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南南[1](2020)在《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耐药性变迁、抗菌药物治疗及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医师对AB血流感染的认识及重视程度,改善临床预后。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0年1月到2018年9月细菌室数据库中AB血培养阳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详细记录其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耐药率随年份变化的趋势,并根据预后分为预后良好(8 8例)与预后不良(1 13例)两组,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 s多因素回归分析AB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①共收集AB血流感染患者201例,男性136例(67.7%),年龄平均为52.52±17.83岁;②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22.9%;③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依次是高血压47例(23.4%)、糖尿病29例(14.4%)、脑血管疾病25例(12.4%)、实体肿瘤 21 例(10.4%)、冠心病 20 例(10.0%)、COPD18例(9.0%)等。2.①AB血流感染患者采样当日有183例(91.0%)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低热19例(10.4%)、中度发热90例(49.2%)、高热69例(37.7%)、超高热5例(2.7%);②采样当日APACHEⅡ评分15(8-11)分,感染AB前住院时间是11(5-18)天;③采样当日患者血白细胞计数>10×109/L 103例(51.2%),白细胞计数<4×109/L19例(9.5%);中性粒细胞比值>75%的患者 170 例(84.6%),血清白蛋白[28.2(24.4-31.7)]g/L,血清肌酐[71.6(50.0-99.0)]μmol/L;83例患者在采样当日行PCT测定,其中PCT>0.5ng/mL 54例(65.1%);④感染AB前154例患者行侵入性操作,占76.6%,191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占95.0%。3.①AB血流感染患者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5岁、感染前基础疾病≥3种、总住院时间>7天、入院时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值、入住ICU、感染AB前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激素使用时间>7天、气管插管/切开、留置空肠营养管/胃管、留置尿管、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长期/临时血透管植入、感染前使用抑酸剂、肠外营养、采样当日APCAHEⅡ评分≥18.5分、采样当日白细胞<4×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值、血清肌酐值较入院时上升、多重耐药均是AB血流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②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激素使用时间>7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采样当日APCAHEⅡ评分≥18.5、多重耐药是AB血流感染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4.①本研究入组病例分离的AB对替加环素耐药率最低(17.9%),其次为米诺环素(25.0%)、头孢哌酮舒巴坦(40.6%)、左氧氟沙星(48.7%),进一步分析发现阿米卡星、米诺环素、妥布霉素及替加环素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②预后不良组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105株(93.0%)vs 56 株(63.6%)],P<0.05。5.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基础治疗方案的多重耐药AB血流感染患者预后良好,(P<0.05)。结论:1.AB血流感染患者往往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其次是烧伤整形科、急诊科及呼吸与危重症科等;AB血流感染患者耐药率高,预后不良比率为56.2%,预后差;2.激素使用时间>7天、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高APCAHEⅡ评分、多重耐药的是AB血流感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3.以头孢哌酮舒巴坦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可改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
王玉[2](2020)在《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分布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医师规范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方法:收集中国科学技术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住院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致病菌菌株及药敏试验结果,对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常见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对发生血流感染患者的科室分布,并对各个科室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期间共分离出引起血流感染的致病菌株2268例,其中革兰阴性菌1197例,占52.78%,位于前四位的革兰阴性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506例(22.31%)、肺炎克雷伯菌263例(11.60%)、铜绿假单胞菌107例(4.72%)和鲍曼不动杆菌80例(3.53%)。分离到革兰阳性菌1071例(47.22%)。其中排名前三位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18例(31.66%)、屎肠球菌129例(5.69%)、金黄色葡萄球菌108例(4.76%)。血流感染发生率排名前6位的科室依次为血液内科(442例,占19.49%)、重症医学科(409例,占18.03%)、普外科(271例,占11.95%)、小儿内科(180例,占7.93%)、老年科(115例,占5.07%)、急诊科(97例,占4.28%),其他科室共754例,占33.25%。对分离到的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64.23%和31.9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保持较高敏感性。两类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有差异,分别为3.6%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30.0%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低于2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1.5%。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耐药率均在70%以上,对亚胺培南耐药率高达76.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6.7%,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41.7%,所有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均表现敏感。屎肠球菌中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4.7%,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的敏感率为100%。未分离出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耐药的肠球菌。结论:我院血流感染患者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中检出革兰阴性菌略多于革兰阳性菌中,其中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而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最为常见。由于我院血流感染患者所在科室分布广泛,但不同科室血流感染分离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不同。全院耐药情况分析显示我院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与全国耐药监测网报道的平均水平高低还是相当。但耐碳青霉烯的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较高,需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胡小芳[3](2018)在《副猪嗜血杆菌Cpx双组份系统潜在诱导因子和基因yccA功能的初步探究》文中研究表明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是引起猪格拉瑟氏病的病原,一种应激环境条件下侵入体内,导致宿主出现如胸膜炎、腹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病症的传染病。双组份调节系统(TCS,two-component regulatory system)是细菌产生环境应答并调节基因差异表达的膜应激系统(ESRs,Envelope stress responses)。Cpx双组份系统是副猪嗜血杆菌膜应激系统之一,由组氨酸激酶CpxA和反应调节子CpxR组成。应激环境诱导Cpx系统激活,CpxR通过改变基因的转录水平缓解膜压力。本课题拟通过对副猪嗜血杆菌进入宿主体内面临的环境分析,初步探究副猪嗜血杆菌Cpx系统潜在诱导因子及特定因子激活下Cpx系统调控基因的功能。主要成果如下:1.高渗透压、重金属和抗生素可能是Cpx双组份系统的潜在诱导因子副猪嗜血杆菌定殖猪上呼吸道,感染宿主过程中面临环境不断变化,如温度、渗透压、pH和抗生素等。实验通过模拟副猪嗜血杆菌感染过程中的环境变化,采用荧光定量检测双组份系统基因cpxA和cpxR的转录表达,探索副猪嗜血杆菌Cpx双组份系统基因转录情况。结果发现:副猪嗜血杆菌JS0135 Cpx双组份系统的基因cpxA和cpxR在高渗透压(KCl),重金属(铜离子、铁离子)和抗生素类(庆大霉素、红霉素)作用下转录上调。如庆大霉素刺激时基因cpxA转录上调7倍,基因cpxR转录上调12倍;铜离子诱导时基因cpxA转录上调10倍,基因cpxR转录上调35倍。表明上述环境因素可能是副猪嗜血杆菌Cpx双组份系统潜在诱导因子。2.铜离子诱导下副猪嗜血杆菌JS0135基因yccA和secY转录上调铜离子刺激下,副猪嗜血杆菌Cpx双组份系统基因转录水平上调极显着,那副猪嗜血杆菌JS0135内膜相关基因的转录情况怎样?我们通过荧光定量检测副猪嗜血杆菌JS0135内膜相关基因转录情况。结果发现:0.5mM Cu2+刺激下,副猪嗜血杆菌JS0135基因yccA转录上调4倍和secY转录上调23倍,差异显着。表明铜离子诱导副猪嗜血杆菌内膜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上调,基因yccA和secY可能与副猪嗜血杆菌膜铜离子应激有一定作用。3.CpxR蛋白结合基因yccA启动子区域根据以上荧光定量结果,我们推测铜离子刺激下,副猪嗜血杆菌Cpx双组份系统蛋白CpxR可能调控膜铜离子应激相关基因。为验证这个猜测,我们通过荧光定量检测基因cpxR缺失副猪嗜血杆菌内膜相关基因转录情况。同时将CpxR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后,采取EMSA实验探究蛋白CpxR结合的哪些基因的启动子区域。荧光定量结果:编码通道蛋白tolC转录上调1516倍,差异极显着,基因yccA转录下调0.51倍,差异显着。EMSA实验结果:蛋白CpxR结合编码内膜蛋白的基因yccA启动子区域,推测CpxR蛋白可能调控基因yccA应答庆大霉素的刺激。4.构建基因yccA的缺失和互补菌株,初步探究基因yccA的功能首先,以SH0165全基因组为模板设计引物和扩增PCR,构建重组质粒pK18mobsacB-yccA-UKD,通过自然转化筛选出基因yccA缺失株。在pH6.5,pH7.5和pH8.5的条件下培养JS0135和JS0135ΔyccA,绘制生长曲线,并探究生物被膜形成情况。结果发现缺失基因yccA后JS0135菌株在弱碱条件下生长缓慢,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减弱,表明基因yccA对弱碱条件敏感,可能影响细菌生物被膜形成。JS0135和JS0135ΔyccA铜敏感实验发现,JS0135ΔyccA在00.5mM Cu2+环境下生长受到抑制,同时荧光定量实验结果显示基因yccA的转录水平上调显着,表明基因yccA可能跟副猪嗜血杆菌铜耐受作用有关。综上,本研究发现高渗透压、重金属和抗生素可能是Cpx双组份系统的潜在诱导因子,蛋白CpxR调控基因yccA可能跟副猪嗜血杆菌铜耐受作用有关。
虞春华,丁岚,柯慧,马嫚,高建华,夏小明[4](2017)在《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大肠埃希菌是感染性腹泻常见的病原菌,由于抗生素的滥用,使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越来越严重,其耐药谱也不断发生变化,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出了更高和更为迫切的要求。本文就大肠埃希菌耐药状况及耐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张娜[5](2016)在《安全合理用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品具有两面性,既可用于防病、治病,也可能会危害机体,引起患者出现生化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药品的不良反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产生药品的不良反应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到人、药、环境等。从微观上看,安全合理用药不仅关系到每一个人,更是从宏观上联系着这个国家和社会,不但要发挥经济效益,还要产生社会效益。我们要从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以及适当性来考量用药的过程和结果,从而保证大
王智群,张阳,孙旭光[6](2015)在《2007-2013年眼部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眼部分离细菌的菌株分布情况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研究所微生物室细菌培养阳性菌株2271株。方法将眼部分离培养获得的病原菌调制菌液,应用ATB半自动细菌鉴定仪行细菌鉴定;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观察其对眼科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12年版标准判定结果。采用WHONET 5.6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指标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结果 2271株细菌中革兰阳性球菌1514株(66.7%),革兰阳性杆菌261株(11.5%),革兰阴性球菌28株(1.2%),革兰阴性杆菌468株(20.6%)。革兰阳性菌中常见的依次是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缓症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最多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占59.4%。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棒状杆菌属、非发酵菌群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5.1%、22.1%、92.3%、34.4%、26.1%。链球菌属0.3%的菌株对万古霉素不敏感。肠球菌属对眼科常用抗菌药耐药率显着高于其他菌株,并检出1例万古霉素中敏株。非发酵菌群和肠杆菌科对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7.3%、23.9%,略高于其他药物。结论眼部多数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敏感性较高,葡萄球菌属未检测到万古霉素耐药株。大多数细菌对头孢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特别是肠球菌属多数对眼部常用抗菌药耐药率高。
韩虹[7](2015)在《抗生素在抗感染中的应用药理研究》文中提出各种感染性疾病主要广泛应用与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的过量服用会使人体产生抗体对身体有害。临床中,滥用抗生素药物现象严重,由于使患者治疗疾病的难度增大。为此,正确合理的使用抗细菌药物,已经成为医学界以及人民群众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医院临床应用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中存在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在使用抗生素的医务人员及普通群众有所帮助。
何建洲[8](2013)在《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遏制抗生素在临床上的滥用,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方法:归纳抗生素合理应用及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提高抗生素的治疗水平,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降低医药费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结论:指导临床正确、合理、安全、有效使用抗生素。
杨克红[9](2013)在《药品安全与生命健康》文中提出近年来,在日常生活中错误用药和滥用药物的情况十分普遍,药物滥用的问题日益突出,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极大损害,对药物滥用的现象进行研究,可以认识到其产生的严重影响,并且针对这一现象作出相应的对策来缓解药物滥用产生的问题,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药物的服用,避免药物滥用。
刘西忠,邓娴,金庆香,赵凤华[10](2012)在《肝病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肝病尤其是慢性、重症肝病患者常出现发热,其原因分为非感染性和感染性,非感染性包括重型肝炎肝坏死、内毒素血症、血液病、结缔组织病(风湿热、皮肌炎、红斑狼疮、变应性亚急性败血症)、药物
二、正确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正确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论文提纲范文)
(1)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2)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仪器设备与试剂 |
2.3 方法 |
2.4 药敏试验判读标准 |
2.5 统计分析 |
3.结果 |
3.1 病原菌分布特征 |
3.2 肠杆菌科细菌药敏分析 |
3.3 非发酵菌药敏分析 |
3.4 革兰阳性菌药敏分析 |
4.讨论 |
4.1 大肠埃希菌 |
4.2 肺炎克雷伯菌 |
4.3 铜绿假单胞菌 |
4.4 鲍曼不动杆菌 |
4.5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4.6 屎肠球菌 |
4.7 金黄色葡萄球菌 |
5.结论 |
6.不足 |
7.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3)副猪嗜血杆菌Cpx双组份系统潜在诱导因子和基因yccA功能的初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
1.文献综述 |
1.1 副猪嗜血杆菌研究进展 |
1.1.1 副猪嗜血杆菌病概述 |
1.1.2 副猪嗜血杆菌生存环境及Cpx系统 |
1.2 细菌生存环境及Cpx系统研究进展 |
1.2.1 有毒代谢物质 |
1.2.2 抗生素 |
1.2.3 宿主环境 |
1.2.4 Cpx系统诱导因子 |
1.2.5 Cpx系统结构及调控基因 |
1.2.6 Cpx系统与碱性pH |
1.2.7 Cpx系统与生物被膜形成 |
1.2.8 Cpx系统与铜稳态 |
1.3 基因yccA研究进展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
3.材料与方法 |
3.1 实验材料 |
3.1.1 菌株和质粒载体 |
3.1.2 基本培养基和抗生素 |
3.1.3 酶类和试剂盒 |
3.1.4 凝胶电泳相关试剂和溶液 |
3.1.5 蛋白纯化相关溶液 |
3.1.6 主要仪器 |
3.1.7 引物 |
3.2 实验方法 |
3.2.1 副猪嗜血杆菌复苏和培养 |
3.2.2 副猪嗜血杆菌基因组DNA的提取 |
3.2.3 荧光定量 |
3.2.4 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 |
3.2.5 yccA缺失重组质粒的构建 |
3.2.6 自然转化筛选基因缺失株JS0135ΔyccA::kan |
3.2.7 yccA缺失株PCR鉴定 |
3.2.8 C-yccA互补质粒构建 |
3.2.9 缺失株JS0135ΔyccA::kan生物学研究 |
4.结果与分析 |
4.1 温度对Cpx双组份系统的影响 |
4.2 氯化钾对Cpx双组份系统的影响 |
4.3 庆大霉素对Cpx双组份系统的影响 |
4.4 红霉素对Cpx双组份系统的影响 |
4.5 低浓度铁对Cpx双组份系统的影响 |
4.6 低浓度铜对Cpx双组份系统影响 |
4.7 乙醇/丙酮对Cpx双组份系统影响 |
4.8 低浓度铜刺激下内膜相关基因荧光定量 |
4.9 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结果 |
4.9.1 蛋白CpxR结合序列分析 |
4.9.2 蛋白CpxR表达纯化 |
4.9.3 蛋白CpxR与基因启动子结合 |
4.10 重组自杀质粒的构建 |
4.11 缺失株JS0135ΔyccA::kan的鉴定 |
4.12 缺失株JS0135ΔyccA::kan生物学研究 |
4.12.1 不同pH条件下生长情况 |
4.12.2 生物被膜形成实验 |
4.12.3 铜敏感实验 |
5.讨论 |
5.1 Cpx系统激活的诱导因子 |
5.2 基因yccA功能研究 |
5.3 Cpx调控基因yccA对副猪嗜血杆菌铜耐受的可能性机制 |
5.4 Cpx调控基因yccA后续研究展望 |
6.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状 |
2 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机制 |
2.1 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
2.2 对氨基甙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
2.3 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
2.4 对磺胺和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机制 |
(5)安全合理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安全性 |
2 有效性 |
3 经济性 |
4 适当性 |
4. 3 适当的时间必须遵循具体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原理, 依据药物在体内作用规律, 设计给要时间和间隔。 |
5 合理用药因素 |
5. 1 人为因素 |
6 总结 |
(6)2007-2013年眼部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标本采集 |
二、培养基 |
三、细菌培养与鉴定 |
四、药敏试验 |
五、统计分析 |
结果 |
一、培养标本阳性率 |
二、菌属分布 |
三、标本采集部位 |
四、革兰阳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 |
五、革兰阳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 |
六、革兰阴性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 |
七、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和耐药率 |
八、泛耐药菌株 |
讨论 |
(8)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生素的滥用 |
2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2.1 正确选择抗生素: |
2.2 选择合理时间使用抗生素: |
2.3 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
2.4 加强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管理: |
2.5 关注抗生素的毒副作用 |
2.6 重视抗生素的预防应用管理: |
3 结论 |
(9)药品安全与生命健康(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生素的滥用 |
1.1 抗生素滥用主要原因 |
1.2 滥用的后果 |
2 解热镇痛药的滥用 |
2.1 解热镇痛药滥用的原因 |
2.2 滥用解热镇痛药物对个人的生理和生活方式方面会构成不良的影响及生理损害、有些生理损害是不可逆的 |
(10)肝病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细菌与病毒性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鉴别 |
1.1 血常规 |
1.2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
1.3 NAP |
1.4 中性粒细胞VCS参数 |
1.5 L型细菌检查 |
2 感染与内毒素血症 |
3 肝病患者易并发细菌感染的原因 |
4 常见细菌感染 |
4.1 如出现发热等细菌感染迹象时, 应进行详细的问诊及查体 |
4.2 自发性腹膜炎 (SBP) |
4.2.1 SBP的诊断 |
4.2.2 SBP与继发性腹膜炎的鉴别 |
4.2.3 治疗 |
4.3 局部病灶处理 |
5 抗感染治疗与菌毒并治 |
5.1 抗生素的选择与正确应用 |
5.2 内毒素的治疗 |
6 真菌感染 |
6.1 重症肝病容易合并真菌感染的原因 |
6.1.1 宿主因素 |
6.1.2 外界因素 |
6.2 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 |
6.3 IFI的早期征象 |
6.4 早期、及时并准确抗真菌治疗 |
四、正确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论文参考文献)
- [1]院内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血流感染临床分析[D]. 王南南.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2]2268例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D]. 王玉.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副猪嗜血杆菌Cpx双组份系统潜在诱导因子和基因yccA功能的初步探究[D]. 胡小芳. 华中农业大学, 2018(01)
- [4]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虞春华,丁岚,柯慧,马嫚,高建华,夏小明.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02)
- [5]安全合理用药研究[J]. 张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05)
- [6]2007-2013年眼部细菌培养阳性菌株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王智群,张阳,孙旭光. 眼科, 2015(04)
- [7]抗生素在抗感染中的应用药理研究[J]. 韩虹.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53)
- [8]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J]. 何建洲. 内蒙古中医药, 2013(35)
- [9]药品安全与生命健康[J]. 杨克红.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3(01)
- [10]肝病合并细菌及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J]. 刘西忠,邓娴,金庆香,赵凤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