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鸭肾中六种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榕[1](2021)在《典型工业过程高浓度溶液重金属离子浓度光谱直测研究》文中提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重金属检测的国标方法之一,其对重金属的测定需要稀释酸化和络合显色等预处理,存在二次污染以及浓度检测范围低等问题,无法满足工业过程中高浓度重金属或其他典型重金属物质快速定量化实时监测的要求。研究中分别以湿法炼锌、铜冶炼以及电镀铬为行业背景,对3种工业过程影响较大且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元素(Pb、Cr、As)进行了光谱直测方法研究。首先对3种元素的行业物质流和光谱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多光程条件下重金属元素的浓度检测范围,进行了光程适配,并与常用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对上述建立的光谱直测法在含铬混合体系中进行了应用研究。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Pb、As、Cr在电解锌、铜冶炼以及电镀铬中相应工艺点位的赋存形式和浓度范围分别为:Pb SO4(1.1~11.3 mg/L)、As O33-、As O43-(1000~10000 mg/L)、Cr O42-、Cr2O72-(10~1000 mg/L),其特征峰波长分别为208、187、197、372、352 nm。(2)光谱直测方法研究中,特征峰处的吸光度和浓度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加标回收率均在90%~110%,RSD小于5%,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分析方法的要求;多光程分析条件下(以六价铬(Cr2O72-)的研究结果为例进行阐述),随着光程长度的增大(从1~100 mm),分析灵敏度相比增大了96.3倍,且通过光程适配研究,最适光程的分析结果能够得到最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与常用方法的分析结果相比,光谱直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3)在三价铬-六价铬和三价铬-六价铬-铁离子含铬混合体系中,光谱直测方法均能定性分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同时采用Python语言所建立的浓度分析模型,能够准确得到元素种类和浓度,浓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光谱直测方法可应用于典型工业过程高浓度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浓度分析,为解决工业过程中重金属浓度检测滞后、监测困难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紫外可见光谱直测的其他研究以及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高雪[2](2021)在《基于LIBS技术的早期油茶炭疽病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油茶是一种可生产食用油料的茶树,其树根、叶片、茶籽以及茶壳都具有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油茶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各类侵害油茶树的病害也越来越多,其中油茶炭疽病是油茶产业普遍发生的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病害,而且目前也没有研制出有效的防治药剂,严重地影响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炭疽病,对油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了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研究炭疽病油茶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光谱响应特性,通过油茶叶片的营养状况的变化来实现快速、有效、无损地检测早期油茶炭疽病。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油茶叶片中营养元素的LIBS光谱特征谱线变化规律,并建立了基于不同炭疽病危害程度的判别分析模型。分别采集健康、轻度、中度和重度炭疽病油茶叶片的LIBS光谱数据,并分析了四类样品中Fe、Mn、Cu、Zn、Ca和Mg六种营养元素的特征峰强度变化规律与炭疽病危害程度之间的关系;分别建立基于全谱和基于特征变量的炭疽病油茶叶片的PLS-DA、ELM和SVM判别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四类样品的LIBS光谱曲线基本相似,只有谱线强度之间存在差异;(2)不同炭疽病危害程度与这六种营养元素的特征峰强度具有相关性,随着炭疽病危害程度加重,六种营养元素的特征峰强度都逐渐降低。(3)基于特征变量的多项式核函数的SVM模型识别率最好,健康、轻度、中度和重度炭疽病油茶叶片的正确识别率分别为97.22%、94.44%、72.22%、72.22%。(2)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分析了油茶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检测不同样品中Fe、Mn、Cu、Zn、Ca和Mg营养元素真实含量,并对比分析不同样品中营养元素含量的范围及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叶片炭疽病感染程度加重,各营养元素含量的最大值都逐渐减小。(2)油茶叶片中六种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依次为Ca>Mn>Mg>Fe>Zn>Cu。(3)运用SPSS 25.0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和多重塔姆黑尼分析得各营养元素含量在不同炭疽病危害程度上存在的显着性差异。建立了油茶叶片中营养元素的定量分析模型。分别建立基于外标法、PLS和BP人工神经网络的营养元素含量的定量检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比外标法和PLS方法的定量分析性能好,可以精确地预测营养元素的浓度。其中油茶叶片中Fe元素的R2为0.97,RMSEP为61.23μg·g-1,RSD为21.96%;油茶叶片中Mn元素的R2为0.93,RMSEP为191.74μg·g-1,RSD为10.44%;油茶叶片中Cu元素的R2为0.97,RMSEP为1.19μg·g-1,RSD为19.45%;油茶叶片中Zn元素的R2为0.85,RMSEP为53.57μg·g-1,RSD为48.69%;油茶叶片中Ca元素的R2为0.95,RMSEP为348.97μg·g-1,RSD为15.46%;油茶叶片中Mg元素的R2为0.81,RMSEP为206.88μg·g-1,RSD为11.39%。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IBS技术可以实现油茶炭疽病无损检测和危害程度分类,并且可以实现多种营养元素定量检测,为早期油茶炭疽病检测和防治提供了技术保障。
邢培哲[3](2021)在《催化热解—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食品中镉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环境的污染情况愈发严重,而镉(Cd)元素已成为农田土壤的首要污染物。传统的针对农产品中Cd的检测方法多以液体进样的原子光谱技术为主,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步骤繁琐需要化学试剂,以及无法用于应急快速检测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为满足食品中Cd的固体进样分析,以电热蒸发(ETV)和催化热解为核心技术,结合可循环利用的氮氢气体发生系统,合作研制了固体进样(SS)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建立了食品中Cd的直接进样快速检测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本方法可直接进样,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无需外接高压气源,分析时间仅3 min,可为食品中Cd元素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有效的检测技术手段。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研究结果如下:(1)合作研制了一体化分析管,构建ETV-AAS仪器系统。利用空气作为氧气和氮气来源,通过氢气发生器来控制混合气体成分,实现空气或氮氢混合气的精确控制,从而无需原先常用的外接氩氢高压气瓶。将ETV、催化热解和传输管路(准直管)集成为一体化分析管。使用电阻加热镍铬丝作为电热蒸发器,用于实现样品的灰化和Cd的蒸发;高岭土作为催化热解高温填料,用于干扰物质的吸附,以及Cd的预捕获和快速传输;高温准直管用于Cd的传输和氮氢火焰原子化,AAS作为检测器,完成了ETV-AAS仪器系统的组装。(2)ETV-AAS仪器系统参数的优化和基本性能测试。使用镍舟进样,对仪器系统的干燥灰化、电热蒸发、氢气流量和催化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显示,空气进样条件为300 m L/min,干燥、灰化时间分别为20 s和55 s时可以实现样品的有效灰化,以及少量蒸发Cd的预捕获,;当切换为300m L/min的氢气流量后,形成还原性氮氢混合气氛可以将样品残渣中的Cd快速释放,并与预捕获的Cd合并进入准直管,进行AAS测定。初步的基体干扰测试结果表明,食品中常见无机元素和有机物对本仪器无明显干扰。在最佳条件下,ETV-AAS的检出限(LOD)为0.2 ng/g,仪器线性范围为0~200 ng,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R2)可以达到0.998以上,标准溶液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6%以下。(3)建立了快速测定食品中Cd的ETV-AAS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本研究选择了粮食、蔬菜、茶叶、肉品作为主要的食品样品,针对真实样品,对ETV装置的干燥灰化、电热蒸发、氢气流量和催化炉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佳仪器参数下,当进样量为0.2 g时,本方法的LOD为0.1 ng/g,方法LOQ为0.3 ng/g,可满足市场上绝大多数食品中Cd含量的检测要求。多种样品基质的加标回收率在98.8%~105%,样品测定的RSD在1.1%~11%,稳定性良好。通过同等Cd含量的标准溶液和食品样品测试信号对比,发现信号峰形基本一致,表明无显着的基质干扰。基于上述研究内容,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对多种真实食品样品进行检测。由于固体直接进样分析不需要样品消解处理,整个仪器分析时间可控制在3 min左右,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的Cd含量。
吕婷[4](2020)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砷、银、镓、镉、钇、碲的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对镍基高温合金中的六种痕量元素砷、银、镓、镉、钇、碲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对分析时可能存在的干扰:包括质谱干扰和非质谱干扰进行了系统的考察,通过优化仪器参数,确定了最佳的仪器工作条件,并运用碰撞池技术对干扰进行校正,确立了合适的同位素,同时选取不同的内标元素进行了校正;通过反复试验,探究合理的方法校正钼氧离子对测定镉的严重干扰,最后通过精密度试验、加标回收试验等方法,对该六种痕量元素的测定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方法采用盐酸-硝酸-过氧化氢的酸分解体系,用2 μ g/L193Ir或6 μ g/L 115In作为75As的校正内标,2 μ g/L 103Rh作为111Cd、89Y、126Te的校正内标,6 μg/L187Re作为71Ga的校正内标,6 μg/L 133Cs作为107Ag的校正内标。载气流量最佳值为1.10 L/min,最佳射频功率为1300 W,积分驻留时间为50 ms,采用碰撞反应池模式测定各个元素,氦碰撞气流量应为3.5 mL/min。采用本文的数学校正法写入仪器程序测定111Cd,可以很好地校正镍基高温合金中钼产生的95Mo160+干扰。各元素标准工作曲线相关系数均≥0.999,线性相关性较好,镍基合金中痕量元素砷、银、镓、镉、钇、碲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58、0.09、0.02、0.03、0.01、0.14 μ g/L,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仪器的稳定性好、灵敏度高,方法的回收率在85%~110%之间,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李玲[5](2020)在《高钙锂比卤水中锂的分析与纳滤分离》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卤水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柴达木盆地西部和四川盆地东北地区,卤水品质佳,有用组分含量高,锂资源储量较大,具有极大的开发应用价值。然而,两个地区的卤水在蒸发浓缩后期,钙锂比较高,共存元素复杂。而且卤水在各浓缩分离阶段的离子浓度变化幅度较大,给锂的分析与分离均带来较大困难。在锂分析方面,传统的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存在基体干扰严重且基体匹配法操作繁琐不便的问题;在锂分离方面,纳滤法应用于高钙锂比卤水体系的研究报道较少,其操作条件和共存元素影响也不明确。基于以上问题,该论文基于DOE(design of experiment)实验设计,通过共存元素显着性分析及干扰消除研究,对传统的火焰原子吸收测锂的方法进行了优化;采用纳滤法对南翼山油田卤水中的钙锂进行分离,通过纳滤操作条件的优化,以及共存元素的影响规律的研究,以期为高钙锂比卤水的分离提供借鉴。实验结果表明:(1)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卤水中锂含量时,钙、锶、镁、钠以及钙*硼交互作用在分析过程中具有显着影响,其显着程度为钙>锶>镁>钙*硼>钠。其中钙、锶、镁、钙*硼干扰可通过草酸钾消电离剂进行有效消除。钠可通过建立干扰模型,拟合其影响关系,消除干扰。优化方法对比传统方法,不仅操作更加简便快捷,而且准确度更高,适用范围更广。(2)在纳滤分离实验中,通过膜对比实验,DL膜相比DK膜更适合于高钙锂比卤水体系中的钙锂分离。采用DOE实验设计,以纳滤操作条件为考察对象,以锂透过率、分离因子及渗透通量为考察指标,进行显着性分析。然后根据因子显着性及其最优条件权衡指标,得到采用DL膜进行纳滤实验的优选条件为料液矿化度10 g/L、料液温度30 oC、膜压力1.5 MPa、泵频率20 Hz。(3)在纳滤分离实验中,离子截留率从大到小排序为锶>镁>钙>氯>硼>钾>锂>钠>铵。随着纳滤循环时间的延长,锂回收率呈上升趋势,渗透通量及产水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当循环时间进行到12.5 min,即样品浓缩倍数达到2.82时,锂回收率明显变慢,产水质量急剧下降,可以考虑料液二级分离。若只以锂回收率为考察指标,当样品浓缩倍数为5.33时,锂回收率可达94.88%。(4)主要共存元素对纳滤分离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锂透过率的显着影响因子为铵与钾,均为负效应;钙截留率的显着影响因子为铵、硼、钾、镁*硼、锶*硼、钾*硼,其中铵、硼与钾为正效应,镁*硼、锶*硼与钾*硼为负效应;钙锂分离因子的显着影响因子为硼与镁*硼,硼为正效应,镁*硼为负效应。
白梅,李恒亮,解兴春[6](201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分类及其优缺点,阐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对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龚亮[7](2019)在《食品中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硒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具有丰富且极其复杂的化学形态,其具有的抗氧化和增强免疫力生物学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硒的形态从物理性质分为挥发性的硒和非挥发性的硒,化学性质分主要为无机硒和有机硒,无机硒的毒性大并且生物活性低,有机硒的毒性小,被生物吸收率和利用率高,因此硒也是一种合适范围与中毒界限较为接近的人体必须微量元素,研究和发展食品中硒的化学形态定量检测方法,对硒在人体健康的研究有非常大的现实使用价值。(1)以二乙烯苯(DVB)-碳分子(CAR)-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固相微萃取的吸附涂层,通过优化萃取时间、萃取温度、搅拌速度、离子强度等萃取因素,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食品中挥发性有机硒(二甲基硒(DMSe)和二甲基二硒(DMDSe))的新方法。该方法对DMSe和DMDSe的检出限分别为57.0和13.2 ng/L,相对标准偏差(RSDs,n=7)为8.5%和7.1%。将本方法应用于饮用水、果汁、大蒜和洋葱等食品中的DMSe和DMDSe分析并进行加标回收,其加标回收率为84.6102.5%,相对标准偏差(RSDs,n=3)为7.19.4%,适用于食品中挥发性有机硒的测定。(2)建立了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与石墨炉原子吸收联用测定食品中的无机硒(Se(Ⅳ)和Se(Ⅵ))。对影响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萃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详细考察和优化,在最佳的萃取条件下有机螯合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铵(APDC)仅与Se(Ⅳ)螯合形成金属螯合物被四氯化碳萃取,从而与Se(Ⅳ)分离;Se(Ⅵ)的含量则由总硒的含量减去Se(Ⅳ)的含量而得。该方法对Se(Ⅳ)的检出限为11 ng/L,富集倍数为400倍;相对标准偏差(RSDs,n=7)为7.2%。将该方法应用于饮用水、保健品中无机硒的分析,加标回收率为80-105%。方法对仪器设备要求简单,在食品中无机硒总量测定方面有优势。(3)建立食品中有机硒直接测定的方法。在pH值为7.0的水溶液中加入环己烷超声萃取有机硒,萃取液经微波消解后进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有机硒的含量。在最佳测试条件下,方法检出限为0.45μg/kg,定量限为1.5μg/kg,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3.5103.0%。方法具有精密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适用于食品中有机硒总量的直接测定。(4)建立了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HPLC-ICP-MS)用同时测定食品中无机硒和硒氨基酸等六种硒形态的方法。对影响硒形态分离及提取的诸因素如提取方式、流动相pH、浓度、甲醇含量、流速和柱温等进行详细考察和优化,同时利用碰撞反应池技术,有效的消除了复合离子的干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该方法在9.50 min内使亚硒酸盐(Se(IV))、硒酸盐(Se(VI))、硒胱氨酸(SeCys2)、硒蛋氨酸(SeMet)、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和硒代乙硫氨酸(SeEt)等六种目标分析物完全达到基线分离,各物质的检出限为0.012-0.60μg Se/L,线性范围达3到4个数量级,相对标准偏差(RSDs,n=7)为4.0-8.2%;将该方法应用于食品中硒形态的分析,其加标回收率为81.6-108.6%。方法操作简单方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可满足食品中具体硒形态的定量分析。
井美娇[8](2018)在《市售三种鸡蛋中铜、铬、锰、铁、钙、镁含量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通过检测普通鸡蛋、柴鸡蛋、乌鸡蛋中蛋黄及全蛋中6种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为畜牧及食品科学研究及人们进行消费选择提供理论实践参考。试验从天津某大型超市购买生产和包装日期接近的三种鲜鸡蛋(普通鸡蛋、柴鸡蛋和乌鸡蛋),每种鸡蛋随机选取40枚,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鸡蛋样品中的铜、铬、锰、铁、钙、镁等元素含量。1.三种鸡蛋中微量元素铜、铬、锰、铁含量的比较研究(1)全蛋中微量元素铜、铬、锰、铁含量的比较分析鸡蛋中铜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乌鸡蛋>普通鸡蛋>柴鸡蛋,但三种鸡蛋铜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铬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应为:普通鸡蛋>柴鸡蛋>乌鸡蛋,三者铬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锰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应为:乌鸡蛋>普通鸡蛋>柴鸡蛋,三者锰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铁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应为:乌鸡蛋>柴鸡蛋>普通鸡蛋,乌鸡蛋和柴鸡蛋全蛋中的铁含量显着高于普通鸡蛋全蛋中的铁含量(P<0.05),而乌鸡蛋和柴鸡蛋中的铁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2)蛋黄中微量元素铜、铬、锰、铁含量的比较分析蛋黄中铜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普通鸡蛋>柴鸡蛋>乌鸡蛋,其中普通鸡蛋蛋黄中铜元素含量最高可达2.13mg/kg,普通鸡蛋和柴鸡蛋蛋黄中的铜含量均显着高于乌鸡蛋蛋黄中的铜含量(P<0.05),普通鸡蛋和柴鸡蛋蛋黄中的铜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蛋黄中铬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普通鸡蛋>柴鸡蛋>乌鸡蛋,普通鸡蛋蛋黄中的铬含量显着高于柴鸡蛋和乌鸡蛋(P<0.05),而柴鸡蛋和乌鸡蛋蛋黄中的铬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蛋黄中锰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乌鸡蛋>柴鸡蛋>普通鸡蛋,乌鸡蛋蛋黄中的锰含量显着高于普通鸡蛋(P<0.05),而柴鸡蛋和乌鸡蛋中的锰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柴鸡蛋和普通鸡蛋中的锰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蛋黄中铁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柴鸡蛋>乌鸡蛋>普通鸡蛋,三者差异均不显着(P>0.05)。2.三种鸡蛋中常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比较研究(1)全蛋中常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比较分析全蛋中钙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为:普通鸡蛋>柴鸡蛋>乌鸡蛋,普通鸡蛋和乌鸡蛋差异性显着(P<0.05),柴鸡蛋和乌鸡蛋钙含量差异性显着(P<0.05),普通鸡蛋和柴鸡蛋钙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全蛋中镁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普通鸡蛋>乌鸡蛋>柴鸡蛋,三者镁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2)蛋黄中常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比较分析蛋黄中钙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普通鸡蛋>柴鸡蛋>乌鸡蛋,普通鸡蛋和柴鸡蛋蛋黄中的钙含量均显着高于乌鸡蛋(P<0.05),普通鸡蛋和柴鸡蛋蛋黄中的钙含量差异不显着(P>0.05)。蛋黄中镁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柴鸡蛋>普通鸡蛋>乌鸡蛋,三者蛋黄中镁含量差异均不显着(P>0.05)。以上研究表明,市售三种鸡蛋中均含有丰富的铜、铬、锰、铁、钙、镁元素,其中铜、铬、锰、铁、钙元素主要分布于鸡蛋蛋黄中,镁元素在全蛋中的含量高于蛋黄中,提示镁元素主要分布于鸡蛋蛋清中。乌鸡蛋和柴鸡蛋全蛋中的铁含量显着高于普通鸡蛋,普通鸡蛋和柴鸡蛋蛋黄中的铜含量均显着高于乌鸡蛋,普通鸡蛋蛋黄中的铬含量显着高于柴鸡蛋和乌鸡蛋,乌鸡蛋蛋黄中的锰含量显着高于普通鸡蛋,普通鸡蛋和柴鸡蛋全蛋和蛋黄中的钙含量均显着高于乌鸡蛋。本研究为人们进行鸡蛋消费选择,尤其是特定人群对微量元素需求方面提供了重要理论实践依据。
张星和,符翠丽,侯洪波[9](2017)在《保山绿豆中6种微量金属元素分析》文中认为首先采用湿法消解样品前处理方法,探讨了不同元素测定时仪器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然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保山绿豆中Fe、Mg、Cu、Cr、Mn、Ni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所用测定条件和方法得到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保山绿豆中Fe、Mg、Cu、Cr、Mn、Ni微量元素含量分别为228.94、1059.18、11.71、20.82、20.49、2.07 mg/kg,特别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必需元素Fe和Mg含量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为保山绿豆资源合理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张道英,李银保,王妙飞,吴琪,黄浩,刘海[10](2016)在《赣南产中药金沙藤与海金沙中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文中认为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法加浓硝酸消解样品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赣南产中药金沙藤与海金沙中Fe、Cu、Zn、Mn、Mg、Ca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发现金沙藤中Fe、Cu、Zn、Ca 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69.723489.222μg/g、9.13619.162μg/g、23.55350.998μg/g、1 383.1046 289.022μg/g,而海金沙中这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为39.400247.666μg/g、1.7893.922μg/g、8.33316.667μg/g、281.448485.196μg/g,表明金沙藤中Fe、Cu、Zn、Ca的含量均较海金沙中的要高,而Ca的含量则高出很多;金沙藤中Mn、Mg的含量分别为111.178485.167μg/g、1 490.6731 919.45μg/g,海金沙中这两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为118.05195.294μg/g、1 086.2741 502.514μg/g,表明赣南产金沙藤与海金沙中Mn、Mg的含量则较为相似。研究结果表明金沙藤与海金沙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金沙藤作为药用比海金沙有更好的物质基础。
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鸭肾中六种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鸭肾中六种元素(论文提纲范文)
(1)典型工业过程高浓度溶液重金属离子浓度光谱直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典型重金属行业现状 |
1.2 重金属检测方法现状 |
1.2.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1.2.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2.3 电化学分析方法 |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1.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直测法研究进展 |
1.4 模型应用研究现状 |
1.5 研究内容 |
1.5.1 典型工业中重金属的光谱特性 |
1.5.2 光谱直测方法研究 |
1.5.3 光谱直测方法在含铬混合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
1.6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与溶液配制 |
2.1.1 试剂 |
2.1.2 溶液配制 |
2.2 仪器及其运行参数 |
2.2.1 仪器名称 |
2.2.2 仪器运行参数 |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 |
2.3.1 采样点的选择 |
2.3.2 采样方法 |
2.3.3 样品保存 |
2.3.4 样品分析 |
2.4 标准溶液分析 |
2.4.1 光谱直测分析 |
2.4.2 其他方法对比分析 |
2.4.3 pH测定 |
第3章 典型工业中重金属的光谱特性研究 |
3.1 电解锌中铅的光谱特性 |
3.1.1 物质流分析 |
3.1.2 光谱特性 |
3.2 电镀铬中铬的光谱特性 |
3.2.1 物质流分析 |
3.2.2 光谱特性 |
3.3 铜冶炼中砷的光谱特性 |
3.3.1 物质流分析 |
3.3.2 光谱特性 |
3.4 小结 |
第4章 光谱直测方法研究 |
4.1 光学参数适配 |
4.1.1 光程可行性研究 |
4.1.2 Pb~(2+)的光程适配研究 |
4.1.3 六价铬(Cr_2O_7~(2-))的光程适配研究 |
4.2 分析方法的验证 |
4.2.1 Pb~(2+)分析方法的验证 |
4.2.2 六价铬的方法验证 |
4.3 小结 |
第5章 光谱直测方法在含铬混合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
5.1 离子种类确定 |
5.1.1 三价铬-六价铬混合体系中离子种类确定 |
5.1.2 三价铬-六价铬-铁离子混合体系中离子种类确定 |
5.2 离子浓度分析 |
5.2.1 不同光程条件下三价铬的光谱曲线 |
5.2.2 六价铬光谱干扰离子分析 |
5.2.3 分析模型 |
5.2.4 代码实现 |
5.2.5 误差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浓度分析模型相关代码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2)基于LIBS技术的早期油茶炭疽病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炭疽病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LIBS技术在植物元素检测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 |
2.1 LIBS检测的基本原理 |
2.2 LIBS检测系统装置构成 |
2.3 LIBS数据处理方法 |
2.3.1 LIBS光谱预处理方法 |
2.3.2 LIBS光谱特征谱线的选取方法 |
2.3.3 LIBS定性分析方法 |
2.3.4 LIBS定量分析方法 |
2.3.5 模型的评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油茶叶片炭疽病感染程度的LIBS判别分析方法 |
3.1 引言 |
3.2 样品制备 |
3.3 LIBS实验参数优化及光谱数据采集 |
3.3.1 聚焦透镜到样品的距离优化 |
3.3.2 延迟时间优化 |
3.3.3 LIBS光谱数据采集 |
3.4 样品PCR检测 |
3.5 叶片LIBS光谱特征分析 |
3.6 基于全谱的炭疽病油茶叶片判别分析模型 |
3.7 基于特征变量的炭疽病油茶叶片判别分析模型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油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LIBS定量检测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样品制备 |
4.3 LIBS系统设置和测量 |
4.4 油茶叶片中营养元素真实含量检测 |
4.4.1 实验仪器和试剂 |
4.4.2 元素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原理 |
4.4.3 试样的预处理及制备 |
4.4.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4.4.5 样品中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
4.5 油茶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炭疽病危害程度的相关关系分析 |
4.6 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指标分析 |
4.7 油茶叶片中营养元素定量模型研究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催化热解—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食品中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
1.2.1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2.2 原子发射光谱法 |
1.2.3 原子荧光光谱法 |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3 固体进样元素分析进展 |
1.3.1 固体直接进样技术 |
1.3.2 悬浮液进样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直接进样测镉仪的设计 |
2.1 前言 |
2.2 材料 |
2.2.1 试剂与耗材 |
2.2.2 仪器与设备 |
2.2.3 直接进样测镉仪工作原理 |
2.3 直接进样测镉仪设计 |
2.3.1 直接进样测镉仪总体设计思路 |
2.3.2 直接进样测镉仪结构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直接进样测镉仪的调试与优化 |
3.1 前言 |
3.2 材料 |
3.2.1 试剂与耗材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样品舟的选择及稳定性测试 |
3.4 干燥与灰化条件的优化 |
3.4.1 干燥时间的优化 |
3.4.2 灰化时间的优化 |
3.5 蒸发条件优化 |
3.6 催化炉温度的优化 |
3.7 仪器整体性能评价 |
3.8 干扰元素研究 |
3.9 本章小结 |
第4章 电热蒸发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食品中镉 |
4.1 前言 |
4.2 材料 |
4.2.1 试剂与耗材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案与方法 |
4.3.1 检测基本流程 |
4.3.2 样品前处理 |
4.3.3 确证性方法 |
4.3.4 统计分析 |
4.4 催化热解ETV-AAS快速测定粮食中Cd的方法建立 |
4.4.1 粮食样品的干燥灰化条件实验 |
4.4.2 粮食样品的蒸发条件优化实验 |
4.4.3 粮食样品的催化炉温度优化实验 |
4.4.4 粮食样品测定的仪器工作程序 |
4.4.5 粮食样品的基质干扰实验 |
4.4.6 方法学评价 |
4.5 催化热解ETV-AAS快速测定蔬菜和茶叶中Cd的方法建立 |
4.5.1 蔬菜与茶叶样品的干燥灰化条件实验 |
4.5.2 蔬菜与茶叶样品测定的仪器工作程序 |
4.5.3 蔬菜与茶叶样品的基质干扰实验 |
4.5.4 方法学评价 |
4.6 催化热解ETV-AAS快速测定动物产品中Cd的方法建立 |
4.6.1 动物样品的干燥灰化条件实验 |
4.6.2 动物样品测定的仪器工作程序 |
4.6.3 动物样品的基质干扰实验 |
4.6.4 方法学评价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项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砷、银、镓、镉、钇、碲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1.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起源 |
1.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相关概念 |
1.2.2.1 原子结构与同位素 |
1.2.2.2 离子 |
1.2.2.3 元素的质量 |
1.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结构及原理 |
1.2.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
1.2.3.2 质量分析器 |
1.2.3.3 检测器 |
1.2.3.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分析机理 |
1.2.3.5 池技术 |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技术的特点 |
1.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消除干扰的方法 |
1.2.5.1 质谱干扰 |
1.2.5.2 基体效应 |
1.2.6 校正方法 |
1.2.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应用 |
1.3 镍基高温合金的发展 |
1.4 文献综述 |
1.4.1 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的仪器分析法 |
1.4.1.1 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
1.4.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1.4.1.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
1.4.1.4 其他方法 |
1.4.1.5 镍基高温合金中砷、银、镓、镉、钇和碲痕量元素的分析方法 |
1.4.2 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砷、银、镓、镉、钇、碲的国内外分析方法标准 |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章 仪器和试剂 |
2.1 仪器设备及其优化参数 |
2.2 试验主要试剂及样品 |
第3章 实验部分 |
3.1 实验方法 |
3.2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高纯镍的选择 |
3.3.2 共存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2.1 铁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2.2 铬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2.3 钴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2.4 钼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2.5 铝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2.6 钛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2.7 钨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2.8 铌元素对待测元素的测定影响 |
3.3.3 酸度试验 |
3.3.4 测量同位素的选择 |
3.3.5 仪器工作条件的选择 |
3.3.5.1 载气流量 |
3.3.5.2 射频发生器功率 |
3.3.5.3 积分驻留时间 |
3.3.6 多原子离子的干扰及消除 |
3.3.6.1 测定模式的选择 |
3.3.6.2 碰撞气流量 |
3.3.7 内标元素的选择 |
3.3.8 小结 |
第4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砷、银、镓、钇、碲方法的建立 |
4.1 测量范围 |
4.2 原理 |
4.3 试剂 |
4.4 仪器 |
4.4.1 实验室玻璃仪器和塑料仪器 |
4.4.2 ICP-MS仪器 |
4.5 分析步骤 |
4.6 结果计算 |
4.6.1 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 |
4.6.2 准确度和精密度测定 |
第5章 ICP-MS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镉的分析方法研究 |
5.1 动态反应池模式(氧气) |
5.2 美国方法EPA.200.8 |
5.3 数学校正法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5)高钙锂比卤水中锂的分析与纳滤分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锂资源简介 |
1.2 高钙锂比卤水简介 |
1.3 卤水中锂分析方法 |
1.3.1 原子发射光谱法 |
1.3.2 原子吸收光谱法 |
1.3.3 离子色谱法 |
1.3.4 流动注射电位滴定法 |
1.4 卤水中锂分离方法 |
1.4.1 沉淀法 |
1.4.2 煅烧浸取法 |
1.4.3 溶剂萃取法 |
1.4.4 吸附法 |
1.4.5 电渗析法 |
1.4.6 纳滤法 |
1.5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6 主要内容 |
第2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卤水中锂的分析方法优化 |
2.1 实验准备 |
2.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2.1.2 实验试剂 |
2.1.3 仪器工作条件 |
2.1.4 溶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干扰元素DOE实验设计 |
2.2.2 消电离剂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部分因子实验 |
2.3.2 消电离剂实验 |
2.3.3 干扰模型实验 |
2.3.4 检出限 |
2.3.5 精密度 |
2.3.6 准确度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纳滤法用于高钙锂比卤水中钙锂分离的初探 |
3.1 实验准备 |
3.1.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3.1.2 实验试剂 |
3.1.3 膜元件及纳滤流程 |
3.1.4 卤水组成及配制 |
3.1.5 离子分析方法 |
3.1.6 分离评价方法 |
3.2 实验方法 |
3.2.1 纳滤膜的筛选 |
3.2.2 纳滤田口正交实验设计 |
3.2.3 纳滤循环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纳滤膜的筛选 |
3.3.2 纳滤田口正交实验 |
3.3.3 纳滤循环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共存离子对钙锂分离的影响 |
4.1 实验准备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方差分析 |
4.3.2 主效应分析 |
4.3.3 交互作用分析 |
4.3.4 验证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创新与特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食品中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硒的存在形式 |
1.3 硒形态研究的背景 |
1.4 硒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1.4.1 样品预处理 |
1.4.2 分离技术 |
1.4.3 检测技术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食品中二甲基硒和二甲基二硒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2.2.2 试剂和标准溶液配制 |
2.2.3 实验操作 |
2.2.4 样品的采集及前处理 |
2.2.5 单因素试验设计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顶空萃取条件的优化 |
2.3.2 分析性能 |
2.3.3 实际样品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与石墨炉原子吸收联用分析食品中的SE(Ⅳ)和SE(Ⅵ)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3.2.2 试剂 |
3.2.3 实验步骤 |
3.2.4 样品处理 |
3.2.5 单因素试验设计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中空纤维膜液相微萃取(HF-LPME)条件的优化 |
3.3.2 Pd的化学改进 |
3.3.3 APDC的浓度及其化学改进作用 |
3.3.4 分析性能 |
3.3.5 样品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有机硒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材料和仪器 |
4.2.2 试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
4.3.2 精密度试验和方法的检出限 |
4.3.3 方法比对试验 |
4.3.4 实际样品的测定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超声辅助酶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分析食品中无机硒和硒氨基酸六种硒形态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装置及工作条件 |
5.2.2 试剂和标准溶液 |
5.2.3 样品处理 |
5.2.4 样品的采集及前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实验条件优化 |
5.3.2 方法分析性能 |
5.3.3 样品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市售三种鸡蛋中铜、铬、锰、铁、钙、镁含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微量元数铜、铬、锰、铁和常量元素钙、镁的生理功能 |
1.1.1 铜的生理功能 |
1.1.2 铬的生理功能 |
1.1.3 锰的生理功能 |
1.1.4 铁的生理功能 |
1.1.5 钙的生理功能 |
1.1.6 镁的生理功能 |
1.2 鸡蛋中铜、铬、锰、铁、钙、镁含量检测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市售三种鸡蛋中微量元素铜、铬、锰、铁含量的比较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与条件 |
2.1.3 试验试剂 |
2.1.4 标液的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鸡蛋样品的采集 |
2.2.2 原子吸收法测定鸡蛋中微量元素铜、铬、锰、铁的含量 |
2.2.2.1 样品前处理 |
2.2.2.2 样品测定 |
2.3 数据处理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消解条件的选择 |
2.4.1.1 混合酸比例摸索 |
2.4.1.2 混合酸用量摸索 |
2.4.1.3 消解温度摸索 |
2.4.2 四种微量元素测试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
2.4.3 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 |
2.4.4 最低检出限 |
2.4.5 鸡蛋样品检测结果与分析 |
2.4.5.1 全蛋中微量元素铜、铬、锰、铁含量的比较分析 |
2.4.5.2 蛋黄中微量元素铜、铬、锰、铁含量的比较分析 |
2.5 讨论 |
2.5.1 鸡蛋中微量元素铜含量分析 |
2.5.2 鸡蛋中微量元素铬含量分析 |
2.5.3 鸡蛋中微量元素锰含量分析 |
2.5.4 鸡蛋中微量元素铁含量分析 |
2.5.5 与以往研究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市售三种鸡蛋中常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比较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与条件 |
3.1.3 试验试剂 |
3.1.4 标液的配制 |
3.2 试验方法 |
3.2.1 样品的采集 |
3.2.2 原子吸收法测定鸡蛋中常量元素钙、镁的含量 |
3.2.2.1 样品前处理 |
3.2.2.2 样品测定 |
3.3 数据处理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两种常量元素测试的非线性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
3.4.2 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 |
3.4.3 最低检出限 |
3.4.4 鸡蛋样品检测结果与分析 |
3.4.4.1 全蛋中常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比较分析 |
3.4.4.2 蛋黄中常量元素钙、镁含量的比较分析 |
3.5 讨论 |
3.5.1 鸡蛋中常量元素镁含量分析 |
3.5.2 鸡蛋中常量元素钙含量分析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赣南产中药金沙藤与海金沙中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
1.1 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 |
1.2 微量元素含量测定 |
1.3 加样回收率实验 |
2 讨论 |
3 材料与方法 |
3.1 仪器 |
3.2 试剂 |
3.3 实验用样品 |
3.4 标准溶液的制备 |
3.5 样品的处理 |
3.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的设置参数 |
作者贡献 |
四、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鸭肾中六种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典型工业过程高浓度溶液重金属离子浓度光谱直测研究[D]. 张榕.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21(02)
- [2]基于LIBS技术的早期油茶炭疽病检测研究[D]. 高雪.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3]催化热解—原子吸收法快速测定食品中镉的研究[D]. 邢培哲. 河北工程大学, 2021(05)
-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镍基高温合金中痕量元素砷、银、镓、镉、钇、碲的方法研究[D]. 吕婷.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0(01)
- [5]高钙锂比卤水中锂的分析与纳滤分离[D]. 李玲.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2020(04)
- [6]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A]. 白梅,李恒亮,解兴春. 云南环境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管理, 2019
- [7]食品中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D]. 龚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8]市售三种鸡蛋中铜、铬、锰、铁、钙、镁含量的比较研究[D]. 井美娇.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9]保山绿豆中6种微量金属元素分析[J]. 张星和,符翠丽,侯洪波. 保山学院学报, 2017(05)
- [10]赣南产中药金沙藤与海金沙中六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J]. 张道英,李银保,王妙飞,吴琪,黄浩,刘海.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