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东省蝉联奖牌总数第一(论文文献综述)
徐鹏宇[1](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拥有“运动之母”美称的田径运动,是世界历史中最悠久、最基础、最普及的运动项目。走、跑、跳、掷不仅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还是田径运动中最基本的运动形态。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高低受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决定。严格而科学的训练可以强化技能、战术、精神等可控因素,抑制体能、裁判、对手表现、赛程赛制、场地器材等不可控因素,最终表现为竞技水平。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田径竞技实力。田径竞技实力不断提升并可持续发展,必须抓好一线田径队伍的训练和竞赛,以及田径后备人才的选材和培养。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中国四大高原中第二大高原—内蒙古高原,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严格科学的竞训体系,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批优秀的田径运动人才,其中竞走、中长跑等耐力性项目的整体实力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帕累托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2018-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田径、竞走锦标赛各项目冠军成绩和前八名平均成绩纵向对比,以项群为单位分类进行研究,同时,与2019年全国少年(U16)田径锦标赛、2019年全国少年(U18)田径锦标赛、2019年全国青少年竞走锦标赛(少年组)以及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三届世界青奥会冠军成绩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另外,对内蒙古自治区10所田径后备人才基地的教练员、运动员的基本情况、选材、训练、竞赛、经费、文化学习和器械食宿等诸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科学评估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厘清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对症施策,精准发力。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结论:1.内蒙古自治区体育竞技实力位于全国中等偏下0.25个百分点,田径项目奖牌贡献率较低,所占比重均未超过20%。2.内蒙古自治区男子优势项目:马拉松、竞走和中长跑;女子优势项目:马拉松、投掷和中长跑。3.内蒙古自治区十三支代表队田径竞技实力差异化明显、呈梯状分布。4.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运动等级偏低,大部分项目冠军成绩与同年龄段全国冠军、青奥会冠军存在一定差距,提升空间较大;并且全年参赛次数较少、参赛等级偏低以及三个项群间发展不协调。5.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各项目后备人才储备不充足,运动员性别结构失衡。6.内蒙古自治区田径教练员队伍整体偏老龄化,性别结构不均衡,科研意识淡薄,岗位培训机会较少,培训层级主要以短期普通培训为主。7.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选材范围狭窄,选材途径单一,经费投入较少,对政府过度依赖;并且训练器械和医疗器械的数量不足、维修保养能力较差。8.内蒙古自治区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较少,重点项目(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和田径项目布局结构失衡。建议:1.转变传统思维方式,树立先进科学的赛训思想,做好田径项目顶层设计,全面提升田径地位。2.适当调整高考体育术科项目,增加支撑内蒙古优势项目的测试内容,保障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人才储备,给予田径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政策扶持和资金倾斜。3.推广成功的赛训模式或经验,补齐落后地区场馆改扩建短板,增加多功能训练房和医疗器械等硬件设施,改善后备人才训练和学习条件。打破多极化格局,促进各盟市均衡协调发展。4.实施“内引、外联”等不同竞训策略。提高与外省市竞赛交流频率,平衡资源分布,缩小项群间发展差距。5.建立全区田径后备人才数据资源库,形成共享机制。扩大女运动员招生规模,确保男女运动员各项目分布的均衡性和科学性。6.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降低人才引进标准。提高教练员科研意识,增加全年岗位培训次数和等级,提升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综合水平。7.提升科学选材水平,以及结合本地体育市场的特点,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争取体育赞助的成功经验,优化资本运作结构,确保资金渠道多元化,逐步减轻政府压力。8.平衡重点项目(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和田径各类项目的比重,支持更多学校申报自治区级甚至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李碧波[2](2021)在《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改革对体育人才交流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人才在交流形式、范围和数量等方面均发生了深刻地变革,加速了体育人才交流模式的逐步形成。全运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对于田径接力项目的改革可谓是一项重大的规则变动,对于各队伍之间的竞争和对人才交流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研究以江苏全运会、山东全运会、辽宁全运会、以及天津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的成绩、参赛运动员的比赛数据为研究依据,通过对改革前后接力项目的比赛成绩、参赛运动员之间的对比发现改革后对竞技体育人才的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故本研究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比分析法等对改革前后的人才交流进行统计与分析,对全运会竞赛规则改变后参加全运会接力项目运动员的数量,以及参赛运动员的来源、代表省份进行研究。为我国体育人才的交流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经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第十三届全运会竞赛规程的修改逐渐细化了对接力项目的要求,有利于项目的发展。同时改革与人才交流两者之间的发展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2、第十三届全运会接力项目的变化必然引起接力项目体育人才交流发展方向的变动,是人才交流训练的指南针,因此体育人才交流必须遵循竞赛规程的的要求。3、全运会接力项目改革后体育人才交流的范围主要是在全国范围内的省、直辖市之间交流,改革后体育人才交流的类型多属于广义的人才交流和协作交流。4、全运会接力项目改革后,运动员交流的特点主要为:运动员交流范围不断扩大;运动员交流的周期性短;体育人才的交流多发生在该项目发展较好的地区之间,以及交流也多由经济稍落后的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5、第十三届全运会接力项目改革后体育人才在交流中存在:利益驱使破坏了正常的人才交流秩序,管理机制不健全和体育人才交流的区域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趋势的问题。6、第十三届全运会接力项目改革后的影响,首先这次改革改变竞争格局,平衡区间实力;其次竞技体育人才交流加强了地域间的技术交流;对运动员自身来说可以增加运动员的参赛机会;并且为接下来的赛事提供了参考价值依据。
杨浩,李禄尧[3](2020)在《对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世界技能大赛是迄今规模最大、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职业技能竞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其竞技水平代表了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是世界技能组织成员展示和交流职业技能的重要平台。2019年,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举行,来自世界技能组织69个成员国和地区的1 300多名选手同台竞技,中国队派出63名选手参赛,夺得16金、14银、5铜、17优胜,位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名。本文用获奖数量、获奖项目、获奖队员性别比例、获奖单位、获奖地区、集训基地等指标,对中国队在历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情况进行分析,反映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高敏[4](2020)在《我国跳绳运动“SWOT-AHP”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国际国内跳绳比赛成绩为视角》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迎来契机,在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和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的组织和推广下,多次举办跳绳世锦赛、公开赛、总决赛等大型跳绳赛事,中国跳绳国家队在国际跳绳舞台中占有一席之位。在我国跳绳运动及其赛事的发展过程中,这项新兴运动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项目管理部门对跳绳重视程度不够、项目发展缺乏资金、校园运动发展不平衡、缺乏相关师资力量等,上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为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专家访谈法以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跳绳国际国内的比赛成绩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对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构建“SWOT-AHP”模型加以分析和整理,调查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现状,梳理跳绳运动发展进程,了解优势和劣势项目,探析我国与世界跳绳强国的差距以及我国跳绳赛事中所凸显的问题,分析制约国内跳绳运动发展的原因,探寻针对性的调整对策,提出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路径和具体措施,共同推动我国跳绳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对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得知:随着赛事的不断推广,每年参与跳绳赛事的人数逐渐增多,跳绳这项运动逐渐得到大众的认可。但也依旧存在地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2)从国际国内跳绳比赛成绩的分析中得知:我国各类跳绳赛事的不断完善,跳绳赛事项目划分也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国代表队在跳绳国际赛事中不断取得惊人成绩,并多次夺得奖牌,但在跳绳运动快速发展下也面临速度类与花样类项目发展不均衡等问题。(3)跳绳具有深厚群众基础,自身特点及功能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有自主赛事,拥有良好的赛事氛围。在项目管理部门对跳绳重视程度不够、项目发展资金短缺及校园运动发展和跳绳赛事发展不均衡等方面存在劣势,在大众健身的需要、众多跳绳赛事的举办下,以及国际跳绳联合会的成立、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又面临着社会认知度不够、其他跳绳强国的崛起、国内赛事发展水平不高、速度类与花样类项目发展不均衡的问题。(4)通过对我国跳绳运动“SWOT-AHP”分析,提出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路径类型为保持优势、抓住机遇的SO开拓型战略路径。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机遇,同时要兼顾抗争型战略,尽量规避外界环境的干扰。(5)我国跳绳运动的发展策略有以下三个层面:首先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加强师资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推进跳绳运动进教材、进课堂;其次从社会层面来看,要推动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最后从赛事层面中来看,要不断完善赛事细节、提高赛事水平,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赛事形象,不断打造跳绳赛事品牌、激励市场化运作。
李兆明[5](2020)在《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类动作及其连接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腾越及其连接,是现代体操单杠项目加分重点区域,也是单杠项目核心难度价值所在,是该项目的灵魂,腾越动作充满多样性、惊险性以及不确定性,使单杠运动变得惊艳、丰富和增加未知等因素,腾越连接瞬间点燃观众视觉的高潮,增加单杠项目的观赏性。能在该项目腾越及其连接的难度动作中占有绝对优势,就具有夺得这个项目制高点的能力,也是男子竞技体操团体冠军的重要法码之一。广东男子体操队的竞技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男子体操队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体操精英,曾培养出肖俊峰、许志强、李春阳、黄华东、卢裕富、冯敬、梁富亮等奥运冠军及世界冠军。广东男子体操队自从2001年起,曾经连续三届全国运动会体操比赛获得男子团体冠军的队伍。但随着FIG评分规则的变化以及时间的推移,广东男子体操队全国顶尖的团体地位受到各方各面的冲击。在2019年两次全国性大赛单杠项目中仅有1人获得第四和1人获得第八,全年与奖牌无缘,更不用说争夺金牌。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显示,关于广东男子体操运动员单杠项目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录像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广东男子体操队能够充分表现单杠特征的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的习得数量、人口进行数据化管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其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探讨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广东男子体操队单杠项目在国内比赛表现平平,基本处于二三流竞技水平,腾越应用方面,有所侧重。腾越动作将以运用D组以上的科瓦克斯类、特卡切夫类和叶格尔类居多,而马尔凯洛夫类、京格尔类及盖罗德类基本不使用。单个腾越难度值有所提升(达G组),腾越连接完成人口较少,仅1人次使用腾越连接。在同一类腾越动作需要储备完成4个或以上的腾越动作才能具备腾越连接技术的习得及应用能力。2、广东男子体操运动员在单杠项目上曾经具备空翻类连接加分能力,皆因作战思路偏软,腾越连接加分价值与稳定性没有达到需求的平衡,空翻类腾越连接少有出现。3、广东男子体操单杠腾越连接选用上一直建立在科瓦克斯类和特卡切夫类这两种腾越类型的平台上,究其原因:这两个类别,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可参照的案例较多,在使用人口上有保证,能达到一个相互促进和相互提高的效果,没有选择其他类型腾越连接或复合型腾越连接。4、广东男子体操单杠腾越连接使用量与国内外单杠水平相差甚远,只有国内二分之一水平,只有世界好手的八分之一。5、广东男子体操单杠腾越及其连接的完成人口储备不足,在单杠项目腾越选用人口能够达到国内水平八成左右,但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
杨生文[6](2019)在《世界技能大赛:广东为什么又成金牌大户?》文中认为广东又成世赛金牌和奖牌大户在2017年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代表团参加了47个项目的比赛,共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广东21名年轻"工匠"表现出色,成绩突出,获得5金4银6铜2个优胜奖和"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奖"。与2015年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相比,金牌数增加3枚,奖牌数增加7枚;奖牌总数占全国一半,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
冉晓芬[7](2019)在《我国排舞赛事竞争格局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 ——以2015-2017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所谓排舞(Line dance),是指以音乐为核心、舞步变化为基础、段落循环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国际通用标准舞。作为全民健身运动推广项目之一,排舞不仅具有简易性、观赏性、娱乐性等特点,更具有健身、健心、健形等多重功效,故其受到了广大群体的喜爱。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东风,我国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排舞的热潮,短短十年间,排舞一跃发展为参与人数最多、受众面最广的新兴大众健身项目,伴随排舞爱好者之间愈加频繁的交流,他们渴求更大、更专业的舞台来展现自我、切磋技艺,排舞赛事应运而生。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问题与对策相存的波浪式前进,排舞赛事亦存在囊括群体层次有限、地区覆盖面偏小、竞赛项目单一、赛事组织不规范等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巴雷托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2015-2017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赛况进行分析,旨在了解赛事竞争格局变化,归纳赛事竞争格局的演变特征,为我国排舞赛事的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排舞运动的普及与推广。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排舞联赛在组别设置、项目设置及竞赛规则等方面尚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之中。(2)2015-2017年排舞联赛各项目间奖牌数量、各地区间奖牌分布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格局与集团特征。(3)我国排舞联赛竞争格局的主要演变特征为:湖南省独傲群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山东省依靠串烧项目的优异表现异军突起、后劲十足,北京市实力滑坡,整体成绩跌至八强边缘,以福建省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整体实力依旧雄厚,华南地区争金点稀少,东北与西北地区夺牌点渺茫,难以撼动舞坛原有格局。(4)我国排舞联赛竞争格局的演变原因表现为核心竞争力、师资力量及赛事认知三方面。文章从构建项目带动型模式、规范裁判员考核标准、扩大赛事市场开发、确立全民普及与技术提升“两手抓”布局、构建多元化传播渠道、加强排舞理论研究与教材建设六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今后我国排舞赛事的开展及排舞运动的蓬勃发展有所裨益。
任海[8](2019)在《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区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简称“全运会”,是中国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近四届全运会主要是2005年-2017年,每四年举办一次。本文的目的在于根据我国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的成绩区域变化,发现我国竞技羽毛球出现各区域差异的原因,哪些因素是影响这一差异的原因(影响差异的因素),以及我国羽毛球当前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其意义在于针对我国竞技羽毛球的发展现状,做出合理的建议及对策,同时为我国竞技羽毛球发展挖掘更多后备人才,为今后我国竞技羽毛球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的区域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本文以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成绩作为研究背景,调查的对象是我国各个区域省市,研究对象是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区域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研究过程中对我国竞技羽毛球的发展现状、区域羽毛球的发展形态与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我国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分布不均衡并且存在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在成绩区域分布具有较明显的指向性、区域奖牌与积分排名呈现一致性、成绩区域变化较小、成绩目标导向呈现不一致性、经济与羽毛球存在相关性、成绩区域的递减性和成绩区域分布呈东高西低;同时竞技羽毛球的发展受到政策制度、经济发展、管理模式、项目设置和基础选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各区域竞技羽毛球的发展不均衡,三个发展较好的区域主要有江苏省、福建省和广东省,但是我国的大部分竞技羽毛球区域的发展还处于萌芽状态,如西北五省、西南的部分区域羽毛球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羽毛球作为全运会的一个比赛项目,在全运会赛场上拉开了帷幕,为我国全民健身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契机,为我国群众不断普及了新的项目和方法,让我们能在观看比赛的同时,了解当前我国各个省的羽毛球发展水平,不断从中发现优势和存在的不足。国际竞技羽毛球的发展的水平正在不断地提升,欧洲、亚洲各国之间的对抗正日益激烈,我国竞技羽毛球的发展正处于一个稳定的发展阶段,绝对的优势已经不存在,需要大幅度提高我国竞技羽毛球的水平需要全国各区域省市不断地努力,壮大后备人才的储备,为我国输送优秀羽毛球人才,这样我国的综合竞技羽毛球水平才能大大提高,为各大国际赛事做好充分准备,为国争光添彩。
欧健昌[9](2019)在《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围绕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大学体育改革的工作重心之一,也是高校众多学者长期以来一直研究的课题。伴随推动学生健康的阳光体育运动实行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作为体育事业当中的大学体育,对于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首当其冲。为实现大学体育目标,依托竞技项目开展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成为重要的环节,其作用在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但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经历几次重要变化中,存在价值取向不明确、项目布局不均匀、设置项目差异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的整体效益。2018年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布局迎来新的变化,为增强学生体质,大力普及高水平运动队竞技项目,发挥高水平运动队在课余体育锻炼中引领和示范作用,确定了279所承办竞技项目的高校。本研究以高水平运动队为研究对象,探讨国家设置和安排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对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以及大学体育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通过运用文献综述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2018年具有承办资格的高校、项目数量、招生人数等内容统计分析,勾勒出2018年普通高校竞技项目布局的整体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到办高水平运动队目标、项目结构以及体育人才后备力量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全国共有30个地区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全国覆盖程度高,呈现一般性普及。华东地区布局运动队伍总数最高,华南地区布局运动队伍总数最低,各地区招收高水平运动员数量有差异。(2)具有承办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高校办学层次高,覆盖全国重点院校。(3)布局项目基本上覆盖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设置项目,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设置项目缺少高尔夫、滑轮溜冰、举重、水球、桌球项目,与大体协设置项目缺少体育舞蹈、自行车、空手道、登山、荷球、毽球项目,重要赛事项目覆盖率高。(4)田径、乒乓球、游泳、射击、跆拳道、武术是我国大学生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优势项目。(5)布局项目结构稳定,布局重点发展足球、田径、排球、篮球项目。
陆乐[10](2019)在《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提出竞技速度滑冰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传统基础大项,也是我国最早开展的冰上项目。新时期,发展竞技速滑是中国体育强国战略之需,也是北京冬奥实力展现之愿。然而,当前中国速滑呈现出砥砺前行态势,亟需一套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帮助其在自诊现有不足的前提下,找到建设支点精准发力。因此,本文选取竞争力视角开展评价研究,旨在为更快提高项目竞技实力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论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速滑竞争力表现与成因的基础上,设计本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得出结论如下:(1)世界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呈全方位、多层级发展态势,欧洲整体优势明显,美洲与亚洲优势项目各具特色。中国在短距离项目上实力显现,并在发展进程中,依靠多方建设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小项。(2)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模型主要由十五个要素组成,包含竞技实力、成长速度、后继潜力等三个表现要素和体制建设力、一线人才支撑力、核心场馆资金投入力、科技攻关力、项目规划力、政策扶持力、后备人才储备力、基础场馆资金保障力、科研服务力、国际话语权、学校速滑奠基力、滑冰产业助推力等十二个形成要素。(3)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识别指标体系和诊断指标体系。其中,识别指标体系由表现要素组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及其下属13个二级指标,主要识别项目的竞技水平;诊断指标体系由形成要素组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其下属43个三级指标,主要诊断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4)建成的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理论指导价值,能够反映出本国速滑竞争力整体情况,经过实践验证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当前项目规划力等八个版块建设良好,对竞技速度滑冰项目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科技攻关力等四个版块建设尚有欠缺,有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二、广东省蝉联奖牌总数第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东省蝉联奖牌总数第一(论文提纲范文)
(1)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内蒙田径运动发展需要 |
1.1.2 中国田径运动发展需要 |
1.2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 |
2.2.2 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帕累托分析法 |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内蒙古田径项目竞技实力分析 |
4.1.1 内蒙古田径项目奖牌分布分析 |
4.1.2 内蒙古田径项目4-8 名分布分析 |
4.1.3 内蒙古田径优势、潜优势和弱势项目分布 |
4.2 内蒙古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情况分析 |
4.2.1 青少年锦标赛参赛情况分析 |
4.2.2 青少年锦标赛竞赛情况分析 |
4.2.3 青少年锦标赛达级情况分析 |
4.3 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分析 |
4.3.1 青少年锦标赛项群亚类分布特征 |
4.3.2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最高竞技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4.3.3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整体竞技水平纵向比较分析 |
4.3.4 2018-2020 年青少年锦标赛竞技水平态势分析 |
4.3.5 内蒙古、全国和青奥会最高竞技水平横向比较分析 |
4.4 内蒙古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4.4.1 田径后备人才教练因素分析 |
4.4.2 田径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分析 |
4.4.3 田径后备人才基地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第6章 参考文献 |
第7章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2)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改革对体育人才交流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对比分析法 |
3.2.4 系统分析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专家访谈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改革对体育人才交流的现状分析 |
4.1.1 改革前后体育人才交流对比赛结果的对比分析 |
4.1.2 改革前后体育人才交流对运动员上场数量的对比分析 |
4.1.3 影响体育人才交流的因素 |
4.1.4 改革后体育人才交流的范围、类型的分析 |
4.1.5 改革后体育人才交流的特点 |
4.1.6 改革对体育人才交流的优势 |
4.2 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改革与体育人才交流的关系 |
4.2.1 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改革与运动员交流培训之间的关系 |
4.2.2 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改革与教练员交流指导之间的关系 |
4.3 在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改革中体育人才交流存在的问题 |
4.3.1 在利益的驱使下使得合理的人才交流被破坏 |
4.3.2 管理机制不健全 |
4.3.3 体育人才交流的区域呈现不均衡的分布趋势 |
4.4 促进体育人才合理交流的对策 |
4.4.1 人才合理交流的必要性 |
4.4.2 推行强省带弱省的人才交流理念 |
4.4.3 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体育人才信息管理系统 |
4.4.4 完善项目布局,建立具有自身规律的人才交流运行机制 |
4.4.5 激励优秀体育人才下移,促使体育人才的交流更加平衡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 |
(3)对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获奖数量分析 |
二、获奖项目分析 |
三、获奖队员性别比例分析 |
四、获奖单位分析 |
五、获奖地区分析 |
六、集训基地设立分析 |
七、小结 |
(4)我国跳绳运动“SWOT-AHP”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国际国内跳绳比赛成绩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2.1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需要 |
1.2.2 我国跳绳运动的研究相对薄弱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跳绳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
2.1.1 跳绳健身方面的研究 |
2.1.2 跳绳教学训练方面的研究 |
2.1.3 跳绳竞赛方面的研究 |
2.2 国外跳绳运动发展的相关研究 |
2.2.1 跳绳健身方面的研究 |
2.2.2 跳绳教学训练方面的研究 |
2.2.3 跳绳竞赛方面的研究 |
2.3 跳绳运动的综合性研究 |
2.3.1 关于制约我国跳绳发展的研究 |
2.3.2 关于我国跳绳发展对策的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地调研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3.2.7 SOWT-AHP层次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跳绳赛事发展研究 |
4.1.1 我国跳绳赛事发展现状 |
4.1.2 我国各类跳绳专项赛事 |
4.1.3 2017-2019我国跳绳队参加国际赛事简要回顾 |
4.2 2015-2019年四届全国跳绳总决赛我国跳绳发展态势分析 |
4.2.1 比赛项目的分布走势 |
4.2.2 比赛项目分组情况 |
4.2.3 参与人数情况 |
4.2.4 各地区进入前三名的情况 |
4.3 2016-2019四届国际跳绳赛事我国跳绳发展态势分析 |
4.3.1 参赛人数变化分析 |
4.3.2 总体成绩变化分析 |
4.4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SWOT-AHP分析 |
4.4.1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SWOT分析 |
4.4.2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的SWOT—AHP分析 |
4.5 我国跳绳运动发展提升策略 |
4.5.1 学校层面:加强师资队伍与校园文化建设 |
4.5.2 社会层面:推动政策落实及全民健身理念的推广 |
4.5.3 赛事层面:提高赛事水平、赛事形象与市场化运作 |
5 结论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5)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类动作及其连接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单杠项目的历史沿革 |
1.3.2 单杠编排的相关研究 |
1.3.3 腾越历史的相关研究 |
1.3.4 腾越配备、构成及技术的相关研究 |
1.3.5 其他相关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录像观察法 |
2.2.5 个案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2.2.7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现状与分析 |
3.1.1 腾越动作选用 |
3.1.2 腾越动作储备 |
3.1.3 腾越连接现状 |
3.2 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的影响因素 |
3.2.1 作战指导思想 |
3.2.2 腾越选择方向 |
3.2.3 摒弃连接缘由 |
3.2.4 专业人口不足 |
3.3 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的应用 |
3.3.1 腾越应用情况 |
3.3.2 腾越应用趋向 |
3.3.3 腾越应用差距 |
3.4 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动作及其连接的展望 |
3.4.1 广东单杠 |
3.4.2 腾越类别 |
3.4.3 腾越连接 |
3.4.4 技术拓展 |
3.4.5 夯实技术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5 致谢 |
6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专家信息 |
附录2 研究对象基本信息 |
附录3 专家调查问卷 |
附录4 运动员调查问卷 |
附录5 运动员腾越数据调查表 |
附录6 专家问卷评价表 |
附录7 调查访谈交流提纲 |
个人简历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6)世界技能大赛:广东为什么又成金牌大户?(论文提纲范文)
广东又成世赛金牌和奖牌大户 |
广东又成世赛金牌和奖牌大户是团结协作的结果 |
广东技工教育为什么能? |
(7)我国排舞赛事竞争格局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 ——以2015-2017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巴雷托分析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对比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2015-2017 年排舞联赛总决赛发展概况分析 |
3.2 2015-2017 年排舞联赛总决赛竞争格局分析 |
3.2.1 团体奖竞争格局分析 |
3.2.2 规定项目竞争格局分析 |
3.2.3 串烧项目竞争格局分析 |
3.2.4 自选项目竞争格局分析 |
3.2.5 项群分布的地区特征分析 |
3.3 竞争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
3.3.1 湖南省独傲群雄,霸主地位无可撼动 |
3.3.2 山东省异军突起、后劲十足,北京市实力滑坡、岌岌可危 |
3.3.3 以福建省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整体实力雄厚 |
3.3.4 华南地区争金点稀少,东北与西北地区夺牌点渺茫 |
3.4 竞争格局演变原因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4.2.1 构建项目带动型模式,优化排舞赛事推广服务 |
4.2.2 本着赛事“三平”原则,规范裁判员考核标准 |
4.2.3 扩大赛事市场开发,积极寻求各方赞助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8)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区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竞技羽毛球的现状研究 |
1.4.2 关于竞技羽毛球后备人才的研究 |
1.4.3 关于竞技羽毛球技战术的研究 |
1.4.4 关于竞技羽毛球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法 |
2.2.3 实地考察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我国竞技羽毛球区域的调查现状分析 |
3.1.1 我国竞技羽毛球区域的成绩现状分析 |
3.1.2 我国竞技羽毛球区域存在的问题 |
3.2 近四届全运会竞技羽毛球成绩区域分布形态及变化特征 |
3.2.1 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区域分布形态 |
3.2.2 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区域变化特征 |
3.3 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区域变化的影响因素 |
3.3.1 政策制度对羽毛球成绩区域的影响 |
3.3.2 经济对羽毛球区域成绩发展的影响 |
3.3.3 地理环境因素对羽毛球成绩区域的影响 |
3.3.4 项目设置与各项目比例关系对羽毛球成绩区域的影响 |
3.3.5 管理模式对羽毛球成绩区域的影响 |
3.3.6 优秀教练员对羽毛球成绩区域的影响 |
3.3.7 理论研究对羽毛球成绩区域的影响 |
3.3.8 文化差异对羽毛球成绩区域的影响 |
3.3.9 选材基础对羽毛球成绩区域的影响 |
3.4 促进我国竞技羽毛球区域的发展策略 |
3.4.1 贯彻落实各区域发展政策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
3.4.2 加强各区域经济的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
3.4.3 采取多区域共同培养管理,促进国家羽毛球发展 |
3.4.4 积极开展区域群众基础,增加选材力度,保障后备人才供应 |
3.4.5 多开展竞技比赛,打造品牌效应 |
3.4.6 提高科研能力和科学训练水平,敢于实践创新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9)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普通高校 |
2.1.2 高水平运动队 |
2.1.3 高校竞技项目布局 |
2.2 国内关于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的研究 |
2.2.1 有关高水平运动队方面的研究 |
2.2.2 有关以行政区域布局方面的研究 |
2.2.3 有关以竞技项目布局方面的研究 |
2.2.4 有关项目布局顶层设计方面的研究 |
2.2.5 有关项目布局解决对策方面的研究 |
2.3 国外关于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的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比较分析法 |
3.2.6 案例分析法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
4.1 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地区布局 |
4.1.1 各地区办队高校数量分布 |
4.1.2 高水平运动队地区分布比例 |
4.1.3 承办高水平运动队办学层次 |
4.2 布局高校及项目数量分布 |
4.2.1 布局项目数量变化 |
4.2.2 布局高校数量变化 |
4.2.3 布局项目结构 |
4.2.4 布局项目覆盖程度 |
4.2.5 世大运会奖牌分析 |
4.2.6 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审批管理 |
4.3 承办项目高校招生现状 |
4.3.1 有项目建设未招生高校分布状况 |
4.3.2 各地区招生分布 |
4.3.3 运动员等级证书分布 |
4.3.4 计划招生人数分析 |
4.3.5 建设高水平运动队目标 |
4.4 个案分析 |
4.4.1 布局项目现状 |
4.4.2 布局项目竞技成绩分析 |
4.4.3 布局项目招生分析 |
4.4.4 缺少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员 |
4.5 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思考 |
4.5.1 重视项目发展质量 |
4.5.2 以人为本促进布局效益 |
4.5.3 重视体育人力资源因素 |
4.5.4 以联赛为突破口促进布局效益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1 研究不足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10)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一、时代背景:北京冬奥,竞技冰雪迎来发展诉求 |
二、现实问题:冰坛形势,速度滑冰寻求建设支点 |
三、路径探索:项目评价,洞悉不足明确发展走向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 |
(一)军事领域——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的开端 |
(二)经济领域——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的发展 |
(三)管理、政治领域——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的深入 |
(四)教育、科技领域——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的拓展 |
二、竞技体育国家竞争力评价研究 |
(一)竞争力属性特征的评价 |
(二)体育强国的评价 |
(三)国家软实力的评价 |
(四)运动项目的评价 |
三、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研究 |
(一)宏观层面的发展策略视角 |
(二)微观层面的局部优化视角 |
四、现有文献启示 |
(一)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 |
(二)竞技体育国家竞争力评价理论 |
(三)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理论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一)竞争力 |
(二)国家竞争力 |
(三)竞技速度滑冰国家竞争力 |
第四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资料法 |
(二)调查法 |
(三)数理统计法 |
三、研究路线 |
四、研究创新 |
第五节 研究理论基础 |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
二、战略环境分析理论 |
三、两大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与应用 |
(一)理论启示 |
(二)理论应用 |
第二章 国内外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分析 |
第一节 世界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表现 |
一、当代国际组织驱动的竞争力走向 |
(一)项目设置突显类型多样,全面比较各国速滑实力 |
(二)青年赛事带来视角延展,考量速滑未来后继潜力 |
二、当前世界赛场呈现的竞争力态势 |
(一)洲际:欧洲优势明显,美亚排位更迭 |
(二)国际:榜单三大梯队,优项各具特点 |
(三)我国:总体趋向进步,短距优势显现 |
三、世界速滑强国提升竞争力的特征 |
(一)“高效”的世界速滑霸主荷兰 |
(二)“全局”的传统速滑强国加拿大 |
(三)“精准”的新晋速滑强国韩国 |
第二节 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成因 |
一、项目规划,竞争力形成的先导 |
二、政策扶持,竞争力建设的方向 |
三、场馆、资金,竞争力保障的基石 |
(一)场馆发展 |
(二)资金投入 |
四、体制、科技,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
(一)体制建设 |
(二)科技服务 |
五、人才队伍,竞争力承载的主体 |
(一)运动员储备 |
(二)教练员支撑 |
六、国内外环境,竞争力助推的外援 |
(一)国内学校、产业繁荣 |
(二)国际话语权援助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
第一节 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模型 |
一、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形成的超循环路径 |
(一)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形成的反应循环 |
(二)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形成的催化循环 |
(三)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形成的超循环 |
二、当代知名国家竞争力评价模型启示 |
(一)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
(二)金碚的因果模型 |
(三)中国人民大学的层次模型 |
三、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模型建立 |
(一)评价模型框架 |
(二)评价模型内容 |
第二节 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
一、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一)目的性 |
(二)全面性 |
(三)可比性 |
(四)可操作性 |
二、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流程 |
(一)专家组成员确定 |
(二)评价体系指标初选 |
(三)评价体系指标修订 |
(四)评价体系指标赋权 |
三、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体系建成的数理支撑 |
(一)基于积极系数的专家重视度知晓 |
(二)基于权威系数的调查结果确认与后续调查专家选择 |
(三)基于协调系数的专家意见趋同度了解 |
(四)基于评分均值、变异系数的指标筛选 |
(五)基于重测信度的调查结果稳定性验证 |
(六)基于层次赋权的指标重要度区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一节 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识别指标体系 |
一、识别体系评价指标的选择 |
(一)识别体系评价指标初建 |
(二)识别体系评价指标筛选 |
(三)识别体系评价指标确定 |
二、识别体系评价指标的赋权 |
(一)一级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二)二级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三)各指标合成权重的确定 |
第二节 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诊断指标体系 |
一、诊断体系评价指标的选择 |
(一)诊断体系评价指标初建 |
(二)诊断体系评价指标筛选 |
(三)诊断体系评价指标确定 |
二、诊断体系评价指标的赋权 |
(一)一级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二)二级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三)三级指标层权重的确定 |
(四)各指标合成权重的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实证 |
第一节 灰色关联分析下的评价指标体系验证 |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数据采集 |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实施 |
(一)灰色关联度分析序列的建立 |
(二)体系权重下的指标得分计算 |
(三)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 |
三、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结果判定 |
第二节 实证数据下的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解析 |
一、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识别 |
(一)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实力 |
(二)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潜力 |
二、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诊断 |
(一)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的核心竞争力 |
(二)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的基础竞争力 |
(三)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的环境竞争力 |
第三节 新时期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提升策略 |
一、体制建设力的提升策略 |
(一)推行项目专管的主流管理方式 |
(二)完善速滑赛事的各项服务功能 |
二、一线人才支撑力的提升策略 |
(一)优化一线教练员队伍结构 |
(二)精建高水平速滑教练员培训 |
(三)扎实复合型教练员团队建设 |
三、科技攻关力的提升策略 |
(一)打造多类型项目攻关科研团队 |
(二)提高速滑场馆设施科技含量 |
(三)落实项目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
四、后备人才储备力的提升策略 |
(一)重视跨界跨项人才选拔形式 |
(二)构建多元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
(三)建立青少年速滑赛事新体系 |
(四)完善基层教练员认证机制 |
(五)健全基层教练员培养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后记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广东省蝉联奖牌总数第一(论文参考文献)
- [1]内蒙古自治区田径后备人才竞技水平研究[D]. 徐鹏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全运会田径接力项目改革对体育人才交流的探究[D]. 李碧波.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21(09)
- [3]对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获奖情况的分析[J]. 杨浩,李禄尧. 职业, 2020(28)
- [4]我国跳绳运动“SWOT-AHP”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 ——以国际国内跳绳比赛成绩为视角[D]. 高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广东男子竞技体操单杠项目腾越类动作及其连接的应用研究[D]. 李兆明.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6]世界技能大赛:广东为什么又成金牌大户?[J]. 杨生文. 职业, 2019(26)
- [7]我国排舞赛事竞争格局演变及发展趋势研究 ——以2015-2017年舞动中国排舞联赛总决赛为例[D]. 冉晓芬. 重庆大学, 2019(01)
- [8]近四届全运会羽毛球成绩区域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 任海. 西安体育学院, 2019(12)
- [9]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布局研究[D]. 欧健昌.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10]我国竞技速度滑冰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陆乐.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6)