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我国档案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郑川,曹阳,向禹,吴佩嘉[1](2021)在《新形势下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变化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施行将等级保护工作提升到法律层面,随后9个相关国家标准先后完成修订,原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文件的局限性逐渐凸显。在分析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面临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新技术环境与我国等级保护2.0体系要求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包含法规标准层、对象层、保障层、制度层、目标层的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框架,梳理了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角色和流程,提出了重视新技术档案安全扩展要求建设、构建纵深互补的档案安全防御体系、保证档案系统内外一致的安全强度、健全长效的档案安全集中管理机制的档案网络安全建设建议。
李紫楠[2](2021)在《高校档案利用规律研究》文中提出高校档案机构是我国档案事业中的中坚力量,为校园文化甚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完善高校档案部门的工作和丰富其业务内容,对提升档案部门的服务质量、科学水平以及专业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高校档案的利用现状展开具体分析,并且根据调研统计的数据总结出高校档案利用的基本规律,第一章对高校档案利用工作进行概述,对高校档案的构成、特点及价值,以及高校档案利用规律探索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二章对高校档案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且针对调查情况对高校档案利用的规律展开具体的分析。第三章结合具体的高校档案利用规律以及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建议针对性的优化对策,探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创新思维下高校档案利用服务应该何去何从。
刘珊霞[3](2020)在《电子政务视角下J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监狱作为涉密性较高的纯公共物品,建设与运行管理要求极高。监狱工程档案在监狱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既能为监狱建设和运行管理提供长期保存的原始依据和信息资料,又能提高监狱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效率。笔者结合从事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分析法等方法,试图从电子政务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目前J监狱在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总结出当前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工程档案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不足、监狱系统工程档案信息化人才短缺、档案信息化安全性存在风险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访谈发现J监狱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一是缺乏规划及制度统一;二是信息化系统不完善;三是档案工作不受重视。笔者利用电子政务理论、治理现代化理论、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等公共管理理论方法以及国内外电子档案管理、监狱信息化管理经验,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工程档案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逐步加大软硬件投入及设备更新、加快档案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解决途径,用电子政务信息化手段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监狱管理现代化水平。
黄秀雪[4](2020)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经济社会背景下互联网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方法,但这也是图书情报档案资料管理的另一种发展趋势。新兴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图书情报档案相关信息资源管理技术的升级和发展。使用“互联网+”数据库和云分析技术,提高了图书情报档案相关信息资源在增补、收录、删改等信息管理使用中的工作效率。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越来越大。图书、情报、档案互为相关性,“互联网+”为三者的融合提供了可行性和机遇。“互联网+”背景下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加快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大数据时代的首要形成条件,更是世界领域必不可少的信息资源共享方式。与此同时,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长期积累的信息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庞杂,若其图书、情报、档案信息不采用一体化管理的形式,将会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进步,还可能导致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重复堆积,消耗不必要的人力物力,也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在信息化的当下甚至会拖垮企业。因此,企业图情档管理方式也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在管理体系、共享平台、信息技术、协调分配、用户研究、人才储备、宣传营销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形成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方式,在满足企业对信息资源需求的同时,不断提高企业在经济社会当中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全文共分五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绪论部分通过对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阐述了一体化管理是时代进步的产物,社会各界为他的到来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认为“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书、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在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随后各章分别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发展历程和受到的制约,并通过具体案例作实证分析,寻求“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优化策略,为未来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的方向。
韦雅楠[5](2020)在《信息生态视角下企业与用户的新媒体信息交互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智能+”与全媒体奏响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序曲,越来越多的企业关注数据经济,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与用户进行信息交互。如何把握新媒体发展契机,提升企业与用户的信息交互效果,促进信息交互生态系统平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基础上,基于信息生态理论,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模型,进而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研究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企业与用户基于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交互的特征、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交互模式和引导策略,研究结论能够指引企业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用户信息交互,提高客户关系维护效果,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剖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机理、特征、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理论问题。核心章节主要由六部分组成,第三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是全文的核心理论框架;第四章基于信息人因子理论,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第五章和第六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体系;第七章从信息生态实践应用视角,总结归纳了三大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模式,并针对典型企业新媒体信息交互平台案例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研究逻辑上,第三章为理论核心框架,第四章至第六章在理论研究上承前启后、逐步深入。第七章是信息生态视角下,企业与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的实践层面理论归纳及演绎,为第八章提供支撑。第八章基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研究成果,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对策,是本文实践研究的最终落脚点。第三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深入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模型,进而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研究模型。首先,展开企业和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动机分析,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动机模型;其次,从系统观视角出发,探究企业与用户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信息交互的生态系统结构,具体包括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生态因子、生态链和生态位。接着,剖析了信息交互主体、客体、环境和技术等四大生态要素,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生态要素模型;最后,在上述研究工作基础上,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框架模型,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研究模型,为后续研究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章基于信息人因子理论,在SICAS模型改进基础上,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模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展开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研究。研究过程中,采用点度中心性指标分析信息交互中的转发与被转发行为、采用中间中心度指标分析关注与被关注行为、采用接近中心度指标分析评论与被评论行为、采用特征向量中心度指标分析信息互动行为的凝聚性、采用语义关键词词频分析信息互动词频、采用五大特征属性指标呈现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模型能够对信息交互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更及时、交互效果更好、用户满意度更高。本章为第五章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理论积淀。第五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及沉浸理论,在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基础上,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影响因素模型,在详实的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对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用户个体认知、新媒体信息质量、新媒体服务质量、沉浸体验、新媒体平台质量对信息交互满意度有正向影响,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满意度对信息交互行为有正向影响。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新媒体信息质量、用户个体认知、沉浸体验、新媒体服务质量和新媒体平台质量。本章有力支撑了第六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六章基于信息生态理论,从信息技术、信息、信息环境、信息人四因子维度,构建了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指标权重。具体来说,基于信息人因子,构建信息交互内容安全性、用户参与性2个一级指标。基于信息因子,构建信息交互有用性、信息交互内容时效性2个一级指标。基于信息环境因子,构建信息交互服务性1个一级指标。基于信息技术因子,构建新媒体平台稳定性1个一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性、信息交互有用性、信息交互内容时效性是评价信息交互效果的主要指标。本章第八章对策研究提供指引。第七章基于信息生态系统理论,从实践层面归纳总结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模式,并选择典型企业案例进行了分析。研究过程中,基于信息人视角,分析用户生成内容的交互模式,基于信息技术视角,分析“智能+”信息技术交互模式,基于信息环境,视角分析“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模式。结合典型企业信息交互模式案例,探究不同信息生态位交互模式的特点。分析了抖音短视频用户生成内容交互模式、百度“智能+”交互模式、海尔“线上+线下”交互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本章为第八章提供实践层面的指引。第八章基于本文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引导对策。首先,基于信息人视角,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综合水平提升策略,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综合素养建设策略。其次,基于信息技术视角,提出企业新媒体应用水平和系统质量优化策略,企业综合信息技术服务水平提升策略。最后,基于信息环境视角,提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服务水平建设策略,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数字经济和信息消费升级对策。本文在理论层面,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系统研究了企业与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理论体系。深化了信息生态理论在新媒体信息交互领域的应用,探索了企业和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的特征和规律,明晰了企业和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影响因素,提出了企业和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体系,为企业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同用户进行生态和谐的信息交互提供理论指引;在实践层面,突破理论迷雾,归纳了企业和用户进行新媒体信息交互的模式,为企业和用户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进行生态和谐的信息交互提供了实践指引,同时从策略层面给出了基于生态因子的行动方针。在未来的研究中,本文将囊括更多的样本数据,增强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同时,将进一步基于信息生态理论及本文理论研究成果,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演化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以推动本文研究成果在实践层面的深入应用。
教育部[6](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王淼[7](2020)在《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指出微信作为被各行各业及个人广泛应用的新媒体,近年来也被档案馆所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将微信公众平台与档案信息服务相融合,开始尝试运用新媒体服务大众。如今,我国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虽相继创立并不断发展,但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优化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使用户产生乐于接受的意向,是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次研究以用户接受行为作为研究角度,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探讨,以期对国内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有所帮助。首先,在长期跟踪使用我国各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和大量梳理现有相关研究成果后,结合对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的访谈,提取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并以接受行为的相关模型、信息系统成功模型和感知趣味理论为基础,构建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提出假设。其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小范围发放问卷进行预调查,经测试得出问卷信效度良好,接着开始大规模发放问卷进入正式调研阶段,针对回收的有效数据使用SPSS22.0和AMOS24.0进行数据分析、适配度检验与假设验证。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趣味性正向影响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意向;系统质量、信息质量、交互质量正向影响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的感知有用性;系统质量、交互质量正向影响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的感知易用性;信息质量、交互质量正向影响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的感知趣味性。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从管理与推广、系统建设、内容制作、信息传播和交互服务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的策略。
顾率率[8](2020)在《Y市政建工程项目管控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政府建设工程具有范围广、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社会影响大等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便花费大量物力和人力,对政府建设工程的管控效率仍然较低。Y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经过多年发展,在市建工程项目管理上积累大量数据资源,但缺少有效的整理和分析且存在着数据壁垒的问题,同时现存信息系统存在关键功能缺失、信息孤岛等诸多问题。本文将研究如何针对Y市工程建设项目管控需求,设计实施新信息系统。本文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基于信息系统的高效管理、基于信息系统数据的决策支持、业务核心流程的完整性。在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对Y市住建局进行现状分析,确认新系统的建设目标。然后依次研究了新系统的设计、实施两个方面。在分析设计阶段主要是分析现状找出问题,运用SST方法对Y市住建局相关职能进行分解并确定新系统的目标集,运用CSF方法识别工程建设项目管控的关键成功因素,运用BSP规划法,依次进行了业务流程设计和基于UC矩阵的子系统规划;在实施阶段主要对实施内容和实施保障进行研究,明确新系统的实施内容,实施保障主要从组织、培训、进度和质量保障4个方面进行研究,实施保障贯穿整个系统开发过程中。通过本文对Y市工程建设项目管控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解决了 Y市住建局管理效率不高、信息孤岛、数据壁垒、数据分析不足、数据决策支持缺乏等问题,本文还研究了信息系统使用后对现有档案合同管理流程的优化改造,提升了Y市住建局工程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高效工程管理、高效财务管理和高效档案合同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同时,Y市住建局对工程建设项目管控信息系统的需求与其他地市级住建局具有一致性,所以本文对Y市工程建设项目管控信息系统的研究对于其他地级市住建局也具有参照价值。
杨林[9](2020)在《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中流砥柱,尤其是在区域医疗服务发展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国家对于公立医院的管理也非常重视,2009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意见中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作为重点任务,同时第一次把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确立为改革的重点。2017年5月印发了《关于印发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再一次明确了医改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公立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领头羊首当其冲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但是目前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还着眼于医院内部,对于如何服务区域医疗,如何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还缺乏一些针对性的对策。本论文通过对新医改政策分析解读,分析政策中对公立医院的定位,尤其是在区域公共医疗中的作用,总结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在推动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比目前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以及结合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取长补短,结合对比分析,以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建设为落脚点,为我国公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对策。对提高公立医院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公共卫生管理、科学决策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医疗救治的应急指挥能力以及不断提升我国区域医疗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公立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开展信息化建设提供政策理论支撑。
孟娜[10](2020)在《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双一流”高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双一流”高校管理和完善“双一流”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的客观要求。“双一流”高校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之一,应真正实现其管理的作用和价值。但是,我国“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湖南省“双一流”高校为例,从主体、客体和制度这三个维度来对其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研的数据,得出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取得的基本具备相关设施基础、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合理、档案开发、利用模式完善等成果和存在基础设施不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落后等方面的问题,并从各职能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力度不够、档案信息化程度低方面来分析制约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原因。为完善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本文从提升档案信息化程度和健全管理制度两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加强我国档案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我国档案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新形势下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变化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工作背景 |
1.1 档案信息安全与等级保护制度 |
1.2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研究现状 |
2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面临的变化 |
2.1 档案信息化技术环境的变化 |
2.1.1 档案信息化与云计算 |
2.1.2 档案信息化与物联网 |
2.1.3 档案信息化与大数据 |
2.1.4 档案信息化与移动互联网 |
2.2 等级保护2.0体系要求的变化 |
2.2.1 档案网络安全定级工作的变化 |
2.2.2 我国等级保护工作体系的变化 |
3 新形势下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的对策 |
3.1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框架与流程 |
3.1.1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整体框架 |
3.1.2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法规标准层 |
3.1.3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对象层 |
3.1.4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保障层 |
3.1.5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制度层 |
3.1.6 档案网络安全等保框架目标层 |
3.2 档案网络安全等级建设的建议 |
3.2.1 重视新技术档案安全扩展要求建设 |
3.2.2 构建纵深互补的档案安全防御体系 |
3.2.3 保证档案系统内外一致的安全强度 |
3.2.4 健全长效的档案安全集中管理机制 |
4 结语 |
(2)高校档案利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四、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知识概述 |
第一节 高校档案的构成、利用特点及价值 |
一、高校档案的构成 |
二、高校档案利用特点 |
三、高校档案的价值 |
第二节 探索高校档案利用规律的必要性 |
一、促进高校档案馆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
二、掌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动权 |
三、把握用户潜在的利用需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高校档案利用情况调查统计及规律分析 |
第一节 高校档案利用情况统计 |
一、利用量统计 |
二、目的及内容统计 |
三、高校档案利用主体统计 |
四、利用方式统计 |
五、利用时间及持续时间统计 |
第二节 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成绩与不足 |
一、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成绩 |
二、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不足 |
第三节 高校档案利用规律分析 |
一、利用工作发展与客观环境变化的互动性 |
二、用户利用需求的层次化 |
三、利用工作的智能化发展 |
四、利用工作的周期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完善高校档案利用工作的对策 |
第一节 加强基础建设 |
一、更新思想观念 |
二、加强对高利用率档案的科学整合 |
三、构建科学的利用工作体系 |
四、建立健全用户反馈机制 |
第二节 完善利用工作 |
一、处理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
二、加强动态分析掌握利用趋势 |
三、利用峰谷差进行工作协调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电子政务视角下J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课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案例分析法 |
1.3.3 调查分析法 |
1.4 创新性与不足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工程档案 |
2.1.2 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 |
2.1.3 监狱电子政务 |
2.2 理论基础 |
2.2.1 电子政务理论 |
2.2.2 治理现代化理论 |
2.2.3 档案信息化建设理论 |
3 电子政务视角下J监狱工程档案管理现状 |
3.1 J监狱发展历程和发展状况 |
3.2 J监狱档案信息化管理发展状况 |
3.2.1 J监狱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
3.2.2 J监狱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
3.2.3 J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 |
3.3 J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成效 |
3.3.1 纸质档案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原始数据 |
3.3.2 高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式进一步推动工程建设 |
3.3.3 完善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促进监狱发展 |
4 J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4.1 监狱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够规范 |
4.1.1 J监狱工程档案管理流程不清晰 |
4.1.2 J监狱工程档案归档缺乏参考标准 |
4.2 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应用相对薄弱 |
4.2.1 监狱工程档案以纸质档案管理为主 |
4.2.2 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不足 |
4.3 工程档案信息化软硬件投入不足 |
4.4 监狱系统工程档案信息化人才短缺 |
4.4.1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
4.4.2 业务培训机制不完善 |
4.5 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安全风险 |
4.5.1 工程各环节存在泄密风险 |
4.5.2 工程档案管理系统软硬件有安全漏洞 |
5 J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5.1 缺乏规划及制度统一 |
5.1.1 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
5.1.2 缺乏制度统一 |
5.2 监狱工程档案信息系统不完善 |
5.3 工程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
5.3.1 缺乏档案管理及信息化意识 |
5.3.2 缺乏档案管理保密意识 |
6 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启示 |
6.1 国外档案信息化成果 |
6.1.1 数字档案管理 |
6.1.2 工程档案管理 |
6.1.3 档案培训认证 |
6.2 国外监狱信息化管理经验 |
6.2.1 “智慧监狱” |
6.2.2 罪犯管理系统 |
6.3 国内档案信息化管理经验 |
6.3.1 通过示范单位认定促进工作提质升级 |
6.3.2 运用信息系统软件提高管理职能 |
6.3.3 提高档案意识完善各项制度措施 |
6.4 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启示 |
6.4.1 促进顶层设计实现标准化 |
6.4.2 加大信息技术引入 |
6.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4.4 保障工程档案信息安全 |
7 促进J监狱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
7.1 提升工程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及规范化 |
7.1.1 统一档案管理系统标准及操作规程 |
7.1.2 完善机制健全考评体系 |
7.2 利用信息技术,深化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 |
7.2.1 统一J监狱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
7.2.2 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监狱工程档案管理效率 |
7.2.3 利用云平台,推动工程电子档案利用共享 |
7.3 加大软硬件投入,及时对设备更新 |
7.4 提高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 |
7.4.1 提高监狱工程档案管理信息化意识 |
7.4.2 完善档案管理专业培训机制 |
7.5 保障监狱工程档案的信息安全 |
7.5.1 信息安全的监控手段要保障有力 |
7.5.2 做好监狱工程档案保密工作与信息化发展的融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4)“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基本概念界定 |
1.3.1 “互联网+” |
1.3.2 图情档一体化管理 |
1.3.3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涵义 |
1.3.4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原则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
2.1 理论依据 |
2.1.1 信息资源共享理论 |
2.1.2 信息资源合理分配理论 |
2.1.3 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
2.2 实践基础 |
2.2.1 内部基础 |
2.2.2 外部基础 |
第3章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发展现状 |
3.1 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
3.2 案例分析——以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
3.2.1 集团简介 |
3.2.2 集团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现状 |
3.2.3 集团图情档一体化管理成就与经验 |
3.2.4 物产中大公司图情档一体化管理尚存的不足 |
3.3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1 管理体制的制约 |
3.3.2 标准规范的差异 |
3.3.3 信息技术的限制 |
3.3.4 一体化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不够 |
3.3.5 社会参与度低 |
3.3.6 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
3.3.7 信息获取途径较少 |
第4章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对策 |
4.1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科学状态下的目标 |
4.2 “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的应用策略 |
4.2.1 构建健全的管理体系 |
4.2.2 建立信息资源综合平台 |
4.2.3 掌握新兴的信息技术 |
4.2.4 加强一体化管理各主体之间的协调与利益分配 |
4.2.5 加强信息资源使用者的调查 |
4.2.6 培养图情档综合管理人才 |
4.2.7 推广图情档一体化信息服务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5)信息生态视角下企业与用户的新媒体信息交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信息交互知识图谱 |
1.2.2 国外信息交互研究进展 |
1.2.3 国内信息交互研究进展 |
1.2.4 国内外信息交互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新媒体的相关概念 |
2.1.1 新媒体的内涵 |
2.1.2 新媒体的分类 |
2.1.3 新媒体的特征 |
2.2 信息交互的相关概念 |
2.2.1 信息交互及信息交互行为的概念 |
2.2.2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 |
2.2.3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 |
2.3 信息生态的相关理论 |
2.3.1 信息生态的内涵 |
2.3.2 信息生态系统 |
2.3.3 信息生态因子 |
2.3.4 信息生态链 |
2.3.5 信息生态位 |
2.4 企业与用户的新媒体信息交互 |
2.4.1 企业与用户交互采用的新媒体类型 |
2.4.2 企业与用户新媒体交互具备的特征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 |
3.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动机 |
3.1.1 用户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交互动机 |
3.1.2 企业基于新媒体的信息交互动机 |
3.1.3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动机模型 |
3.2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生态系统 |
3.2.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生态因子 |
3.2.2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生态链 |
3.2.3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生态位 |
3.3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信息生态要素 |
3.3.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生态要素模型 |
3.3.2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主体要素 |
3.3.3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客体要素 |
3.3.4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环境要素 |
3.3.5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的技术要素 |
3.4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机理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 |
4.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问题的提出 |
4.2 构建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特征模型 |
4.2.1 社会网络分析 |
4.2.2 信息交互特征模型 |
4.3 样本选择与数据处理 |
4.3.1 研究样本选择 |
4.3.2 数据采集及处理 |
4.4 数据分析结果 |
4.5 讨论分析 |
4.5.1 转发与被转发行为分析 |
4.5.2 关注与被关注行为 |
4.5.3 评论与被评论行为分析 |
4.5.4 信息互动行为的凝聚性分析 |
4.5.5 信息互动中交互词频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影响因素 |
5.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影响因素的提出 |
5.2 信息交互影响因素模型 |
5.2.1 沉浸理论 |
5.2.2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
5.2.3 模型构建 |
5.3 研究假设 |
5.4 研究设计 |
5.5 数据采集及处理 |
5.5.1 样本选择 |
5.5.2 信度与效度检验 |
5.5.3 验证性因子与模型检验 |
5.5.4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
5.6 讨论分析 |
5.6.1 新媒体平台质量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
5.6.2 新媒体信息质量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
5.6.3 新媒体服务质量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
5.6.4 沉浸体验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
5.6.5 个体认知对用户信息交互满意度的影响 |
5.6.6 用户新媒体信息交互满意度对信息交互行为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 |
6.1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问题的提出 |
6.2 评级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6.3 评价指标设计 |
6.3.1 信息人维度 |
6.3.2 信息维度 |
6.3.3 信息技术维度 |
6.3.4 信息环境维度 |
6.4 信息交互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4.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6.4.2 构造判断矩阵 |
6.4.3 指标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6.5 基于FCE的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方法 |
6.5.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6.5.2 基于FCE的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效果评价过程 |
6.6 实证分析 |
6.6.1 样本数据的选择 |
6.6.2 评价指标数据分析 |
6.6.3 评价结果讨论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第7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模式 |
7.1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模式问题的提出 |
7.2 用户生成内容信息交互模式及案例 |
7.2.1 用户生成内容信息交互模式 |
7.2.2 抖音短视频UGC信息交互案例分析 |
7.3 “智能+”信息交互模式及案例 |
7.3.1 “智能+”信息交互模式 |
7.3.2 百度“智能+”信息交互案例分析 |
7.4 “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模式及案例 |
7.4.1 “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模式 |
7.4.2 海尔“线上+线下”信息交互案例分析 |
7.5 三种模式的案例对比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8章 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引导对策 |
8.1 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引导策略问题的提出 |
8.2 基于信息人的企业与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引导策略 |
8.2.1 提高新媒体环境下企业信息管理综合水平 |
8.2.2 提高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信息综合素养 |
8.3 基于信息技术的企业对用户服务策略 |
8.3.1 提高企业新媒体应用水平和系统质量 |
8.3.2 提高企业综合信息技术服务水平 |
8.4 基于信息环境的企业新媒体消费升级引导策略 |
8.4.1 引导新媒体宏观环境下的信息消费升级 |
8.4.2 引导新媒体微观环境下的信息消费升级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 |
9.2 研究创新点 |
9.3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7)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2.1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范围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第二章 相关文献与理论回顾 |
2.1 用户接受行为概述 |
2.1.1 接受行为的概念 |
2.1.2 接受行为的相关模型 |
2.2 信息系统成功模型 |
2.3 感知趣味理论 |
第三章 关键影响因素的萃取分析与假设模型构建 |
3.1 访谈设计与实施 |
3.1.1 访谈设计 |
3.1.2 访谈实施 |
3.2 访谈内容萃取与编码 |
3.3 访谈结果分析与讨论 |
3.4 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假设模型 |
3.4.1 影响因素的选定及模型构建 |
3.4.2 模型变量及测量指标 |
3.5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四章 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4.1 问卷设计与预调查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预调查 |
4.2 样本选取与数据收集 |
4.3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4.3.1 问卷信度分析 |
4.3.2 问卷效度分析 |
4.4 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的检验与修正 |
4.4.1 拟合验证 |
4.4.2 路径分析 |
4.4.3 假设检验结果 |
第五章 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提升策略 |
5.1 管理与推广层面提升策略 |
5.2 系统建设层面提升策略 |
5.3 内容制作角度提升策略 |
5.4 信息传播角度提升策略 |
5.5 交互服务角度提升策略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Y市政建工程项目管控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成果 |
1.2.2 国外研究成果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思路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管理系统理论 |
2.2 工程管理信息化理论 |
2.3 SST方法 |
2.4 CSF方法 |
2.5 BSP方法 |
第3章 Y市住建局管理现状和问题 |
3.1 Y市住建局简介 |
3.2 Y市住建局管理问题分析 |
3.2.1 工程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
3.2.2 当前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分析 |
3.3 Y市住建局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
3.3.1 硬件设备及网络建设现状 |
3.3.2 应用系统现状 |
3.4 Y市工程建设项目管控信息系统建设必要性 |
第4章 Y市政建工程项目管控信息系统分析 |
4.1 制定信息系统目标 |
4.2 成功因素识别 |
4.3 子系统规划 |
4.4 功能需求分析 |
第5章 Y市政建工程项目管控信息系统设计 |
5.1 建设原则、目标及内容 |
5.1.1 建设原则 |
5.1.2 建设目标 |
5.1.3 建设内容 |
5.2 业务流程设计及优化 |
5.2.1 总体业务流程设计 |
5.2.2 合同档案管理业务流程优化 |
5.3 系统总体设计 |
5.3.1 总体逻辑架构 |
5.3.2 总体网络架构 |
5.3.3 系统技术平台架构 |
5.3.4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5.4 子功能设计 |
5.4.1 工程项目管理子系统 |
5.4.2 工程财务管理子系统 |
5.4.3 合同档案管理子系统 |
5.4.4 行政管理子系统 |
第6章 Y市政建工程项目管控信息系统实施 |
6.1 实施内容 |
6.2 实施保障措施 |
6.2.1 组建强有力实施组织 |
6.2.2 全过程开发质量保障 |
6.2.3 全面进度管理 |
6.2.4 组织开展多维度培训 |
第7章 研究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新医改相关政策 |
第二节 医疗信息化的内涵与特征 |
第三节 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第二章 国内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问题 |
第一节 国内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二节 国内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
一、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与新定位不相适应 |
二、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不统一 |
三、区域医疗信息资源统筹和整合利用不足 |
四、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
五、缺乏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
六、医疗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不完善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
第一节 转变建设理念,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
第二节 提高思想站位,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标准 |
第三节 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
第四节 健全保障机制,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 |
第五节 确保信息安全,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
第六节 紧跟时代发展,引入先进互联网通信技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文献调研结果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研究现状 |
1.3.4 研究述评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的调查情况 |
2.1 管理主体层面 |
2.1.1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数量 |
2.1.2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基本结构 |
2.1.3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 |
2.2 管理客体层面 |
2.2.1 档案信息化管理软硬件设施情况 |
2.2.2 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情况 |
2.2.3 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情况 |
2.2.4 档案信息化范围 |
2.3 管理制度层面 |
2.3.1 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宣传情况 |
2.3.2 规章制度的制订及执行情况 |
第3章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 |
3.1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取得的成果 |
3.1.1 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队伍基本合理 |
3.1.2 基本具备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设施基础 |
3.1.3 档案开发利用模式较完善 |
3.1.4 档案安全保密机制基本健全 |
3.2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备不健全 |
3.2.2 专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不完善 |
3.2.3 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较落后 |
3.2.4 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
3.3 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监督力度不够 |
3.3.2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指导力度不够 |
3.3.3 档案信息化程度低 |
第4章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化策略 |
4.1 提高档案信息化程度 |
4.1.1 健全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 |
4.1.2 成立专门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机构 |
4.1.3 推进以信息系统为主的管理模式 |
4.1.4 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监督和指导 |
4.2 健全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 |
4.2.1 完善归档和电子设备维护运用制度 |
4.2.2 完善档案的鉴定与销毁制度 |
4.2.3 完善档案的利用制度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访谈简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四、加强我国档案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形势下档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变化与对策[J]. 郑川,曹阳,向禹,吴佩嘉. 山西档案, 2021(02)
- [2]高校档案利用规律研究[D]. 李紫楠. 黑龙江大学, 2021(10)
- [3]电子政务视角下J监狱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 刘珊霞.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4)
- [4]“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图情档一体化管理研究[D]. 黄秀雪. 湘潭大学, 2020(02)
- [5]信息生态视角下企业与用户的新媒体信息交互研究[D]. 韦雅楠. 吉林大学, 2020(01)
- [6]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7]省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用户接受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 王淼.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8]Y市政建工程项目管控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D]. 顾率率. 山东大学, 2020(05)
- [9]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杨林. 青岛大学, 2020(02)
- [10]湖南省“双一流”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D]. 孟娜. 湘潭大学, 2020(02)
标签:微信公众号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档案管理系统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用户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