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意义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意义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侯月[1](2021)在《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评价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毒热闭肺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7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来源于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及呼吸科病房,符合西医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于毒热闭肺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44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黛汤加减口服;对照组43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总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以及治疗后12周,比较两组主要症状及次要症状评分,进行总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炎症指标变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4周免疫功能的变化。在治疗后3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支气管黏膜改变,需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儿,在治疗后10天行第2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支气管黏膜的变化。观察两组肺内外并发症以及后遗症的情况。结果:入组患儿性别方面,女童发病比率较男童升高。87例患儿中,其中学龄期及学龄前期儿童居多。在热退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两组患儿病变累及肺叶情况发现,主要病变肺叶以右下肺居多,其次是左下肺、左上肺、右上肺。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4周比较,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总有效率及痊显率均为100%。在主症评分中,两组治疗前后在减轻发热、咳嗽、咳痰、气喘,啰音减少以及胸部影像学片影吸收方面,均有疗效。组间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在啰音减少以及片影吸收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在减轻咳嗽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疗效较好。在治疗后8周、治疗后12周,两组主症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在次症评分中,两组在改善咽喉肿痛、鼻孔干燥、面色红赤、烦躁、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4周、8周、12周,次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1周,在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方面,疗效显着。在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对于次症的改善,主要在便秘方面。炎症指标方面,治疗前两组CRP、ESR、LDH、SF、WBC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CRP、ESR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在组间比较中,两组CRP、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DH水平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后1周,两组LDH的下降水平,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SF进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在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仅在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白细胞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中,两组WBC在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D-二聚体方面,两组在治疗前后D-二聚体均有不同程度的减低,试验组在治疗后2周对于D-二聚体的下降作用,要优于单纯西药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试验组在治疗的3个节点相互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在治疗前后1周比较中无统计学差异,其余2个节点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免疫功能方面,体液免疫中,治疗前IgA、IgG水平偏低,IgM水平升高,治疗后IgA、IgG的水平升高,而IgM则下降,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IgA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前、治疗后IgA、IgG、IgM、IgE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细胞免疫中,两组组间比较,治疗后4周,CD4+T、CD4+/CD8+较治疗前均有上升,CD8+T有所下降,其中CD4+T、CD4+/CD8+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试验组中,治疗后的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T 水平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CD4+T、CD8+T、CD4+/CD8+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因子方面,急性期IL-6、IL-10水平大部分正常或升高,而IL-2、IL-4、TNF-α、γ干扰素大多数正常或偏低。纤维支气管镜方面,87例患儿中,两组量化评分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组间比较中,在治疗前,量化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在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的量化评分低于对照组。组内比较中,试验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两组治疗前后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坏死性肺炎、肺不张、为主。在肺外并发症方面,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皮肤损害、神经系统疾病。后遗症方面,两组87例SMPP患儿,共随访12周,31例患儿(试验组8例、对照组23例)肺内病变未完全吸收。试验组后遗症的发生率为13.6%,对照组为30.2%,试验组在肺内病变吸收以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毒热闭肺证的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解毒清热宣肺法联合西医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在改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吸收、胸部影像学片影方面效果明显。对于次症的改变,以减轻口渴引饮、纳呆、小便黄少、便秘方面为主。在实验室指标中,对于LDH以及D-二聚体水平的下降方面,效果较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从而促进肺炎的吸收。在免疫功能方面,加用银黛汤加减治疗SMPP,可以通过改善CD4+T的功能来减轻免疫功能紊乱,有利于疾病的恢复,炎症的吸收。银黛汤加减联合西医治疗,还可明显改善支气管气道黏膜情况,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临床上值得推广,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司东旭[2](2021)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基于前期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Chronic duration of bronchial asthma,CDBA)中医干预方案研究成果,温润方组(Wenrunformulagroup,WRFG)良好控制率75.44%,明显优于常规辨证组(Routine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group,RSDG)良好控制率 48.33%。本研究进一步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中医干预思路充分反映了中医治疗CDBA的优势与特色。构建基于“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CDBA免疫调控的生物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工作主要依托课题——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干预方案,分别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等四个研究中心,开展同时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三盲的临床实用性随机对照优效设计研究。应用“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指导思想下形成的“温润辛金培本”原理系列方药(简称温润方)为中医干预方案。共纳入符合研究要求病例128例,将入组病例随机分为WRFG和RSDG。为进一步观察两组治疗前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分布特点,以及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白介素谱系变化趋势,对符合要求的入组患者进行了二次筛选。同时,招募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Healthy group,HG),并收集受试者血清标本。采用ELISA竞争检测方法进行血清标本检测,开展“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CDBA调节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血清白介素水平的免疫调控研究。结果1病例信息分析本研究根据现有各组血清病例数,结合纳入排除标准,确定纳入WRFG24例,RSDG 14例、HG 14例。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只有腰膝酸软1(1,2)(WRFG)、0(0,1)(RSDG),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喘息、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RSDG组患者疗前疗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比较中,气短、乏力、口干、畏寒肢冷、咳嗽、咳嗽性质、总分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单项中医症状体征多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差值比较中,WRFG在喘息、口苦、口干、心悸、纳呆、腹胀、口渴喜饮、大便不调、夜尿频、头晕、腰膝酸软、总分等方面较RSDG症状积分降低,但均无统计学差异;WRFG与RSDG疗前疗后肺功能比较,两组患者在FEV1%FVC、PEF%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血清免疫球蛋白2.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2.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gA、IgG水平较RSDG和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gE水平较RSDG高,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gA、IgG、IgE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3血清促炎白介素3.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2、IL-5、IL-7、IL-8、IL-13、IL-20、IL-25、IL-36y 水平较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 血清 IL-3、IL-4、IL-6、IL-9、IL-33 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7、IL-8、IL-9、IL-13、IL-20、IL-25、IL-33、IL-36γ 水平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血清IL-2、IL-3、IL-4、IL-5、IL-6水平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3.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β、IL-4、IL-5、IL-6、IL-7、IL-9、IL-33、IL-36γ 水平较 RSDG 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IL-3、IL-8、IL-13、IL-20、IL-25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β、IL-3、IL-7、IL-8、IL-13、IL-20、IL-33 水平较 HG 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2、IL-4、IL-5、IL-6、IL-9、IL-25、IL-36γ 水平较 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4血清抗炎白介素4.1治疗前组间比较WRFG 血清 IL-10、IL-21、IL-27、IL-28A、IL-35 水平较 RSDG、HG 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9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血清IL-12、IL-37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4.2治疗后组间比较WRFG血清IL-10、IL-12、IL-21水平较RSDG无统计学差异,较H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7、IL-29、IL-35、IL-37水平较RSDG、HG无统计学差异;WRFG血清IL-28A水平较RSDG低,具有统计学差异,较HG无统计学差异。RSDG 血清 IL-10、IL-12、IL-21、IL-27、IL-28A、IL-29、IL-35、IL-37 水平较 HG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 WRFG组在改善哮喘患者喘息、咳嗽、咳嗽性质、咳痰不爽、乏力、口干、心悸、头晕、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总分等全身症状体征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了WRFG“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整体诊治CDBA的优势与特色。2 WRFG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血清促炎和抗炎白介素水平升高并接近健康人水平,可能与温润方减轻了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这一基础病理损害,使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局部对较高的血清促炎白介素水平耐受性增强,提高了气道对损伤因子的免疫防御及修复能力有关。3 CDBA具有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病理变化基础,炎症、免疫参与了疾病宏观表现的微观病理变化。反之,不同的微观炎症免疫调控失衡状态影响着宏观中医哮喘的病机演变。CDBA存在着“肺脾为核心多脏虚”的关键病机共性规律。“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是在全面客观认识CDBA脏腑关系与病机演变规律基础上对中医整体观念、脏腑辨证的继承、发展、应用,强调以“肺脾为核心”的整体观揭示哮喘发病机制。

胡炀[3](2020)在《补肾固表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文中提出目的补肾固表颗粒是徐氏儿科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典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为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本实验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以补肾固表颗粒灌胃给药4周,以玉屏风颗粒为对照组,研究补肾固表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并通过最大给药量对补肾固表颗粒进行安全性评价。为补肾固表颗粒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及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实验一:将60只清洁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6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玉屏风颗粒组,补肾固表颗粒低剂量组、补肾固表颗粒中剂量组、补肾固表颗粒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各组给予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按50mg/kg/d,连续3d,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补肾固表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4.5g/kg/d、9g/kg/d和18g/kg/d灌胃给药;阳性对照药玉屏风颗粒按2.25g/kg/d给药,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体积均为0.5mL/次,每日2次,连续4周。最后一次给药后,撤除饲料,自由饮水。次日小鼠麻醉后,摘除眼球取血,室温静置2h后放入离心机中离心,转速2500r/min,离心15分钟,吸取上清液分装于0.3mL的离心管中,-80℃冰箱保存备用,冻存的血清将用来检测TNF-α、IL-2及IFN-γ水平等免疫指标。解剖小鼠,摘取小鼠脾脏用电子天平称重,计算实验后各组小鼠脾脏系数,随后提取小鼠脾淋巴细胞,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实验二:选取清洁级ICR小鼠40只,体重1822g,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2组,即空白组、给药组,每组20只。给药组以补肾固表颗粒最大浓度(1mL含1.71g生药)和最大灌胃体积(0.4ml/10g),一日2次,间隔6小时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等次数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观察14天,观察并记录动物异常现象(精神状态、活动、皮毛情况、粪便等分泌物)、体重变化和死亡情况等,对观察期间死亡小鼠及时进行解剖观察,其余小鼠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解剖观察,有异常变化时做病理组织检测。结果1.小鼠体重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模型小鼠体重减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灌胃给药后,玉屏风颗粒组、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均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补肾固表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脾脏系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模型小鼠脾脏系数减低;与模型组比较,灌胃给药后,玉屏风颗粒组、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小鼠脾脏系数均增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补肾固表颗粒低、中、高剂量组之间的量效关系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模型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着下降(P<0.01)。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灌胃给药后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及玉屏风颗粒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提高,并接近正常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灌胃给药后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及玉屏风颗粒组NK细胞杀伤活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固表颗粒高剂量组杀伤活性强于低剂量组和玉屏风颗粒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IL-2、IFN-γ及TNF-α水平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IL-2、IFN-γ水平降低,TNF-α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及玉屏风颗粒组血清IL-2、IFN-γ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肾固表颗粒中、高剂量组升高IL-2水平优于玉屏风颗粒组(P<0.05)。补肾固表颗粒中、高剂量组升高IFN-γ水平优于低剂量组(P<0.05)补肾固表颗粒各剂量组间TNF-α水平量效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急性毒性实验组小鼠给药数分钟后,小鼠活动稍减,4小时后恢复正常。给药第2天小鼠食量明显下降,随后即增长,无其他异常表现。观察期间小鼠体重总体呈增长趋势。通过统计学分析,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小鼠毛色光亮,无兴奋、躁动、竖毛、凸眼、扭体等反应;摄食、饮水、大小便等均无明显异常。无小鼠死亡。观察14天后,对小鼠进行解剖,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胃、肠道等脏器,均未见出血、充血、水肿等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1.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能够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造模后小鼠饮食减少,扎堆明显,体重下降,脾脏系数减低,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说明环磷酰胺造模成功。2.补肾固表颗粒能明显增强免疫低下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NK细胞杀伤活性,提高机体细胞免疫能力。3.补肾固表颗粒可以提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IL-2和IFN-γ水平,降低TNF-α水平,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从而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4.补肾固表颗粒常用剂量口服给药安全。

崔庆科[4](2020)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HSP)的机理及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依托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分子机理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Batman-TCM)检索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收集过敏性紫癜作用靶点,随后整合数据获得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通过Cytoscape3.2.1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构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病靶点PPI网络,研究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2.运用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选用安捷伦SB C18超高效液相色谱柱(3.0 mm×50 mm,1.8μm),采用梯度洗脱,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电喷雾离子源,质量分析器为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3.采用基于LC-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HSP患儿和健康儿童的尿液进行分析,通过UPLC-Q-TOF/MS分析观察小儿过敏性紫癜对儿童尿液代谢物变化的影响,寻求过敏性紫癜的生物标志物。4.(1)对171例HSP患儿的相关检验指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调查HSP患儿一般情况、发病月份、发病情况、伴随病症、一般炎症指标、肺炎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情况、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水平、呼吸道病毒感染情况等相关指标。(2)收集HSP患儿晨起空腹血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IL-6、IL-8、TNF-α、IgA1、IgA/FcαRI(CD89)数值。(3)用含有HSP患儿血清的F12k培养基培养HUVECs细胞并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进行干预,用ELISA法检测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数值,Western blot检测Syk、p-Syk、PI3K、p-PI3K蛋白表达。结果:1.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活性化合物-治病靶点网络图包含9个单味药,206个活性化合物,以及40个治病靶点。PPI网络包含39个靶点蛋白,关键蛋白涉及IL6、INS、VEGFA等。基因本体(GO)条目14个,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缺氧的反应、药物的反应等。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4条,涉及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2.结合文献报道和质谱数据,通过串联质谱对小儿紫癜疹消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结构鉴定,共鉴定了21个化合物,包括10个黄酮类成分,4个蒽醌类成分,2个萜类成分,2个紫草呋喃类成分,1个甾醇苷类成分,1个多酚类成分,1个木脂素类成分。3.筛选出92个尿液中的代谢物作为小儿过敏性紫癜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共鉴定出其中15个代谢物,可能是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代谢标记物的区别。4.(1)急性期HSP患儿一般炎症指标均有所上升,提示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感染可能是过敏性紫癜发病的诱因;HSP患儿急性期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IgA、补体C3水平存在紊乱,其血清IgA、补体C3水平HSP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HSP患儿呼吸道病毒感染主要以腺病毒、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为主。(2)急性期HSP患儿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IL-8、TNF-α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IgA1、IgA/FcαRI(CD89)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HSP患儿血清刺激后HUVECs上清液IL-6、IL-8、TNF-α、IgA/FcαRI(CD89)水平表达升高(P<0.05),运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干预后其表达水平下降(P<0.05)。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手段初步预测了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为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UPLC-Q-Orbitrap-MS方法快速、简便、可靠地鉴别小儿紫癜疹消颗粒的化学成分,有助于揭示其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物质。3.过敏性紫癜患儿与健康儿童尿液存在代谢标记物的区别,可为疾病鉴别、证型诊断、疾病治疗中提供方法。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发挥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有关。

彭效芹[5](2020)在《小儿肺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小儿肺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究小儿肺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在徐州市儿童医院呼吸科接受治疗的106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小儿肺炎口服液治疗,治疗周期28d,两组基础治疗相同。(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咳嗽,退烧,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4、IL-6、IL-10、IFN-γ)水平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利用德国耶格公司潮气肺功能仪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肺功能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 MyD88、TLR4、IKKβ、NF-κB 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4)检测治疗前后两组研究对象血脂指标,氧化应激水平及其他血清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糖萼损伤标记物水平,采用侧流暗场成像技术检测的舌下糖萼厚度。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接受治疗后,观察组咳嗽、退烧、喘息、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2.57±0.84)d、(2.07±0.48)d、(3.29±1.21)d、(4.58±0.88)d 均显着低于对照组的(4.02±0.77)d、(2.89±0.22)d、(5.48±0.79)d 及(6.21±1.4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4%显着高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肺功能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 VT/Kg、TPTEF/TE、VPEF/Ve、TI/TE、FEF25、FEF50、FEF75 分别为(7.98±1.02)mL/Kg、(35.04±3.44)、(32.56±4.42)、(75.61±8.17)、(3.05±0.47)mL、(1.77±0.23)mL、(0.94±0.12)mL显着高于治疗前(6.12±1.48)mL/Kg、(20.07±4.71)、(20.59±3.12)、(64.55±3.74)、(1.82±0.39)mL、(1.14±0.21)mL、(0.55±0.14)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VT/Kg、TPTEF/TE、VPEF/Ve、TI/TE、FEF25、FEF50、FEF75 分别为(6.82±1.08)mL/Kg、(28.66±4.47)、(25.13±4.92)、(69.48±7.91)、(2.55±0.48)mL、(1.45±0.26)mL、(0.71±0.11)mL 显着高于治疗前(5.79±1.62)mL/Kg、(19.21±3.75)、(20.48±2.88)、(64.17±2.78)、(1.74±0.45)mL、(1.12±0.28)mL、(0.59±0.1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项指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3)炎性因子及免疫指标比较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4、IL-6、CRP水平及EOS计数水平分别为(41.78±4.26)mg/L、(51.24±4.98)mg/L、(9.61±1.32)mg/L、(3.14±0.28)mg/L、(0.21±0.02)×109/L均显着低于治疗前(82.07±8.44)mg/L、(101.57±10.12)mg/L、(21.84±1.99)mg/L、(6.57±0.61)mg/L、(0.45±0.04)×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NF-α、IL-4、IL-6、CRP 水平及 EOS 计数水平分别为(58.94±6.34)mg/L、(76.72±8.55)mg/L、(15.68±2.04)mg/L、(4.31±0.39)mg/L、(0.29±0.02)×109/L均显着低于治疗前(80.14±8.12)mg/L、(98.51±10.54)mg/L、(22.57±2.73)mg/L、(6.84±0.53)mg/L、(0.48±0.06)×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4、IL-6、CRP水平及EOS计数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0、IFN-γ水平分别为(37.37±3.17)mg/L、(120.51±10.85)mg/L 显着高于治疗前(25.49±2.31)mg/L、(77.27±7.95)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L-10、IFN-γ水平分别为(34.61±3.25)mg/L、(95.57±8.71)mg/L显着高于治疗前(24.57±3.15)mg/L、(78.14±8.44)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IFN-γ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IgA、IgM、IgG 水平分别为(0.76±0.15)mg/L、(7.93±1.31)mg/L、(0.96±0.23)mg/L 显着高于治疗前(0.38±0.13)mg/L、(5.31±1.26)mg/L、(0.61±0.17)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A、IgM、IgG水平分别为(0.54±0.14)mg/L、(6.82±1.27)mg/L、(0.81±0.24)mg/L 显着高于治疗前(0.35±0.12)mg/L、(5.27±1.17)mg/L、(0.59±0.18)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因子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MyD88-TLR4-NF-κB信号通路激活情况治疗后观察组 MyD88、TLR4、IKKβ、NF-κB mRNA 分别为(2.38±0.57)、(2.73±0.74)、(1.73±0.27)、(2.04±0.31)显着低于治疗前(7.81±2.43)、(10.42±2.79)、(8.39±2.73)、(7.16±2.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MyD88、TLR4、IKKβ、NF-κB mRNA 分别为(2.53±0.69)、(2.95±0.81)、(2.65±0.58)、(3.35±0.82)显着低于治疗前(7.49±2.37)、(10.25±2.86)、(8.26±2.81)、(7.38±2.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yD88、TLR4mRNA表达水平降低,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KKβ、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 MyD88、TLR4、IKKβ、NF-κB 蛋白分别为(0.62±0.09)、(0.71±0.11)、(0.76±0.12)、(0.48±0.08)显着低于治疗前(1.32±0.28)、(1.48±0.27)、(1.32±0.27)、(1.27±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MyD88、TLR4、IKKβ、NF-κB 蛋白分别为(0.87±0.19)、(0.96±0.24)、(1.01±0.18)、(0.74±0.92)显着低于治疗前(1.35±0.27)、(1.52±0.31)、(1.39±0.25)、(1.23±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MyD88、TLR4、IKKβ、NF-κ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与观察组比较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血脂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 TC、TG水平分别为(3.85±0.62)mmol/L、(1.47±0.27)mmol/L 显着低于治疗前(6.37±1.21)mmol/L、(2.74±0.43)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C、TG水平分别为(4.61±0.87)mmol/L、(1.89±0.31)mmol/L与治疗前(6.21±1.25)mmol/L、(2.61±0.48)mmol/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DL-C、LDL-C 水平为(1.48±0.26)mmol/L、(2.84±0.27)mmol/L 显着高于治疗前(1.21±0.24)mmol/L、(4.18±0.61)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 HDL-C、LDL-C 水平为(1.29±0.27)mmol/L、(3.98±0.32)mmol/L 与治疗前(1.19±0.24)mmol/L、(4.12±0.57)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氧化应激水平比较观察组治疗后SOD、GSH-Px水平为(96.52±12.51)nU/mL、(439.27±49.33)U/L高于治疗前(71.42±9.27)nU/mL、(305.71±43.26)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 MDA、LPO、MMP-9、ANP、MIP-2、CYFRA21-1 水平为(6.17±0.94)nmol/mL、(294.36±31.44)nmol/mL、(168.72±19.38)μg/L、(149.26±20.56)pmol/L、(75.81±8.17)pg/mL、(1.77±0.22)ng/mL 低于治疗前(9.27±1.21)nmol/mL、(413.51±43.27)nmol/mL、(291.17±30.74)μg/L、(267.58±24.87)pmol/L、(132.72±10.86)pg/mL、(3.86±0.30)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OD、MDA、LPO、MMP-9、ANP水平分别为(75.17±11.35)nU/mL、(8.79±1.04)nmol/mL、(398.29±46.15)nmol/mL、(267.32±29.63)μg/L、(248.42±29.33)pmol/L 与治疗前(71.55±9.55)nU/mL、(9.21±1.15)nmol/mL、(415.32±49.27)nmol/mL、(287.41±31.27)μg/L、(257.27±32.14)pmol/L 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GSH-Px水平为(368.75±47.21)U/L高于治疗前(304.12±45.7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MIP-2、CYFRA21-1 水平为(98.43±7.69)pg/mL、(2.37±0.21)ng/mL 低于治疗前(127.55±10.37)pg/mL、(3.75±0.2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化应激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管内皮糖萼损伤情况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软骨素、糖萼厚度水平分别为(206.76±21.57)μg/L、(31.55±3.09)pmol/L、(198.52±23.68)nm与治疗前(214.53±23.48)μg/L、(32.71±3.15)pmol/L、(191.27±18.71)nm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多配体蛋白聚糖-1、透明质酸水平为(191.27±17.84)ng/mL、(227.42±18.99)pmol/L低于治疗前(258.32±21.57)ng/mL、(391.51±27.62)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多配体蛋白聚糖-1、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水平为(132.91±14.31)ng/mL、(121.59±11.96)μg/L、(169.27±15.36)pmol/L、(22.37±1.94)pmol/L 低于治疗前(254.86±23.16)ng/mL、(216.04±22.32)μg/L、(314.38±28.71)pmol/L、(33.04±2.23)p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糖萼厚度为(251.38±25.23)nm高于治疗前(192.66±19.16)n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多配体蛋白聚糖-1、硫酸乙酰肝素、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糖萼厚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小儿肺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小儿喘息性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缓解相关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2)小儿肺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关。还可能与维持糖萼结构稳定相关。

黄靖涵[6](2020)在《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为探讨气虚血瘀证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的相关性,以及芪丹复感颗粒对RRTI患儿凝血功能的影响,尝试利用现代检验手段阐述中医理论中的气虚血瘀证,探究芪丹复感颗粒在现代药理学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之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儿科门诊接诊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符合RRTI气虚血瘀证诊断者共计31例为治疗组,由于自主退出脱落1例,最终得到全部统计数据患儿共30例;纳入健康体检儿童10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予口服芪丹复感颗粒干预,疗程2个月,服药期间每2周复诊1次,分别于用药第0、2、4、6、8周及6月后随访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表,分别于用药第0、8周及6月后随访时记录RRTI病情分级表,分别于用药第0、8周及6月后随访时记录近2月的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时间,分别于治疗第0、8周采集静脉血测量检验指标。健康儿童对照组不予药物干预,只予入组当天采集静脉血测量检验指标。根据结果,统计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病情缓解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缓解有效率,RRTI患儿凝血功能与健康儿童的差异,RRTI患儿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差异。统计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组数据间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研究结果:研究结果得出病情缓解有效率为76.67%,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83.33%,且经过6个月的随访,有效率可进一步上升。随着服药疗程的增加中医气虚证、血瘀证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逐渐下降(P<0.01)。治疗后流涕、咳嗽、发热症状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扁桃体肿(≥Ⅰ度)、肺部湿啰音症状持续时间缩短(P<0.05);6月后随访流涕、咳嗽、发热、扁桃体肿(≥Ⅰ度)症状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6月后随访肺部湿啰音症状持续时间较治疗前缩短(P<0.05)。证明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有效,且可改善患儿感染症状,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本试验通过对最基础的凝血指标的检测,发现反呼患儿的部分凝血指标虽然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与健康儿童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单就每个患儿的个人凝血指标而言没有异常,但其与健康儿童相比,存在凝血指标异常的倾向。通过本次试验结果,也提示我们反呼患儿存在中医气虚血瘀证的表现时,需警惕其凝血功能出现变化的可能。其次证实RRTI气虚血瘀证患儿较健康儿童,存在凝血功能紊乱的倾向,体现在PLT明显升高(P<0.01)、APTT 升高(P<0.05)、MPV 明显下降(P<0.01)、PT 下降(P<0.05),FIB、D-D与健康儿童无差异;经过芪丹复感颗粒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凝血功能的紊乱,主要通过降低APTT及升高MPV、PT。试验结果证明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有效,RRTI的发病机理中可能存在一定程度凝血功能的改变,而芪丹复感颗粒可一定程度上纠正患儿凝血功能紊乱,纠正凝血功能紊乱可能为芪丹复感颗粒的作用机制之一。结论及意义:本研究基于祖国传统医学及现代实验室的研究进展,拟通过现代研究手段为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气虚血瘀证寻找指标依据,其结果亦可用于探讨RRTI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理。试验结果证明凝血功能紊乱可能为RRTI气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其中一环,且芪丹复感颗粒可通过益气活血化瘀改善凝血功能紊乱,为RRTI患儿提供更丰富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胡军峰[7](2020)在《血清25-(OH)D、CD4+、CD8+水平与6岁以下儿童喘息之间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检测6岁以下喘息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研究1、比较喘息患儿与正常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水平、CD8+T淋巴细胞水平之间的差异;2、进一步比较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变化之间有无相关性,从而进一步对6岁以下喘息患儿进行早期正确评估,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反复喘息的发作,从而降低哮喘发生率。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0月于武汉儿童医院住院治疗6岁以下喘息儿童,根据鲍一笑教授关于建立中国6岁以下儿童哮喘诊断标准的探讨,将6岁以下喘息儿童分为普通喘息组及哮喘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6岁以下儿童儿为对照组。得到对照组62例,喘息组116例。其中喘息组当中普通喘息组62例,哮喘组54例。分别测定对照组及喘息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选取对照组中39例,喘息组中47例,其中喘息组当中普通喘息组22例,哮喘组25例,分别测定选取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采集所有入组儿童外周静脉血标本2ml,均离心,然后取血清标本放入-70摄氏度冰箱里进行冻存。用于测定血清中25-(OH)D水平。采集入组患儿外周静脉全血4ml,放置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管中,用于测定CD4+T、CD8+T淋巴细胞水平。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喘息组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喘息组均值(31.64±14.58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值(47.71±14.85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哮喘组与普通喘息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哮喘组均值(27.90±11.22ng/ml)明显低于普通喘息组均值(34.89±16.39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喘息组与对照组CD4+T、CD8+T水平比较:喘息组CD4+T均值(40.99±7.61%)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值(36.85±10.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喘息组CD8+T均值(15.79±7.08%)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值(20.70±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哮喘组与普通喘息组CD4+T、CD8+T水平比较:哮喘组CD4+T均值(43.08±2.37%)高于普通喘息组均值(38.62±1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0.05)。哮喘组CD8+T均值(12.72±5.14%)明显低于普通喘息组均值(19.29±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CD4+T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成中度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31,P=0.002。CD8+T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成低度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233,P=0.031。结论:1、喘息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并且哮喘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喘息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下是引起儿童反复喘息的高危因素,并且与喘息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2、喘息儿童CD4+T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儿童CD4+T水平。喘息儿童CD8+T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CD8+T水平,哮喘组儿童CD8+T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喘息组儿童CD8+T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可能是导致儿童反复喘息的重要因素。3、CD4+T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成负相关性,CD8+T水平与25-羟维生素D水平之间成正相关性,25-羟维生素D水平的缺乏可导致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

蔡永艳[8](2020)在《血清锌及维生素A、D水平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分析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的水平与患者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炎性因子水平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其调节作用机制。方法:1.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年龄为3-5岁的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92例为病例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3-5岁非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100例为对照组,同期门诊健康查体的3-5岁的小儿120例作为健康组。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白细胞介素-6、血清CRP、降钙素原、Ig G、Ig M、Ig A、补体3(C3)、补体4(C4)水平;外周血CD4+、CD8+、Th1、Th2、Th17、CD4+CD25+(Treg)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计算Th1/Th2、Th17/Treg比值。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CD4+、CD8+、Treg、Th1/Th2、Th17/Treg比值、血清CRP、IL-6之间相关性。比较病例组、对照组、健康组两两之间各指标的差异。分析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的水平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Th1/Th2、Th17/Treg比值增高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临床预警意义。结果:1.分析显示各组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对比,病例组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患儿外周血Th1、Th2、Th17、Th1/Th2、Th17/Treg比值与对照组、健康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CD4+CD25+(Treg)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其余两组比较,病例组患儿血清Ig G、Ig M、Ig A水平明显低于其余两组(P<0.05),但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健康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健康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患儿血清IL-6、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呈显着负相关(r=-0.467;-0.491;-0.548,P<0.05)。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与Th1/Th2比值呈正相关(r=0.653;0.674;0.601,P<0.05),与Th17/Treg比值、血清CRP、IL-6、水平之间呈负相关(P<0.05)。Th1/Th2、Th17/Treg比例诊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704,0.685)。以Th1/Th2≤0.93为截断值,其诊断灵敏度为82.46%,特异性为89.99%。以Th17/Treg≤0.91为截断值,其诊断灵敏度为83.21%,特异性为86.89%。结论:1.血清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降低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2.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涉及患儿体内免疫、血清炎性反应、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体内免疫炎性反应调节失衡有关。血清锌、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发生呈显着负相关,与Th1/Th2比值呈正相关,与Th17/Treg比值、血清CRP、IL-6水平之间呈负相关。3.检测Th1/Th2、Th17/Treg比例水平有助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诊断。

李建[9](2020)在《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结合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儿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观察HSP患儿与外周血中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受体(IL-2R)、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之间关联性,探讨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从而对患儿的病情做出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126例在本院住院治疗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其中单纯皮疹组27例、腹型组31例、肾型组28例、混合型组40例,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儿童入院2天内(急性期)及出院后1个月(恢复期)采集血液标本,检测各组儿童血清IL-1β、IL-2R、IL-10、TNF-α。收集HSP各组儿童临床指标(皮疹及腹痛消退时间,肾损害恢复时间)及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血常规、生化、凝血项、尿常规、尿敏感肾功能六项),健康对照组儿童收集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急性期与对照组,急性期与恢复期各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之间和免疫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1.患儿在急性期与对照组、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IL-1β、IL-2R、IL-10、TNF-α水平均有差异(P<0.05);其中,急性期血清IL-1β、IL-2R、TNF-α水平在皮疹组、腹型组、肾型组、混合型组中不断升高,恢复期下降,组间有差异(P<0.05),恢复期单纯皮疹组IL-1β、IL-2R、TNF-α最低,另外三组IL-1β、IL-2R、TNF-α仍处于较高水平;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肾型组、混合型组血清IL-10水平均低于皮疹组、腹型组(P<0.05),恢复期水平均高于急性期。2.IL-1β与IL-2R、TNF-α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2,0.412);IL-2R与TNF-α呈正相关(r值为0.486);IL-10与IL-1β、IL-2R、TNF-α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11,-0.309,-0.265)。3.急性期患儿腹型组、肾型组、混合型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CRP含量与健康对照组儿童相比均有差异,且肾型组患儿组内比较有差异(P<0.05),恢复期白细胞计数下降,与急性期相比有差异(P<0.05);急性期与对照组、恢复期与急性期四组患儿D-D二聚体比较、组内、组间均有差异(P<0.05);4.四组患儿急性期与对照组在SCr、BUN、Cysc上有差异(P<0.05),肾型组、混合型组患儿组内有差异(P<0.05),恢复期SCr、Cysc与急性期相比有差异(P<0.05);四组患儿血清Ig A、Ig M、Ig G、ASO在急性期与对照组、恢复期与急性期均有差异(P<0.05);肾型组、混合型组患儿在急性期与对照组、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C3、C4均有差异(P<0.05)。5.急性期患儿肾型组、混合型组在尿蛋白水平、尿红细胞计数上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混合型组尿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组内比较均有差异;恢复期肾型组患儿尿蛋白阳性、隐血阳性者与急性期相比差异均显着(P<0.05);肾型组、混合型组患儿尿红细胞计数与急性期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显着(P<0.05);混合型组尿白细胞计数与急性期比较、组内比较,差异均显着(P<0.05);肾型组、混合型组患儿尿β2-MG、U-MA、UIg G、URBP、NAG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1.IL-1β、IL-2R、IL-10、TNF-α均可能参与了HSP早期炎症反应的发生。2.IL-1β、IL-2R、IL-10、TNF-α与HSP病情活动及消化道、肾脏等重要脏器损伤相关。3.IL-1β、IL-2R、TNF-α是HSP的促进因素;IL-10抑制相关炎症细胞产生IL-1β、IL-2R、TNF-α等促炎因子产生,对HSP消化道、肾脏损害起保护作用,为儿童HSP的免疫学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方向。

苏莞文(Angela WanWen Su)[10](2019)在《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针灸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拟证实针灸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提高中医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率,为临床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方法:将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选取背俞穴、四缝穴和足三里穴作为治疗穴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抗感染治疗,疗程为期8周。随访比较当针灸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次数、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进行疾病疗效、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及安全性的评定。成果:1.治疗组完成治疗38例,脱落2例(2例均为治疗后拒绝采血,脱落率为5%);对照组完成治疗37例,脱落3例(3例为拒绝疗后采血)。治疗前2组患儿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和对照组样本临床疾病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组间在疾病总疗效上的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分析:治疗组患儿在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治疗后IgG、IgM及IgA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IgG、IgM及IgA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分析:治疗组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显着降低;对照组CD4’ 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CD8’水平显着降低;2组患儿的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CD4+、CD4+/CD8+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间CD8+水平无显着性差异。结论:1.针刺能有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并缓解治疗后6个月内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感染次数;2.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是通过调节患儿体内免疫功能实现的,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实现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西医诊治现状
        参考文献
    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中医认识及研宄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筛选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疗效评价
        6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分析
        2 临床疗效比较
        3 炎症指标比较
        4 D-二聚体水平比较
        5 免疫指标比较
        6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改变比较
        7 肺内外并发症情况
    讨论分析
        1 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SMPP毒热闭肺证立题依据
        2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 疗效评价积分量表
    2 SMPP毒热闭肺证病例收集表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前言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免疫调控特征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3 免疫调控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的影响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需求
        5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的临床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前言
        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中医观
        2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临床特征与免疫炎症的相关性
        3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病机演变与免疫调控的相互关系
        4 中医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炎性因子与免疫调控的作用
        5 中医通过免疫调控影响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预后转归
        6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的优势与特色
        7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医免疫调控面临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理论研究
    1 “脏腑整体辨证”观
        1.1 整体观念
        1.2 脏腑辨证
        1.3 “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观
        2.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关键病机的共性规律特征
        2.2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的含义
    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的临床应用
        3.1 “温润辛金培本”治则理论基础
        3.2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方药系列疗法
        3.3 温润辛金培本原理内服方药
        3.4 温润方
    4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与西医免疫调控的异同
        4.1 免疫调控失衡的认识思路不同
        4.2 免疫调控的方法有别
        4.3 免疫调控的目的一致
    5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继承与发展了中医解决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问题的优势与特色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
    研究一 基于RCT的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临床信息分析及血清标本收集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促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四 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调节抗炎ILs水平的免疫调控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特色与创新
    3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附录
    附件1 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实用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案
    附件2 试验过程的标准作业程序质量控制(即SOP管理)
    附件3 各中心血清采集及哮喘控制情况

(3)补肾固表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及缩略词表
引言
1.药效学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2.急性毒性试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3.讨论
    3.1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其免疫治疗
    3.2 中医对RRTI的认识
    3.3 中医“正气”与现代免疫的关系
    3.4 徐氏儿科对RRTI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
    3.5 补肾固表颗粒的实验研究
    3.6 问题和展望
4.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小儿过敏性紫癜中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儿童过敏性紫癜西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UPLC-Q-Orbitrap-MS法分析小儿紫癜疹消颗粒化学成分
        1 材料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代谢组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第一节 171 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二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SP患儿IgA/FcαRI及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第三节 小儿紫癜疹消颗粒靶向调控HUVECs细胞IgA/FcαRI抗过敏性紫癜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创新点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小儿肺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主要研究路线
第一章 小儿肺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儿肺炎口服液对呼吸道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糖萼构的影响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研究不足及展望
综述 小儿喘息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6)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按照出现顺序排列)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反复呼吸道感染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发病机理
        3. 治疗
    二、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研究现状
        1 古代文献中的论述
        2 现代中医关于RRTI病因病机的研究
        3 现代中医研究关于治疗的研究
        4. 气虚血瘀证与凝血功能的关系
        5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受试者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4 疗效评定标准
    2 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指标分析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年龄、性别差异情况
        3.2 治疗组病情分级变化情况
        3.3 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3.4 治疗组呼吸道感染症状持续天数变化情况
        3.5 凝血功能变化情况
    4 讨论
        4.1 RRTI与凝血功能的改变
        4.2 RRTI与芪丹复感配方颗粒
        4.3 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的疗效评价
        4.4 凝血功能与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的关系
    5 结语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表1 RRTI病情分级表
附表2 中医证候积分表
附表3 近2月内发生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平均持续时间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血清25-(OH)D、CD4+、CD8+水平与6岁以下儿童喘息之间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与方法
第2章 研究内容
    2.1 材料与试剂
        2.1.1 研究对象
        2.1.2 收集资料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25-羟维生素D检验原理及方法
        2.2.2 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检测原理及方法
    2.3 统计学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喘息组与对照组比较
        3.1.1 喘息组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水平的比较
        3.1.2 喘息组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3.2 普通喘息组与哮喘组比较
        3.2.1 普通喘息组与哮喘组25-羟维生素D水平比较
        3.2.2 普通喘息组与哮喘组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
    3.3 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
        3.3.1 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
        3.3.2 25-羟维生素D的水平与CD8+T淋巴细胞水平相关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维生素D与儿童喘息
    4.2 T淋巴细胞亚群与儿童喘息
    4.3 维生素D与 T淋巴细胞亚群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8)血清锌及维生素A、D水平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1 入组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检验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及其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一、定义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学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特点
        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西医治疗
        七、结语
    第二节 中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一、病名
        二、体质
        三、病因病机
        四、中医证型
        五、中医治疗
        六、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调护
        七、针灸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机制
        八、结语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疾病治疗有效率
        三、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对比
        四、安全指标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中医学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选穴分析
    三、针灸起效机制分析
    四、临床机制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详细摘要

四、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毒清热宣肺法治疗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 侯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肺脾为核心脏腑整体辨证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免疫调控研究[D]. 司东旭.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补肾固表颗粒对免疫低下小鼠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 胡炀.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小儿紫癜疹消颗粒治疗过敏性紫癜的机制研究[D]. 崔庆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小儿肺炎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喘息性疾病疗效观察及机制探究[D]. 彭效芹. 苏州大学, 2020(02)
  • [6]芪丹复感颗粒治疗RRTI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评价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D]. 黄靖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血清25-(OH)D、CD4+、CD8+水平与6岁以下儿童喘息之间关系研究[D]. 胡军峰. 江汉大学, 2020(08)
  • [8]血清锌及维生素A、D水平与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D]. 蔡永艳.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炎性介质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 李建.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针刺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研究[D]. 苏莞文(Angela WanWen Su).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