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治疗长骨干粉碎性骨折

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治疗长骨干粉碎性骨折

一、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干粉碎性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翟延荣[1](2018)在《骨折复位导向钳的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骨折复位导向钳微创治疗长骨干骨折的原理及其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腓骨下段骨折24例(常规切开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0-74岁,平均44.9岁。2014年8月至2015年3月使用自主研发的骨折复位导向钳微创治疗腓骨下段骨折22例(经皮微创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19-76岁,平均45.5岁。经皮微创组采用“降维复位法”,即将骨折的三维移位降为二维平面的参照模板复位;骨折两端作皮下隧道,骨膜外插入锁定解剖接骨板,骨折两端各安放2把骨折复位导向钳,经牵引、旋转复位,固定复位钳,通过复位钳快速加压筒将骨折段拉向接骨板,骨折完全复位并临时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AOF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有1年以上随访。经皮微创组与常规切开组手术切口长度分别为(7.09±0.76)cm和(8.79±0.66)cm(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32.50±4.89)min和(39.17±4.28)min,(P<.005);出血量分别为(8.01±2.71)ml和(30.95±11.35)ml(P<0.05);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6.41±2.28)w和(19.50±2.86)w(P<0.05);两组患者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经皮微创组为75-99分,平均(92.27±5.94)分,其中优18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5%(21/22);钢板组为76—99分,平均(91.75±4.89)分,其中优20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8%(23/24)。结论自主研发的骨折复位导向钳治疗长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徐蕴岚,沈恺颖,王志刚[2](2016)在《弹性髓内钉在儿童长骨干骺交界区骨折中的治疗体会》文中认为[目的]介绍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长骨干与干骺端交界部位的骨折,并对手术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回顾2008年7月2014年6月,61例儿童长骨干与干骺端交界区移位骨折(根据AO关于儿童长骨骨折定位和分型系统),采用闭合复位(手法复位或钢针撬拨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辅以石膏外固定治疗。病例纳入标准:骨折线横形或小斜形,保守治疗失败,X线片上至少一个方位骨折移位大于该处骨骼横径的60%。[结果]平均手术年龄6.6岁,平均体重28.5 kg。骨折部位:肱骨近端14例,尺桡骨远端23例,股骨近端8例,胫腓骨远端16例,骨折线中点至骺板距离平均为3.6 cm(2.25.9 cm)。弹性钉直径23.5 mm,1例股骨近端骨折和2例胫骨远端骨折由于内固定稳定性需要,使用3枚弹性钉固定。平均手术时间(42.9±18)min,术中失血量(21±16)ml,住院时间为(3.2±2.1)d。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平均成角(2.9±2.5)°,平均对位(92±7.4)%。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1245)个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上肢骨折为3.9周,下肢骨折为7.6周。平均术后5.6个月(318个月)取出弹性钉,所有病例骨折临近关节达到满幅活动。7例(11%)出现并发症,包括2例钉尾激惹;2例骨折复位不完全,分别残留8°、9°成角;2例下肢过度生长0.7、1.0 cm;1例骨折慢连接。[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长骨干骺交界区横行或小斜形骨折,微创,安全有效,无伤口及深部组织感染,骨折愈合快,再骨折率低,并发症少。

黄俊武,周玉龙,周一飞,李振兴,石成弟,郭晓山[3](2016)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肱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组(治疗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154岁,平均33.5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8例,跌倒伤9例,压伤7例,其他6例。开放性骨折7例,闭合性骨折33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955岁,平均32.9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6例,跌倒伤7例,压伤7例,其他10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与并发症的差异,根据Stewart和Hundley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225个月,平均19个月。治疗组手术时间为(55.5±10.3)min,术中出血量为(120.4±20.7)ml,骨折愈合时间为(11.6±1.3)周,切口感染率为5%(2/40),针道感染率为8%(3/40)。根据Stewart和Hundley标准评定:优31例,良9例。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0.5±15.3)min,术中出血量为(245.4±26.7)ml,骨折愈合时间为(14.9±2.3)周,切口感染率为10%(4/40)。根据Stewart和Hundley标准:优27例,良9例,可1例,差3例。对照组1例于第2次手术取内固定物时出现桡神经损伤,2例出现骨髓炎、骨不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骨折愈合时间短等优点,其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高骏凯[4](2016)在《Ilizarov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下肢骨折,固定方式有髓内钉、钢板、外固定架。目前临床工作中多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环形外固定支架作为最终稳定的固定也有较多的使用。本文通过记录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时间,出院后随访观察临床愈合时间和下肢力线、功能恢复,进行分析两种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3月到2015年8月患者,有42例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参与研究,其中采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分为治疗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手术患者分对照组。1.两组都是单侧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术前、术后及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的收集。2.记录手术时间;测量术前、术后胫腓骨的长度、力线,并进行比较。3.术后均给予接骨续筋方药煎剂口服治疗一周,术后1个月予以中药熏洗方熏洗治疗。4.术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的观察、评估。结果:42例纳入患者成功获得6个月的随访有39例。这些患者均在2月后达到临床愈合。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及钢板内固定组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Müller AO分类42、42,固定在位,无断裂及松动,均未出现皮肤坏死、感染、骨不连。手术时间差异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考虑由于手术的复位较为困难,导致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临床愈合天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环形外固定支架组临床愈合时间优于钢板内固定组。术后6周与术后6个月两个时间点复查的X片,进行内翻畸形或外翻畸形的大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故两组患者术后6周、6个月内、外翻角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周前后屈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后屈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环形外固定支架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后屈角度大于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术后治疗随访至6个月,采用Johner-Wruh评估方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显示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优5例,良7例,中3例,差无,优良率达到80%,而钢板内固定组:优10例,良8例,中5例,差1例,优良率达到75%,可见Ilizarov外固定支架组疗效较优于钢板内固定组。结论:临床工作中对于要求解剖复位的患者,在软组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钢板螺钉固定。对于骨折复位要求不高,患肢软组织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选择Ilizarov外固定支架。Ilizarov外固定支架临床愈合时间优于钢板内固定。

李兰山[5](2014)在《外固定架固定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治疗与小夹板固定治疗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房和门诊,随访时间自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研究对象是50例年龄在40岁以上(4085岁)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单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外固定架组(25例)和小夹板组(25例),按照骨折分型AO分型外固定架组患者:A2型(8例)、A3型(12例)、C1型(1例)、C2型(4例),小夹板组患者:A2型(8例)、A3型(9例)、C1型(4例)、C2型(4例)。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记录测量入院时、术后2天、术后2周、术后4周、术后8周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不同时段的变化,并检查各组患者术后8周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和旋后功能恢复情况。通过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综合评估标准评价两组治疗的影像学疗效,利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分别对两组病例的腕关节功能恢复进行评分。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各随机因素无明显差异,通过本课题研究,术后8周影像学测量外固定架组:掌倾角10.96±1.06(°),尺偏角20.20±1.41(°),桡骨高度11.16±1.25(mm);术后8周影像学测量小夹板组:掌倾角9.84±0.80(°),尺偏角18.76±1.20(°),桡骨高度8.76±1.83(mm)。比较显示掌倾角恢复方面外固定架组较小夹板组好(p<0.05),在尺偏角恢复方面外固定架组较小夹板组好(p<0.05),在恢复桡骨高度上外固定架组也较小夹板组好(p<0.05)。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综合评估,外固定架组优16例,良9例,优良率100.00%,小夹板组优3例,良18例,可4例,优良率84.00%;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外固定架组优10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2.00%,小夹板组优6例,良10例,可9例,优良率64.00%,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本课题研究中,治疗A2、A3、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外固定架在影像学评价、功能恢复方面优于小夹板固定,更适用于复位固定此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总评分显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效果优于小夹板,值得临床应用。

杨诚[6](2014)在《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干不稳定性骨折螺钉辅助固定的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索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干不稳定性骨折中螺钉辅助固定的意义。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收治胫骨干不稳定性骨折的病例60例,根据主要内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2组,各组30例,锁定钢板结合螺钉辅助固定(L+L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36+5.0岁,骨折类型据AO分型,A1型9例、A2型7例、B1型8例、B2型4例、C2型2例;交锁髓内钉结合螺钉辅助固定(P+L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其中A1型13例、A2型8例、B1型6例、B2型5例、C2型2例,年龄34+6.0岁。观测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月~2年6月,平均10+2月,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L组骨折愈合最短时间8月:最长愈合时间18月:平均愈合时间8.0+2.6:;L+L组骨折愈合最短时间6月,骨折愈合最长时间24月,平均愈合时间8.05+2.4月:两组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骨折疗效参照Johner-Wruhs评定标准[1]评定,L+L组优22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3.33%;P+L组优24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6,67%;两组比较P值>0.0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L+L组一例出现1例钢板断裂,并发症发生率为3.3%,P+L组无髓内钉断裂,骨折延愈合等并发症。结论:锁定钢板结合螺钉辅助固定与交锁髓内钉结合螺钉辅助固定均适宜治疗胫骨干不稳定性骨折;对骨折粉碎严重,需螺钉从多个平面多角度重建骨骼稳定性患者,锁定钢板结合螺钉辅助固定骨折块是较好适应症;胫骨多段骨折更宜使用交锁髓内钉结合螺钉辅助固定。

李占银,王喜民,张建宁,李永刚,王霄[7](2011)在《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及高压氧治疗复杂粉碎性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复杂粉碎性胫腓骨骨折均行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术后常规行高压氧治疗。结果:4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平均时间13个月,最短时间3个月,最长时间36个月。46例患者胫腓骨骨折均获一期愈合,无1例成角畸形及双下肢不等长,优良率97.8%。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及高压氧治疗复杂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应用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骨折固定牢靠和能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高压氧的治疗有利于软组织及骨折的愈合,降低了骨不连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钟辉华[8](2011)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76例四肢长骨多段严重粉碎性骨折中145处骨折采用可膨胀髓内钉、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钢板内固定法、外固定支架法、人工关节置换等方法进行单独或联合手术治疗。结果 76例患者随访6~2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12个月。145处骨折中,骨愈合122处(86.2%),骨不连8处(5.5%),畸形愈合12例(8.3%)。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闭合性骨折(5.5±1.5)个月,开放性骨折(6.8±1.2)个月。可膨胀髓内钉只发生1例畸形愈合;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只有2例发生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其骨不连和畸形愈合的发生率显着性低于外固定支架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外固定支架组骨折愈合率高于钢板内固定组(P<0.05),但其对邻近关节活动影响远远大于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钢板内固定组(P<0.05)。结论四肢长骨多段严重性骨折治疗方法目前无统一标准,手术应根据具体伤情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可膨胀髓内钉以及带锁髓内钉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内固定材料,治疗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值得在四肢长骨多段严重性骨折的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何海军,卢东升,黄晨阳[9](2011)在《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闭合性胫骨干粉碎性骨折》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单臂外固定支架的方法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结果 4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4周,疗效按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95.7%。结论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干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软组织损伤小,骨折愈合快,伤口感染率低等优点。

姚平[10](2007)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探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寻求胫腓骨骨折治疗的合理有效的固定方式。方法:将5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胫腓骨骨折的愈合时间、并发症及疗效评价方面的情况,作统计学处理并加以分析。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愈合时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疗效评价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疗效评分平均分高于单臂外固定支架组,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相同。并发症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无感染病例,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有2例钉道感染病例,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显着性差异。但从百分比来看,单臂外固定支架组要高于交锁髓内钉组。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较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其生物力学特性更适合胫腓骨骨折愈合需要,更适用于治疗GustiloⅢa型以下的胫腓骨骨折,尤其适用于多段骨折。外固定支架操作简便,创伤小,尤其适用于GustiloⅢb型以上及近关节的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两者均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二、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干粉碎性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干粉碎性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骨折复位导向钳的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2)弹性髓内钉在儿童长骨干骺交界区骨折中的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价
2 结果
3 讨论

(4)Ilizarov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骨折的认识
    2 中医的辨证论治
        2.1 骨折的三期治疗
        2.2 中医的治疗原则
    3 现代研究
    4 小腿及局部解剖和胫腓骨的生物力学
        4.1 胫腓骨骨性结构和功能
        4.2 胫腓骨的血供
        4.3 骨筋膜间隔
    5 小腿筋膜间隔综合征
        5.1 病因
        5.2 自然病程
        5.3 病史、体格检查
        5.4 分型
    6 胫腓骨骨折及分型
    7 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7.1 非手术治疗
        7.2 手术治疗
    8 小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病例来源及纳入
    2.研究方法
    3 研究内容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方案
        3.3 资料的收集
        3.4 评分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5.统计结果及分析
    6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Ilizarov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研究与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外固定架固定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
        1.3 关于病例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2.2 试验设计原则
    3 治疗方法
        3.1 外固定支架固定组
        3.2 小夹板固定组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4.1 测量标准(详见附图)
        4.2 复位的评估标准
    5 疗效评价标准
        5.1 骨折复位衡量标准
        5.2 骨折愈合的衡量标准
    6 统计分析
        6.1 统计方法
        6.2 影像学测量比较
    7 疗效评估
        7.1 影像评估
        7.2 腕关节功能评分
        7.3 术后并发症
    8 研究结果
讨论
    1 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2 影像学对腕关节恢复的影响
        2.1 掌倾角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2 尺偏角对腕关节的影响
        2.3 桡骨高度对腕关节的影响
    3 关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外固定支架治疗
        3.1 治疗机理
        3.2 适应症
        3.3 操作注意事项
        3.4 优点和缺点
    4 关于小夹板固定治疗
    5 本课题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详细摘要

(6)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干不稳定性骨折螺钉辅助固定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纳入对象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组间比较
    2.2 典型图片举例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传统中医对其认识
        1、中医诊断
        2、手法复位
        3、固定方法
        4、功能锻炼疗法
        5、内治法
        5.1 三期辨证施治
        5.2 目前的众多研究结果已明确中药促进骨折愈合的八大作用
    二、现代医学对胫腓骨骨折的认识
        1、骨折的固定原则
        2、骨折的愈合
        3、小腿的局部解剖
        3.1 小腿的骨性结构
        3.2 小腿筋膜间隙
        3.3 胫骨的血液供应及损伤的临床特点
        4、胫腓骨骨折病因与病理
        4.1 直接暴力
        4.2 间接暴力
        5、类型
        6、诊断
        6.1 外伤史
        6.2 临床体检
        6.3 X线检
        6.4 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的问题
        7、胫腓骨骨折治疗
        7.1 非手术治疗
        7.2 手术治疗
        7.2.1 螺丝钉内固定
        7.2.2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
        7.2.3 髓内钉内固定
        7.2.3.1 髓内钉适应症
        7.2.3.2 动力交锁和静力交锁钉
        7.2.3.3 髓内钉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7.2.3.4 扩髓与否
        7.2.4 外固定支架
        7.3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7.3.1 存在的困难
        7.3.2 术后处理
        7.4 胫腓骨骨折并发症
        7.4.1 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
        7.4.2 感染性骨不连
        7.4.3 创伤性筋膜间隙综合征
        7.4.4 关节功能障碍及创伤性关节炎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1、病例来源
        2、诊断标准
        3、骨折愈合标准
        4、病例选择标准
        4.1 纳入标准
        4.2 排除标准
        4.3 试验病例的终止
        4.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5、临床观察
    二、治疗方法
        1、交锁髓内钉组
        2、单臂外固定支架组
    三、统计分析结果
    四、讨论
        1、两种器械的生物力学比较
        2、对断端血运的影响
        3、抗感染能力比较
    五、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长骨干粉碎性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骨折复位导向钳的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D]. 翟延荣. 苏州大学, 2018(12)
  • [2]弹性髓内钉在儿童长骨干骺交界区骨折中的治疗体会[J]. 徐蕴岚,沈恺颖,王志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6(16)
  • [3]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干粉碎性骨折[J]. 黄俊武,周玉龙,周一飞,李振兴,石成弟,郭晓山. 中华创伤杂志, 2016(08)
  • [4]Ilizarov外固定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D]. 高骏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6(05)
  • [5]外固定架固定与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对比性研究[D]. 李兰山.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3)
  • [6]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胫骨干不稳定性骨折螺钉辅助固定的意义[D]. 杨诚. 遵义医学院, 2014(11)
  • [7]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粉碎性胫腓骨骨折[J]. 李占银,王喜民,张建宁,李永刚,王霄. 青海医药杂志, 2011(09)
  • [8]四肢长骨多段严重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J]. 钟辉华. 中国基层医药, 2011(18)
  • [9]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治疗闭合性胫骨干粉碎性骨折[J]. 何海军,卢东升,黄晨阳. 中外医学研究, 2011(09)
  • [10]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比较性研究[D]. 姚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07(01)

标签:;  ;  ;  ;  ;  

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治疗长骨干粉碎性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