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围棋史料简介

敦煌围棋史料简介

一、敦煌围棋史料述略(论文文献综述)

陈肖肖[1](2021)在《唐代体育诗的层阶化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在唐代均达到了顶峰。唐诗作为唐代文学一朵奇葩,其中更是有众多的体育抒写。因此,唐诗成了研究唐代体育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更加成为需要深入挖掘的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这一“宝贵财富”进行细致解读,认真探究,不仅有利于构建体育学与史学、文学之间的桥梁,而且还能拓宽体育学的研究视角,为全面揭示唐代体育生活风貌提供有效路径,为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提供有益借鉴。文中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旁证发、诗史互证法,在学习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北京大学《全唐诗分析系统》、结合《全唐诗》《全唐诗补编》纸质稿以及部分诗人的别集,将诗题中明确写明是某一“体育活动”的“体育诗歌”检索择录,学习应用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相关理论,将这些体育诗歌分为八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择取射猎、打球、竞渡、拔河、围棋、斗鸡等体育活动,就其中鲜明表现出的“层阶化”现象,以个案分析的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唐代体育诗歌创作,从创作主体来看,无论是帝王后妃,还是公卿将相;无论是州县刺史,还是幕府属僚;具有不同身份地位的诗人均有体育诗歌的创作。拥有实权的帝王与州府刺史处于“有为”的阶层,他们对于体育活动的引领作用巨大,而朝臣与幕府属僚的积极应和也极大地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传播。从唐代体育诗歌创作所体现的“层阶化”,与国家安危、社会稳定、民生疾苦息息相关,充分体现着体育活动的社会治理特点。全文分为绪论、研究对象与方法、帝王朝臣的体育诗歌创作、州府刺史幕僚的体育诗歌创作及结语和余论五部分。“帝王朝臣的体育诗歌创作”部分,主要以“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为考察中心,围绕这两位皇帝,论述了初盛唐时期帝王朝臣的体育诗歌创作,分析了“顶层”的体育生活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州府刺史幕僚的体育诗歌创作”则以中唐时期影响较大的剌史张建封和幕僚韩愈为考察中心,围绕这两位诗人的创作,探讨了州县官吏的体育诗歌创作,以此为个案,分析了“中层”“基层”体育生活的群体性、广泛性。鉴于材料的繁富,时间紧迫,以及笔者能力所限,全文采用的个案研案方法,仅仅对唐代体育诗歌的层阶化研究进行了浅尝辄止的分析,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待后续再进一步全面深入的探讨。

张茜[2](2021)在《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旨在通过对清代山东诗文作家进行研究,对清代山东诗文创作进行一次整体的观照。全文将研究清代山东诗文创作的特点所在,梳理清代山东较具特色的作家及其作品,研究各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及其创作,并对清代山东诗学思想的发展与变化及其背后的成因进行探讨。第一章第一节主要分析清代山东诗文创作的生成机制,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科举教育情况、独特的地域文化等背景因素。第二节主要概述清代山东的诗学思想发展流变及文论思想等内容,诗学思想部分,主要展现清初作家对前代诗学的批判、继承和再发展,以及清代山东内部纵向时间轴上诗学思想的流变趋势。其后,本文的第二章至第六章,将以地区作为分章标准,分别写济南地区、青州地区、兖州地区、胶东地区及其它地区这五个部分。其排列标准,从前至后分别为传统文学中心、新兴文学中心,然后是传统、新兴之外的其他地区。这其中,济南地区、青州地区和兖州地区作为山东的传统文学中心,自古以来文学创作就极为发达,而胶东地区所包括的登州府和莱州府,则是两个自明末兴起的新兴文学中心。在传统文学中心和新兴文学中心之外,本文还设置了第六章,对除传统、新兴两种文学中心之外的其他地区的作家及其创作进行研究,以达到较为全面的对清代山东地区作家、作品及代表性文学家族进行研究的目的。第二章主写济南地区。该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分别写王士祯和蒲松龄,两人同为清初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坛巨匠,在各自的领域进行了不同但却极致的文学艺术探索。第三节写田雯,其人也是清初山左诗歌创作的集大成者。第四节以清初济南地区较具代表性的其他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作家的生平及文学创作。第五节重点研究清代济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关注其家族内的作家及其作品。第三章主写青州地区。该章第一节的研究对象为赵执信,其与王士祯有着诗歌理论上的对峙,主张现实主义传统。第二节研究对象为“安丘二曹”的曹贞吉和曹申吉两兄弟,其中曹贞吉入赵执信的《谈龙录》,同时也是清初“诗中十子”之一,兄弟两人皆是清初闪耀全国文坛的大家。第三节以丁耀亢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诗文创作。第四节以青州地区其他具有特点和地方影响力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第五节则以青州地区具有代表性文学家族作为研究对象,展现清代青州地区的文学家族的作家及创作情况。第四章主写兖州地区。第一节写曲阜地区,研究曲阜地区在清代极具代表性的四位作家,分别为颜光敏、孔尚任、颜光猷和桂馥。第二节以宁阳地区的黄恩彤作为研究对象。第三节则关注清代兖州地区的文学家族,以曲阜孔氏和曲阜颜氏最为代表,这两个文学家族在有清一代诞生了大量的作家,并创作了很多相当不俗的文学作品。第五章主写胶东地区。该地区主要包括山东的莱州府和登州府,这两个地区经过明代前期和中期的积累,至明后期逐渐成为山东地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学中心。该章第一节以清初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的宋琬作为研究对象。第二节则以高密诗派作为研究对象,展现乾隆时期兴起的高密诗派与其前辈神韵诗派的不同主张,以及该时期诗歌主张转变的背后成因。第三节以胶东地区具有代表性文学家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清代胶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族的作家及其创作。第六章主写其他地区,在传统文学中心和新兴文学中心之外,山东还有武定府、泰安府、沂州府、曹州府等地区,这些地区非传统的通衢大邑,亦非政治中心,故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发展皆落后于传统和新兴文学中心所在的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多产生于清中期及以后,是长时间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积累的结果,该章第一节选取的吴重熹,即为清道光时期诞生的一位较具影响力的作家。除去较具代表性的作家之外,该章第二节以家族为中心,选取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家族进行了研究,试图由这几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文学家族的创作,来一窥这些地区在清代的文学创作情况。

薛更新[3](2020)在《唐代角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角抵是古代先民在生产生活中进行的两两相抵的徒手竞力活动,经过文化融入与历史演变,发展成为今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摔跤运动。深入研究角抵的历史面貌与发展演变,对于书写武术历史、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献研究可知,角抵的历史发展大致分为以下阶段:先秦以徒手搏击为主的蓬勃发展时期、秦汉角抵的多元化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角抵的相对狭隘发展时期,直到唐代进入专门化发展时期,该时期为宋元明清角抵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其中,唐代是角抵发展的繁荣阶段,该时期角抵的发展具有典范性和承接性特点,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唐代角抵主要开展于宫廷、军中和民间,同时在其对外交流中,主要以与日本的交流和发展为主。本文以唐代角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图像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主要从唐代角抵发展的历史背景,研究了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特征,以及其历史价值和对现代摔跤运动的启示等问题。研究认为,唐代历史背景有利于角抵运动的开展。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政治上,唐代的统一与安定以及角抵为统治者所喜爱,为角抵开展提供了保障;经济上,繁荣的封建经济为角抵的普及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军政上,府兵制和武举制的开展激发了民众的习武热情,助推角抵在军中的普及;社会上,尚武风气盛行、宽松的外交政策和文化氛围为角抵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以上历史背景下,唐代角抵在国内各阶层广泛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在宫廷中作为取乐于统治阶层和宴会仪式助兴的节目;在军中是选拔优等士兵、汇报训练效果和提高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民间则成为民众娱乐、健身的活动方式。与此同时,在对外交流发达的唐代,角抵也走出了国门。研究唐时日本的相扑运动,通过对当时国内外角抵手在组织机构,服饰、场地等比赛规制,以及其在宫廷、民间的发展状况等进行比较,发现我国角抵的对日交流在唐代相对更频繁。根据唐代角抵的发展状况,其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统治阶级自上而下的推行、军队中军事作战的需要以及民间开展的大众娱乐表演活动。研究认为,唐代角抵发展的历史价值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政治价值主要表现为彰显了唐王朝的强大并推动了日本对唐文化的认同;二、军事价值主要表现为提高了唐军队战斗力并为士兵提供了新的晋升通道;三、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增强了普通民众体质并利于民众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唐代角抵的当代价值体现在对现代摔跤运动发展的启示:第一,内外兼修,充分发挥角抵的教化功能;第二,还淳反古,引导人们认识角抵的原貌;第三,注重创新,拓展角抵的现代生存空间。总体而言,唐代的政治、经济、军政和社会环境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促进了唐代角抵的发展。唐代角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宫廷、军中、民间三个社会领域,其发展缘由、机构与主体各不相同,但各阶层喜爱角抵的情况表明国内各阶层在角抵上处于较为统一的认知状态。日本遣唐使对日本认同唐文化有促进作用,通过唐时日本相扑和角抵的比较可见唐代角抵对日本的影响以及日本对唐文化的吸收和采纳。

陈前进[4](2020)在《《尊前集》笺注汇评》文中指出本文共分四章,在正文前有前言和凡例,正文後添加有附录。前言主要介绍了《尊前集》的版本源流问题和在注释过程中的一些具体操作问题。同时又对顾梧芳的生平和顾本《尊前集》的流传和存藏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证,其中为顾本《尊前集》缕出了一条淸晰的存藏脉络。同时,前言还对本注释的原则和方法以及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凡例主要对注释的过程中的一些操作细节进行了具体说明。《尊前集》是一部唐五代词总集,本文主要对《尊前集》所收的289首词作进行了笺注,笺注主要采用了详注的方式。本注所用的底本原不分卷,但在注释时,本文将其分成了三章。其中文章第二章包含了《尊前集》前面部分的110首作品,第三章主要包含了中间部分的122首作品,第四章主要包含了後面部分的57首作品。《尊前集》共出现36位词人,本文为每一位词人都撰有小传。每一首词都设有词牌解题、注释和汇评三个部分。解题主要以《钦定词谱》为主;注释主要采用详注的方式,着意于搜寻相关作品的本事和典故。对於其中出现的一些曾经在解释上有争议的字词,本文在注释时都详加求证,广泛参考,择优而取。在文章最後,本文选取了有五篇与《尊前集》相关的重要跋文作为附录,以资参考。

岳傲凡[5](2020)在《高句丽体育史料研究》文中提出体育是构成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中国体育而言,当代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发展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构建体育强国的步伐。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体育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体育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因此,对体育文化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文化既包括中原体育文化,也包括民族体育文化,既包括古代体育文化,也包括现代体育文化。体育活动是能最直观的反映出体育文化的主要方式,借助跨地域、跨时期地探究不同民族的体育活动,我们可以从中清楚的了解不同的体育文化。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历时六百多年的高句丽国的体育活动来研究高句丽民族的体育文化,最终总结出高句丽民族的体育文化特征。笔者借助六个部分完成本文: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本文探究背景和选题意义以及有关高句丽体育文化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在研究高句丽体育文化过程中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三和第四部分主要分别详细介绍了高句丽民族的射箭活动、百戏活动、角觝活动、舞蹈活动和蹴鞠活动以及同时期中原地区的射箭活动、百戏活动、角觝活动、舞蹈活动和蹴鞠活动,除此以外,还介绍了一些在文献资料中少有记载的其他活动。第五部分主要是进行了高句丽体育活动和同时期的中原地区体育活动的对比,从而总结出高句丽民族体育文化的特点,最终完成对高句丽文化一个较为清楚和完整地介绍,使大家对高句丽民族的体育文化特点也更清楚,从而更加了解高句丽文化。

杨洋[6](2019)在《《全唐诗》所见唐代体育运动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唐朝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唐诗更是古代文学史上的明珠。《全唐诗》收录了唐代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作,题材丰富,展示了唐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是研究唐代的重要史料。《全唐诗》中描写了大量体育运动,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有利于拓宽研究体育文化的视角,有利于构建体育学与文学、历史学的桥梁,更全面地揭示唐人体育生活的风貌。本文运用诗史互证法、旁证法、历史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结合考古史料、传世文献,将《全唐诗》中关于体育运动的诗作悉数辑出,根据体育学相关理论,将这些唐诗分为四类,分别为百戏类、竞技类、武术类和休闲类。百戏类共有92首诗,代表性项目有柘枝舞、羽衣霓裳舞、寻橦、走索等项目。竞技类共有154首诗,代表性项目有弈棋、击鞠、投壶、竞渡、拔河等项目。武术类共有286首诗,代表性项目有射术、剑术、刀术等。休闲类共有543首诗,代表性项目有登高、踏青、垂钓、斗鸡、竹马、秋千、击壤等。唐代体育文化整体呈现出尚竞、尚武、开放的社会风尚。武术类唐诗贯穿于整个朝代,帝王、文人、女性、少年等群体均勇敢尚武,喜好射猎;以击鞠、龙舟竞渡等项目为代表的竞技体育深受各个阶层喜爱,围观者甚众;唐代风气开放,女性体育运动繁荣,大开国门与西域、朝鲜半岛、日本等均有友好交流,体育文化也互相影响。唐代以安史之乱为转折点,体育文化变化显着。以文人士大夫为代表,士大夫们的体育精神由前期的积极向上、任侠尚武变为了后期的奢侈享乐、浮华放浪。唐在安史之乱后,社会风气由开放自信转为保守,女性地位向传统角色回归,女性体育活动由蓬勃开展逐渐走向衰微。

贡嘎诺贝[7](2019)在《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以藏汉文史料、历史文献、当代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基本材料,并以实地调研考察访谈所得的各种材料作为基本资料,运用分析、归纳、论证等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对流传于安多藏区的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形成、发展、具体项目、特点、文化价值等各方面做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并对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目前的状况、存在的困境、今后的发展对策及影响发展的因素等方面做了客观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认为安多藏族传统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经历了远古时期、吐蕃时期、政教合一时期、民国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安多藏族传统体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运动项目的性质来分,既有健身性的和竞技性的,又有娱乐性的和表演性的。按现代体育运动概念来分,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类型主要包括骑射类运动项目、射击类运动项目、力量型运动项目、田径类运动项目、棋牌类运动项目、气功类运动项目和其他类运动项目。其中赛马、赛牦牛、射箭、抱石举重、大象拔河、马术、藏式棋类、锅庄舞、藏密气功等都是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特色。安多藏族传统体育内涵丰富,集体能、技能、智能于一体,竞技与娱乐兼具,民族特色与地域特突出,与安多藏区的生产劳动和民俗风情紧密相连,扎根于民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庆典期间开展各种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民间体育活动成为安多传统体育传承的主要基础。安多藏族传统体育作为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身健体、品德教育、开发智力、拼搏进取、精神愉悦、社会和谐等多重文化功能,并在乡村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丰富中华体育文化、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新的历史发展条件下,由于地理、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安多藏族传统体育遇到了一定的发展困境,应对的主要措施是要高度重视安多传统体育的价值和意义,走传统体育与经济发展一体化、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加大政府投入和扶持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将传统体育引入到学校体育教育之中,大力培育后继人才。

杨子琦[8](2019)在《先秦至唐代的围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围棋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围棋在古人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横向来看,文本研究内容包括围棋的参与人员(即弈者)、围棋的形制、围棋的下法;从纵向来看,本文以朝代为线索,涉及的时间段先后包括先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本文前三章通过对不同时期弈者史料的梳理,试图通过弈者群体演变这一角度总结围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发展轨迹。第一章是对先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时期弈者的梳理分类,这一时期是围棋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未形成从事围棋的固定群体;第二章论述南北朝时期的弈者,这一时期围棋发展呈现出的特征是以贵族为主导的精英围棋;第三章论述隋唐时期的弈者,这一时期围棋发展的特征是社会各个阶层都参与其中的全民围棋。前三章在整体上展现弈者风采的同时探讨不同历史阶段这个群体构成的变化,进而总结出围棋发展演变的规律及其原因,这对研究古代其他游艺活动的发展规律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第四章探讨的是先秦至唐代围棋的形制与下法,在第一节中结合出土文物论述不同时期围棋的形制。在第二节中通过对古代围棋“五赋三论”的解读,论述在棋论中体现的围棋地位、术语与行棋的原则,并结合现代围棋的规则初步分析古代围棋的下法。

王力平[9](2018)在《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20—30年代,一批由旧入新、致力于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的史学家开启了隋唐生活史研究新领域。此后,中外学者分别从文化、风俗等不同角度对隋唐五代社会生活进行了探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近年来,随着墓志、敦煌吐鲁番文书、壁画、实物等新材料的利用,研究成果呈现出进一步深化、细化的特点,理论探讨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为今后这一主题研究的进一步全面和深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目前隋唐五代日常生活研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研究内容不平衡、对传世文献利用相对不足以及日常生活研究与名物制度研究相混淆等问题,还需要有关学者继续探索与开拓。

丁睿[10](2018)在《汉武帝故事唐前文献叙录及学术史述略》文中提出汉武帝刘彻作为一位影响深远的帝王,他生前一系列颇具传奇性的事迹为后世留下了很大的阐释、演绎空间。汉武帝事迹最早见于《史记》《汉书》等历史典籍,后经汉末魏晋时期文人小说家的演绎、增饰,以历史事迹为主体,裹挟着神话传说、神仙道教、谶纬思想以及民俗传说等内容的汉武帝故事大量出现,而《海内十洲记》《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和《汉武帝洞冥记》四部围绕汉武帝逸事而展开的小说作品,更是汉武帝故事体系得以正式形成的标志。由历史事迹演绎而来的汉武帝故事系统,无论是情节设置、人物形象,亦或是思想内容等都呈现出别样的风貌,这种史籍与小说作品之中对汉武帝故事内容的不同叙述,使得汉武帝故事研究颇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自二十世纪至今有关汉武帝故事研究的专着、期刊论文及博、硕士论文共达七十余项。学术发展需要不断回顾总结整理现有成果,方可展望未来研究治学之道。目前学术界尚无对汉武帝故事学术成果进行全面综合整理的文章,鉴于此,本文以“汉武帝故事唐前文献辑考及学术史述略”为题,共分五个章节对汉武帝故事展开探析。第一章是文献叙录,分别从史籍文献、小说作品文献以及其他文献三个方面出发,对汉武帝故事唐前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并对个别文献资料中的缺漏进行补辑。第二章是汉武帝故事文本解读。由于史籍文献中的汉武帝故事同小说作品中的汉武帝故事存在较大差异,故本章分别从史籍和小说作品着手,详细分析了汉武帝在不同文本中所呈现出的具体形象。此外,在分析史籍、小说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还对汉武帝故事研究兴起缘由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分析。第三章是将二十世纪以来所有汉武帝故事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梳理、探析,在整体把握二十世纪以来汉武帝故事学术成果的基础之上,以时间为序,对不同历史阶段的学术成果进行了深入的分类研究。第四章是在整体把握二十世纪以来汉武帝故事学术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其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进行廓清,并借此对汉武帝故事的未来发展研究之路进行展望,希以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提供稍许有益的帮助借鉴作用。

二、敦煌围棋史料述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敦煌围棋史料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1)唐代体育诗的层阶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以“唐代体育诗歌”为主题的研究
        1.3.2 以“唐诗体育”为主题的研究
        1.3.3 单项体育活动研究
        1.3.4 以往研究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有关研究的两点说明
        2.1.1 研究对象
        2.1.2 “层阶”研究的理论依据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逻辑分析法
        2.2.3 旁证法
        2.2.4 诗史互证法
第3章 帝王朝臣的体育诗歌创作——以唐太宗、唐玄宗为中心
    3.1 唐太宗《出猎》与《咏棋》
        3.1.1 《出猎》
        3.1.2 《咏棋》
    3.2 唐玄宗《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与《观拔河俗戏》
        3.2.1 《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
        3.2.2 《观拔河俗戏》
    3.3 小结
第4章 州府刺史幕僚的体育诗歌创作——以张建封、韩愈为中心
    4.1 张建封《竞渡歌》与《酬韩校书愈打球歌》
        4.1.1 《竞渡歌》
        4.1.2 《酬韩校书愈打球歌》
    4.2 韩愈《雉带箭》与《斗鸡联句》
        4.2.1 《雉带箭》
        4.2.2 《斗鸡联句》
    4.3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唐代体育诗歌一览表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综述
    二、几个问题的厘清
第一章 清代山东诗文总论
    第一节 清代山东诗文生成机制
        一、海岱齐鲁:山东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清代山东经济
        三、清代山东科举情况
        四、山东的独特地域文化
    第二节 清代山东诗学思想及文论思想
第二章 济南地区
    第一节 王士祯
    第二节 蒲松龄
    第三节 田雯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新城王氏
        二、淄川王氏
        三、历城朱氏
        四、德州田氏
第三章 青州地区
    第一节 赵执信
    第二节 安丘二曹:曹贞吉、曹申吉
    第三节 丁耀亢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安丘曹氏
        二、诸城刘氏
        三、诸城相州王氏
第四章 兖州地区
    第一节 曲阜代表作家
    第二节 黄恩彤
    第三节 文学家族
        一、曲阜孔氏
        二、曲阜颜氏
        三、济宁潘氏
第五章 胶东地区
    第一节 宋琬
    第二节 高密诗派
        一、高密三单
        二、高密三李
        三、高密诗派其他作家
    第三节 郝懿行、王懿荣
    第四节 其他代表作家
    第五节 文学家族
        一、福山王氏
        二、文登于氏
        三、文登毕氏
        四、即墨黄氏
        五、掖县赵氏
        六、高密单氏
第六章 其他地区
    第一节 吴重熹
    第二节 文学家族
        一、海丰吴氏
        二、惠民李氏
        三、曹县万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清代山东诗文作家小传
    一、济南
    二、兖州
    三、青州
    四、登州
    五、莱州
    六、泰安
    七、沂州
    八、曹州
    九、东昌
    十、武定
致谢

(3)唐代角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3.1 研究重点和难点
        1.3.2 研究创新点
    1.4 文献综述
        1.4.1 关于角抵的研究
        1.4.2 关于角抵历史流变的研究
        1.4.3 关于唐代体育的研究
    1.5 研究对象与方法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方法
2 唐代角抵发展的历史背景分析
    2.1 唐统治者对角抵的喜爱是其发展的主要政治因素
    2.2 唐代繁荣的封建经济为角抵普及奠定了物质基础
    2.3 唐沿袭府兵制和设立武举制是其发展的军政支持
    2.4 唐尚武之风为其开展和兴盛提供了良好社会环境
3 唐代角抵的发展状况及特征分析
    3.1 唐代角抵在国内的发展状况分析
        3.1.1 唐代的宫廷角抵:为统治阶层消遣与宴会助兴服务
        3.1.2 唐代的军中角抵:为选拔优等兵士和日常训练服务
        3.1.3 唐代的民间角抵:为民众娱乐身心和强身健体服务
    3.2 唐代角抵在国外的发展状况分析
    3.3 唐时国内外角抵手的竞技规制等比较
    3.4 唐代角抵的发展特征分析
        3.4.1 唐代角抵是自上而下推行的体育项目
        3.4.2 唐代角抵是服务于军事作战的操练法
        3.4.3 唐代角抵是供各阶层娱乐的表演节目
        3.4.4 唐代角抵是趋于专业与职业化的运动
        3.4.5 唐代角抵是大众广泛参与的健体拳技
4 唐代角抵发展的历史价值及现实启示
    4.1 唐代角抵发展的历史价值
        4.1.1 彰显了唐王朝的强大并推动了日本对唐文化的认同
        4.1.2 提高了唐军队战斗力并为士兵提供了新的晋升通道
        4.1.3 增强了普通民众体质并利于民众的个体社会化发展
    4.2 唐代角抵发展的现实启示
        4.2.1 内外兼修,充分发挥角抵的教化功能
        4.2.2 还淳反古,引导人们认识角抵的原貌
        4.2.3 注重创新,开发角抵的现代生存空间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尊前集》笺注汇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版本述略
    二、知人论世
    三、首见词作
    四、互见词作
    五、《尊前》词的主要内容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章 《尊前集》笺注汇评(上)
    明皇一首
        好时光
    昭宗二首
        巫山一段云
        又
    庄宗四首
        一叶落
        阳台梦
        歌头
        忆仙姿
    李王五首
        一斛珠
        子夜
        更漏子
        浣溪沙
        虞美人
    李白十二首
        连理枝
        淸平乐
        又
        又
        又
        又
        菩萨蛮
        又
        又
        淸平调
        又
        又
    韦应物四首
        调笑
        又
        三台
        又
    王建十首
        宫中三台
        又
        江南三台
        又
        又
        宫中调笑
        又
        又
        又
    杜牧一首
        八六子
    刘禹锡三十八首
        杨柳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竹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纥那曲
        又
        忆江南
        浪淘沙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潇湘神
        又
        抛球乐
        又
        杨柳枝
        又
    白居易二十六首
        杨柳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竹枝
        又
        又
        又
        浪淘沙
        又
        又
        又
        又
        又
        忆江南
        又
        又
        宴桃源
        又
        又
    卢贞一首
        杨柳枝
    张志和五首
        渔父
        又
        又
        又
        又
    司空图一首
        酒泉子
第三章 《尊前集》笺注汇评(中)
    韩偓二首
        浣溪沙
        又
    薛能十八首
        杨柳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成文干十首
        杨柳枝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冯延巳三首
        捣练子
        谒金门
        玉楼春
    温飞卿五首
        菩萨蛮
        又
        又
        又
        又
    皇甫松十首
        怨囘纥
        又
        竹枝
        又
        又
        又
        又
        又
        抛球乐
        又
    韦庄五首
        怨王孙
        定西蕃
        又
        淸平乐
        又
    张泌一首
        江城子
    毛文锡一首
        巫山一段云
    欧阳炯三十一首
        南歌子
        渔父
        又
        巫山一段云
        又
        春光好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西江月
        又
        赤枣子
        又
        女冠子
        又
        玉楼春
        又
        更漏子
        又
        定风波
        木兰花
        淸平乐
        菩萨蛮
        又
        又
        又
    和凝七首
        江城子
        又
        又
        又
        又
        喜迁莺
        麦秀两歧
    孙光宪二十三首
        浣溪沙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定风波
        南歌子
        又
        应天长
        生查子
        又
        又
        又
        遐方怨
        更漏子
        又
        又
        又
    魏承班六首
        生查子
        满宫花
        菩萨蛮
        谒金门
        又
        又
第四章 《尊前集》笺注汇评(下)
    阎选二首
        谒金门
        定风波
    尹鹗十一首
        江城子
        河满子
        女冠子
        菩萨蛮
        又
        拨棹子
        又
        金浮图
        秋夜月
        淸平乐
        又
    李珣十八首
        中兴乐
        渔父
        又
        又
        南乡子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定风波
        又
        又
        又
        又
        西溪子
        又
    李王八首
        望江南
        又
        更漏子
        蝶恋花
        淸平乐
        采桑子
        喜迁莺
        浣溪沙
    冯延巳七首
        罗敷艳歌
        又
        更漏子
        又
        临江仙
        虞美人
        又
    李王一首
        子夜啼
    庾传素一首
        木兰花
    刘侍读一首
        生查子
    欧阳彬左丞一首
        生查子
    许岷二首
        木兰花
        又
    林楚翘一首
        菩萨蛮
    薛道蕴一首
        谒金门
    徐昌图三首
        木兰花
        临江仙
        河传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高句丽体育史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现状研究
        1.3.2 国外现状研究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田野调查法
        2.2.3 二重证据法
        2.2.4 历史比较法
3.高句丽体育活动分类
    3.1 高句丽民族的“射箭”活动
    3.2 高句丽民族的“百戏”活动
    3.3 高句丽民族的“角觝”活动
    3.4 高句丽民族的“舞蹈”活动
    3.5 高句丽民族的“蹴鞠”活动
    3.6 高句丽民族的其他活动
        3.6.1 “投石”活动
        3.6.2 “跑步”活动
4.高句丽与同时期中原地区体育活动比较研究
    4.1 与中原地区“射箭”活动比较研究
    4.2 与中原地区“百戏”比较研究
    4.3 与中原地区“角觝”活动比较研究
    4.4 与中原地区“舞蹈”活动比较研究
    4.5 与中原地区“蹴鞠”活动比较研究
    4.6 与中原地区其他体育活动比较研究
        4.6.1 “投石”活动比较研究
        4.6.2 “跑步”活动比较研究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全唐诗》所见唐代体育运动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唐诗中体育项目的分类研究
        1.3.2 唐诗中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研究
        1.3.3 唐诗中体育运动的相关问题的研究
        1.3.4 研究存在的不足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诗史互证法
        2.2.3 旁证法
        2.2.4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全唐诗》所见唐代体育运动的具体内容
        3.1.1 百戏类
        3.1.2 竞技类
        3.1.3 武术类
        3.1.4 休闲类
    3.2 《全唐诗》所见唐代体育运动的时代风尚
        3.2.1 尚竞
        3.2.2 尚武
        3.2.3 开放
    3.3 唐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变化
        3.3.1 “安史之乱”前的体育文化
        3.3.2 “安史之乱”后的体育文化
4 研究结论
    4.1 《全唐诗》所见唐代体育运动的类别
    4.2 《全唐诗》所见唐代体育运动的时代风尚
    4.3 《全唐诗》所见唐代体育运动的发展变化
5 研究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广度有待完善
    5.2 研究深度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7)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概念综述
        1.3.1 安多地区的概念
        1.3.2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概念
        1.3.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溯源
    2.1 藏族传统体育
        2.1.1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
        2.1.2 藏族传统体育
    2.2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形成
    2.3 安多藏族体育的历史
第三章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类型与项目
    3.1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类型
    3.2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项目
        3.2.1 骑射类项目
        3.2.2 射击类项目
        3.2.3 力量型运动类
        3.2.4 跑跳类运动项目及登山
        3.2.5 棋牌类运动项目
        3.2.6 其他体育项目类
    3.3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3.3.1 原始性与传统性
        3.3.2 区域性与多样性
        3.3.3 竞技性与审美性
        3.3.4 生产性与节日性
        3.3.5 健身性与娱乐性
第四章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及其生存困境
    4.1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4.2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分布
    4.3 安多藏区目前开展的大型传统体育活动
    4.4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所面临的困境
第五章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探索
    5.1 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5.2 激发拼搏进取和竞争意识
    5.3 培养高尚的人格与品德教育
    5.4 开发智力
    5.5 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5.6 满足精神快乐方面
    5.7 推动经济发展
    5.8 弘扬传统文化
    5.9 增进民族团结
    5.10 丰富和繁荣我国民族体育文化
第六章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因素及对策
    6.1 影响安多藏族传统体育发展因素的分析
        6.1.1 地理因素
        6.1.2 经济因素
        6.1.3 文化因素
    6.2 安多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对策
        6.2.1 以经济发展推动传统体育发展,实现传统体育和经济建设的一体化
        6.2.2 以弘扬民族文化推动传统体育发展
        6.2.3 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相互促进与发展,加大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2.4 重视对传统体育发展的投入
        6.2.5 开展多种形式的传统体育活动
        6.2.6 大力培养民族传统体育人才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先秦至唐代的围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
第一章 先秦至东晋时期的围棋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弈者
    第二节 两汉三国两晋时期的弈者
        一、两汉时期的弈者
        二、三国时期的弈者
        三、两晋时期的弈者
    第三节 围棋发展的初期阶段
第二章 南北朝时期的围棋
    第一节 南北朝时期的弈者
        一、南朝品棋的兴盛和北朝的围棋高手
        二、皇帝和官僚主导下的围棋
    第二节 围棋发展的精英时代
第三章 隋唐时期的围棋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弈者
        一、皇帝围棋
        二、官僚围棋
        三、职业围棋
        四、外交围棋
    第二节 围棋发展的全民时代
        一、唐代全民围棋的原因
        二、唐代全民围棋的表现
        三、唐人围棋画面的重现
        四、与围棋全民性并存的另一个维度
        五、总结
第四章 先秦至唐代围棋的形制与下法
    第一节 围棋的形制
        一、两汉魏晋时期围棋的形制
        二、隋唐时期围棋的形制
    第二节 “五赋三论”:棋论中围棋的下法
        一、棋论中围棋的地位
        二、棋论中围棋的术语
        三、棋论中围棋行棋的原则以及与军事的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历程
二、隋唐日常生活史研究的主要领域
    (一)从摇篮到坟墓———关于人的生命历程的研究
    (二)关于衣食住行以及消费生活的研究
    (三)生活的律动———岁时节日与娱乐
    (四)精神世界———有关信仰生活的研究
    (五)群体与个体———女性,士、农、工、商、兵士的生活研究
    (六)特殊地区的生活———以敦煌、吐鲁番地区为中心
三、域外学者关于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的研究
四、关于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成绩、问题与思考

(10)汉武帝故事唐前文献叙录及学术史述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汉武帝故事唐前文献概述
二、汉武帝故事学术成果现状
    (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
    (二)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之前
    (三)二十一世纪至今 第一章 汉武帝故事唐前文献叙录
第一节 史书文献
    《史记》
    《汉书》
第二节 小说作品文献
    《海内十洲记》
    《汉武故事》
    《汉武帝内传》
    《汉武帝洞冥记》
    《列仙传》
    《博物志》
    《西京杂记》
    《神仙传》
    《搜神记》
    《拾遗记》
    《志怪》
    《幽明录》
    《世说新语》
    《异苑》
    《殷芸小说》
    《志怪》
    《述异记》
    《杂鬼神志怪》
    《水饰》
第三节 其他文献
    《抱朴子·内篇》
    《太平广记》
    《太平御览》
    《水经注》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二章 汉武帝故事文本解读
第一节 史书中的汉武帝
    一、汉武帝的政治统治
    二、汉武帝狂热的神仙迷信思想
第二节 小说作品中的汉武帝
    一、汉武帝的求仙故事
    二、汉武帝同后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三、政治与日常生活琐事
第三节 汉武帝故事研究兴起的缘由 第三章 二十世纪以来汉武帝故事学术史述略
第一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初起研究阶段
第二节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蓬勃发展阶段
    一、着者及成书情况的研究
    二、文学研究
    三、宗教学研究
    四、民俗学研究
第三节 二十一世纪至今的全面综合研究阶段
    一、着者及成书情况考辨之推进
    二、文学研究之发展
    三、宗教学研究之承继
    四、新领域研究之开拓
    五、综合全面研究之兴起 第四章 汉武帝故事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第一节 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
    一、研究视域守旧
    二、研究缺乏创新
    三、研究内容重复
    四、全面综合研究欠缺
第二节 未来研究展望
    一、民俗意象的挖掘与拓展
    二、传播学与接受学视角的解读
    三、主题内容的比较探究
    四、词性分类研究
    五、文献异文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汉武帝故事唐前文献辑录 附录Ⅱ
二十世纪以来汉武帝故事学术成果汇总表 后记

四、敦煌围棋史料述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唐代体育诗的层阶化研究[D]. 陈肖肖.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2]清代山东诗文作家研究[D]. 张茜.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3]唐代角抵研究[D]. 薛更新.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4]《尊前集》笺注汇评[D]. 陈前进.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句丽体育史料研究[D]. 岳傲凡.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6]《全唐诗》所见唐代体育运动及相关问题研究[D]. 杨洋.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7]安多藏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发展研究[D]. 贡嘎诺贝. 西北民族大学, 2019(02)
  • [8]先秦至唐代的围棋研究[D]. 杨子琦. 中央民族大学, 2019(12)
  • [9]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王力平.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8(01)
  • [10]汉武帝故事唐前文献叙录及学术史述略[D]. 丁睿.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标签:;  ;  ;  ;  ;  

敦煌围棋史料简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