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啡肽A_(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诗杰[1](2021)在《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小RNA-210及其靶基因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脑缺血损伤后微小RNA-210及其靶基因Ephrin-A3表达的影响,探讨温阳逐瘀汤防治肾阳虚证大鼠脑缺血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19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n=48)和肾阳虚证组(n=144)。肾阳虚证组予以肌注氢化可的松21d后,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的含量,再将肾阳虚证组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温阳逐瘀汤组(n=48),并按术后1d、3d、7d、14d四个取材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n=12)。除空白组外,各组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中动脉梗塞模型,其中假手术组在大鼠颈内动脉插入线栓8mm,空白组正常饲养自由饮食;假手术组、模型组术后灌胃蒸馏水;温阳逐瘀汤组术后灌胃温阳逐瘀汤。根据Longa的5分制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采用HE染色评估脑组织病理学损伤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miR-210、Ephrin-A3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区Ephrin-A3蛋白的表达量。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肾阳虚特异性指标:与空白组比较,造模后肾阳虚组大鼠血浆中cAMP含量降低,cGMP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灌胃后温阳逐瘀汤组cAMP含量升高,cGMP含量降低(P<0.01)。(2)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一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温阳逐瘀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逐瘀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3)脑组织形态学改变:空白组、假手术组神经元形态完整,未发生明显病理改变;模型组神经元萎缩变形,大部分神经元坏死、凋亡,伴有炎性细胞浸润,呈明显的缺血性损害改变;温阳逐瘀汤组缺血区虽仍有少量的神经元坏死,但与模型组相比细胞排列逐渐密集整齐,核固缩深染范围缩小,胞核逐渐清晰,炎性细胞浸润改善。(4)相同时间点miR-210、Ephrin-A3mRNA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和温阳逐瘀汤组miR-210、Ephrin-A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阳逐瘀汤组miR-210的表达高于模型组,温阳逐瘀汤组Ephrin-A3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同一时间点Ephrin-A3蛋白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温阳逐瘀汤组Ephrin-A3蛋白表达量均有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阳逐瘀汤组中Ephrin-A3的表达减少(P<0.01)。结论:温阳逐瘀汤能够改善肾阳虚证脑缺血大鼠肾阳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通过上调脑缺血损伤后miR-210的表达,对其靶基因进行负调控,这有可能是脑缺血损伤后诱导血管生成的机制之一。
赵亚林[2](2021)在《舒筋健脑方对脑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 目的1.1文献研究:探讨文献中治疗脑瘫中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中药用药提供依据。1.2药理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探索益智仁治疗脑瘫(CP)作用机制,探寻改善脑瘫的认知功能的可能机制。1.3临床研究:观察舒筋健脑方联合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PR)手术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中药用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康复提供临床依据。1.4基础研究:基于Bcl-2/Bax、Caspase-3研究舒筋健脑方改善缺血缺氧脑损伤认知功能作用机制。2 方法2.1 文献研究: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药治疗脑瘫的文献,采用EXCEL表格分析药物的服用方法、频次、四气五味及归经;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SPSS Statistics 24进行药物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2.2药理研究: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得并筛选益智仁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CP的主要靶点,运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益智仁活性成分-靶点交集网络,利用String平台构建共同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蛋白靶点,通过微生信网对共同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2.3临床研究: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者都采用SPR手术和康复训练,试验组术后同时给予口服舒筋健脑方颗粒2个月。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中国比内测试评分、GMFM-88评分、CSI评分、ADL评分、肌力、肌张力及患者和母亲的体质量表评分。2.4基础研究:7日的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舒筋健脑方低、中、高剂量组6组,采用Rice-Vannucci模型建立脑瘫缺血缺氧脑损伤模型,术后给予称重、行为学检测和HE染色,之后对照组、模型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药物组给予相对应的药物灌胃1周后,复测体重、行为学检测,取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查看海马CA1区Bcl-2、Bax、Caspase-3的表达。取脑中海马组织,采用WB检测Bcl-2、Bax、Caspase-3的蛋白量表达。3结果:3.1文献研究:用药频数前6位:当归、伸筋草、牛膝、黄芪、红花、白芍,用药性温,味为甘、辛、苦,归肝、肾、脾经,补虚药、祛风湿、活血化瘀药最多。关联分析核心用药透骨草、牛膝、伸筋草。提取6个公因子。聚类分析有当归;川芎、甘草、黄芪;杜仲、丹参、桂枝、红花、白芍、牛膝、木瓜、透骨草、鸡血藤、伸筋草。3.2药理研究:共筛选出益智仁有效活性成分8种,关键活性成分为:油酸、胡萝卜苷、β-谷甾醇等,益智仁作用于CP的靶点18个,PPI网络显示TP53、MYC、CASP3、CASP8、ALB等为核心靶点,共富集GO条目84条,KEGG通路292条(均P<0.05),主要富集在癌症信号通路。3.3临床研究:(1)两组基线未见异常,主要为男性,年龄5-13岁之间,多为头胎顺产,混合喂养,痉挛型脑瘫多为双瘫患者。(2)中国比内测试量表统计的智商分数,治疗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智商分数高(P=0.002<0.05),比治疗前的智商明显提高(P<0.05)。(3)GMFM-88评分中,治疗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运动评分均有提高,在评分C、D、E区的功能改善明显(P<0.05)。组内比较,除了对照组GMFM-A区P=0.094>0.05,其余四区及试验组的五个区的运功评分明显改善(P<0.05)。(4)CSI评分、ADL组内比较显示改善明显(P<0.05)。(5)肌力统计,治疗后两组比较,髂腰肌、股二头肌及胫后肌试验组比对照组好转(P<0.05);组内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都是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的肌力治疗后比治疗前好转(P<0.05)。(6)肌张力组内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好转(P<0.05)。(7)体质中试验组治疗前偏气虚和阴虚,治疗后均衡质和偏阴虚,对照组治疗前后都常见偏气虚的体质。母亲的以阴虚质和痰湿质为主。3.4基础研究:(1)体重:术后给予灌胃1周后组间体重均明显改善(F=11.799,P=0.000<0.05)。中剂量和高剂量组体重比模型组改善明显(P<0.05)。(2)行为学:组间比较,术后24小时检测及灌胃1周悬吊实验、倾斜板实验、Longa评分差异明显(P<0.05)。灌胃1周后米诺环素组、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比模型组悬吊时间延长(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缩短了倾斜的时间(P<0.05)。各用药组均可改善神经功能(P<0.05)。(3)HE染色:脑组织的海马CA1区对照组的神经细胞丰富且排列整体,细胞结构清晰。模型组的神经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外形不规则,胞浆减少,细胞核变小或者消失。(4)免疫组化表达中,米诺环素、中药低剂量组明显减少海马组织CA1区Bax、Caspase-3的表达(P<0.05),中药中剂量和高剂量增加Bcl-2的表达(P<0.05),减少Bax、Caspase-3的表达(P<0.05)。(5)WB实验统计分析:中药高剂量组促进Bcl-2的表达,米诺环素组、中药低中高剂量可以减少Bax蛋白的含量(P<0.05)。而药物治疗都可以提高Bcl-2/Bax的比值(P<0.05),且与中药剂量成正比。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与中药药物的剂量成反比,只有中药高剂量明显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P<0.05)。4结论:4.1文献研究:脑瘫患者治疗应扶正与祛邪并用,补益肝脾肾扶助正气,以祛风活血通络祛邪,重视扶助正气药物。4.2药理研究:本研究初步揭示了益智仁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bcl-2、bax、caspase-3是细胞凋亡的主要基因蛋白,是之后基础实验研究的重点。4.3临床研究:中药可以辅助改善术后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效的改善认知功能,有利于患者体质改善。4.4基础研究:在缺血缺氧脑损伤引起的脑部海马细胞损伤中,舒筋健脑方药物可以通过提高Bcl-2/Bax 比值比,降低Caspase-3的蛋白表达保护海马神经细胞,减轻细胞的凋亡,而且与药物的剂量成正相关性。
欧阳波[3](2021)在《冰片配伍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冰片配伍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T Ⅳ)和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后脑组织损伤、神经血管单元主要组分(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的结构、主要组分特异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ron specific nuclear,Neu N)、层黏连蛋白(Laminin,LN)、内皮屏障抗原蛋白(Endothelial barrier antigen,EBA)及相关功能蛋白--αII-血影蛋白(αII-Spectrin,αII-SP)、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Notch信号通路对神经血管单元的保护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 Operation Group,SOG)、模型组(Model Group,MG)、冰片组(Borneol Group,BG)、AST Ⅳ组(AST Ⅳ Group,AG)、PNS组(PNS Group,PG)、AST Ⅳ+PNS组(AST Ⅳ+PNS Group,APG)、冰片+AST Ⅳ+PNS低剂量组(Borneol+AST Ⅳ+PNS Low-dose Group,LDG)、冰片+AST Ⅳ+PNS高剂量组(Borneol+AST Ⅳ+PNS High-dose Group,HDG)、依达拉奉组(Edaravone Group,EG)。EG腹腔注射给药,其他组灌胃给药,2次/d。采用线栓法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建立大鼠CIRI模型。缺血2h,再灌注后22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大脑缺血皮质区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缺血皮质区GFAP、Neu N、LN、EBA的表达;免疫荧光三标法检测大脑缺血皮质区GFAP、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LN的蛋白表达;Westrn blot检测大脑缺血皮质区αII SP、AQP-4、MMP-9、VEGF、Notch1、Notch胞内域(Intracellular domain of Notch,NICD)、Hes1、Delta-like ligand 4(DLL4)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2h,再灌注22h后,MG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右侧局灶性脑梗死、神经细胞损伤。各药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和神经细胞损伤率显着降低(P<0.05、0.01),且冰片+AST Ⅳ+PNS的效应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P<0.05、0.01)。缺血2h,再灌注22h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G的Neu N、LN、EBA阳性细胞显着减少(P<0.01),GFAP阳性细胞显着增加(P<0.01);冰片、PNS、AST Ⅳ、AST Ⅳ+PNS与冰片+AST Ⅳ+PNS能显着增强Neu N、LN、EBA蛋白表达(P<0.05、0.01),显着降低GFAP蛋白表达(P<0.05、0.01),且冰片+AST Ⅳ+PNS的作用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P<0.05、0.01)。免疫荧光三标结果显示,MG的NF-200、LN阳性细胞显着减少(P<0.01),GFAP阳性细胞显着增加(P<0.01);冰片、AST Ⅳ、PNS、AST Ⅳ+PNS与冰片+AST Ⅳ+PNS能显着降低GFAP蛋白表达(P<0.05、0.01),且冰片+AST Ⅳ+PNS的作用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P<0.05、0.01)。冰片、AST Ⅳ+PNS与冰片+AST Ⅳ+PNS能显着增强LN蛋白表达(P<0.05、0.01),且冰片+AST Ⅳ+PNS的作用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P<0.05、0.01)。冰片+AST Ⅳ+PNS能显着增强NF-200蛋白表达(P<0.01),且冰片+AST Ⅳ+PNS的作用强于AST Ⅳ+PNS(P<0.05)。Westrn blot结果显示,MG大鼠缺血皮质区AQP-4、MMP-9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5),αII SP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而VEGF、NICD、Notch1、Hes1、DLL4蛋白表达无显着变化(P>0.05),冰片+AST Ⅳ+PNS能显着上调αII SP、VEGF、NICD、Notch1、Hes1、DLL4蛋白的表达(P<0.01),且冰片+AST Ⅳ+PNS的效应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P<0.05、0.01)。冰片+AST Ⅳ+PNS能显着下调AQP-4、MMP-9蛋白的表达(P<0.01),且冰片+AST Ⅳ+PNS的效应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P<0.05、0.01)。结论:1.冰片配伍AST Ⅳ和PNS对大鼠CIRI后具有脑保护作用,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神经细胞损伤率、减少脑梗死体积,且冰片+AST Ⅳ+PNS的作用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2.冰片配伍AST Ⅳ和PNS对大鼠CIRI后神经血管单元具有保护作用,可减轻神经元和微血管基底膜损伤、抑制星形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减轻脑水肿,且冰片+AST Ⅳ+PNS的作用强于各药物单用及AST Ⅳ+PNS。维持神经血管单元结构完整性,且冰片+AST Ⅳ+PNS的作用强于AST Ⅳ+PNS。3.冰片配伍AST Ⅳ和PNS对大鼠CIRI后的脑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上调NICD、Notch1、Hes1、VEGF、DLL4表达,从而发挥对缺血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有关。
周丹丹[4](2020)在《TSPO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有关,受损脑组织内小胶质细胞存在经典激活(M1)和替代激活(M2)两种表型,分别发挥促炎和抗炎、修复功能。在缺氧的早期,小胶质细胞迅速激活,表现为M1型,约24小时后转为M2型。从分子水平分析HIE中小胶质细胞活化的相关机制,可为此类患儿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研究显示TSPO在静息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很低,当小胶质细胞因神经系统受损而出现活化时,TSPO水平经检测呈现明显升高,表明小胶质的激活与TSPO的表达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另有研究显示PPARγ通路的激活还可参与血肿的清除及神经功能的保护。因此本课题组通过体内、体外实验来探讨外周型苯二氮?受体转运蛋白(TSPO)是否介导PPARγ通路来调节小胶质细胞向M2型极化,从而为新生儿缺血、缺氧的治疗寻找新的靶点。方法:(1)体内实验:本次实验我们选择Rice-Vannucci法来建立新生Wistar大鼠缺血缺氧模型,将处理后的大鼠分成四组:(1)A组(假手术组,n=20);(2)B组(模型组,n=20);(3)C组(模型+PBS注射组,n=20);(4)D组[模型+Atriol(TSPO抑制剂)注射组,n=20]。各组大鼠造模后第3天后分两批处死,分别进行灌注取脑(用于免疫荧光分析)和断头取脑(用于蛋白检测)。对各组大鼠脑组织行尼氏染色检查,并检测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思蓝(EB)含量。通过Western blot法来检测造模后第3天不同组中PPARγ通路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选择免疫荧光染色法对脑组织中Iba-1+CD16/32、Neu N+caspase-3及Iba-1+CD206的共定位表达情况进行检测。(2)体外实验:分离BALB/c小鼠原代小胶质细胞,将上述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原代小胶质细胞按照1×104的细胞数接种于48孔板内,并选择20ng/ml的r IL-4对小胶质细胞分别处理0,6,12,以及24小时。将细胞分成五组:(1)Control组:为正常培养的小胶质细胞;(2)IL-4组:为经过20ng/ml的r IL-4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M2表型模型;(3)IL-4+Atriol组:为经过r IL-4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M2表型模型加Atriol(50μM)处理;(4)IL-4+FGIN-1-27组:为经过r IL-4诱导小胶质细胞极化M2表型模型加FGIN-1-27(1μM)处理;(5)IL-4+HA-TSPO组:取转染处理后的小胶质细胞使用r IL-4进行诱导处理。将5组细胞置于37℃的细胞培养箱内继续培养12h。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TSPO、PPARγ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TSPO、PPARγm RNA及M2极化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CD206、Arg-1、YM-1和FIZZ-1的表达情况;使用Elisa法检测各组中BDNF、CNTF-1、IGF-1和NGF-1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体内实验:(1)造模后第3天B、C组大鼠的损伤侧可见明显的水肿,而D组大鼠的损伤侧水肿情况较B、C组大鼠显着减轻。经过统计分析,B、C及D组大鼠损伤侧脑含水量相较于A组大鼠显着升高;同时相较于B、C组大鼠,D组大鼠损伤侧脑含水量着降低(P<0.05)。同时B、C及D组大鼠损伤侧EB的含量相较于A组显着升高;而相较于B、C组大鼠,D组大鼠损伤侧的EB的含量显着降低(P<0.05)。Nissl染色结果则显示A组大鼠的海马区及大脑皮层的细胞整齐排列,具有正常的结构,而B、C、D组的上述细胞则可见结构出现紊乱,经统计分析3组细胞的丢失量显着高于A组大鼠(P<0.05)。然而D组大鼠右侧脑组织的细胞坏死及变性程度相较于B、C组大鼠显着减轻,且D组大鼠细胞的丢失量显着低于B、C组大鼠(P<0.05)。(2)相较于A组大鼠,B组、C组和D组大鼠脑组织中Neu N+Caspase-3荧光蛋白表达共定位的阳性细胞数表达水平显着增加,同时B组、C组大鼠脑组织中Neu N+Caspase-3荧光蛋白表达共定位的阳性细胞数表达水平显着高于D组大鼠(P<0.05)。A组大鼠的神经元基本未出现凋亡,而B组、C组和D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下降;同时B组、C组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相较于D组显着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较于D组显着下降,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B组、C组新生Wistar大鼠脑组织在造模后的第3天,Iba-1+CD206及Iba-1+CD16/32荧光蛋白共定位阳性细胞的水平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B组、C组和D组新生Wistar大鼠脑组织Iba-1+CD206及Iba-1+CD16/32荧光蛋白共定位阳性细胞的水平显着高于A组(P<0.05);同时B组、C组中荧光蛋白表达共位阳性细胞中Iba-1+CD16/32细胞的水平相较于Iba-1+CD206细胞显着升高;但在D组中,荧光蛋白表达共位阳性细胞中Iba-1+CD16/32细胞的水平相较于Iba-1+CD206细胞显着降低(P<0.05)。(4)B、C及D组大鼠脑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相较于A组均显着降低(P<0.05),而TSPO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着升高(P<0.05);同时D组大鼠脑组织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水平相较于B、C组显着升高(P<0.05),而TSPO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着降低(P<0.05)。2.体外实验:(1)小胶质细胞在镜下主要呈现长梭形、圆形及阿米巴样,该细胞贴壁生长。为了对小胶质细胞的纯度进行检测,我们对其进行DAPI和Lectin荧光双标,检测结果显示我们获取的小胶质细胞纯度已超过96%。(2)将纯化后的小胶质细胞使用20ng/ml的r IL-4分别诱导0、6、12和24小时,检测TSPO和PPARγ蛋白及m RNA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r IL-4诱导6、12小时后,TSPO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诱导24小时后略有恢复。r IL-4诱导后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其最高表达水平在诱导12小时后。同时TSPO和PPARγ的m RNA表达水平变化与两者的蛋白表达水平一致。(3)为了进一步研究TSPO在极化为M2表型小胶质细胞中的功能,用不同TSPO配体处理小胶质细胞12小时,并测定PPARγ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活化的PPARγ定位于细胞核并引起靶基因的激活或抑制。在免疫印迹实验前提取小胶质细胞的核蛋白和胞质蛋白,分析PPARγ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TSPO拮抗剂Atriol增强了极化为M2表型小胶质细胞中PPARγ蛋白的表达,而TSPO激动剂FGIN-1-27则抑制了PPARγ蛋白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TSPO在小胶质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显着抑制r IL-4诱导后小胶质细胞细胞质和细胞核中PPARγ蛋白的表达。提示极化为M2表型小胶质细胞中PPARγ的表达和激活受到TSPO的调控。(4)为了确定r IL-4诱导的小胶质细胞M2极化是否受TSPO的调节,我们通过实时PCR方法检测TSPO干预后极化为M2表型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r IL-4明显增加小胶质细胞中CD206、Arg-1、YM-1和FIZZ-1基因的表达,表明小胶质细胞呈M2表型极化。同时TSPO拮抗剂Atriol增强了r IL-4诱导的小胶质细胞中CD206、Arg-1、YM-1和FIZZ-1基因的表达。与r IL-4诱导组相比,TSPO激动剂FGIN-1-27和TSPO过表组上述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提示TSPO是参与小胶质细胞M2极化的重要调节因子。(5)我们使用TSPO配体对培养的小胶质细胞进行干预,检测培养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1(CNT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神经生长因子1(NGF-1)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r IL-4可诱导小胶质细胞释放BDNF、CNTF-1、IGF-1和NGF-1;PK11195同样可增强BDNF、CNTF-1、IGF-1和NGF-1的表达水平,FGIN-1-27和TSPO过度表达组上述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受到明显抑制。提示TSPO通路可能参与调控了小胶质细胞的促营养能力。结论:TSPO可能通过介导PPARγ通路调控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M2表型小胶质细胞的极化而对受损神经发挥保护作用。
赖泽林[5](2020)在《δ阿片肽DADLE对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及其自噬调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范围内,缺血性脑卒中逐渐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疾病,且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手段仍十分有限。近年来,围绕delta阿片受体(delta opioid receptor,DOR)对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日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用[d-Ala2,d-Leu5]脑啡肽(DADLE,DOR激动剂)激活DOR可以显着减轻脑缺血损伤,对脑缺血引起的认知损伤有明显改善作用。此外,DOR活化可以改善脑缺血3天后神经元存活,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减少受损的星形胶质细胞。然而,DADLE激活DOR促进缺血神经元存活的具体机制却并不清楚。我们在体外研究中关注到,DADLE激活DOR通过促进自噬可以显着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糖氧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损伤。而近年来的研究报道均表明,自噬在脑缺血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中,自噬启动相关的Unc-51样激酶(UNC-51 like kinase 1,ULK1)主要受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调节。因此,我们推测DADLE激活DOR改善缺血神经元存活可能与AMPK介导自噬途径调控有关。本课题在Sprague Dawley大鼠全脑缺血损伤模型和SH-SY5Y细胞糖氧剥夺再灌注(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损伤模型上进行研究,结合组织化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探究DADLE激活DOR对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元自噬变化的影响及其AMPK介导的自噬调控机制。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具体内容如下:1.DOR活化对大鼠全脑缺血损伤后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为了模拟临床脑缺血损伤,构建大鼠全脑缺血损伤模型。采用脑缺血后处理(Ischemia postconditioning,IPO)方式,经侧脑室给予不同药物处理,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DADLE对脑缺血后DOR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变化,反映DOR活化对脑缺血损伤后自噬的影响。通过NeuN标记神经元,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情况,探究自噬对DOR介导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同时,通过GFAP标记星形胶质细胞,观察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状态,探究自噬对DOR调控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利用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和Western blotting研究脑缺血后DOR介导自噬调控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DADLE可以显着提高缺血后DOR表达水平。2)DOR活化提高缺血后LC3 II/LC3 I水平,降低P62水平,促进细胞自噬。DADLE与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联用消除了DOR对改善缺血CA1神经元存活和调控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保护效果。3)脑缺血损伤后,DOR活化激活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促进自噬。DADLE与AMPK抑制剂Dorsomorphin(Compound C)联用消除了DOR活化改善缺血CA1神经元存活的保护作用。2.DOR活化对SH-SY5Y细胞OGD/R损伤后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我们构建SH-SY5Y细胞OGD/R损伤模型,体外模拟脑缺血损伤。通过细胞活性实验检测不同剂量DADLE和DOR抑制剂Naltrindole对SH-SY5Y细胞的影响,并探究OGD/R损伤后DOR活化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和P62的变化,以及mCherry-GFP-LC3B腺病毒感染实验观察细胞自噬流(autophagic flux)的变化,研究DOR活化对OGD/R损伤后细胞自噬的影响。通过单丹磺酰尸胺(Monodansylcadaverine,MDC)染色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对DOR活化诱导自噬的调控机制进行探究。实验结果表明:1)DADLE激活DOR可以减轻细胞OGD/R损伤。2)DADLE可以提高OGD/R损伤后DOR水平。3)DOR活化提高OGD/R损伤后LC3 II/LC3 I水平,并降低P62水平,促进损伤后细胞自噬。同时,DOR活化改善OGD/R损伤引起的自噬流障碍。4)OGD/R损伤激活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促进自噬,而DOR活化进一步促进AMPK/mTOR/ULK1信号通路,增强OGD/R损伤后细胞自噬。DADLE与Compound C联用抑制了DOR介导自噬升高的作用。综上所述,脑缺血损伤后,DADLE激活DOR通过AMPK/mTOR/ULK1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自噬,改善缺血神经元存活,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课题研究结果为DOR介导神经保护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证据,首次揭示了DOR介导自噬对缺血神经元的影响,加深对DOR调控下游分子通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扩充完善了DOR在脑缺血损伤中具体神经保护机制,而AMPK依赖的DOR介导自噬机制可以提供新的思路和药物靶标,有助于寻找脑缺血治疗的新方案。
王经纬[6](2017)在《Cx43及其半通道与缺氧缺血性乳鼠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1研究背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 ischemia brain injury,HIBI)仍然是婴幼儿急性死亡率和慢性发病率的重要原因,据估计缺氧缺血脑损伤的发生在发达国家大约是每1000名出生的足月新生儿中有大约2-4名,发展中国家是其20-30倍,甚至更高。此外25%的会出现严重的,永久性神经心理后遗症,包括如智力落后、视觉运动障碍、视觉感觉障碍、多动、脑瘫、癫痫等。尽管新生儿医疗保健不断发展,HIBI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在不断增加,但缺氧缺血仍持续导致显着的长期神经功能障碍或死亡。出生窒息的新生儿每年估计约1百万或占全世界新生儿死亡的23%。HIBI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量的证据显示不成熟和成熟脑组织对脑损伤的病理和后果存在明显不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以突触为主,而胶质细胞之间多通过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进行信息的传递,其中星型胶质细胞通过GJ高度联系的,允许细胞外K+、H+、谷氨酸和其他物质的空间缓冲。星型胶质细胞表达的连接蛋白43(connexin,Cx43)及其半通道(hemichannel,HCl)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探索,为我们研究HIBI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带来新的视野方向。与神经元相比,星型胶质细胞组成了脑内细胞的种群,能够表达最高数量的缝隙连接蛋白,称为连接蛋白(connexin,CX)。由连接蛋白组成的六聚体结构,称为连接子。由同种连接蛋白组成的连接子为同聚体连接子,不同种连接子组成异聚体连接子。相邻的细胞膜对应面上的一对连接子组成缝隙连接通道。同聚体连接子构成同型缝隙连接,异聚体连接子参与构成异型缝隙连接。连接蛋白是跨膜蛋白,形成细胞间两种不同的通讯途径。一种途径涉及缝隙连接通道(gap junction channel,GJC)定位于相邻细胞之间,允许直接的细胞与细胞间离子和小分子的传递。另一种途径是通过半通道定位于非对向的细胞面,允许细胞内和细胞外区域的交换,包括自分泌或旁分泌信号分子(例如,ATP,NAD1,和谷氨酸)到细胞外介质。目前在哺乳动物中已发现CX家族有至少21个成员,根据CX分子量的不同而命名;根据基因序列同源性程度和胞浆内环状结构域长度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亚类,即α、β、及γ类。Cx43属于α-CX亚族,分子质量43kD,Cx43在脑组织中表达最强,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处于发育阶段的神经元、血管平滑肌和血管内皮细胞上都有分布。多年来一直认为半通道是缝隙连接的一半,不能够独立发挥作用。近些年通过几种试验方法证实半通道能够独立存在。冷冻断裂复制非洲爪蟾蜍卵母细胞胞浆表达Cx50,展示一种新的膜内粒子群(直径约9nm)与全细胞电流有关。使用抗Cx26抗体与Cx26 C端的区域发生反应,免疫荧光发现Cx26定位于一种硬骨鱼水平细胞树突尖端,此处缝隙连接是缺乏的,暗示Cx26可能形成半通道。应用促炎症试剂处理人类多形核细胞,不是静止细胞,通过免疫荧光使用抗体直接作用于Cx43细胞外环1,发现了 Cx43半通道的存在。通过生物素化细胞表面蛋白的蛋白印迹发现骨细胞MLO-Y4的表面存在一定水平Cx43。Cx43半通道的一部分在休息状态时能开放,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当在病理环境下变得更加活跃,导致胶质递质(ATP,谷氨酸)的释放,Ca2+、葡萄糖的进入,离子的失衡,细胞容积的超载,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出现细胞死亡。连接蛋白调节通道功能,是动态性和代谢相互作用所必需的,这种相互作用是星型胶质细胞建立与自身和他们界面上神经元与脉管系统之间的作用。事实上,在转基因动物中,有2个主要的星型胶质细胞性连接蛋白,如Cx43和Cx30被删除,展现出钾清除,突触传递和可塑性受损,一种髓鞘形成障碍性表型及血脑屏障完整性丢失。目前为止,使用单Cx基因敲除鼠能提供关键资料证实在神经元迁移中Cx43的作用。在中风,以前的研究提到星型胶质细胞一个可能的作用是扩大损伤。事实上,他们是主要防御兴奋性细胞毒性,通过积极清除谷氨酸。然而,能量耗竭能够逆转转运,随后导致谷氨酸转运体GLT-1的下调,加剧兴奋性细胞毒性。在组织的应激下,星型胶质细胞能够通过GJC播散凋亡信号和HCl信号。在代谢抑制剂诱导的应激下,星型胶质细胞连接蛋白HCl活性增强加剧细胞死亡。在一个体内创伤模型中,损伤后24-72小时,同侧海马中发现增强的Cx43免疫活性,创伤后1小时也检测到磷酸化的Cx43。在海马薄片中,连接蛋白为基础的通道阻滞剂,甘草次酸和辛醇显着降低创伤后细胞死亡。来自Cx43 KO鼠的脑组织薄片,对Cx43使用反义寡核苷酸也观察到类似的结果。在脊髓损伤的研究提过药示Cx43半通道在损伤早期参与。在细胞划痕试验中,细胞在距离划痕约17 mm能获得Cx43半通道调控通讯,并没有GJC依赖的偶联变化。半通道活性的增加是与擦伤后24小时凋亡细胞增加有关,能够被连接蛋白半通道的抑制剂废除。Cx43在脉络丛上皮细胞摄取铅的过程所起的作用,结果显示,通过降低血清条件激活Cx43半通道,能够引起铅浓度的增加。Cx43诱导铅摄取能够被Cx43半通道阻滞剂生胃酮阻断后降低。这些数据确立铅在血脑屏障能够积累,证实Cx43半通道在铅摄取中的作用以及它受Erk磷酸化的调节。多项研究发现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可表达caspase,其表达量与凋亡指数呈正比,提示亦与神经胶质细胞调亡有关。在脑缺血时,半胱天冬酶级联反应受caspase-3的特异性调节。活化的caspase-3刺激线粒体途径引起凋亡,被认为是神经元凋亡和脑损伤程度的生物标志物。活化的caspase-3能够执行细胞程序性死亡,移除不必要的神经元。在新生脑损伤模型中,药物抑制凋亡能降低损伤,改善运动感觉功能。2研究目的(1)通过新生儿鼠缺氧缺血模型确定Cx43及半通道是否在未成熟脑组织中表达;(2)动态观察体内缺氧缺血后及葡萄糖氧剥夺后Cx43、半通道及caspase-3的变化,以及星型胶质细胞活性的改变,为寻求HIBI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新的理论基础。3材料与方法3.1实验对象(1)新生7日龄Wistar大鼠共80只,体重12-17g,平均体重(14±2.8)g,大鼠雌雄不限,由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人类大脑皮层星型胶质细胞株:购自美国ScienCell研究实验室3.2研究对象分组及模型制备:(1)实验动物分组:健康新生Wistar大鼠80只,7日龄,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缺氧缺血后1h组(T1h组)、缺氧缺血后12h组(T12h组),缺氧缺血后24h组(T24h组),缺氧缺血后48h组(T 48h组)。(2)动物模型制备:7日龄新生Wistar鼠用利多卡因颈部皮肤局部麻醉后,胶布固定乳鼠四肢及头部于操作台面上,剪开颈部正中皮肤,分离皮下脂肪,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的深部分离左颈总动脉,用5-0丝线结扎两端并剪断血管,术中用棉球止血,3-0丝线间断缝合皮肤切口,整个手术约5分钟,假手术组仅给予分离左颈总动脉后,缝合皮肤。术后2小时,持续充以8%氧氮混合气体,气流量约1 L/min,维持3 h,术后放回母鼠身边喂养。动物实验室温度设定为23±1℃,房间固定湿度为60%±10%,12小时照明,12小时黑暗。3.3 HE染色对假手术组,缺氧缺血后1小时组,缺氧缺血后12小时组,缺氧缺血后24小时组及缺氧缺血后48小时组乳鼠脑组织行HE染色。3.4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缺氧缺血后1小时组乳鼠脑组织中Cx43 + GFAP,HCl + GFAP的表达。3.5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利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各组乳鼠脑组织中 Cx43、Cx43-hemichannel 和 Caspase-3 的表达。3.6免疫印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各组乳鼠脑组织中Cx43、Cx43-hemichannel 和 Caspase-3 的蛋白含量。3.7细胞培养和转染人类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株购自ScienCell研究实验室,用Cx43-特异性shRNA进行转染,shRNA星形胶质细胞,由W.H.Moolenaar馈赠,序列为:GGTGTGGCTGTCAGTGCTC;Psup 星形胶质细胞用 GP2-293 包装细胞系(Clontech)磷酸钙沉淀法转染。3.8 糖氧剥夺技术(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细胞培养液暴露于OGD星形胶质细胞的媒体(5%C02/95%N2孵育30分钟)。缺氧是通过将培养液放入培养箱,给予C02/N2(5%,95%)的空气流15分钟,之后,如前所述于置于关闭的培养箱3小时。在37℃,5%C02/95%空气,接近100%湿度的正常培养液中复苏(孵育液最低条件5mmol/L葡萄糖和10%胎牛血清)不同时间点(1、12、24、48小时)。3.9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方法)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全自动酶标仪测定(测试波长为570nm)各孔吸光度,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吸光度代表100%,各平行孔取均值后用以下公式计算细胞相对存活率:细胞相对存活率%=(OD实验组/OD正常组)×100。3.10免疫印迹分析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星型胶质细胞,Psup星形胶质细胞和shRNA星形胶质细胞中对照组和OGD组1小时、12小时、24小时及48小时的蛋白表达。4结果4.1 一般情况与假手术组相比,缺氧缺血后1小时组(T1h),缺氧缺血后12小时组(T12h),缺氧缺血后24小时组(T24h)缺氧缺血后48小时组(T48h)之间体重无统计学差别(P>0.05)。4.2模型成功标志缺氧缺血组乳鼠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给予缺氧处理。缺氧约10min,所有乳鼠烦躁不安,活动增多;缺氧15~20min,可以看到乳鼠口鼻周明显发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快;20~30min出现站立不稳,摇摇摆摆,爬行时下肢拖步;35~60 min乳鼠活动明显减少,全身青紫。1 h后大部分乳鼠出现嗜睡及激惹、抽搐、尖叫,甚至死亡等。4.3脑组织大体观假手术组于假手术后1小时,各组缺氧缺血后乳鼠在相应时间点,给予水合氯醛腹腔注射后,断头取脑;假手术组左右大脑外观对称,无异常改变;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各组脑组织均有水肿,体积增大,左侧脑组织体积较右侧增大,缺氧缺血后48小时组可见左侧脑部分形成坏死液化灶。4.4脑组织HE病理切片染色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神经元细胞形态正常;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细胞不同程度肿胀,排列紊乱,甚至数量减少,细胞间间隙增宽;神经胶质细胞增多,排列紊乱,脑室周围白质组织疏松。4.5乳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中Cx43+GFAP、HCI+GFAP的表达采用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记物GFAP,利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对乳鼠脑内Cx43、HCl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显示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在乳鼠脑内能够同时表达Cx43、HCl,HCl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x43。4.6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缺氧缺血损伤后乳鼠脑内Cx43、HCI及Caspase3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乳鼠脑室管膜下区Cx43、HCl及Casp3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损伤后呈逐渐增加趋势,缺氧缺血后24小时,48小时的表达均显着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4.7 免疫印迹检测缺氧缺血损伤后乳鼠室管膜下区Cx43、HCI、Caspase3的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乳鼠脑室管膜下区Cx43、HCl及Casp3蛋白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损伤后呈逐渐增加趋势,缺氧缺血后24小时,缺氧缺血后48小时的表达明显增加,具有显着性差异。4.8转染逆转录病毒空载体和空Cx43基因对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Cx43、HCl和Tublin表达,结果显示转染后Cx43和HCl在星形胶质细胞株内和Pusp星形胶质细胞内均有表达,在shRNA星形胶质细胞内没有表达。4.9检测OGD后Psup星形胶质细胞和shRNA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活性未给予OGD处理的细胞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活性不断增加,OGD后随时间增加,星形胶质细胞株和Psup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明显下降,OGD后24小时,48小时细胞活性下降均明显下降,具有显着性差异;相反,OGD后不同时间点shRNA星形胶质细胞活性没有任何变化。4.10 0GD处理后星形胶质细胞内Cx43、HCI和Casp3的表达结果显示OGD后不同时间点Cx43、HCl和Casp3在星形胶质细胞株和Psup星形胶质细胞内表达增加,尤其以24小时,48小时差异具有显着性;OGD后不同时间点shRNA星形胶质细胞内Cx43、HCl和Casp3的表达没有变化,没有显着性差异。5结论(1)本研究显示Cx43和半通道明显调节脑组织星型胶质细胞内的Casp3,他们在缺氧缺血诱导的星型胶质细胞死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细胞死亡的整个过程中互相转换。(2)Cx43和它的半通道可能成为预测早期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信号。对于临床来说,阻断或抑制Cx43和其半通道可能有助于神经保护作用。1研究背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儿童早期出现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不是单一的疾病障碍,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和活动内容、兴趣行为刻板重复为特征的多种障碍,同时多伴有一定程度的智力低下。ASD临床证据显示在儿童早期出现,出现持久的致残性神经发育障碍。在2010年,估计患病率为7.6‰或每132人中有1人患病。然而,中国儿童的患病率尚不明确。我国近些年也有一些小范围内的孤独症流行情况的报告。2013年,曾有学者分析近些年大陆、台湾及香港孤独症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孤独症的患病率由之前的2.8/万上升到29.5/万。很多因素如环境、遗传因素、炎症和免疫等可能与孤独症的病因有关。但确切的机制还没有详细阐述。目前许多研究支持,遗传因素是孤独症的重要致病因素。研究者曾发现De Novo基因变异的孤独症患者,远高于一般人群。对双胞胎及其家系的研究认为,孤独症的遗传因素占90%以上,并且具有家族聚集性。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约2%的ASD患者被检测到染色体异常;有研究认为15q11-q13是ASD患者中最常见的异常频率高的区域,约占ASD患者的1%,并认为该区域可能参与患者社会行为;大约有10%的ASD患者同时患有单基因疾病;在过去的10年里,几十个孤独症易感基因被发现,但只能解释10-20%孤独症患者。这提示我们一方面需要进一步鉴定孤独症的易感基因,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可能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病因。国外的许多研究报道显示环境因素,大气污染物,母亲孕期暴露于其中等对孤独症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环境因素有可能通过遗传的基因敏感性放大这种不利作用,使ASD发病率增加。重金属、农药、感染、父母亲年龄等也被认为是导致ASD发生的可能因素。神经影像学研究认为通过磁共振成像和头围测量研究发现孤独症儿童早期存在脑过度生长,但后期的脑生长发育缓慢。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表观遗传调节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是重要的,而这种调节的改变或破坏有可能引发许多神经发育疾病,其中包括孤独症谱系障碍。此外,ASD发生潜在的关键机制还包括一些分子通路的调控。有学者提出,免疫因素参与了 ASD,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脑和脑脊髓液(CSF)中存在异常免疫相关分子表达的细胞因子,从而提出,这是在早期发展就存在的一个永久的大脑免疫失调的状态。一种可能性是产妇感染,是孤独症的一个已知的风险因素,激活了免疫反应。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中一种主要类型的神经胶质细胞,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是星形胶质细胞中标志性的中间纤丝蛋白。GFAP已在许多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了研究,如视神经脊髓炎、中风、外伤性脑损伤、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帕金森氏病。此外,有研究表明,GFAP可以对于脑外伤和中风的预后信息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信息,它是疾病发展早期阶段的一种生物标志物。也有研究发现预后差的患者血清GFAP表达增加,但对预测心脏骤停后神经系统预后没有足够的灵敏度。GFAP在ASD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在一些尸检研究中发现ASD患者前扣带回皮层脑白质GFAP免疫反应水平显着升高。动物实验证明在海马CA3特定区区域,GFAP免疫反应是增加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子,与血栓形成、血管内皮损伤、炎性反应、脂质代谢异常及氧化应激等密切相关。研究指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为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与叶酸和维生素B12密切相关,叶酸的缺乏可能与孤独症的发病机制有关。有实验研究表明血浆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孤独症患者中均增加。但也有研究认为孤独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较低,存在一定争议。大多数ASD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有研究表明ASD患者的死亡率是其同年龄同性别非孤独症人群的2.8倍,较高的死亡率可能与孤独症合并症状有关。迄今为止ASD的治疗仍缺乏特异性,给患者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尽早了解ASD的影响因素和发病机制,提早预防,减少患病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研究目的(1)本研究旨在依据上述引起ASD的可能病因,设计针对ASD儿童可能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了解我市ASD儿童发生的高危因素,探讨儿童出现孤独症表现与儿童一般情况、出生情况、家庭因素及母亲孕期因素等方面的关系。(2)通过比较ASD和对照组儿童血清中GFAP、HCY、CRP的含量,探讨GFAP、HCY在ASD儿童中的潜在作用;确定GFAP的早期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3研究方法3.1查阅文献,设计调查问卷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分析ASD儿童的可能影响因素,设计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其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1)儿童一般情况;(2)儿童出生情况;(3)儿童父母及家庭情况;(4)母亲孕期情况。3.2确定研究对象收集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5年1月至12月间ASD患儿,总共75例,年龄2-6岁儿童,同时收集附近幼儿园及儿童保健门诊查体的同年龄、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ASD确诊标准根据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排除因任何原因接受过药物治疗;伴有其他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者;儿童家人存在代谢性疾病、精神病性障碍等疾病;患儿伴有其他重大疾病者。所有对照组儿童来自医院附近幼儿园及儿童保健门诊,由儿科医生进行临床检查。对照组的儿童如存在下列情况将被排除本研究,如果儿童或家人存在内分泌疾病、精神发育迟滞、交往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学习障碍。3.3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的准则和知情同意得到了烟台市烟台山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的细节向参与研究的儿童父母进行了解释,并得到了受试儿童父母的书面知情同意。3.4发放调查问卷对ASD儿童及同年龄、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儿童父母发放调查问卷,获取基本数据资料。3.5进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孤独症症状的严重程度使用中文版的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进行测定。所有纳入研究的儿童进行ASD严重程度的评估。3.6 CRP的测定常规进行CRP检查,采用自动化血分析仪测定。3.7 GFAP的检测空腹血液样本进行GFAP检测,采集静脉血5毫升,进行血清分离。离心后,血清被转移至离心管中并存储在-80℃以备测量。血清GFAP的测定使用ELISA商品试剂盒,由一位不知情的同事进行测定。3.8 HCY的测定空腹血液样本同时进行HCY检测,离心后,血清被转移至离心管中并存储在-80℃以备测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进行酶循环法测定。4结果4.1 一般资料比较ASD组和对照组儿童,均为汉族,两组性别、年龄匹配,其中男孩59例,女孩16例,男女比例为3.7:1,年龄范围为2岁-6岁(3.75± 1.21)岁,按照1:1病例配对。ASD组与对照组身高、体重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S评分在ASD组是41.7分±6.7,对照组是21.7分±4.4,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4.2调查问卷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接触电子产品时间、父亲劳动类型、父亲学历、家庭月收入、家族中是否有少言寡语之人、孕期是否接触电磁辐射、孕期母亲情绪是否经常波动或有重大不良刺激在ASD组和对照组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调查问卷的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经条件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家庭收入、家族少言对ASD有影响,从危险度的估计值来看,家庭收入越多,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越晚,父母家族中有少言寡语的情感不丰富的人越少患ASD的危险性越小。4.4调查问卷影响因素与ASD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调查问卷中影响因素与ASD严重程度的相关分析提示:接触电子产品时间在不同程度的ASD儿童中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4.5血清GFAP、HCY及CRP的测定ASD组和对照组儿童血清GFAP水平测定结果表明,ASD组儿童血清GFAP平均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儿童(1.71 ±0.53ng/ml vs.0.99±0.25ng/ml)(P<0.001)。ASD组儿童血清HCY、CRP也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4.6 GFAP与CARS评分、CRP、HCY等的相关性血清GFAP水平表达增加,CARS评分定义的ASD严重度也增加。血清GFAP水平和CARS的分数有显着正相关性(r =0.390,P=0.001)。GFAP和CRP水平有相关性(r=0.205,P = 0.011)。血清GFAP水平分别与性别、年龄、BMI、HCY水平无相关性,(P>0.05)。4.7条件多因素Log i st i c回归分析血清GFAP水平与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母亲孕期疾病史有关(P<0.05)。4.8确定GFAP的最佳诊断界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血清GFAP含量最佳诊断界限值作为辅助诊断ASD预计为1.28ng/ml,获得较满意结果的敏感性为77.3%,特异性为88.4%,曲线下面积为0.895(95%CI,0.844-0.947)。血清GFAP水平对ASD的影响,发现ASD风险增加与GFAP含量>1.28ng/ml有相关性。5结论(1)本研究从调查问卷方面着手,发现本地区ASD儿童的高危因素与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家庭收入和家族存在少言寡语之人有关。家族中存在少言寡语之人越多,家庭收入越低,接触电子产品时间越早,ASD发生的风险就越高。(2)本研究评估了 ASD儿童血清GFAP、HCY等水平,以及与AS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提示GFAP可能参与孤独症儿童的病理生理,是孤独症儿童疾病有用的生物标记,可作为ASD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工具。
闵加威[7](2016)在《TRPV1受体在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牡荆素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导致围产期新生儿脑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脑缺血缺氧、宫内感染以及脑出血等,其中脑缺血缺氧是最常见的原因。新生儿脑缺血缺氧常常造成极高的死亡率及远期的神经发育障碍。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元的兴奋性中毒、凋亡及炎症的发生等参与了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的聚集可以造成严重的细胞毒性损伤。之前大量研究表明,脑损伤时钙离子的内流主要由谷氨酸受体所介导。但近年来研究发现,TRP家族的受体也参与调节脑损伤病理过程中钙离子的内稳态。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l)受体-TRPV1受体又称辣椒素受体,是主要介导Ca2’内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是TRP超家族的一员。TRPV1受体主要表达于伤害感受器上,如:背根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节的初级感觉神经元特定亚群,主要是探测机体受到的有害刺激,可以被辣椒素,热刺激或者是酸所激活。最近有大量的研究表明TRPV1在中枢神经系统CNS (central nervous system)也广泛表达。当脑损伤时,TRPV1会被大麻素和脂肪氧合酶产物所激活而加重脑损伤。因此,TRPV1可能是治疗脑损伤的药物潜在靶点。牡荆素是许多药用植物中含有c-糖基化的黄酮类物质之一。近年来,牡荆素因其广泛的药理作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有研究指出牡荆素可以作为TRPV1潜在的抑制剂,减少疼痛伤害的行为。此外,黄酮类物质剑叶龙血素B在大鼠背根神经节上,可以抑制辣椒素所介导的激活电流。因此,牡荆素可以作为体内和体外研究TRPV1功能的潜在药物工具。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性损伤时,早期抑制低氧诱导因子HIF-1α(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α)的表达可以产生神经保护作用。与此同时,有研究指出牡荆素是低氧诱导因子HIF-1α (Hypoxic Inducible Factor-1α)的抑制剂。目的:(1)通过比较新生的Trpvl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在遭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脑梗死、脑萎缩程度及动物行为学评分等,初步验证TRPV1受体在新生小鼠缺血缺氧脑损伤中的作用。(2)通过不同实验手段验证牡荆素干预治疗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效果,并且探讨其药理作用的机制及进一步阐明TRPV1受体在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具体作用。(3)运用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验证牡荆素针对其他靶点发挥其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1)9日龄C57BL/6 trpvl敲除小鼠及野生型小鼠构建HIBD模型。并运用TRPV1受体的激动剂辣椒素干预治疗,进行TTC(2,3,5-一水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Nissl染色及动物行为学等检测,初步阐明TRPV1受体在新生小鼠HIBD中的作用。(2)9日龄C57BL/6小鼠构建HIBD模型,对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牡荆素预处理,通过TTC(2,3,5-一水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初步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同时运用Nissl染色、TUNEL染色及动物行为学等检测,初步验证牡荆素对新生小鼠HIBD的神经保护作用。(3)选取24小时内出生的C57BL/6小鼠进行原代皮层神经元培养,培养到第12天时进行OGD造模。通过MTT法、LDH释放量以及PI染色等检测,验证牡荆素在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上的保护作用。(4)利用Fura-2/AM荧光标记探针对经过OGD造模后的原代皮层神经元进行胞内钙离子的测定,并结合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验证牡荆素对TRPV1受体激活电流的作用。同时,利用Western blot进一步检测牡荆素对TRPV1受体表达的影响。(5)利用Western blot手段检测体内及体外一系列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CaMKII/p-CaMKII及凋亡蛋白)造模后的不同组表达变化。(6)选取7日龄的SD (Sprague Dawley)新生大鼠构建HIBD模型,造模后对新生大鼠进行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间的牡荆素干预治疗。通过TTC(2,3,5-一水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初步确定最佳给药剂量及时间。同时运用Nissl染色、脑水肿检测、IgG染色、脑萎缩检测、足失误及Morris水迷宫等方法,探究牡荆素的神经保护作用。(7)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HIF-1α和VEGF在造模后不同组间的变化。结果:(1)TTC染色的结果显示:缺血缺氧造模后,新生的trpvl敲除小鼠脑梗死体积较野生型小鼠显着减少,并且对野生型小鼠给予TRPV1受体的激动剂辣椒素预处理,也呈现出药物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但是,造模后给予辣椒素未见该保护效应。Nissl染色和动物行为学检测得到了同样的结果。(2)小鼠进行牡荆素预处理后,给药组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在脑萎缩和TUNEL染色结果均显示:牡荆素预处理可以减少因缺血缺氧所造成的脑损伤。同时,牡荆素还能提高远期神经行为学的评分。(3) 原代神经元经氧糖剥夺造模后,发现牡荆素可显着降低神经元的死亡率及LDH的释放量。同时,PI染色的结果也证实了牡荆素的神经保护效应。(4) Fura-2/AM荧光标记探针对经过OGD造模后的原代皮层神经元进行胞内钙离子浓度的测定,发现牡荆素可以显着降低神经元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电生理实验则发现牡荆素可以抑制因辣椒素所引起的电流;Western blot结果提示牡荆素并不能改变神经元TRPV1受体的表达。(5)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牡荆素组可显着提高脑损伤区域(皮层)Bcl-2/Bax的比例、而降低p-CaMKII/CaMKII、NF-κB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在原代皮层神经元上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6)TTC染色的结果显示:缺血缺氧造模后,经牡荆素早期(造模5 min后)干预治疗的新生大鼠较模型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并且呈一定剂量依赖性。但是,牡荆素(造模3h后)干预治疗则未见该神经保护作用。牡荆素最佳的药物剂量可以明显改善脑水肿情况、血脑屏障的破坏程度、神经元的死亡、脑萎缩以及长期的动物行为学指标等。而较模型组而言,低氧诱导因子的激动剂(DMOG)则加重了脑水肿以及血脑屏障的的破坏程度。(7)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牡荆素可以明显降低因缺血缺氧所造成的高表达的低氧诱导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论:(1)我们发现新生的trpv1敲除小鼠可以显着减少缺血缺氧所造成的伤害,并且TRPV1受体的激动剂辣椒素预处理可以对其产生神经保护作用。说明TRPV1受体的脱敏抑制可能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产生保护效果。(2)预处理牡荆素可以通过减少脑梗死体积、抑制促凋亡的信号通路及提高行为学评分,从而对新生小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产生保护作用。而此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牡荆素抑制了TRPV1受体的过度激活。(3)在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中,牡荆素可以通过抑制低氧诱导因子,减少脑梗死体积、保护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及脑水肿等,从而提供短期及长期的神经保护作用。
巩付华,展淑琴[8](2015)在《强啡肽A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强啡肽(dynorphin,DYN)为内源性阿片肽的一大家族之一,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内一类重要的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脑与脊髓中。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死率与致残率均较高。因此,深入研究DYN及其在缺血性脑损伤(ischemic brain injury,IBI)中的作用及机制,对ICVD的防治工作及新型脑保护药的研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现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强啡肽A及其与IBI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孙瑾[9](2012)在《白藜芦醇甙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ERK通路的影响及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常引起新生儿死亡,存活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发育障碍。HIB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治疗主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减轻症状,对脑细胞进行保护,尽量减轻脑组织的进一步损害。但是由于围产期脑细胞较成年期容易受损以及治疗窗口期的问题,导致这些治疗措施在新生儿仍需进一步探讨。而且对于成熟脑行之有效的治疗是否在未成熟脑也能够表现出显着的神经保护作用,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于不断发育的脑组织是否具有持续保护作用,仍需更多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是,在受到损伤同时,机体还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因子对抗损伤反应,如何上调保护性因子水平且降低损伤性因子水平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靶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突触可塑性和记忆的重要调节因子,在HIBD修复中起着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而MAPK/ERK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反馈性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在各种细胞内信号激酶瀑布链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发挥保护作用最可能的细胞内机制。脑缺氧缺血后磷酸化ERK的高表达可能是内源性神经保护反应的结果。缺氧缺血脑损伤后,即刻早基因(Immediate-early Genes,IEGS)如c-Jun在短期内迅速表达,导致了一些后期效应基因被抑制或激活,最终神经细胞坏死、凋亡。因此采用药物维持保护性信号通路的激活,上调脑损伤保护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同时下调引起早期神经损伤的因子如c-Jun的水平,是临床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思路。已有的研究和我们的前期研究工作证明,中药单体白藜芦醇甙(Polydatin,PD)对心脑血管具有十分明显的保护作用,它具有调节血管张力,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等作用,并对脑缺氧缺血后急性期的大脑组织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前,应用PD治疗急性脑梗塞、帕金森病以及老年性痴呆均已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这些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结合为长期寻找一种有效治疗新生儿HIBD的潜力药物提供了新思路,更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整体调节效应的中药治疗疾病宗旨。但是迄今为止,有关PD对未成熟脑HIBD后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甚少。基于以上研究和理论基础,我们提出设想,将PD运用到新生大鼠HIBD的治疗,研究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对于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D对于HIBD新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从蛋白水平通过ERK通路以及神经保护性因子BDNF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对于HIBD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并从即刻早基因c-Jun表达进一步研究其神经保护机制,旨在进一步明确PD对HIBD的保护作用及机制,为PD在新生儿HIE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1.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对照组(NS组),缺氧缺血组(HI组),PD干预组(PD组)。分离并结扎左侧颈总动脉2小时后吸入含氧8%的氮氧混合气体2小时参照Rice方法制备新生大鼠HIBD模型。NS组仅游离左颈总动脉但不结扎和行缺氧处理,PD组在缺氧缺血后每天腹腔注射0.1%PD10mg/kg10天,NS组和HI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10天及21天三个时间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皮层、海马区脑组织病理结构的变化。缺氧缺血损伤后21天采用Y-迷宫和跳台实验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2.给予PD组新生大鼠0.1%PD10mg/kg干预治疗1天,NS组和HI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1天,在缺氧缺血后24小时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侧海马p-ERK,p-CREB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左侧皮层、海马CA1区、CA3区及DG区c-Jun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左侧海马c-Jun表达的变化。3.给予PD组新生大鼠0.1%PD10mg/kg干预治疗10天,NS组和HI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10天,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缺氧缺血后24小时、10天及21天三个时间点左侧皮层、海马CA1区、CA3区BDNF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缺氧缺血后24小时、10天及21天三个时间点大鼠左侧海马BDNF的表达变化。结果:1. Y-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在第一天的学习测试和第二天的记忆保持测试中,同NS组比较,HI组全天总反应时间显着延长(P <0.01)、错误反应次数增加(P<0.01),主动回避率减少(P<0.01)。同HI组比较,PD组全天总反应时间显着减少(P<0.01)、错误反应次数减少(P<0.01),主动回避率增加(P<0.01)。2.跳台实验结果显示,同NS组比较,在第一天学习测试中,HI组反应时间延长(P<0.01),错误次数增加(P<0.01),在第二天记忆保持测试中,HI组潜伏期缩短(P<0.01),错误次数增多(P<0.01)。同HI组比较,在第一天学习测试中,PD组反应时间短于HI组(P<0.05),错误次数少于HI组(P<0.01),且错误次数与NS组比较无差异(P>0.05)。在第二天记忆保持测试中,PD组潜伏期长于HI组(P<0.05),错误次数少于HI组(P<0.01),且错误次数与NS组比较无差异(P>0.05)。3.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S组大鼠海马有p-ERK、p-CREB蛋白的基础表达,HI组大鼠海马p-ERK、p-CREB蛋白表达较NS组明显增高(P<0.01),PD组大鼠海马p-ERK、p-CREB蛋白表达同HI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HI组大鼠左侧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表达同NS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1),10天仍高于NS组(P<0.01),随着损伤时间延长,HI组BDNF的表达逐渐回落,在21天HI组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表达同NS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呈现出同样的趋势,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PD组左侧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表达同NS组相比较明显增高(P<0.01),皮层、海马CA1区与HI组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A3区BDNF的表达高于HI组(P<0.05),缺氧缺血损伤后10天PD组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的表达高于HI组(P<0.05),21天PD组皮层及海马CA1区、CA3区BDNF的表达高于HI组(P<0.05)。大鼠左侧海马BDNF Western Blot结果同免疫组化结果相近,缺氧缺血后,HI组及PD组海马BDNF表达同NS组相比增高,后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回落,缺氧缺血损伤后21天HI组已降至NS组水平,PD组在24小时(P<0.05)、10天(P<0.01)及21天(P<0.05)BDNF表达高于HI组。5.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HI组左侧皮层、海马CA1、CA3及DG区免疫组化结果可见c-Jun阳性表达明显高于NS组(P<0.01),PD组较HI组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显示HI组左侧海马c-Jun的表达HI组高于NS组(P<0.01),而PD组的表达低于HI组(P<0.01)。6. HE染色结果显示光镜下NS组左侧大脑半球组织皮层、海马CA1区结构层次清晰,神经细胞形态、结构正常。缺氧缺血损伤后24小时、10天HI组左侧脑组织皮层变薄,海马锥体细胞层数减少,神经细胞排列紊乱,出现细胞肿胀、溶解,有明显神经元缺失、局灶性坏死。缺氧缺血损伤后21天皮层、海马等部位形成胶质瘢痕。PD组在各时间点仍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细胞变性,但多数神经元结构较完整,海马锥体细胞层细胞形态、排列基本正常。结论:1. HIBD可以引起新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和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应用白藜芦醇甙干预可以减轻脑组织损伤,改善HIBD新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2.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新生大鼠大脑海马p-ERK及p-CREB表达增加,表明MAPK/ERK信号通路被激活,应用白藜芦醇甙干预能进一步增强海马p-ERK及p-CREB表达,提示白藜芦醇甙干预对于学习记忆的改善作用可能同其作用于MAPK/ERK信号通路有关。3.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新生大鼠脑组织BDNF表达增加,应用白藜芦醇甙干预能进一步增强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BDNF的表达,并且延长其表达时间,这可能是白藜芦醇甙对于HIBD新生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4.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新生大鼠脑组织c-Jun表达增加,应用白藜芦醇甙干预降低HIBD新生大鼠大脑皮层、海马c-Jun的表达,可能对缺氧缺血后的神经元具有早期保护作用。
王高翔[10](2009)在《阻断孤啡肽受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文中指出孤啡肽受体(Orphan opioid-like receptor.ORL-1)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内源性阿片肽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组织,参与机体的多种生理活动。孤啡肽(orphanin-FQ,OFQ)是目前发现的孤啡肽受体唯一的内源性配基,在机体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文献显示,机体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孤啡肽(OFQ)的含量有明显的升高,并通过其受体ORL-1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局部脑神经元的兴奋性,且对局部神经元递质的释放、局部的脑血流变化等均能产生明显的影响。据此,有学者推测OFQ/ORL1系统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在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的基础上,通过侧脑室给药的方法,观察了不同剂量及不同时间点给予孤啡肽受体阻断剂(Nphe)对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初步探讨了OFQ/ORL1系统在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实验一不同剂量的Nphe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给予不同剂量的孤啡肽受体阻断剂Nphe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重280-320g的雄性SD大鼠7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对照组(C组)和四个不同剂量的给药组(T0.03、T0.3、T3、T30),每组大鼠13只,其中每组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其中10只在缺血再灌注后24h行神经功能学评分(NDS评分)和脑梗死容积的测量,余下3只在缺血再灌注后24h断头处死,Western-Blot检测caspase-3在海马和纹状体的表达。C和T组均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实验动物模型(MCAO),缺血2h后恢复再灌注,S组完成与C组相同的手术操作但不置入尼龙线,T组分别于术前45min右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受体阻断剂Nphe 0.03nmol、0.3nmol、3nmol和30nmol/ 10ul,S组和C组于手术前相同时间点侧脑室给予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结果:NDS评分缺血再灌注后24h神经功能学评分结果显示:S组动物的NDS评分正常,C组和T0.03组大鼠NDS评分显着下降,二组间无明显差异(P >0.05);T0.3、T3和T30组大鼠的NDS评分明显提高,与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3组和T30效果更为明显,T3、T30与T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容积S组未见梗死,C组(40.23±7.25%)和T0.03组(39.88±5.55%)梗死面积明显高于T0.3组(28.47±5.89%)、T3组(21.08±5.71%)和T30组(19.98±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侧脑室给予0.3nmol、3nmol和30nmol的孤啡肽受体阻断剂Nphe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损伤,其中T3和T30组的效果更为明显,但二组之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 >0.05),此与行为学评分的结果比较相一致。Western-blot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24h后,C组和T0.03组大鼠海马和纹状体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其它各组显着升高,T0.3、T3和T30组大鼠的Caspase-3表达虽明显受到抑制,但仍明显高于S组。实验二不同时间点给予Nphe对缺血再灌注大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在缺血或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给予孤啡肽受体阻断剂Nphe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体重280-320g的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线栓法阻断大脑中动脉实验动物模型(MCAO),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4个处理组(T组),处理组于缺血后1h(T1h组)、再灌注后1h(T1H组)、4h(T4H组)、12h(T12H组)四个时间点侧脑室给予孤啡肽受体阻断剂(Nphe)3nmol/ 10ul,各组均于缺血2h后恢复再灌注。所有组别大鼠随机分为两部分,6只在恢复再灌注后24h时,完成行为学评分后断头处死并计算脑梗死容积;其余3只在再灌注后24h断头处死,0℃下分离纹状体组织,Western-Blot半定量分析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NDS评分与对照C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24小时,T1h、T1H组的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 < 0.05);T4H组评分较C组有所提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2H组与C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脑梗死容积T1h组(26.32±6.75%)、T1H组(30.38±6.06%)的梗死容积明显小于C组(42.22±8.29%),有统计学差异(P < 0.05)。T4H组(36.00±9.60%)和T12H组(39.79±8.40%)的梗死容积较C组有所减小,但统计分析无差异(P >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缺血再灌注24小时后, T1h、T1H组的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C组明显受到抑制,且明显低于T4H、T12H组。结论1.预处理给予不同剂量的Nphe能够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损伤,发挥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元保护作用,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2. Nphe对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时间依从性;给予有效剂量Nphe的预防效果优于治疗作用。3. Nphe可以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后凋亡蛋白的产生,表明其对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凋亡的途径来实现的。
二、强啡肽A_(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强啡肽A_(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小RNA-210及其靶基因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
1.1.1 实验动物 |
1.1.2 实验动物饲养条件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主要试剂、仪器及器材 |
1.3.1 主要试剂 |
1.3.2 主要液体及配制方法 |
1.3.3 主要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
2.2 实验动物造模方法 |
2.2.1 建立肾阳虚证大鼠模型 |
2.2.2 建立肾阳虚证大鼠脑缺血模型 |
2.3 实验动物给药方法 |
2.3.1 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给药方法 |
2.3.2 温阳逐瘀汤给药方法 |
2.4 实验动物模型成功评定标准 |
2.4.1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成功标准 |
2.4.2 神经功能损伤评分标准 |
2.5 实验动物取材 |
2.5.1 肾阳虚证大鼠特异性指标检测标本采集 |
2.5.2 脑缺血模型相关指标检测标本采集 |
2.6 指标检测 |
2.6.1 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中cAMP、cGMP的含量 |
2.6.2 石蜡切片的制作 |
2.6.3 HE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形态学变化 |
2.6.4 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miR-210、Ephrin A3 mRNA表达水平 |
2.6.5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Ephrin A3 蛋白表达水平 |
2.7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 |
3.1.1 肾阳虚造模后各组大鼠状态观察 |
3.1.2 温阳逐瘀汤对大鼠肾阳虚状态的影响 |
3.2 大鼠血清中肾阳虚证特异性指标cAMP、cGMP的含量 |
3.2.1 氢化可的松注射后大鼠血浆中cAMP、cGMP及其比值量 |
3.2.2 温阳逐瘀汤灌胃后各组大鼠血浆cAMP、cGMP含量比较 |
3.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
3.4 HE染色法评估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miR-210 的表达水平 |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Ephrin-A3 mRNA的表达水平 |
3.7 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缺血侧皮质区Ephrin-A3蛋白表达水平 |
4 讨论 |
4.1 肾阳虚证的研究背景 |
4.1.1 肾阳虚证的历史渊源 |
4.1.2 肾阳虚证的现代研究 |
4.1.4 肾阳虚证生化指标的选择 |
4.2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探究 |
4.2.1 中医对缺血性中风的论治 |
4.2.2 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方案 |
4.3 miR-210 调控参与脑血管生成 |
4.3.1 血管生成 |
4.3.2 miR-210 与脑血管新生的相关性 |
4.4 实验方法与设计 |
4.4.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4.4.2 动物模型的建立 |
4.4.3 动物模型的麻醉方法 |
4.4.4 取材时间点的选择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5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缩略词表 |
附录 |
综述 微小 RNA-210 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舒筋健脑方对脑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中医认识脑性瘫痪的研究进展 |
1 概述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分型 |
4 体质 |
5 治疗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缺血缺氧脑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
1 细胞凋亡 |
2 氧化应激 |
3 兴奋性氨基酸 |
4 单胺类神经递质 |
5 炎症反应 |
6 钙离子 |
7 NO及NOS酶类 |
8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
第一节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脑瘫用药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益智仁治疗脑性瘫痪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舒筋健脑方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节 基于Bcl-2/Bax、Caspase-3探讨舒筋健脑方改善HIBD的机制研究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冰片配伍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索引 |
前言 |
第一部分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学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受试药物、剂量确定及药物配制 |
1.3 试剂及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MCAO模型的评价 |
2.2 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
2.3 Garcia JH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
2.4 脑梗死体积的比较 |
2.5 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比较 |
3 讨论 |
3.1 实验模型及动物的选择 |
3.2 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认识及中药治疗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特异性结构蛋白及其结构完整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受试药物、剂量及浓度 |
1.3 实验器材、耗材、试剂及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NeuN表达的影响 |
2.2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Laminin表达的影响 |
2.3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GFAP表达的影响 |
2.4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 脑缺血皮质区EBA表 达的影响 |
2.5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NVU的主要组分结构关系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指标选择依据 |
3.2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Neu N、 EBA和Laminin及 GFAP表达的影响 |
3.3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NVU主要组分的结构关系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组分相关功能蛋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受试药物、剂量及浓度 |
1.3 实验器材、耗材、试剂及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αII-Spectrin表达的影响 |
2.2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AQP-4表达的影响 |
2.3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VEGF表达的影响 |
2.4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MMP-9 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指标选择依据 |
3.2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αII-Spectrin、AQP-4、MMP-9及VEGF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部分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损伤局部Notch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受试药物、剂量及浓度 |
1.3 实验器材、耗材、试剂及仪器 |
1.4 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Notch1表达的影响 |
2.2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NICD表达的影响 |
2.3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Hes1 表达的影响 |
2.4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DLL4 表达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指标选择依据 |
3.2 冰片配伍AST Ⅳ和 PNS对 CIRI后脑缺血皮质区Notchl、NICD、Hesl及 DLL4 表达的影响 |
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个人简历 |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基于神经血管单元的缺血性脑卒中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黄芪、三七及冰片抗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TSPO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TSPO抑制剂调控 PPARγ通路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二部分 TSPO通过PPARγ途径调控IL-4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M2极化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其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5)δ阿片肽DADLE对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及其自噬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缺血性脑卒中及其相关损伤机制 |
1.1. 缺血性脑卒中 |
1.2.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损伤机制 |
2. 自噬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
2.1. 自噬 |
2.2. 自噬对脑缺血的影响 |
2.3. AMPK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
2.4. AMPK介导自噬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
3. Delta阿片受体及其神经保护作用 |
3.1. delta阿片受体 |
3.2. DOR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
第二章 DOR活化对大鼠全脑缺血损伤后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1. 摘要 |
2. 前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剂耗材与仪器 |
3.2. 实验动物 |
3.3. 4-VO法构建全脑缺血损伤模型 |
3.4. 脑组织切片制备 |
3.5. 冰冻切片 |
3.6. 尼氏染色 |
3.7. 免疫荧光 |
3.8. 海马组织蛋白提取 |
3.9. Western blotting |
3.10. 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构建大鼠全脑缺血损伤模型 |
4.2. DADLE缺血后处理提高DOR水平 |
4.3. DOR活化促进缺血后细胞自噬 |
4.4. DOR介导自噬改善缺血神经元存活 |
4.5. DOR介导自噬影响星形胶质细胞活化 |
4.6. DOR活化后激活AMPK/mTOR/ULK1通路 |
4.7. AMPK参与DOR介导神经保护作用 |
5. 讨论 |
第三章 DOR活化对SH-SY5Y细胞OGD/R损伤后自噬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
1. 摘要 |
2. 前言 |
3. 材料方法 |
3.1. 试剂耗材与仪器 |
3.2. SH-SY5Y细胞培养与冻存复苏 |
3.3. 糖氧剥夺再灌注(OGD/R)细胞模型构建 |
3.4. 细胞活性实验 |
3.5. 细胞蛋白提取 |
3.6. Western blotting |
3.7. 细胞自噬流观察 |
3.8. MDC染色 |
3.9. 统计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构建SH-SY5Y细胞OGD/R模型 |
4.2. 激活DOR减轻细胞OGD/R损伤 |
4.3. DADLE处理提高OGD/R损伤后DOR水平 |
4.4. DOR促进OGD/R损伤后细胞自噬 |
4.5. DOR活化对OGD/R损伤后AMPK/mTOR/ULK1通路的影响 |
4.6. AMPK对OGD/R损伤后DOR介导自噬的影响 |
5. 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Cx43及其半通道与缺氧缺血性乳鼠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Ⅰ Cx43及其半通道与缺氧缺血性乳鼠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论文Ⅱ 孤独症谱系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与GFAP、HCY相关性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1 英文论文2 |
(7)TRPV1受体在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牡荆素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TRPV1受体在新生小鼠HIBD中的作用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章 牡荆素靶向TRPV1受体对新生小鼠HIBD的保护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牡荆素靶向HIF-1α新生大鼠HIBD的保护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研究工作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阶段已发表论文 |
致谢 |
(8)强啡肽A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DYN简介 |
2DYN-A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
2.1参与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 |
2.2脑保护作用 |
3作用机制 |
4结束语 |
(9)白藜芦醇甙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ERK通路的影响及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论文一 白藜芦醇甙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二 白藜芦醇甙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脑损伤后 ERK 通路及 p-CREB 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三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 BDNF 的表达及白藜芦醇甙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四 新生大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 c-Jun 表达及白藜芦醇甙的作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科研课题和成果 |
发表论文及专着 |
致谢 |
(10)阻断孤啡肽受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正文 |
实验一 不同剂量的 Nphe 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试剂和材料 |
技术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实验二 不同时间点给予 Nphe 对缺血再灌注大脑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
试剂和材料 |
技术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强啡肽A_(1-13)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温阳逐瘀汤对肾阳虚证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微小RNA-210及其靶基因的影响[D]. 孙诗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舒筋健脑方对脑瘫患者认知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D]. 赵亚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冰片配伍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研究[D]. 欧阳波.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TSPO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丹丹. 苏州大学, 2020(06)
- [5]δ阿片肽DADLE对全脑缺血的神经保护及其自噬调控机制研究[D]. 赖泽林.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6]Cx43及其半通道与缺氧缺血性乳鼠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 王经纬. 山东大学, 2017(03)
- [7]TRPV1受体在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牡荆素干预研究[D]. 闵加威. 武汉大学, 2016(06)
- [8]强啡肽A及其与缺血性脑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 巩付华,展淑琴.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5(04)
- [9]白藜芦醇甙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ERK通路的影响及其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研究[D]. 孙瑾. 大连医科大学, 2012(11)
- [10]阻断孤啡肽受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作用[D]. 王高翔. 第四军医大学,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