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马西平不常见的不良反应

卡马西平不常见的不良反应

一、卡马西平的少见不良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蔡政东[1](2021)在《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本次研究旨在评价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严格按照循证医学标准评价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新的循证依据。方法:由2名独立工作的人员严格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e)、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数据库(VIP)、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选择文献发布时间由建库至2021年2月,关于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RCT。对检索得到的RCT进行质量评估后进行Meta分析。并对森林图结果进行发表性偏倚检验、对RCT进行异质性分析、对不同疗法进行亚组分析。结果:1.共纳入32篇RCT,2251例患者,但RCT质量较差2.总体有效率森林图显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与假针灸在内的所有对照组[RR=1.31,95%CI(1.25,1.36),(P<0.00001)]。3.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仅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与假针灸在内的所有对照组[RR=1.31,95%CI(1.20,1.42),(P<0.00001)]。4.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西药对照组[RR=1.39,95% CI(1.24,1.55),(P<0.00001)]。5.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针刺联合其它疗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全面优于包括西药对照组[RR=1.30,95%CI(1.23,1.38),(P<0.00001)]。6.亚组分析森林图显示仅艾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与西药照组无统计学差异[RR=1.14,95%CI(0.96,1.35),(P=0.12)]。结论:1.针刺无论是单独治疗HFS还是联合其他疗法治疗HFS,均优于西药、假针灸,值得临床推广。2.仅用艾灸治疗HFS疗效与卡马西平片接近,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到艾灸成本低,副作用少的特点,同样值得临床推广。

许倍铭[2](2020)在《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安全用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灵敏、准确、特异性高的检测方法同时检测多种抗癫痫药物,并研究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在个体化安全用药中所起到的作用。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多种抗癫痫药物浓度,包括拉莫三嗪、卡马西平、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为临床提供一种准确、方便、有效的治疗药物监测手段。血浆通过甲醇-蛋白沉淀法处理,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与0.1%甲酸95%乙腈溶液,流速:0.60 m L·min-1,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定量,ESI正离子方式进行检测。所得结果拉莫三嗪、卡马西平的线性范围为:0.5-20μg·m L-1(r=0.9979,r=0.9997)、左乙拉西坦、奥卡西平及其代谢物的线性范围为:1.5-60μg·m L-1(r=0.9990,r=0.9999,r=0.9994)。血浆低、中、高质控样本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均小于15%,最低定量限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均小于20%。血浆中提取回收率以及基质效应为89.51%-110.98%、96.43%-112.45%。在室温24 h、冻融3次以及-80℃冻存1个月三种条件下,其稳定性测定结果与理论值比较,相对误差均小于15%。回顾性收集我院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使用卡马西平或/和丙戊酸钠并进行了血浆谷浓度检测的住院患者共355人,其中78人使用了卡马西平进行了86人次血药浓度检测,浓度均值为4.99±2.44μg/m L、310名使用丙戊酸钠进行了658人次的血药浓度检测,浓度均值为46.09±26.87μg/m L,15人联用了两种药物。并运用DNA原位杂交荧光测序法对101名患者进行了HLA-B*1502基因检测,其中34例出现了突变(33.66%)。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使用χ2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未发现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出现显着的相关性,但在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其平均血药浓度均值在6.85±3.89μg·m L-1高于总体人群。发现在使用丙戊酸钠的患者中,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相关(p<0.05),其中血氨值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呈现中等程度线性相关(r=0.54,p<0.05)。因此,对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来确保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建立的同时分析血液中几种抗癫痫药物的UPLC-MS/MS法,可以同时得到多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作为常规的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应用于临床。

董敏睿[3](2020)在《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文中研究指明背景与目的自从 2007 年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NMDAR)脑炎被发现并命名,随着许多新的神经抗体不断发现,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AE常见的相关抗体包括:NMDAR抗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 LGI1)抗体、γ-氨基丁酸 B 受体(γ-amino-butyric acid-B receptor GABABR)抗体、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ontactin associated protein-like 2 Caspr2)抗体等细胞表面抗体;细胞内抗体主要包括Hu抗体、GAD抗体、CV2/CRMP5抗体等。精神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发作等均是AE常见的临床表现。许多研究发现,AE已成为继发性癫痫的一个常见病因。AE相关的癫痫发作可出现在疾病任何时期,部分患者病情严重,可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甚至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有研究表明,虽然癫痫发作在AE中很常见,但是在脑炎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很少合并癫痫。由于目前AE相关癫痫发作的研究很少,且以NMDAR抗体脑炎为主。因此本研究总结并分析我院收治的不同类型抗体的AE患者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脑电图、脑脊液常规检查、治疗以及预后,并通过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不同类型抗体相关发作的特点,为临床医生在AE相关癫痫发作的管理中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AE相关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癫痫发作特点、头颅MRI、脑脊液常规检查、脑电图、全身系统性肿瘤的筛查以及治疗方法等,并通过电话对其进行随访,了解癫痫发作的预后。结果1、96例AE患者中(53例NMDAR抗体、22例LGI1抗体、21例GABABR抗体),72.9%(70/96)在病程中有癫痫发作(35例NMDAR抗体、17例LGI1抗体、18例GABABR抗体),50%(48/96)以癫痫发作作为AE的首发症状;2、70例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中位发病年龄44岁,57.1%(40/70)为男性,88.6%(62/70)的发作出现在疾病前2周,18.6%(13/70)表现为2种或多种类型发作;65.7%(46/70)表现为全面强直-阵挛发作、4.3%(3/70)表现为典型失神发作、12.9%(9/70)表现为局灶运动性发作、15.7%(11/70)表现为局灶非运动性发作、1.4%(1/70)表现为局灶进展为双侧强直-阵挛发作、5.7%(4/70)表现为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21.4%(15/70)进展为癫痫持续状态;3、95.7%(67/70)行头颅MRI 检查,41.8%(28/67)头颅 MRI 表现异常,颞叶/海马是最常见受累部位;所有患者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可见压力、白细胞、淋巴细胞和蛋白水平不同程度升高;16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8例异常,7例表现为弥散性的慢波,1例在发作间期可见尖波;69例患者入院后进行肿瘤筛查,14.5%(10/69)合并肿瘤,其中2例表现为畸胎瘤,8例表现为肺癌;4、94.3%(66/70)给予免疫治疗联合抗癫痫药物治疗,对58例患者进行随访(1例死亡、7例失访、4例未治疗),中位随访38个月(7-46个月),75.9%(44/58)在免疫治疗后发作缓解,24.1%(14/58)仍有发作;29.3%(17/58)出现AE的复发,7例NMDAR抗体脑炎的患者在复发时均表现为精神或认知障碍,未见癫痫发作,5例LGI1抗体脑炎的患者中有4例伴有癫痫发作,5例GABABR抗体脑炎患者在复发时均出现癫痫发作。结论1、全面强直-阵挛发作是AE最常见的发作类型;2、AE相关的癫痫发作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经过免疫治疗后均不再发作,无需长期的抗癫痫治疗;3、LGI1抗体和GABABR抗体脑炎在复发时,容易出现癫痫发作。

吴盼倩[4](2020)在《372例住院药疹病例回顾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回顾性研究2016-2018年皮肤科住院药疹病人的致敏药物特征、临床特征、住院费用等资料,为加强合理用药意识、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 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收集2016-2018年云南省综合三甲医院皮肤科住院药疹病人的性别、年龄、药疹类型、入院时间、用药原因、致敏药物种类、数目、药物开立方式、给药方式、基础病史及过敏史、黏膜累及情况、合并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糖皮质激素及其他治疗方法情况、系统累及情况、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资料,将上述资料分为轻型药疹组、重型药疹组和<30岁、31-60岁、61-90岁不同年龄组进行分析。使用EXCEL软件收集资料,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 果]1、372例药疹病例主要发生于21-70岁人群。男性43.3%,女性56.7%。轻型药疹组与重型药疹组年龄及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轻型药疹占73.1%,重型药疹占26.9%,轻型药疹中最常见的是发疹型药疹(54.0%),重型药疹中最常见的是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41.0%)。无论轻型药疹还是重型药疹季节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3、呼吸系统疾病(37.6%)为主要的用药原因,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数最多有33.6%;其次12.1%因皮肤黏膜系统疾病、7.5%因神经精神疾病用药致敏。可疑致敏药物中排名前三的为中药(57.4%);抗菌素(49.3%);非甾体类抗炎药(18.3%)。35.2%病例单一用药致敏,48.1%使用药物超过1种。40.1%为自行用药,轻型药疹组自行用药为主而重型药疹组以非专科医生开立为主(P<0.017)。重型药疹组以多种药物致敏为主(P<0.05)。无论轻型药疹组还是重型药疹组均以口服用药为主。致敏药物中中药以中成药(50.6%)及自行用药(50.6%)为主。抗菌素以β-内酰胺类(62.7%)及非专科医生开立为主(44.0%)。非甾体类抗炎药以酚氨加敏片(38.2%)及自行用药为主(66.2%)。4、轻型药疹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8.0(7.0,10.0)天和4009.2(3374.2,5149.9)元,重型药疹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分别为10.0(8.0,14.0)天和6490.8(4418.7,8475.0)元。重型药疹组比轻型药疹组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及更多的住院费用(P<0.05)。5、重型药疹组黏膜累及、伴随症状及体征、心电图异常多于轻型药疹组(P<0.05)。实验室检查中重型药疹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尿蛋白阳性率、空腹血糖值、钠离子浓度高于轻型药疹组(P<0.05);而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血红蛋白、红细胞、白蛋白、间接胆红素、钙离子、氯离子浓度低于轻型药疹组(P<0.05)。372例病人中有73例病例行EBV检测,40例病例行CMV检测,轻型药疹组和重型药疹组EBV 阳性率分别为25.8%和45.2%,CMV阳性率分别为7.1%和3.8%,两组病毒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6、重型药疹组合并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贫血、低蛋白血症、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空腹血糖升高、电解质紊乱病例数多于轻型药疹组(P<0.05)。轻型药疹组有53.3%的病例有基础病史,重型药疹组有62%的病例有基础病史,均以心血管疾病为主。重型药疹组基础病史中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精神疾病病例数多于轻型药疹组(P<0.05)。7、重型药疹组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高于轻型药疹组(P<0.05),轻型药疹组抗组胺药的使用率多于重型药疹组(P<0.05)。8、<30岁组、31-60岁组、61-90岁组药疹类型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30岁组女性比例高于31-60岁组(P<0.017)。轻型药疹组31-60岁组因皮肤黏膜疾病用药的病例多于61-90岁组(P<0.017);31-60岁组基础病有甲状腺疾病、合并低蛋白血症的病例多于<30岁组(P<0.017);61-90岁组基础病有高血压、低蛋白血症的病例多于<30岁组(P<0.017)。重型药疹组<30岁组和31-60岁组因抗菌素使用致敏的病例多于61-90岁组(P<0.017);31-60岁组和61-90岁组基础病有高血压的病例均多于<30岁组(P<0.017);61-90岁组合并肾功能损害的病例多与<30岁组(P<0.017)。[结 论]1、最常见的轻型药疹是发疹型药疹,最常见的重型药疹是多型红斑型药疹。2、最常见的用药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重型药疹较轻型药疹多因神经精神疾病用药致敏。3、排列前三名的致敏药物为中药、抗菌素、非甾体类抗炎药。4、非甾体类抗炎药更常引起轻型药疹,抗癫痫药(卡马西平为主)更常引起重型药疹。5、重型药疹常见多种使用致敏情况,并多以非专科医生开立为主;轻型药疹常见一种用药致敏情况,并以自行服用为主。6、中药的的开立方式以自行服用为主,常见中成药致敏;抗菌素的开立方式以非专科医生为主,最常见致敏药物为β-内酰胺类抗菌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开立方式以自行服用为主,最常见的致敏药物为酚氨加敏片。7、重型药疹相比轻型药疹会出现更多的内脏系统累及,超过一半的病例有基础病史,以心血管系统(高血压)为主,重型药疹较轻型药疹有更多的病例基础病史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神经精神疾病。8、轻型药疹治疗中注意>30岁人群低蛋白血症的管理,重型药疹治疗中警惕61-90岁人群肾功能异常情况。对所有病例需要注意高血压的管理,针对高血压患病人群提高合理用药意识。9、扩大病毒检测率,积极治疗病毒感染。

郭锐洺[5](2019)在《针刺治疗偏心痛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根据循证医学的分析方式,本研究依照CONSORT声明-STRICTA清单的要求对目前已发表的国内外符合单纯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随机临床研究执行检索和筛选后进行系统评价。随后从纳入文献中归穴位规律和穴位归经,提议以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有效穴位组合。最后再运用统计学方法(Meta分析)进行深层的分析和评价,并根据结果把针刺疗法推荐给不同的偏头痛患者人群,同时提高新加坡国内的中医师临床服务素质。方法:本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数据来源主要通过电子检索。检索方式将依据Cochrane系统所制定的标准进行。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文数据库和英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为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医学网。英文数据库为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检索方法:“针刺疗法”或含“针刺治疗”或含“针刺法”或含“针法”或含“针刺”;得出结果后再从结果中检索“头痛”或含“偏头痛”或含“偏头风”或含“偏正头痛”或含“偏正头风”或含“头偏痛”或含“偏头风痛”或含“头半寒痛”或含“脑风”;得出结果。英文数据库检索方法如下:("acupuncture"[MeSH Terms]OR"acupuncture"[All Fields]OR "acupuncture therapy"[MeSH Terms]OR("acupuncture"[All Fields]AND "therapy"[All Fields])OR "acupuncture therapy"[All Fields])OR needling[All Fields]AND("migraine disorders"[MeSH Terms]OR("migraine"[All Fields]AND "disorders"[All Fields])OR"migraine disorders"[All Fields]OR "migraine"[All Fields]);得出结果。手工检索方面则在临床报告和综述中追寻文献中的参考文献而进行查阅。纳入标准:1.研究设计:临床研究或临床试验属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试验对象必须为随机分配。文中包含提示性术语如“随机对照”、“随机分配”、“随机”等,盲法的使用不受限制。2.研究对象:临床上被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无论任何偏头痛分型即符合纳入标准。临床诊断根据ICHD-1、ICHD-2、ICHD-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或《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中所制定的诊断标准。患者年龄、性别、种族、国籍不受限制。3.干预措施:治疗组必须属于单纯采用针刺疗法、以针刺疗法为主要治疗方式或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刺疗法。4.对照干预措施:对照组所接受的干预措施包括中药、西药、针刺疗法、假针刺疗法或其它疗法,但不能为无对照干预措施。5.结局指标:主要指标为偏头痛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次要指标为治疗后偏头痛的长期和短期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偏头痛持续时间、血清物质浓度的改变、TCD检验的改变和不良反应例数。6.能获得全文或准确数据。排除标准:1.非随机对照试验或无对照组的病例观察临床研究。2.自身交叉对照研究。3.动物实验或细胞组织研究。4.综述、Meta分析、评论、探讨、临床经验等非临床研究。5.疾病组和非疾病组的对比研究。6.重复发表或重复检出的文献。7.非中、英文文献。8.无法追溯到试验数据的研究。9.尚在进行中或数据不完整的临床研究。10.干预措施非单纯针刺疗法的临床试验。数据提取:电子数据库提取的文献由Endnote x7软件进行录入和管理。筛选后纳入的文献中提取的内容包括作者姓名、研究年份、随机方法、盲法使用、偏头痛分型、研究对象人数、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人数、两组之间均衡性的比较、干预措施、疗效指标、选用穴位、两组的有效病例、两组的无效病例、统计学处理方法、作者结论。所提取的资料由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进行录入和管理。所有Meta分析图表由RevMan5.3制作。文献筛选:第一阶段由两名评价者独立对最初纳入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手工筛选。首先阅读标题、摘要、关键词,随后排除非随机对照试验、重复发表或相同文献、数据模糊和无法获得全文的文献。第二阶段则在阅读文献全文后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更进一步筛选最终可被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两名评价者在筛选文献过程中存在差异时则由第三名评价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独立判断。文献质量评价: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最终结论和被纳入的文献质量有密切关系。倘若所纳入的文献质量未经过严格的质量评价,Meta分析所显示的结果和随后的讨论将失去准确率,降低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临床指导价值。本研究将依据由全球专业学者和临床学家共同制定的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研究分析,根据CONSORT(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声明-STRICTA(Standards for Reporting Interventions in Clinical Trials of Acupuncture)清单评价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评估偏倚风险:本研究将依据Cochrane所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偏倚风险工具以7大项目进行评估:1.制造随机方法的方式。2.分配隐藏。3.是否对研究对象和治疗方案使用盲法。4.是否对结果测量人员使用盲法。5.结果数据的完整性。6.结果数据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导。7.其他偏倚可能性。用穴规律和穴位归经:将最终纳入文献中所用到的穴位列出后进行多重变量分析,通过热图显示最常用的穴位,同时分析穴位归经,从中制定出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建议选穴组合。发表偏倚检验:通过Revman5.3软件对被纳入的文献导出漏斗图以检测发表偏倚,分析后作出解释。Meta分析: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发现异质性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后得出结论,探讨针刺疗法在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率。异质性检验:纳入文献之间可因不同的试验设计方法、不同的结局指标等因素出现异质性。在出现高度异质性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以探寻异质性的来源,并对此作出解释,使到Meta分析的结果稳定。亚组分析:本研究将纳入文献按不同的对照干预措施和结局指标进行亚组分析,并对文献之间的异质性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作出解释,探讨针刺疗法的强项。成果:经过筛选后被纳入的文献共有23篇。CONSORT声明-STRICTA清单的评价发现目前发表的文献中在报导随机方式的产生、盲法的方案、分配隐藏、试验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局限性、治疗师资历方面较弱。偏倚风险工具也显示了多数的纳入文献因偏倚风险不清而属于B级文献。穴位规律分析后得出建议穴位组合为主穴:风池、太阳、太冲、率谷、百会;配穴:痰浊上扰证加丰隆;肝气郁结证、肝阳上亢证加太冲;气血亏虚证加足三里、三阴交;瘀血阻络证加膈俞。穴位组合建立在前人的经验和结果上,除了对临床学者有指导意义,还可提高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有效率。被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中存在着少量的发表偏倚。样本量较大的临床研究被发表的几率相对较高,而样本量小的临床研究发表数不多。漏斗图的非对称性说明了在纳入文献当中也出现了报导偏倚。样本量小的临床研究结局数据尤其偏向治疗组,甚至超过了95%CI。另外,由于纳入文献中较大部分未说明盲法和分配隐藏,故对结局数据可造成偏倚,在漏斗图上显示成非对称的分布。总Meta分析森林图显示针刺疗法的临床有效率比对照干预措施高,但I2=65%,纳入文献之间有中度异质性。虽然数据支持了针刺疗法可以有效的治疗偏头痛,但为了得到可信度更高的数据支持,随后根据不同的对照疗法和次要结局指标进行亚组分析。总结针刺疗法对照药物治疗的临床有效率,可较为确定的表明针刺疗法在治疗偏头痛时效果优于氟桂利嗪、麦角胺咖啡因、尼莫地平和卡马西平,和舒马曲坦的临床有效率接近。有2篇临床研究选择在常规针刺疗法的基础上配合了行针手法或特殊的非常规经验穴。由于试验设计接近,文献之间不存在异质性。结局数据说明在普通针刺方法上配合中医针灸学中的行针手法或经外奇穴可明显的提高临床有效率。从针刺疗法对比假针刺疗法的亚组分析中可见治疗师在临床上的针刺准确性可影响临床有效率。假针刺疗法中所用到的非经非穴之处,虽然位置接近治疗组中选用的穴位,但仍无法得到相同的临床有效率。这说明了穴位在人体中的特异性,也同时提醒临床治疗师在给予针刺疗法时必须注重针刺的准确性。从长期疗效和短期疗效而言,针刺疗法在治疗偏头痛和其所对照的治疗方法比较时有明显的优势。从降低偏头痛发作次数和偏头痛持续时间而言,虽然数据支持针刺疗法的效果,但基于结局指标的测量方法不统一,影响了结果的可信度。针刺疗法可能影响偏头痛患者的血清内皮素(Endothelin,ET)浓度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通过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验观察偏头痛患者在治疗前后的改变,针刺疗法有可能解除颅内血管痉挛,降低血流速度而缓解偏头痛,但证据缺乏统计学意义。针刺疗法的不良反应数和其他对照干预措施相比下明显较少。最后根据GRADE证据质量等级和推荐等级,治疗师可对目前正在服用麦角胺咖啡因或尼莫地平的偏头痛患者强力推荐针刺疗法;对目前正在服用舒马曲坦的偏头痛患者建议使用针刺疗法为一种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案。对目前正在服用氟桂利嗪或卡马西平的偏头痛患者,目前的临床研究证据虽然不完全支持针刺疗法作为药物治疗的替代疗法,但同样可推荐为不良反应较少的治疗方案。结论:本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疗法在治疗偏头痛有一定的疗效。综合纳入文献的治疗方案后发现,通过主要针刺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的穴位能改善偏头痛的症状,临床有效率比西药有效。这或许和针刺能改变偏头痛患者的血清ET浓度和血清NO浓度有关,值得未来的临床研究关注。最后,目前发表的针刺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质量中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提升试验设计方法和报导质量,方能更好的判断其结果的真实性。

中国抗癫痫协会精准医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业委员会[6](2019)在《抗癫痫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癫痫治疗需要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AEDs),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最常见的AEDs不良反应是皮肤及其相关的损害,其次是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AEDs的不良反应可分为剂量相关、特异体质相关、长期治疗相关及致畸作用,文章就不同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潜在机制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优化癫痫治疗的药物管理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进一步指导癫痫患者精准治疗。

周芳伊[7](2019)在《HLA-B*1502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口服卡马西平的癫痫患者行HLA-B*1502基因检测,分析HLA-B*1502基因与卡马西平所致药疹的相关性,从而评价HLA-B*1502基因检测应用于口服卡马西平癫痫患者的安全性。通过成本效果分析,评价HLA-B*1502基因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经济性。方法于2016年01月2017年04月对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皮肤科住院的符合入组条件的癫痫患者进行登记入组,提取患者外周血DNA,送至武汉康圣达医学检验所进行测序,分析其基因型与药疹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于2017年05月2018年04月对同院神经内科口服卡马西平和口服丙戊酸钠符合入组标准的癫痫患者进行登记入组,设置对照组A方案(口服卡马西平)、B方案(口服丙戊酸钠)和基因指导组C方案(HLA-B*1502基因检测阴性口服卡马西平),运用跟踪随访及调查问卷的方法比较三组的治疗效果、依从性与费用情况。结果1.第一部分研究期间符合入组条件的癫痫患者共105例,通过Pearson卡方值检验所有入组患者的性别(P=0.522)、城乡分布(P=0.569)、年龄(P=0.565)、病因(P=0.968)、发作类型(P=0.458)均与HLA-B*1502基因检测结果无相关性(P>0.05)。2.HLA-B*1502基因检测总阳性率为14.29%(15/105),所有入组癫痫患者中有12例患者出现药疹,药疹发生率为11.43%(12/105),其中轻型药疹发生率为6.67%(7/105),中重型药疹发生率为4.76%(5/105);HLA-B*1502基因阳性者药疹发生率91.67%(11/12),阴性者药疹发生率8.33%(1/12);未发生药疹组HLA-B*1502基因阳性率3.81%(4/105),阴性率88.57%(93/105)。3.本研究发现,发生药疹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为0.052±0.034年(即6-30天),未发生药疹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为1.75±1.08年,二者通过方差齐性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29.335,P<0.01)。4.第二部分研究发现基因指导C方案与对照A方案、B方案在性别(P=0.118)、年龄(P=0.752)、城乡分布(P=0.063)及病程(P=0.993)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基因指导C方案的总有效率比A方案的总有效率要高(P=0.04),同时比B方案的总有效率也要高(P=0.034),对照组中B方案的总有效率比A方案的总有效率要高(P=0.006),三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6.基因指导C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值7822.99元与A方案12253.89元、B方案12165.01元相比更经济,三者之间统计学差异有意义(T=7.347,P=0.018<P=0.05)。结论1.卡马西平所致药疹一般发生在用药后1个月内,并与HLA-B*1502基因存在强相关性。2.HLA-B*1502基因指导抗癫痫治疗更安全,成本效果更好。

朱亚峰[8](2019)在《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文中认为背景癫痫在我国患病率高,在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药物治疗是控制癫痫发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当前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Partial seizure,PS)的一线推荐用药。托吡酯(Topiramate,TPM)是新型广谱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各类癫痫发作均有效,用于初诊癫痫患者的单药治疗或曾经联合用药现转为单药治疗的癫痫患者和成人及216岁儿童PS的添加治疗。TPM相对CBZ具有抗癫痫谱广、线性药代动力学、安全性好的优势,而TPM单药治疗PS疗效是否优于CBZ尚存在争议。目的评价TPM与CBZ单药治疗PS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劣,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建库——2019年01月31日前关于TPM与CBZ单药治疗PS患者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章。对其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文献质量及风险偏倚评估,并交叉核对,使用Meta分析专用软件Revman 5.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初检文献459篇,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共2348例患者,其中TPM组1075例,CBZ组1273例。其中高质量文献3篇,低质量文献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TPM组完全控制540例,占52.38%(540/1031);CBZ组完全控制546例,占45.73%(546/11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3,95%CI(1.05,2.24),P=0.03]。TPM组有效204例,占37.02%(204/551);CBZ组有效326例,占47.52%(326/6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70,1.19),P=0.51]。TPM组出现不良反应372例,占39.45%(372/943);CBZ组出现不良反应466例,占44.72%(466/1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75,95%CI(0.56,1.00),P=0.05]。结论1.TPM治疗PS的控制率高于CBZ。2.TPM治疗PS的不良反应率低于CBZ。3.TPM治疗PS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张奕文,李妙端,王则托[9](2017)在《极缓慢加量减少卡马西平皮肤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卡马西平是临床一线抗癫痫药,近年来有关该药的不良反应报告较多。如何避免卡马西平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是临床医师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本研究调查了在我院使用卡马西平的部分患者,发现极缓慢加量可能有助于减少卡马西平皮肤不良反应,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资料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门诊癫痫患者。所有入选病例既往无卡马西平使用史,在我院首次使用,并建立

黎忠良[10](2016)在《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对癫痫患儿治疗疗效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现有研究报道卡马西平治疗癫痫个体差异大、治疗范围窄。本研究拟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癫痫小儿服用卡马西平(CBZ)后的体内血药浓度进行检测,分析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确定其对癫痫小儿的治疗效果,并探究卡马西平因血药浓度的不同所带来的相关不良反应的影响差异,从而为癫痫小儿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来江西省儿童医院进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的癫痫小儿31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独卡马西平服用患者236例,联合其他药物用药者76例,平均年龄(6.2±1.2)岁,平均体重(27.4±2.1)kg,平均病程(2.1±0.3)年。患儿服用卡马西平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的结果分成四个不同浓度范围组:<4.0μg/ml组、4.0-8.0μg/ml组、8.0-12.0μg/ml组及>12.0μg/ml组,记录分析癫痫小儿各自血药浓度范围并计算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小儿均成功完成血药浓度的正确监测,各组患者例数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μg/ml组的患儿28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2.14%;4.0-8.0μg/ml组的患儿1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9.26%;8.0-12.0μg/ml组的患儿13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08%;>12.0μg/ml的患儿3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31.43%,结果显示在4.0-8.0μg/ml组、8.0-12.0μg/ml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总有效率并不是随血药浓度的浓度依赖性增加,血药浓度过高时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随之升高,在血药浓度处于4.0-8.0μg/ml间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79.26%),且不良发生率也较低(11.85%),是卡马西平的理想血药浓度窗。结论:定期对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的癫痫小儿进行血液药物浓度的监测,将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控制在合适范围(4.0-8.0μg/ml),可在获得较高的治疗效果的同时获得较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二、卡马西平的少见不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卡马西平的少见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文献资料
        1.1 文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文献评价方法
        2.2 数据提取方法
        2.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筛选流程
    3 纳入RCT基本情况
    4 RCT 偏倚风险评估
    5 Meta分析结果
        5.1 有效率森林图
        5.2 发表性偏倚
        5.3 敏感性分析
        5.4 亚组分析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面肌痉挛的中西医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安全用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章 UPLC-MS/MS法同时分析血液中几种抗癫痫药物浓度
    1.引言
    2.材料与方法
        2.1 药品与试剂
        2.2 仪器
        2.3 标准品的配制
        2.3.1 空白混合AEDs工作液的配制
        2.3.2 空白血浆工作液的配制
        2.4 血浆样品的处理
        2.5 UPLC-MS/MS法同时测定AEDs条件
        2.5.1 超高效液相色谱及质谱条件
        2.5.2 质谱扫描
        2.5.3 特异性考察
        2.5.4 线性关系
        2.5.5 基质效应与回收率
        2.5.6 准确度与精密度
        2.5.7 稳定性考察
        2.6 临床应用
    3 结果
        3.1 质谱扫描
        3.2 色谱专属性考察
        3.3 标准曲线
        3.4 基质效应与提取回收率
        3.5 精密度与准确度
        3.6 稳定性考察
        3.7 临床应用
    4.讨论
第二章 卡马西平遗传因素及血药浓度与其ADR的相关性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2.2 仪器与设备
        2.3 HLA-B*1502 基因检测实验步骤
        2.4 荧光检测仪条件
        2.5 CBZ血药浓度监测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患者HLA-B*1502 基因型结果
        3.3 患者CBZ使用情况
        3.4 CBZ治疗药物监测结果
        3.5 患者ADR发生情况
    4 讨论
第三章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其ADR的相关性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患者资料
        2.2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患者基本情况
        3.2 患者VPA使用情况
        3.3 患者ADR发生情况
        3.4 VPA治疗药物监测结果
    4 讨论
结论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3)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不足与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372例住院药疹病例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苔藓样型药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针刺治疗偏心痛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1.1 偏头痛定义及症状
        1.2 偏头痛发病阶段
        1.3 偏头痛的分类
        1.4 偏头痛的诱发因素
        1.5 偏头痛的发生机制
        1.6 偏头痛的现代医学治疗
    2 中医对于偏头痛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对偏头痛病机的认识
        2.2 偏头痛的中医治则
        2.3 偏头痛的中医证型与代表方药
        2.4 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研究
        2.5 推拿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研究
        2.6 刺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研究
        2.7 艾灸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研究
        2.8 耳穴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研究
        2.9 食疗法防治偏头痛的研究
第二章 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文献筛选
        2.5 文献质量评价
        2.6 数据提取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过程
        3.2 纳入文献基本资料
        3.3 纳入文献的质量
    4 纳入文献的穴位规律分析
        4.1 纳入文献的主穴规律
        4.2 纳入文献的主穴规律小结
        4.3 纳入文献的配穴规律
    5 纳入文献的疗效Meta分析
        5.1 所有纳入文献的Meta分析
        5.2 敏感性分析
        5.3 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风险检测
        5.4 亚组分析
        5.5 推荐等级
    6 讨论
        6.1 文献检索和系统评价讨论
        6.2 穴位规律和建议穴位组方
        6.3 发表偏倚和Meta分析讨论
    7 结论
    8 创新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7)HLA-B*1502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第一部分 HLA-B*1502 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五、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HLA-B*1502 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成本效果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五、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附表
课题资助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8)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常用抗癫痫药物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特点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9)极缓慢加量减少卡马西平皮肤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入选病例的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2.2 卡马西平单药保留时间:
    2.3 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
3 讨论

(10)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对癫痫患儿治疗疗效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 资料与方法
        2.2.1 一般资料
        2.2.2 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
    2.3 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HPLC测定卡马西平色谱图
    3.2 线性关系的考察与最低限的测定
    3.3 CBZ回收率及精密度试验结果
    3.4 癫痫患儿312例中不同年龄各自患病比率情况
    3.5 癫痫患儿312例各自的发作类型及所占比重情况
    3.6 癫痫患儿各年龄组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
    3.7 单独服用与联合用药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3.8 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3.9 236例单独服用卡马西平患者治疗效果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3.10 76例联合用药患者治疗效果与卡马西平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3.11 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血药浓度间的关系
第4章 讨论
    4.1 血药浓度监测的实验方法选择
    4.2 测定波长的选择以及日内差异与日间差异
    4.3 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痫患儿治疗疗效的评价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卡马西平的少见不良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Meta分析[D]. 蔡政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抗癫痫药物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安全用药研究[D]. 许倍铭.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3]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预后[D]. 董敏睿. 郑州大学, 2020(02)
  • [4]372例住院药疹病例回顾性研究[D]. 吴盼倩.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5]针刺治疗偏心痛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D]. 郭锐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6]抗癫痫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 中国抗癫痫协会精准医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业委员会. 癫痫杂志, 2019(04)
  • [7]HLA-B*1502基因检测指导卡马西平抗癫痫治疗的安全性及成本效果分析[D]. 周芳伊. 南华大学, 2019
  • [8]托吡酯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D]. 朱亚峰. 新乡医学院, 2019(02)
  • [9]极缓慢加量减少卡马西平皮肤不良反应的回顾性研究[J]. 张奕文,李妙端,王则托. 山西医药杂志, 2017(06)
  • [10]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对癫痫患儿治疗疗效的评价[D]. 黎忠良. 南昌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卡马西平不常见的不良反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