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李茹菇[1](2021)在《L市环境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贾毅[2](2021)在《T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文中提出
关润霞[3](2021)在《托克托县森林公安行政执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森林公安作为一支重要的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队伍,主要职责是打击破坏国家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护国家森林及野生动植物资源。森林公安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托克托县林木茂盛,水草肥美,自古以来不仅是人类劳动、生息、繁衍的好地方,也曾是野生动物栖息、活动的场所。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人为的破坏,境内原生的植被不断遭到破坏,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擅自改变或占用林地等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屡禁不止,森林火灾时有发生,森林公安行政执法面临着各种挑战,这些问题挑战不利于森林公安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因此对森林公安行政执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国内外森林公安行政执法问题运用的是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实地问卷调查等方法,以森林公安改革为背景,托克托县森林公安为例,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就森林公安目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主体素质偏低、执法权责不明晰、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妥当、工作作风不扎实和部门配合有壁垒等六方面的问题,系统的从人才招录不顺畅、培训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不完善、思想认识不到位和执法部门不明确等五方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最后,借鉴国外和其他地方的改革经验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对托克托县森林公安行政执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郭晓雨[4](2021)在《基层环境行政执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基于青岛市L区的案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兆坤[5](2021)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建设不断恶化,牺牲环境谋求发展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各地相继出现环境污染事故,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呈现高发态势。但就现状而言,我国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效果不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作为治理环境违法犯罪的两项手段,目前不能高效整合起来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机制不够完善、衔接效果不够流畅。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研究存在学科交叉的情况,其在执法与司法实践领域具有独特的表现与要求。本文以衔接机制的角度出发,探寻我国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完善策略,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和评议;第二部分从现有规定和实践现状两个角度对我国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现状进行了阐释,释明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指导理论以及分工框架;第三部分分析了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按照问题的性质进一步分为实体、程序和技术三个方面,实体层面中论述了部门职责分配、案件性质认定、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并用三个问题。程序层面中论述了证据衔接机制和证据互认规则两个问题。技术层面中论证了信息技术共享平台的适用和信息技术配置两个问题;第四部分结合上文的分析,探究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中实体、程序和技术三个方面问题的完善策略,实体上要加强部门分工联动、确立案件认定标准以及完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并用规则。程序上要完善证据衔接机制并且健全案件双向移送机制。技术上要加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提高信息技术分析能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的完善有所裨益。
王延阳[6](2021)在《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和核心性的关键领域,林业行政执法是林业治理的主要法治机制,它在保护森林资源、实现生态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促使林业行政执法达到预期目标,提升林业行政执法效果,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机制。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林业行政执法评估活动,其在推进林业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的同时,也暴露出林业行政执法评估的非规范化、非合理化以及评估标准与方法的非科学化等问题,因此如何有序地推进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达到通过评估实现林业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的目标,就成为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理论课题。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就是评估主体对林业行政执法主体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活动所进行的评价。实践中存在着国家主导型评估、社会主导型评估以及两者相互结合的合作型评估等多种评估模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评估,关键性的问题是评估标准、评估指标的选择和确定。这一核心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基于这一认识,本文试图在理论上构建一个相对合理的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并试图从基础、延伸、社会评价和支持保障等四个维度拟定出切合林业执法实践的评估指标;进而以这些标准和指标进行实践中的实样进行实证检测,发掘出影响林业行政执法效果的约束条件、对现行的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工作提出有意义的改进对策。文章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也即第二章,主要是对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涉及的相关概念做出基本的界定,以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以及研究价值;第二部分是对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结构要素进行解析,分别对评估主体(评估模式的主要划分依据)、评估对象、评估标准、评估指标等要素进行探究,试图从理论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林业行政执法评估过程的整体性认知;第三部分试图对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中的执法依据、执法过程以及执法监督三个关键环节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补充第二部分对评估要素分析的不足,凸显出对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过程性;第四部分是对林业行政执法评估结果的应用环节进行解析,通过这个环节的实际考查,进一步论证和说明林业行政执法效果的有效性条件和执法效果评估的应用价值。本文试图运用行政执法理论和效果评估理论,勾画出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结构要素和完整过程,形成一个相对合理、完整的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框架,以期为矫正实践中存在着的林业系统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随意性、非科学性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为逐步建设起有效的、科学化的行政执法效果评估体系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徐林[7](2021)在《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新一轮深化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更是不断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面对交通运输行业的迅速发展,现有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已经适应不了行业现实发展需要,交通运输执法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愈发显现。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历经近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和进展,特别是在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深化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被党中央提上了重要日程,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作为重要改革任务来抓。文章开篇介绍了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国内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交通执法管理相关研究为切入点,阐明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虽然是我国特有的机构改革,但也与现代公共管理经典理论具有高度契合之处。通过界定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概念,回顾我国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发展历程,之后以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取得的成效和改革实践情况展开分析。在文章核心章节部分,通过探究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尚存的问题和成因,同时为发现更加适合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深化改革的对策,选取了重庆市、杭州市、沈阳市三个地区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案件进行剖析,总结三地改革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期获得对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有益参考。文章最后部分,在分析改革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公共管理相关理论和改革实践案例有益经验,从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身份、提升执法队伍建设水平、打造升级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以及建立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五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解决对策。
黄亚兰[8](2021)在《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粤港澳大湾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定位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湾区,但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化进程加快,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部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严重,沿海城市带来的海域生态环境压力更为明显。近岸海域(海洋)污染具有流动性、跨区域性,区域性海域(海洋)污染防治问题上坚持必须以区域化调整方法。近年来学者们拓宽了对于海洋污染治理的研究视野,从单一政府走向纵横的区域间府际关系。笔者认为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的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治,府际合作治理是必然选择。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文章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中府际合作这一主要形式,主要包含编制区域统一规划、区域立法协同、制定区域政策,区域执法合作。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合作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主要包括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和大湾区府际合作治理近岸海域环境现状,发现大湾区有些政府出台了近岸海域环境防治的相关政策,颁布实施了海域治理相关条例,地市政府间及部门间实施一些合作治理行动,但在研究分析中发现,当前大湾区府际合作存在许多问题,如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规划未统一,立法不对接,政策不衔接,执法不协同等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其他区域旧金山湾区、濑户内海、渤海湾三个地区府际合作治理近岸海域(海洋)环境的成功的经验进行梳理,发现这些海域十分重视区域海域(海洋)环境立法、区域海域环境治理的规划引领、区域海洋执法合作和能力建设及区域合作机制。结合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借鉴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中府际合作的路径选择。本文分别从制定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统一规划、推进区域近岸海域立法协同,实现区域近岸海域政策衔接,加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执法合作四个方面推动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的改善,促进生态环境优美的世界级美丽湾区的早日建成。
普映生[9](2021)在《基层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风险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的不断形成,经济发展模式也实现了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转型,国民经济实力得到巨大增强。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税收占到八成以上,而担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历史重大责任的基层税务机关,为了充分实现国家宏观政策的生根落地,进一步发挥税收调节经济职能,国家不断推出一系列税收政策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对税收领域的监管也就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方面对实施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基层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同时也对纳税人维护税收遵从程度作出了新标准,但最关键的还是要提升税务执法水平。在执法过程中,税收罚款是最常见、最普通的执法行为,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风险隐患较多的工作节点。传统的执法方式、执法理念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新格局,面对税务行政处罚案件日益频繁的严峻情形,如何在执法过程中查找执法风险点、规范处罚标准、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从而保护税务执法人员就显得十分迫切。本文以云南省税务系统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为背景,充分运用访谈调研、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主要以风险管理、信息不对称和内部控制三个理论为基础,以B税务分局的行政处罚现状为例,通过查找该分局在税务行政处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为了增强对税务行政处罚案件的说服力,笔者还对部分县(区)税务局行政处罚现状(违法类型占比情况)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先后对昆明、红河、文山等200个一线税务执法人员进行访谈,共发出200份,收回200份。为更直接、更详细掌握县(区)税务局在行政处罚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还分别对100名企业财务和办税人员进行了电话交流,获得部分信息。通过梳理基层税务机关在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最常见的三个风险,分别是制度缺陷、“一事不二罚”概念模糊性风险和证据收集程序违法风险,而且还对税务行政处罚风险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借鉴国内三个税务局降低行政处罚风险的做法,最后制定出税务行政处罚风险防范六个方面的措施,以期望能够对基层税务执法人员在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如何识别执法风险、做好风险防范、提升风险意识、保护自身安全有所帮助。
曾思航[10](2021)在《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富民县税务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税务系统从税制结构、税务行政审批、税收征管方式、机构设置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种种举措和改革,在优化体系的同时,也给税务机关带来了许多挑战,需要面对许多全新的、复杂的问题。由此可见,税务机关,特别是作为执法一线的基层税务机关,面临着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管理内容与改革后带来的新形式、新任务、新情况的碰撞和交融。所以说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税收环境和日新月异的税收政策中规范税收执法行为,防范执法风险显得尤为重要。鉴于基层税务机关执法所面临的新状况,笔者基于公共管理学的视角,依据相关理论,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税收风险管理经验,对富民县税务局所面临的执法风险进行深入剖析,查找执法风险及成因,归纳总结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希望研究结果能够对破解基层税务机关的执法风险难题有所启示。首先,绪论部分,通过对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式进行阐述,对国内以及国外有关的税收执法风险的文献进行整理总结;第一章,通过对核心概念进行定义和解释,整理相关理论内容,分析理论对该文章的支撑作用,从而为本文的研究夯实根基;第二章,针对结合自身工作对富民县税务局执法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汇总和分析,对当前存在的税收执法风险进行总结和预测,为后文进行原因分析提供目标;第三章,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详细探究;第四章,根据相关理论,针对造成执法风险的原因提出相应对策,已达到降低基层税务机关执法风险的目的。以COSO全面风险管理框架理论为依据,从税收五个方面入手开展建设,包含了强化主体建设、完善法律体系、改善执法环境、优化执法风险管理流程、加强执法监督等方面。以实现有机制指导执法方向,有规范指引让执法人员按图索骥,有高效科学的执法环境,有风险防御能力强的执法主体,以实现基层税务机关执法风险的显着下降,达到事前预防,事中减少,事后可弥补的成效。具体的对策为:完善税收法律体系、强化税收主体建设、改善税收执法环境、优化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流程、加强税收执法监督。通过上述的对策,可以有效的提升执法质量,优化执法环境,从而降低执法风险。
二、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3)托克托县森林公安行政执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五)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
1.概念界定 |
2.理论概述 |
一、托克托县森林公安行政执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一)托克托县森林公安行政执法现状问卷调查 |
1.调查问卷的设计 |
2.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 |
3.新形势下森林公安行政执法情况 |
4.调查体会 |
(二)存在的问题 |
1.执法力量薄弱 |
2.执法主体素质低 |
3.执法权责不明晰 |
4.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妥当 |
5.工作作风不扎实 |
6.部门配合有壁垒 |
二、托克托县森林公安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人才招录不顺畅 |
(二)培训机制不健全 |
(三)相关法律不完善 |
1.执法环境有变化 |
2.法律规定不一致 |
(四)思想认识不到位 |
(五)执法部门不明确 |
三、森林公安行政执法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
(一)国外 |
1.意大利垂直管理 |
2.德国环境警察完善的法律制度 |
(二)国内 |
1.江西省成立生态综合执法大队 |
2.海南森林公安垂直管理 |
四、提高森林公安行政执法质量的对策建议 |
(一)加强队伍建设 |
1.招录专业人才,提升民警素质 |
2.探索育人模式,培育新型人才 |
(二)提升文化水平 |
(三)改进执法过程 |
1.灵活使用自由裁量权 |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四)严格执法规范 |
(五)加强部门协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托克托县森林公安行政执法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5)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一、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现有机制 |
(一)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规定现状 |
1.刑事法律方面 |
2.行政法律法规方面 |
3.规范性文件方面 |
(二)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实践现状 |
1.执法机关对涉嫌犯罪案件进行移送 |
2.公安机关受理涉嫌犯罪案件 |
3.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监督程序 |
4.证据规则与信息共享平台 |
二、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问题分析 |
(一)实体问题 |
1.部门职责分配不明确 |
2.案件性质认定不清晰 |
3.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并用规则不健全 |
(二)程序问题 |
1.证据衔接机制不完善 |
2.证据互认规则不具体 |
(三)技术问题 |
1.信息共享平台使用效果不佳 |
2.信息技术配置落后 |
三、健全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对策建议 |
(一)实体方面 |
1.加强部门分工联动 |
2.确立案件认定标准 |
3.完善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并用规则 |
(二)程序方面 |
1.完善证据衔接机制 |
2.健全案件双向移送机制 |
(三)技术方面 |
1.加强建设信息共享平台 |
2.提高信息技术分析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四)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 |
1.研究内容 |
2.主要研究方法 |
(五)本文创新点 |
二、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理论分析 |
(一)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价值分析 |
1.正义价值的追求 |
2.评估可以有效展示现状 |
3.评估能促进问题改进 |
4.评估能完善立法 |
(二)制约林业行政执法效果的关联性因素分析 |
1.法律本身 |
2.执法理念 |
3.执法主体 |
4.经费投入 |
5.外部环境 |
(三)林业行政执法效果及构成 |
1.林业行政执法的概念分析 |
2.林业行政执法效果的概念分析 |
3.林业行政执法效果的构成 |
(四)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 |
1.法律实施效果评估 |
2.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结构分析 |
三、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体系的构造 |
(一)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模式的选择 |
1.林业行政执法效果的国家主导型评估 |
2.林业行政执法效果的社会主导型评估 |
3.林业行政执法效果的国家与社会联动型评估 |
(二)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客体 |
1.评估对象的范围 |
2.选定有效的评估对象 |
(三)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标准 |
1.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合法性标准 |
2.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合理性标准 |
3.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技术性标准 |
(四)设定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指标的原则 |
1.关注林业行政执法目的 |
2.突出评估重点 |
3.评估指标量化 |
(五)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维度及指标 |
1.基础维度 |
2.延伸维度 |
3.社会评价维度 |
4.支持保障维度 |
四、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的关键环节 |
(一)林业执法依据评估 |
1.执法依据的实施状况 |
2.执法依据中存在的问题 |
(二)林业执法体制评估 |
1.林业执法体制的现状 |
2.执法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
(三)林业执法监督评估 |
1.执法监督的实施状况 |
2.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
五、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结果的运用:约束性条件及提升对策 |
(一)林业行政执法主体法治化 |
1.完善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相关立法 |
2.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 |
(二)林业行政执法运行机制规范化 |
1.完善相关程序立法 |
2.优化林业行政执法程序 |
(三)林业行政执法监督常态化 |
1.强化纠错问责机制 |
2.完善内外部监督 |
3.全面铺开林长制 |
研究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现有研究不足之处 |
(三)研究主要内容及思路 |
1.研究主要内容 |
2.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1.访谈法 |
2.案例分析法 |
二、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
(一)相关概念解析 |
1.交通运输 |
2.综合行政执法 |
3.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1.整体性治理理论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大连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改革实践及现状分析 |
(一)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历程回顾 |
1.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阶段 |
2.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阶段 |
3.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化阶段 |
(二)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 |
1.大连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 |
2.大连市交通运输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实践 |
3.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 |
4.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基本情况 |
(三)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成效 |
1.明确了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的监管职责 |
2.推动了执法力量的下沉 |
3.整合了交通运输执法职责和队伍 |
4.精简规范了执法事项 |
(四)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实证研究分析 |
1.访谈提纲设计 |
2.访谈过程 |
3.访谈结果分析 |
4.访谈总结 |
四、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 |
1.执法主体资格缺失 |
2.执法机构性质和人员编制矛盾突出 |
3.基层执法力量薄弱 |
4.执法信息化建设滞后 |
5.跨部门协作效率低 |
(二)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1.修订完善法律法规不及时 |
2.人员编制规范政策出台不及时 |
3.机构设置不合理 |
4.执法信息化建设保障不足 |
5.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 |
五、其他省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践经验借鉴 |
(一)重庆市实行高速公路集中统一执法 |
(二)杭州市执法机构推动执法力量下沉 |
(三)沈阳市明确执法队机构性质 |
六、深化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对策 |
(一)修订完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法律法规体系 |
1.及时修订综合行政执法相关法律法规 |
2.不断完善交通运输行业法律法规 |
(二)明确机构性质和规范人员编制身份 |
1.明确执法队性质 |
2.规范执法人员编制身份 |
(三)提升队伍建设水平 |
1.合理设置内设机构 |
2.不断优化提升人员综合素质 |
(四)打造升级全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信息平台 |
1.整合搭建全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平台 |
2.加大推广非现场执法模式 |
(五)建立健全跨部门执法协作机制 |
1.建立健全执法协作制度 |
2.继续深化跨部门跨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访谈提纲 |
致谢 |
(8)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简要评述 |
1.3 核心概念界定 |
1.3.1 粤港澳大湾区 |
1.3.2 近岸海域 |
1.3.3 府际合作治理 |
1.4 理论基础 |
1.4.1 府际关系理论 |
1.4.2 集体行动理论 |
1.4.3 整体性治理理论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及不足 |
1.6.1 研究创新 |
1.6.2 研究不足 |
第2章 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及政府环境合作治理的现状 |
2.1 粤港澳大湾区近海海域环境现状 |
2.1.1 近岸海域水环境状况 |
2.1.2 近岸海域垃圾污染现状 |
2.1.3 近岸海域生态状况 |
2.2 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中府际合作的现状 |
2.2.1 出台了近岸海域环境防治相关政策 |
2.2.2 颁布了海域治理相关法律条例 |
2.2.3 实施了近岸海域污染合作治理行动 |
第3章 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中府际合作的困境 |
3.1 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规划未统一 |
3.1.1 尚未重视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规划 |
3.1.2 尚未统一编制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规划 |
3.2 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立法不对接 |
3.2.1 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相关立法缺位 |
3.2.2 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相关立法有冲突 |
3.2.3 大湾区区域协同立法机制尚未建立 |
3.3 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政策不衔接 |
3.3.1 地方政府及部门间环境目标不一致 |
3.3.2 不同地方政府间环境政策存在差异 |
3.4 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执法不协同 |
3.4.1 环境标准不统一导致执法冲突 |
3.4.2 尚未建立常态化环境执法合作机制 |
第4章 国内外近岸海域(海洋)环境合作治理的经验借鉴 |
4.1 国内外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探索 |
4.1.1 旧金山大湾区海域环境合作治理 |
4.1.2 濑户内海近岸海域环境合作治理 |
4.1.3 渤海湾近岸海域环境合作治理 |
4.2 国内外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经验 |
4.2.1 重视区域海域(海洋)环境立法 |
4.2.2 重视区域海洋环境治理规划引领 |
4.2.3 重视区域海洋执法合作和能力建设 |
4.2.4 重视区域海洋环境治理的合作机制 |
第5章 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中府际合作的路径 |
5.1 制定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统一规划 |
5.1.1 共同编制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规划 |
5.1.2 落实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规划实施的考核 |
5.2 推进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立法协同 |
5.2.1 探索不同法律制度下环境立法协同的模式 |
5.2.2 建立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立法协同的机制 |
5.3 实现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政策衔接 |
5.3.1 近岸海域环境治理政策制定的衔接 |
5.3.2 近岸海域环境治理政策实施的衔接 |
5.3.3 近岸海域环境治理政策调整的衔接 |
5.4 加强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执法合作 |
5.4.1 制定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执法合作计划 |
5.4.2 统一近岸海域环境治理的执法标准 |
5.4.3 提高近岸海域环境执法队伍的能力素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后记 |
(9)基层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风险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税务行政处罚研究动态及文献评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点 |
(一)创新点 |
(二)不足点 |
第一章 关键概念界定及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税务行政处罚的含义及其特征 |
一、行政处罚的含义及分类 |
二、税务行政处罚概述及其特征 |
第二节 税务行政处罚的风险及指导原则 |
一、税务行政处罚的风险 |
二、税务行政处罚的指导原则 |
第三节 税务行政处罚的风险理论基础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内部控制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二章 基层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基层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现状—以B税务分局为例 |
一、B税务分局简介及征管概况 |
二、B税务分局行政处罚现状 |
三、部分县(区)税务局行政处罚现状 |
第二节 基层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存在问题 |
一、B税务分局自身存在的问题 |
二、部分县(区)税务局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三章 基层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风险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风险识别 |
一、制度缺陷带来潜在风险 |
二、以“一事不二罚”为例的法律概念模糊性风险 |
三、证据收集程序违法风险 |
第二节 基层税务机关行政处罚风险成因分析 |
一、税务行政处罚风险意识重视程度偏弱 |
二、税务行政处罚内控监督管理落实不力 |
三、税务行政处罚信息不畅导致问题复杂 |
第四章 国内降低税务行政处罚风险做法借鉴 |
第一节 国内降低税务行政处罚风险做法 |
一、广东省深圳市税务局:“智税”创新税务风险预防新举措 |
二、山东省烟台市税务局:依托“双中台”建立税收风险“分诊台” |
三、辽宁省大连市税务局:定目标、找疑点、识风险 |
第二节 国内降低税务行政处罚风险做法启示 |
一、树立风险意识,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
二、查找风险疑点,确定风险目标 |
三、科技全流程监控,多部门协作配合 |
第五章 基层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风险防范对策 |
第一节 加强税收法律体制建设 |
一、规范自由裁量权配套制度 |
二、研究制定税务证据法 |
三、大力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
第二节 提升执法人员综合素质 |
一、提升基层税务执法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 |
二、建立人才培养的“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 |
三、建立税务人员容错纠错机制 |
第三节 强化税收与科技相融合 |
一、操作系统设计要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 |
二、系统功能设计要与税收业务需求相适应 |
三、税收管理实现要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契合 |
四、税收大数据分析要与税收数据治理相匹配 |
第四节 营造公正透明执法环境 |
一、强化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
二、落实税务处罚回避制度 |
三、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
第五节 筑牢风险意识依法治税 |
一、以纳税人的经营行为为基础,正确识别风险等级 |
二、根据风险等级大小的不同,分别实行不同管理方式 |
第六节 完善税务处罚监督机制 |
一、健全内外监督控制体系 |
二、建立科学绩效考评体系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富民县税务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及文献综述 |
(一)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与不足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一章 核心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 |
一、基层税务机关 |
二、风险管理 |
三、税收执法 |
四、税收执法风险 |
五、税收执法风险管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税收法治理论 |
二、风险管理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四、内部控制理论 |
第二章 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现状 |
第一节 富民县税务局概况 |
一、富民县税务局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 |
二、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部门职责 |
三、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
第二节 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表现 |
一、户籍管理方面 |
二、发票管理方面 |
三、税收政策法规执行方面 |
四、申报征收方面 |
五、行政处罚方面 |
第三节 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成效 |
一、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成效 |
二、富民县税务局税收执法风险管理评价 |
第三章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
一、税收执法依据不当 |
二、税收执法程序不合法 |
三、税收执法主体执法过程中“缺位”或“越位” |
第二节 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问题成因分析 |
一、税收执法主体层面原因 |
二、税收制度层面原因 |
三、税收执法管理层面原因 |
四、税收执法外部环境层面原因 |
第四章 优化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完善税收法律体系 |
一、完善法律法规,保障执法行为法律基础 |
二、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 |
三、整合现有操作指引,统一执法流程 |
第二节 加强税收主体建设 |
一、规范基层税务机关执法权限 |
二、提高税收执法人员素质 |
第三节 改善税收执法环境 |
一、加强外部门协同合作 |
二、提升纳税人纳税遵从度 |
第四节 优化税收执法风险管理流程 |
一、加强人员配置 |
二、培养风险思维 |
三、建立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五节 强化税收执法监督 |
一、强化外部监督 |
二、建立长效内控机制 |
结论 |
一、研究的发现与贡献 |
二、研究的限制与不足 |
三、研究的展望与前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环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L市环境行政执法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茹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2]T市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 贾毅.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3]托克托县森林公安行政执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关润霞.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基层环境行政执法面临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基于青岛市L区的案例[D]. 郭晓雨. 青岛大学, 2021
- [5]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研究[D]. 刘兆坤.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6]林业行政执法效果评估研究[D]. 王延阳.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大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徐林.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8]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海域环境治理中的府际合作研究[D]. 黄亚兰.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2021(12)
- [9]基层税务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风险及对策研究[D]. 普映生.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10]基层税务机关税收执法风险管理研究 ——以富民县税务局为例[D]. 曾思航.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