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28例

白头翁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28例

一、白头翁加思密达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28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诗恒[1](2020)在《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肠炎疾病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可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多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微致病生物感染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腹部胀满、高热、里急后重、腹泻、大便稀、伴脓血或黏液等,严重者可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目前由于生活、学习、工作等压力的不断增大,暴饮暴食、酗酒、过食油腻等不良饮食习惯在民众中的日益增多,加上食品卫生问题和滥用抗生素等现象的普遍存在,肠炎类疾病的发生率持续较高。西医治疗肠炎的主要手段是使用抗生素,但是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和增强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等问题,而中医治疗肠炎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中的一首经典方剂,目前多用于治疗包括肠炎疾病在内的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通过检索常用数据库中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旨在对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种类、中医证型、用药规律、用药量、药物加减、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使用临床试验方法学评价文献的质量,并使用Meta分析评价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平台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相关文献,使用NoteExpress对文献进行管理,使用Excel对文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总结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的疾病种类、中医证型、临床症状、药物加味类型和用量、用药方法、疗程、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等,再选取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进行Meta分析,以分析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和有效性。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0篇,通过筛选,最终纳入135篇文献(RCT试验111篇,非RCT试验24篇),年份范围为1997~2019年,共检索到13种肠炎,纳入6种文献较多的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急性肠炎、放射性直肠炎和细菌性痢疾,大部分都为肠道湿热型。共有患者总数为10638例(RCT试验有9089例,其中非RCT试验有1549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研究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的平均治愈率为41.32%,平均有效率为93.37%,西医治疗平均治愈率为22.37%,平均有效率为82.84%,葛根芩连汤的临床疗效优于西医治疗。共有247例不良反应事件,葛根芩连汤有59例,西医治疗有188例,葛根芩连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安全性优于西医治疗,特别指出的是葛根芩连汤治疗的乏力症状多于西医治疗,需引起重视。用药情况方面,成人用量范围为葛根3~40g,黄芩5~30g,黄连3~30g,炙甘草2~30g,儿童用量范围为葛根5~15g,黄芩4~12g,黄连3~15g,炙甘草3~6g,成人用量范围超过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范围,儿童的用量范围除黄连外基本在中国药典规定的范围之内,成人和儿童用药量均小于《伤寒论》中的用量范围。药物加味上,使用最多的三大类是健脾祛湿药、理气药和养血调经药,与中医证型和临床症状基一致。Meta分析结果显示,葛根芩连汤或者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发现,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型肠炎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受制于文献数量和质量,本研究结果还需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去进一步验证。

龚雪瑶[2](2018)在《标本兼顾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及积分法评定疗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医标本兼顾理念指导下针对轻中度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制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并以体现老年特点、中医证候特点及生存质量为目标,应用积分法改良临床疗效评定表,初探该表的有效性,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在现代医学兼传统医学的综合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方法按照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与病例纳入相关标准,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近年收治的轻中度活动期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4例,依据随机平行对照设计原则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7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西药美沙拉嗪缓释颗粒1g×4次/日及必要对症支持治疗,诱导临床症状缓解后均将美沙拉嗪缓释颗粒用法改为1g×2次/日,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3粒×3次/日于三餐前口服,并将50m L康复新液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 L于晚间行保留灌肠(6日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1天)。为期12周的疗程中完善相关检查及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治疗期间安全性,并以目前临床科研常用的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法(即改良的Mayo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再以自制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定积分表综合评定疗效后比照结论的吻合度来验证该积分表的效度(有效性)。结果本次研究过程中入组患者均无失访或脱落情况,也无符合终止标准而去除者。统计学分析提示,对比27例观察组老年UC病患与27例对照组病患,两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和年龄)及治疗前病情(病程长短、病情程度及病变范围)各方面均可比。12疗程前后,以Sutherland DAI表(即疾病活动指数表)为基准进行综合疗效评定发现:观察组患者完全缓解7例(25.9%)、显效12例(44.4%)、有效6例(22.3%)、无效2例(7.4%),治疗总有效率92.6%;相应的对照组病患完全缓解率18.5%、显效率29.6%、有效率22.3%及无效率29.6%,治疗总有效率70.4%,可见应用标本兼顾法治疗的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病患,且该差异得到统计学支持(P<0.05)。同样以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定积分法进行综合疗效评定所得评定结论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法相吻合。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受损、过敏等反应,尚未发现与用药方案确切相关的特殊不良反应。结论对于罹患溃疡性结肠炎且处于轻中度活动期的老年患者,以美沙拉嗪缓释颗粒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及康复新液保留灌肠行中西医结合标本兼顾治疗,可有效的缓解腹泻、便血、腹痛、里急后重等临床表现,明显降低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定积分表的评分,其疗效优于单纯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者;改良制得的疗效评定积分表能体现老年特点、中医证候特点及生存质量变化,且与Sutherland指数法检测结果相符合,值得进一步完善后推广。

曹妤馨[3](2017)在《乌鲁木齐市携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乌鲁木齐市多中心携证型(西北燥证)UC患者生存质量及心理表现,探讨新疆地域性UC患者的生存质量、心理状况、肠病轻重程度的分布及其与西北燥证主证及兼证的内在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住院及门诊UC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西北燥证计量诊断与主兼证辨证量表进行西北燥证诊断及兼证辩证分型;用炎症性肠病问卷中文版评估其生存质量;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其心理状态,分析西北燥证罹患与否与UC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状态及肠病轻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100例UC患者中携证型(西北燥证)28例,非携证型72例,携证型与非携证型组间性别构成有差异(P<0.05);(2)64.28%的携证型UC的西北燥证兼证为脾胃蕴湿证;(3)UC患者生存质量总分为130.68±35.362,轻、中、重度肠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焦虑抑郁程度存在差异(P<0.05);(4)UC患者焦虑抑郁程度与肠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P<0.001);(5)携证型UC患者的生存质量较非携证型UC患者生存质量差(P<0.05)、焦虑及抑郁程度重(P<0.05)。结论:(1)UC患者的生存质量与肠病程度及焦虑抑郁程度相关;(2)携证型UC的兼证以脾胃蕴湿证为主;相较于非携证型UC患者,携证型UC患者其生存质量降低、焦虑抑郁状态加重,且以男性患者居多;(3)西北燥证作为方域性疾病的共同病理本质,与UC病证相关,故可从西北燥证证治策略出发防治新疆地区的UC。

李斌[4](2016)在《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9/MyD88/NF-κBp65及IL-6/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以乌梅丸方证研究为理论基础,观察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炎性细胞因子及TLR9/My D88/NF-κBp65和IL-6/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分析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探讨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靶点,揭示乌梅丸酸苦调肝、辛苦和脾胃的配伍意义。材料与方法:整理相关古籍文献,解析乌梅丸方药配伍规律及特点,奠定乌梅丸拆方实验的理论基础。动物实验将SPF级健康成年Wistar大鼠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乌梅辛开苦降组(乌梅+辛味药+苦味药)、乌梅辛开组(乌梅+辛味药)、乌梅苦降组(乌梅+苦味药)、乌梅补益组(乌梅+甘味药)。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治疗药物灌胃,周期为28d。然后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处死各组大鼠并取材。观测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及结肠黏膜损伤程度;显微镜下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切片;检测结肠粘膜组织SOD与MD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0(IL-10)、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和结肠黏膜组织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Toll样受体9(TLR9)、髓样分化因子88(My D88)、细胞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RT-PCR法检测结肠黏膜组织IL-6、酪氨酸激酶(JAK)、核转录因子信号和转录激活子3(STAT3)m RNA表达。所有实验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状态及DAI、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造模后第二天大鼠明显出现便溏、便血及肛周污秽,其后并逐渐出现饮食量减少、毛发不洁而无光泽、畏寒蜷卧、懒动、消瘦等表现。经灌胃给药治疗后,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和乌梅辛开苦降组大鼠均有程度不同的症状改善,三组DAI及结肠黏膜损伤程度评分均显着低于模型组及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P<0.01),而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缺失明显,固有层内腺体破损或消失,杯状细胞减少,并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周围上皮增生修复,上皮细胞缺损不明显,杯状细胞丰富,其基本形态与正常组相似;乌梅辛开苦降组大鼠结肠黏膜缺损较表浅,腺体增生活跃,黏膜固有层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乌梅补益组大鼠镜下结构相似,结肠黏膜仍有部分缺损,腺体结构不完整,杯状细胞明显减少,黏膜固有层仍有较大量炎性细胞浸润。3结肠黏膜组织SOD与MDA水平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SOD水平明显下调、MDA水平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SOD水平均明显上调、MDA水平均明显下调(P<0.01)。乌梅丸组和乌梅辛开苦降组与柳氮磺吡啶组对比,大鼠结肠黏膜SOD及MDA水平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此三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SOD水平均明显高于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而MDA水平均明显低于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P<0.01)。4血清IL-10、TNF-α及结肠黏膜组织IL-4、IL-6、IFN-γ的检测4.1血清IL-10、TNF-α水平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大鼠对比,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乌梅辛开苦降组以及乌梅补益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明显上调(P<0.01),而乌梅辛开组和乌梅苦降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柳氮磺吡啶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显着高于其它各治疗组(P<0.01)。乌梅丸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显着高于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P<0.01)。乌梅辛开苦降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与乌梅丸组及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乌梅丸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乌梅丸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显着低于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P<0.01)。乌梅辛开苦降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与乌梅丸组及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2结肠黏膜组织IFN-γ、IL-4、IL-6水平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除乌梅补益组外,其它各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其它各乌梅丸拆方组均显着增高(P<0.01)。与乌梅丸组比较,乌梅辛开苦降组、乌梅辛开组及乌梅苦降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乌梅补益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显着增高。与乌梅辛开苦降组比较,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乌梅补益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显着增高(P<0.01)。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4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4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乌梅丸组及其各拆方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4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与乌梅丸组比较,乌梅辛开苦降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4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及乌梅补益组结肠黏膜组织IL-4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与乌梅辛开苦降组比较,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及乌梅补益组结肠黏膜组织IL-4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结肠黏膜组织IL-6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乌梅丸组及其各拆方组结肠黏膜组织IL-6水平均显着增高(P<0.01)。与乌梅丸组比较,乌梅辛开苦降组、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P<0.01)及乌梅补益组(P<0.05)结肠黏膜组织IL-6水平均显着增高。与乌梅辛开苦降组比较,乌梅辛开组、乌梅补益组结肠黏膜组织IL-6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乌梅苦降组结肠黏膜组织IL-6水平显着增高(P<0.01)。5结肠黏膜组织TLR9、My D88、NF-κBp65表达5.1结肠黏膜组织TLR9的表达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TLR9的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TLR9的表达均显着下调(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TLR9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其它各拆方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TLR9表达均高于柳氮磺吡啶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乌梅丸组大鼠比较,乌梅辛开苦降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TLR9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二组TLR9的表达均显着低于其它各拆方组(P<0.01)。5.2结肠黏膜组织MyD88的表达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y D88的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y D88的表达均显着下调(P<0.01)。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y D88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其它各拆方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y D88表达均高于柳氮磺吡啶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乌梅丸组大鼠比较,乌梅辛开苦降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y D88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二组My D88的表达均显着低于其它各拆方组(P<0.01)。5.3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的表达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的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乌梅辛开苦降组、乌梅补益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的表达均显着下调(P<0.01),而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乌梅丸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其它各拆方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表达均高于柳氮磺吡啶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乌梅丸组大鼠比较,乌梅辛开苦降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的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且二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p65的表达均显着低于其它各拆方组(P<0.01)。6结肠黏膜组织IL-6、JAK、STAT3 m RNA表达水平6.1结肠黏膜组织IL-6 m 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IL-6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和乌梅辛开苦降组IL-6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而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IL-6 m RNA相对表达量与其没有显着差异(P>0.05)。柳氮磺吡啶组和乌梅丸组IL-6 m 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没有显着差异(P>0.05),且两组IL-6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乌梅辛开苦降组(P<0.01)。但三组IL-6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P<0.01)。6.2结肠黏膜组织Jak 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Jak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和乌梅辛开苦降组Ja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0.01),而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Jak m RNA相对表达量与其没有显着差异(P>0.05)。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乌梅辛开苦降组Jak m 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三组Jak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P<0.01)。6.3结肠黏膜组织STAT3 m 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STAT3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各治疗组STAT3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降低(P<0.01)。柳氮磺吡啶组、乌梅丸组、乌梅辛开苦降组STAT3 m RNA相对表达量比较没有显着差异(P>0.05)。但三组STAT3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乌梅辛开组、乌梅苦降组和乌梅补益组(P<0.01)。结论:1乌梅丸方证理论研究表明乌梅丸治疗蛔厥、久利及伤寒厥阴病证的药物配伍机制,重点在于酸苦柔肝泄肝、辛苦和调脾胃。酸苦、辛苦相合法可能是乌梅丸组方的根本形式。2成功构建了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3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炎症的发生与结肠黏膜异常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促炎与抑炎免疫失衡及TLR9/My D88/NF-κBp65与IL-6/JAK/STAT3两信号传导通路的异常激活存在密切的联系,且两信号通路可能发挥了重要的协同作用。4乌梅辛开苦降组药物对上述免疫失调指标的整体调节和修复效果显着优于其它各拆方组药物。5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其对上述免疫失调指标的整体调节和修复,而乌梅丸治疗功用的实现可能根源于其酸苦与辛苦药味相合的配伍特点。

刘梦竹[5](2015)在《芪杞固本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及TNF-α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芪杞固本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及TNF-α的影响;肉眼观察了解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的变化情况;探讨芪杞固本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作用机制,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组(西药组)、芪杞固本颗粒治疗组(中药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局部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中药组给予芪杞固本颗粒溶液灌胃,西药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14天。治疗结束后所有动物禁食24h(自由饮水),于腹主动脉取血2m1,注入试管中,脱臼处死大鼠,将大鼠固定于解剖台上,解剖取出结肠组织,肉眼观察大鼠结肠粘膜的变化情况,然后在光镜下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ELlSA法检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血清中IL-1及TNF-α的含量。结果:1.大鼠的一般情况:相较于模型组芪杞固本颗粒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较前明显好转,大鼠的脓血便及粘液便慢慢消失,大便逐渐成形,精神、食欲渐渐恢复,活动灵活。2.肉眼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相较于模型组芪杞固本颗粒治疗组(中药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西药组)两组大鼠的结肠组织病变都有减轻,粘膜的充血、水肿减轻或消失,溃疡和糜烂基本消失,而中药组大鼠结肠粘膜组织的充血、水肿、溃疡或糜烂数、与周围组织粘情况则较西药组低。依据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粘膜病理改变评分标准,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粘膜病理改变评分所得数据,可见中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为显着(P<0.01),与西药组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3.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相较于模型组,芪杞固本颗粒治疗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大鼠结肠结构基本恢复正常完整,但仍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溃疡附近可见不连续的粘液层覆盖,粘膜上皮由杯状细胞组成,腺体结构基本完整,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结构清晰。4.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工L-1及TNF-α含量:正常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芪杞固本颗粒治疗组及柳氮磺胺吡啶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芪杞固本颗粒治疗组低于柳氮磺胺吡啶组(P<0.05)。结论:1.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与IL-1及TNF-α有一定的联系,而芪杞固本颗粒能降低血清中IL-1及TNF-α水平,减轻肠道炎症反应程度,从而使病情好转。2.芪杞固本颗粒及柳氮磺胺吡啶对溃疡性结肠炎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能使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好转,修复损伤肠壁。但芪杞固本颗粒的治疗效果要优于柳氮磺胺吡啶。

于福德[6](2014)在《加味通腑汤对UC大鼠模型的结肠组织EGF的作用及mRNA表达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中药加味通腑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及EGFmRNA表达差异,分析差异的意义,确定中药加味通腑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以期为中药加味通腑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临床指导及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本实验研究选用健康SD大鼠70只,并且随机分为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加味通腑汤高剂低组、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胺吡啶组、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采用TNBS/乙醇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分组用灌胃针灌胃给药21天后,检测各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EGF含量及EGFmRNA表达,最后通经统计学分析加味通腑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EGF含量及mRNA表达。结果:通过方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补脾益肠丸组、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EGF含量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与模型组比较,EGF含量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与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柳氮磺吡啶组比较,EGF含量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与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比较,EGF含量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柳氮磺吡啶组与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比较,EGF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与补脾益肠丸组比较,EGF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与模型组EGF含量无明显差异。补脾益肠丸组与模型组比较,EGF含量略低,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补脾益肠丸组、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平均光密度值偏大,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与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补脾益肠丸组、模型组比较,平均光密度值偏大,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柳氮磺吡啶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光密度值偏大,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脾益肠丸组与模型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补脾益肠丸组与模型组EGF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与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比较,平均光密度值偏大,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与柳氮磺吡啶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与柳氮磺吡啶组EGF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柳氮磺吡啶组与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补脾益肠丸组比较,平均光密度值偏大,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与补脾益肠丸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味通腑汤低剂量组与补脾益肠丸EGF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1.模型中各组大鼠结肠组织EGF含量及mRNA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说明EGF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作为指导愈合指标。2.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及mRNA表达,加味通腑汤中剂量组与柳氮磺吡啶组相当,且区别于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说明加味通腑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确有疗效;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及mRNA表达优于柳氮磺吡啶组,加味通腑汤高剂量组在治疗效果上优于柳氮磺吡啶。3.加味通腑汤高、中、低三组剂量比较,高、中剂量组疗效较好,因此临床可选用高、中剂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杨士伟,辛学知,荆淑娟,刘钧宁,李志[7](2014)在《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且有癌变倾向。UC病变主要局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范围多累及远端结肠、直肠。临床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表现。目前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锡类散源于清代尤在泾《金匮翼》中的烂喉痧方,由象牙屑、珍珠、牛黄、青黛、冰片等组成,为治疗咽喉腐烂、唇舌肿痛的古典名方,具有清热解毒、去腐生肌功效。咽喉糜烂、UC分别为上、下部黏膜腐烂或溃

王佳佳[8](2012)在《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文中认为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的“痢疾”、“泄泻”、“腹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稳定病情、预防复发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但目前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规范尚存在不统一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对此病的辨证论治。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就其辨证规范的内容及应用模式进行探讨,为该病中医辨证规范的不断统一、完善提供依据。证候要素是构成证候的最小单元,主要包括病位类(如心、大肠等)和病性类(如气虚、寒、血瘀等)两大类。证候要素具有数量少、执简驭繁的特点。因此,本研究拟从病证结合和证候要素入手,在本研究团队前期有关文献分析、临床调查及多种数据挖掘的基础上,制定专家问卷,对专家进行咨询、调查,进一步明确该病的常见证候要素及其特征,建立该病常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形成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辨证规范;为便于该规范在临床中的应用(尤其是临床研究),以此规范为内核,进一步编制具有疾病和四诊信息采集与证候辨识功能为一体的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既可规范采集西医疾病信息和量化的中医四诊信息,又可以此信息为基础,根据后台的证候要素判定标准,在对其证候要素辨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地组成各种证候(辨证结果),以体现中医临床辨证的灵活性和复杂性。目的1通过对中医辨证量表的现状分析,提出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建立中医辨证量表的研究思路。2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获取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和对应症状及症状对证候要素的诊断贡献度,初步建立该疾病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规范。3以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为内核,编制具有疾病和四诊信息采集与证候辨识功能为一体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并进行初步的临床验证。方法1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研究思路通过对目前有关中医辨证规范和辨证量表模式和结构的分析,探讨从病证结合和证候要素入手研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量表的思路。2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的初步建立2.1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在前期文献、临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制订专家问卷,对全国7个中心15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在分析专家对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常见程度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均数、累计百分比、变异系数)的基础上,获取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候要素。2.2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及其诊断贡献度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对全国7个中心15家三级甲等医院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且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专家对该病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在其诊断中权重的均数与变异系数等,初步获取症在证候要素诊断中的贡献度。2.3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的初步建立在本课题组前期文献研究、临床调查、多种数据分析结果基础上,通过对专家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明确该病的常见证候要素及其特征,建立该病常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经课题组深入讨论,形成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辨证规范,并提出常见证候要素的组合,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3基于辨证规范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编制与临床验证以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为内核编制辨证量表,使其兼具疾病和四诊信息采集与证候辨识功能。并进行了初步的临床验证,由专家应用此量表进行疾病信息与四诊信息的采集,通过比较分析专家经验辨证的结果与使用量表进行辨证的结果,验证辨证规范与量表的辨证能力。结果1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量表的研究思路从量表的内容、功能、结构、条目的量化等多方面阐述当前中医辨证量表的研究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即建立基于病证结合和证候要素的辨证量表,具有疾病和四诊信息采集与证候辨识功能为一体的量表。2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的初步建立2.1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2.1.1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运用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提取溃疡性结肠炎的常见证候要素,共发放问卷96份,收回96份,回收率为100%。按照一般、比较常见和非常常见的累积百分比>75%及变异系数≤0.40的标准,确定的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别为大肠、脾、肠络、胃、肾、肝,湿、气虚、气滞、阳虚、血瘀、实热、血虚、阴虚。2.1.2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的对应症状根据前期研究结果与专家问卷分析结果,确定对证候要素具有辨证意义的症状共152个(症状条目196条,不同证候要素可以出现相同症状),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对应症状53个(症状条目65条),分别是“肝”9条、“心”6条、“脾”14条、“肺”5条、“肾”9条、“胃”8条、“大肠”12条、“肠络”2条;病性证候要素对应症状99个(症状条目131条),分别是“气虚”13条、“血虚”8条、“阴虚”17条、“阳虚”18条、“湿”17条、“实热(火)”18条、“实寒”6条、“气滞”11条、“气陷”2条、“血瘀”10条、“饮”11条。2.2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及其诊断贡献度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问卷中设定每个证候要素诊断成立的阈值是10分,每个症状对诊断该证候要素的贡献度分值范围为1-10分,分析专家对该病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状在其诊断中权重的均数与变异系数,初步获取该病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的症状和体征及其诊断贡献度,结果如下8个病位类证候要素的对应症及其贡献度(按降序排列):①肝:精神抑郁、急躁易怒、脉弦、胁肋胀满、善太息、胁肋疼痛、口苦、少腹胀满、胸闷,贡献度范围为7.49~4.18;②心:心悸、心烦、失眠、多梦、胸闷、气短,贡献度范围为6.90~5.51;③脾:便溏、腹泻、舌有齿痕、舌胖大、纳呆、大便溏结不调、面色萎黄、腹胀、腹痛、脉濡、黏液便、脉缓、脓血便、脉细,贡献度范围为7.96~5.55;④肺:易感冒、气短、恶风、自汗、胸闷,贡献度范围为6.30~5.27;⑤肾:五更泄、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腰膝酸痛、尺脉弱(尺脉沉细无力)、下肢怕冷、脉沉、完谷不化、耳鸣,贡献度范围为7.82~5.71;⑥胃:胃脘胀满、胃脘痞满、胃脘疼痛、嗳气、呕吐、厌食、恶心、泛酸,贡献度范围为7.53~6.15;⑦大肠:脓血便、黏液便、腹泻、大便粘滞不爽、便溏、肛门灼热、肠鸣漉漉、大便溏结不调、便秘、腹痛、腹胀、矢气增多,贡献度范围为8.40~6.70;⑧肠络:脓血便、黑便,贡献度范围为8.49~6.41。11个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对应症及其贡献度(按降序排列):①气虚: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舌有齿痕、面色淡白、脉弱、脉虚、舌淡白、面色萎黄、脉细、头晕、腹部隐痛,贡献度范围为7.44~5.60;②血虚:唇/甲/眼睑色淡、舌淡白、面色萎黄、面色淡白、脉细、头晕、经少、经闭,贡献度范围为7.90~5.59;③阴虚:五心烦热、苔少、脉细数、苔无、苔剥脱、盗汗、舌有裂纹、口咽干燥、入夜低热、午后低热、舌瘦薄、舌红、颧红、舌绛、便秘、腹部隐痛、头晕,贡献度范围为6.88~4.91;④阳虚:四肢不温、畏寒、五更泄、腹痛,喜温喜按、小便清长、面色(?)白、夜尿频多、完谷不化、舌胖大、脉虚、舌有齿痕、舌淡白、脉迟、苔滑、苔润、自汗、口淡不渴、舌淡紫,贡献度范围为7.54~5.57;⑤湿:黏液便、苔腻、大便粘滞不爽、口粘腻、脓血便,白多赤少、肠鸣漉漉、里急后重、脓血便,赤白并重、脉滑、舌有齿痕、舌胖大、渴不欲饮、脉濡、胃脘痞满、脉缓、嗜睡、脉细,贡献度范围为7.91~4.96;⑥实热(火):肛门灼热、苔黄、脉数、脓血便,赤多白少、口臭、小便短黄、苔燥、口苦、脓血便,赤白并重、面色红赤、舌红、大便干结、舌绛、口渴、脉滑、发热、口干、里急后重,贡献度范围为7.13~5.69;⑦实寒:腹冷痛,拒按、脉紧、四肢不温、脓血便,白多赤少、脉迟、苔白,贡献度范围为7.51~6.14;⑧气滞:腹胀痛、腹胀、脉弦、胁肋胀满、胁肋胀痛、胃脘胀痛、胃脘胀满、精神抑郁、里急后重、急躁易怒、胸闷,贡献度范围为7.38~5.88;⑨气陷:肛门下坠、腹部下坠,贡献度范围为7.65~7.43;⑩血瘀:舌有瘀斑瘀点、舌紫暗、舌下络脉异常、脉涩、腹痛拒按、痛有定处、口唇青紫、肌肤甲错、面色晦暗、腹部有痞块、黑便,贡献度范围为7.60~5.79;n饮:为肠鸣漉漉、苔滑、脉滑、苔腻、腹泻、舌胖大、胃脘痞满、腹胀、脉沉、脉弦、脉紧,贡献度范围为7.08~4.46。2.3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的初步建立本规范是以证候要素的诊断为核心,在证候要素诊断成立的情况下,依据中医传统辨证论治与本病常见的证候类型,将其灵活的组成证候形成辨证结果。设定每个证候要素诊断成立的阈值是10分,每个症状和体征对诊断该证候要素的贡献度的分值范围为1~10分,1分代表贡献度最小,10分代表贡献度最大。如果单独一个症状和体征的贡献度分值为10分,或2个以上症状和体征的贡献度分值累积大于等于10分时,则该证候要素的诊断成立。证候要素对应症状对其诊断贡献度赋值是以众数、均数为依据,按照等差原则与扣分方法,将其转化成判定标准中症状指标的分值。根据专家意见将病位类证候要素大肠与肠络作为一个证候要素大肠予以处理。2.3.1病位类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1)大肠:脓血便10分、黏液便10分、大便黏滞不爽10分、便溏8分、肛门灼热8分、大便溏结不调8分、腹泻8分、肠鸣漉漉7分、便秘6分、腹痛6分、腹胀6分、矢气增多6分。(2)脾:舌有齿痕9分、舌胖大9分、便溏9分、腹泻9分、大便溏结不调8分、纳呆7分、面色萎黄7分、腹胀6分、脉濡5分、腹痛5分、黏液便5分、脉缓4分、脓血便4分、脉细4分。(3)胃:胃脘胀满10分、胃脘痞满9分、胃脘疼痛9分、嗳气6分、恶心5分、呕吐5分、泛酸5分、厌食5分。(4)肾:五更泄10分、腰膝酸软9分、夜尿频多9分、腰膝酸痛8分、尺脉弱6分、下肢怕冷6分、脉沉5分、完谷不化5分、耳鸣4分。(5)肝:脉弦9分、胁肋胀满8分、急躁易怒8分、精神抑郁7分、胁肋疼痛7分、善太息5分、少腹胀满5分、口苦5分、胸闷1分。(6)肺:易感冒5分、自汗5分、恶风5分、气短5分、胸闷3分。(7)心:心悸8分、心烦5分、失眠5分、胸闷4分、多梦4分、气短4分。症状分值和≥10分,则该证候要素诊断成立。2.3.2病性类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1)湿:苔腻10分、口粘腻9分、大便粘滞不爽8分、黏液便8分、脓血便,白多赤少7分、里急后重6分、脓血便,赤白并重6分、脉滑6分、肠鸣漉漉5分、舌有齿痕5分、舌胖大5分、脉濡4分、脉缓4分、渴不欲饮4分、胃脘痞满4分、嗜睡3分、脉细2分。(2)气虚:少气懒言8分、神疲8分、自汗8分、舌有齿痕8分、乏力7分、脉弱6分、脉虚6分、舌淡白6分、面色淡白6分、面色萎黄6分、脉细5分、头晕4分、腹部隐痛4分(3)气滞:胁肋胀痛8分、脉弦7分、胁肋胀满7分、腹胀痛7分、腹胀7分、胃脘胀痛6分、胃脘胀满6分、里急后重6分、精神抑郁6分急躁易怒5分、胸闷4分。(4)阳虚:五更泄9分、四肢不温9分、畏寒9分、夜尿频多8分、腹痛,喜温喜按7分、小便清长7分、面色(?)白7分、脉虚6分、完谷不化6分、脉迟5分、舌胖大6分、舌有齿痕6分、舌淡白5分、苔滑5分、自汗4分、口淡不渴4分、苔润4分、舌淡紫4分。(5)血瘀:舌有瘀斑瘀点10分、舌下络脉异常9分、脉涩8分、肌肤甲错8分、舌紫暗8分、腹部有痞块7分、口唇青紫7分、腹痛拒按、痛有定处6分、面色晦暗5分、黑便4分。(6)实热(火):肛门灼热8分、苔黄8分、脉数8分、面色红赤7分、口臭7分、苔燥7分、脓血便,赤多白少6分、小便短黄6分、口苦6分、舌红5分、舌绛5分、口渴5分、大便干结5分、脓血便,赤白并重5分、脉滑5分、发热4分、口干4分、里急后重4分。(7)血虚:唇/甲/眼睑色淡10分、舌淡白9分、面色萎黄8分、面色淡白7分、脉细6分、头晕5分、经少5分、经闭4分。(8)阴虚:五心烦热8分、苔无8分、苔少6分、苔剥脱6分、脉细数6分、盗汗6分、入夜低热5分、午后低热5分、舌有裂纹5分、舌瘦薄5分、口咽干燥5分、颧红4分、舌绛4分、舌红4分、便秘3分、腹部隐痛2分、头晕2分。(9)气陷:肛门下坠10分、腹部下坠8分。(10)实寒:腹冷痛,拒按10分、脉紧7分、四肢不温5分、脉迟5分、脓血便,白多赤少5分、苔白5分(11)饮:肠鸣漉漉7分、苔滑6分、脉滑5分、舌胖大5分、腹泻5分、苔腻5分、胃脘痞满3分、腹胀3分、脉沉3分、脉弦2分、脉紧1分。症状分值和≥10分,则该证候要素诊断成立。3基于辨证规范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量表的编制与临床验证3.1基于辨证规范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量表的编制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量表是以辨证规范为内核,集疾病和四诊信息采集与证候要素的辨识功能为一体,在对其证候要素辨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地组成各种证候(辨证结果)。主要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是患者的一般资料;第二部分是病史特征;第三部分是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诊断依据,用于疾病诊断;第四部分是病例的纳入、排除标准;第五部分是中医症状与体征;第六部分是证候要素判断;第七部分是辨证结果。3.2基于辨证规范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辩证量表的临床验证本量表由从事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工作、且具有主任医师职称的中医专家亲自填写。将临床62例专家辨证结果与采用量表辨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在有结果的15个证候要素中,专家意见和量表辨证一致的证候要素10个(66.7%),分别为肝、脾、胃、大肠、气虚、血虚、湿阻、实热、实寒、气陷,不一致的5个(33.3%),分别为肺、肾、阳虚、气滞、血瘀,反映出本研究所研制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初步临床验证的经验辨证结果共有证候类型37种,均可以由本研究制定的辨证规范中病位类和病性类证候要素组合而构成。根据专家反馈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量表具有疾病和四诊信息采集与证候要素辨识的作用,但也存在需要完善修改之处。结论1以证候要素和病证结合的角度建立集疾病和四诊信息采集与证候辨识为一体的中医辨证量表,不仅能完整、规范的收集西医疾病与中医四诊信息,并且为准确辨证提供了实用性工具,为中医辨证量表研究提供模式范例。2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专家问卷调查,进一步明确了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证候要素及其特征,建立该病常见证候要素的判定标准,形成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辨证规范,简化了辨证的复杂性和多维性等问题。3以辨证规范为内核,编制具有疾病和四诊信息采集与证候辨识功能为一体的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通过62例的初步临床验证,将专家经验辨证结果与量表辨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初步认为本研究所编制的辨证规范与辨证量表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付学源,王真权[9](2012)在《近5年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文献检索回顾近5年来专方专药、辨证用药、中西结合用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提示灌肠治疗本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具有较高的治愈、好转率,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色。

韩昌圣[10](2010)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目的以溃疡性结肠炎(UC)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以传统西药柳氮磺胺吡啶为对照,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患者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明确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建立优化的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2研究方法本课题依据相关标准,进行严格的临床研究设计,结合具体临床实际,采用随机、阳性对照的方法,以东直门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的门诊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和慢性持续型病例60例。中药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分期、分部位治疗,将其分为活动期、恢复期、缓解期进行辨证治疗,分别给予溃结Ⅰ、Ⅱ、Ⅲ号方,并结合不同病变部位给予栓剂或保留灌肠治疗。西药组活动期给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每日4-6g,分4次口服;缓解期改为每日1-3g维持缓解巩固治疗;病变部位在直、乙结肠者用柳氮磺胺吡啶栓剂0.5-1g,2次/日。疗程均为3个月,对有效病例随访6个月,主要观察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临床主要症状变化、内镜黏膜疗效、黏膜病理疗效、临床活动指数和内镜指数、血小板计数、复发率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安全性指标检测。3研究结果3.1临床近期疗效经过3月的治疗后,经统计学分析,在临床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内镜黏膜疗效和黏膜病理疗效以及内镜指数方面,中药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中药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两组治疗UC的临床近期疗效均较满意,中药组疗效更着。3.2临床远期疗效治疗3个月后,对经治疗完全缓解及有效的患者(中药组28例,对照组20例)进行了随访,调查治疗后6个月内的复发情况,发现中药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者存在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动态观察治疗2周、4周、3月后及随访6月的证候积分,可以看出两组均能有效地改善临床症状,其中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从起效的时间段来看,两组在治疗2周后效果相当,无显着差异;从治疗4周后中药组疗效开始优于对照组,治疗3月后疗效优势则更加明显;治疗后6月随访结果显示,中药组疗效较稳定,而对照组积分回升,症状反弹。而在临床活动指数、血小板计数、大便潜血和大便红细胞计数以及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方面,治疗3月后中药组和对照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中药组疗效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中药组较治疗后变化不明显,而对照组则均有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上结果说明,中药组在远期疗效和抗复发方面更显优势。3.3安全性疗效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在3个月的治疗过程中,中药组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则有8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率为27.59%。在血常规方面,中药组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无统计学差别,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白细胞计数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白细胞有下降的趋势。尿常规方面,中药组治疗前后尿常规阳性率统计无明显差别,对照组治疗后尿常规阳性率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方面,中药组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和AST均高于治疗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方面,中药组治疗后心电图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无明显差别。治疗后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心电图阳性率增多。由此看出,中药组在临床长期用药方面更具安全性,对照组则在粒细胞、尿常规、肝功能和心电图等方面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4结论以中医辨证论治和西医临床分期相结合、整体脏腑辨证论治与局部用药相结合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综合疗效。本方案有效地阻抑了愈后复发,其中在提高完全缓解率及有效率、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活动指数、内镜指数方面作用皆优于后者,且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而中药组的低复发率、低不良反应率都表明本方案能有效阻抑慢性复发型活动期及慢性持续型UC患者愈后复发。因此,本中医综合和治疗方案在临床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安全性疗效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柳氮磺胺吡啶,尤其是在改善UC患者生活质量和抗复发方面更显示出其强大的优势,从而为UC中医规范化治疗方案的建立和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白头翁加思密达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2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头翁加思密达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28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综述
前言
1 葛根芩连汤概述
    1.1 方证概述
    1.2 用量和用法
    1.3 组成和方解
        1.3.1 方剂组成
        1.3.2 方解
    1.4 现代药理研究
        1.4.1 退热作用
        1.4.2 抗病毒和抗菌作用
        1.4.3 解痉、抑制胃肠运动作用
        1.4.4 抗炎、化痰、止渴、清热作用
        1.4.5 增强免疫力作用
        1.4.6 抗缺氧作用
    1.5 肠炎疾病简述
        1.5.1 放射性直肠炎
        1.5.2 急性肠炎
        1.5.3 溃疡性结肠炎
        1.5.4 慢性结肠炎
        1.5.5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1.5.6 细菌性痢疾
2 临床文献研究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纳入和整理
        2.1.2 数据分析
        2.1.3 文献的检索和纳入
        2.1.4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2.1.5 文献整理
        2.1.6 文献质量评价
        2.1.7 文献要素分析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过程
        2.3.1 检索策略
        2.3.2 文献数量统计
        2.3.3 文献要素录入
        2.3.4 文献要素处理
    2.4 研究结果
        2.4.1 文献年份
        2.4.2 文献类型
        2.4.3 文献分布地区
        2.4.4 肠炎类型
        2.4.5 医院级别
        2.4.6 患者信息
        2.4.7 诊断标准
        2.4.8 疗效标准和分级
        2.4.9 干预措施
        2.4.10 中医证型
        2.4.11 临床症状
        2.4.12 用药情况
        2.4.13 临床疗效
        2.4.14 安全性
        2.4.15 文献质量评价
        2.4.16 疾病分类论述
3 葛根岑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1 葛根芩连汤或联合西药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3.1.1 资料与方法
        3.1.2 结果
        3.1.3 Meta分析
        3.1.4 讨论
        3.1.5 结论
4 讨论
    4.1 文献研究情况总结
        4.1.1 文献的一般情况总结
        4.1.2 文献质量总结
        4.1.3 用药情况总结
        4.1.4 临床疗效
        4.1.5 安全性
        4.1.6 Meta分析结果总结
    4.2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启示
        4.2.1 存在的问题
        4.2.2 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2)标本兼顾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及积分法评定疗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2.4 疗效评定标准
    2.5 安全性评价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基线可比性分析
    3.2 疗效结果分析
    3.3 疗效评定方式分析
    3.4 安全性评定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2 传统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 对老年病患的认识
    4 所选药物及其作用探讨
    5 对保留灌肠的认识
    6 疗效分析及评价探讨
    7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二 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评定积分表
    附录三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乌鲁木齐市携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调查对象
    2.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纳入标准
        2.1 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
        2.2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严重程度
    3. 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4. 西北燥证的诊断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西北燥证计量诊断
        5.1.1 设计制作西北燥证计量诊断和主兼证辨证量表
        5.1.2 西北燥证兼证的计量辨证
        5.2 溃疡性结肠炎生存质量的调查与评价
        5.3 溃疡性结肠炎焦虑与抑郁状态的调查与评价
    6. 质量控制
    7. 数据统计
    8.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4)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9/MyD88/NF-κBp65及IL-6/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乌梅丸方证研究乌梅丸方证解析
    1 乌梅丸方证解析
        1.1 方药组成
        1.2 效用与主治研究
    2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选方依据
        2.1 方证(病)相应
        2.2 临床试验及实验研究
        2.3 乌梅丸所治厥阴病及其误下之后下利证与 UC 下利证证候异中有同
        2.4 乌梅丸预防 UC 复发的机制可能在于调和肝脾(胃)
    小结
论文二 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9/MyD88/NF-κBp65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6/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5)芪杞固本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及TNF-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药物制备及剂量计算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实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造模
        2.3. 给药方法
        2.4. 组织取材
        2.5 观察指标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大鼠一般情况
        3.2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粘膜的病理改变
        3.3 光镜下病理切片观察结果(附图见尾页)
        3.4. 各组大鼠血清中IL-1及TNF-α含量结果
第二部分 讨论
    1. 对大鼠一般情况及对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2. 芪杞固本颗粒对大鼠血清中IL-1、TNF-α含量的影响
    3.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3.1.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名的认识
        3.2. 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4.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
        4.1. 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5.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6. 芪杞固本颗粒的组成
    7. 芪杞固本颗粒中单味中药的作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粘膜病理学改变
综述
    参考文献

(6)加味通腑汤对UC大鼠模型的结肠组织EGF的作用及mRNA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进展
    细胞因子与溃疡性结肠炎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8)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综述一 中医辨证量表研制方法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中医辨证量表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前言
        1 量表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2 量表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现状分析
        3 中医辨证量表的研制思路
        4 研究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的初步建立
    前言
    第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溃疡性结肠炎常见证候要素对应症及其诊断贡献度的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规范的初步建立
        前言
        1 辨证规范指标的确定
        2 辨证规范指标的赋值
        3 辨证规范的结构
        4 辨证规范的内容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辨证规范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编制与临床验证
    前言
    第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构建
        1 辨证量表的功用
        2 辨证量表的结构与内容
        3 辨证量表的编制方法
    第二章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临床初步验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9)近5年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专方专药灌肠治疗
2 辨证论治选方用药
    2.1 湿热内蕴型
    2.2 脾虚湿盛型
    2.3 脾肾阳虚型
    2.4 寒热错杂型
3 中西医结合灌肠治疗
4 结语

(10)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现代研究
    综述二 溃疡性结肠炎的现代医学研究
第二部分 导师学术思想
    一、病机特点
    二、治疗对策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
    前言
    研究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

四、白头翁加思密达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2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主要数据库的葛根芩连汤治疗肠炎疾病的临床文献研究[D]. 王诗恒.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2]标本兼顾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及积分法评定疗效的临床研究[D]. 龚雪瑶.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11)
  • [3]乌鲁木齐市携证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生存质量与心理状态的现状调查[D]. 曹妤馨.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9)
  • [4]乌梅丸及其拆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TLR9/MyD88/NF-κBp65及IL-6/JAK/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D]. 李斌.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5]芪杞固本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中IL-1及TNF-α的影响[D]. 刘梦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6]加味通腑汤对UC大鼠模型的结肠组织EGF的作用及mRNA表达影响[D]. 于福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4(12)
  • [7]锡类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 杨士伟,辛学知,荆淑娟,刘钧宁,李志.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4(01)
  • [8]基于证候要素的溃疡性结肠炎辨证量表的初步研究[D]. 王佳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8)
  • [9]近5年来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J]. 付学源,王真权. 现代中医药, 2012(01)
  • [10]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疗效评价研究[D]. 韩昌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白头翁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28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