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大黄对急性肝损伤肝能量代谢的影响

丹参、大黄对急性肝损伤肝能量代谢的影响

一、丹参、大黄对急性肝损伤时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彭朋,元唯安[1](2021)在《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中药药源性肝毒性和中药组分、个体差异及配伍等方面关系密切。从化学成分、作用机制、临床与动物实验的比较3个方面对中药引起的肝毒性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生物碱、萜类、蒽醌类化合物是引起中药肝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肝毒性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异常、肝细胞凋亡失调、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等。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关注其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所引起的肝毒性,才能进一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缪文茹[2](2021)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体质学说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发挥“治未病”的中医特色来防治新加坡NAFLD发生发展。2.在概述中西医诊治NAFLD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多年来治疗NAFLD的临床经验,结合新加坡NAFLD的中医体质特点,从NAFLD的“气虚痰湿瘀滞”的病因病机出发,以益气健脾、祛痰化瘀为大法,观察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NAFL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及临床证候积分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医干预NAFLD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理论研究1.1现代医学方面:从西医学对NAFLD认识的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性分析西医学对NAFLD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西医学对NAFLD认识存在的优缺点,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1.2中医学方面:从中医学对NAFLD的古今认识出发,着重整理历代重要的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症的有关论述,研究其学术渊源及规律。并且对近10年内防治NAFLD的现代中医文献进行经验总结,与古医籍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处。同时进行NAFLD中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以NAFLD的古今中医文献及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确立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与益气健脾消脂汤的组方原则。2.临床研究2.1选择500例新加坡NAFLD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问卷调查,同时开展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收集资料后,将其录入SPSS20.0电脑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2将问卷调查中符合要求的100例受试者分别采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50例)和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对照组,50例)治疗,然后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观察,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1.入选的500例NAFLD患者中:患者体质种类多数为一种体质,部分患者有两种体质,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具有多种体质,以1-3种体质的病例居多;按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为指导准则,NAFLD患者的自身体质占体质类型总数的百分比的分布规律如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高于正常值;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和降低的病例都存在。将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的体质与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常见有BMI增加(P<0.05),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与HDL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虚质与TG的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及阴虚质中AST升高(P<0.05),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中ALT升高(P<0.05),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中GGT升高(P<0.05),说明偏颇体质的患者常伴有肝血清转氨酶升高,而且因中医体质分类的差别,其AST、ALT、GGT改变则各有不同。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于男性。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 NAFLD(P<0.05)。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可达92%,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益气健脾消脂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肢体困重、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较其自身治疗前显着减轻(P<0.05),且治疗组疗后体重较对照组疗后体重降低(P<0.05)。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及肝血清转氨酶指标(ALT、AST、GGT)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均有显着的降血脂、保肝降酶的调节作用(P<0.05),治疗组疗后血脂及肝功能较对照组疗后有所降低(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后肝脏B超影像显示程度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本次问卷调查所能收集到的病例中,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痰湿质与湿热质常见于男性,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有BMI增加,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痰湿质、湿热质中HDL较正常水平降低。气虚质常可见TG降低。偏颇体质多伴有肝功能指标增高,但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其AST、ALT、GGT增高也不相同。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NAFLD患者。2.经过连续三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在减低症状积分,减轻BMI,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血清转氨酶指标、减轻肝脏病变在B超下严重程度方面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适用于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患者,其既能祛脂,又能保护肝脏、降低肝血清转氨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AFLD的中药制剂。

王爽[3](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龙胆泻肝制剂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肝损伤是临床上许多肝脏中常见病理基础,持续的伤害最终可能导致肝衰竭。当前,肝损伤的治疗主要是基于西药。西医在治疗肝损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有一些副作用。龙胆泻肝制剂是传统中草药复方,它主要用于治疗肝脏的炎症。我国的传统草药处方是多种草药的协同组合,主张联合用药和完整性。根据中医理论,中药处方以每种中药有效成分协同药理作用的形式治疗疾病。本研究借助于气相色谱-质谱(GC-MS)手段和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龙胆泻肝制剂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表明,龙胆泻肝汤对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通过调节丙酮酸、肌氨酸、延胡索酸、琥珀酸、L-别苏氨酸、4-羟基脯氨酸、柠檬酸和吲哚乳酸8种代谢标志物达成的。这8种代谢标志物与影响三羧酸循环、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乙醛酸、二羧酸代谢,丙酮酸代谢、糖酵解或糖异生5条代谢途径有关。龙胆泻肝颗粒对氧化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肝匀浆和血液的18种代谢标志物及涉及的精氨酸生物合成、谷氨酸代谢、天冬氨酸、丙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的生物合成、丁酸代谢、酪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D-谷氨酸代谢、精氨酸、D-谷氨酰胺、苯丙氨酸代谢、乙醛酸、脯氨酸代谢、二羧酸代谢、泛醌和其他萜醌生物合成等11条代谢路径有关。此外还与调节尿液的20种代谢标志物及涉及的苯丙氨酸、谷氨酸代谢、丙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的生物合成、乙醛酸、苯丙氨酸代谢、TCA循环、甘氨酸、二羧酸酯代谢、丝氨酸、苏氨酸的代谢、丁酸酯代谢、嘌呤代谢、泛醌和其他萜类醌的生物合成这9种代谢途径有关。龙胆苦苷对酒精性肝损伤(ALD)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影响88种生物标志物和19条代谢通路有关。其中中主要影响通路为三羧酸循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甘油磷酸穿梭),磷酸戊糖途径,甘油脂代谢和谷胱甘肽代谢。此外,还与抗凋亡有关。综上所述,龙胆泻肝制剂对大鼠肝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本论文的实验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龙胆泻肝制剂为保肝药物提供前期实验数据。

周怡驰[4](2021)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肝病大国,多种肝病高发,肝纤维化作为肝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肝纤维化是肝脏修复肝损伤引起的异常结缔组织增生和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病中,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甚至可持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肝纤维化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对于阻止肝病的发展、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有很大的意义。近年来,肝纤维化的病理分子生物学机制、临床诊疗技术等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西医对于抗纤维化疗效尚不确切,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具有确切的优势,已有多种注册适应证为肝纤维化的中成药上市。柴芪益肝方由导师胡世平教授所创,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经验方,前期临床和实验研究发现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胡教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获评“南粤最美中医”,从事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30多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脏疾病,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目的结合临床回顾性研究、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动物实验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作用机制,为该方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并分析总结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及其在柴芪益肝方组方思路中的应用。方法1、临床研究: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3日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肝病科门诊及住院部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并筛选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郁脾虚型患者。根据患者所服药物分为常规治疗组和CQYG组,收集所有患者治疗12个月前后的指标,包括主要指标:肝脏硬度值(LSM)、纤维化-4指数(FIB-4)、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次要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氨酰转酞酶(GGT),白蛋白(ALB),将所有检测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与组间比较。2、网络药理学:检索 TCMSP、TCMID、Swiss Target Prediction、OMIM、Gene Cards等数据库,筛选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和蛋白互作PPI网络,并进行拓扑学分析,筛选关键药效分子和核心靶点。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基于R语言对作用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3、动物实验:选取50只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抽取10只分别纳入空白对照组(CTL)、肝纤维化模型组(Model)、柴芪益肝方低剂量组(CQYG-L)、柴芪益肝方高剂量组(CQYG-H)和水飞蓟素治疗组(Silymarin),共5组。四氯化碳(carbontetrachloride,CCl4)腹腔注射建立小鼠肝纤维化模型: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含15%CCl4的橄榄油5ml·kg-1,每周2次,连续注射8周。从造模第1天起,柴芪益肝方低、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0.37 g·kg-1·d-1、0.74 g·kg-1·d-1的柴芪益肝方,水飞蓟素组给予100 mg·kg-1·d-1灌胃。实验结束,摘取所有小鼠肝脏、收集血清,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HE、天狼星红、Masson染色;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ST和ALT的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MDA、SOD、GSH-Px和Hyp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α-SMA、Collagen I、Vimentin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肝组织中Ki67+和Lgr5+细胞;提取各组肝组织RNA和蛋白,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Smad、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靶标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203人,其中,常规治疗组纳入101人,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22岁,平均年龄(41.34±0.90)岁;CQYG组纳入102人,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3.13±0.78)岁,两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无创肝纤维化指标(LSM、FIB-4、APRI)在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以及治疗后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两组治疗后LSM均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2)两组患者自身前后比较,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定量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治疗前和后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CQYG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HBsAg显着性降低(P<0.05),CQYG组治疗后HBV-DNA定量和HBsAg较治疗前均有下降趋势。(3)两组患者自身治疗前后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L、ALB)均在正常范围内,治疗后组间比较肝功能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预测:共获得121种CQYG治疗肝纤维化的潜在活性成分和257个对应的作用靶点,并筛选出14种关键药效分子及28个核心靶点。点度中心性值前10的核心靶点和关键药效分子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GO和KEGG结果主要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内皮细胞增殖、调节脂质代谢活动、血管生成、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3、动物实验研究:与模型组相比,CQYG各组和水飞蓟素组小鼠肝组织形态和胶原沉积较模型组改善,水飞蓟素组和CQYG-H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CQYG高剂量组肝组织MDA和Hyp的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P<0.05),SOD和GSH-Px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QYG组和水飞蓟素组α-SMA、CollagenI、Vimentin阳性表达区域较模型组少;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柴芪益肝方组Ki67阳性细胞和Lgr5阳性细胞数量均较模型组有增多趋势;CQYG组肝组织中p-NF-κBp65、TNF-α、IL-6、IL-1β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CQYG-H 肝组织 CollagenI、TGF-β、TNF-α、IL-1βmRNA 的表达水平以及 Collagen I、α-SMA、TIMP-1、TGF-β、磷酸化 Smad2/3、Smad2/3、Smad4、Wnt3a、β-Catenin 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降低,而MMP-9、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结论1、临床研究:柴芪益肝方加减联合常规治疗有降低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硬度值、HBV-DNA和HBsAg含量的趋势,且在降低HBsAg定量上优于单纯常规治疗。2、网络药理学:柴芪益肝方可能通过槲皮素、白藜芦醇、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作用于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1/3/8、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Src、激活子蛋白Jun等靶点,以及TNF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调节肝脏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肝再生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3、动物实验研究:柴芪益肝方能显着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下调炎症细胞因子IL-6、TNF-α、IL-1β的释放,减轻肝脏炎症,并通过调节TGF-β/Smad、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调节MMP-9和TIMP-1活性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α-SMA、Collagen I、Hyp的合成,促进ECM降解相关。4、“推陈致新”学术思想:导师胡世平教授“推陈致新”的学术思想核心在于顺应人体本身的正气祛邪之势和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过程,协助人体自然排邪,促进疾病向愈。在肝纤维化治疗上,通过“推陈致新”,加强气化动力、调节气机升降,使病理产物消除的同时,人体气血津液正常化生。

王绒[5](2021)在《茵陈四苓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茵陈四苓颗粒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建立“肝-肠”损伤型ALF大鼠模型,观察茵陈四苓颗粒对ALF大鼠肝功能、肠屏障功能及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具体步骤如下:1、将40只雄性SD大鼠(体质量200±20g)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干预)及中药组(茵陈四苓颗粒干预)。除正常组外,各组大鼠采用硫代乙酰胺(thioacetamide,TAA)腹腔注射2次,剂量为300mg/kg,于第一次腹腔注射后间隔24小时再次注射TAA诱导大鼠ALF。观察造模前后大鼠精神活动状态、进食饮水、体质量变化、死亡数等。通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肝肠组织病理学观察,明确ALF大鼠“肝-肠”损伤模型制备成功。2、通过标准药物剂量折算,对照组及中药组分别在第一次腹腔注射完成后即开始灌胃,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及茵陈四苓颗粒剂量分别为0.3g/kg、1.5g/kg,早晚各一次,直至处死大鼠,剩余组分别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3、在第二次TAA腹腔注射48小时后,麻醉并处死大鼠,收集血液标本及肝肠组织;3.1通过检测AST、ALT、TBIL水平及肝组织病理学观察评估大鼠肝损伤情况;3.2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及肠组织中Occludin、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 protein-1,ZO-1)蛋白的表达水平评估大鼠肠屏障功能;3.3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kin-6,IL-6)、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评估大鼠炎症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的观察:于第一次腹腔注射TAA后,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组大鼠相继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刺激不灵敏、进食饮水逐渐减少、毛发欠光滑、体质量逐渐下降等情况,在第二次腹腔注射TAA12小时后大鼠相继出现死亡状况。2、生化检测:第二次腹腔注射TAA 48小时后,模型组血清AST、ALT及TBIL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对照组及中药组干预后有所下降(P<0.05),表明腹腔注射TAA后可导致严重的肝损伤,茵陈四苓颗粒可保护TAA诱导的肝损伤。3、病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结构紊乱,大片肝细胞变性坏死,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部分细胞水肿;中药组经干预后可见肝损伤程度减轻。模型组大鼠肠黏膜结构较正常组紊乱,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可见明显炎症反应;与模型组相比较,对照组及中药组大鼠经干预治疗后,肠组织结构较整齐,细胞坏死及炎症程度减轻。4、ELISA检测:第二次腹腔注射TAA 48小时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DAO、D-LA升高,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及TNF-α的水平升高(P<0.05);对照组及中药组大鼠血清DAO、D-LA及促炎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水平升高不明显,较模型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P<0.05)。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正常组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ZO-1蛋白的表达最多,其余各组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ZO-1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模型组减少最为显着(P<0.05),其中中药组经茵陈四苓颗粒干预后大鼠肠组织中Occludin蛋白、ZO-1蛋白表达有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腹腔注射TAA后,大鼠肝损伤严重,肠屏障功能被破坏,可成功建立“肝-肠”损伤型ALF大鼠模型。2、茵陈四苓颗粒可以减轻肝损伤、保护肝功能。3、茵陈四苓颗粒可通过恢复大鼠肠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促进肝脏修复来治疗ALF。

张领领[6](2021)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三方面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精氨琥珀酸合酶(ASS)、羧酸酯酶-1(CES-1)作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中药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及幼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大鼠早期血清GLDH、ASS、CES-1水平的影响,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探讨早期给予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预防治疗作用机制,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用药。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方面从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识,肝损伤传统血清标志物及新型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逐步探讨早期干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内容的设想。2.临床研究:(1)收集门诊体检健康婴儿60例、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诊断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60例,收集相关血清指标,比较健康婴儿、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在肝功能全套检查显示ALT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时,血清GLDH、ASS、CES-1的变化。(2)将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利胆合剂治疗组、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将治疗前后血清TBIL、DBIL、ALT、AST、GLDH、ASS、CES-1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对肝损伤新型血清标志物与传统血清标志物出现时间,表达敏感性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分析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早期肝损伤的干预效果。3.实验研究:(1)建立幼龄SD大鼠胆汁淤积肝损伤模型,分别观察给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肝功能全套指标及GLDH、ASS、CES-1血清值变化,比较血清GLDH、ASS、CES-1与ALT的差异。(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应的时间点给予利胆合剂和熊去氧胆酸干预治疗,观察利胆合剂对幼龄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血清标志物GLDH、ASS、CES-1的作用。研究结果:1.理论研究:最新研究提示目前血清ALT、AST作为评估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存在着不足,急需探索新的能够更早期反映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治疗方面,利胆合剂是否能起到早期预防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尚待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2.临床研究:(1)血清GLDH、ASS、CES-1指标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均可较血清ALT更早的反映肝细胞的损伤。血清GLDH、ASS、CES-1或可作为早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标志。(2)利胆合剂及熊去氧胆酸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细胞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中药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患儿的血清GLDH、ASS、CES-1有积极的早期干预保护作用,较熊去氧胆酸疗效更佳。3.实验研究:(1)血清GLDH、ASS、CES-1可作为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在整个病程中,血清GLDH、ASS、CES-1与ALT、AST可作为肝细胞损伤标志物互补存在。(2)利胆合剂能早期干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论:1.血清GLDH、ASS、CES-1可作为较血清ALT更早期反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2.利胆合剂对早期干预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效果较熊去氧胆酸更佳。3.利胆合剂早期预防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是通过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有效减轻炎性细胞对肝脏组织的浸润,降低肝细胞的损伤。

王秀琴[7](2021)在《保肝型中草药的筛选及对花鲈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在花鲈的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应激现象的发生,而氧化应激最为常见且副作用显着,过度的氧化应激导致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受到抑制,严重影响养殖效益。部分中草药能够预防和治疗氧化应激,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因此,本实验以花鲈为研究对象,建立H2O2氧化损伤模型,在细胞水平筛选保肝作用最强的中草药,在活体验证筛选中草药的有效性。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四部分内容。1.花鲈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构建本试验通过体外培养花鲈原代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H2O2(50、100、200、400和800μM)作用不同时间(2 h和4 h),建立花鲈原代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肝细胞活力,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GPT、GOT和LDH的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浓度H2O2作用不同时间均能降低肝细胞存活率,且降低趋势一致,在H2O2浓度为200μM、作用时间为2 h时,细胞存活率达到68.01%。肝细胞上清液中GPT、GOT和LDH的活性随着H2O2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在H2O2浓度为200μM时达到最大值。综上所述,200μM H2O2作用2 h为建立花鲈原代培养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最佳条件。2.中草药对花鲈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本试验通过已建立的花鲈H2O2氧化损伤模型,探究中草药对原代培养花鲈肝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选取10种单方和10组复方中药(M1、M2、M3、M4、M5、M6、M7、M8、M9和M10),煎制成终浓度为5 mg/mL的水提物,用20种水提物处理花鲈原代培养肝细胞4 h,再换用浓度为200μM H2O2处理2 h进行氧化损伤,之后测定培养液中胞内酶活性(GPT、GOT和LDH)及肝细胞抗氧化指标(T-AOC、SOD和MDA)。结果显示:肝细胞受损后其培养液中GPT、GOT和LDH的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肝细胞中T-AOC和SOD活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经中草药处理用H2O2进行氧化损伤后,各中草药处理组GPT、GOT和LDH活性降低,其中姜黄、五味子和M9组中草药GPT、GOT和LDH活性显着低于其他中药组(P<0.05)。姜黄和M9组中草药T-AOC和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MDA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的10种单方和10组复方中草药中,大黄、丹参、银杏、姜黄、甘草、赤芍、猪苓、五味子、M1、M4、M6、M7和M9组中草药均能缓解H2O2诱导的原代培养花鲈肝细胞氧化损伤,其中姜黄和M9组中草药保护作用最强。3.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花鲈生长性能与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配制添加水平为0.2%、0.4%的姜黄水提物和0.2%、0.4%的M9组中草药水提物饲料投喂花鲈幼鱼,为期56 d的养殖试验,实验结束后测定花鲈生长性能相关指标:WGR、SGR、FR和SR;血清生化相关指标:GPT、GOT和LDH;肝脏抗氧化相关指标:SOD、CAT、T-AOC、GSH-PX和MDA;以及肝脏抗氧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Nrf2、Keap1、HO-1和GCLC。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水平为0.4%的姜黄组显着促进花鲈的生长(P<0.05),添加M9组中草药对花鲈的生长无显着影响(P>0.05)。添加水平为0.2%、0.4%的姜黄和添加水平为0.2%的M9组中草药显着降低了花鲈血清中GPT和GOT的活性(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和M9组中草药显着提高了肝脏抗氧化酶活性(CAT、GSH-PX和T-AOC)(P<0.05),添加水平为0.4%的姜黄和M9组中草药显着降低了MDA的含量(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和M9组中草药显着上调花鲈肝脏中Nrf2、HO-1和GCLC的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饲料中添加姜黄和M9组中草药均能提高花鲈肝脏抗氧化能力,其中添加水平为0.4%的姜黄和0.4%的M9组中草药的缓解效果最佳。4.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花鲈急性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在第四章养殖试验结束后,进行H2O2氧化损伤试验。采用腹腔注射的方法造成花鲈肝脏氧化损伤,48 h后观察花鲈存活情况,并分析血清生化指标(GPT、GOT、LDH)、肝脏抗氧化指标(SOD、CAT、T-AOC、GSH-PX、MDA)以及抗氧化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Nrf2、Keap1、HO-1和GCLC)。结果表明,注射H2O2后,姜黄和M9组中草药的存活率显着高于损伤组(P<0.05),肝脏组织形态趋于对照组;姜黄和M9组中草药血清中GPT与GOT活性显着低于损伤组(P<0.05),肝脏中T-AOC和GSH-PX活性显着高于损伤组(P<0.05),MDA含量显着低于损伤组(P<0.05)。0.4%的姜黄和0.4%的M9组中草药间MDA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和M9组中草药显着上调花鲈肝脏中Nrf2、HO-1和GCLC的相对表达量(P<0.05),其中以姜黄和M9组中草药添加量为0.4%时效果最佳。因此,添加0.4%的姜黄和0.4%的M9组中草药能较好的缓解肝脏减少H2O2氧化损伤。综上所述,10种单方和10组复方中药中,姜黄和M9组中草药能显着提升花鲈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对H2O2诱导的肝细胞氧化损伤起到较好的缓解作用;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姜黄和M9组中草药均能提高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其中添加量为0.4%的姜黄和0.4%的M9组中草药抗氧化能力最强;添加不同比例姜黄和M9组中草药能显着提高花鲈在急性氧化损伤后的存活率,其中添加0.4%的姜黄和0.4%的M9组中草药能更好的缓解肝脏损伤,具体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Keap1信号通路有关。

龙宇,张羽璐,万金艳,刘松雨,倪丽,李楠,杨明[8](2021)在《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可引发包括心、肝、脾、肺、肾在内的多个器官损伤,该类疾病是由多个病理环节组成,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及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严重者可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目前任何针对单一环节、单一靶点的治疗都不足以应对这一问题。研究发现中药可经多途径、多靶点,参与疾病的多个环节干预疾病。中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能量代谢等对CIS引发的多器官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CIS后引起的多器官损伤及其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祖国医学的治疗作用和治疗范围,为中药临床干预脑血管类合并多器官损伤类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吴琳静,余雪纯,柯佳群,邓思雨,胡聪,熊印华,汤喜兰[9](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肝脏作为机体代谢和解毒的重要器官,病毒感染、药物滥用、过度饮酒等都会给肝脏带来负担导致肝脏损害,肝脏疾病严重威胁着我国国民的生命健康,目前临床上大多数肝损伤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深入研究保肝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临床肝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将中药用于肝损伤的治疗研究逐渐增多,相比西药,中药具有不良反应小、整体调节等特点,在肝损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成分复杂、作用靶点多样,中药保肝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代谢组学作为一门研究生物体系代谢途径的新兴学科,在中药保肝研究中表现出整体性和系统性,利用代谢组学能全面了解中药多靶点、多途径的保肝作用机制,并筛选保肝的生物标志物,为中药治疗肝损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笔者对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单体治疗四氯化碳,二甲基亚硝胺,α-萘异硫氰酸酯和遗传诱导的不同类型化学性肝损伤模型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总结了中药干预各类型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及相关代谢通路,旨在为中药治疗不同类型肝损伤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陆菁菁[10](2021)在《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入组患者,评价西医组、中医组及中西医组三组患者服药2周后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候的改善情况,为探讨夏垂八珍汤治疗药物性肝损伤提供临床数据支持。研究方法:临床研究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96例,分为三组,西医组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中医组采用夏垂八珍汤加减口服治疗,中西医组采用夏垂八珍汤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比较三组间及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症候积分量表改善情况。结果:(1)肝功能:治疗2周前,三组ALT、AST、ALP、TBIL数值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ALT、AST数值三组间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西医组<西医组<中医组;ALP、TBIL数值三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中西医组及中医组ALT、AST、ALP、TBIL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治疗2周后,西医组ALT、AST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ALP、TBIL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肝功能疗效:治疗2周后,西医组总有效率56.25%,中医组总有效率22.6%,中西医组总有效率69.7%。亚组分析显示:西医组及中西医组对肝功能改善疗效优于中医组(P<0.05),但西医组与中西医组肝功能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候积分:治疗2周前,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三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三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西医组<中医组<西医组;治疗2周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数值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5)。(4)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治疗2周后,西医组总有效率40.6%,中医组总有效率93.5%,中西医组总有效率87.9%。亚组结果显示:中医组及中西医组对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疗效均优于西医组(P<0.05),但中医组与中西医组中医症候积分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夏垂八珍汤联合异甘草酸镁对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血清学指标及中医临床症状具有显着改善作用,联合使用能提高临床综合治疗效果,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二、丹参、大黄对急性肝损伤时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丹参、大黄对急性肝损伤时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致肝损伤的主要中药成分
    1.1 生物碱类
    1.2 萜类
    1.3 蒽醌类
2 中药药源性肝毒性作用机制
    2.1 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异常
    2.2 肝细胞凋亡失调
    2.3 脂质过氧化损伤
    2.4 线粒体损伤
    2.5 炎症反应
3 中药肝毒性临床和动物的比较
4 结语
    4.1 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影响因素
    4.2 当前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研究应关注的问题

(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西医)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探讨
        1.1 NAFLD病因
        1.2 NAFLD发病机制
        1.3 NAFLD的诊断
        1.4 NAFLD的治疗
        参考文献
    2. 中医学对NAFLD的认识
        2.1 NAFLD相关的古代文献研究
        2.2 现代中医对NAFLD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3. NAFLD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3.1 中医体质学说
        3.2 NAFLD体质类型
        3.3 中医体质学说和NAFLD治疗的相互联系
        3.4 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相关性
        3.5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病例收集
        2.1 调查样本来源的范围
        2.2 性别分布
        2.3 年龄分布为5个年龄段
        2.4 学历分布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表设计及内容
        4.2 调查方法
        4.3 中医体质判定
        4.4 BMI的测定
        4.5 血压的测定
        4.6 理化指标的测定
        4.7 脱落病例处理
        4.8 整理资料
        4.9 统计分析
    5. 结果(患者情况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的分析
        5.2 年龄与BMI相关性的比较
        5.3 年龄与脂肪肝病变的轻、中、重程度相关性的分析
        5.4 体质分型特点分析
        5.5 体质与相关性指标的分析
    6. 讨论
        6.1 新加坡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的讨论
        6.2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一般情况相关性的讨论
        6.3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的讨论
        6.4 中医体质学说与NAFLD治疗的讨论
        6.5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NAFLD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程
        3.4 控制偏倚因素的措施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整理资料
        3.8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基线分析
        4.2 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4.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4.4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的比较
        4.5 治疗前后肝血清转氨酶疗效的比较
        4.6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4.7 治疗前后B超影像显示的比较
        4.8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的比较
    5.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6.2 益气健脾消脂汤方解分析
        6.3 现代药理研究
        6.4 方药疗效机理探讨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4. 展望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龙胆泻肝制剂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肝损伤概述
    1.2 肝损伤发病机制
        1.2.1 肝损伤分类
        1.2.2 肝损伤与质膜损伤的关系
        1.2.3 肝损伤与自由基损害的关系
        1.2.4 肝损伤与线粒体功能失衡的关系
        1.2.5 肝损伤与细胞内离子浓度波动的关系
        1.2.6 肝损伤与代谢紊乱的关系
        1.2.7 其他肝损伤发生机制
    1.3 中药治疗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1.3.1 龙胆泻肝汤
        1.3.2 龙胆泻肝颗粒
        1.3.3 龙胆苦苷
        1.3.4 多糖类
        1.3.5 黄酮类
        1.3.6 苷类
        1.3.7 其他类
    1.4 代谢组学概述
        1.4.1 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1.4.2 代谢组学的研究过程
    1.5 立题的依据和研究思路
第2章 龙胆泻肝汤对急性肝损伤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
    2.1 实验材料
        2.1.1 动物、药品与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
        2.2.2 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测定
        2.2.3 肝组织样品前处理
        2.2.4 GC-MS测试条件
        2.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4 数据统计方法
    2.5 实验结果
        2.5.1 龙胆泻肝汤对ALI大鼠血清ALT、ALP和 AST的影响
        2.5.2 龙胆泻肝汤对ALI大鼠肝脏的影响
        2.5.3 龙胆泻肝汤治疗ALI的代谢组学机制
        2.5.4 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2.5.5 热图分析
        2.5.6 代谢通路分析
    2.6 讨论
    2.7 小结
第3章 龙胆泻肝颗粒对氧化性肝损伤保肝作用及肝匀浆和血液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动物、药品与试剂
        3.1.2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3.2.2 肝匀浆和血清样品前处理
        3.2.3 GC-MS测试条件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数据统计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大鼠TIC图分析
        3.4.2 大鼠PCA图分析
        3.4.3 大鼠肝匀浆和血清生物标志物鉴定
        3.4.4 热图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3.4.5 代谢通路分析
    3.5 讨论
        3.5.1 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3.5.2 对机体内能量的影响
    3.6 小结
第4章 龙胆泻肝颗粒对氧化性肝损伤保肝作用及尿液的代谢组学机制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动物、药品与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4.2.2 样品尿液前处理
        4.2.3 GC-MS测试条件
        4.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数据统计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大鼠TIC图分析
        4.4.2 大鼠PCA图分析
        4.4.3 大鼠尿液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4.4.4 热图分析和相关性分析
        4.4.5 代谢通路分析
    4.5 讨论
        4.5.1 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4.5.2 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4.6 小结
第5章 龙胆苦苷对酒精性肝损伤保肝作用及机制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动物、药品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动物分组、造模与给药
        5.2.2 样品前处理
        5.2.3 GC-MS测试条件
        5.2.4 转氨酶、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5.2.5 线粒体功能检测
        5.2.6 组织病理学染色
        5.2.7 蛋白印迹分析
        5.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5.3 数据统计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龙胆苦苷对ALD大鼠血脂、肝功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4.2 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
        5.4.3 龙胆苦苷对TCA酶、恢复线粒体呼吸链和ATP生成的影响
        5.4.4 各组肝匀浆、尿液和血液代谢轮廓分析
        5.4.5 生物标志物的鉴定
        5.4.6 代谢标志物的通路分析和热图分析
        5.4.7 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5.5 讨论
        5.5.1 龙胆苦苷改善氧化应激所致的ALD线粒体功能障碍
        5.5.2 龙胆苦苷改善因恢复正常代谢所致的ALD线粒体功能障碍
        5.5.3 龙胆苦苷通过调节TCA酶、恢复线粒体呼吸链,ATP生成改善ALD线粒体功能障碍
        5.5.4 龙胆苦苷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改善ALD线粒体功能障碍
        5.5.5 龙胆苦苷在防治酒精性肝病中的应用前景
    5.6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中西医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西医诊断和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柴芪益肝方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前言
    第一节 临床资料
    第二节 分组与治疗
    第三节 结果分析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前言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柴芪益肝方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前言
    第一节 材料与研究方法
    第二节 指标检测
    第三节 结果
    第四节 讨论与小结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茵陈四苓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基于《金匮要略》理论探讨肝衰竭的辨证施治方法 综述
    参考文献

(6)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认识
        1.1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1.2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传统血清标志物
        1.3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1.4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治疗
        1.5 小结
    2.祖国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认识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辩证思路
        2.3 治疗的认识
        2.4 小结
    3.利胆合剂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理论依据
    4.研究设想
        4.1 临床研究
        4.2 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新型血清标志物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及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1.血清GLDH、ASS、CES-1 在不同时间点与ALT比较(预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利胆合剂在不同时间点对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2.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1.结论
    2.创新
    3.问题与措施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保肝型中草药的筛选及对花鲈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鱼类细胞培养研究进展
    1.2 过氧化氢诱导的肝脏氧化损伤研究进展
        1.2.1 氧化应激对动物的影响
        1.2.2 过氧化氢诱导肝脏氧化损伤的研究现状
        1.2.3 过氧化氢诱导肝脏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1.3 中草药保肝作用研究进展
        1.3.1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1.3.2 中草药对肝脏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过氧化氢诱导花鲈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构建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对象及管理
        2.1.2 主要试剂
        2.1.3 花鲈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与培养
        2.1.4 过氧化氢诱导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的构建
        2.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
        2.2.1 花鲈原代肝细胞形态观察
        2.2.2 不同浓度H_2O_2对肝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3 H_2O_2对肝细胞上清液中GPT、GOT和 LDH活性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中草药对花鲈肝细胞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对象及管理
        3.1.2 主要试剂
        3.1.3 花鲈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与培养
        3.1.4 中草药的制备
        3.1.5 中草药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
        3.1.6 试验分组设计
        3.1.7 CCK-8 法测定细胞活力
        3.1.8 生化指标的测定
        3.1.9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
        3.2.1 中草药对花鲈肝细胞活力的影响
        3.2.2 各组GPT、GOT和 LDH活性的变化
        3.2.3 各组T-AOC、SOD和 MDA水平的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花鲈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力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中药的制备
        4.1.2 饲料制备
        4.1.3 试验动物饲养及管理
        4.1.4 样品采集
        4.1.5 指标计算
        4.1.6 样品测定
        4.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
        4.2.1 姜黄和复方中草药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4.2.2 姜黄和复方中草药对花鲈全体组成成分的影响
        4.2.3 姜黄和复方中草药对花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2.4 姜黄和复方中草药对花鲈肝脏抗氧化力的影响
        4.2.5 姜黄和复方中草药对花鲈肝脏抗氧化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4.3 讨论
        4.3.1 姜黄和复方中草药对花鲈生长性能的影响
        4.3.2 姜黄和复方中草药对花鲈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4.4 小结
第5章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花鲈急性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分组和过氧化氢作用时间与浓度的确定
        5.1.2 样品的采集
        5.1.3 样品测定
        5.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
        5.2.1 确定H_2O_2造成花鲈肝脏氧化损伤浓度和时间的预实验
        5.2.2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氧化应激花鲈成活率的影响
        5.2.3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急性氧化应激花鲈肝脏组织学的影响
        5.2.4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急性氧化应激花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2.5 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对急性氧化应激花鲈肝脏抗氧化力的影响
        5.2.6 中草药对氧化应激花鲈肝脏抗氧化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
    5.3 讨论
    5.4 小结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情况

(8)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研究
    1.1 传统理论对中药治疗CIS致多器官损伤的认知
    1.2 现代理论对中药治疗CIS致多器官损伤的认知
2 中药治疗CIS致相关器官损伤
    2.1 心脏损伤
    2.2 肝脏损伤
    2.3 脾脏损伤
    2.4 肺脏损伤
    2.5 肾脏损伤
3 结语与展望

(9)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代谢组学在中药治疗化学性肝损伤中的应用
    1.1 中药治疗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
    1.2 中药治疗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
    1.3 中药治疗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肝纤维化
    1.4 中药治疗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致胆汁淤积型肝损伤
    1.5 中药治疗乙醇或酒精诱导的ALD
2 讨论
3 总结与展望

(10)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1.1 诊断标准
        1.2 流行病学
        1.3 致损机制
        1.4 临床分型及表现
        1.5 治疗方法
    2 中医学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
        2.1 辨证论治
        2.2 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2.3 单方验方
        2.4 毒性及不足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脱落标准及剔除标准
        1.7 偏倚和机遇的控制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方案
        2.2 治疗用药
        2.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5 观察、记录、总结的有关要求
    3 技术路线
    4 结果
        4.1 基本资料
        4.2 临床疗效比较
        4.3 安全指标观测
        4.4 脱落病例分析
讨论
    1 导师学术思想及夏垂八珍汤组方、方义分析
    2 夏垂八珍汤成分的现代药理研究
    3 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疗效分析
    4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缩略语表
    附录2 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丹参、大黄对急性肝损伤时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药源性肝毒性的研究进展[J]. 彭朋,元唯安. 药物评价研究, 2021
  • [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缪文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龙胆泻肝制剂的分子机制研究[D]. 王爽. 吉林化工学院, 2021(01)
  • [4]柴芪益肝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 周怡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茵陈四苓颗粒对急性肝衰竭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D]. 王绒.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6]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D]. 张领领.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保肝型中草药的筛选及对花鲈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D]. 王秀琴. 集美大学, 2021(01)
  • [8]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致多器官损伤的研究进展[J]. 龙宇,张羽璐,万金艳,刘松雨,倪丽,李楠,杨明. 中草药, 2021(07)
  • [9]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研究进展[J]. 吴琳静,余雪纯,柯佳群,邓思雨,胡聪,熊印华,汤喜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12)
  • [10]夏垂八珍汤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的肝脾亏虚型肝损伤临床研究[D]. 陆菁菁.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丹参、大黄对急性肝损伤肝能量代谢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