形的信息
    5.6 其他实体编辑模块
        5.6.1 摄像机
        5.6.2 光源
        5.6.3 特效
    5.7 其他操作功能
第6章 场景编辑器管理模块的实现
    6.1 信息转换
        6.1.1 树形控件列表与XML信息转换
        6.1.2 场景与XML信息转换
    6.2 界面管理模块
    6.3 室外场景管理模块的实现
        6.3.1 场景管理概述
        6.3.2 室外场景管理的主要功能
        6.3.3 室外场景管理的存储结构
        6.3.4 室外场景管理器
第7章 3D场景编辑器的使用说明以及功能测试
    7.1 3D场景编辑器的使用描述
        7.1.1 对实体的编辑
        7.1.2 对场景的编辑
    7.2 功能测试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数字机顶盒广播式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数字机顶盒嵌入式浏览器的背景和意义
    1.2 数字机顶盒嵌入式浏览器现状及发展
        1.2.1 数字机顶盒网络浏览器
        1.2.2 数字机顶盒广播式浏览器
    1.3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业务信息规范及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2.1 业务信息规范
        2.1.1 PSI 信息
        2.1.2 SI 信息
    2.2 系统开发环境
        2.2.1 解码芯片
        2.2.2 OS20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2.2.3 调试环境
    2.3 小结
第三章 XML 及XML 解析器
    3.1 XML 及其语法基础
        3.1.1 XML 概述
        3.1.2 XML 语法基础
    3.2 XML 有效性与模式
        3.2.1 DTD
        3.2.2 XML Schema
    3.3 XML 解析器
        3.3.1 DOM 解析器
        3.3.2 SAX 解析器
    3.4 小结
第四章 广播式浏览器的总体设计
    4.1 广播式浏览器的总体结构设计
        4.1.1 专有数据获取模块的设计
        4.1.2 XML 解析器模块的设计
        4.1.3 界面显示模块的设计
        4.1.3.1 浏览器内容显示界面的设计
        4.1.3.2 浏览器提示窗口的设计
    4.2 广播式浏览器的工作流程
        4.2.1 主程序工作流程
        4.2.2 专有数据获取的工作流程
        4.2.3 解析器的工作流程
    4.3 小结
第五章 专有数据获取模块和XML 解析器模块的实现
    5.1 专有数据获取模块的实现
        5.1.1 专有数据的传输
        5.1.2 STi5107 硬件过滤功能特性
        5.1.3 专有数据的接收
    5.2 XML 解析器模块的实现
        5.2.1 DOM 接口实现模块
        5.2.1.1 DOM 接口简介
        5.2.1.2 DOM 接口的实现
        5.2.2 文档预处理模块
        5.2.2.1 词法分析
        5.2.2.2 语法分析
        5.2.3 构建DOM 树模块
        5.2.3.1 DOM 树的存储及构建
        5.2.3.2 DOM 树的各种操作
        5.2.4 XML 解析器测试效果
    5.3 小结
第六章 广播式浏览器显示界面的实现
    6.1 OSD 实现基础
        6.1.1 STi5107 图形显示功能特性
        6.1.2 OSD 软件实现的基础
    6.2 浏览器显示界面的设计
        6.2.1 汉字点阵的显示
        6.2.2 静止图像的显示
    6.3 浏览器显示界面的实现
        6.3.1 OSD 界面显示中的消息传递机制
        6.3.2 日期与时间的转换
        6.3.3 显示界面实现的算法及优化
        6.3.4 浏览器界面显示效果
    6.4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基于XML的数据库查询架构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XML 相关知识介绍
    2.1 XML 简介
        2.1.1 XML 的优势
        2.1.2 XML 的语言特点
        2.1.3 XML 的应用领域
    2.2 XML 基本语法
    2.3 DTD 与XML SCHEMA
        2.3.1 文档类型定义DTD
        2.3.2 XML Schema
    2.4 DOM 与SAX 简介
    2.5 XPATH 简介
    2.6 XML 与JAVA
    本章小结
第三章 XML 与数据库
    3.1 XML 和数据库的存储特点比较
    3.2 XML 作为中间媒介进行数据传输
    3.3 XML 和数据库记录集的相互转化
        3.3.1 JDBC 数据库的连接
        3.3.2 XML 转化成数据库记录集
        3.3.3 数据库记录集转化成XML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查询XML 文档的技术研究
    4.1 DOM 查询技术
        4.1.1 DOM 工作原理
        4.1.2 DOM 文档对象模型
        4.1.3 DOM 遍历XML 文档的查询实现
        4.1.4 DOM 实现查询的优缺点
    4.2 SAX 查询技术
        4.2.1 SAX 工作原理
        4.2.2 SAX 接口中的解析事件
        4.2.3 SAX 遍历XML 文档实现机制
        4.2.4 SAX 实现查询的优缺点
    4.3 XPATH 查询技术
        4.3.1 XPath 工作原理
        4.3.2 XPath 数据模型
        4.3.3 XPath 对XML 查询的实现
        4.3.4 XPath 查询的优点
    4.4 三种查询技术比较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OM 和XPATH 的查询应用模型
    5.1 基于DOM 和XPATH 的应用模型设计思路
    5.2 应用模型关键技术实现
        5.2.1 基于DOM 的XPath 路径生成
        5.2.2 基于XPath 的XML 查询
    5.3 应用模型的优点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程序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XML的DOM接口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含D-PMU量测的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研究[D]. 李昭颖. 湖南大学, 2019(06)
  • [2]基于XML的船舶生产设计数据交换接口技术研究与实现[J]. 杨连生,李爱平,李佳威,黄咏文. 中国造船, 2016(04)
  • [3]Web Service API自动化测试与持续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冯杰.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3)
  • [4]基于双国标一体机的PushVOD终端的设计与实现[D]. 路娟. 北京交通大学, 2013(S2)
  • [5]基于网络协同设计的CAD异构数据共享研究[D]. 张亚鹏. 河南科技大学, 2012(04)
  • [6]XML技术在车载信息平台图形用户界面开发中的应用[D]. 于晶.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8)
  • [7]基于XML的界面自动生成技术研究和应用[D]. 郭庆华. 西安石油大学, 2010(10)
  • [8]3D游戏场景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D]. 唐毅.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1)
  • [9]数字机顶盒广播式浏览器的设计与实现[D]. 董春岳.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4)
  • [10]基于XML的数据库查询架构的设计与应用[D]. 张亚林. 大连交通大学, 2010(08)

标签:;  ;  ;  ;  ;  

XML DOM接口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