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张舒雯[1](2021)在《论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文中指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党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之一。习近平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毛泽东及新时期历任领导集体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立足于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总体环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面临的发展环境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识形态变化问题,结合自身在地方和中央丰富的从政经历,对非公经济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从系列重要讲话到2016年在政协联组会上发表讲话,又经过在党的十九大、2018年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和2020年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经济重要论述逐渐形成。他充分肯定非公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为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方针政策的实施,为支持民营企业改革,为推动新常态下非公经济的发展均作出了巨大贡献。他重视非公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提出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发展。他对非公经济领域的党建提出了新要求,关注非公党建面临的现实困境,创新非公党建工作机制,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党员教育与管理。这些论述与党的既往领导集体的非公经济思想不同,具有时代性、实践性、创新型、辩证性、系统性和目标性等特点。这一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又发展了毛泽东及新时期党的历任领导集体的非公经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为更好地解决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决策参考和实践遵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了智慧力量,因而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侯恩宾[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推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人士已逐渐成为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中国共产党如何正确引领民营经济人士,使其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始终紧密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重点聚焦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方针政策、指导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提供切实的经验与建议。本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开展整体性研究。首先,阐释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其次,系统论述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纵深发展。再次,明确了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态势、历史经验。最后,指出了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需要优化加强的四个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内容如下:第一,界定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内涵,并探讨其功能。依据政策界定的四重维度,即政策对象、政策制定主体、政策目标、政策领域,本文认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以培养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为目标,围绕着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经济人士成长,通过运用特定的方法,稳定民营经济人士信心,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团结民营经济人士的一系列方法与法规的总和。本文将方针政策主要内容界定为政治认识和政治引导两类。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具有政治引导、政治吸纳、政党调适三种功能。政治引导以实现“两个健康”为中心,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价值观、企业经营观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政治吸纳既是党开展统战工作,落实统战方针政策的重要形式,又承担着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巩固党的领导的重要功能。政党调适是政党主动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能力。面对着新生的社会阶层,党及时制定统战方针政策,开展统战工作,积极吸纳民营经济人士,进行组织建设调整以及阶层关系调适,促使党在时代发展变化中永葆先进性。第二,系统论述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演进历程,将其概括为三个阶段:初步探索、日益完善以及纵向深化。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制定了“八字方针”,明确了工商联管理和引导民营经济的新使命。党的十四大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两个健康”“两个毫不动摇”等政治引导方针政策相继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深化了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的论断,深化了对“两个健康”的认识,提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等。第三,总结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总体态势以及七条经验。在政策价值理念上,方针政策的服务倾向明显;在政策对象地位的变化上,民营经济人士地位越来越高;在政策落实效果上,治理效能越发突出。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历史演进可以得出,我国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七条重要经验: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社会舆论是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国际环境是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利益是方针政策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方针政策协同推进。第四,进一步提出民营经济统战方针政策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化和加强:从时代发展进程来看,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交接班的现实需要。“民二代”交接班面临着三重考验。党和国家要强化对企业交接班的重视程度;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注重政治引导的方式与内容;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建立导师制度,有效提升“民二代”自身的企业管理能力;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积极建立相应的行业协会组织。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重要机制来看,政治安排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严格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标准;政治安排要凸显企业的差异性;发挥民营经济人士民主监督作用。从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视角出发,统战部门需要结合当下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外形势,积极制定相应的政治引导方针政策。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弘扬企业家精神;保障互联网企业从业者的劳动权益;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功能。从统战方针政策落实的组织依托来看,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问题;全面认识党组织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关系;根据民营企业的发展需要,科学发挥民营经济党组织联系性、协调性、示范性作用;提升民营企业党组织活力。
栗华[3](2021)在《新时代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民营企业党建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也愈发凸显,其职能作用发挥已经引起各方关注。党的十八大后,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更是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摆在显着位置,把民营企业党组织所承担的重要职能——政治引领作用,作为引领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治保障。当前,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与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相对滞后的矛盾较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突出矛盾,有效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已成为我们急需研究的新课题。本文正是抓住这一重大现实问题,聚焦民营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功能—政治引领,通过总结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理论基础,归纳对不同时期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的论述;分析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发展历程、重大意义和具体体现;梳理当前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增强新时代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对策建议。通过深入研究思考,以期实现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系统化、体系化、科学化,更好地丰富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内涵,推动民营企业党的建设整体能力和水平显着提升。正文分为四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我国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理论基础。本章着重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思想以及中国化的发展进行了梳理,为新时代推进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章,我国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历程、意义及体现。本章由改革开放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及其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发展历程为背景,结合分析当前政治引领作用发挥较好的民营企业党组织的经验做法,导出新时期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重大意义,归纳提炼出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第三章,当前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存在的问题。本章深入分析了当前民营企业党组织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时,在重视程度、工作保障、工作成效和运转机制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第四章,新时代增强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对策。本章重点在提高各方认识、加大支持力度、发挥有效内质、理顺体制机制以及创新探索发挥工商联系统指导作用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施庆[4](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演进及启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我国逐步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外资政策,为外资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策环境。外资政策的演进既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又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资政策演进历经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成功召开等标志性阶段。在演进的历程中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外资政策的引导从排斥外资到吸收外资、投资区域从沿海地区到内地深入、利用外资方式从“引资”——“择资”——“导资”的趋势转变。外资政策的演进,有益于进一步引导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朝着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推进,有助于彰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显着优势,更有利于我国向世界贡献“中国方案”,展示我国的智慧经验。在这个进程中,我国积极利用外资政策引导外资经济服务于国内经济大局;通过净化外资政策话语环境,从而有效治理错误认知;推动外资政策与时俱进。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必须立足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政策。外资政策的调整应与优化营商环境和新发展理念相适应,在对待内外资一视同仁的问题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外资政策进一步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升级。
徐鹏[5](2021)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力量。非公有制企业在党和政府支持下,发展了生产力、扩大了影响力、展现出强劲的活力。非公有制企业的迅猛发展为非公企业党建创造了必要条件,在新时代背景下和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历史节点上,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至关重要。当前,非公企业党建在思想观念、组织建设、党务工作力量、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因此,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选择,是保障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注重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基础,总结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剖析了当前我国非公企业的党建现状,并选取辽宁省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研分析。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梳理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历程。理论渊源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企业党组织的思想,毛泽东关于企业党建的思想,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非公企业党建的思想。依据时间线索,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分为探索中起步、创新中发展、深化中提高、规范中壮大、巩固中推进五个发展阶段。第二章阐述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须要求、实现“两个健康”的有效途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第三章总结了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就和基本经验。工作成就是:“两个覆盖”成效显着、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党组织作用日益增强。基本经验有: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辽宁省为例,分析了辽宁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工作成效以及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第四章剖析了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即:非公有制企业党的思想建设有待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织力有待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量有待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第五章提出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路径。本章在综合考量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经验成就、现实困境基础上,提出要从强化政治导向、提升组织力、夯实工作力量、完善要素保障四方面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宁金丹[6](2020)在《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探析》文中认为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攻坚期,社会上出现一些误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甚至怀疑、否定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对此,习近平着眼民营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在多个场合多次发表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充分肯定了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调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系统梳理并研究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对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破除民营经济的发展障碍,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第1章绪论部分。对文章的选题缘由和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以及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进行阐述,对与民营经济相关的概念进行分析界定。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章概括了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借鉴和现实背景。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相关理论、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民营经济相关理论具有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同时又吸取了西方政治经济学的积极因素。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是应对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国内外环境,直击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深深扎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和习近平个人的从政经历而提出的。这四方面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背景。第3章论述了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这一章是文章的核心章节,主要从五个方面概括其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主要思想特色。第4章论述了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推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必将为解决民营经济发展的困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指导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以及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巨大推动力。
买小艳[7](2020)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浙江实践与优化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习总书记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我国各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工作参差不齐,非公有制经济日趋重要的地位促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亟待深化。因此,研究走在全国前列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的?排头兵?,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探索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浙江实践有助于推动全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本研究将通过全面系统地文献调研和资料搜集,针对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工作展开探索,论述浙江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制度设计、典型案例和基本经验。并以浙江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例,展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实际测评。主要得到以下成果:(1)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234?浙江实践,即2个典型案例、3条基本经验和4个方面的制度设计。浙江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制度设计非常多,但综合来看,可以总结为以下4个方面: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党组织靠拢、注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培养工作、搭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平台和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激励机制。同时,探索发现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工作中值得一提的是2个典型案例,即?浙江样本?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走在前列?之非公有制党建工作。最后根据制度设计和典型样本总结出3条浙江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基本经验:抓住核心着力点、整合多方资源和安排精准服务。(2)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测评指标体系。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初步编制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初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所在学术团队的建议调整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问卷调查采集到的128份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降维,提取到包括思想政治意识、政治实践参与、身体心理素质、商业道德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担当以及经营目标实现7个主成分,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调整优化得到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相应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3)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多项成果。收集的128份有效数据,有效代表了浙江省不同状况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到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意识水平普遍较高,且明显高于政治实践参与水平,说明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不是全面发展,有待改善。还发现,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商业道德素质和经营管理素质整体偏低,需要进一步健全。学历是影响思想政治意识和商业道德素质等方面的重要因素等数据分析结果。(4)根据实际测评结果提出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优化路径。在文章的第五章,根据对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实际测评结果,对症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四个优化路径,即要健全法律保护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机制、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机制和优化正向激励机制。
汪玭[8](2020)在《习近平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研究》文中认为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卓越成就充分表明,坚持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不仅彰显了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且充分发挥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正面效用。新时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提出更高要求。习近平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所有制的思想、理论为指引,汲取中国共产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教训,在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践探索中不断深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习近平高度肯定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从制度、经济角度指出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合理性。就制度地位而言,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地位不可动摇。从经济地位来看,习近平指出非公有制经济贡献了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是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与创业就业的重要领域。习近平在明确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探索出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系列原则,从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新时代的健康有序运行。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背景下,逆全球化思潮风起云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限制了非公有制经济拓展格局。国内背景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明晰政府与市场、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在关系,应对发展中的“三山三门”挑战,处理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所受负面影响。为应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艰难形势,习近平提出从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政治环境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保障非公有制经济基本权益。以完善立法保障、规范执法行为、加强司法保障,从法制环境层面为非公有制经济保驾护航;同时提出打造有效市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化市场环境以服务于非公有制经济;通过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及统一战线工作,稳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多管齐下,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积极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习近平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是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思想结晶,具有特殊的价值意蕴。从理论价值上看,承袭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完善了习近平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思想。以实践价值而言,扫除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指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公有制经济协同作用,能够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适度融入国家战略,为社会主义发展服务。
郝晓康[9](2020)在《从组织进入到功能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以上海市S企业为例》文中认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非公企业发展壮大、就业人数持续上升的时代背景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还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以及党执政基础的扩大和巩固。所以,如何在非公领域推进党建工作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尽管近年来,随着党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得到显着提高,非公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由于受到主体、过程、机制层面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党组织的功能发挥依然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自2013年S企业党组织成立以来,企业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实践探索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运作方式。本文在利用相关档案资料,以及对相关工作人员、群众进行调研、访谈的基础之上,对上海市S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研究,发现S企业党建工作在有效促进企业和党员发展,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S企业党建工作依然存在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党建活动资源对接不精准、党建工作标准“僵化”、党建活动内容缺乏创新、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沟通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同样也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所面临的典型问题。为便于研究,本文遂将这些问题归纳为主体、过程、机制三个层面,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党组织功能发挥水平,本文针对党建工作在主体、过程、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路径,希望为新时代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借鉴。
苏文伟[10](2020)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初步探索 ——基于“晋江经验”的研究》文中指出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部分,对经济制度的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作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且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而不断完善,二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017年党的十九大重申“两个毫不动摇”的重要性,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新概括,彰显了党对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探索与完善,彰显了党的伟大政治智慧,是我们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晋江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政策的引领和政府的指导,解决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及分配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晋江市场活力提高,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2年,习近平在总结晋江发展成就后提出“晋江经验”。18年来晋江始终践行“晋江经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使晋江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人民安居乐业,城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晋江的经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集中体现,“晋江经验”在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的探索过程中,正确处理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并最终形成了县域经济治理的宝贵经验。以“晋江经验”为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行研究,为我国县域经济治理和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论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形成的依据和过程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 |
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思想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
一、国内外经济发展总体环境情况 |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面临的发展环境 |
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意识形态变化问题 |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 |
一、孕育时期 |
二、萌芽时期 |
三、初步形成时期 |
四、形成时期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基本内容 |
第一节 新常态下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 |
一、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
二、贯彻落实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 |
三、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 |
第二节 加强统战工作,持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一、贯彻“十字方针”,做好非公经济领域统战工作 |
二、党政部门要“亲”“清”融合 |
三、发挥工商联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 |
第三节 加强党建工作,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一、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
二、创新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机制 |
三、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党员教育与管理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特点和意义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特点 |
一、时代性 |
二、实践性 |
三、创新性 |
四、辩证性 |
五、系统性 |
六、目标性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 |
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
二、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非公有制经济思想的发展 |
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三节 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实践意义 |
一、为推进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健康稳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
二、为做好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统战工作指明方向 |
三、为做好新时代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党建工作提供实践遵循 |
四、为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打好基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2)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研究 |
(二)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研究 |
(三) 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论文创新点与难点 |
(一) 论文创新点 |
(二) 论文难点 |
第一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概念、渊源与功能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统一战线 |
二、民营经济 |
三、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 |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思想渊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统一战线思想 |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蕴含的对资产阶级统战思想 |
三、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思想 |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的三重功能 |
一、政治引导功能 |
二、政治吸纳功能 |
三、政党调适功能 |
第二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初步探索(1978-1992) |
第一节 民营经济产生与党对民营经济人士初步认识 |
一、改革开放政策出台与民营经济产生 |
二、“看一看”方针 |
三、邓小平对民营经济人士群体的判断 |
第二节 民营经济发展波动与民营经济人士选择 |
一、治理整顿与左倾思想抬头:民营经济发展波动 |
二、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境遇表现:红帽子与假集体 |
第三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正式出台 |
一、制定统战工作“八字方针” |
二、赋予工商联新历史使命 |
第三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日益完善(1992-2012) |
第一节 促进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完善的因素 |
一、南方谈话破除社会主义传统认识 |
二、民营经济人士群体新需要 |
三、民营经济发展引发新争议 |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的突破 |
一、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身份再认识 |
二、民营经济人士可以入党 |
三、政治安排扩大民营经济人士政治参与渠道 |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渐完善 |
一、坚定公有制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 |
二、首倡“两个健康” |
三、协调劳动关系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
四、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提上日程 |
五、推进光彩事业引导先富帮后富 |
第四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纵深发展(2012——) |
第一节 推动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深化的多重因素 |
一、十八大以来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调整 |
二、“民营经济离场论”引发热议 |
三、国际环境不确定性增加 |
第二节 党对民营经济人士政治认识深化 |
一、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 |
二、“两个始终” |
第三节 政治引导方针政策日益深化 |
一、“两个健康”新阐释 |
二、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 |
三、光彩事业助力精准扶贫 |
四、民营企业党建出现多种形式 |
第四节 新课题: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
一、政商关系畸形的三重因素 |
二、新型政商关系内涵 |
三、构建政商交流常态化机制 |
第五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回顾总结 |
第一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总体态势 |
一、政策价值理念的调整 |
二、政策对象的地位变化 |
三、政策实施效果突出 |
第二节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的经验启示 |
一、使命型政党特质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 |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制定的国情依据 |
三、社会舆论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助推器 |
四、国际环境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 |
五、必须关注民营经济人士的自身利益 |
六、高度重视民营经济人士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
七、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协同发展 |
第六章 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优化完善 |
第一节 创新“民二代”统战政策 |
一、“民二代”交接班的三重考验 |
二、提高对“民二代”交接班的重视程度 |
三、根据“民二代”自身特点进行政治引导 |
四、助推“民二代”企业管理能力成长 |
五、关注“民二代”的政治成长 |
第二节 优化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政治安排政策 |
一、严格政治安排标准 |
二、凸显政治安排差异性 |
三、发挥民营经济人士的监督作用 |
第三节 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一、重视互联网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
二、弘扬企业家精神 |
三、保障互联网从业者劳动权益 |
四、强化工商联服务民营经济的统战功能 |
第四节 完善统战方针政策的组织依托 |
一、聚焦小微企业党组织设置 |
二、全面认识党组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
三、科学发挥党组织的结构性功能 |
四、提升党组织活力 |
结语: 基于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演进历程的进一步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新时代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选题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1.研究的创新 |
2.研究的不足 |
(五)基本概念的界定 |
1.民营企业 |
2.民营企业党组织 |
3.政治引领作用 |
一、我国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理论基础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建思想 |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建立党组织的思想 |
2.列宁、斯大林关于工厂党建的思想 |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营企业党建思想中国化的发展 |
1.毛泽东同志关于民营企业党建的思想 |
2.邓小平同志关于民营企业党建的思想 |
3.江泽民同志关于民营企业政治核心作用的思想 |
4.胡锦涛同志关于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思想 |
5.习近平同志关于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思想 |
二、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发展历程、意义及体现 |
(一)民营企业及其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发挥历程 |
1.初生萌芽阶段(1978 年至1992 年) |
2.逐渐起步阶段(1992 年至2001 年) |
3.快速发展阶段(2001 年至2012 年) |
4.提升质量阶段(2012 年至今) |
(二)新时代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重要意义 |
1.是实现党对民营经济领域全面领导的应有之义 |
2.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
3.是推动国有、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有机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 |
4.是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具体实践 |
(三)新时代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主要体现 |
1.凸显政治影响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
2.展现政治执行力,引导企业遵纪守法 |
3.强化政治凝聚力,团结凝聚职工群众 |
4.发挥政治协调力,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
5.彰显政治导向力,建设企业先进文化 |
6.增强政治落实力,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
7.提升政治向心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
三、当前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存在的问题 |
(一)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各方认知还不够到位 |
1.党委有关部门重视程度不一 |
2.民营企业重视程度不一 |
3.企业员工党员重视程度不一 |
(二)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坚实 |
1.党组织基础工作条件不足 |
2.专业企业党务人员缺乏 |
3.各管理单位支持力度不够 |
(三)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实际成效还不够显着 |
1.工作定位不清晰,作用发挥情况不佳 |
2.活动质量不高,形式化倾向严重 |
3.工作手段缺乏创新,员工认可度低 |
(四)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运转机制还不够顺畅 |
1.顶层设计尚未健全 |
2.领导体制不够顺畅 |
3.工作指导缺乏精准 |
四、新时代增强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对策 |
(一)提高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重视程度 |
1.破除上级党组织“畏难”情绪 |
2.消除企业党组织“附庸”意识 |
3.转变企业家“担忧”思想 |
4.调整企业党员“雇佣”心理 |
(二)加大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支持力度 |
1.提供基本工作保障 |
2.培养党务优秀人才 |
3.开展正向激励考核 |
4.形成各方支持合力 |
(三)注重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的有效内质 |
1.把好民营企业发展正确政治方向 |
2.引导民营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 |
3.大力倡导弘扬优秀民营企业家精神 |
4.团结凝聚员工增强民营企业“归属感” |
5.努力打造企业特色民营企业文化“名片” |
6.探索融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
(四)理顺影响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体制机制 |
1.健全运转机制 |
2.筑牢组织基础 |
3.激发内生动力 |
4.完善指导方法 |
(五)探索工商联系统对民营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的指导 |
1.协同参与会员企业党建管理 |
2.探索推进党建归口管理新模式 |
3.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演进及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概述 |
(一) 国内研究成果 |
(二) 国外研究成果 |
(三) 研究述评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 研究方法 |
(二) 创新之处 |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内涵与渊源 |
一、外资政策的内涵 |
(一) 外资政策的含义 |
(二) 外资政策的类型 |
(三) 外资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
二、我国外资政策的理论来源 |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 |
(二) 列宁关于外资的论述与苏联的实践经验 |
(三) 毛泽东利用外资的设想与实践 |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演化进程 |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外资政策的转变阶段(1978-1991) |
(一) 初步制定相关外资法规 |
(二) 对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开放区实行特殊灵活的政策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后外资政策的转变阶段(1992-2000) |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二) 政策实施领域拓宽 |
三、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政策的转变阶段(2001-2012) |
(一) 修订完善相关外资政策并继续颁布新的法规 |
(二) 推进产业升级进程,政策指向对吸收外资提出更高要求 |
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外资政策的转变阶段(2013-至今) |
(一)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下相关政策措施的完善 |
(二) 全国范围内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完善外资区域政策 |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演进的基本特征和经验 |
一、我国外资政策演进的基本特征 |
(一) 从排斥外资到主动利用外资 |
(二) 引导外商投资范围从沿海地区转向内地 |
(三) 引导招商引资转向招商导资 |
二、我国外资政策演进的基本经验 |
(一) 外资政策调整要引导外资服务于国内经济大局 |
(二) 净化外资政策话语环境,有效治理错误认知 |
(三) 推动外资政策与时俱进 |
第四章 新时代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政策的思考 |
一、以优化外资营商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政策 |
(一) 完善外资政策,塑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 |
(二) 完善外商投资法律体系,落实内外资一视同仁 |
二、更好促进外资政策与新发展理念的结合 |
(一) 引导“共享”发展理念融入外资政策 |
(二) 引导“协调”发展理念融入外资政策 |
(三) 引导“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外资政策 |
三、以优化外资结构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外资政策 |
(一) 外资政策应更好成为鼓励外资企业参股转型的保障 |
(二) 实施适度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外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内研究综述 |
2.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案例分析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
1.创新之处 |
2.主要不足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非公有制经济 |
2.非公有制企业 |
3.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渊源与发展历程 |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理论渊源 |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企业党组织的思想 |
2.毛泽东关于企业党建的思想 |
3.邓小平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 |
4.江泽民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 |
5.胡锦涛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理论 |
6.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 |
(二)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历程 |
1.探索中起步:1978 年-1992 年 |
2.创新中发展:1992 年-1997 年 |
3.深化中提高:1997 年-2002 年 |
4.规范中壮大:2002 年-2012 年 |
5.巩固中推进:2012 年至今 |
二、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义 |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必须要求 |
(二)实现“两个健康”的有效途径 |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
三、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就和基本经验 |
(一)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就 |
1.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两个覆盖”成效显着 |
2.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逐步完善 |
3.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日益增强 |
(二)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基本经验 |
1.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
2.“党建+品牌” |
3.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
(三)辽宁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实证研究 |
1.辽宁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
2.辽宁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成效 |
3.辽宁省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
四、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观念滞后:非公有制企业党的思想建设有待加强 |
1.非公有制企业主党建意识弱化 |
2.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党性观念淡化 |
(二)组织薄弱: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织力有待提升 |
1.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面临困难 |
2.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 |
(三)水平不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力量有待加强 |
1.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不够强 |
2.党建指导员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适配度不够高 |
(四)制度缺位: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
1.工作机制不健全 |
2.运行机制不顺畅 |
3.激励机制不健全 |
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 |
(一)强化政治导向,坚持党建引领 |
1.增进认同凝聚共识 |
2.搭建平台转化优势 |
(二)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作用 |
1.坚持“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 |
2.激发组织活力 |
(三)夯实工作力量,提高能力水平 |
1.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
2.打造高素质专职党务工作者队伍 |
3.选优配强党建顾问 |
(四)完善要素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
1.加强经费保障 |
2.强化政策保障 |
3.抓好制度保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辽宁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6)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2.1 国内研究述评 |
1.2.2 国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1.3.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章 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借鉴和现实背景 |
2.1 理论借鉴 |
2.1.1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相关理论 |
2.1.2 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的相关理论 |
2.1.3 西方经济学的相关理论 |
2.2 现实背景 |
2.2.1 机遇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 |
2.2.2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 |
2.2.3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难 |
2.2.4 习近平个人从政经历 |
第3章 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色 |
3.1 主要内容 |
3.1.1 根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 |
3.1.2 历史定位: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明确“两个都是” |
3.1.3 主要抓手:落实政策执行;配套相关措施 |
3.1.4 重点领域:放开市场准入;解决融资税负难题 |
3.1.5 关键环节:注重“两个健康”;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
3.2 思想特色 |
3.2.1 对中国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 |
3.2.2 把民营经济上升到基础地位的理论洞见 |
3.2.3 以解决民营经济实际发展问题为鲜明导向 |
3.2.4 将民营企业以“自己人”相称的人民情怀 |
第4章 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4.1 理论意义 |
4.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
4.1.2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4.2 实践意义 |
4.2.1 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
4.2.2 指导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 |
4.2.3 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7)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浙江实践与优化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研究 |
2.1.1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内涵研究 |
2.1.2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特征研究 |
2.2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研究 |
2.2.1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内涵研究 |
2.2.2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评价指标研究 |
2.3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实践路径研究 |
2.4 以往研究总结与评价 |
2.4.1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综合评价 |
2.4.2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实践路径 |
3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浙江实践 |
3.1 制度设计 |
3.1.1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向党组织靠拢 |
3.1.2 注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教育培养工作 |
3.1.3 搭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平台 |
3.1.4 建立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成长激励机制 |
3.2 典型案例 |
3.2.1 “浙江样本”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3.2.2 “走在前列”之非公有制党建工作 |
3.3 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基本经验 |
3.3.1 抓住核心着力点 |
3.3.2 整合多方资源 |
3.3.3 安排精准服务 |
4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实际测评 |
4.1 概念界定 |
4.1.1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
4.1.2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
4.2 测评指标与问卷设计 |
4.2.1 测评指标筛选 |
4.2.2 问卷设计 |
4.3 研究取样与实际测评 |
4.3.1 研究取样 |
4.3.2 实际测评 |
4.4 统计分析与结果讨论 |
4.4.1 统计分析 |
4.4.2 结果讨论 |
5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优化路径研究 |
5.1 健全法律保护机制 |
5.2 强化政策支持机制 |
5.3 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
5.4 优化正向激励机制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234”浙江实践 |
6.1.2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实际测评结论 |
6.1.3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4条优化路径 |
6.2 研究创新点 |
6.2.1 研究内容的创新 |
6.2.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的不足 |
6.3.2 研究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SPSS25.0软件生成主成分分析表 |
(8)习近平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与现实依据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基本理论 |
二、列宁所有制相关思想 |
三、中国共产党非公有制经济思想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现实依据 |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需要 |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发展需求 |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与原则的重要论述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重要论述 |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地位 |
二、非公有制经济的经济地位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原则的重要论述 |
一、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原则 |
二、坚定“三个没有变”原则 |
三、提出“自己人”原则 |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挑战的重要论述 |
第一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国际挑战 |
一、“逆全球化思潮”蕴含风险 |
二、“世界经济增长乏力”造成压力 |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国内挑战 |
一、两对关系 |
二、“三山三门” |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举措的重要论述 |
第一节 “营造法治环境” |
一、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立法保障 |
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执法行为 |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司法保障 |
第二节 “优化市场环境” |
一、“打造有效市场” |
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三、“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
第三节 稳定政治环境 |
一、落实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 |
二、强化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 |
第五章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价值意蕴 |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
一、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思想 |
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理论 |
三、完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
一、扫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思想障碍 |
二、指引非公有制经济发挥公有制经济协同作用 |
三、引导非公有制经济适度参与国家战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从组织进入到功能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以上海市S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1. 理论意义 |
2. 实践意义 |
(三) 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相关概念界定 |
一、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历程 |
(一) 探索徘徊阶段(1978年-1996年) |
(二) 改革深入阶段(1997年-2001年) |
(三) 创新发展阶段(2002年-2011年) |
(四) 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至今) |
二、组织进入:党组织嵌入企业的动力及过程 |
(一) 党组织嵌入非公企业的动力 |
1. 非公经济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
2. 非公经济对执政基础的重要性 |
(二) 党组织嵌入非公企业的过程 |
三、功能发挥: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运作方式及成效 |
(一) S企业党组织的运作方式 |
1. 构建保障体系 |
2. 拓宽党建平台 |
3. 开展公益活动 |
4. 提倡廉洁教育 |
(二) S企业党建工作取得的成效 |
1. 促进了企业和员工的健康发展 |
2. 扩大了区域化党建的参与主体 |
3. 提升了企业的文化软实力 |
四、S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主体层面 |
1. 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
2. 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力量薄弱 |
(二) 过程层面 |
1. 党建活动资源对接不精准 |
2. 党建工作标准“僵化” |
3. 党建活动内容缺乏创新 |
(三) 机制层面 |
1. 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 |
2. 沟通机制不完善 |
五、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路径优化 |
(一) 主体层面 |
1. 加强企业党员队伍建设 |
2. 加强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 |
(二) 过程层面 |
1. 均衡利益诉求,提高资源对接精准度 |
2. 创新党建活动,激发党建活动积极性 |
(三) 机制层面 |
1.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2. 完善党建支持体制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初步探索 ——基于“晋江经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选题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理论联系实际法 |
第二章 “晋江经验”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容 |
一、“晋江经验”的主要内容 |
(一)“晋江经验”的实践脉络 |
(二)“晋江经验”的科学内涵 |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要内涵 |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主要内涵 |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涵 |
(三)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主要内涵 |
第三章 “晋江经验”中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初步探索 |
一、改革开放初期晋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一)大型企业数量少 |
(二)企业融资困难 |
(三)企业诚信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 |
(四)企业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落后 |
(五)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低 |
二、“晋江经验”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措施 |
(一)扩大生产规模,增强企业实力 |
(二)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
(三)坚持诚信为本,打造品牌之都 |
(四)完善管理模式,加快企业创新 |
(五)传承企业文化,弘扬企业家精神 |
三、改革开放以来晋江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成就 |
(一)民营经济实力壮大 |
(二)产业集群作用凸显 |
(三)品牌效应引领发展 |
第四章 “晋江经验”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探索 |
一、改革开放初期晋江经济发展中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问题 |
(一)市场化程度不高 |
(二)政府作用发挥不充分 |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不协调 |
二、“晋江经验”中培育市场经济的措施 |
(一)调整经济政策,创新发展方式 |
(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能力 |
(三)立足比较优势,推进产业升级 |
(四)正确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 |
三、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市场经济的发展成就 |
(一)市场化机制健全 |
(二)现代化治理能力 |
(三)工业化基础牢靠 |
(四)城市化建设完善 |
(五)网络化互联互通 |
第五章 “晋江经验”中对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初步探索 |
一、改革开放以来晋江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探索 |
(一)打破平均主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公平 |
(三)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
(四)把公平放在突出地位,提倡共享发展成果 |
二、“晋江经验”对分配制度体系的初步探索 |
(一)初次分配制度是基础 |
(二)再分配制度是调节 |
(三)第三次分配制度是补充 |
结语“晋江经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初步探索 |
一、“晋江经验”初步探索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二、“晋江经验”初步探索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
三、“晋江经验”初步探索多种分配方式的实现方式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习近平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论述[D]. 张舒雯.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2]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历史演进研究[D]. 侯恩宾. 山东大学, 2021(11)
- [3]新时代民营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研究[D]. 栗华.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2)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政策的演进及启示研究[D]. 施庆. 扬州大学, 2021(09)
- [5]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研究[D]. 徐鹏.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2021(08)
- [6]习近平关于民营经济的重要论述探析[D]. 宁金丹. 武汉理工大学, 2020(09)
- [7]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浙江实践与优化路径研究[D]. 买小艳. 浙江大学, 2020(01)
- [8]习近平非公有制经济重要论述研究[D]. 汪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9]从组织进入到功能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以上海市S企业为例[D]. 郝晓康.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初步探索 ——基于“晋江经验”的研究[D]. 苏文伟. 集美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