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安徽省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一、安徽省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施婷婷[1](2020)在《马鞍山市非故意跌落伤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及预报初探》文中认为背景:我国跌倒/坠落伤害相关疾病负担全世界最高,造成伤残寿命年损失约为世界其他地区的2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全球气候异常变化的关注及医学气象学科兴起,气象条件对跌倒/坠落伤害的影响也开始受到关注,但目前国内仍缺乏相关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调查马鞍山市伤害监测点跌倒/坠落伤害门急诊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跌倒/坠落伤害与气象因素的关联性,开展跌倒/坠落伤害预测预报的探索性研究,以期达到实现伤害预警及预防指引的目的,为减少气象因素相关伤害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马鞍山市伤害监测点三家三甲医院2007-2015的跌倒/坠落伤害门急诊监测报告病例资料及同期马鞍山市的气象数据资料。伤害信息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户籍、受教育程度、职业、伤害发生时间、伤害发生地点等。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定量评估气象因素与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间关联性,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2007-2015年共收集到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病例30,614例,其中男性病例18,799,女性病例11,815,男女性别比例为1.59:1。<60岁24,774例,≥60岁5,840例,60岁以下病例居多。监测报告的跌倒/坠落伤害病例的受教育水平以初中及以下(75.97%)为主,职业以在校学生(19.39%)、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15.27%)和离退休人员(14.06%)占比较高。且研究期间总人群及各人群亚组的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跌倒/坠落伤害分布特征:6月份为高峰月,24h时点分布呈双峰分布,分别于10:00和17:00达到第一个和第二个高峰。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33.24%),公路/街道(17.10%)和公共居住场所(16.33%)常见。伤害发生时活动以家务(45.22%)最为常见,女性病例伤害发生时活动为家务的比例高于男性(52.05%vs.40.93%)。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46.99%)最为常见,骨折次之(18.88%)。伤害部位报告的顺位为头部(34.26%),下肢(29.89%),上肢(19.20%)及躯干(12.02%)。伤害严重程度主要为轻度(67.81%)和中度(30.17%)伤害为主,以门急诊处理后离院为主要结局(79.32%)。对比分析发现:持续热浪和暴雨天气与跌倒/坠落伤害增加有关,但未发现与高温、寒潮相关。负二项回归分析发现:积雪深度、最高温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和最小相对湿度与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的发生有关。全人群分析发现,积雪深度每增加1厘米,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增加5.6%。最高温度每升高1℃,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增加1.6%。平均风速(米/秒)、日照时数(小时)和最小相对湿度(%)与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间呈负相关(各指标每增加1个单位,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分别降低5.9%,3.1%和0.5%)。亚组分析发现,男性和<60岁人群对最高温度、最低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变化较为敏感,;而女性和≥60岁人群则对积雪深度变化较为敏感;至于伤害的严重程度,各亚组结果不一致。模型预测效果评价:总人群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数的预测准确度为71.50%,分层分析发现<60岁、男性和中度/重度组的预测准确度相对高一些(<60岁vs.≥60岁:69.92%vs.66.71%;男性vs.女性:70.63%vs.68.60%;中度/重度vs.轻度:64.83%vs.60.51%)。结论:安徽省马鞍山市2007-2015年非故意跌倒/坠落伤害水平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与其发生有关的气象因素有积雪深度、最高温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和最小相对湿度。不同年龄、性别和伤害严重程度组人群对于各气象因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亚组分析发现男性和<60岁年龄组更易受最高温度、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和最低相对湿度变化的影响,而女性和≥60岁年龄组更易受积雪深度变化的影响。热浪和暴雨与跌倒/坠落伤害增加有关。经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这将有助于为未来建立基于气象因素的跌倒/坠落伤害预测预警提供依据,在未来的预防策略措施制定实施过程中应引起重视。

胡欣敏[2](2017)在《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理论与司法实践分析》文中提出体育运动中伤害事故频有发生,此行为的出现不仅对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同时影响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合法地处理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维护学生与中小学双方的利益,对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问题的处理划分进行法律方面的专业探讨成为本研究的关键。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学生伤害事故相关领域的研究已经在我国掀起了热潮,但在对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处理问题上,尤其是责任的划分问题,似乎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学者在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责任划分上认识不够透彻,是非不定,这样就导致我们在司法实践上,没有一个真正落实的办法去解决,虽然很多学者提出了原则方针,但还是不够全面。关键没有相关的行动来反馈给社会,所以问题就越来越严峻。本文采用文献资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从学校在法律上的地位关系、学生所处在法律上的地位关系、以及他们两者之间的法律关系;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划分的法律责任、举证责任、以及损失救济责任的划分等争论的焦点问题出发,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汲取法律界的理论基础,重点对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进行分析,并引入损失救济赔偿,最终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提出司法实践的反思与建议。因此,对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问题的研究,不仅十分重要且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及文献研究发现,未成年学生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产生原因有学校方面原因、教师方面原因、学生方面原因和其他原因四种。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它所涉及的关键点有两个:一个是责任的认定问题,其二是赔偿问题。研究认为:(1)学校对未成年在校学生承担的是法定的教育监管职责,而非法定监护单位。对于中学生体育课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承担的主体不能一概而论,应当具体分析。既有学校方面责任,也有本人的责任,还涵盖了家庭方面的责任、第三人责任和意外责任。(2)针对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中学校是否承担责任为标准进行责任划分,本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学校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学校承担部分法律责任;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最后得出在司法审判中坚持以过错责任为主的原则,适用公平责任为辅的原则。(3)体育伤害事故在本质上是一种损害,应当建立多种救济体系。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妥善处理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保障体制和体育保险法制建设,走赔偿社会化的道路。

王银玲,李娟,薛磊,叶冬青[3](2014)在《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及社会经济损失,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3所医学院校大学生,采用自编意外伤害调查问卷,对其在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社会经济损失。结果医学生伤害年发生率为12.28%,伤害事件年发生率为18.67%。每位伤害患者年平均发生伤害1.52次,年平均医疗费用为417.90元,平均每次伤害医疗费用为274.95元。伤害发生类型的前五位分别为:跌伤(29.89%)、动物或昆虫咬伤(15.72%)、碰撞伤(14.79%)、车祸(交通伤)(10.17%)、烧烫伤(7.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担任干部或参加社团、体育锻炼是医学生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医学生意外伤害发生率较高,社会经济损失较重,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其意外伤害的发生。

黄志伟[4](2013)在《中学生伤害现况调查及其心理行为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中学生发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中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为制定综合性伤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安徽省芜湖市9所中学,对其7-12年级所有学生近1年来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①学生及其家庭的一般情况;②伤害相关行为和对伤害的认知情况;③调查期间内伤害发生的情况;④艾森克人格量表(少年版)。结果:在被调查的2459名中学生中,共有426人发生过伤害623次,伤害发生率为17.3%。其中男、女生伤害发生率分别为21.8%和14.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的伤害以意外伤害为主,占80.90%。居前五位的伤害类型分别为碰撞/跌倒伤252人次(48.46%)、锐/钝器伤89人次(17.12%)、车辆伤77人次(14.81%)、动物/昆虫咬伤44人次(8.46%)和烧烫伤39人次(7.5%)。伤害在不同年级、是否为走读生、是否经常饮酒、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家庭关系是否和谐以及家庭居住地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同民族、是否经常吸烟、是否经常上网、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不同的家庭类型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害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春夏季伤害高发,其中6、7月份达到高峰(14.13%、14.61%)。学生发生伤害的主要场所是在学校内,占全部的53.93%,其余依次是家中、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伤害的发生与学生是否接受过安全教育及学生认为伤害是否可以预防没有关系(P>0.05),与是否听说过意外伤害有关,很少听说过意外伤害的学生伤害发生率较低(P<0.05)。艾森克人格特征调查显示芜湖地区中学生性格安静、较为孤僻、喜爱读书、容易紧张焦虑、较为诚实可信,同时也表现为他们还不够成熟老练,人格还不够稳定。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年龄偏高为中学生伤害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676(0.539-0.849)和0.899(0.837-0.966);而较高的母亲文化程度、较差的家庭关系、较高的家庭收入以及较高的神经质维度得分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176(1.018-1.358)、1.450(1.201-1.750)、1.205(1.064-1.364)以及1.316(1.128-1.535)。结论:学校应针对上述研究结果采取综合性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各类伤害的发生。一方面应加强管理,以体育场所为重心建设安全校园。另一方面应加强安全教育,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伤害的分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中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应注意与家长沟通,促进改善家庭环境,加强家庭的干预措施。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消除伤害隐患,才能够控制和减少学生伤害的发生。

曹庆庆[5](2012)在《安徽省合肥市某县农村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及三种统计模型在伤害频次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合肥市某县中小学生在一年中的伤害发生情况、筛检出多发伤害儿童,描述伤害及伤害倾性儿童的分布特征,探讨负二项回归和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在伤害频次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及引发伤害频次增加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伤害预防干预措施和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对合肥市某县整群随机抽取的中小学校2917名在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拟合修正Poisson回归(Pearson’s Chi-Square/DOF修正Poisson回归模型和DEVIANCE/DOF修正Poisson回归模型拟合修正Poisson回归)和负二项回归模型,并比较其拟合效果,筛选出会增加儿童少年意外伤害发生次数的危险因素,探讨三种方法对伤害频次危险因素分析的合理性。结果⑴伤害基本情况:2917名受试儿童中,1年期间共有426人发生伤害,总伤害发生人率(person-based rate)为14.60%。共发生伤害507人次,伤害事件发生率(event-based rate)为17.38%。伤害发生者中单发伤害(一次伤害)364(85.45%),单发伤害报告率为12.48%,单发伤害报告率男生(8.74%)高于女生(10.68%,P <0.01)。伤害发生者中多发伤害(频发伤害)62人(占总伤害14.55%),多发伤害报告率为2.13%。多发伤害组中,各年龄组均无性别差异。⑵单发伤害和多发伤害在年龄、年级和父母亲是否离婚之间的构成百分比有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单发伤害受伤发生时间,其中55.8%的儿童青少年不记得发生月份,其他月份构成比分别为7月份(5.2%)、8月份(6.9%)、9月份(6.0%)。发生星期之中,62.9%的儿童青少年不记得发生星期,其他星期构成比分别为星期三(7.1%)、星期五(7.1%)、星期六(5.2%)。多发伤害受伤发生时间,其中49.7%的儿童青少年不记得发生月份,其他月份构成分别为7月份(6.0%)、8月份(7.4%)、11月份(6.7%)。发生星期之中,57.7%的儿童青少年不记得发生星期,其他星期构成分别为星期一(6.7%)、星期三(6.7%)、星期五(7.4%)、星期六(6.0%)。单发伤害和多发伤害者受伤发生地点,构成比最高的均是家中(39.6%,47.5%)。单发伤害、多发伤害中受伤部位最多的是手指或脚趾、下肢,受伤性质主要为表皮上,主要伤害意图是意外伤害。⑷用Lagrange乘子检验发现该资料Poisson模型中存在过离散(P <0.0001),籍此分别用修正Poisson回归和负二项回归对过离散伤害频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修正Poisson回归模型拟合较好。回归分析均显示男性,年龄小,父亲外出打工,监护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和吸烟为导致伤害频次的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⑴安徽合肥市某县农村儿童青少年伤害和频发伤害存在普遍,有较高的伤害事件发生率;⑵通过三种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比较均显示男生、年龄越小、留守情况中父亲出外、监护人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吸烟是伤害频次增加的危险因素;而父母离婚、和留守情况中父母均外出是否为伤害频次增加的危险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⑶农村儿童青少年伤害频次受留守情况的影响,所以留守儿童伤害问题应引起重视。⑷对于具有聚集性趋向的伤害频次数据,应该采用修正Poisson回归分析和负二项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本文结果修正Poisson回归拟合效果更好,或能更准确的解释有关因素对伤害频次影响的情况。

王向东,熊建菁,徐文燕[6](2011)在《我国中小学生伤害流行及干预研究状况》文中研究表明伤害(injury)泛指因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事件导致人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伤残和死亡事件。伤害是造成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儿童青少年伤害已成为全球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报告表明[2],世界范围内,每天有2 000多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

罗艳[7](2010)在《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马鞍山市大中学生伤害发生现况,探讨大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伤害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一所普通初中、一所普通高中及一所师范专科院校的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和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自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对学生伤害状况进行随访。由教师、校医或健康信息员每天主动收集学生伤害事件信息,并当场进行查漏补缺。假期每个学生发放伤害随访表,出现伤害后先自己填写,开学后核实。描述随访对象的伤害事件发生率、时间分布特征、受伤部位、严重程度、伤害处置方式和失能情况等。于伤害随访前,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 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学生的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定,根据标准分分值的P25、P50、P75,将焦虑、抑郁分别分为4个等级,即低分组(< P25)、中下分组(P25~P50)、中上分组(> P50,≤P75)及高分组(> P75);同时对学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自评的个性行为特征等进行调查。伤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运用多分类无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结果1 494名学生问卷纳入分析。发生各种类型伤害1 639人次,总伤害人数为799,伤害总发生率为53.48%,多发伤害年发生率为13.39%。多发伤害组的200名学生共发生伤害854人次,占总伤害事件的52.10%。男生不同学龄组不同次数伤害年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7.181,P=0.009),女生不同学龄组不同次数伤害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05,P=0.481)。各学龄组位于前两位的伤害均是擦伤和跌/坠落伤(初中:35.78%,28.96%;高中:39.50%,22.10%;大学:35.67%,18.94%)。14种常见伤害事件类型在各学龄组的累计发生率[(发生人次数/总人数)×100%]以大学生为最高(118.62%)。一年中的7月和8月是伤害事件发生的高峰时期;一天中伤害发生时段以下午3~5时居多,其次为中午12时左右。伤害事件主要发生在学校(45.64%)和家中(32.34%),伤害事件最常见的部位是手指或脚趾(51.75%),89.26%的伤害事件由意外造成,轻度伤害居多(82.25%),绝大多数伤害事件由自己或他人简单处理(89.02%)。伤害事件致缺课占伤害事件的4.58%;初中、高中及大学生伤害事件致活动受限制分别占伤害事件的7.85%,10.51%及2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87,P=0.000);伤害事件致大学生卧床休息比率占伤害事件的7.68%,高于初中的1.54%及高中的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20,P=0.000)。抑郁高分组(>P75)、中上分组(≤P75且>P50)、中下分组(P25~P50)、低分组(<P25)1次伤害、2次伤害及多发伤害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高分组(> P75)、中上分组(≤P75且> P50)、中下分组(P25~P50)、低分组(< P25)大中学生1次伤害、2次伤害及多发伤害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趋势性χ2检验显示,随焦虑评分减低,多发伤害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男生多发伤害发生率在抑郁高分组最低(7.63%),在中上分组、中下分组、低分组分别为19.42%,20.81%,1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抑郁高分组、中上分组、中下分组、低分组多发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1.76%,11.66%,13.83%,1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焦虑高分组多发伤害发生率为16.75%,高于中上分组(13.33%)、中下分组(8.62%)及低分组(10.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焦虑高分组、中上分组、中下分组、低分组多发伤害发生率分别为14.29%,18.27%,18.79%,12.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卡方检验显示1次伤害发生率在自评家庭气氛为冷淡或紧张、一般及和睦三个分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次伤害发生率在自评脾气中性、温和、及急躁三个分类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发伤害发生率在性别、学龄组、家庭住址、母亲文化程度、父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自评家庭经济状况7个变量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分析显示,男性、自评外向性格、自评体型匀称、家庭共同生活人口数多于4人、焦虑评分高是多发伤害的危险因素,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中等及中等以上、自评家庭气氛和睦、抑郁评分高是保护因素。结论大中学生伤害发生率高,伤害发生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地点和季节分布特征,人口统计学变量和情绪状态可能预测伤害反复发生,需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学生多发伤害的可预防因素的研究。

姜新峰,孙业桓[8](2009)在《我国学生伤害的现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赵科夫[9](2009)在《安徽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一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伤害分布及危险因素研究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中伤害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农村3 617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最近1年伤害的发生情况,并对其伤害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1 614名,占学生总数的45.83%,主要监护类型为单亲监护(55.82%)。中小学生伤害发生率为32.25%,男生伤害发生率为45.22%,女生为3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5, P<0.001);其中留守儿童伤害发生率为40.90%,高于非留守儿童(2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30, P<0.001)。学生意外伤害的类型为跌伤和动物咬伤,留守儿童在跌伤、交通伤、动物咬伤等7种伤害类型上发生率高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知识性和控制性五个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艾森克个性量表中的E维度和N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是否留守、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做家务、家庭月收入、监护类型、艾森克中的E维度和P维度、以及家庭环境量表中的亲密度、矛盾性和成功性可能是中小学生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是否留守、年级、做家务、E维度、N维度、亲密度和矛盾性是学生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结论该地区留守儿童伤害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家庭环境和个人人格起主要作用,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留守儿童伤害的发生。研究二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目的了解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农村2 731名中小学生,采用儿童虐待问卷、心理健康诊断量表以及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调查。并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55.14 %,单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监护类型的44.53%。男女生在儿童虐待量表的身体虐待、性虐待和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除在身体忽视分量表外,其他分量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量表总分高于非留守儿童,表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留守儿童自我意识较差。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留守、家庭经济条件以及Pierre-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的行为、智力、焦虑、合群和幸福以及儿童虐待量表中的5个因子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留守、上代监护、自我监护、家庭经济差、情感虐待、身体虐待、身体忽视、焦虑、行为、合群和幸福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留守以及相关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关注留守对儿童心身发展的影响以及积极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和政策,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姜新峰[10](2008)在《安徽省某中等卫校1704名学生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宿州市某卫校学生入学一年来,伤害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及对伤害的认知情况,描述伤害的人群分布、空间分布及时间分布,探索伤害发生的原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参考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高中),自编“宿州市某卫校学生伤害相关情况调查表”,于2008年9月初对2007年9月初入学的25个班级全体学生进行一年来的伤害流行病学调查。发放问卷1756份,收回有效问卷1704份,有效应答率为97.04%。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情况、伤害认知、一年来发生伤害的类型、部位、形式、时间、原因、治疗花费情况等。统计分析方法涉及t检验、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被调查的1704名学生中,有632人发生了伤害,伤害发生率为37.1%,累计发生伤害1093人次,伤害发生的人次率(伤害密度)为64.14%。伤害的人群分布结果:男生的伤害率为54.95%,女生的伤害率为36.02%,P<0.00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可以认为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发生伤害:发生伤害的632人的平均年龄为16.84岁,标准差为1.2岁,未发生伤害的1072人的平均年龄为16.87岁,标准差为1.25岁,t=0.52,P=0.6>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卫校一年级学生中,年龄不是影响伤害的因素。伤害的空间分布结果:家中、学校及其他地方的伤害发生率分别为30.93%、22.71%、10.5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家与学校两处的病例占总病例的83.63%,其他地方伤害病例仅占16.37%;居住在乡村、乡镇、县城或市内的的83.63%,其他地方伤害病例仅占16.37%;居住在乡村、乡镇、县城或市内的伤害发生人次率分别为58.69%、74.90%、68.8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9)。伤害的时间分布结果:春、夏、秋、冬四季的伤害发生的人次率分别为16.14%、32.22%、10.45%、5.3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春季与夏季是伤害的高发季节。常见伤害的发生率及其空间分布结果:伤害率高低依次为碰伤(17.6%)、刀伤(11.2%)、扭伤(9.9%)、烧烫伤(9.6%)、硬物击伤(5.0%)。家中各类伤害所占比例依次为刀伤(27.5%)、碰伤(21.6%)、烧烫伤(14.1%);学校各类伤害比例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碰伤(25.9%)、扭伤(22.4%)与烧烫伤(18.9%)。刀伤发生在家中、学校、其他地方的比例依次为73.7%、21.1%、5.2%;扭伤在学校中占57.4%;烧烫伤学校就占了50%;动物咬伤和骨头卡喉主要发生在家中;车辆伤主要发生在家与学校以外的地方。各类伤害的原因:碰伤与扭伤主要发生在做家务、玩耍、劳动、行走、体育运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如打球、跑步、上下楼等;刀伤主要发生在做家务,如切菜、削水果等;烧烫伤主要发生在做饭、就餐、打开水时;车辆伤主要发生在骑车、走路时;跌伤发生主要与玩耍、上下楼、体育运动、攀爬等有关。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的有性别、家庭类型、父亲职业、母亲职业、提醒程度、提醒对象、父母教育方式、骑车违章、携带刀具、翻越围墙、楼梯打闹、过马路不顾左右、误服药品或误食有毒食物、食用陌生人给的食物、乘酒后驾驶的车,计15个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α=0.05水准初步筛选出与学生伤害有关的因素,8个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性别、父亲职业、提醒者、父母的教育方式、翻越围墙、楼梯打闹、误用药品或误食有毒食物、乘酒后驾驶的车。结论该校于学生入学后进行了伤害预防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伤害发生率依然居高不下。学生伤害影响因素很多,伤害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校、家中、其他地方均可发生伤害,而家与学校是常见地方。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一起行动起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开展环境干预,加强硬件建设,发现伤害隐患及时消除,同时,应继续开展预防伤害的健康教育,把伤害预防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做到警钟长鸣,时常提醒,坚持不懈地做下去。

二、安徽省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安徽省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马鞍山市非故意跌落伤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及预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英文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本次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点
    2.2 资料来源
        2.2.1 伤害资料来源
        2.2.2 气象资料来源
        2.2.3 资料整理
    2.3 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跌倒/坠落伤害三间分布特征
        3.2.1 跌倒/坠落伤害的人群分布特征
        3.2.2 跌倒/坠落伤害病例的时间分布特征
        3.2.3 跌倒/坠落伤害发生地点的分布特征
    3.3 跌倒/坠落伤害特征
        3.3.1 跌倒/坠落伤害伤害发生时的活动
        3.3.2 跌倒/坠落伤害的性质
        3.3.3 跌倒/坠落伤害的伤害部位
        3.3.4 跌倒/坠落伤害的伤害严重程度与结局
    3.4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3.5 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数与高温、热浪和暴雨的关系
        3.5.1 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数与高温、热浪的关系
        3.5.2 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数与寒潮的关系
        3.5.3 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数与暴雨的关系
    3.6 负二项回归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评价
        3.6.1 负二项回归模型拟合
        3.6.2 模型对跌倒/坠落伤害病例数预测效果评价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气象因素与跌倒及相关伤害间相关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2)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理论与司法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备受社会关注
        1.1.2 我国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模糊
        1.1.3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司法实践不统一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科学意义
        1.3.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
    2.2 我国中小学体育伤害事故的相关致因研究现状
    2.3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相关类型研究现状
    2.4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相关法律责任研究现状
    2.5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相关举证责任研究现状
    2.6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相关损失救济责任研究现状
    2.7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核心概念界定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专家访谈法
        3.3.3 案例分析法
    3.4 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中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4.1.1 学校在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中的法律地位
        4.1.2 学生在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中的法律地位
        4.1.3 学校与学生在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法律关系
    4.2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划分研究
        4.2.1 我国法律对人身侵权法律责任划分的规定
        4.2.2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划分原则
        4.2.3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法律责任的司法实践与反思
    4.3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举证责任划分研究
        4.3.1 我国法律对人身侵权举证责任划分的规定
        4.3.2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举证责任划分原则
        4.3.3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举证责任划分的司法实践与反思
    4.4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损失救济责任划分研究
        4.4.1 我国法律对人身侵权的损失救济责任划分研究
        4.4.2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损失救济责任划分原则
        4.4.3 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损失救济责任划分的司法实践与反思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附录: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案例汇总表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成果

(3)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伤害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意外伤害的流行特征
        2.1.1 意外伤害发生率
        2.1.2 意外伤害发生的人群分布
        2.1.3 意外伤害发生的时间分布
        2.1.4 意外伤害发生的地点分布
        2.1.5 意外伤害发生的类型
    2.2 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或形式
    2.3 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
    2.4 意外伤害的社会经济损失
        2.4.1 伤后处理
        2.4.2 医疗费用
        2.4.3 伤后休息及恢复
3 讨论

(4)中学生伤害现况调查及其心理行为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内容
        1.1 一般人口学资料
        1.2 伤害的认知情况及伤害相关行为
        1.3 伤害发生的情况
        1.4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调查
    2. 材料与方法
    3. 统计方法
    4. 调查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中学生伤害的人群分布
        2.2 中学生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情况
        2.3 中学生伤害常见的类型、形式和原因
        2.4 中学生伤害的时间地点分布
    3. 中学生的艾森克人格特征分析
        3.1 中学生 EPQ 原始得分与常模比较
        3.2 不同性别中学生 EPQ 各维度 T 分比较
        3.3 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 EPQ 各维度得分比较
        3.4 不同家庭关系中学生 EPQ 各维度得分比较
        3.5 不同年级中学生 EPQ 各维度 T 分比较
        3.6 不同家庭经济总收入中学生 EPQ 各维度 T 分比较
    4. 中学生 EPQ 各维度得分与伤害的关系分析
        4.1 是否发生伤害与中学生 EPQ 各维度得分的关系
        4.2 不同性别中学生的 EPQ 各维度得分与伤害的关系
    5. 中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5.2 中学生伤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
讨论
    1. 中学生伤害发生的基本情况
    2. 中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
        2.1 中学生伤害的人群分布特征
        2.2 中学生伤害与中学生对伤害认知情况的关系
        2.3 中学生伤害发生常见的类型、形式、原因以及时间地点
    3. 中学生 EPQ 得分以及与伤害关系情况
        3.1 中学生 EPQ 各维度得分状况
        3.2 不同性别中学生 EPQ 各维度 T 分比较
        3.3 不同年级中学生 EPQ 各维度 T 分比较
        3.4 不同家庭关系、不同家庭类型中学生 EPQ 各维度 T 分比较
        3.5 不同家庭经济总收入中学生 EPQ 各维度 T 分比较
    4. 中学生 EPQ 各维度得分与伤害的关系分析
        4.1 是否发生伤害与中学生 EPQ 各维度得分的关系
        4.2 不同性别中学生的 EPQ 各维度得分与伤害的关系
    5. 中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安徽省合肥市某县农村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及三种统计模型在伤害频次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个人简介
附录 2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3 致谢
附录 4 综述
附录 5 调查表

(6)我国中小学生伤害流行及干预研究状况(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中小学生伤害现状
    1.1 伤害的定义及界定标准
    1.2 伤害总体发生率较高
    1.3 伤害发生率随年龄升高
    1.4 男生伤害发生率高于女生
2 伤害发生原因及危险因素
3 伤害干预研究
    3.1 国外伤害干预理论
        3.1.1 “四E” 干预
        3.1.2 Haddon模型及其十大伤害预防策略
        3.1.3 主动干预与被动干预
    3.2 国内中小学生伤害干预研究

(7)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附录一 伤害信息报告卡
附录二 青少年健康问卷

(8)我国学生伤害的现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学生伤害分类研究
    1.1 学生伤害研究分类
    1.2 学生伤害的分类
    1.3 学生伤害研究回顾
2 学生伤害研究现况
    2.1 学生伤害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2.1.1 学生伤害研究的对象
        2.1.2 学生伤害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2.1.3 学生伤害的操作性定义
    2.2 学生伤害现况
        2.2.1 学生伤害的发生率
        2.2.2 学生伤害的类型
        2.2.3 学生伤害的部位、伤后处理与休息
        2.2.4 学生伤害的地点及原因
3 学生伤害的影响因素
    3.1 社会因素的影响
    3.2 学校方面的原因
    3.3 家庭方面的原因
    3.4 学生自身方面的因素
    3.5 学校环境方面的影响
4 学生伤害事件的危害
    4.1 经济损失巨大
    4.2 生命损失惨重
    4.3 严重影响国民平均期望寿命
    4.4 给家庭带来难以愈合的精神伤害[1]
5 学生伤害的预防对策

(9)安徽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研究背景
    参考文献
研究一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伤害分布及危险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 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综述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件 1 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表
附件 2 农村地区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表

(10)安徽省某中等卫校1704名学生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正文
    1 前言
    2 调查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资料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附录
    宿州市某卫校学生伤害相关情况调查表

四、安徽省学生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马鞍山市非故意跌落伤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及预报初探[D]. 施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2]我国中小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责任划分理论与司法实践分析[D]. 胡欣敏. 江西师范大学, 2017(11)
  • [3]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王银玲,李娟,薛磊,叶冬青. 安徽医学, 2014(11)
  • [4]中学生伤害现况调查及其心理行为特征研究[D]. 黄志伟. 皖南医学院, 2013(01)
  • [5]安徽省合肥市某县农村儿童青少年伤害现状及三种统计模型在伤害频次影响因素研究中的应用[D]. 曹庆庆. 安徽医科大学, 2012(01)
  • [6]我国中小学生伤害流行及干预研究状况[J]. 王向东,熊建菁,徐文燕. 上海预防医学, 2011(12)
  • [7]青少年伤害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D]. 罗艳. 安徽医科大学, 2010(12)
  • [8]我国学生伤害的现况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 姜新峰,孙业桓. 中国校医, 2009(03)
  • [9]安徽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与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赵科夫. 安徽医科大学, 2009(05)
  • [10]安徽省某中等卫校1704名学生伤害现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姜新峰. 安徽医科大学, 2008(07)

标签:;  ;  ;  

安徽省学生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