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维修站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三级维修站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一、三级检修站持续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周滔[1](2021)在《T公司面向动车组状态维修的数字化转型研究》文中认为

王舒同[2](2021)在《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质量管理优化研究 ——以BJ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高新技术飞速研发的今天,高速铁路整体生态建设已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2020年是我国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战役”的关键之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六稳”、“六保”决策部署,顶住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全球性经济冲击,完成了我国高速铁路网络中一个又一个核心节点。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行业的发展,动车组相关应用、检修工作,也正式进入到高速发展的节奏中来。中国动车组目前采用以可靠性为中心、实用性为指导,力求最高能效地保证动车组的稳定和安全。在动车组检修环节上,以三级修为主的动车组高级检修(简称“高级修”),是检修的核心部分,而在三级修中最关键的作业项目正是针对转向架的检修。在当下以“计划预防性”检修思想主导的情况下,高级修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点和挑战,集中表现在检修过程及结果质量不稳定和管理不科学上,长此以往动车组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必然会产生难以估量的隐患,故急需进行质量管理优化研究。本文选取动车组检修中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工程项目为质量管理优化的分析核心,以BJ局动车组高级修板块传感器检修过程中的真实数据为实际落脚点与分析依据。同时结合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及质量管理方法,如TQM、PDCA、6Sigma等,对当前该项目的质量管理情况做以描述、分析及优化研究。在研究过程使用matlab、Minitab Workspace、Minitab等软件制作展示、分析图表,完成了主观指标的客观性转化。对影响质量管理的关键问题加以优化解决,提出了符合实际需求的、可行性的研究结论,并最终将研究结论成功应用于BJ局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工程项目中,达到了实现质量管理优化的目的。全文附图26幅,绘表21张,引用参考文献40篇。

赵勇[3](2020)在《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日常饮食中补充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乳制品对人类健康和营养均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速度很快,现阶段我国乳制品行业进入零和增长期,行业内的量和价格共同驱动行业增长,目前,该行业呈现少数全国性大企业与众多地方企业并存的竞争格局。另外,随着客户对产品口感和包装要求日趋个性化与多样化,使乳品行业从过去的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转变为现如今的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模式,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比以往更快,这些变化使得生产设备日趋精密化和智能化,设备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而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产、质量把控、成本控制等众多方面。设备管理是生产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实施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产运营管理)对企业的设备管理乃至整个运营管理模式的不断改进、保证产品生产质量、降本增效至关重要。YL乳品厂作为国内最早推行TPM管理模式的企业,在进行TPM推广的过程当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TPM研究现状、总结了 YL乳品厂设备管理发展历程及TPM推进现状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汇总出YL乳品厂在推行TPM活动中存在的员工TPM基本理论不熟悉、设备维护参与度低、设备故障率高、缺乏系统的培训体系等问题,并运用鱼骨图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对员工普遍反映的“设备故障率高”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结合TPM基本理念,从“全员、全系统、全效率”三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最后分别从这三个层面进行同步改善:通过优化员工轮班制度、人才培训和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来贯彻全员参与;通过引进MES系统对设备进行实时管控,并建立进口设备管理体系来落实设备全系统管理;在对利乐钻灌装设备七大系统介绍的基础上,对其OEE的达成进行计算,确定OEE值改进方向,运用“5why”工具对影响OEE的两个因素进行不同层次的改善来追求全效率。论文通过对YL乳品厂在生产过程当中推行TPM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及管理优化方案的设计,对于提升该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乃至提升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乳制品行业以及其他制造行业有效推行TPM设备管理模式也具有参考价值。

顾欣[4](2020)在《太原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研究 ——以太原客运段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直以来我国铁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方面还不够完善,相比于发达国家来说还不尽合理,多数铁路企业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沿用的模式,较为陈旧落后。尤其体现在员工绩效管理方面,还在处于不断摸索时期,部分铁路基层站段存在着绩效管理流于形式、绩效考核走过场的现象。铁路企业在绩效管理的指导理念与操作手段上还较为落后,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缺乏可信度和实际应用价值。铁路企业必须意识到现代化的绩效管理理念以及科学健全的绩效管理体系对于铁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必须要构建符合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来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本文以太原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客运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段现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引述,得出该段并未真正形成绩效管理体系这一结论,通过对铁路企业现行绩效管理体系的成因追溯,结合对该段职工访谈的分析,找出现行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绩效管理意识、绩效管理缺乏系统性、绩效考核形式化、考核内容和方式单一落后等。针对这些弊端,提出了该段绩效管理优化方案,最终达到激励职工、提高职工生产效率的目的,为太原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客运段更好的实现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提供借鉴。

苗青[5](2020)在《郑州空港物流发展战略及实现途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要将我们的优秀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离不开航空物流技术的支持。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具有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郑州空港得以建成。目前郑州空港航空物流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其发展所处的环境进行科学的分析,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空港发展航空物流的经验启示,制定科学持续的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主要基于郑州空港的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从战略层面对其进行分析,对郑州空港发展历程进行简介概括。主要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并对国外的发展经验进行了有选择地参考。重点通过PEST和MSFLB分析方法对郑州空港航空物流发展环境进行分析,对市场分析可知,其具有交通区位优势、航空物流配套产业发展前景可观、硬件基础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周边及国际航港发展带来较大的挑战;战略定位根据SWOT分析法,制定了四大发展战略;功能设计从社会需求与业务功能需求两方面指出空港所要达到的功能业务。结合上述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出郑州空港航空物流战略定位与目标,选择SO增长型战略作为郑州空港航空物流发展战略。并针对郑州空港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国际之间的产能合作、行业内产业的联合发展以及业内物流集成这三个方面给予解决方案。根据物流布局方案设计,结合国际先进空港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制定出促进物流产业发展、发展特色物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推进相关产业之间的协作发展这四项具体方案,希望能为郑州空港航空物流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梁平[6](2019)在《渔港港务管理优化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文中认为渔港是渔业生产中最重要的公共设施,多年来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服务渔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渔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小部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投入,使得渔港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渔港港务管理效率较为落后。同时,现阶段的渔港开发利用秩序混乱,渔港经营直接收益少,用于渔港维护资金严重不足,渔港发展陷入停滞,这种境况对渔业的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秩序维护等多方面造成了负面影响,这种境况亟需改变。本文希望能抓住渔港港务管理这个渔港治理的重点,突破现阶段渔港治理中行政主导型的治理模式,利用准公共物品治理理论,通过将渔港港务管理中行政业务与日常管理业务分类管理,对渔港港务中的日常管理业务通过公司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将连云港市辖区内的渔港纳入到统一的渔港港务管理公司,实现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提高渔港港务管理效率,解决渔港现阶段面临的各种问题,实现渔港的自我管理。本文通过对渔港实地走访、查阅大量关于公共物品治理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公共物品性质的分类确定和转变公共物品供给方式方面书籍,寻找支撑本文的理论基础。本文着重参考了连云港市渔港港务管理的历史与现状。本文还对日本、美国渔人码头、温哥华渔人码头、浙江石浦渔港、上海东方国际水产城的渔港港务管理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吸收这些国家和地区渔港的先进治理经验,对比分析找出更适合连云港未来渔港港务管理思路和方法。本文对渔港主管部门和渔民等多主体进行访谈,了解渔港港务的运行和管理现状,以及管理部门对渔港港务的看法和需求。本文对访谈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加深了对渔港港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认知并对渔港港务管理的创新、可借鉴经验明确了思路。本文对几个方面着重调查:(1)渔港的投资、建设、维护等方面的资金来源和政策;(2)渔港港务管理组织和管理力量情况;(3)渔港主管部门渔港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困境;(4)渔港码头老板和渔港使用者在经营、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5)渔港码头老板现有经营区域的来源和经营状况。从现在情况看,渔港建设维护资金不足严重困扰渔港的发展。另外,渔港管理部门人力物力不足、渔港内部缺乏管理服务组织和渔港开发利用秩序混乱都是渔港长期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及从公共物品治理的角度对渔港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提出的“公共池塘”理论更符合渔港的特征。渔港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不存在竞争性,当超过一定限度后便具有极强的排他性。渔港能提供的停泊、堆放、等服务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渔港能提供的服务能力是有上限的、渔港内渔船及经营者对其他人具有排他性,但却对渔港外的船或人没有任何影响。因此渔港港务在管理上更应该更趋向准公共物品治理理论,宜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方式对非行政事务管理。本文通过对渔港港务管理中涉及的行政事务和管理事务进行分类管理,将行政执法的执法职能集中于渔港港务管理办公室(行政中心),将渔港日常管理业务交给渔港港务管理公司。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各个组织更加专业高效的从事自身本职工作。这种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的方式对未来渔港港务管理会更加贴近实际,为以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通过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集中优势发展中心渔港、拓展多种融资渠道、创新渔港内部经营竞争机制、发展多种渔港产业等多方面实现渔港港务管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升级、高质高效、安全生产等多个目标。另外,本文认为要对现渔港内部经营者合理收编、对渔港内部经营区域标准化改造方便经营者的进入和退出、对渔港港务管理公司加强监督检查、增加对渔港内部经营者多方面的考察机制和奖惩机制来实现渔港的良性运行、实现渔港的自我升级。

苗旺龙[7](2019)在《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铁路作为陆地运输主力军,一直以来是国民经济发展主要运输工具,其特点为运量大、成本低、不受天气影响、速度快、适合大宗货物长途运输等特点,在改革发展中起到不可替代作用。在改革开放经济政策利好之下,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持续推进,西部地区煤炭行业蓬勃发展,随着煤炭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输难的问题日趋凸显,为解决煤炭外运问题,煤炭企业相继建设了自备铁路运输专用线,成立了自备铁路运输公司,主要承担煤炭销售运输任务,自备铁路的迅猛发展带动西部经济的强劲发展,在西部经济建设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供给侧机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自备铁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自备铁路企业应更加重视对行业和经营环境的研究分析,应用战略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将企业的成长和发展纳入到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之中,以未来环境的变化趋势作为决策的基础,使企业管理者们更加重视对经营环境的研究,合理确定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更好地把握外部环境所提供的机会,正确选择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本文以企业战略管理基本理论为原则和依据,以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铁路货车公司)企业的发展战略现状为背景,围绕铁路货车公司发展战略这一前提,系统地对铁路货车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分析和制定。首先,论文系统地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专家学者有关企业发展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国内外理论的分析研究和探讨,得出了战略制定的理论、依据及其它要素,并分析了战略制定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用企业战略管理分析工具,进行综合、细致整理和阐述,对铁路货车公司的优势、劣势及所面对的机遇、挑战逐一进行分析,找到不足和所存在的短板,为制定企业战略提供依据。再次,以铁路货车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铁路货车公司在铁路车辆组织调配以及铁路机车车辆检修工作提出具有前瞻性、可操纵性的思路,在实践中摸索了一整套新经验、新做法,总结了企业发展中的历史教训,找到了差距,找到了突破口,最终确立企业发展具体战略内容,贴合公司发展实际情况,有效的利用、整合公司资源,成为指引铁路货车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指针和根本战略,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本文的研究,既为铁路货车公司的发展战略建设提供了指引,也为其它铁路货车检修企业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借鉴,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增进合作,共同推进我国铁道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发展,在新时代有更大的作为,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在创新中突破,实现科学、高效、健康、稳定发展。

刘泓泉[8](2016)在《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文中认为濒江临海的南通自古便有着较为丰厚的渔业资源与发展渔业的独特优势。进入近代以来,虽然张謇于清末开启了南通及我国渔业现代化的进程,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包括南通在内的我国渔业仍多以传统渔业为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建立后至2000年间,南通渔业现代化则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这其中,既经历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也经历了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渔业的恢复与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及一定发展,更有改革开放后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发展。在这一历程中,南通的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之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渔业生产方面,南通渔业生产的渔船与网具在传承基础上逐步得到了改进与革新。改革开放后,现代渔船与网具的生产更是呈现出了规模化之势;捕捞渔业在经历了兴盛、受阻、恢复、发展、产业调整及转型等后,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养殖渔业历经兴起、发展、推进、快速与产业化发展后,不断彰显了其日益现代化的程度与水平;水产品的保鲜与加工则在传承中实现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产品的销售与贸易也渐次由鱼行主导化、国营化走向现代市场化。渔民方面,解放前南通渔民困窘的生活处境、受损的权益、薄弱的教育及卑微的社会地位等在解放后均发生了巨变。渔民生活逐渐改善并在改革开放后日渐富裕,权益受到了切实的维护与保障,教育获得了持续的注重和提高,社会地位也有了较大的提升。渔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及信仰也渐渐变迁与移风易俗。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上,解放前,南京国民政府对渔村与渔港的建设虽有关注,但渔村除了衰败根本无建设,渔港建设也进展甚微。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南通渔村进行了整治与初步建设,渔港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启动。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渔村(区)与渔港的建设发展和推进的步伐加快。在南通渔业生产、渔民、渔村与渔港渐行向现代化推进的同时,对其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渔业管理也日渐现代化。其中,渔业生产管理除不断注重组织机构与制度建设外,还通过渔业指导与合作、渔业集体生产与计划调控、渔业生产承包与渔政管理及目标管理等不断推进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渔民与渔村的管理也由钳制渔民的保甲制向民主化等管理方式嬗变。改革开放后,现代渔民与渔村(港)的管理则在改革中继续推进。作为近现代我国渔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典型,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历程折射出了渐进的我国渔业现代化之曲折与不易。南通渔业现代化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渔业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其举足轻重之地位倍显,并较好地发挥了自身的示范引领与促进作用。而南通渔业现代化在其发展与推进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且为我国渔业现代化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无疑对我们今天继续推进渔业现代化有着较好的借鉴。

许民强[9](2015)在《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事安全不仅构成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成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的重点领域之一。近百年来,国际社会经过不懈努力和追求,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际海事安全法律规范体系,形成了以SOLAS公约、MARPOL公约、STCW公约等为“龙头”的并行的分公约体系和极地国际海事规则,各国也基于船旗国、沿岸国、港口国的管辖权制订和实施了保障本国海事安全的法律制度。但现实情况表明,减少或消除海事安全面临的风险仍是一项长期的迫切任务。频繁发生的海事安全事件或事故,固然有其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但与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不严格遵守或执行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紧密相关。故此,文章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在界定“海事”、“海事安全”、“国际海事安全”等概念基础上,梳理与海事安全相关的国际习惯(法)、国际条约和发达国家(联盟)国内法,探讨海事安全国际习惯(法)的现代意蕴、国际海事安全条约体系的构成内容以及发达国家(联盟)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关注重点。第二部分分析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将其归结为五个方面,即创制主体“三轨并存”、法律适用存在冲突、过于倚重“高标准一低事故”技术性逻辑、专门性国际海事规则仍存不足和监管者缺少被监管机制,并提出如下完善建议:规制对象应集中在对船舶及其航行的管控能力、规制内容应着眼于“人的因素”、注重国际海事安全法律规范的彼此衔接和推进各国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统一。第三部分将研究视角回归我国,总结我国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与不足,分析我国海事安全面临的风险及我国对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时代诉求,提出完善我国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建议,即借鉴国际社会的相关做法、明确海事安全命规则的制定主体、合并与整合海事安全规章、完善海事安全法律制度快速修改机制和填补现行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迫切性缺口。

李静[10](2014)在《CRH2型动车组轮对检修限度及检修工艺过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速动车组在全路的广泛运用,车辆检修成为各路局和动车组检修基地的重要任务,检修限度是确定车辆各零部件是否检修的重要依据。轮对检修是动车组各级检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车辆检修的顺利开展,充分保证动车组的安全运行,需要研究动车组轮对的检修限度与检修工艺。本文以CRH2型高速动车组为研究对象,运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车辆模型,基于动车组的动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踏面磨耗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统计分析车辆安全性指标、平稳性指标、磨耗功率以及轮轨作用力等参数,根据相应动力学标准,确定了CRH2型动车组轮对踏面磨耗的检修限度。通过对北京铁路局动车段实地调研,分析了其现有轮对检修工艺过程的缺点和问题,根据检修限度的研究,提出了检修工艺过程的优化方案,经优化的轮对检修工艺过程方案可以保证轮对检修效率和检修质量,具有实际推广应用的价值。本文在分析轮对踏面磨耗检修限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在轮对检修工艺过程的优化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三级检修站持续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级检修站持续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2)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质量管理优化研究 ——以BJ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研究现状
        1.3.2 质量管理优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小结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理论基础
    2.1 质量与质量管理
        2.1.1 质量与质量管理理论
        2.1.2 IS09000 标准族与CMMI
    2.2 相关质量管理研究方法
        2.2.1 TQM、PDCA
        2.2.2 6Sigma
    2.3 研究特点分析及适用质量管理方法论证
        2.3.1 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特点分析
        2.3.2 PDCA适用于本项目的论证
        2.3.3 6Sigma适用于本项目核心数据校验的论证
    2.4 本章小结
3 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质量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质量管理现状
        3.1.1 检修项目概况
        3.1.2 检修关键环节
        3.1.3 当前管理结构及水平
        3.1.4 当前绩效情况
    3.2 影响本检修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3.2.1 人:人员分配影响因素
        3.2.2 机:设备、工具及工装影响因素
        3.2.3 料:物料周转影响因素
        3.2.4 法:技术标准影响因素
        3.2.5 环:管理方法及项目环境影响因素
    3.3 本检修项目质量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质量管理优化方案
    4.1 基于现行质量管理的优化方案概述
        4.1.1 现行质量管理关键性问题确定
        4.1.2 重点指标数据描述
        4.1.3 质量管理优化架构构建
    4.2 基于PDCA循环与6Sigma的质量管理优化方案
        4.2.1 利用甘特图选取质量控制点
        4.2.2 “Plan”基于DPCA与6Sigma制定计划
        4.2.3 “Do”质量管理实施
        4.2.4 “Check”质量核验
        4.2.5 “Action”处置质量问题
    4.3 PDCA循环与6Sigma的质量管理优化方案实施
        4.3.1 参考甘特图制定PDCA质量管控计划
        4.3.2 细化PDCA质量控制点
        4.3.3 6Sigma解决核心数据质量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质量管理优化效果分析
    5.1 优化后质量管理主要因素变化分析
        5.1.1 人:人员分配影响因素变化
        5.1.2 机:设备、工具及工装影响因素变化
        5.1.3 料:物料周转影响因素变化
        5.1.4 法:技术标准影响因素变化
        5.1.5 环:管理方法及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变化
    5.2 优化后质量管理效果分析
        5.2.1 基于PDCA效果分析
        5.2.2 基于6Sigma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1.2 TMP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TPM在国外的应用研究
        1.2.2 TPM在国内的应用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写作框架
2 TPM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2.1 TPM的概念
    2.2 TPM的三大基本理念
    2.3 TPM管理的发展历程
    2.4 TPM的八大支柱
    2.5 TPM管理的目标
    2.6 TPM与5S、OEE的关系
    2.7 本章小结
3 YL乳品厂TPM管理实施现状
    3.1 YL乳品厂概况
    3.2 TPM组织结构
    3.3 YL乳品厂生产流程
    3.4 YL乳品厂设备管理模式
        3.4.1 YL乳品厂设备管理发展历程
        3.4.2 YL乳品厂TPM活动推行策略
4 YL乳品厂TPM管理存在问题的调查及原因分析
    4.1 YL乳品厂TPM全员生产维护调查问卷
    4.2 YL乳品厂现行TPM管理模式下设备故障率高的原因分析
        4.2.1 未贯彻全员参与
        4.2.2 未落实全系统
        4.2.3 未实现全效率
5 YL乳品厂TPM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5.1 贯彻全员参与
        5.1.1 优化员工的轮班制度
        5.1.2 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
        5.1.3 壮大维修人员队伍
        5.1.4 完善TPM活动中的人才培训机制
        5.1.5 建立TPM活动中绩效评价机制
    5.2 落实全系统
        5.2.1 建立进口设备管理体系
        5.2.2 建设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
    5.3 追求全效率
        5.3.1 利乐钻灌装机介绍
        5.3.2 利乐钻灌装机OEE的计算
        5.3.3 利乐灌装机OEE分析与改善
        5.3.4 本章小结
6 TPM改善方案的实施建议
    6.1 领导重视及加强宣传
    6.2 加强实施过程中的管控及纠偏
    6.3 加强示范点作用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太原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研究 ——以太原客运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绩效管理相关概念
    2.1 绩效管理的含义
    2.2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与区别
    2.3 绩效管理的流程
    2.4 绩效管理的作用
    2.5 绩效管理的方法
        2.5.1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2.5.2 目标管理法(MBO)
        2.5.3 平衡计分卡(BSC)
第三章 太原客运段绩效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3.1 太原客运段基本概况
        3.1.1 太原客运段职工年龄结构
        3.1.2 太原客运段职工学历结构
        3.1.3 太原客运段职工职称结构
    3.2 太原客运段现行的绩效管理制度
    3.3 太原客运段绩效管理的历史沿革
    3.4 太原客运段现行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3.4.1 访谈资料概况
        3.4.2 现行绩效管理存在问题
第四章 太原客运段绩效管理的改进措施
    4.1 改进绩效管理制度的指导原则
    4.2 绩效管理流程的优化
        4.2.1 绩效计划
        4.2.2 绩效执行
        4.2.3 绩效考核
        4.2.4 绩效反馈
        4.2.5 绩效改进
    4.3 改进绩效管理制度的措施
        4.3.1 增强绩效管理的意识
        4.3.2 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
        4.3.3 完善沟通反馈机制
        4.3.4 更重视“人”的重要性
        4.3.5 建立多层次的考核内容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4.3.6 重视考核结果,发挥激励作用
        4.3.7 完善晋升机制
第五章 太铁绩效管理体系保障措施分析
    5.1 设立相关机构
    5.2 完善相关制度
    5.3 建设企业文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发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郑州空港物流发展战略及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郑州空港发展历程简介
        1.2.1 郑州空港基本概况
        1.2.2 郑州空港经济发展情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空港物流发展理论与可借鉴的国际空港发展经验
    2.1 航空物流相关理论
        2.1.1 航空物流概念界定
        2.1.2 航空物流相关特性
        2.1.3 航空物流发展需求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研究现状述评
    2.3 国际空港物流发展经验
        2.3.1 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机场
        2.3.2 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
        2.3.3 韩国仁川国际机场
        2.3.4 香港国际机场
        2.3.5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郑州空港航空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3.1 PEST方法分析
        3.1.1 政治因素
        3.1.2 经济因素
        3.1.3 社会因素
        3.1.4 技术因素
    3.2 MSFLB分析方法
        3.2.1 市场分析
        3.2.2 战略定位
        3.2.3 功能设计
        3.2.4 布局设计
        3.2.5 商业计划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郑州空港航空物流战略设计
    4.1 郑州空港航空物流发展战略定位与目标
        4.1.1 郑州空港航空物流发展战略定位
        4.1.2 郑州空港航空物流发展战略目标
    4.2 郑州空港物流战略选择
    4.3 郑州空港物流产业发展布局设计
        4.3.1 国际间产能合作
        4.3.2 业间关联产业协同发展
        4.3.3 业内物流集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郑州空港航空物流发展实施路径
    5.1 促进物流产业发展
        5.1.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1.2 构建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5.1.3 扩大产业规模
        5.1.4 着力培育大量主体企业
    5.2 发展特色物流业
        5.2.1 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物流
        5.2.2 发展电子商务快递物流
        5.2.3 发展商务会展产业物流
    5.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5.3.1 加快相关人才引进
        5.3.2 精确培养相关人才
        5.3.3 逐步引进国际相关人才
    5.4 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5.4.1 提升产业链节之间关联程度
        5.4.2 推进产业链平衡发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渔港港务管理优化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渔港港务管理相关理论
    2.1 渔港港务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渔港和渔港港务管理
        2.1.2 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的定义
    2.2 相关基础理论
        2.2.1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
        2.2.2 俱乐部物品理论
        2.2.3 可竞争市场理论
        2.2.4 市场及政府失灵理论
第三章 渔港港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渔港港务管理运行现状
        3.1.1 连云港市渔港的发展现状及成就
        3.1.2 渔港港务管理机构情况
        3.1.3 渔港港务管理情况
    3.2 渔港港务管理存在问题
        3.2.1 渔港内部物业管理组织缺失
        3.2.2 渔港港务管理资金不足
        3.2.3 渔港基础设施损坏缺失严重
        3.2.4 渔港港务公益属性被淡化
        3.2.5 渔业产业规模化程度不高
        3.2.6 渔港港务管理缺乏统一组织
    3.3 渔港港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3.1 法律制度体系不完善
        3.3.2 渔港经营许可混乱
        3.3.3 渔港港务管理力量不足
        3.3.4 渔港资金投入不足
        3.3.5 渔港港务竞争机制缺位
        3.3.6 渔港项目实施和利益保障缺少主体
第四章 国内外渔港港务管理经验与借鉴
    4.1 国内外渔港港务管理的措施
        4.1.1 日本渔港建设及港务管理经验
        4.1.2 美国旧金山和温哥华渔人码头发展经验
        4.1.3 浙江象山石浦渔港开发及港务管理
        4.1.4 上海东方国际水产城渔港管理和发开利用
    4.2 启示与借鉴
        4.2.1 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
        4.2.2 明确的渔港港务管理主体
        4.2.3 多样的资金来源方式
        4.2.4 多种形式的渔港经营模式
        4.2.5 自由的经营市场
第五章 渔港港务管理优化设计--公司化管理
    5.1 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优化方案设计
        5.1.1 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理论应用
        5.1.2 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优化方案设计思路
        5.1.3 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优化方案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5.2 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优化方案
        5.2.1 完善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法律体系
        5.2.2 成立渔港港务管理办公室(行政中心)
        5.2.3 成立渔港港务管理公司
        5.2.4 解决渔港港务管理的资金短缺
        5.2.5 促进渔港产业多种形式发展
第六章 渔港港务公司化管理运行保障措施
    6.1 渔港港务管理公司成立前保障措施
        6.1.1 合理收编原渔港码头经营者
        6.1.2 标准化改造渔港码头
        6.1.3 设置渔港经营权交易平台
    6.2 渔港港务管理公司运营中保障措施
        6.2.1 开展对渔港港务管理公司的行政指导检查
        6.2.2 集中力量发展中心渔港
        6.2.3 制定渔港码头经营者评价激励机制
第七章 结论
附录A 对部分渔民访谈提纲
附录B 对渔港监督机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附录C 对渔港经营者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内容框架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与发展战略相关理论基础
        2.1.1 战略的定义
        2.1.2 战略管理的内涵及战略管理过程
        2.1.3 发展战略的概念、类型及其框架
    2.2 战略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法
        2.2.2 波特的五力模型分析
        2.2.3 SWOT分析
第三章 铁路货车公司的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供应商议价能力
        3.2.2 购买者议价能力
        3.2.3 现有竞争者威胁
        3.2.4 替代品的威胁
        3.2.5 同一行业竞争者的竞争
第四章 铁路货车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4.1 公司简介及发展现状
    4.2 内部资源分析
        4.2.1 组织资源
        4.2.2 财务资源
        4.2.3 人力资源
        4.2.4 设备资源
        4.2.5 创新资源
    4.3 能力分析
        4.3.1 维修能力
        4.3.2 质量能力
        4.3.3 安全环保能力
        4.3.4 运输能力
第五章 铁路货车公司的发展战略选择与制定
    5.1 铁路货车公司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5.1.1 优势分析
        5.1.2 劣势分析
        5.1.3 机会分析
        5.1.4 威胁分析
    5.2 铁路货车公司战略定位与战略目标
        5.2.1 战略定位
        5.2.2 战略目标
    5.3 铁路货车公司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
        5.3.1 铁路货车公司制定发展战略的原则
        5.3.2 铁路货车公司增长型战略选择的必然性
        5.3.3 实施增长型战略的具体内容
    5.4 铁路货车公司职能战略
        5.4.1 技术战略
        5.4.2 创新发展战略
        5.4.3 业务拓展战略
        5.4.4 产品质量战略
        5.4.5 人才战略
第六章 铁路货车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组织保障
    6.2 制度保障
    6.3 人力保障
    6.4 文化保障
    6.5 资金保障
    6.6 科技保障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与架构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历史进程
    第一节 传统渔业在南通
        一、远古至明代以前的南通渔业
        二、明清时期的南通渔业
        三、民初北洋政府时期的南通渔业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与受阻
        一、渔业现代化的初步展开(1927~1937)
        二、渔业现代化的被迫中断(1938~1945)
        三、渔业现代化的被迫搁浅(1946~1949)
    第三节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前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与发展
        一、渔业现代化的再次起步(1949~1965)
        二、渔业现代化的一定发展(1966~1978)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与加速
        一、渔业现代化的强势推进(1979~1986)
        二、渔业现代化的加速发展(1987~2000)
第二章 渔业生产的现代化
    第一节 张謇与我国近现代渔业生产的开启
        一、张謇与南通吕四渔业公司
        二、张謇与江浙渔业公司
        三、张謇为渔业生产现代化所作的其它努力
    第二节 近现代渔业生产工具的使用与革新
        一、渔船的使用与革新
        二、渔网具的使用与革新
    第三节 捕捞产业之兴衰与现代转型
        一、捕捞渔业的兴盛与困境
        二、捕捞渔业发展的受阻
        三、捕捞渔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
        四、海洋捕捞的继续推进与淡水捕捞的下滑
        五、捕捞渔业的产业化发展与调整
        六、捕捞产业的加速发展与转型
    第四节 养殖渔业的兴起与产业化
        一、淡水养殖渔业的兴起
        二、淡水养殖的恢复发展与海水养殖的起步
        三、养殖渔业的整体推进
        四、养殖渔业的突飞猛进
        五、养殖渔业发展的产业化
    第五节 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之演进
        一、传统的水产品保鲜与加工技术
        二、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在传承中的新进展
        三、水产品保鲜与加工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
    第六节 水产品销售与贸易方式的嬗变
        一、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鱼行主导化
        二、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国营化
        三、水产品销售与贸易的市场化
第三章 渔民生活与观念的变化
    第一节 渔民的生活
        一、渔民生活处境的变迁
        二、渔民权益维护与保障的“虚实之变”
    第二节 渔民的教育与社会地位
        一、渔民教育的注重与提升
        二、渔民社会地位的变迁
    第三节 渔民的习俗与信仰
        一、渔民的生产习俗及变化
        二、渔民的生活习俗及变化
        三、渔民的信仰及变化
第四章 渔村与渔港的现代化建设
    第一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无实质性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渔村的关注
        二、渔港建设进展甚微
    第二节 党和政府正式启动建设的渔村与渔港
        一、对旧时渔村的整治与初步建设
        二、渔港建设的正式启动与初具规模
    第三节 现代渔村与渔港建设的加速
        一、现代渔村(区)建设的迅猛推进
        二、现代渔港建设的加速
第五章 渔业管理的现代迈进
    第一节 渔业生产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业生产管理组织机构的演变与完善
        二、渔业生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三、渔业生产管理的运作模式变迁
        四、渔业生产管理中相关问题研究
    第二节 渔民与渔村管理的现代迈进
        一、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四甲制”
        二、渔民与渔村管理上的保甲制
        三、渔民与渔村管理方式的嬗变及渔港管理的起步
        四、渔民与渔村(港)管理的改革及推进
第六章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评价
    第一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与作用
        一、南通渔业现代化的地位
        二、南通渔业现代化的作用
    第二节 南通渔业现代化所呈现的特点与经验
        一、特点
        二、经验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着目录
后记

(9)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选题的来源
    Ⅱ已有文献评述
    Ⅲ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1章 国际海事安全概述
    1.1 国际海事安全的概念
        1.1.1 海事的概念
        1.1.2 海事安全的概念
        1.1.3 “国际海事安全”的概念
    1.2 国际海事安全面临的风险
        1.2.1 驾船和管船疏忽
        1.2.2 航运标准的差异
        1.2.3 航运领域制裁
    1.3 国际海事安全治理主体及其治理方式
        1.3.1 船旗国、沿海国和港口国
        1.3.2 区域协议(组织)
        1.3.3 国际海事组织(IMO)
        1.3.4 其他治理主体
    1.4 国际海事安全法律渊源
        1.4.1 国际海事安全习惯(法)
        1.4.2 国际海事安全条约
        1.4.3 国内海事安全法
第2章 海事安全习惯(法)的积淀及贡献
    2.1 海事安全习惯(法)的生成与演进过程
        2.1.1 中世纪以前海事安全习惯(法)
        2.1.2 中世纪海事安全习惯(法)
        2.1.3 近现代国际海事安全习惯(法)
    2.2 海事安全习惯(法)对国际海事安全条约的贡献
第3章 国际海事安全条约的演进及特点
    3.1 SOLAS公约体系
        3.1.1 SOLAS公约的制定及修改进程
        3.1.2 SOLAS议定书
        3.1.3 SOLAS修正案
    3.2 MARPOL公约体系
        3.2.1 船源油类污染管控公约
        3.2.2 船源其他形式污染管控公约
        3.2.3 船源污染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
    3.3 STCW公约体系
        3.3.1 STCW78/95公约
        3.3.2 《马尼拉修正案》
    3.4 极地国际海事规则的生成背景与发展现状
        3.4.1 极地国际海事规则生成背景
        3.4.2 极地国际海事规则生成过程
        3.4.3 极地国际海事规则主要内容
    3.5 小结
        3.5.1 国际海事组织的作用在强化
        3.5.2 国际海事安全条约在国际法中具有鲜明的特点
第4章 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趋势、不足及对策
    4.1 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
        4.1.1 保障内容更关注海洋环境安全
        4.1.2 调整范围更具广泛性
        4.1.3 更加注重目标导向和主动预防
    4.2 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
        4.2.1 创制主体“三轨并存”
        4.2.2 法律规范衔接性较差
        4.2.3 过于倚重“高标准一低事故”技术性逻辑
        4.2.4 专门性国际海事规则仍存不足
        4.2.5 监管者缺少被监管机制
    4.3 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进一步完善建议
        4.3.1 推进各国各区域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统一
        4.3.2 注重国际海事安全法律规范的彼此衔接
        4.3.3 规制内容应着眼于“人的因素”
        4.3.4 完善专门性国际海事安全规则
        4.3.5 加强对海事安全监督主体的责任规定
第5章 发达国家(联盟)海事安全法规范研究
    5.1 欧盟
        5.1.1 以“指令”推进海事安全制度的实施与完善
        5.1.2 启动海事安全一揽子措施
        5.1.3 吸取事故启示和及时修改立法
    5.2 美国
        5.2.1 构建以反恐为重点的海事安全法律制度
        5.2.2 以国内海事安全法塑造国际海事规则
        5.2.3 基于国家利益导向的选择性多边主义立法
        5.2.4 兼具执法与立法职能的海岸警卫队制度
    5.3 加拿大
        5.3.1 高度重视极地海事环境立法
        5.3.2 高度关切危险物品运输安全
        5.3.3 构建服务型的海岸警卫队制度
    5.4 澳大利亚
        5.4.1 实施统一的国家商船安全制度体系
        5.4.2 赋予海事管理机构从属立法职能
        5.4.3 通过“海事通告”制度推进海事信息公开
    5.5 小结
第6章 我国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不足及完善建议
    6.1 我国海事安全法律依存的时代背景
        6.1.1 我国海事安全法律制度面临的新挑战
        6.1.2 我国建设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必要性
    6.2 我国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现状
        6.2.1 与海上航行安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6.2.2 与海上航行的人为因素相关的法律制度
        6.2.3 与海事生态安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6.3 我国海事安全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
        6.3.1 海事安全法律制度滞后
        6.3.2 海事安全规则的制定主体与执行主体没有明确分离
        6.3.3 国际海事安全条约的履约机制仍不完善
    6.4 我国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
        6.4.1 推进海事安全法典编纂工作
        6.4.2 明确海事安全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主体
        6.4.3 完善海事安全法律制度快速修改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废止规范性文件目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CRH2型动车组轮对检修限度及检修工艺过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轮轨磨耗问题及其影响研究现状
        1.1.2 论文选题意义
    1.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2 高速动车组轮对检修限度及其研究方法
    2.1 国内外高速动车组检修制度的应用现状
        2.1.1 国外高速动车组检修制度
        2.1.2 我国高速动车组检修制度
    2.2 铁道车辆的检修限度
    2.3 轮对踏面磨耗限度研究模型的建立
        2.3.1 SIMPACK软件简介
        2.3.2 系统的自由度和动力学参数
        2.3.3 高速动车组系统动力学拓扑模型
        2.3.4 CRH2型动车组模型
        2.3.5 模型的验证
    2.4 轨道模型
        2.4.1 建立轨道模型
        2.4.2 轨道激扰
    2.5 本章小结
3 踏面磨耗对车辆直线运行的影响
    3.1 磨耗踏面外形数据测量与分析
        3.1.1 磨耗踏面外形数据的测量
        3.1.2 磨耗踏面分析
    3.2 车辆系统动力学性能及评价指标
        3.2.1 车辆运行安全性及评价指标
        3.2.2 车辆运行平稳性及评价指标
        3.2.3 磨耗功率
    3.3 仿真计算与结果分析
        3.3.1 车辆运行安全性
        3.3.2 车辆运行平稳性
        3.3.3 磨耗功率
    3.4 本章小结
4 踏面磨耗对车辆曲线运行的影响
    4.1 车辆曲线通过性能及评价指标
        4.1.1 轮轨作用力及评价指标
    4.2 仿真计算与结果分析
        4.2.1 车辆运行安全性
        4.2.2 车辆运行平稳性
        4.2.3 磨耗功率
        4.2.4 轮轨作用力
    4.3 本章小结
5 轮对检修工艺过程的研究与优化
    5.1 CRH2型动车组轮对三级修检修工艺过程
        5.1.1 CRH2型动车组三级修检修规程概况
        5.1.2 CRH2型动车组轮对三级修检修工艺过程
    5.2 北京铁路局CRH2三级修检修现状
    5.3 北京铁路局轮对三级修检修工艺过程优化
        5.3.1 轮对检修工艺过程的优化过程
        5.3.2 优化方案的实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三级检修站持续发展中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T公司面向动车组状态维修的数字化转型研究[D]. 周滔.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2]动车组转向架传感器高级修质量管理优化研究 ——以BJ局为例[D]. 王舒同.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3]YL乳品生产厂设备管理的优化与改进研究[D]. 赵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太原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员工绩效管理研究 ——以太原客运段为例[D]. 顾欣. 山西大学, 2020(01)
  • [5]郑州空港物流发展战略及实现途径研究[D]. 苗青. 长安大学, 2020(06)
  • [6]渔港港务管理优化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D]. 梁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03)
  • [7]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苗旺龙.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4)
  • [8]南通渔业现代化研究(19272000)[D]. 刘泓泉. 苏州大学, 2016(06)
  • [9]国际海事安全法律制度研究[D]. 许民强. 大连海事大学, 2015(12)
  • [10]CRH2型动车组轮对检修限度及检修工艺过程研究[D]. 李静.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三级维修站可持续发展需要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