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外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278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志明[1](2021)在《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总结其临床疗效,为该方法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漳州市中医院骨伤科门诊收治住院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瘀血阻络型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卧床休息、制动、患肢皮肤牵引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频电疗仪,治疗模式选择“关节炎”处方项,将垫片贴敷于患侧髋前区皮肤,用绷带绑住两个极,根据患儿承受能力调节电流大小,其强度以有酸、麻、颤、震动感为宜。每次20 min,每日2次,治疗3周。试验组使用相同的中频电疗仪,将章氏推伤药酒浸湿药垫,余操作流程及频次与对照组相同。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疼痛缓解时间和关节障碍解除时间、治疗前后髋关节积液变化、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停止治疗后3个月内观察复发情况。综合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患髋部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治疗前两组的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儿治疗后疼痛缓解时间,关节障碍解除时间比较,治疗后试验组改善临床症状速度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髋关节积液量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髋关节积液量比较,治疗后试验组髋关节积液量吸收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后试验组的疗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6、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型变化,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型转为正常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观察两组治愈的患儿,试验组无病例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明确,能较快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加快髋关节积液的吸收。
杨建萍[2](2021)在《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属于临床难治病,是现代医学界的难题之一,也是中医药研究的重点。中医药辨治RA历史悠久、手段多样、经验丰富、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2]。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着重从阳气立论,不仅着眼于病证本身,更关注人体正气和预后的长远疗效。郭教授辨治的RA患者远期疗效显着,特色鲜明,有必要对其辨治RA的学术思想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研究目的:(1)系统挖掘和整理郭立中教授临床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学术思想。(2)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郭教授扶阳通痹治法方药(即扶阳通痹基本方)的可能取效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收集和整理郭立中教授2013年3月—2020年1月门诊诊治的所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案,根据RA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得到70例344诊次病案信息,建立病案数据库,运用频次频率分析、内外关联规则和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病案中症状、舌象、脉象、病机、病理因素、方药之间的规律,并结合郭立中教授本人意见,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2)运用现代网络药理学的手段,对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扶阳通痹基本方(“人机结合”研究所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探讨其取效的可能内在机制。研究结果:(1)郭立中教授辨治的RA患者病案数据挖掘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70例344诊次RA患者病案,其中男性患者12例(占17.14%),共计58诊次(占16.86%);女性患者58例(占82.28%),共计286诊次(83.14%),女性RA患者和诊次远远高于男性。②RA发病的高发年龄主要有两个阶段:50-69 岁,频次为 199(占 57.84%);30-49 岁,频次为 114(占 33.13%)。③RA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其频次(频率)分别是131(占38.08%)、120(占34.88%)、89(占 25.87%)、75(占 21.80%)、74(占 21.51%)、74(占 21.51%)、56(占16.28%)和52(占15.12%)。④RA患者主要舌象为质淡红、质红、质暗红、苔薄白、苔白腻、齿痕舌、苔黄腻、苔白黄腻和苔少,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12(占 32.56%)、100(占 29.07%)、92(占 26.74%)、70(占 20.35%)、68(占 19.77%)、47(占 13.66%)、43(占 12.50%)、24(占 6.98%)和 20(占5.81%)。⑤RA患者的主要脉象有紧、滑、弱、细、沉、虚、浮和弦,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171(占 49.71%)、118(占 34.3%)、113(占 32.85%)、102(占 29.65%)、96(占 27.91%)、77(占 22.38%)、52(占 15.12%)和 31(占9.01%)。⑥RA临床最为常见的病机证候有寒湿凝滞、气血痹阻、筋骨失养、阳虚气弱、肝肾阳虚和阳虚寒凝,其频次(频率)分别为143(占41.57%)、85(占 24.71%)、73(占 21.22%)、68(占 19.77%)、58(占 16.36%)和 42(占12.21%)。⑦虚、寒、湿、瘀、痰是RA最为常见的病理因素,其频次(频率)分别为 259(75.29%)、219(63.66%)、178(51.74%)、125(36.34%)和 41(11.92%)。⑧RA患者所有诊次病案中共计出现中药130种,其中最为常用的中药有炙甘草、附子、淫羊藿、生姜、朱茯神、桂枝、油松节、杜仲、砂仁、白术、黄芪、苍术、威灵仙,巴戟天、刺五加和当归等,其频次(频率)依次是325(94.48%)、282(81.98%)、276(80.23%)、257(74.71%)、228(66.28%)、222(64.53%)、192(55.81%)、188(54.64%)、183(53.20%)、164(47.67%)、149(43.31%)、142(41.28%)、102(29.65%)、94(27.33%)、89(25.87%)和78(22.67%),以温阳、理气健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和补肾添精功效的中药为主。⑨症状内关联规则研究显示:失眠与纳差,畏寒与失眠,失眠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畏寒与四肢多发关节疼痛等症状组合关联度较高。⑩舌象组合关联度较高的有:苔薄腻与质暗红,舌体胖大与质淡红,苔薄白腻与质淡红等。(11)脉象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脉沉与脉弱,脉细与脉紧,脉沉与脉滑等。(12)病机证候关联度较高的组合有:肝肾阳虚与寒湿凝滞,寒湿凝滞与气血痹阻,气血痹阻、寒湿凝滞与肝肾阳虚等。(13)最常用的病理因素组合有寒、虚、湿、瘀等。(14)最常用的药物组合有附子、桂枝、炙甘草、生姜、淫羊藿,两两之间有较高的关联性。(15)郭教授临床常用的治法有:补阳气、强筋骨,助阳温通、化痰止咳、宣痹止痛,补益肝肾、祛风除湿、疏筋强骨,补益心脾、温潜浮阳、交通心肾,理气畅中祛痹,祛风湿散寒、补肝肾强筋骨、通经络止痹痛,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扶阳添精等8个聚类治法。(16)郭教授临床从扶阳辨治类风关的基本方:扶阳通痹基本方,由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组成。(2)以郭教授常用的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药物组成:附子、淫羊藿、桂枝、生姜和炙甘草)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研究后可知:①扶阳通痹基本方共含有140个有效化合物成分。②扶阳通痹基本方有效成分可以作用104个靶点,扶阳通痹基本方和RA的交集基因靶点有68个,Degree值较高的有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白细胞介素-6(IL-6)、VEGFA、CASP3等靶基因。③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和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DNA结合转录激活物活性、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转录因子活性和RNA聚合酶Ⅱ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因素有关。④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机制,可能与乙型肝炎、前列腺癌、卡波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细胞凋亡通路、胰腺癌、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密切相关。研究结论:(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四肢多发关节疼痛、失眠、畏寒、口干不欲饮、疲劳、咳嗽、自汗、便溏、舌(淡)红、脉紧等;症状涉及肢体关节、肝肾、心(神)、肺系和脾胃系统症状;病性总属本虚标实,阳虚气弱、肝肾阳虚为本虚,寒湿凝滞、气血痹阻为标实;治疗上遵循“建极先建中,建中先拨通”治分次第的医学理念,温通解表、散寒祛湿法等八法循序渐进,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用药上以温通阳气祛寒湿、温补阳气、活血通络等药物为主;附子、(生、干、炮)姜等用量打破常规,高效且无毒。(2)网络药理学研究显示,扶阳通痹基本方(FYTB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的结果。扶阳通痹基本方中140个活性成分(如山柰酚、槲皮素等)多数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等生物功能,可交叉调控RA相关的68个靶点,通过影响各类转录因子活性,可以直接或间接调控炎症通路(如NF-kB信号通路、IL-6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凋亡通路(如TP53信号通路、AGE-RAGE 通路等)。
张俊涛,孙墨渊,陈俊名,刘又文[3](2020)在《中药熏洗联合膏药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膏药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髋关节滑膜炎患儿86例(86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磁热疗法及口服小儿活血止痛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和膏药外敷。两组均以7d为1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治疗结束时临床治疗效果及疼痛VAS评分,并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记录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痊愈29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临床痊愈19例,显效12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09%,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改善(P <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随访的6个月内,对照组复发8例,观察组复发2例,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均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洗联合膏药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费用低。
邓攀,昝强,纪海[4](2020)在《消肿化瘀膏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消肿化瘀膏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药外治法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骨关节一科住院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患儿,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患儿予平卧位卧床休息联合患肢皮肤牵引制动,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患侧髋关节髋腹股沟中点处外敷消肿化瘀膏。两组1周为一疗程均治疗3周,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患髋关节积液量吸收情况,并依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前两组患儿年龄、病史时间及患髋关节积液量均经过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儿性别、患侧等一般资料对比,经过X2检验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③经连续3周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患髋疼痛消失时间、关节活动障碍解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在患髋疼痛消失及关节活动障碍解除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每周末定期复查髋关节彩超,两组患儿患髋积液吸收情况进行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患髋积液吸收情况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第1、2、3周末均进行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消肿化瘀膏具有活血、化瘀、清热、消肿、止痛功效且应用简单易被儿童接受对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
韩飞,梁博程,董艳,范卫星,刘骏[5](2020)在《中医药为主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儿童髋关节滑膜炎(transient synovitis of the hip in children,TSH)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儿童髋关节疼痛、跛行的最常见病因。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未达成共识,在治疗方法上亦未形成统一标准。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与细菌或病毒感染、髋关节外伤、过度疲劳、变态反应等诸多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多采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类药物、皮肤牵引、物理疗法等。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者,可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上述治疗方法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其药物毒、副作用及手术风险等负面问题正逐渐受到学者的重视。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原因在于儿童正气不足,复感外邪,痹阻于髋部而发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具有多样性,如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中药熏蒸、膏药外敷、药膏涂擦等)或二者相结合进行治疗。笔者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有价值文献并进行筛选、总结。研究结论提示:中医药为主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效果显着、安全简便,在治疗方法和疗效方面有其独特优势。现从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病因病机,诊断,中医内治为主治疗,中医外治为主治疗,中医药为主、内外兼治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朱浩亮[6](2020)在《金黄膏药物外用联合皮肤牵引在治疗儿童髋滑关节膜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次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儿童单纯性髋关节滑膜炎治疗上的临床观察,明确金黄膏中药外用联合皮肤牵引在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上的临床疗效;发挥中药制剂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疾病的优势。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科室2019年7月-2020年6月收治住院的90例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牵引制动组(n=30)、中药组(n=30)和治疗组(n=30)。牵引组以纳入标准的病例在住院后进行皮肤牵引制动治疗,本组患儿要求不可下地负重活动,卧床皮肤牵引以达制动目的,并定期观察病情变化;中药组是将收治的住院患者在卧床制动下进行单一金黄膏药物外用患处治疗;治疗组是将收治住院的患儿在皮肤牵引制动治疗下,给予金黄膏药物外敷患处。治疗中观察并比较三组患儿在治疗后第3天、第1周、治愈期病情变化,通过对髋部疼痛(VAS评分)情况、关节活动度(ROM)评分(髋关节外展活动范围)、髋关节积液厚度变化(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RI、B超影像检查观察髋关节积液厚度);对治疗效果、疼痛缓解时间、活动障碍解除时间、住院时间疗程的长短;统计三组患儿治疗疗程的差异。统计分析采用SPSS20.0。结果:1.三组患儿髋部疼痛缓急比较:对接受治疗前患儿部疼痛情况VAS评分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第3日,患儿部疼痛情况VAS评分差异治疗组较之牵引组和中药组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治疗第1、治愈期VAS评分有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在治疗第1周VAS评分明显低于牵引组、中药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患儿髋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髋部彩超探查情况比较积液含量:在接受治疗前,三组患儿髋部积液厚度情况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第3天再进行彩超检查见三组患儿髋部积液变化差异不显着,当三组患儿在第1周对髋关节积液厚度对比:治疗组较牵引组、中药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儿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比较:对接受治疗前,三组患儿ROM评分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后,在治疗后第3天后三组患儿ROM评分差异依然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三组患儿在治疗后第1周ROM评分(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在治疗后到第1周、治愈期ROM评分高于牵引组、中药组,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三组患儿在减轻疼痛、提高关节活动范围、减少关节积液对比:具有改善髋关节滑膜炎症状,治疗组在治疗时间上明显缩短,治疗组数据明显低于牵引组和中药组;治疗组(平均天数)<中药组(平均天数)<牵引组(平均天数);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着(P<0.05)。结论:金黄膏中药外用合并皮肤牵引治疗单纯性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明确,具有改善髋部疼痛、提高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加强关节滑膜积液的吸收,缩短治疗疗程。
毛永乐[7](2019)在《下肢洗伤方治疗儿童髋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下肢洗伤方治疗儿童髋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的疗效,为临床中药外治法用于该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在漳州市中医院骨科门诊收治入院的髋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患肢制动、皮肤牵引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热水熏洗患髋(2次/天,30分钟/次),试验组在基础治疗上加以下肢洗伤方熏洗患髋(2次/天,30分钟/次),两组均以1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患髋疼痛消失时间及关节活动障碍解除时间),治疗后定期进行彩超检查,观察髋关节积液吸收情况,记录患髋积液吸收的时间;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症疗效标准》评定两组疗效,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复发情况。综合各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患儿治疗前年龄、病史时间、髋关节积液量等一般资料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患侧等一般资料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儿疼痛消失时间、髋关节活动障碍解除时间与对照组比较,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定期复查髋关节彩超,观察两组患儿患髋积液吸收情况,对比两组患儿患髋积液完全吸收所用时间,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促进患髋积液吸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对比两组在治疗后第1、2、4周的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试验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5.治疗结束后3个月观察两组基本治愈的患儿,试验组无病例复发,对照组有1例复发。结论:下肢洗伤方熏洗联合皮肤牵引治疗儿童髋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髋关节积液吸收,较热水熏洗联合皮肤牵引治疗儿童髋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疗效更好。
李文龙,范亚楠,张蕾蕾,马向浩,王会超,刘又文[8](2017)在《中药熏洗配合骨炎膏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骨炎膏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卧床休息、牵引制动及磁热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法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及骨炎膏外敷,均以7 d为1个疗程,依据患儿恢复情况治疗12个疗程,评估临床疗效及疼痛VAS评分,随访观察病情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中位数8个月,治疗组未见病情复发,对照组复发4例;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骨炎膏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疗效显着,不易复发。
刘婷,任学通[9](2017)在《祛风通络中药热敷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祛风通络中药封包热敷疗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的疗效。方法:将68例在本院住院的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患儿根据住院先后次序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4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祛风通络中药封包热敷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VAS评分结果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祛风通络中药封包热敷疗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止痛的疗效。
李文龙[10](2017)在《分型辨证应用中药口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髋痹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分型辨证应用中药口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髋痹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8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髋部疾病诊断治疗中心、髋部创伤及后遗症研究室收治的单侧髋痹病患者127例。首先将就诊患者依据辨证结果分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痰湿阻络三种证型,然后采用分层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将患者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痰湿阻络型及对照组,最终结果为气滞血瘀型15例,肝肾亏虚型24例,痰湿阻络型26例;对照组62例。试验组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痰湿阻络型患者分别给予祛伤汤、补肾壮筋汤、双合汤口服,并配合应用活血强筋洗方进行熏洗;对照组给以塞来昔布口服,配合活血强筋洗方进行熏洗。2周/疗程,每组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记录2个疗程后各组患者临床疗效等级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疾病复发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测定髋关节Harris评分、FPS-R评分;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各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3.160,P=0.000);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各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22±4.14)分,(82.92±4.20)分,(83.29±3.61)分,(83.50±3.07)分,F=1.415,P=0.242;(82.09±2.72)分,(83.11±2.33)分,(82.77±2.86)分,(82.04±2.72)分,F=1.178,P=0.321];治疗后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其他三组[(77.27±3.16)分,(86.18±3.56)分,(85.58±4.10)分,(84.99±2.80)分,F=64.364,P=0.000;采用最小二乘法(LSD法)进行两两比较:气滞血瘀型与肝肾亏虚型比较P=0.587;气滞血瘀型与痰湿阻络型比较P=0.275;肝肾亏虚型与痰湿阻络型比较P=0.53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痰湿阻络型比较P均为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总体比较,对照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低于其他三组,即存在分组效应(F=23.174,P=0.000);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4.651,P=0.000)。各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间FPS-R疼痛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53.490,P=0.000);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各组患者FPS-R疼痛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9±0.35)分,(1.35±0.12)分,(1.37±0.10)分,(1.35±0.11)分,F=0.265,P=0.851;(1.38±0.11)分,(1.37±0.12)分,(1.38±0.28)分,(1.36±0.11)分,F=0.104,P=0.958];治疗后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FPS-R疼痛评分高于其他三组[(1.28±0.09)分,(1.26±0.11)分,(1.28±0.16)分,(1.53±0.15)分,F=38.412,P=0.000;采用LSD法两两比较结果:气滞血瘀型与肝肾亏虚型比较P=0.655;气滞血瘀型与痰湿阻络型比较P=0.986;肝肾亏虚型与痰湿阻络型比较P=0.6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痰湿阻络型比较P均为0.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总体比较,对照组患者FPS-R疼痛评分高于其他三组,即存在分组效应(F=4.809,P=0.003);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3.022,P=0.016)。2个疗程结束时各组患者在疗效等级上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68,P=0.966);治疗后3个月各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934),6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疾病复发率高于其他三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59,P=0.031)。结论:分型辨证应用中药口服结合中药外洗治疗髋痹病可有效缓解髋部症状,能早期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疼痛;远期疗效上能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二、中药外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27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外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278例(论文提纲范文)
(1)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ATSH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脱落处理方法 |
2 治疗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试验组 |
3 安全监测 |
4 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观察指标 |
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结果分析 |
1.1 基线资料分析 |
1.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比较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评分 |
1.3 两组患儿疼痛缓解时间、关节障碍解除时间比较 |
1.4 两组治疗前后B超下髋关节积液量 |
1.5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
1.6 中医证型变化比较 |
1.7 复发率比较 |
2 安全性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ATSH的认识 |
1.1 ATSH概述 |
1.2 髋关节及其滑膜的解剖学特点和功能 |
1.3 病因病理认识 |
2 临床诊疗思维 |
3 西医治疗现状及不足 |
4 中医对ATSH的认识 |
4.1 ATSH的中医学归属 |
4.2 ATSH的中医病因认识 |
4.3 ATSH中医辨证分型 |
4.4 中医药治疗 |
5 药酒及章氏推伤药酒介绍及机制分析 |
5.1 药酒的起源及作用 |
5.2 章氏推伤药酒介绍及机制分析 |
6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作用机理 |
7 乙醇安全性分析 |
8 观察指标选择依据 |
9 研究结果分析 |
9.1 基线资料分析 |
9.2 观察指标分析 |
10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与文献研究进展 |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调查 |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
1.3 RA的临床诊断 |
1.4 RA的西医治疗 |
1.4.1 治疗原则 |
1.4.2 一般治疗 |
1.4.3 药物治疗 |
1.4.4 免疫净化 |
1.4.5 外科治疗 |
1.4.6 功能锻炼 |
2 中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2.1 RA的中医病名探讨 |
2.2 RA的病因病机研究 |
2.2.1 病因研究 |
2.2.2 病机研究 |
2.3 RA的中医治疗 |
2.3.1 辨证分型论治 |
2.3.2 辨证分期论治 |
2.3.3 成方及验方治疗 |
2.3.4 中成药和中药制剂治疗 |
2.3.5 针灸治疗 |
2.3.5.1 针刺治疗 |
2.3.5.2 艾灸治疗 |
2.3.5.3 耳针治疗 |
2.3.6 推拿治疗 |
2.3.7 药浴、热敷 |
2.3.8 穴位贴敷 |
2.3.9 穴位注射疗法 |
2.3.10 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
2.3.11 中医调护 |
3 述评 |
第二部分 郭立中教授辨治RA的病案数据挖掘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案资料来源 |
2.2 疾病诊断标准 |
2.3 病案纳入标准 |
2.4 病案排除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病案信息采集 |
3.2 病案信息预处理 |
3.3 病案数据处理方法 |
3.3.1 郭教授辨治RA病案数据库的建立 |
3.3.2 病案数据清理 |
3.3.3 病案数据术语规范化 |
3.4 病案数据挖掘平台的建立 |
3.5 病案数据挖掘方法 |
4 结果 |
4.1 病案一般情况 |
4.1.1 性别比例分布 |
4.1.2 年龄频次频率分布 |
4.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4.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
4.4 脉象频次频率分布 |
4.5 病机证候频次频率分布 |
4.6 病理因素频次频率分布 |
4.7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4.8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4.8.1 内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
4.8.1.1 临床症状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2 舌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3 脉象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4 病机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5 病理因素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1.6 药物内关联规则项集 |
4.8.2 外关联规则结果 |
4.8.2.1 临床症状与舌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2 临床症状与脉象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3 临床症状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4 临床症状与病理因素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5 临床症状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6 脉象与病机外关联规则项集 |
4.8.2.7 脉象与药物外关联规则项集 |
4.9 K-均值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
4.9.1 病机证候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4.9.2 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4.9.3 病机证候与药物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 |
5. 讨论 |
5.1 阳气多伤的时代背景 |
5.2 阳气不足、寒湿凝滞在类风湿关节炎形成中的作用 |
5.3 “人机结合,以人为主”的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
5.3.1 一般情况 |
5.3.2 临床症状 |
5.3.3 舌象 |
5.3.4 脉象 |
5.3.5 病机与辨证 |
5.3.6 病理因素 |
5.3.7 聚类处方与治法 |
5.3.8 扶阳通痹基本方释义 |
5.3.9 常用中药与配伍 |
5.3.9.1 单味中药 |
5.3.9.2 药对 |
5.3.9.3 附子用量与减毒 |
第三部分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有效成分筛选 |
1.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预测 |
1.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检索 |
1.4 绘制RA和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Veen图 |
1.5 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关系图 |
1.6 构建蛋白质互作关系网络及筛选核心靶点蛋白 |
1.7 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 结果 |
2.1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活性成分 |
2.2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 |
2.3 RA的疾病相关靶点 |
2.4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靶点和RA疾病相关靶点Veen图 |
2.5 扶阳通痹基本方的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网络图 |
2.6 绘制PPI关系图和barplot图 |
2.7 GO与KEGG富集功能分析 |
3 讨论 |
3.1 中药活性成分分析 |
3.2 关键蛋白和靶基因分析 |
3.3 KEGG通路分析 |
第四部分 典型病案选 |
1 寒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
2 阳虚阴浮,心肾不交案 |
3 痰湿凝滞,气血痹阻案 |
4 阳虚寒凝,气血不畅案 |
5 心脾阳虚,血不养神案 |
6 阳虚气弱,筋骨失养案 |
7 肝肾阳虚,寒湿凝滞案 |
8 阳虚水停,寒湿凝滞案 |
9 阳虚感寒,痰湿内伏案 |
10 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案 |
结论 |
本论文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1 不足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缩写语表 |
附表2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3 舌象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4 病机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5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
附表6 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
附表7 病机系统聚类分析位点结构 |
附表8 病机与药物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
附表9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的主要活性成分列表 |
附表10 扶阳通痹基本方药物作用靶点 |
附表11 扶阳通痹基本方治疗RA的可能关键靶标列表 |
附表12 PPI中关键靶蛋白Degree值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中药熏洗联合膏药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纳入标准 |
1.1.2 排除标准 |
1.1.3 剔除标准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定标准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评定 |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
2.3 两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
3 讨论 |
(4)消肿化瘀膏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疗效判定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3.2 治疗后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3.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3.2.2 髋关节积液吸收情况比较 |
3.2.3 临床疗效比较 |
3.3 不良反应观察 |
4 讨论 |
(5)中医药为主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1.1 中医机理 |
1.2 病机分析及临床表现 |
1.2.1 湿热阻络型 |
1.2.2 气滞血瘀型 |
1.2.3 肝火流筋型 |
1.2.4 脾胃虚弱型 |
1.3 西医机理 |
2 诊 断 |
3 中医药为主治疗 |
3.1 中医内治为主治疗 |
3.2 中医外治为主治疗 |
3.3 中医药为主、内外兼治 |
4 小结与展望 |
(6)金黄膏药物外用联合皮肤牵引在治疗儿童髋滑关节膜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病例来源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分组情况 |
1.6 治愈标准 |
2.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3.1 一般情况 |
3.2 临床效果评价标准 |
3.3 髋部疼痛情况 |
3.4 髋部积液量多少情况 |
3.5 下肢活动度、髋关节屈曲活动范围情况 |
3.6 病程疗效及长短(治疗时间)情况 |
4.统计学处理 |
研究结果 |
1 三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 |
2 三组患儿总有效比对照 |
3 三组患儿髋部疼痛情况比较 |
4 三组患儿髋部积液探查情况比较 |
5 三组患儿关节活动度情况比较 |
6 三组患儿通过对髋关节疼痛感、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积液厚度的对比来比较疗程的长短 |
讨论 |
1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现代医学的对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诊疗认识 |
1.2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2 西医治疗现状 |
3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3.1 病理机制 |
3.2 中医治疗 |
4 金黄膏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的中医依据 |
4.1 中药外治法 |
4.2 理法分析 |
4.3 组方分析 |
4.4 金黄膏的应用依据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三组患儿髋部疼痛情况比较 |
5.2 三组患儿髋部关节腔内积液厚度情况比较 |
5.3 三组患儿髋关节屈曲活动范围情况比较 |
5.4 三组患儿通过对症状及关节内积液的改善缩短疗程比较 |
5.5 三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7)下肢洗伤方治疗儿童髋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儿童髋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剔除、脱落标准,脱落处理方法 |
2.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 |
2.3 观察内容 |
2.4 不良反应监测 |
3.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两组观察指标比较 |
2.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
2.2 髋关节积液吸收情况比较 |
2.3 临床疗效比较 |
2.4 临床复发率比较 |
3.不良反应观察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病因病机研究 |
1.1 西医学病因病机研究 |
1.2 中医学病因病机研究 |
2.诊断与鉴别诊断 |
2.1 诊断 |
2.2 鉴别诊断 |
3.临床治疗 |
3.1 西医治疗 |
3.2 中医治疗 |
4.下肢洗伤方熏洗 |
4.1 熏洗疗法的起源与发展 |
4.2 下肢洗伤方组成与功效 |
4.3 药物疗效机理研究 |
5.结果分析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中药熏洗配合骨炎膏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1.1 对照组 |
2.1.2 治疗组 |
2.2 疗效标准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临床疗效比较 |
3.2 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
3.3 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比较 |
4 讨论 |
(9)祛风通络中药热敷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4疗效标准 |
5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临床疗效 |
2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VAS评分比较 |
讨论 |
(10)分型辨证应用中药口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髋痹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临床资料和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退出标准 |
1.6 样本量估算 |
1.7 随机分配序列的产生 |
1.8 随机分配方案的隐藏 |
1.9 一般资料 |
2 临床治疗方法 |
2.1 试验组 |
2.1.1 内服中药汤剂组成 |
2.1.2 熏洗方的构成 |
2.2 对照组 |
3 疗效评价方法 |
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结果 |
1 Harris评分 |
2 FPS-R评分 |
3 治疗4周时各组疗效比较 |
4 随访期间各组复发率比较 |
5 治疗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
讨论 |
1 髋痹病的病因病机 |
2 髋痹病的诊断 |
3 髋痹病的治疗 |
4 辨证分型中药口服治疗髋痹病的作用机理探讨 |
4.1 祛伤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髋痹病 |
4.2 补肾壮筋汤治疗肝肾亏虚型髋痹病 |
4.3 双合汤治疗痰湿阻络型髋痹病 |
5 活血强筋洗方熏洗治疗髋痹病的机理探讨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着作及科研情况 |
附录3 患者知情同意书 |
四、中药外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27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章氏推伤药酒离子导入治疗瘀血阻络型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志明.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郭立中教授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经验及扶阳通痹基本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D]. 杨建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中药熏洗联合膏药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J]. 张俊涛,孙墨渊,陈俊名,刘又文. 中国医药导刊, 2020(07)
- [4]消肿化瘀膏外敷治疗儿童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临床研究[J]. 邓攀,昝强,纪海. 现代中医药, 2020(04)
- [5]中医药为主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研究概况[J]. 韩飞,梁博程,董艳,范卫星,刘骏. 中华全科医学, 2020(06)
- [6]金黄膏药物外用联合皮肤牵引在治疗儿童髋滑关节膜炎的临床观察[D]. 朱浩亮.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下肢洗伤方治疗儿童髋关节非特异性滑膜炎的疗效观察[D]. 毛永乐.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9(08)
- [8]中药熏洗配合骨炎膏外敷治疗儿童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观察[J]. 李文龙,范亚楠,张蕾蕾,马向浩,王会超,刘又文. 中医药导报, 2017(10)
- [9]祛风通络中药热敷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临床观察[J]. 刘婷,任学通. 陕西中医, 2017(05)
- [10]分型辨证应用中药口服结合中药薰洗治疗髋痹病的临床研究[D]. 李文龙.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标签:膝关节滑膜炎论文; 髋关节滑膜炎的症状论文; 髋关节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